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0後的那些事的導演闡述
這是我們的第三部微電影,前兩部分別為《本色》、《記憶咖啡》。《本色》是一部諜戰劇,《記憶咖啡》是愛情劇。在《本色》播出後,就有人告訴我們,我們離臨沂人太遙遠了,《記憶咖啡》也只是稍微接了點地氣。所以,我們希望拍攝一部要真真正正地接地氣屬於臨沂人的微電影。《80後的那些事》,這部電影反映的就是臨沂80後成長的故事,具有臨沂鮮明的特色。劇組6月初便開始招募演員,雖然是義務出演,但還是有300多人報名,分小兒組和成人組,比第一部電影還多了100多人,我們從中選出合適的演員,然後進行培訓。 《80後的那些事》在蘭山區東關社區拍攝,由於東關社區即將進行舊城舊村改造,所以7月開機以來,我們必須跟著改造賽跑。其中一處取景地 - 小井巷就是一條保留著幾十年前的風貌的巷子。巷子很窄,最多隻能兩人通過,巷子的牆是用青石磚砌成的,中間用石灰粘結,已經風化,一摸就掉渣。我們所做的不僅是要用微電影的方式拾回80後的記憶,還要向那片曾經生活過的臨沂的老城老村致敬。 一台雙卡錄音機,一輛大金鹿自行車,復古的鍋碗瓢盆,我們想通過這些老物件找回了當年的感覺和回憶。懷舊也是一種時尚。80後是時尚的一代,也是懷舊的一代。對於80後始終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的童年,這是我們拍攝這樣一部電影的初衷。 拍微電影是回憶也是反思。是的,我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反思」,如今的80後,大多已為人父母,也開始對孩子進行童年教育,但是如今的孩子童年卻並不快樂。
我們常會問自己:「看到我們的童年,如今的娃該咋想?」現在很多80後家長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孩子空閑的時候根本沒時間玩。其實,我們80後家長應該反思,我們的童年有這些樂趣,為什麼為人父母後,還要剝奪孩子玩耍的時間呢,這值得我們反思。 在東關社區取景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從鏡頭里漸漸明白了這片老城的珍貴。所以,我們希望做的不僅是要用微電影的方式拾回80後的記憶和反思,還要向那片曾經生活過的臨沂的老城老村致敬。
❷ 什麼是導演闡述
就是導演對於拍攝電影的思路、手法的介紹。
❸ 導演構思與導演闡述有何區別
導演闡述
director』s interpretation 電影導演在影片拍攝前的重要案頭工作。用以闡導演在電影文學劇本的基礎上再創作的構思、設想與求,以統一影片各創作部門對導演創作意圖以及未來片概貌的理解。導演闡述沒有也不要求有統一的內容格式。因導演與影片的要求不同而各異。
內容與格式:
導演闡述沒有也不要求有統一的內容與格式。
一般的導演闡述大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內容:
對文學劇本及影片的思想性及其現實意義的理解;對影片的基調、結構、風格和藝術處理的要求與設想;對主要人物的分析及形象塑造的要求;對影片主要矛盾和重要場景的處理設計;對影片各創作部門,包括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剪輯等方面的基本的與特殊的要求。
導演構思
arrangement of director 導演對未來演出的總體設想和預見。它是一台演將要表達的思想及演出形式的最初意念,是導演對劇主題思想的解釋和體現這一思想的舞台形象及演出形的統一設想。導演構思是戲劇二度創造的中心環節。
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
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具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
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❹ 導演闡述是什麼呢
導演闡述是指電影導演在影片拍攝前的重要案頭工作,用以闡明導演在電影文學劇本的基礎上再創作的構思、設想與要求,以統一影片各創作部門對導演創作意圖以及未來影片概貌的理解。
內容與格式
導演闡述沒有也不要求有統一的內容與格式。因導演與影片的要求不同而各異。一般的導演闡述大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內容:對文學劇本及影片的思想性及其現實意義的理解。
對影片的基調、結構、風格和藝術處理的要求與設想;對主要人物的分析及形象塑造的要求;對影片主要矛盾和重要場景的處理設計;對影片各創作部門,包括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剪輯等方面的基本的與特殊的要求。
❺ 在撰寫導演闡述是要具備哪些原則
導演闡述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則,他不是正規的文學寫作格式,只要意思表達完整即可,它其實就是在拍電影之前,對將要拍的電影藍圖的大致規劃,對攝影師,演員,美工組,音響師,音樂製作人提的要求和讓他們了解你的意圖。
導演闡述是導演藝術構思(即整個影片的構思)的書面表達,文中要闡明對劇本的理解,對主題立意的說明,在此立意下如何把握和創造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並為此可能的敘述結構和方式做出調整,全片的風格樣式是什麼,確立什麼樣的空間情景,鏡頭的運用方式,對攝影,美工,化妝服飾道具,表演,聲音(音樂)等方面有什麼要求,預期達到怎樣的藝術效果和市場期待。
以下是陳凱歌拍黃土地的導演闡述:
《黃土地》導演闡述
陳凱歌
一、今年元月,我和攝影師、美術師一起為醞釀劇本修改事,到陝北體驗生活,我們在佳縣看到了黃河。
如果把黃河上游的涓涓細流和黃河下流的奔騰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麼,陝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壯年。在那裡,它是博大開闊、深沉而又舒展的。它在亞洲的內路上平鋪而去:它的自由的身姿和安詳的底蘊,使我們想到我們的民族的形象——充滿了力量,卻又是那樣才沉沉的靜靜的流去。可是,在它的身邊就是無限蒼莽的群山和久旱無雨的土地。黃河空自流去。卻不能解救為它的到來而閃開身去的廣漠的荒野。這又使我們想到數千年歷史的荒涼。
一天清晨,我們看到一位老漢,在黃河邊打起了兩桶水,佝僂著身軀走去——畢竟有人掬起黃河之水,黃河之水畢竟要流進乾旱的土地。
我們就是在那個清晨,明白了應該寫什麼,怎樣寫。在我們的影片所要展示的那個年代,引導著整個民族去掬起黃河之水的就是共產黨。翠巧,是覺悟到了應該掬起黃河水的人們中的一個。即使那隻不過是一桶水。人們的嚮往和現實生活之間總是橫亘著艱難的道路,但是,現實中的每一個行動又總是放射著理想熱烈的光輝。
熱愛黃河而去歌頌黃河,對於每一個尚未喪失激情的人來說,都不難。如果我們清醒地看到,能夠孕育一切的,也能夠毀滅一切,那麼,對於生活於舊中國民族整體中的翠巧而言,她的命運就一定帶有某種悲劇的色彩。她所選擇的道路是很難的。難就難在,她所面對的不是狹義的社會惡勢力,而是養育了她的人民中的平靜的,甚至是溫暖的愚昧。較之對抗惡勢力,這種挑戰需要很大的勇氣。因此,我們的影片就內涵而言,是希望篇。因此從形象的歷史審美價值著眼,我們的更高的期望是,翠巧就是翠巧,翠巧非翠巧。她是具體的又是升華的。
如果要我說有關影片的主題方面的話,就是這么多了。
二、作為學步者要說明影片的風格,恐怕是件難事。但是我們稱之風格的東西畢竟是容納主題的基礎,那麼,試著說明還是必要的。
黃河是大河不是小溪。在它的水流之上,容不得落葉或枯枝的滯留,它的水勢是強大的。
走上陝北的山頂,登臨送目,你又會發現,黃河的流水幾乎是靜止不動的,只是在流向的曲折上,才能看出它的壯闊。
我把黃河的流向比做影片的結構,又把遠觀的流水比做佔了影片相當大比重的一部分句子。
我的意思是,就結構而言,我們的影片應該是豐滿而多變化的,具有自由而又狂縱的態勢,意寫縱橫,無拘無束,而就大部分句子而言,卻溫厚,平緩,取火之木,穿石之水,無風皺起,小有微讕。因而大有響入雲天的腰鼓,哀吟動地的求雨聲,小有入夜深談,和邊淺唱。
在總體構思的制約下,我們已經掃除了原劇作中一切公然的對抗性因素。我們不正面描寫與黑暗勢力的沖突,不正面鋪排父女間的矛盾,不正面表現人物在接受外部世界信息後的變化,也不點明人物出走的直接動機,而代之以看似疏落,卻符合時代特徵和民族性格的人物關系。
我們還將在拍攝過程中掃除影調、色彩、構圖、音樂音箱、表演、場面調度、服裝、道具等諸多方面一切利於外而害於內的稜角,使影片成為可以向規定方向隆隆滾動的球體。我們極度重視影片的情節和所要完成的戲劇任務,我們又希望其能夠潛水而行,到達彼岸。
掌握本片的要領就是一個字「藏」。
「大言無聲,大象無形」影片的風格的形象概括就叫做「黃河遠望」。
三、音樂和音響在我們的影片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我為此規定了若干准則。
A.本片的音樂利用力求單純,包括構思和配器都要貫徹此原則。音樂一定要在其他音響媒介的引導下進入,音量應進行控制,務使其產生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的效果。
B.在許多影片中,常以音樂作為情緒表現的輔助手段,一般來說,這並沒有什麼錯。問題是,當情節進展,演員表演,視覺的強烈效果同時並舉時,再加上音樂,就造成了諸手段的不必要的堆積。為使影片保持必要的客觀態勢,音樂在經過研究後。應稍滯後於情節的進展。這一點也應該成為音樂構思的原則。
C.我們已經確定,影片中將出現翠巧和顧青的音樂形象。音樂形象的旋律應力求簡練、上口,且在影片中反復出現,只是依情況在節奏和配器上有所變化。
另則,我們擬在音樂運用上採取較強烈的對比手段,例如,翠巧歌聲一直是低吟淺唱,直至送別顧青才有一瀉而出之勢。再加,全片音響清淡如縷,但在腰鼓陣一場卻有振聾發聵之聲。
D.在音樂音響的構成形式上,我主張取不完整道的態勢。例如,顧青的音樂形象在前幾次出現時,應只有幾小節,目的是使其成為人物內心活動的外觀手段。翠巧的音樂形象在各處的出現看做是一顆顆珠子,而總體中將其一一串起;這樣,完整統一的核將在不完整的形勢中求得位置。
讓我們對音樂音響方面的設想作一個歸納,就是,單純,簡練,反復出現,對比和不完整。
我希望錄音師據此意向,制定一份音樂音響的總譜交我。
四、可以說,我的總體構思是和攝影師、美術師共同完成的,因此,我對他們已沒有更多的話可說。要說的只有兩句:
A、構圖的完整和形象上的平淡無奇,應是本片大部分鏡頭追求的目標之一。
B、我們不搞民俗方面的展覽,又要在所有場景的細部真實上足以服人。
五、對於服裝、化裝、道具各部門的同志們,我也有一句話:影片的時代感和地方特色的體現完全依靠你們的努力。
我建議,當我們到達外景地時,三個部門應各有一位同志有針對性地對影片表現的年代中,與自己部門有關的種種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研究、搜集、購買等項的工作,最終體現在銀幕上。
我要特別指出的是兩次迎親的場面。希望你們在五月初向我提供詳盡的文字設想和所用服裝、道具方面的清單。我歡迎你們對分鏡頭劇本中出現的服裝、化裝、道具方面的細節進行補充,在這些方面,你們呢將是創造者,而不單是執行者。你們的工作是極其重要的事關影片的成敗,希望同志們在美術的領導下努力工作。
六、最後我想談一談表演問題。
我們的影片只有四個人物,如果,分別去描繪四個人物的性格基調用不了許多篇幅,但我不打算這樣做,尤其不想向你們說明你們將分別擔任的角色各自是什麼人。我的意思是,他們是什麼人,將最終由你們呈現於銀幕上的形象來完成。我的任務不過是把你們扮演的角色置於各自適當的位置。你們所應該感受、把握和再現的一切都已經存在於分鏡頭劇本之中。因此反復研究分鏡頭劇本是絕對必要的。
我希望,你們將主動找我,我們將在面對面的交流中,使角色的形象活起來。
同視覺形象相比,文字是極其乏力的。我不要求你們寫出人物小傳。我只要求你們在如下幾個方面認真思索,並將你們的想法逐一告訴我。
A、你對人物自身性格的生成和造成這種生成的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你對體現這種關系有何設想?
B、你如何理解在表面無沖突的狀況下的人物關系?你是否認為自身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物的關系間的消長?你將如何表現這些關系?
C、就分鏡頭劇本提供的內容看,大到全劇、小至每場戲、每個人物都有著不同的第二任務和遠景任務,你對此作何理解?准備怎樣在完成具象任務透露出來?
D、你們一定不要試圖去表演人物的美或丑,無論是善良或愚昧,無論是歡樂或痛苦,在他們都是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格外加以表現的,尤其不能夠單獨加以表項。你們要謹慎地使用你們的眼睛,尤其不要用眼睛去表現結果。
我的意思歸納起來就是:重內功,重聯系,重變化,重整體。不以形奪人,而神奪於形外。
我們是青年攝制組,熱情高,干勁大,重效率。眾人拾柴火焰高,前一段工作已見成績。希望所有的同志能對導演的工作提出建議,給予幫助。
很高興和大家合作。謝謝大家。
1984年4月6日
❻ 微電影攝影闡述之風格定位怎麼寫
方法如下:
如果你能看到導演闡述,這個基本就很好寫了。一般這倆可以由一個人完成,起碼考試的時候是在一起答的。所以,遵循攝影服務於導演風格的原則,從如何利用主光、輔助光去造型、敘事,確定構圖、鏡頭運動、後期特效各個要素怎樣服務劇本等分別闡述就可以了。
關鍵在於可操作性和統一性,不要光顧炫技或者弄一些看起來熱鬧實際上不通的東西。如果你覺得自己有審美和文學天賦,技術功底達標,那麼這個什麼風格闡述就是跟導演溝通後自然流露的事。
攝影闡述是攝影師對未來影片攝影藝術的總體構思和對拍攝工作有關方面設想的說明。
其主要內容包括:攝影師在對劇本和導演意圖的認識和理解基礎上產生的攝影立意,所要求的影像風格和攝影基調,全片總體造型處理(包括影片中的光線處理,色彩和影調的運用,構圖等等),一些具體拍攝方法,有關光學器材的選擇等。
攝影師的創作思維和習慣各有不同,攝影構思的詳略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攝影師必須在影片開拍前作出攝影闡述,並與其他創作部門交流,明確和統一攝影意圖,以便有關部門為順利完成攝影造型任務做好思想上和物質上的准備。
❼ 英雄這部電影的導演闡述如何寫
電影英雄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知道了一部非常是好看的武俠片。
❽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是怎樣的過程
一、 策劃劇本創意寫作(題材選擇)
相對傳統廣告,微電影以情節的高低起伏帶動用戶的情緒,通過故事主人公的「事與情」達到升華,潛在的引發用戶對品牌的共鳴以及支持。
二、分鏡頭腳本細分步驟
細分分鏡頭腳本,俗稱分鏡頭劇本,其目的是為了拍攝剪輯,更加條理盡量細化,同時也方便場景鏡期拍攝更加省時省力。
三、前期選景
根據場景對劇本進行適當修改、復景,並做好前期各方面的准備。
四、前期拍攝
拍攝涉及到拍攝、製作設備、導演和演員、燈光師、造型師和錄音師的選擇,要求更嚴格和專業,要求導演等相關人員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而且必須有從事電影,電視劇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以調動人心,發揮共鳴達到淋淋盡致。
五、後期編輯
利用實際拍攝所得的素材,通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製作特技鏡頭,然後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有時需要為影片製作聲音。
拍攝技巧:
1、平方向拍攝
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2、由下往上拍攝
仰望一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傾斜向上去拍攝。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❾ 導演闡述包括哪些方面
導演闡述,從內容看,一般是以下幾點:
1、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述;
2、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素質以及命的分析;
3、對劇中的矛盾沖突的理解和把握;
4、對未來影片風格和樣式的定位;
5、對節奏的處理;
6、對表演、攝像(攝影)、美、化、燈、道、服等創作的構想和造型設計的要求;
7、對音樂(作曲)、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
8、對劇本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份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調;
9、對劇本需要運用動畫製作部分提出要求,並寫出詳細的設計製作要求,並參與製作中。
❿ 導演闡述的內容與格式
導演闡述沒有也不要求有統一的內容與格式。因導演與影片的要求不同而各異。一般的導演闡述大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內容:對文學劇本及影片的思想性及其現實意義的理解;對影片的基調、結構、風格和藝術處理的要求與設想;對主要人物的分析及形象塑造的要求;對影片主要矛盾和重要場景的處理設計;對影片各創作部門,包括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剪輯等方面的基本的與特殊的要求。編寫導演闡述,不是導演的必須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