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找一個日本明星 叫什麼衣的 60年代的
市川由衣
市川由衣日本女藝人。偶像派女明星。1986年生拍攝了多部電影電視作品,其中的輪舞曲,咒怨等作品為國人較為熟悉。
㈡ 60年代動作片女明星在電影里裝扮很中性的女演員是誰
楊紫瓊吧
㈢ 請問60年代的朋友們,記得有部電影里,女主角叫,萬麗麗的人,是什麼電影來著謝謝!!
所以, 和黑粉結婚了
4.8
喜劇 / 愛情
年代:2015
地區:大陸
演員: 朴燦烈 袁姍姍
導演: 金帝榮
㈣ 六十年代電影有哪些
老電影是一種情懷一種回憶,它帶著屬於它的年代感見證著時代的成長。老電影就像一瓶拉菲,年代越久遠越濃厚,每次的觸碰都帶來異樣的驚喜。今天我們就開一瓶六十年的拉菲,來品嘗一番它帶來的味道。
1、龍門客棧
該部影片上映於1961年4月,至今在豆瓣的評分有8.9分。大概講述的是武士三十郎來到一個小鎮,看到兩家惡霸在為爭奪地盤精彩爭斗,弄得民不聊生。三十郎決定設計造成兩方拚鬥坐收漁翁之利的故事。整部影片看下來,不論是攝影、配音還是表演都很棒。放到現在也是能收獲大票房的影片。並且這部劇不像那個時代的日本黑白武士片那麼嚴肅,而是帶有美國西部的游俠成分和喜劇色彩。所以才會被萊昂翻拍成荒野大鏢客。經典中的經典。
㈤ 大家推薦一些日本經典愛情電影,5、60年代的,東京愛情故事之類的。
可能我推薦的不會那麼早,但是有些確實還是很好的
電影如
《只是愛著你》(很好看,青春類的,看完後有些感動,為了女孩深深愛著男孩而付出努力的一切而感觸著)
《東京少女》(不要因為名字而煩感,有點穿越的,相隔一個世紀的愛戀,很棒!)
《一公升的眼淚》(有電影版和電視版,建議去看電視版,比較全,很勵志,不過也非常的悲傷,每集都會流淚,太悲了……不過挺震撼)
當然還是電視劇精彩的會更多,而且因為日劇自身的原因,都不是很長
酒井法子的《星之金幣》(推薦第一部,因為收視率太好了又拍了第二部,不過第一部更好看,這個比較老,但是看了不後悔)
《同一屋檐下》(兄妹六人的感人故事,也是推薦第一部,理由和上面同……和我媽一起被感動過來的,親情無限)
《悠長假日》(最開始可能不會太吸引你,不過後來越來越棒!)
《絕對男友》(這個是幾年前的,跟前面幾個比比較新,不過太精彩了!我的朋友只要看過的都很推薦!)
《求婚大作戰》(不是為了求婚,而是為了挽回自己的過去,題材很新穎,穿越色彩,最棒的是每一集都挺有感觸,一次次的錯過,讓我們來挽回我們逝去的青春和那段青澀的回憶……)
《女王的教室》(一看則不能停止,雖然是老師和小學生的故事,但是絕對很棒,我看完就非常的回味,從中悟到了也許我們錯怪了很多我們以前的老師們啊)
㈥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拍得電影
德蘇烏扎拉、影武者。
這都是黑澤明的獲獎作。他最出名的《七武士》是50年代作品,也可以看看。總體來說黑澤明的電影代表了日本那個年代的最高水平。
斯皮爾伯格是黑澤明的鐵桿粉絲。
原創啊,希望樓主採納。
㈦ 60年代十大電影
《天雲山傳奇》
謝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中國電影導演的No.1。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順應潮流。這部反映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悲劇電影也是緊跟時代的步伐,輕松地捧走了金雞和百花獎。
《神秘的大佛》
在那個年代,這部電影多少可歸為恐怖片的范疇。氣氛陰森,情節緊張,有很多讓一般人難以接受的血腥鏡頭。影片還巧妙地將川劇中的瑰寶———變臉藝術融入到故事當中,新鮮又刺激。
影片中明星薈萃,劉曉慶扮演的女俠夢婕巾幗不讓須眉,葛存壯演的沙舵爺陰險毒辣。管仲祥則飾演「雙眼可挖,佛財難得」的忠心護寶的老方丈。
《與魔鬼打交道的人》
這可能是繼《永不消逝的電波》之後,最出色的一部表現戰斗在敵人心臟里的地下工作者的影片。郭允泰和朱曼芳兩位老影人在處理與女兒咫尺相對卻不能相認的激情段落時,自然生動,功力不凡。
《苗苗》
學生時代,最難忘的就是學校包場看電影!小不點們戴著紅領巾,整齊地排成隊,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走進電影院。電影沒開始,一片小鳥般的唧唧喳喳。電影開始,小鳥們的唧喳依然會隨時響起。美妙的童年!
《小花》
「妹妹找哥淚花流/不見哥哥心憂愁……」李谷一的經典之一。
這部中國影史著名的電影一下子捧紅了三位大明星。陳沖因為該片一舉摘取百花獎影後,並很快藉此東風漂洋海外。英俊的唐國強也奠定了頭牌小生的地位,他最後也毀在了這個頭牌上。另一位則是劉曉慶。
《黑三角》
這是驚險樣式的反特題材電影的代表作。《黑三角》除了故事情節更富有傳奇色彩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凌元老奶奶塑造的賣冰棍的女特務實在是太有特色,太讓人難忘了!
《戴手銬的旅客》
僅憑貢獻出一首《送戰友》,該片就足以名垂史冊啦!
於洋好像一輩子沒演過反面人物,都是智勇雙全、英雄虎膽的好漢。這部電影他自導自演,又是位悲壯的人民英雄。
裡面有位演員值得一說,那就是小蔡明。女扮男裝了一路,最後出場是一身傣族服裝,含苞待放。
《保密局的槍聲》
黑白故事片,長影拍攝。第一次看,心突突跳個不停,震撼巨大!劉嘯塵機智英勇,周旋於惡魔中間而揮灑自如,纖塵不染,每一個小孩子都會點燃對他無限的崇拜和敬仰!而且這傢伙穿美式軍裝的樣子倍兒帥,英氣逼人!演員陳少澤,來得猛,去得快。還有女主角向梅,氣度雍容,華麗大方。
《小街》
這是當時最被寄予厚望的銀幕情侶為我們奉獻的最優秀作品,也是絕唱。
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開放式的結局。三個結尾,三種意義。在當時很有開創性,非常新穎。
《廬山戀》
現在看這部電影,會發現它是一部意識先行的電影,演來演去還是為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作宣傳,某些地方看著稍顯生硬和說教味兒重了點,藝術上也沒什麼特色。但神奇的地方就在於,當美麗的張瑜和秀麗無倫的廬山美景結合在一起,呈現於當年被革命電影的單調弄木了的觀眾面前時,觀眾們不由得心醉神迷。
㈧ 日本電影史的日本電影史-第五期(1960~1980):
日本電影新浪潮
戰後至60年代中期,日本故事片的生產、發行和上映,幾乎完全由大公司所控制。獨立製片雖曾一度很活躍,但畢竟為數甚微,各公司之間競爭激烈,出現了以量制勝的局面,最高年產量達到過547部(1960),1958年的觀眾人次高達11.27億。1960年以後情況急轉直下,整個電影事業處於動盪、混亂和低落狀態。原來的六個大公司中,新東寶和大映兩家公司分別於1961年及1971年倒閉,產量大為縮小,轉為經營發行、經營影院或擴大其它附帶事業。盡管大映後來又重整旗鼓恢復經營,而重點已不放在影片的製作方面。當時,觀眾人次僅有1.6億,不及1958年的1/7,影片產量維持在300部左右,其中獨立製片的作品佔2/3。然而此刻的獨立製片已非昔比。50年代的獨立製片以拍攝具有進步民主思想的影片為主,如今的獨立製片除少數仍保持過去的優良傳統外,大多數獨立製片單位已成為大公司的承包單位,拍出的影片須靠大公司發行和上映,而且有半數以上系色情片,甚至有的專拍黃色影片。
60年代以後正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而電影不僅沒有得到發展,相反卻走向衰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受到電視普及的影響。電影界為了抗衡電視的猛烈沖擊,採取了銀幕大型化、彩色化和巨片對策,然而卻帶來作品質量下降的嚴重問題。
青春殘酷物語
日本是電影產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這使年輕的新人有機會顯露頭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島渚,他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1960)、《太陽的墳地》(1960)、《日本的夜與霧》(1960),被認為系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日本新浪潮電影,大島被評論界稱為新浪潮派的旗手。日本的新浪潮在追求新的表現手法上與法國新浪潮有共同之處,但前者較之後者更側重於政治性。與大島同時期的新人還有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他們三人先後脫離松竹公司,同日本藝術劇院協會(創辦於1963年,簡稱ATG)合作,大島拍攝了《絞死刑》(1968)、《儀式》(1971),吉田拍攝了《愛神十虐殺》(1970),筱田拍攝了《情死天網島》(1969)、《沉默》(1971)。評論家們將ATG作品的特點歸納為「拋棄古典的電影技巧,對現實明辨是非,探討人的精神,特別是探明日本人的精神構造」。這類影片在電影界內部雖受重視,但不為一般觀眾所歡迎。
在新人的作品中還有羽仁進的《不良少年》(1961)、《她和他》(1963)、《安第斯的新娘》(1966);今村昌平的《豬和軍艦》(1960)、《日本昆蟲記》(1963)、《紅色的殺意》(1964);使河原宏的《陷阱》(1962)、《砂丘中的女人》(1964)等,均被認為在題材上和表現形式上有所突破的60年代創新之作。
以維護50年代獨立製片優良傳統而著稱的山本薩夫,始終以其飽滿的創作熱情拍攝了一系列針砭時弊的作品。他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紀錄性的故事片,一種是寓揭露於娛樂之中的政治片。前者有《沒有武器的斗爭》(1960)、《松川事件》(1961)、《證人的椅子》(1965);後者有《遍體鱗傷的山河》(1964)、《日本小偷物語》(1965)、《戰爭和人》三部曲(1970~1973)、《華麗家族》(1974)、《金鐶蝕》(1975)、《不毛之地》(1976)、《阿西們的街》(1980)等等。
當時深受觀眾支持的導演首推山田洋次,他的代表作品為喜劇系列片《男人難當》,這部多集影片從1969年開始拍攝至1985年已連續拍了36部。主人公名叫寅次郎,描寫他的各個階段的歷史經歷,通過笑對他身上存在的弱點給予善意的批評,同時也揭露了某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因而每一集影片均深受歡迎,開創連續劇經久不衰的歷史紀錄。山田除喜劇片之外,也拍了數部反映戰後日本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其中最受到稱贊的是《家族》(1970)、《故鄉》(1972)、《同胞》(1975)、《幸福的黃手帕》(1977)和《遠山的呼喚》(1980)。這幾部影片主要是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結合得較好。
與山田洋次同時代的熊井啟,是60年代中期脫穎而出的中年導演,他的第一部作品《帝國銀行事件》(1964)及第二部作品《日本列島》(1965)一經問世便引起電影界的重視,這兩部影片均涉及到美國佔領軍及情報機關在日本的罪惡活動,特別是後者,在當時說來是一部非常大膽的作品,因而獲得導演協會的新人獎。熊井還拍攝了表現青年人之間純潔愛情的影片《忍川》(1972);1974年,又拍攝了《山打根八號妓院·望鄉》;1980年,根據井上靖的原作完成了表現鑒真和尚東渡的頌揚中日友好的影片《天平之甍》。在暴力和黃色影片充斥市場的情況下,這些影片無疑使觀眾耳目為之一新。
盡管日本電影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但老一輩的藝術家以及戰後成長起來的有作為的中年藝術家,仍在不斷地為日本電影的復興而奮斗。這一時期引人注目的作品有:小津安二郎的《秋高氣爽》(1960)、《秋刀魚的味道》(1962);黑澤明的《惡人睡得香》(1960)、《保鑣》(1961)、《紅胡須》(1965)、《影子武士》(1980);內田吐夢的《飢餓海峽》(1964);市川昆的《弟弟》(1960)、《我兩歲》(1962);田具隆的《五號街夕霧樓》(1963);今井正的《婉的故事》(1971);木下惠介的《笛吹川》(1960)、《永遠的人》(1961)、《沖動殺人,兒子啊》(1979)、《父親啊﹗母親啊﹗》(1980);新藤兼人的《裸島》(1960)、《一位電影導演的生涯》(1975);小林正樹的《怪談》(1964)、《化石》(1975);今村昌平的《諸神的慾望》(1969)、《楢山節考》(1982);中村登的《古都》(1963)、《紀之川》(1966)、《生死戀》(1971);豐田四郎的《恍惚的人》(1973);野村芳太郎的《砂器》(1974)等等。這些作品體現了日本電影題材的多樣化,保持了導演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與民族傳統,均被列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佳作。
《影子武士》
黑澤明的《影子武士》還在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
70年代以來,日本與外國合拍影片之風盛行,黑澤明和市川昆均分別與美國合拍過影片,其它藝術家也與歐洲及澳洲等國家合作拍片,這與日本電影事業不景氣不無關系。當然,也有純粹出於友好和文化交流的目的而合拍的,如長期從事中日電影交流的德間康快與中國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即是一例。這部影片真實地反映了中日兩國歷史上的一段坎坷經歷,贊揚了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引起日本廣大觀眾的極大興趣。
㈨ 為我推薦一下日本五、六十年代拍的的電影 電視劇
黑澤明的《亂》和《七武士》
山口百惠的《血疑》
《人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