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羅曼羅蘭導演的電影

羅曼羅蘭導演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16 13:07:53

1. 羅曼羅蘭的代表作是什麼

1、代表作品
①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2)、《米開朗基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
②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
③反戰小說《格萊昂波》和《皮埃爾和呂絲》,
④1920年小說《白利與露絲》(法語:Pierre et Luce)。
⑤1923年到1933年,他完成了長達100萬字的長篇小說《母與子》(《欣悅的靈魂》。)
2、人物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1944年12月30日,羅曼·羅蘭去世。享年78歲。

2. 羅曼羅蘭的代表作品

《名人傳》、《約翰·克利斯朵夫》

3. 羅曼羅蘭的作品有哪些

《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約翰·克利斯朵夫》、《母與子》、《哥拉·布勒尼翁》、《阿耐蒂和西勒維》、《女預言家》、《向過去告別》、《群狼》、《丹東》、《七月十四日》。

1、《貝多芬傳》

《貝多芬傳(名人傳)》是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著名的人物傳記之一。這是一顆受傷後近乎窒息的心靈勃發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響樂(貝多芬本人正是這樣的經歷),是對音樂藝術大師貝多芬一生的真實素描。

貝多芬所處的年代,正值舊的毀滅與新的勃發交加,他的成功掩隱著無可言說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與多難的命運斗爭的過程,那是「苦難鑄成的歡樂」。

體驗痛苦,品嘗快樂,這是作者對貝多芬,還有每一位讀者衷心的勸慰。讀完這本傳世巨作,相信你一定可以獲得思想和藝術方面的雙豐收,並在潛意識里醞釀著永遠的思考和感動。

2、《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基羅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於1906年完成的一部關於米開朗基羅的傳記,該傳記分上下篇,上篇《搏鬥》,下篇《舍棄》和結束語《死》。

《米開朗基羅傳》講述了米開朗基羅的一生經歷,米開郎琪羅,永遠是少數最高尚噴泉藝術大師之一,他與莎士比亞或貝多芬一樣,最深刻也是廣泛地表達了人類的悲劇體驗。

他是無與倫比的畫家,雕塑家、建築設計師。他留下的藝術傑作,400多年來一直使觀眾蔚然驚嘆。憂愁是他的樂趣,苦難是他的依託。千般歡樂也不比一番苦惱更有價值。他使我們離永恆更近。

3、《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傳》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著,講述了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

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米開朗琪羅幼時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這位未來的雕塑家。

米開朗琪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里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

當時的義大利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臘古典文化的風氣下,他潛心學習模仿古希臘藝術,這對米開朗琪羅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使他一舉成名。

1534年,米開朗琪羅重返羅馬,他以後的全部歲月就是在羅馬度過的。1536年到1541年他完成《最後之審判》。

4、《約翰·克利斯朵夫》

《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於1912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

該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1915年,羅曼·羅蘭憑借《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5、《母與子》

《母與子》又名(《欣悅的靈魂》),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

書中主要講了一個堅毅的女性的靈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主人公的姓氏「李維埃」象徵她的生命如同一條漫長的永不靜止的河流,布滿生氣和希望,克服著自身的弱點和缺陷,永遠不屈不撓,排除一切障礙向前奔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曼·羅蘭

4.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

獲獎的是《約翰·克利斯朵夫》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
「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感言
1916年,瑞典文學院宣布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羅曼羅蘭。這個已經被當時的法國拋棄的人,在得知自己獲獎以後,答復說「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他是屬於整個法蘭西人民的。如果這個榮譽有助於傳播使法國在全世界受到熱愛的各種思想,我感到幸福。」
另外他的《名人傳》也特別出名。

5. 羅曼羅蘭有哪些作品

作品簡介羅曼·羅蘭的創作大致可以20世紀30年代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於法國大革命的《革命戲劇集》,包括《群狼》(1898)《丹東》(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劇本8部;3部英雄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托爾斯泰傳》(1911);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說《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對戰爭、反對一切暴力。害怕集體主義制度妨害個人「精神獨立」等思想的論文。後期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與子》(舊譯《欣悅的靈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維》(1922)《夏天》(1924)。《母與子》(1927)《女預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憶錄、論文等。特別是1931年,他發表了《向過去告別》一文,批判了自己過去所走過的道路,從此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戰爭、保衛和平的活動,成為進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藝戰士。 其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為主線,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斗和終告失敗,同時對德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家的社會現實,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實寫照,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摧殘。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每卷都是一個有著不同樂思、情緒和節奏的樂章。由《約翰·克利斯朵夫》始,羅曼·羅蘭開創了一種獨特的小說風格。該巨著獲得1913年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1915年獲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 這位近、現代傳記文學大家的《名人傳》(《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對當代傳記文學仍然產生巨大影響。 他於1935年應斯大林的邀請訪問蘇聯,並寫下《莫斯科日記》一書,書中有對蘇聯未來的期望,羅曼·羅蘭希望自己在蘇聯所看見的弊端能解決,因此,出於對蘇聯的考慮,羅曼·羅蘭當時沒有發表此書,並囑托各出版社50年內不得發表。1984年,該書發表,可惜此時距蘇聯解體時日不遠了,作者的願望沒有實現。 《名人傳》的主旨是什麼?: 他想利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糾正時代的偏向。他選擇了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為他們立傳,是希望這些藝術巨匠的精神能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的生活。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名人傳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B>《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6. 羅曼·羅蘭的作品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法國作家,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戰主義者。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對音樂十分喜愛,這對以後的羅蘭熱愛音樂、崇敬貝多芬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880年,羅蘭一家從法國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巴黎。1886年,他考取久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這期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歷史著作。羅蘭懷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而周圍的現實卻讓他苦悶困惑,他於是給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很熱情地寫了一封二三十頁長的回信,詳細解答各種問題,並高度凝練地指出:「一切使人們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們分裂的,是惡與丑。」托爾斯泰「慈祥」的言行對羅蘭的一生構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名人傳》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從結構上看,《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看似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實際上卻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既源於三位傳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於羅蘭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歐洲統一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著者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讓讀者在傳記中跟三位大師接觸,分擔他們的痛苦、失敗;也分享他們的誠摯、成功。

《名人傳》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著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的英雄觀點,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傾心為公眾服務。羅蘭自己也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為了突出英雄的這一本質,羅蘭改變了常規傳記的寫法,舍棄了對傳主生平的一般知識性介紹,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統一的精神品格,在這種把握中又投射進自己對英雄們的敬仰激情。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7. 羅曼羅蘭的作品有哪些

他的創作在戲劇方面有《群狼》、《愛與死的較量》等;傳記方面有《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甘地傳》等,主要是想通過名人傳記,宣揚一種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主義。在小說方面的代表作有《約翰•克利斯朵夫》和《母與子》等。前者是羅蘭的成名作,寫一個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的作曲家一生的故事,批判了當時巴黎文藝界的虛偽和腐化。19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

8. 羅曼羅蘭的 名人傳中包括哪幾部作品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答題不易,麻煩點下右上角【滿意】以茲鼓勵,謝謝!!

9. 羅曼。羅蘭的作品

1866年---1月29日在法國勃艮第地區的克拉姆西。 《約翰·克利斯朵夫》
1880年---定居巴黎。 1886~1889年----在法國高等師范學校就讀。 1889~1891年----在羅馬的法國學校就讀。 1895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就職,教授藝術史。 1895年---完成主要博士論文:在呂里和斯卡拉第之前的歌劇起源。 1897年---在《巴黎雜志》上發表第一部作品《聖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創作的兩部悲劇《阿爾特》與《狼》。 1898年---發表第一部由查理-貝居公開出版的作品《狼》。 1899年---發表《理性的勝利》。 1901年---《丹東》首次在《半月刊》上發表。 1902年---發表《七月十四日》。 1903年---在巴黎《半月刊》上發表《貝多芬傳》和《時機快到了》。 1904年---《約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發表在巴黎《半月刊》上。 1905年---《約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獲得費米納獎,取名為《幸福的生活》。 1905年---奧朗道夫書店開始出版這部作品,與《半月刊》競爭。 1906年---《米開朗基羅傳》在巴黎的《半月刊》上發表。 1908年---發表《往昔與今日的音樂家》。 1910年---發表《亨德爾》。 1911年---在《巴黎雜志》發表《托爾斯泰傳》。 1912年---在巴黎《半月刊》和奧朗道夫書店發表《約翰-克里斯多夫》的最後一章。 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 1914~1916年---在日內瓦的國際戰犯管理所工作。 1914~1919年---旅居瑞士。 1914年---在《日內瓦日報》上發表《超然於紛爭之上》。 1915年---在巴黎奧朗道夫書店出版文集《超然於紛爭之上》。 191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放棄國際紅十字會獎的獎金和其他文學獎金。 1918年---發表《阿格里讓特城的恩培多克勒》。 1919年~1922年---反居法國。 1919年---發表《精神獨立宣言》。 1919年---出版《科拉—伯勒尼翁》。 1919年---發表《對往昔作音樂之旅》。 1919年---發表《前驅者》。 1919年---發表《利呂里》。 1920年---發表《克勒朗博爾》。 1922年~1937年---旅居瑞士的維爾奈夫。 1922年---發表《戰敗者》。 1924年---發表《甘地傳》。

閱讀全文

與羅曼羅蘭導演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黃人真人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103
我國老早之前愛情電影 瀏覽:380
午夜電影院考試院大尺度 瀏覽:789
外星人在國外古代電影大全 瀏覽:380
英國愛情電影滑冰片段 瀏覽:349
愛情恐懼症電影 瀏覽:309
這是我的榮幸英文電影片段 瀏覽:301
台灣電影父親給三個女兒做飯 瀏覽:783
電影獨狼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551
電影院怎麼用英語說 瀏覽:406
成龍當刺客的電影 瀏覽:154
sourcecode電影音樂 瀏覽:480
連體車上的愛情電影 瀏覽:731
最經典一部電影 瀏覽:241
中文的法國電影 瀏覽:454
工隊大電影 瀏覽:266
最新蜘蛛系列電影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6
電影長城純音樂插曲 瀏覽:791
深喉2電影圖片 瀏覽:635
最新電影票房排行榜累計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