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的戛納電影節中國哪些人參加
參加72屆戛納電影節的中國明星陣容相當強大: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主創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將會出席。
鞏俐、章子怡、李宇春、吳彥祖、馬思純、劉濤、景甜、朱一龍、娜扎、關曉彤等華語明星也受官方贊助商邀請出席本屆戛納電影節。
② 戛納電影節中獲獎的中國人
1993年,中國導演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1994年,張藝謀導演帶著影片《活著》來到戛納,並一舉獲得評審團大獎,同時男主角葛優憑藉此片獲得戛納影帝稱號。
③ 14部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人影片,導演們的崛起嗎
1《霸王別姬》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導演:陳凱歌
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以上就是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14部華人影片。
④ 王家衛,首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嗎
《墮落天使》講述了天使1號(黎明)很懶惰,所以選擇做了時間、地點、誰該死都不用操心的殺手。天使2號(李嘉欣)很冷艷,是1號的上線,喜歡華服夜出為1號清理房間。天使3號(金城武)很怪異,從不講話的他愛做的事是半夜撬開別人的店面做生意和拿著攝像機將老爸拍個遍。
兩天之後,阿玉返回大嶼山,阿華懊惱不已。後來,他不顧自己黑幫身份,趕赴大嶼山向阿玉表白愛情,怎料,此時阿友為了逞強揚名,竟獨自接受了送死的「殺手令」。得到消息的阿華匆匆告別阿玉,趕往現場,在重圍中拼力救出阿友,自己則終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最終喪失了神智。
⑤ 好萊塢知名的華裔導演都有哪些
1、吳宇森
作為第一位闖進好萊塢的華裔導演吳宇森卻只是中學畢業。年輕時靠著自己對電影的熱愛在片場不斷學習。1986年憑借自己編劇和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炮成名。從此開創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亞洲開啟了自己的暴力美學。而在90年代末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末期,吳宇森勇闖好萊塢並成功地拍攝了許多優秀作品, 《變臉》《feng'yu'zh》隨後執導的阿湯哥主演的《碟中諜2》再次成功受到好萊塢電影界的充分肯定。
⑥ 曾在法國戛的人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兩個華人是
曾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有香港導演(王家衛)、台灣導演(楊德昌)。
⑦ 有哪些中國人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中國人中頒過獎的只有鞏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⑧ 第62界戛納電影節中國導演獲得最佳編劇獎
婁燁執導、梅峰編劇的中國題材影片《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
第62屆戛納電影節在法國當地時間2009年5月13日19時(即北京時間5月14日1時)開幕。迪斯尼/皮克斯出品的3D動畫片《飛屋環游記》作為揭幕影片。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由法國著名影星伊莎貝爾·於佩爾擔任。
德國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執導的電影《白絲帶》獲金棕櫚大獎,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執導的《預言者》則獲得評委會大獎。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和夏洛特·甘斯布分別憑借電影《無恥混蛋》和《反基督者》摘得最佳男女主角獎。婁燁執導、梅峰編劇的中國題材影片《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
⑨ 中國有多少導演得過戛納獎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04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華語獲獎影片 《俠女》
1983年岑范《阿q正傳》成為首部入圍戛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第48屆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洩》入圍主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獲戛納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哭泣女人》獲「一種注視」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清潔》(法國電影)摘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委會大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金棕櫚獎(21部)的華人導演作品,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是也戛納60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婁燁《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成為唯一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華人影片。
⑩ 請問2020年上海第二十三屆國際電影節有國外導演出席放映現場說明會嗎
說明中國的市場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