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的演職人員有哪些,都做什麼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脊纖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巧宏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孝野冊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Ⅱ 電影製作中的各種職業分類
1. 導演:負責影片的整體藝術創作和視覺效果,指導演員表演,控制拍攝進度和質量。
2. 演員:依據劇本要求進行表演,塑造角色形象。
3. 攝影指導:負責影片的攝影工作,包括鏡頭運用、畫面構圖和光影效果。
4. 美術指導:負責影片的美術設計,包括場景布置、道具造型和色彩搭配。
5. 音樂作曲家:創作影片的音樂,配合影片情感和場景。
6. 錄音師:負責影片的聲音錄制和後期處理。
7. 剪輯師:對影片進行剪輯,調整畫面順序和節奏,塑造最終影像。
8. 副導演:協助導演處理日常事務,組織演員排練和拍攝。
9. 場記:記錄拍攝細節,協助剪輯和製作。
10. 化妝師:為演員化妝,塑造角色形象。
11. 服裝師:設計角色服裝,確保服裝的合適和協調。
12. 道具師:負責道具的准備和管理,確保道具的准確性和適宜性。
13. 置景師:搭建拍攝場景,創造所需的環境氛圍。
14. 照明師:負責影片的照明設計,塑造所需的光影效果。
15. 製片主任:負責影片的製片管理,協調各方資源和進度。
16. 製片:協助製片主任,處理製片相關事務。
17. 劇務:負責劇組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後勤支持。
18. 場務:協助現場管理,保證拍攝順利進行。
19. 會計:管理影片的財務支出和收入。
20. 出納:負責劇組的現金流動和賬務管理。
21. 特技攝影師:負責特技鏡頭的拍攝。
22. 特技美術師:設計特技效果所需的美術元素。
23. 特技煙火師:負責特技火花的製作和控制。
24. 特技工藝師:製作和維護特技效果所需的道具和設備。
25. 劇組:又稱攝制組,是為拍攝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由各專業人員組成的集體。一旦成立攝制組,意味著影片的籌備工作結束,進入拍攝階段。拍攝階段完成後,攝制組將基本解散,只有少數人員參與影片的後期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