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前期微電影分鏡頭如何拍攝製作
提出創意直到實際投入拍攝之前,編劇會與客戶親密接觸,詳盡了解客戶對微電影結構的想法和要求。例如:微電影的用途,拍攝場景要求,是否需要請guyuan02演古元影視員,預計拍攝時長,成品時間長度,何種語言版本的等。
② 微電影霾沒了採用什麼鏡頭拍攝
摘要 單個人像,百50焦段適用性很強,當然刻畫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室內帶環境,35焦段最實用,也可能會用到24來強化環境影響,或者50來弱化環境影響。
③ 紅色微電影拍攝活動策劃書注意事項
摘要 所以,攝影工作者需要重視活動拍攝,在拍攝准備、拍攝過程、後期處理掌握一些技巧與注意事項。
④ 拍微電影用什麼鏡頭
拍什麼內容就用適合什麼內容的鏡頭,換鏡頭相機不變。
一般拍微電影的習慣來說,更多的人願意盡可能地上大光圈鏡頭,便於控制現場環境的光線,同時還可以更明顯地獲襲得景深變化,看起來更有臨場感和層次感。但是如果對於鏡頭的使用還不夠熟悉,不要盲目追求大光圈,控制不好的話反而弄巧成拙。
單個人像,百50焦段適用性很強,當然刻畫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室內帶環境,35焦段最實用,也可能會用到24來強化環境影響,或者50來弱化環境影響。
電影鏡頭即需要拍攝大視角的廣角鏡頭,也需要長焦拍攝淺景深的特寫鏡頭。所以說想做好微電影,鏡頭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需要精雕細刻的畫質那麼一套焦距齊全的定焦鏡百頭是少不了的,專業的可以選擇蔡司的CP2系列,或廉價的三陽電影鏡頭系列。如果是用單反也可用相機的度鏡頭。
如果為了方便也可考慮變焦鏡頭,畫質不妥協最起碼也得一套大三元,如果計較成本,普通變焦鏡頭也能應付。
(4)微電影策劃導演闡述及鏡頭擴展閱讀:
1、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在24mm~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小於24mm,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魚眼鏡頭,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
2、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mm~135mm之間,該焦距中包括許多大家常用的焦段:50mm標准鏡頭,85mm人像鏡頭,100mm微距鏡頭,135mm人像鏡頭等。
通常情況下,人眼的視角是50°左右,於是人們將傳統35mm相機鏡頭中近似與人像視角范圍內的鏡頭稱為標准鏡頭,它的焦距為50mm,拓展到變焦鏡頭,只要焦段覆蓋了50mm的變焦鏡頭,一般都稱為標准變焦鏡頭。
標准鏡頭與人眼看到的效果非常接近,拍出的畫面能給人更加真實的感覺,它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場景和題材的拍攝。
⑤ 《我爸》微電影的鏡頭分析
能不能找個好片子來 我幫你分析? 如果是為了你們學校老師的作業,那我奉勸你還是考慮換個專業吧。
⑥ 運用交叉蒙太奇的電影手法,繪制不少於20個鏡頭的畫面分鏡台本,並撰寫導演闡述。
何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國發展出來的理論,是由普多夫金根據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輯手法延伸出來,然後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關性的看法。普氏認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大於單個鏡頭的的意義,甚至將電影認為鏡頭與鏡頭構築並列的藝術。 至少用遠景而用大量特寫的連接造成心理, 情緒, 與抽象意念的結果。 艾森斯坦則受俄國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認為鏡頭間的並列甚至激烈沖突將造成第三種新的意義 當我們在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甚至父親在看報等鏡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
蒙太奇句子--在電影,電視鏡頭組接中,由一系列鏡頭經有機組合而成的邏輯連貫、富於節奏、含義相對完整的影視片斷。
蒙太奇句型--前進式、後退式、環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 前進式句型。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寫的順序組接鏡頭。
後退式句型。按特寫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順序組接鏡頭。
環型句型。這種句型是將前進式和後退式兩種句型結合起來。
穿插式句型。句型的景別變化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遠近交替的。
等同式句型。就是在一個句子當中景別不變。
蒙太奇段落的劃分-- 根據影視作品內容的自然段落來分段。
根據時間的轉換來分段。
根據地點的轉移來分段。
根據影視片的節奏來分段。
所以,段落的劃分是由於情節發展和內容的需要或節奏上的間歇、轉換而決定的。
蒙太奇轉場--就是鏡頭組接中的時空轉換問題。 連貫方式轉場,就是實行場景與場景,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直接切換,干凈利落,結構緊湊。 相似性轉場。利用場景與場景、段落與段落交接處上下兩個鏡頭在形態上、數量上的相同或相似進行轉場。
邏輯性轉場。利用場景、段落交接處上下兩個鏡頭在情節發展上有邏輯關系,對應關系或因果關系進行轉換。
比喻性轉場。利用上下兩個畫面之間有強烈對列作用來轉場。
過渡性轉場。運用運動鏡頭、聲音、文字或空鏡頭轉場。
分割方式轉場,就是藉助一定的技巧,實現場景與場所景,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時空轉換。
蒙太奇的敘述方法--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按照情節發展和影視片內容的時間流程、邏輯順序、因果關系來分切和組合鏡頭,場面、段落,表現動作的連貫性,推動和引導觀眾對內容的理解。
表現蒙太奇,則是由對列構成發展而來的,以相連或相疊的鏡頭、場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內容上的相互對照、沖擊,引發觀眾的聯想,創造更為豐富的涵義,從而表達某種情感,精緒,心理或思想。
⑦ 有關《洛麗塔》電影的導演闡述 文學劇本 場景 分鏡頭腳本(20個)
是這 我想知道 你問的是 分析庫布里克的《洛麗塔》的 場景 分鏡頭腳本,還是說,要把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文本,改為電影,然後寫出自己計劃中的 場景 分鏡頭腳本
⑧ 微電影攝影闡述之風格定位怎麼寫
方法如下:
如果你能看到導演闡述,這個基本就很好寫了。一般這倆可以由一個人完成,起碼考試的時候是在一起答的。所以,遵循攝影服務於導演風格的原則,從如何利用主光、輔助光去造型、敘事,確定構圖、鏡頭運動、後期特效各個要素怎樣服務劇本等分別闡述就可以了。
關鍵在於可操作性和統一性,不要光顧炫技或者弄一些看起來熱鬧實際上不通的東西。如果你覺得自己有審美和文學天賦,技術功底達標,那麼這個什麼風格闡述就是跟導演溝通後自然流露的事。
攝影闡述是攝影師對未來影片攝影藝術的總體構思和對拍攝工作有關方面設想的說明。
其主要內容包括:攝影師在對劇本和導演意圖的認識和理解基礎上產生的攝影立意,所要求的影像風格和攝影基調,全片總體造型處理(包括影片中的光線處理,色彩和影調的運用,構圖等等),一些具體拍攝方法,有關光學器材的選擇等。
攝影師的創作思維和習慣各有不同,攝影構思的詳略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攝影師必須在影片開拍前作出攝影闡述,並與其他創作部門交流,明確和統一攝影意圖,以便有關部門為順利完成攝影造型任務做好思想上和物質上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