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評分的電影排行榜是怎樣的
NO10 契克
《契克》兩個沒收到邀請的倒霉蛋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冒險之旅。高速公路,瘋狂放縱,偷車偷汽油,金黃的麥田,酷炫的暑假。「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NO9 逃出絕命鎮
作為懸疑片,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角度奇特。這部片子能在北美口碑爆棚,估計其中沒少黑人朋友們的支持,14年的時候黑人佔美國人口的12.8%,並且還在持續增長中,所以黑人市場的的口碑給這部片子做了很好助攻。
NO8 沃倫
先是蘇聯懟波蘭人,再德國懟猶太人,再烏克蘭名族主義瘋子懟波蘭老百姓,這女主也是慘到極致,怎麼就活在這個時代的這個地區,最後那一晚真的人間地獄,什麼樣的仇恨和煽動可以讓人變成野獸。
NO7 天才少女
天賦異稟的小女孩,美隊舅舅不想讓她重蹈母親覆轍,刻意壓制其天分,過平凡人的生話。而蠻橫固執的外婆則期待盡早盡快挖掘培養小外孫女的數學天份,不惜與兒子對薄公堂。讓卓越的人平凡,還是讓卓越更優秀?既然小女孩確實有那份執著與痴迷,應該不難選的。只是卓越的才華是一回事,而平凡的生活與親情也必須兼顧,不能顧此失彼,打破正常與平衡。
NO6 猜火車2
回憶殺略傷感,重復也許是最好的選擇。標志性剪輯,斜角攝影,加了新元素,色調美哭。節奏感配樂容易高潮但情節太瑣碎感覺每一發都又短又不盡興。突然一下,某個街口看到年少輕狂時的自己。奔跑,跌倒,奔跑。
NO5 肌膚
一次性將戀X癖盡情展現,在荒誕和戲謔的情色調子下,討論了諸多的嚴肅主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還是可以自己抉擇?對於特別的外形追求是否和對美色的追求一樣膚淺?自尊心並不會因為外形的變化而減退,外表匹配就一定能天長地久?准確了解自己的價值和需求,需要很多種過程~
NO4 傑出公民
這位傑出公民其實是人格分裂的,一如他在影片最後露出傷疤的狡黠。他批判諾獎,漠視名利,但不過是不自知的傲慢。故鄉的狼狽之旅,是雙向的諷剌,刺向愚昧,也刺向自負,而自負者缺乏省思。
NO3 分裂
一部看完越琢磨越有味道的電影,除了一美的表演之外,故事細節和主題值得推敲,肉體與人格的二元論,精神創造力下肉體進化, 女主角心路的線索暗示,並有著很強的宗教氛圍,其實電影拍得有點含蓄,觀感不太爽,但經得起琢磨,結尾彩蛋加分。
NO2 看不見的客人
懸疑片最是考細節,尤其是這種加減混合運算,最喜歡的感覺反而不是結局,反而是當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它的時候,慢慢的你會發現前面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後面就合理了起來,於是整體故事也越發合理起來,不管有沒有猜到結局,都是神來之筆。西班牙——一個盛產優質懸疑片的國度。
NO1 摔跤吧爸爸
縱使一開始父親的確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用爸爸的威嚴逼迫女兒練習摔跤。但冠軍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吉塔從第一次參加比賽開始就不再是為了爸爸,而是為了自己了。最後一幕爸爸被鎖到屋子裡,吉塔完全靠著自己贏了比賽,也正是說明,這個女孩,已經開始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Ⅱ 有哪些讓你驚嘆的冷門佳片
簡單的說幾個吧,我看過的有,到底是不是冷門佳片那?
《莫娣》是由艾斯林·沃爾什執導,莎莉·霍金斯主演的愛情傳記電影。《莫娣》講述加拿大最著名的民間藝術家之一、Maud Lewis(1903年3月7日-1970年7月30日)的故事。[1] 該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在加拿大美麗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一位患有關節炎的民間藝術家莫娣·劉易斯(Maud Lewis),對藝術不懈的追求,與她的丈夫相識,並以藝術、販賣作品為生的勵志生活。經歷了不少的波折和苦難還有對生活的不懈努力的追求與堅持。
我們都虛偽,擋住的是自己最難看的地方。
而有一個年紀的時候是我們最不會虛偽和沒有學會遮擋的年紀,那就是14歲。
14歲好像是一個人從少年走向成人的節點,彷彿過了這個節點人生駛向的就是走向成人的路,那是童年的終結步向成熟的開始。
而今天想分享的一部電影恰恰就是這個14歲節點當中的故事。
14歲正是美好的好樣年華,是由未成年走向成年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情牙朦開的階段而這段講的就是志同道合,一起展開了一段夏日冒險旅程 。說著簡單,做起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