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一生拍了七部電影的導演

一生拍了七部電影的導演

發布時間:2022-04-05 00:28:23

Ⅰ 呂克貝松說他一生只拍幾部電影

"一生只拍10部",不過只有說當導演,不包括編劇啥的.
最近上海電台還有他的訪談,LZ可以網上搜來看看.好像是楊讕的節目/有提到的.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呂克貝松之光芒萬丈/Dancer, The》(法國)、《終極殺陣2之霹靂雷霆/Taxi 2》(法國)
1999《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
1998《出租汽車/Taxi》(法國)
1997《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國,美國)
1996《Kamikaze》
1994《職業殺手裡昂/這個殺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國,美國)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國)
1991《大西洋島/Alantis》(義大利,法國)
1990《墮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國,義大利)
1988《碧海藍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國,義大利,美國)
1985《地鐵/Subway》(法國)
1983《最後的戰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國)》

獲獎記錄:
1990年《尼吉塔》(Nikita)獲得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9項提名,榮獲一個獎項
1988年《碧海藍天》(The Big Blue)獲得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8項提名,並榮獲二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
1985年《地鐵》(Subway)榮獲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13項提名,並榮獲三個獎項(詳細資料)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碧海藍天 (1988) .... 導演
暴力13街區 (2004) .... 導演
綠芥刑警 (2001) .... 編劇
企業戰士 (2001) .... 編劇
第五元素 (1997) .... 導演
鬱金香芳芳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3 (2003) .... 編劇
光芒萬丈 (2000) .... 編劇
暗流2:天使啟示錄 (2004) .... 編劇
車神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2 (2000) .... 編劇
碧海情天 (1988) .... 導演
不歸路 (1993) .... 編劇
這個殺手不太冷 (1994) .... 導演
聖女貞德 (1999) .... 導演
的士速遞 (1998) .... 編劇
的士女王 (2004) .... 編劇
狼犬丹尼 (2005) .... 編劇
地下鐵 (1985) .... 導演
最後決戰 (1983) .... 導演
亞瑟 (2006) .... 導演
13區 (2004) .... 編劇
非常人販2 (2005) .... 編劇
女搶匪 (2006) .... 編劇
亞特蘭提斯 (1991) .... 導演
霹靂煞 (1991) .... 導演組
法國電影大師:呂克·貝松電影作品集

一提起法國導演,人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無比深沉、或者超級前衛的形象,似乎他們總是熱衷於表現人類精神危機之類的東西,充滿知識分子氣。在這種情況下,呂克·貝松就顯得十分另類。這個來自法國的導演,既可以拍出夢境般純凈的《碧海藍天》,也可拍出比好萊塢更好萊塢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揚言自己只拍十部電影就夠了。對於電影,他沒有太多的豪言狀語。他說他自己拍片,只是為了某個坐在戲院角落裡的少年,「只要這小孩喜歡我的電影就夠了!」

實際上呂克·貝松的作品已經遠遠超過十部,最新的《非常人販2》已經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拚了。

5K名為《呂克·貝松眼中的電影》作品集,收錄了其截至2005年最新《狼犬丹尼》一共21部電影,21D5。所有作品均精心挑選最佳D5配置,其中不乏獨家。

以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1983)——24歲的呂克貝松初出茅廬的異類之作,影片沒有任何大腕,也無任何對白,完全不含任何商業因素,卻一舉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也開啟了呂克·貝松國際大導演的大門。一區版,由於本片沒有對白,所以也沒有任何字幕。可變型寬熒幕,畫質修復的非常不錯。本片是黑白片。

地下鐵Subway (1985)——此片是呂克·貝松初次結合大卡司,邀請身價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藍伯,尚雨格安哥拉等來演出。此片有連環漫畫式風格,對話簡扼,通俗的警匪片卻帶著巴洛克式的色調。此片的出發點是邊緣人克里斯多夫藍伯對伊莎貝艾珍妮的迷戀。這是一部擁有繽紛原色的電影(藍,紅)。解剖現代文明底下的地鐵。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此片贏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這張D5的配置也可謂獨到,法2+正宗六區國配+三區中文字幕,法2畫面是可變的,畫質不錯,六區國配似乎還是頭一次加到9區節目中來。

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1988)——這部片子太有名了,所以偶就不多介紹了。日2版。

霹靂煞/尼基塔Nikita(1990)——此片是呂克·貝松從一個特務殺手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爪。濃厚的商業色彩讓好萊塢相中而將此片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由布麗姬方達詮釋片中的女殺手。此片也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調的動作片。此片也是呂克·貝松電影風格朝著好萊塢商業領域轉變的關鍵之作。日2版+六區國語+六區中文字幕+三區中文字幕,這個配置對於D5來說比較豪華了。另外說明一下,六區的中文字幕實際上跟國語翻譯一樣。日2的畫面也是原版中的佼佼者。

亞特蘭提斯Atlantis(1991)——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此片與10年之後出現的《深藍Deep Blue》有異曲同工之妙。日2版+自製中文字幕,日2可變畫面畫質很不錯。本片只在影片開頭有一段簡單的英語獨白,所以自製字幕沒有任何問題,本片精妙之一,就是幾乎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觀眾想像力任意發揮,去領略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影片拍攝精美異常,值得好好欣賞。

殺手萊昂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本部影片是呂克·貝松的顛峰之作,也是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從此呂克·貝松憑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在大師雲集的好萊塢殺出了一席之地。並且,本片也被譽為《尼基塔》的姊妹篇,前後兩部影片講述了男女殺手的復雜世界。一區特別版(畫面水準跟超碼版大致一樣)+六區版國配+電視版國配+六區DVD字幕+享譽江湖的全美版中文字幕,此片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確鑿的消息能證明三區有發售DVD,以前的字幕都是全美那版仿三區字幕,集成六區字幕的,5K是第一家。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7)——呂克·貝松真正好萊塢商業化的第一部大作,以好萊塢流行的科幻為題材,加上布盧斯·威利的加盟,成為真正的賣座大片。一區特別版+三區全套字幕+六區國配,江湖傳聞此特別版的畫面要優於之前發布的超碼版。

出租汽車Taxi( 1998)——呂克·貝松經典的幽默片之一,也很出名了,不再介紹。法2TF1+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1999)——個人認為呂克·貝松比較爛的一部片之一,宗教題材看來不適合這位天才導演,而且,女主角神經兮兮的表演著實讓人有點透不過氣來。不過,片子隨爛,配置可不差。日2超碼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出租汽車2Taxi2( 2000)——98年經典搞笑片的續集,Taxi三部曲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本集同樣是TF1素材,法2TF1版+三區中文字幕。

無聲的舞者Dancer, The( 2000) ——2000年是呂克·貝松的多產年。人們不會忘記在2000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那部由馮特里爾導演的震撼了評審團和無數觀眾的丹麥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冰島女歌手比約克把這位「黑暗中的舞者」演繹得入木三分。她讓我們知道語言是可以看見的。影片《無聲的舞者》同樣是一部描寫舞蹈語言的影片,但在呂克.貝松這樣一個前衛、叛逆並不斷向自己挑戰的導演手中,它就附加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本節目5K為獨家配置,市面以前並不見其他版本面世。5K此片獨家法2版+自製優質字幕(無三區),首次面世的法2素材非常值得稱道。

龍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0)——本片呂克貝松其實是編劇+製片,不過,將這部影片放到呂克·貝松的作品集里還是非常合適的。這是呂克·貝松第一次功夫片的嘗試,而且也是第一次與中國演員合作,龍之吻盡管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是,這也是李連傑邁進好萊塢的重要一步。呂克·貝松就盛贊李連傑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員。一區版+三區中文字幕。

綠芥刑警Wasabi(2001)——在嘗試跟中國演員合作之後,呂克·貝松似乎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次與日本知名女星廣末梁子合作出品了這部影片,不過,這部片子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好評,大多數影評人都批評呂克·貝松敷衍了事。韓三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非常人販The Transporter(2002)——同樣呂克貝松只是擔任了本片的監制,導演是香港功夫片領軍人物之一的元奎Corey Yuen,更有靠拍攝三級影片走紅的舒淇Shu Qi加盟。一區版+三區全套字幕+國語。

出租汽車3Taxi3( 2003)——在前兩集的《的士速逮》系列電影中,我們領略了法國人獨特的法式幽默和搞笑能力。既有的士飆車的速度刺激,搞笑司機的睿智,又有對法國馬賽警察嘲諷的噱頭。第三集用回第二集的原班製作精英,選擇寒冷的季節,把場景搬上冷峻陡峭的阿爾卑斯山,冰天雪地的場面壯觀浩瀚,動作難度更大更刺激,極盡速度的雪山飆車精彩紛呈,加上頗有新意的幽默感,大大提升了電影觀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華人女星白靈也參與了演出。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日2版的優勢是帶有滿檔DTS,不過對於D5節目似乎沒有什麼價值。

鬱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 (2003) ——這個電影使人想到大仲馬的小說,故事曲折離奇,充滿傳奇色彩,俏皮幽默,但過目即忘。影片編劇是呂克·貝松。法2+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語。

車神Michel Vaillant(2003)——本片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是中影集團重點引進的法國大片。除了酷,沒啥別的感覺了,看來呂克·貝松對汽車似乎也情由獨鍾啊,跟汽車相關的影片,算一算也至少有4部了。採用畫質最佳的法2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公映版國語。市面帶國語的D9都不多,5K的D5倒是帶上了這條國配。

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2004)——呂克·貝松與讓·雷諾再度聯手!融合《七宗罪》的驚悚,以及《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動作,刷新觀眾視野!2003年,影片《暗流》曾經以中國第一部進口分帳法國大片的身份被引進國內發行。由於該片是美國投資、法國班底拍攝的好萊塢式偵探懸疑片,因此融合了法國電影細膩優雅、善於營造氣氛的特色,以及好萊塢電影所擅長製作的宏大逼真的動作場面,讓觀眾獲得視聽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暗流》在世界各地公映後好評如潮,創造高額票房收入,更榮獲2001年法國電影最高獎--愷撒獎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音樂及最佳音響五項提名。在如此成功的背景下,續集《暗流2:末日天使》的推出自然不足為奇了。這是大名鼎鼎的呂克·貝松與著名影星讓·雷諾的再度攜手合作,共同再創法國動作片的奇跡。該片延續了《暗流1》中的驚悚風格,監制兼編劇呂克·貝松的劇本向觀眾們提供了更多令人不解的神秘感,而情節的錯綜復雜性,也比上一集更加豐富,是一個真實社會案件與神秘宗教的混合體。
5K本D5使用了日2素材,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這片日版的畫質簡直好到驚人。

的士速遞(美國版)TAXI(2004)——本片是1998年法國賣座電影《的士速遞》(英文同名)的翻拍片,當時那部電影是由傑萊德·皮爾斯導演,呂克·貝松編劇和監制的。影片在上映後獲得大獲成功,不僅創造了國內票房記錄,還順勢進去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造成轟動。 日2dts加長版+三區中文字幕,有泰語音軌。

暴力街區Banlieue 13(2005)——呂克·貝松編劇,三區版。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狼犬丹尼》由歐美雙方斥資4500萬美元合拍而成,是法國名導呂克·貝松(Luc Besson)繼《終極殺陣》(taxi)、《赤色追緝令》等片之後,又一部身兼製片與編劇的力作,影片由《美麗新世界》和《玩命快遞》的助理導演路易·萊特瑞爾(Louis Leterrier)執導,由享有「中華第一武指」美稱的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片中更是明星濟濟,包括中國功夫皇帝李連傑,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大敵當前》的鮑勃·霍金斯(Bob Hoskins)。 5K本節目使用三區版素材製作而成,帶國粵語配音。

Ⅱ 中國大陸的七代導演及其代表作

實際上現在提「第七代」這個詞還有些早,他們應該被稱為「新生代」、或者「新銳」導演,只有被歷史的篩漏篩過之後,一切才見分曉。沙子漏下去,石頭留下來,那時候「第七代」才會浮出水面。

但是我們認為「第七代」的概念今天依然要提,這樣才會使他們感覺被注視,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沙子」涌現出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搭上第七代的列車,這不是壞事,誰也說不準,一個今天貌似平庸的傢伙將來是不是一塊石頭。

實際上他們屬於同一個群體。若列出他們的共同之處,那實在是很明顯的:他們都年輕著,實踐著,堅持著,對世界影響著。

導演:寧浩
代表作:《瘋狂的石頭》,《銀牌車手》

《瘋狂的石頭》的成功給寧浩帶來不小的壓力,他的下一部類型片題材《銀牌車手》雖然由「石頭」的300萬投資增加到1500萬元,但寧浩還是稱錢不夠花,拍攝周期拉長,眾人期待過高,都給他帶來一定壓力。目前該片已完成後期製作,寧浩表示不太去奢望它能延續「石頭」的成功,只能力求會有一些突破。寧浩拒絕給他的新片下定義為「喜劇」,他說拍的是「荒誕劇」。無厘頭的情節,令人捧腹的創意,例如「超人」代言壯陽葯等等,影片中的諸多元素還是能看到黑色幽默的影子。

2003年北電畢業前,寧浩自己出資、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作《香火》入選當年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引起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計劃的關注,於是便有了《瘋狂的石頭》的投資。這部影片的成功讓寧浩這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迅速成為最被關注的新銳導演,也使他毫無爭議地成為「第七代」導演的領軍人物。

導演:徐靜蕾
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這封信出自一個臨死的女人,傾訴她對男子纏綿一生的愛情,而這個男主人公對此一無所知。徐靜蕾把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搬上銀幕,並且是自編自導自演,開拓進取的勇氣令人欽佩。本片獲得第52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給徐靜蕾的導演之路做出了巨大肯定。如果說《我和爸爸》還是一個透著拙氣、憑借真誠打動人的作品,那麼該片已經顯露出徐靜蕾較為成熟的導演掌控力。

從最受矚目的女演員演變為有「才女」之稱的新銳導演,徐靜蕾的「轉型」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做導演相比,做演員沒有表達的自主權,況且聰明的人做演員始終是一種「浪費」,所以徐靜蕾執起導筒是必然的。和大多數沉在「底層」的年輕導演相比,「名人」徐靜蕾的電影道路會寬敞明亮很多。第一部電影《我和爸爸》,葉大鷹、張元、姜文一幫人鼎立相助,《來信》也同樣是大腕雲集,2千萬的投資「手到擒來」。這一點,使得置身「第七代」導演中的徐靜蕾成為一個「異數」。

導演:馬儷文
代表作:《我們倆》

《我們倆》講述的一老一少兩代女性的故事,90分鍾的故事只有兩個小人物,但細節飽滿,情感充沛,生活化的趣言妙語俯拾皆是,讓人莞爾,質朴和幽默中卻透出當代人深層的焦慮和悲哀。導演馬儷文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出年齡懸殊的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與情感,感人至深,本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一個朋友說,「其實馬儷文是中國最有可能成為科恩兄弟那樣的導演的人,她骨子裡的黑色和偏執無人能敵」,但出於可操作性,她之前導演的兩部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我們倆》都選擇了低成本的溫情電影。終於,2007年馬儷文在劉震雲劇本的基礎上,拍出了商業電影《我叫劉躍進》,解決了文藝為體、商業為用的問題。雖然「黑色幽默」的不夠,但黑和異足夠,倒也不失氣魄。對於第七代導演的現狀,馬儷文有自己的闡述:所有「新生代」導演都像野草似的,各用各的方式往上長,就看誰的生命力更強,又保持藝術性,又能與市場相結合,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導演:彭韜
代表作:《血蟬》

《血蟬》改編自白天光的同名小說,講述兩個被拐賣後被逼利用身體殘疾乞討的小孩的經歷。導演彭韜用手持拍攝延續原作的殘酷風格,用絕望的人物命運和復雜的人性彌補原作的單薄與不足。該片和大多數現實寫照的影片一樣,採用非專業演員出演全部角色,影像風格朴實。該片最終在第60屆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一個德國記者這樣評價《血蟬》: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它真實,自然,美麗,我希望在德國影院也能看到這部電影。

國內的新銳導演倒是一大筐,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33歲的青年導演彭韜,是其中「藝術絕對至高無上」的代表人之一。拍這部電影彭韜甚至是自掏腰包,把自己拚命賺來的錢投在電影上。他說有了一張國際電影節的獎狀,就不需要買衣服了。《血蟬》是彭韜的處女作,洛迦諾之行也是他第一個參加的大型國際電影節。無論如何,他的「運氣」沒辜負他的投入,這個「新生代」導演還是升起來了。

導演:李玉
代表作品:《蘋果》

「沒有想到,中國竟然能夠產生這樣令人捧腹又直面人性的現實題材電影!」這是英國最著名的電影雜志《帝國》對《蘋果》的評價。飄在北京的洗腳妹劉蘋果是社會中最弱勢的一個群體之一,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情簡直可以用「荒誕」來形容。老公不信任她,老闆強奸了她,老闆娘百般刁難她,社會幾乎是拋棄了她……影片的刪減部分是最為遺憾的,不僅是激情戲,很多關繫到主人公命運的細節也被刪去。有人說,未刪節版的《蘋果》和刪減版的幾乎是兩個星球上的不同電影,這一點讓導演李玉欲哭無淚。無論如何,這是一部敢於誠實地面對自己、勇於說真話的電影。柏林電影節主席Dieter Cosslick毫不吝嗇對它的贊美:「《蘋果》是真正有力量的電影,是我任期中所看到的最好的中國電影。」

33歲的李玉半路出家,影片卻頻頻獲得國際影展認可,每一部又都在國內引發爭議。2000年,她拍攝了第一部記實風格的故事片《今年夏天》,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艾爾維拉.娜塔瑞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影片」特別獎,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在國內引起關注。第二部電影《紅顏》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讓李玉從地下走到了地上。新作《蘋果》獲柏林金熊獎提名,獲金馬獎10項提名,屢遭刪減後去年11月底已在國內上映。李玉認為,自己的本意並不是製造爭議,只是把自己感受到的人生表達出來。

導演:程裕蘇
代表作品:《我們害怕》

《我們害怕》由棉棉編劇、主演。獲得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龍虎大獎」評委們的評語是:「這部數碼影片清晰呈現了中國社會的最新發展,其中既有偉大的成就,也有惱人的東西。」影片拍得很有生氣,也很誠實。整部影片充滿了程裕蘇眼中的上海符號,程裕蘇說,「所有的一切都試圖表現最真實的上海和上海人。」無論影片的主題、故事和導演風格,比其他年輕導演都更為豐富、平實、大氣,也更具思辯色彩。

導演程裕蘇曾被美國《新聞周刊》、《綜藝》雜志、德國《明鏡》周刊、英國《環球銀幕》譽為:「中國最值得期待的新銳導演」。1996年程裕蘇獲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電影製作碩士學位,回國後涉足DV拍攝。第一部電影《我們害怕》由程裕蘇自費花十萬元拍成,第二部影片則由阿迪達斯的總裁主動投資,原因是他喜歡《我們害怕》。第二部片影片《目的地,上海》,獲得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該電影節對其的評價是:「這部影片完全改變了西方從張藝謀到賈樟柯處得到的對中國及中國電影的印象。」這與程裕蘇對「第六代」的態度不謀而合,「他們看我的作品不會多說,我看他們的作品也不會多說,因為你的角度和他們的角度不一樣,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反差。」

備選人物:胡戈
代表作:《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都說陳凱歌用三億元捧紅一個胡戈,這話頗有道理。惡搞「饅頭」讓胡戈一舉成名,但他從此也沉浸於網路視頻的塗鴉之中。雖然他的「新片」層出不窮,但總是跳出不出「網路」和「短片」的局限。可能是胡戈太過熟悉網路世界,也可能他的興趣止步於此,總之,這事有些小小的遺憾。假設胡戈開竅之後去拍電影的話,可能不比第七代中的任何一個導演差,但這只是假想,胡戈一天不從搗鼓網路短片的興致中跳出來,就不能給我們這些看客足夠的底氣去挺他。無他,期待胡戈早日從網路中醒來,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

Ⅲ 如何理解"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為什麼一個人能拍攝出某部電影,是因為他當年有自己獨特的經歷。」也因此,每個導演一生只能拍出一部電影,「當然,你的電影可能范圍很廣,但角度就是固定的那個。」

Ⅳ 黑澤明一生導演了多少部電影啊

一代鮮師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夢 Yume (1990)
亂 Ran (1985)
暴走列車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 (1975)
電車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襲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紅鬍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羅生門 Outrage, The (1964)
獨行俠邊環奪命槍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劍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鏢客 Yojimbo (1961)
七俠盪寇志/豪勇七蛟龍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戰國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敵中橫斷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俠四義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丑聞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靜夜之決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個輝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於青春無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續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Ⅳ 英叔一生拍了多少部電影都有哪些

▲林正英作品(附別名、年份) 俠女(1971) 人嚇人(1982) 鬼怒川(1971) 敗家仔(1983) 七小福(1988) 人嚇鬼(1984) 人鬼神(靈幻至尊)-1991 鬼打鬼(1980) 甩皮鬼(金裝鬼打鬼)-1991 鬼咬鬼(1990) 血玫瑰(1986) 鬼幹部(魔中仙)-1991 錢作怪(1977) 合氣道(1972) 精武門(1972) 林世榮(仁者無敵)-1979 龍的心(1985) 羞羞鬼(九月九日重見天日)-1992 精靈變(1992) 一眉道人(1989) 天龍八將(1971) 咸魚翻生(狗急跳牆)-1980 無名小卒(1980) 少林英雄(方世玉與洪熙官)-1994 海員七號(1973) 英雄無淚(黃昏戰士)-1986 龍爭虎鬥(1973) 老虎田雞(1978) 雜家小子(1979) 舞台姐妹(1990) 戰火羔羊(1993) 時來運轉(1985) 學校風雲(1988) 黃面老虎(1974) 僵屍先生(靈幻道士、暫時停止呼吸)-1985 音樂僵屍(天外天音樂精靈)-1990 靈幻先生(1987) 特區愛奴(1992) 密宗威龍(1991) 驅魔警察(驅魔探長)-1990 驅魔道長(1993) 贏錢專家(1991) 靈界風雲(1991) 零時十分(追魂傘)-1992 唐山大兄(1971) 福星高照(1985) 東方禿鷹(1986) 金刀大俠(1970) 金衣大俠(1970) 富貴列車(1986) 玩命雙雄(1990) 笑傲江湖(1990) 群龍戲鳳(1989) 天地玄門(穿梭時空五百年)-1991 非洲和尚(1991) 洪福齊天(1991) 妖怪都市(1992) 雙龍出海(1984) 鍾馗嫁妹(鬼王鍾馗)-1994 僵屍至尊(靈幻家族)-1987 誓不忘情(1991) 神勇雙雄炮(1984) 新僵屍先生(新暫時停止呼吸)-1992 黐線枕邊人(老麼真辛苦)-1991 馬路小英雄(1973) 跆拳震九州(1973) 猛鬼旅行團(嘩!鬼旅行團)-1992 霹靂大喇叭(1986) 黃飛鴻少林拳(1974) 醒目仔蠱惑招(1979) 公海強奸風雲(1993) 鐵甲無敵瑪利亞(1988) 畫皮之陰陽法王(1993) 笑傲俠義黃大仙(1992) 冷麵虎京都之旅(1973) 搏命單刀奪命槍(1979) 神槍手與咖喱雞(1992) 奇謀妙計五福星(1983) 贊先生與找錢華(1978) 三德和尚與舂米六(1977)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1988) 小英雄大鬧唐人街(1974) 黃飛鴻之一代宗師(1992) 鬼打鬼之黃金道士(鬼打鬼之靈幻天師)-1992 僵屍家族僵屍先生續集(1986) ***連續劇*** 僵屍道長(1995) 僵屍道長Ⅱ(茅山道長)-1996 撞到正(等著你回來、情定陰陽界)-1996 新水滸傳(一枝花和尚)-1996

Ⅵ 托納多雷導演一共有7部電影嗎

不止7部,網路上就有13部他的作品。
吉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1956年5月27日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導演、編劇。

1982年,執導紀錄片《LE MINORANZE ETNICHE IN SICILIA》,在義大利薩萊諾影展上獲得最佳紀錄片獎。1985年,編導首部劇情片《被稱為教授的男人》,獲得義大利電影記者協會最佳導演的銀帶獎以及金球獎的最值期待新導演獎。1988年,執導第二部影片《天堂電影院》,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98年,憑借愛情音樂片《海上鋼琴師》獲得第43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2000年,自編自導《西西里的美麗傳說》。2006年,憑借劇情片《隱秘女人心》獲得第20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2009年,憑借劇情片《巴阿里亞》獲得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提名。2015年,執導影片《對應》。

Ⅶ 一個導演一年一般能拍幾部電影

馮小剛說要退休,采訪時候,他說前幾年一年一部,感覺很累了……拍完了華誼的合約他就受夠了
這個要看哪個導演,拍什麼電影

Ⅷ 有誰知道一個只拍過三部電影的導演,其中有一部電影或多個大獎,導演本人也獲得最佳導演獎

《生死朗讀》導演斯蒂芬·戴德利:我是個走運的人

他以前在戲院扮演小丑,之後卻進入英國皇家歌劇院擔任藝術指導,並稱霸美國戲劇最高獎項「托尼獎」;他這輩子只拍過三部影片,卻每次都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將妮可·基德曼和凱特·溫絲萊特捧上奧斯卡影後的寶座——他就是英國導演斯蒂芬·戴德利。

斯蒂芬的《生死朗讀》在電影節期間幾乎是一票難求,他也於日前出席了在大光明舉行的影迷見面會。原本被安排在VIP室休息,但斯蒂芬堅持到放映廳和觀眾一起看片。他一直站在放映廳的最後,偶爾還會走上前去看看觀眾反應。斯蒂芬表示,他雖然只和觀眾一起看了十幾分鍾,但他覺得好玩的地方,觀眾們也都笑了,「我被他們的反應鼓舞了,觀眾們對影片的喜愛,完全出乎我意料。」斯蒂芬認為,《生死朗讀》是個很典型的德國故事,「中國觀眾的反應和德國觀眾很像,能得到共鳴我真的很高興。」

執導三部影片,三獲奧斯卡提名,這是一般導演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偏偏斯蒂芬做到了,「幸運」成了他對自己的評價。「哈哈,我真是個走運的人,一直都感覺很有運氣,這種情形絕對是不常見的,能提名就已經不錯了。」記者問他如果他是評委,他會把最佳影片一票投給誰,斯蒂芬毫不猶豫地答道:「當然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此前,有消息稱斯蒂芬將拍攝改變自同名漫畫的影片《卡瓦利亞與克雷奇遇記》,但他卻否認了這個消息,「那是舊新聞,一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整個電影圈縮減開資,我不拍那部片子了。」至於新片拍什麼,斯蒂芬賣起了關子,「我是不會說的。」

斯蒂芬和《貧民富翁》導演丹尼·博伊爾都是從戲劇導演做起,隨後轉投電影業。當記者問拍舞台劇和拍電影有何不同,他表示,在劇院里做舞台劇感覺更好。至於拍處女作《舞動人生》,那是因為「有投資人主動找上門來」,「第一次拍片感覺最難的就是時間太緊,總是要超期。」只拍攝過三部影片的斯蒂芬說,自己不會選擇拍攝好萊塢大片,對於《變形金剛》《蜘蛛俠》這樣的大片,他坦誠「無法忍受」,「當然觀眾看了都很感興趣,但我受不了,我覺得拍這樣的大片太可怕了,我完全做不來。」

台灣導演楊德昌一共拍了幾部電影呀,聽說每一部電影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是不是真的

在拍電影之前他拍攝過一部電視劇。
1982年的電影【光陰的故事】是由4部短片組成,其中第二個短片【指望】是楊德昌的作品。他因這部電影開始受到矚目。
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是【海灘的一天】,獲美國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推薦金牌獎、第二十八屆亞太電影展最佳攝影獎
1985年的【青梅竹馬】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
1986年【恐怖分子】獲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第四十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國際影評人獎,英國電影協會最具創意和想像力獎,第3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張震的銀幕處女作;這部電影的名字也影響了後來《名偵探柯南》的中文翻譯)獲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同時獲第三十六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十三屆南特三大洲最佳導演獎、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92』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
1994年的【獨立年代】(這一部沒有拿到國際大獎)獲第三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為1994年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
1996年【麻將】獲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及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0年【一一】獲戛納影展最佳導演大獎

這些就是楊德昌一生所拍的電影,說是每一部電影都獲得過國際性大獎也不算太吹牛,但是其實沒有哪個人每部電影都能去威尼斯和戛納,楊德昌的成就在整個華語電影界也是數一數二的,只可惜此人逝世太早,不然會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閱讀全文

與一生拍了七部電影的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天樂話電影大全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623
法國十部最好看的老電影 瀏覽:604
家庭吸奶電影圖片 瀏覽:542
有助於提高戀愛情商的電影 瀏覽:197
大電影倒霉熊 瀏覽:194
小婦人原版和英文版電影 瀏覽:180
電影長城的觀後感800字 瀏覽:616
大膽的侄女完整篇電影 瀏覽:478
賽羅奧特曼大電影兒 瀏覽:59
一部男主可以穿越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19
電影新動畫片 瀏覽:515
小精靈英文電影 瀏覽:218
火山飛機失事電影名字 瀏覽:605
阿凡提電影大全 瀏覽:43
元旦期間電影院 瀏覽:514
望子成龍老電影 瀏覽:581
成龍電影全集大全解說 瀏覽:33
致命女孩電影完整版 瀏覽:478
紫日電影觀後感800作文 瀏覽:97
演員找導演的電影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