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安電影製片廠拍過什麼好看的電影
那可多了,什麼紅高粱,活著,霸王別姬都是西影出的,很多大獎西影佔了大半
❷ 中國國家一級導演名單
中國國家一級導演包括張忠、田歌、莫驕、胡炳榴、陶然、謝晉、金韜、龍圖、王扶林、李瑞清、陳薪伊、翟俊傑、邢友江、梁洪傑、王亨。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國家一級導演張忠
張忠,男,漢族,國家一級導演、編劇,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籍貫甘肅臨洮,北京市西城區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編導專業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傳媒項目管理專業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
2、國家一級導演田歌
田歌,安徽合肥人。國家一級導演,北京電視台製片人、導演、主持人。兩次榮獲「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家」稱號。
3、國家一級導演謝晉
謝晉(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男,漢族,中共黨員,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
4、國家一級導演胡炳榴
胡炳榴(1940年8月1日-2012年2月14日),出生於湖北黃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男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五屆主席團委員。
5、國家一級導演王扶林
王扶林,1931年2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畢業於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中國內地男導演、製片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6、國家一級導演翟俊傑
翟俊傑,1941年9月出生於河南開封,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作人,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
(2)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有幾個擴展閱讀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一級導演
❸ 西安有哪些導演
張藝謀
王全安
李楊
馮小寧
吳天明
顧長衛
黃建新
阿
甘
丁
黑
何平
❹ 西安有哪些有名的導演
不僅僅是電影導演是導演,電視,戲劇都有很好的導演!
❺ 中國有哪些電影製片廠
1,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2,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故事片生產基地之一,簡稱「北影」。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國共產黨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製片廠,並從延安及東北抽調一批文藝工作骨幹,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電影製片廠。
3,峨眉電影製片廠
峨眉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坐落在成都市青羊區清江東路360號。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電影的重要基地之一。幾十年來,峨影先後共攝制了各種類型影片、電視劇共計400餘部(集)。先後計有20餘部故事片、電視劇及科教片在國際、國內獲得過50餘次獎項。
4,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5,西安電影製片廠
西部電影集團或稱「西影」、「西影集團」即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前身為西安電影製片廠, 1956年04月籌建,1958年08月成立。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是國家電影產業布局的四大集團之一。
❻ 一個電影里一般有幾個導演啊
這個不一定 但是一般電影里應該就一個導演吧 但是像一些大製作的電影為了票房之類的呀 總會有一個知名導演來指導之類
❼ 中國所有導演名單
中國的導演有:王晶、張藝謀、張紀中、爾冬升、馮小剛。
1、王晶:
馮小剛,1958年3月18日出生於北京市大興區,祖籍湖南省湘潭市。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1998年執導的電影《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❽ 中國有多少個導演
在中國電影藝術史上,從一、二十年代第一代的鄭正秋、孫瑜、吳永剛到以張軍釗、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為代表的第五代電影導演,可謂「代代相傳」。
關於第六代最原始的界定就是指北京電影學院85班:張元、王小帥、婁燁、路學長、胡雪楊、劉冰鑒、鄔迪(及後面87班的管虎、李欣)等一撥人。在中央戲劇學院的一撥:張楊、施潤玖、金琛、孟京輝等人「匯入」之後,在這一撥人自身發生了體制內/體制外拍片的分化之後,在晚於87班六年的電影學院93班賈樟柯的崛起之後,甚而至於一批處女作導演也加入了這一新生代的行列的今天。「代」的概念僅僅作為一個時間上的延續、特徵是不客觀的和籠統的。所謂的「第六代」導演肯定已經無法涵蓋這么龐雜的導演隊伍了。許多「第六代」之外的電影導演如朱文、崔子恩、吳文光、杜海濱、程裕蘇、孟奇、王超等,他們的電影製作與傳統電影相比有太多的文化意義分裂。DV、BEAT的出現和運用,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有電影理想和電影追求他都可以拿起他的攝影(像)機,溶入這一奇特的影像之旅。各種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流露都使得中國呈現一個作為藝術的新電影運動,
新電影運動早已開始,卻遠遠沒有那麼快結束
1、 【學院派(第六代)】
——新電影運動的主力軍
關於中國新電影學院派(第六代),在這里就無須多言語(在這里使用「學院派」這個詞彙,沒有任何附加的社會意義和藝術意義,它所表達的僅僅是這一部分人「出身」的背景,別無其他)。他們大多具有「學院」背景,早期拍的電影大多深深烙下了諸如「違規」、「地下」、「晦澀」、「反叛」、「邊緣」、「探索」等標簽。張元、張揚、王小帥、何建軍、管虎、阿年、婁燁、章明、路學長、賈樟柯、胡雪楊、王全安、施潤玖等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大都是通過小規模放映、刻錄VCD、盜版DVD以及極少數正規出版物來流通的。
張楊
張楊作品年表:
1997:《愛情麻辣燙》
獲獎記錄:1998年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獎
1999:《洗澡》
獲獎記錄: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2001:《昨天》
2002:《太陽花》(短片)
2005:《向日葵》
獲獎記錄:2005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
2006:《落葉歸根》
張楊,1965年出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張楊的父親張華勛,1980年代曾導演了風靡一時的電影《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身處第六代導演中的張楊卻是個例外,他的電影一直以來都兼顧了藝術與商業的雙重元素,他在1999年拍攝的影片《洗澡》,在世界上發行了50多個國家,這對當時的中國電影來說可以稱得上史無前例。
張元(名人,詳細情況略)
賈樟柯(名人,詳細情況略)
王小帥(名人,詳細情況略)
婁燁
婁燁作品年表:
1993:《周末情人》
獲獎記錄:1996年第45屆德國曼海姆61海德堡國際電影節「賴納-維爾納61法斯賓德最佳導演獎」
1996:《危情少女》
2000:《蘇州河》
獲獎記錄:2000年第29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獎(金虎獎)
第15屆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2003:《紫蝴蝶》
2006:《頤和園》
獲獎記錄:2001年韓國釜山電影節的青年導演計劃的劇本獎
婁燁,1965年3月生於上海。1983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學校動畫片製作專業。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06年5月,婁燁攜未通過廣電總局審查《頤和園》參加戛納電影節。同年9月,廣電總局對婁燁和影片製片人耐安做出處罰,規定兩人5年內不得拍攝電影。之前婁燁的《蘇州河》也因為違規參賽而受到電影局的處罰。
孟京輝
孟京輝作品年表:
2002:《像雞毛一樣飛》
2005:《聚焦這一刻之西瓜》(3分鍾短片)
孟京輝,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央實驗話劇院導演。孟京輝是先鋒話劇的代表人物,《等待戈多》、《我愛×××》《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戀愛中的犀牛》等經典話劇以其獨特的先鋒元素、尖銳的反諷和黑色幽默完美組合在藝術、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孟京輝執導了他的第一部電影。
路學長
路學長作品年表:
1997:《長大成人》
1999:《非常夏日》
獲獎記錄:第7屆大學生電影節大獎
2003:《卡拉是條狗》
2006:《租期》(原名《租妻》)
獲獎記錄:2006年第3屆日本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
路學長,1964年出生於北京,早年學習繪畫。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0年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室。
王全安
王全安作品年表:
1999:《月蝕》
獲獎記錄:2000年第2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大獎
2003:《驚蟄》
獲獎記錄:2004年中國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2004年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06:《圖雅的婚事》
王全安,1965年生於陝西西安,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現就職於西安電影製片廠,因不滿中國電影的傳統表達,多次回絕了電影廠提供的電影拍攝機會,而專心的進行了大量的電影劇本的寫作。
王光利
王光利作品年表:
1992:《我畢業了》(紀錄片)
1997:《處女作》
2000:《橫豎橫》
2000:《祭天大典》(紀錄片)
2006:《血戰到底》
2007: 《棒子老虎雞》
王光利,1966年生於四川眉山。1989年從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畢業,同年,分配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任教。1992年離開政治學院在北京有線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義大利國家二台等多家媒體任職。1997年創辦東方東線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王光利和幾個朋友扛著攝像機,在幾所高校中拍下了40盒錄像帶(1000多分鍾),最後剪出60分鍾的紀錄短片。這個記錄下青春的最後光華的片子,展示了那一代年經人對於生活、愛情、政治、性的種種觀念。它是一部地下電影,沒有公映過,但是在歐美的電視台與電影節倒爭相播放,法國盧浮宮將此片拷貝收為館藏。——《我畢業了》
王光利的第一部故事片《處女作》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導演的故事,之後的《代表作》、《成名作》與《處女作》構成三部曲,但後兩部未完成。
《橫豎橫》是一個關於下崗工人的影片。真實的人,真實故事。這是個很特別的片子,主要演員是自己演自己的,於是這個劇情長片帶有些紀錄片的面目。2006年王光利完成黑色幽默商業片《血戰到底》,取得不俗的票房。
趙燕國彰
趙燕國彰作品年表:
2001:《辨性》〈紀錄片〉
2001:《重心》〈紀錄片〉
2001:《恰同學少年》
獲獎記錄:瑞典第13屆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最佳觀賞電影獎」
趙燕國彰,1966年生於河北。199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同年赴新加坡深造。1993年回國任中影聯合攝制藝術中心編導。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定居並創立「a ART 5」影視工作室。2002年簽約北京金英馬影視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管虎
管虎作品年表:
1993:《頭發亂了》
1996:《浪漫街頭》
1998:《夜行人》(《超級城市》系列,上下集,電視電影 )
1999:《再見,我們的1948》(又名《古城童話》)
2001:《上車,走吧》(電視電影)
2002:《西施眼》
獲獎記錄:2002年夏威夷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審團獎
2003:《黑洞》(電視劇)
2004:《冬至》(電視劇)
2005:《生存之民工》(電視劇)
管虎,1969年生於北京。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現在北京電影製片廠藝術創作中心導演室。
姜文 (名人,詳細情況略)
李欣
李欣作品年表:
1995:《談情說愛》
獲獎記錄:1996年第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特別獎」,
1997:《我血我情》
2001:《花眼》
2003:《慾望邊緣》
2004:《自娛自樂》
2006:《3溫暖》(李欣、毛小睿、吳天戈每人執導一段)
李欣,1969年生於上海,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從電影學院畢業後,他一直陸陸續續地寫過幾個劇本,幾年來他一直在從事商業廣告片的拍攝。
金琛
金琛作品年表:
1999:《網路時代的愛情》
獲獎記錄:中國電影華表獎特別獎
第21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2000:《菊花茶》
2003:《三重門》(電視連續劇)
2004:《復活》(電視連續劇)
2006:《鳳凰》
金琛,1969年12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199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李繼賢
李繼賢作品年表:
2001:《王首先的夏天》
李繼賢,1962年出生於遼寧。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至今。在《周末情人》、《長大成人》、《危情少女》等多部影片擔任美術設計。
章明
章明作品年表:
1992:《為了聚會的告別》(電視劇)
1993:《慾望的代價》(電視劇)
1994:《紅旱船》(電視劇)
1996:《巫山雲雨》
獲獎記錄:1996年第15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龍虎大獎
第14屆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1 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金獎
第12屆法國蒙彼利埃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1997:《真空愛情記錄》(電視劇)
2000:《晚安,重慶》(電視電影)
2001:《秘語十七小時》
2003:《巫山之春》(紀錄片)
2006:《院長爸爸》
2006:《結果》
章明1961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大美術系油畫專業,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1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至今,現任職副教授。
阿年
阿年作品年表:
1994:《感光時代》
1995:《中國月亮》
1997:《冬日愛情》
2000:《呼我》
2003:《黑水》(電視劇)
2006:《五美圖》
阿年,1965年生於浙江。1987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編導專業,1987年分至浙江電影製片廠。1992年回至北京,開始獨立製片人生涯。
劉冰鑒
劉冰鑒作品年表:
1995:《硯床》
1999:《男男女女》
獲獎記錄:第52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影評大獎
2002:《哭泣的女人》
2004:《春花開》
劉冰鑒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劉冰鑒的處女作《硯床》成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被美國好萊塢購買的國產電影。
施潤玖
施潤玖作品年表:
1992:《陝北》(紀錄片)
1993:《東北》(紀錄片)
1994:《上海》(紀錄片)
1996:《家》(紀錄片)
1998:《美麗新世界》
2000:《走到底》
2002:《安定醫院》(紀錄片)
2002:《靖大爺和他的老主顧》(紀錄片)
獲獎記錄:2002年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長片類大獎、長片類編導獎、錄音獎
施潤玖,1969年出生於上海。199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施潤玖早期拍過張楚、何勇、眼鏡蛇、鮑家街43號、許巍等搖滾音樂電視。
何建軍
何建軍作品年表:
1991:《自畫像》(紀錄片)
1993:《懸念》又名《世紀末的對話》)
1994:《郵差》
獲獎記錄:第23屆荷蘭鹿特丹電影節金虎獎
1997:《風景》
2000:《蝴蝶的微笑》
2003:《蔓延》
2003:《獎金》
何建軍(又名何一),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何建軍是1982年開始接觸電影的。高中畢業後,他一直在家待業,臨時性的在報社干過、做過建築工人。何建軍先後做過《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藍風箏》等多部影片的副導演。
鄔迪
鄔迪作品年表:
1993:《黃金魚》
獲獎記錄:1995年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青年電影獎
1997:《黑龍江三部曲》(任導演,蕭風任總導演)
2002:《冬至》(與管虎聯合導演)
鄔迪1967年出生。199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進修班。為多部第六代電影擔任攝影。《黃金魚》是他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胡雪揚
胡雪揚作品年表:
1990:《童年往事》(在校短片)
獲獎記錄:1990年美國奧斯卡學院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991:《留守女士》
獲獎記錄: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埃及開羅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1994:《湮沒的青春》
獲獎記錄:第1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
1995:《牽牛花》
1996:《罪惡》
2000:《冰與火》
2002:《白領公寓》
2004:《麥子》(電視電影)
2004:《半生緣》(電視劇)
2005:《上海王》
胡雪揚,1963年生於上海,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❾ 西安電影製片廠很厲害嗎為什麼我們老師說西影廠以前是中國最厲害的
這個倒是真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影廠幾乎成為中國的好萊塢,出現了一批大名鼎鼎的導演,拍出了一大批好片子,這其中就有張藝謀主演的《老井》和它當導演拍的《紅高梁》。當年歌壇的西北風也相當強盛。
張藝謀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攝影,它從攝影而成電演《老井》主角,又從電演主角而直接上升為《紅高梁》的導演,這在那個時候是很難想像的,當時這些都是打破常規的,當時西影廠的廠長吳天明改革的魄力及其建立的人才選拔激勵機制之強大是可以想見的。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吳天明,以張藝謀的長相、資歷和性格,難以在傳統的機制中凸現出來。
西影的衰落與電視的興起有很大關系,電視普遍進入家庭後,電影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很多影院都改經營其他了,有的改成商場,有的推倒改成寫字樓,而不花錢的電視肥皂劇成了精神鴉片,把觀眾注意力緊緊吸引,成為擊垮電影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那個時候的電影院設備差,環境更差,在電演院難以享受到好的視覺體驗,所以很多人都不再去看電影了。
其實現觀看電影的仍然是小眾,只不過現在大家有錢了,電影的票價也上來了,這就使得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很好看,因此也支掙起中國電影業的復興。
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張電影票只有三毛錢,就算電影院有一千個座位都坐滿,一場也只能有三百塊錢,現在電影院進五六個人就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只要電影院進一個人,放映就不會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