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
B. 電影:求希區柯克導演的著名懸疑片
這些都是彩色的:
- 1976 - Family Plot - 家庭陰謀
- 1972 - Frenzy - 狂凶記
- 1969 - Topaz - 黃寶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 1964 - Marnie - 瑪爾尼
- 1963 - Birds, The - 群鳥
- 1960 - Psycho - 精神變態者
- 1959 - North by Northwest - 西北偏北
- 1958 - Vertigo - 眩暈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擒凶記)(翻拍)
- 1955 - The trouble with Harry - 哈里的麻煩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 捉賊記
- 1954 - Rear Window - 後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電話謀殺案
- 1953 - I Confess - 懺情恨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車怪客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場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 1948 - Rope - 繩索
C. 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有哪幾部
希區柯克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尤其擅長於拍攝驚悚懸疑片。在長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希區柯克共拍攝了超過五十部電影,他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師。下面是我總結的他比較經典的12部電影:
1、《驚魂記》
9、《奪魂索》
10、《美人計》
11、《火車怪客》
12、《三十九機台階》
D. 請教希區柯克導演了幾部著名的電影
希區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卻從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雖然曾經獲6次提名。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1979年獲美國電影研究院終身成就獎。1980年元旦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磯去世。
希區柯克一生導演了53部懸念片,還監制了不少影片。
最經典的34部;1.後窗 2.驚魂記
3.三十九級台階 4.深閨疑雲
5.蝴蝶夢 6.美人計
7.間諜 8.愛德華夫人
9.慾海驚魂 10.懺情恨
11.電話謀殺案 12.擒凶記
13.伸冤記 14.怪屍記
15.奇怪的富翁 16.知情太多的人
17.海角擒凶 18 鳥
19 北西北 20 凄艷斷腸花
21 年輕姑娘 22 捉賊記
23 陰謀破壞 24 牙買加旅店
25 面子游戲 26 大情人
27 謀殺 28 海外特派員
29 救生艇 30 貴婦失蹤案
31 辣手摧花 32 奪魂索
33 迷魂記 34 火車怪客
E. 求希區柯克的一部電影名 高手進
PS:樓主哪不明白了?女主角小的時候為了保護媽媽失手殺死了一個男的,後來就養成了偷盜的習慣,男主角愛上了這個女人,就想方設法改變她的壞習慣,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艷賊
英文名:Marnie
更多中文片名:
瑪爾尼
神秘賊美人
年代:1964
類型:愛情/驚悚/劇情/懸疑
片長:130 min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主演:
蒂比·海德莉 Tippi Hedren
肖恩·康納利 Sean Connery
布魯斯·鄧恩 Bruce Dern ...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 CIC Vídeo ...
上映日期:1964年7月22日 美國 ...
劇情介紹:
瑪琳是一位女憤竊,她受雇於穩重的馬克,當馬克發現瑪琳的秘密後決定設下圈套找出瑪琳偷竊的動機甚至娶她為妻,經過多方的波折和努力,他終於發現瑪琳內心一段不願告人的身世...希區考克導演的懸疑強片。
F. 希區柯克的一部電影求片名
這不是希區柯克的電影
是庫布里克的《閃靈》
閃靈 The Shining (1980)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 黛安·約翰遜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斯蒂芬·金
主演: 傑克·尼科爾森 / 謝莉·杜瓦爾 / 丹尼·勞埃德
類型: 懸疑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80-05-23(美國)
片長: 119分鍾(歐洲版) / 142分鍾(刪減版) / 144分鍾(原版)
又名: 鬼店(台) / 幻覺 / 幽光
IMDb鏈接: tt0081505
閃靈的劇情簡介 · · · · · ·
傑克(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飾)是一個作家。一個冬天,他得到了一個看管山頂酒店的差事。這正合傑克的意思,他正好可以有一個幽靜的地方寫作。於是傑克帶著妻兒搬進了酒店。
冬天大雪封路,山頂酒店只有傑克一家三口。從他們一搬進來,傑克的妻子溫蒂(謝莉·杜瓦爾 Shelley Duvall 飾)就發現這里氣氛詭異,傑克的兒子丹尼(丹尼·勞埃德 Danny Lloyd 飾)經常看到一些他不認識的人,但這里除了他們一家別無他人。而傑克除了一整天悶頭寫作外,脾氣亦變得越來越古怪。
直到有一天,溫蒂發現丈夫這些天來一直寫就只有一句話:傑克發瘋了!
望採納~
G. 希區柯克到美國之後,拍攝的第一部電影
1938年,在結束了他在英國的最後一部影片《牙買加客棧》(Jamaica Inn)的拍攝工作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受好萊塢製片商大衛·薩茲尼克(David Selznick)之邀,偕妻子阿爾瑪和女兒帕特來到美國,准備拍攝取材自同名海難的電影《泰坦尼克號》(Titanic)。雖然該片的拍攝計劃最終因故流產,希區柯克卻從此定居洛杉磯並最終成為美國公民。 在離開英國之前,希區柯克已經執導了包括《騙局》(The Skin Game)、《維也納的華爾茲》(Waltzes from Vienna)、《擒凶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三十九級台階》(The Thirty-nine Steps)、《貴婦失蹤案》(The Lady Vanishes)等二十幾部影片,其中拍攝於1934年的《擒凶記》和1935年的《三十九級台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希區柯克不但在英國電影界地位尊崇,同時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大衛·薩茲尼克與希區柯克取得聯系時,後者正在拍攝根據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牙買加客棧》,而薩茲尼克本人也在忙於《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製作。謹慎起見,二人初步商定,只簽訂一部電影的合作計劃。但是在同期公映的希區柯克作品《貴婦失蹤記》取得全球性的轟動效應,甚至先他一步在美國獲得了「紐約影評人獎」,精明的薩茲尼克隨之改變提議,建議希區柯克與他旗下的薩茲尼克國際電影公司簽訂一份長期的合同。 希區柯克本人則一直對進好萊塢大製片廠工作滿懷憧憬,認為「就電影而言,他們(好萊塢)拍片的方法與技術是真正具有專業水平的,而且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於是二人一拍即合,好萊塢也從此擁有了一位難得一遇的電影大師——雖然他們從來沒有把代表美國電影最高水平的奧斯卡獎頒給過他。 按照計劃,希區柯克抵達好萊塢之後的第一部電影,本應是根據1912年4月14日發生在北大西洋的那起著名的沉船事件改編的《泰坦尼克號》,但是大衛·薩茲尼克隨後通知希區柯克說,他改變了主意,已經買下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另一本小說《蝴蝶夢》(Rebecca)的版權。出於對杜穆里埃的喜愛(前文講過,他在英國的最後一部電影《牙買加客棧》正是改編自杜穆里埃的小說,而據希區柯克自己所說:「當我在拍攝《貴婦失蹤案》時,就有可能買下《蝴蝶夢》的版權,可是對我來說,它太昂貴了。」),希區柯克同意了薩茲尼克的拍攝計劃。 擱淺於1938的《泰坦尼克號》拍攝計劃,直到1953年才得以實施,那一年,簡·尼古拉斯科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這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第一版「泰坦尼克號」——《冰海沉船》。1997年,詹姆斯·卡梅倫重新演繹了《泰坦尼克號》,並在次年的第70屆奧斯卡獎評選中拿下11個小金人,與《賓虛》(Ben-Hur)一道成為奧斯卡歷史上得獎最多的影片。雖然這兩部電影也足夠好看,但是作為希區柯克的影迷,還是免不了要遺憾,沒能看到大師鏡頭下的世紀海難,而我們所能想像的,只是希區柯克曾經的一段描述:「如果我來拍攝《泰坦尼克號》,開頭會給一個鉚釘的特寫,然後鏡頭向後拉,直到整艘泰坦尼克號都拉得進入鏡頭了為止。」 作為希區柯克在好萊塢的處女作,《蝴蝶夢》其實並不是一部典型的希區柯克式電影。在《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中,二人談到這部電影時,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便說:「《蝴蝶夢》是一個與您的風格相距甚遠的故事,它不是一部驚險片,裡面沒有懸念,只是一個心理故事。」希區柯克本人也認為「這不是一部希區柯克式的影片……內容相當老套、相當過時……《蝴蝶夢》確實是一個缺乏幽默感的故事」。當然,考慮到他本人對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喜愛,以至於曾經一度想自己買下《蝴蝶夢》的版權,我們有理由認為希區柯克抨擊《蝴蝶夢》的這些說辭,其實是氣話——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在拍攝過程中與製片人大衛·薩茲尼克的沖突有關。 1935年的《三十九級台階》之後,希區柯克憑借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英國電影界已然享有絕對的自由,在片場享有絕對的控制權。而在希區柯克的整個創作生涯中,他一直覺得他需要提防演員、製片人、技師,因為他認為,只要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只要有任何細小的疏忽,或者任何細微的任性,都會損害影片的完整性」。他不允許人有任何人質疑他的權威,他有句著名的論斷——演員都是牲口。曾經有演員問他:「我演這角色有什麼動機啊?」希區柯克回答說:「動機就是我會付給你薪水。」 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他的這種性格:1951年,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在與好萊塢斷絕關系五年之後重新出山,為希區柯克改編劇本《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無論對於錢德勒還是希區柯克,這都是最糟糕的一次合作。兩個人都才華橫溢並且都習慣專權獨斷,這也造成二人在討論劇本時壓根聽不進去對方的任何意見,彷彿他們談的根本就不是一部電影,錢德勒抱怨說:「既然你什麼都行,還把我找來幹嘛呢?」這段關系惡化的速度很快,以致於希區柯克每次上門找錢德勒時,只要車一停下來,錢德勒就開始詛咒他:「這肥胖的混蛋滾下車來了!」兩個月後,錢德勒被炒了魷魚,而他也堅決不允許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火車怪客》的編劇署名中。 這樁故事發生在1951年,而在1939年拍攝《蝴蝶夢》時,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希區柯克與薩茲尼克之間。與希區柯克一樣,薩茲尼克也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雖然是一個獨立製片人,他卻希望自己對《蝴蝶夢》有著絕對的藝術掌控權。1939年6月,他給希區柯克拍了一封電報,表達了對希區柯克改編的《蝴蝶夢》劇本的失望之情,並逐點指出他的不滿之處。兩個人在合作之初,便出現了創作理念背道而馳的情形。 斗爭的結果是,薩茲尼克基本同意希區柯克來掌控電影,但是他希望這部電影能和《亂世佳人》同年推出,因此要求希區柯克簽字同意將後期製作的時間壓短。應該說,最終拍攝出來的《蝴蝶夢》一片還是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希區柯克也展現出了自己風格與特色,在純粹的人物沖突中添加了許多極具個性的懸念叢生的細節,並在第13屆奧斯卡獎中勇奪最佳影片獎。但是很明顯,希區柯克對於自己在拍片過程中受到的制約感到憤懣,並對自己未能獲得當年的最佳導演獎耿耿於懷。「這個奧斯卡獎是給製片人薩茲尼克的。那一年是1940年,是約翰·福特(John Ford)以《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對特呂弗說,「我從來沒有獲得過奧斯卡獎。」 如此看來,也就不難理解他因何對《蝴蝶夢》這樣一部極為成功的電影抱以如此大的成見了。雖然他自己的觀點是:「我覺得拍失敗了的片子竟然成了經典,而且很賺錢。」但是無論怎樣,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希區柯克闖盪好萊塢的處女作,《蝴蝶夢》無論在藝術上還是票房上都是成功的,這也為此後他在好萊塢數十年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H. 希區柯克彩色電影有哪幾部除了<<迷魂記>>和<<西北偏北>>
彩色電影有太多了,像後期的鳥、艷賊、沖破鐵幕、奪命狂凶等都是,但蝴蝶夢和三十九級台階都不是彩色片
I. 希區柯克的一部影片的名字
是重拍版的電視電影:Suspicion (1987) (TV)。導演也並非希區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