❶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作者簡介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國詩人。生於莫斯科。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他使俄羅斯文學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進入了世界文學的先進行列。主要作品有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等。
❷ 葉普蓋尼奧涅金講了什麼(讀後感方面)
雖然讀《葉普蓋尼奧涅金》是老師下達的一項任務,但是品讀下來卻很有感觸。
讀這本書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小說的語言十分優美,終於明白普希金作為現代俄語的創始人和奠基者,對發展俄羅斯標准語作出了多麼大巨大貢獻,他好像在用他的作品告訴當時崇尚法語的貴族,即使小說用的是俄語,即使女主人公的名字是老土的俄國傳統名字,但是小說依然可以浪漫,迷人。
很喜歡很喜歡書裡面的景物描寫,高大的針葉林,遮天蔽日,會有松鼠在其間穿梭…涅瓦河上的彼得堡的明朗夏夜和鄉村景色的畫面在小說里交織。從詩篇中變遷的四季,讓人感受到俄羅斯大自然的美麗。
另外,這部作品中流露出的俄羅斯的一些優雅與浪漫的氣質也非常吸引我。決斗,以生命作賭注,以尊嚴和愛為名義,不顧一切。眾所周知,普希金本人跟他在《葉甫蓋尼�6�1奧涅金》這部長詩中的另一形象連斯基如出一轍,都是輕信人言,在決斗中被人殺死。好像是一種預告…
當然,小說的成功少不了的是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葉甫蓋尼.奧涅金--像是一棵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樹,用盡全身的力氣想抖落身上讓自己的老樹葉,卻沒有辦法長出新的嫩葉,或許是時代的土壤註定了這棵樹凋零。他留下的是無法彌補永恆痛苦和懊悔…
塔吉雅娜—地道的俄羅斯女人。她的名字,她的行為,她的言語,都散發著俄羅斯的特質。但是對於這個完美,純潔,忠貞的女人,我們也只能嘆息,嘆息她和奧涅金的愛情無疾而終,嘆息她對嚮往生活的無奈放棄。
另外,小說中的一些觀點也讓我很欣賞。比如, 「習慣本是個人間的暴君,何必跟時代無益地爭辯。」有多少敢不畏當代人的眼光,打破常規?再比如, 「我們把一切人當做零看,能夠算做壹的只有我們自己」,揭露了現實社會中人們勾心鬥角、權利相爭、只顧自身利益的丑態。等等。
❸ 《葉甫根尼·奧涅金》的創作背景是什麼及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是由作曲家與希洛夫斯基根據普希金的同名韻文小說編劇的。作於1877—1878年。1879年首演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小劇場。這是一部相當抒情的歌劇,塑造了一個受拜倫厭世主義強烈影響的19世紀20年代的俄國貴族知識分子的典型人物——奧涅金,折射出俄國從農奴制向資本主義轉型期的上層社會生活。
❹ 《葉甫蓋尼·奧涅金》主要講了什麼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體小說,寫於1823~1831年,1833年出版。
貴族青年奧涅金厭倦無聊的城市社交生活而回到鄉間庄園居住,拒絕了地主女兒達吉雅娜的求愛;在漫遊全國之後,又追求已成為貴族婦人的達吉雅娜而遭到拒絕。
作品塑造了俄國文學中第一個「多餘的人」奧涅金的典型形象,他在精神上高出一般貴族,但卻缺乏為祖國效力的熱情;他雖然有叛逆的願望,但卻不能同人民站在一起;他懷疑一切,性情冷漠,結果一事無成。
作品通過奧涅金和達吉雅娜的故事,展示了俄國沙皇政府統治下貴族社會生活的真實圖景,使人們看到這個腐朽墮落的社會是怎樣窒息了聰明有為的奧涅金和摧殘了純真善良的達吉雅娜。
作品語言流暢優美,細節描寫生動,大段的抒情插敘,和諧親切,情趣盎然。別林斯基把這部作品譽之為俄國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❺ 安德烈·葉戈夫維奇·奧涅金是誰
沒有這個人耶 拆開來也找不到這個人
奧涅金則是一部有名的外國名著
《葉普蓋尼·奧涅金》簡介
作者:普希金
奧涅金是生活在十九世紀20年代的貴族青年,他父母整日沉溺於紙醉金迷的生活、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
❻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人物介紹
奧涅金
奧涅金是個利己主義者,他沒有勇氣向朋友承認自己的錯誤,他本想拒絕決斗,但又伯人嘲笑和誹謗,最終殺死了連斯基,在連斯基死後到處流浪。
在對待愛情上奧涅金是個自欺欺人者,他擺出一副道學家的面孔教訓達吉亞娜,對她說不願意把自己禁銅在家庭的圈子裡,天生不會享受幸福,拒絕了達吉亞娜的愛情。可是後來,在奧涅金回到彼得堡後,他又愛上了達吉雅娜,身為人婦的達吉雅娜拒絕了他。達吉亞娜走了,只留下奧涅金一個人,在這里普希金結束自己的小說,關於奧涅金以後的命運如何普希金什麼也沒寫,一個普希金的熟人說按照詩人的意思「奧涅金應該犧牲在高加索或十二月黨人武裝起義中」。
奧涅金的「多餘感」是俄國舊文化與歐洲新文化撞擊融合的產物,註定了他的悲劇性命運。一方面,貴族階級即將退出歷史的舞台,特別是黑暗腐朽的專制政體、愚昧落後的農奴制以及適應這種制度的舊文化;另一方面,歐洲啟蒙思想文化的傳播促使俄國的知識者去思考。在這場俄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以壓倒優勢撞擊俄國文化。
奧涅金厭惡舊文化並不採取行動,認同新文化也無力去實踐。這樣無法脫離舊文化,又不能紮根於新文化,根本找不到生活的定位,感到時代的風暴即將來臨,不甘心和貴族階級一道滅亡,但階級的局限又使他沒有勇氣與能力去參加革命斗爭。也看不見社會發展的前景,因此終日訪徑苦悶、焦躁不安,社會不需要他,他也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苦苦尋求俄羅斯的出路,但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只會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在時代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歷史大背景下,具有「多餘感」的「多餘人」是時代與社會的產物。
奧涅金作為這種特定社會條件下的一個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具有貴族出身帶來的各種缺點,並不是當時貴族青年的先進人物。作者從奧涅金身上體現了—個時代的重要問題,即俄羅斯進步的知識分子脫離人民的問題,這也是十二月黨人之所以失敗的原因。
奧涅金的性格是真實的,他不僅代表了貴族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憂郁而又無能為力,而且反映了整個時代的情緒,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多餘人」心中的「多餘感」具有民族性特徵。
達吉雅娜
達吉雅娜是詩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別林斯基在評價這部作品時指出;「普希金的偉大功績,是他在這篇長篇小說里詩意地再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並且以奧涅金和連斯基為代表,顯示了它主要的一面,也就是男性的一面,可是,這恐怕是我們詩人更大功績:他首先第一個以達吉雅娜為代表,詩意地再現了俄國的婦女。」在評論作品的人物形象時,別林斯基進一步肯定達吉雅娜是「俄國婦女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評論中,則把達吉雅娜稱作「俄國婦女的聖像」。可見,達吉雅娜不僅是詩人的「理想」,而且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達吉雅娜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20年代,當時的俄羅斯正處於貴族革命的前夕。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外貌上遠不及妹妹漂亮,「一點兒也不引人注意」,但她極富思想個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靈美、真實而深刻的情感、對責任的忠誠、純而又純的天性。她從小就厭棄女孩子的針線活計;她拒絕父母的溺愛,更不習慣貴族家庭對女孩的一般教育;她不滿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熱愛俄國自然景物和民間故事;她讀過理查生和盧梭的著作,受西歐啟蒙主義思想的熏陶,有模糊的個性解放的要求。但在當時的俄國社會里,婦女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她們沒有任何經濟或文化地位,傳統賦予她們的角色只能是社交的、家庭的、被愛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色。達吉雅娜作為一個女性,身處當時的社會,「為女——為妻——為母」是她必經的也是唯一可能的一種生命程式。作為女兒的她,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婚姻(為妻),於是,她渴望著愛情,渴望著找到一個理想的丈夫能幫她擺脫這種孤獨的處境,給她以新生。孤傲不群的奧涅金出現了,達吉雅娜一見鍾情,像是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熱情地幻想著,並被幻想不停地追逐著……終於決定拋棄一切傳統的上流社會女性虛偽的種持和矯揉的束縛,拋棄父母的意見,主動出擊,勇敢求愛。詩人把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塑造成為一個勇敢、主動追求愛情和要求個性解放的形象,女性因此逾越了當時貴族上流社會的道德規范,具備了現代的愛的能力,這與傳統的規則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傳統的積習認為「兩性必然是有差別的,一方是主動的,另一方是被動的,女性當然屬於被動的一方」,而文本中達吉雅娜一反傳統的被動而變為主動,其現代性非常明顯。詩人充分肯定並贊揚了她的這種愛情和行為。
普希金無法跳出時代的局限去給奧涅金和達吉雅娜一個光輝的結局。所以面對奧涅金,面對自己曾經的愛情理想,達吉雅娜表面上冷若冰霜、無動於衷,私下裡卻悲痛欲絕。於是,當我們看到她獨坐在豪華的起居室里,讀著奧涅金寫給她的信,心酸無言,淚如泉涌時,我們終於也體會到了她在愛情和婚姻權衡中的悲哀與無奈。達吉雅娜是「俄羅斯婦女的典型」,她再一次以俄羅斯婦女們所特有的犧牲和隱忍承擔了個人命運的一切悲哀。
連斯基
如果說奧涅金是冷漠、自私的現實主義者,那麼外省的貴族青年連斯基就是充滿激情、富於幻想的浪漫主義者。雖然他和奧涅金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他們的性格迥異。連斯基沉醉於脫離現實生活的哲學學說和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詩歌,不諳世事,把一切都加以理想化。像他這樣的人根本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最終要麼妥協於現實,要麼就被現實碾得粉碎。
連斯基在決斗中死於奧涅金的槍下,這一事件構成了小說情節的高潮,普希金對連斯基之死做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奧爾加
奧爾加精神上非常貧乏,毫無個性,但她很漂亮。美色是她的價值籌碼,在男性視野中,奧爾加就是他們理想中「洋娃娃」式的大美女。詩人連斯基因此而瘋狂地迷上了奧爾加。然而,普希金讓奧爾加使兩個親密的好友反目成仇,奧爾加是個間接兇手。從某種意義上說,詩人對奧爾加的責備態度,反映出了他作為一個傳統的男性作家對於女性恐懼心理的原始狀態。這一點,精神分析學家霍妮說得很中肯;「男人總是通過對女性的攻擊,使自己從對女性的恐懼中掙脫出來。」連斯基愛上了頭腦愚鈍、感情膚淺、水性楊花的奧爾加,對頗有個性思想的達吉雅娜卻視而不見。當連斯基對婚姻無限神往和陶醉的時候,詩人普希金則把「我」與奧涅金封為「豪門的叛逆」。顯然,普希金借「我」之口傳達了自己的婚姻理念;理想的男性該自由自在的享受單身生活,享受天拘無束的愛情,而不應像連斯基那樣將婚姻當成生命的目標,讓婚姻束縛自由;男人屬於自由的愛情,女人屬於責任的婚姻,婚姻只是用來束縛女性的。舞會風波後,連斯基為了未婚妻奧爾加而決斗,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然而,自始至終,奧爾加對連斯基生死攸關的重大行動,毫無覺察,她對連斯基的生命感念也非常短暫,在連斯基屍骨未寒之際,她使被一位驃騎兵用情場上幾句獻媚的話所俘虜,在神壇前羞答答頭戴花冠作人家的新娘去了。無疑,奧爾加的見異思遷、另覓新歡,也是普希金對於連斯基婚姻理念的一個極大諷刺。
❼ 《葉普蓋尼奧涅金》的女主人公是誰
達吉亞娜(又「塔吉亞娜」)
❽ 《葉普蓋尼.奧涅金〉是誰的作品,哪國人
普希金;俄羅斯人。
❾ 《葉普蓋尼.奧涅金》
http://www.verycd.com/topics/49395/ verycd上的資源一向很可靠,要用emule下載,ms是英語對白
❿ 葉普蓋尼奧涅金的介紹
《葉普蓋尼奧涅金》是200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