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都喜歡哪些電影導演
我最喜歡法斯賓德,他就是電影界是巴爾扎克,他是當時德國社會的書記官。他從不吝惜他的嘲弄和譏諷;他也從不吝惜他的關愛和同情。他在描述社會中各色人物時,將自己的冷靜和深刻藏在了鏡頭後面,觀眾看懂時,會得到一種找到所羅門寶藏似的驚喜。代表作《城市流浪漢》、《小混亂》、《愛比死更冷》、《死亡之河》、《美國大兵》、《當心聖妓》、《四季商人》、《瑪塔》、《恐懼吞噬心靈》、《寂寞芳心》、《鐵絲上的鳥》、《畏懼與恐懼》、《我只要你愛我》、《撒旦的一擊》、《中國輪盤賭》、《站長夫人》、《德國之秋》、《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一年十三個月》、《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莉莉瑪蓮》、《蘿拉》、《維洛妮卡•福斯的慾望》、《霧港水手》。
㈡ 中國頂級電影導演的創作有哪些特點
中國電影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成熟時期、新中國電影時期。
萌芽時期。1905年,譚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戲曲片電影《定軍山》。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出片最多、歷史最長的製片機構。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時期。電影藝術從娛樂性轉變到反映生活、現實文化中。此時電影主要內容題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時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黑暗、對封建文化的批判、社會人生的思考等,從而承擔起啟蒙教化、推動社會變革的使命。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等。
新中國電影。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大致分為六代導演。第一代導演:鄭正秋、洪深等。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鄭君里、史東山等。
第三代導演:成蔭、崔嵬、凌子鳳等。此時的經典作品有:《劉三姐》、《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導演:稱之為「學院派」。這個時期的導演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代表導演:吳貽弓、張暖忻等。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小花》、《良家婦女》等。
第五代導演創作主體是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學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壇,以飽滿的情緒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個人化風格、富於挑戰性突破性的電影語言開創了「中國新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也稱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學習,90年代嶄露頭角的電影人。更具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主要導演有張元、王小帥、賈璋柯等。
㈢ 電影導演
近幾年呀 我有所有奧斯卡獲獎名單 要嗎?
第八十一屆奧斯卡
最佳導演 丹尼-保爾Danny Boyle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Slumdog Millionaire)
第八十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07-2008年度)
最佳導演 科恩兄弟Joel Coen &Ethan Coen《老無所依》
第七十九屆 (2005-2006)
馬丁 斯科塞斯<無間道風雲>
第七十八屆(2004-2005)
李安--《斷背山》
第七十七屆(2003-2004)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萬寶貝》
2003——彼得·傑克遜,《指環王3:王者無敵》
2002——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鋼琴師》
2001——朗.霍華德 (Ron Howard),《美麗心靈》
2000——斯蒂芬·索德伯格,《角鬥士》(《Gladiator》)
㈣ 電影導演創作與研究 到底指什麼
是從豆瓣網上找到的
你也要考電影學的研究生嗎?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用書
來自: s (北京)
北電的任何專業都要考電影歷史,很多專業都會考電影分析
認識電影
(美)路易斯·賈內梯(Louis Giannetti)著 / 1999-03-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80.00 / 胡堯之
推薦,很通俗易懂,如果是入門這本是最好的
Understanding Movies
Louis Giannetti / Jim Leach / Paperback
認識電影的英文版
世界電影史
喬治·薩杜爾 / 1982年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4.70元 / 精裝 / 徐昭 胡承偉 / 844頁
杜薩爾的的這本成為經典是有道理的
世界電影史(1960年以來)(上、下)
(聯邦德國)烏利希·格雷戈爾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8.45元 / 平裝 / 鄭再新 等
這本是對杜薩爾那本的補充
外國電影史——北京電影學院教材
鄭亞玲 / 胡濱 / 2003-11-1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12.00 / 平裝
小冊子隨身攜帶很方便
中國電影史——北京電影學院教材
鍾大豐 / 舒曉鳴 / 2004-1-1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14.00 / 平裝
小冊子隨身攜帶很方便
榮譽
蘇牧 / 2000-07-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北京電影學院影片分析課教材 / 38.0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
張會軍 / 1900-01-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24元
張會軍的這本雖然不厚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世界著名電影導演研究
馬丁 / 1998-02-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26.0
導演研究,學姐給推薦的,還不錯
電影作為藝術
愛因漢姆 / 2004-03-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15.0
東方視野中的世界電影
/ 2004-03-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9.0 / 583頁
電影理論:新的詮釋與話語/新世紀電影學論叢
鍾大豐 / 潘若簡 / 庄宇新 / 2002-3-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新的詮釋與話語 / 38.00
藝術風格的個性化追求
鄭洞天 / 謝小品 / 2003-05-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電影導演大師創作研究 / 36.00
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
姚國強 等 / 2002-3-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0.00
構築現代影像世界
鄭洞天 / 謝小晶 / 2004-9-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電影導演藝術創作理論 / 34.00 / 平裝
理論與批評:影像傳播中的身份政治與歷史敘事
/ 1900-01-01 / / 32.0
想像與藝術精神:歐洲電影導演研究
侯克明 杜慶春 / 2004-09-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7.0
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
王海洲 / 2002-03-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4.0
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新世紀電影學論叢
王海洲 / 2004-4-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6元 / 平裝(無盤)
電影美學:觀念與思維的超越——新世紀電影學論叢
王志敏 / 2004-03-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4.0
理論與批評(全球化語境下的影像與思維)
杜慶春 / 王志敏 / 2004-6-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9.00 / 平裝(無盤)
電影學:基本理論與宏觀敘述——新世紀電影學論叢
王志敏 / 2002-3-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4.00
電影導演的表演藝術
/ 1900-01-01 / / 25.0
電影導演藝術教程
韓小磊 / 2003-12-01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39.0
㈤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導演: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製片人: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監制:監制是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們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
編劇:編劇是劇本的作者。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
策劃 :影視策劃,就是策劃影視劇作,包括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
出品人: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接下來我們來排一下順序: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
可以兼職的有導演,策劃,監制,編劇,製片人。但是出品人是無法兼職的。
(5)原創電影導演擴展閱讀
電影製作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
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參考資料電影製作 網路
㈥ 世界優秀的電影導演及其代表作
昆汀·塔倫蒂諾
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給傳統的美國電影加入了新鮮的元素。
《落水狗》 (1992)
《低俗小說》 (1994)
《殺死比爾》 (第1集2003, 第2集2004)
斯坦利·庫布里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是過去40年間始終最吸引人的電影製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贊揚幾乎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影片中不可思議的視覺風格為他贏得如潮好評,而他非傳統的敘述感又常常會引來輕蔑的挑剔。盡管如此,他在重復和模仿主導的傳媒圈仍舊是一位獨一無二的藝術家。
《洛莉塔》(1962)
《奇愛博士》(1963)
《2001:太空漫遊》(1968)
《發條橙》(1972)
《閃靈》(1980)
《大開眼戒》(1997)
蒂姆·伯頓
他被譽為好萊塢的鬼才導演,他的電影,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溫婉和憂傷,自閉又很有張力,冷與暖的交揉,是陰森中的華麗,溫暖中的殘酷,黑暗中的溫馨,一個非常詭異的世界。
《剪刀手愛德華》(1990)
《艾德·伍德》(1994)
《斷頭谷》(1999)
《大魚》 (2003)
《僵屍新娘》 (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05)
《理發師陶德》 (2008)
奧利弗·斯通
奧利弗·斯通的電影大多反映現實,犀利的手法和尖銳的刻畫常常引起爭議。奧利弗始終在不斷地超越自己,以圖象和聲音記錄著這個時代。
《疤面煞星》 (1983)
《野戰排》 (1986)
《華爾街》 (1987)
《生於7月4日》 (1989)
《天生殺人狂》 (1994)
《亞歷山大大帝》 (2004)
《世貿中心》 (2006)
以上幾人除了蒂姆波頓,其他人的電影都比較男性化,如果你是女生,那就請無視~
㈦ 關於電影導演的..
謝爾蓋'愛森斯坦
代表作:《游戲的規則》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前蘇聯,1898-1948)
一個宣傳者,號召者,同時也是一位猛烈的改革者。他擁有的力量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導演。他的電影也許不能算是絕對的藝術,然而他的理念卻被運用至今。他的影片是那麼的強烈有力,真如一頭神牛,即便只是那些形式上的形勢,也同樣讓你無法忘懷。藝術的原本功能之一就是宣傳,雖然現代藝術哲學已經不是這么定義,然而在一門藝術開始的時候,這也許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至少在那時,他曾經影響了一代人,並且那些最基本的技巧,也沿用到了現在。相信今天的你看到那些著名的片段時,同樣會深受震撼!
英格瑪·伯格曼
英格瑪·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壇以來,以簡約的影像風格、沉鬱的理性精神和對生與死、靈與肉、精神與存在等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成為世界影壇上為數不多的將電影納入嚴肅哲學話題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電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電影的寫實風格殊途同歸,並且極大影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
伯格曼,這位可以自由地和作家一樣直接拍攝電影,並一直保持瑞典首席舞台劇導演地位的大導演,拍出了《野草莓》、《處女泉》、《吶喊與低語》等眾多經典,1981年拍完《芬妮和亞歷山大》後告別影壇,投入了自己醉心的戲劇舞台。這位已經85歲的老人以他以他驚人而勃發的精神成為電影藝術最神秘而終極的「第七封印」。
http://ke..com/view/256260.htm
費里尼
1920年1月20日,費里尼出生於義大利的Rimini,1993年10月31日,由於心臟病、中風死於羅馬。由於年輕時的經歷,他集導演、演員、作家於一身。
作為五次獲得奧斯卡金獎的電影藝術家,費里尼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最高峰。費里尼更是以他強烈的個人標記——「費里尼風格」,引導了戰後義大利的精神進程。
黑澤明AkiraKurosawa(日本,1910-1998)
猛士,武士。黑澤明的攝影機傳出的感情也是猛烈的,猛烈得足以讓人不相信這個人性的世界。通過他的鏡頭,戲劇被電影化,然而最後影像本身卻產生獨立的戲劇性。如此強烈的人性表現,揭示的卻是人性的不可測。這是多麼偉大的技巧!也許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就在於不可信道義的悖反。所以每每在那雄渾的調度和畫面之中,才會透出極度的悲愴和無奈。
●代表作:《羅生門》、《七武士》、《亂》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生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位電機工程師,母親過去曾是一位鋼琴演奏家;這位科幻特效賣座電影大師稍後在其作品中巧妙地結合兩極化的科技知識與藝術野心,正是各來自其父關於科技方面的教導,及其母對其美學觀的耳濡目染。他終生對說故事的喜好,則是受到他父親從小對他講述二次大戰期間他在緬甸與日軍纏斗時神勇卻難免不盡真實的經歷之影響。這也讓斯皮爾伯格對40年代留下純真年代的浪漫印象,並常在他的電影中出現—將不如意的現實人生對比於那樣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年代。由於父親職務關系,斯皮爾伯格童年時不停搬家、換學校(他們最後從紐澤西搬到亞利桑那的鳳凰城),造成他在人際關繫上相當的不安定感;加上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經年的爭吵,及他不如人的體力,使斯皮爾伯格的童年生活總在高度的失序和挫折感中度過。也因而從母親那兒學到了一種必然的處世觀-總是期待著什麼好事來臨的樂觀看法,而這也反映在他的電影中成為他電影的基調。
作品:《火光》《大白鯊》、《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石頭族樂園》《決斗》
阿爾弗萊德 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英國/美國,1899-1980)
對於這個內心陰暗然而又和藹可親的傢伙,我已不想再說太多。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和極端藝術家形成一種反差,然而卻達到了某種共同的效果。在他的表達中,那些本來平凡的物質會變得不極其平凡,甚至致命。我這里要提的,並不是被重復無數次的「懸念」,而是「浪漫」,有誰想得到這么一個胖子居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細膩浪漫的人?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你若是察覺不到那種細膩的浪漫和幽默,那至少說明你還沒有入門。這種浪漫不僅僅指人物間的內心微妙的聯系,更是那些細致的鏡頭,無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他們的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浪漫。甚至浪漫得可以致死!希區柯克是唯一的一個可以把接吻鏡頭處理的像謀殺那樣緊張憂郁和不安,同時又能把謀殺處理的像接吻那般柔和寧靜的電影大師。他怎能做到這一點?是不是因為性和死亡總是微妙的聯系在一起?不要去多想,你一想,他就在天堂偷偷的笑了。
●代表作:《眩暈》、《美人計》
斯坦利庫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祖上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醫生。1941庫布里克13歲,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1946進入《展望》雜志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使他有機會走遍美國,庫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1950以3800美元的個人積蓄,自編自導並擔任攝影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拳賽之日】,記錄了拳擊手沃爾特卡蒂埃參加比賽的經過,完成後以4000美元賣給了雷電華電影公司。同年辭去《展望》雜志社的工作,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潛心研究文學著作,並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細心觀摩經典影片,努力提高電影藝術素養。
庫布里克的事業巔峰,則是1968年自編自導的科幻片經典【2001年太空之旅】,以目眩神迷的視覺效果和音樂的原創性,締造一場電影革命。1971年的【發條橘子】描述暴戾幫派份子,令人印象深刻,卻被英國視為贊揚暴力而遭禁。
經典劇作還包括,描述奴隸造反的【萬夫莫敵】、驚世駭俗的小說改編的【一樹梨花壓海棠】,以及敘述冷戰可能導致核子戰爭爆發的【奇愛博士】,1987年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電影主題多為犯罪和暴力,而且有反當權派的傾向,每每受到爭議,影評亦呈現兩極化;他一生共入圍十四項奧斯卡獎,贏得八項,但是卻從未抱走最佳導演獎,令影壇人士為這位戰後最傑出的導演感到惋惜。
他蟄伏多年才於1996年開拍情色驚悚片【大開眼界】,無奈1月才殺青,正著手電筒影後制工作時,突然壯志未酬撒手西歸,1999年3月7日庫布里克在英國去世,享年71歲。讓影迷們極為錯愕與惋惜。影迷憑吊大師身影,只能從其告別遺作【大開眼界】中去回味了...
卓別林
在電影史上靠拍悲劇成為大師的人數不勝數,但靠喜劇片成為大師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足以證明喜劇是一門多麼難的藝術,喜劇要讓人發笑的同時還要給人強烈的震撼,這比悲劇要難上一百倍。但卓別林做到了,百年來只此一人。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這歡笑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凄涼。這套DVD收錄了卓別林10部長片,加上兩張短片集錦,代表了卓別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興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電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記》《摩登時代》等都是數碼修復版,畫質比原來清晰了不少,作為收藏是上佳的選擇。
頭戴一頂大禮帽,腳登一雙尖頭鞋,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鬍子,緊綳的上衣與肥大的褲子別扭地穿在身上,手裡舞著一隻手杖,鴨子般地出現銀幕上——這就是卓別林為我們創造的紳士流浪漢形象。查理·卓別林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創造的夏爾洛形象一起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
http://ke..com/view/10988.htm
戴維·利恩
戴維·利恩1908年出生於英格蘭,1928年開始從影,早期以拍文學戲劇電影著稱。1942年,他導演了令人難以忘懷的浪漫之作《相見恨晚》。1946-1948年,他將狄更斯的《孤星血淚》和《霧都孤兒》搬上銀幕,製作的影片有濃郁的英國民族特色。從50年代中期開始,里恩的風格為之一變,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 ,專拍「跨洋電影」(即兼顧大西洋兩岸英美觀眾雙方口味的電影),《桂河大橋》即是五十年代英國最著名的「跨洋電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國資本為後盾,將影片拍得壯觀宏偉。由此,他獲得了第一個最佳導演獎。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歷史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並獲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執導「日瓦戈醫生」 1984年執導「印度之行」 從影四十多年,大衛·里恩只拍攝了16部影片,但獲得奧斯卡提名 竟達56次之多,共獲得27項金獎,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導演獎提名, 兩次獲獎,被稱為英國電影屆的泰斗。
作品年表:
Discovery系列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兒 Ryan's Daughter (1970)
萬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艷陽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飛沖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與祖國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編劇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讓-呂克 戈達爾
法國裔瑞士籍導演,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打破傳統的電影規則,如敘事、連續性等。早年在瑞士與巴黎受教育,並在北美與南美游歷三年。
1950年,他進入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開始從事專職影評。隨後的十年間里,他整天泡在電影資料館,研究和觀看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電影素養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嘗試導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呂弗幫助下拍攝第一部劇情片《斷了氣》,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作的高峰期,1967年後所有作品均為政治片,離間了大批熱愛他的觀眾。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後,戈達爾與當時法國學生運動領導人讓—比埃·高蘭組織了「維爾托夫小組」,信奉蘇聯早期「電影眼睛派」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的理論,「為了攝製革命電影,首先應該對電影進行革命」。該小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東風》、《義大利的斗爭》、《直至勝利》、《一切順利》等。70年代因車禍中斷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國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門》、《新浪潮》等。
㈧ 有哪些著名電影是導演自編自導的
百萬寶貝、伊斯特伍德自編自導自演,獲過奧斯卡哦~很不錯的片子。
㈨ 導演、編劇、製片,三者是什麼關系啊
導演:
拍片時的老大,是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
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
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編劇:
是劇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既可原創故事,也可對已有的故事進行改編(個別須獲得授權),一般創作好劇本後,編劇會將劇本交付導演審核,若未通過審核,則可與導演一同進行二次創作(劇本的修改權歸編劇所有)。編劇為整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核心與靈魂。不僅故事要靠他,劇本要靠他,演員對白都要靠他。
製片人:
投資方的直接負責人,主要職責是決定影片生產的製片方案、主創人員組成及影片銷售方式。並監督影片全部製作過程,而且參與到組織撰寫劇本或文學版權的購買。同時,要籌集資金,決定此資金的預算及最後的利潤分配,同主創人員談判並簽訂合同,批准製作開支,一直到影片完成銷售。,是一部影片的決策者和管理者。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了解觀眾心理和市場信息,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制。 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製片人要擅長市場推廣,收回投資。 製片人最怕的是虧本和超出預算,所以要精打細算。
(9)原創電影導演擴展閱讀:
張紀中在接受采訪時解釋了「製片人」是怎麼一回事。他說,製片人是劇組的第一負責人,就像一個工廠,製片人是廠長,導演是總工程師,他只對藝術負責,製片人對一切負責。製片人的素質、心態直接影響到一部電視劇的品格。做製片人不需要你是專業的精英,最重要的是眼光,能夠發現優秀的題材、本子、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