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聲音方面,話劇演員與影視演員最大的區別就是聲音的力度上。因為話劇演員直接面向觀眾,為了能夠有更好的舞台效果,話劇演員的聲音往往更有力度,更加像“詩朗誦”的風格,演員的念白極富感情。而影視演員則不是這樣。由於影視演員並不直接面向觀眾,所以他們的念白往往和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交流並沒有區別,而且這種說話方式也更能被觀眾所接受。
最後,從演員外表上來看,話劇演員的外表倒是和影視演員區別不大,唯一明顯的不同就在於化妝上。為了能夠讓較遠處的觀眾也能看清演員的臉龐,話劇演員的化妝一般都比較濃重而且立體,不同演員之間差異化明顯,便於觀眾分辨角色。而影視演員則不然,有時甚至觀眾都看不出演員化了妝。
㈡ 在大家看來,話劇和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話劇演員在進行表演的時候,表演方式和電影演員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之處的,這還是因為場地的不同所導致的。由於在一個劇場內表演,觀眾座位有前有後,演員必須誇大自己的舉止行動以及念白對詞的方式,這樣才能保證更多的觀眾看清感受到戲劇情節的力量。電影則不同,電影是提前製作好在銀幕上播出的,所以導演編劇演員都要等電影放映過幾場之後,才能夠得到觀眾和市場的反饋。電影銀幕會放大電影的視聽效果,所以電影演員的表演方式更趨向於真實的生活,用更加真實的表演方式來表達劇情和思想情感。
㈢ 請問話劇、電影、電視劇里的演員表現會不一樣嗎
話劇,電影,電視劇里的演員表現會不一樣,演員都是根據故事情節來表現某個人的動作和心態,不一樣的情節,展現出不一樣的人生!讓每部戲都容入了他們的生活和事業!
㈣ 話劇演員和影視劇演員表演方式上有哪些區別
什麼區別,對於我們觀眾來說並沒有區別,都是演戲給人看!但對於演員來說就不同了!電影演員老覺得比電視劇演員有優越感,在他們認為就是「一線演員演電影,二線演員演電視」,根本上講,就是片酬比電視演員高,拍攝時間短,可以接很多的戲份!還有就是電影捧紅一個演員是很快的!而電視則不然,拍攝周期長,片酬又低。即使不低,也沒有太多時間去同時接很多部戲份去賺更多的錢!電視劇捧紅一位明星,很慢,不像電影那樣立竿見影!我們可以想想,電影一上映,大江南北同時開始,電視劇則根據電視台的壟斷性而導致了它的局限性!除非演員會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摳圖baby一樣分身有術!總得來說,電影的性價比要比電視劇高出一籌!而話劇演員跟前兩者就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電影,電視劇都是拍好了拿給人看,好壞可以修改,對於演員的綜合素質要求稍微低!話劇則是直接面對觀眾,考驗的就是演員本身的基本功底和臨場素質!他們對於角色的性格特點拿捏很准,稍有差池,觀眾是不會買帳的!在聲音方面,話劇演員要比電影電視劇演員要求更高,因為他們沒有後期錄音,他們是一蹴而就的!本人認為,只有看話劇,我們才能看出一個演員的修養高低!這就是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和話劇演員的最大區別!
㈤ 演話劇的演員為什麼比演電影和電視的演員牛逼
話劇一氣呵成。電影或電視劇,台詞忘了,表情不對等等可以反復重新拍。但是話劇演員必須一次完成。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㈥ 話劇和電影的區別
1、表達方式不同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2、進入中國時間不同
話劇: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和民眾戲劇社的成立為標記,話劇正式走上中國舞台。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戲劇」這個稱謂基本等同於後來的「話劇」。
電影: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3、演出場地不同
話劇都是在戲劇場演出,要購票才能進去看。
電影可以去電影院買票觀看,也可以在手機電腦電視上觀看。
㈦ 話劇與電影的區別
你好!樓上說的不夠全面,也只說了戲劇的特點。我自己做的專題里有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裡面有是從其他地方復制的,也有我自己的。只是想清楚的說明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戲劇表演與電影表演的特點
1.表演的生活化。電影的紀實性要求電影表演必須真實、自然、生活化。電影演員是在真實的外景或逼真的內景中進行表演創作的,這就要求演員的創作與真實的環境融為一體,同樣真實。戲劇演員是在虛擬的舞台和規定的情景內進行表演創作,這就要求演員的創作在假定的舞台上信任,感受真實。另外,電影攝影機的運動隨時改變著觀眾的距離與視點。在近景和特寫中,演員的一個眼神、肌肉的抽動、皺紋的顫抖都清晰可見,任何虛假、誇張的表演都使觀眾難以忍受。戲劇演員是在舞台上,要在全身的形體帶動下去行動,完全要融入到規定情景中,和影視區別是,這里不是注重某一個地方。當然,電影表演和戲劇表演的生活化決非用生活去代替表演,不是自然主義地再現一切生活內容,它是以生活原型為基礎,經過選擇、提煉,再現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的藝術。戲劇藝術展現手法要相對誇張。
2.表演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時空自由是電影藝術獨具的特點。影片中鏡頭的分割與組合,可以將任何畫面與其他畫面並列。這種時空的自由造成電影表演的非連續性。為了生產上的需要,電影拍攝既不連貫,又不按順序,它使演員在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斷斷續續甚至顛倒地生活(扮演)在角色中,然而電影在放映時又是連續的並不顛倒的,這就要求電影演員具有在非連續性的「鏡頭表演」中保持人物形象的統一性、完整性的能力,能保持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的連續性。這就要求電影演員充分深入地研究劇本,把握人物基調、性格及其發展,掌握劇情的矛盾沖突和人物形體、心理動作線,確定角色的重場戲、過場戲和高潮戲,處理好表演的力度和節奏。時空局限是戲劇藝術的特點,戲劇演員在幾個月的時間里
話劇《茶館》
一直從頭體驗到尾,可以說是一天以劇情人物生活幾次,不時的體驗,不時的創新,也就造成了戲劇的連續性。
3.鏡頭感與整體感。電影演員是在攝影機鏡頭前進行表演創作的,因此必須有鏡頭感。鏡頭感包括:表演生活化;對畫面的想像與體會;對不同景別、不同攝影技巧的適應;對攝影棚、實景拍攝以及無觀眾交流、無對手交流的適應。電影演員必須學會分析分鏡頭劇本提供的條件並根據導演的藝術處理來設計和構思自己的表演,不同景別的鏡頭要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來體現。遠景和全景、近景與特寫這兩極鏡頭要求演員運用不同的動作幅度和功力技巧。要求更豐富的內心體驗和細膩的表情。戲劇演員在舞台上進行創作,注重的是外部整體感,因為舞台是固定的,要根據場景的假定性來迫使觀眾相信。戲劇演員在台上分析調度,來讓舞台更加真實。因此戲劇演員更注重的是舞台整體,而不是個體。
4.生產條件對演員的要求。電影表演不僅與電影藝術的特性有密切聯系,而且受到電影企業生產條件的制約,電影演員必須適應其各種條件。例如,要經受「無窮等待」的考驗:拍內景,要等布光、等攝影技術條件、等美工、等化裝、等道具等等;拍外景,要等日出、等日落、等下雨、等下雪等等。又如要適應各種拍攝條件,如寒冷、高溫、強光照射等等。戲劇表演是與表演藝術緊密相連的,舞台的假定性可以在任何時候下雨,通過自身的表演,讓觀眾感受到雨水。沒有制約。
5.一次性的藝術。電影表演一般都是一次性的藝術,在通過後期剪輯後在電視上播出,這就是這部影視的生命結束。戲劇表演是多次性的藝術,因為戲劇演員每次演出都有新的體驗,也有新的表現。可以說戲劇演員每演一次就會有不同的感受與體現。
㈧ 影視演員和話劇演員的區別要簡單明了的回答,謝謝!
好的影視演員不一定能演話劇,好的話劇演員一定能演影視劇!
好的話劇演員能將同一個戲、同一角色演出不同的感覺。影視演員則在不同的片子中表演都是同一個感覺。
㈨ 電影演員,電視演員,話劇演員的區別是什麼
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追求,電影電視話劇都是不同的平台,所表演的涉及的以及要求都有一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