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茶館電影太監演員

茶館電影太監演員

發布時間:2022-04-12 09:55:17

1. 茶館所有演員

陳寶國飾王利發

謝鋼飾秦仲義

周里京飾常四爺

石小滿飾松二爺

崔傑飾劉麻子

張會中飾龐太監

馬恩然飾李三

梁天飾吳祥子

劉惠飾宋恩子

錢波飾唐鐵嘴

錢波飾唐鐵嘴

劉惠飾宋恩子

梁天飾吳祥子

馬恩然飾李三

張會中飾龐太監

崔傑飾劉麻子

石小滿飾松二爺

周里京飾常四爺

謝鋼飾秦仲義

陳寶國飾王利發

陳肖依飾秦太太

李文玲飾大舅媽

孫一明飾張春和

劇雪飾張秀英

岳秀清飾王淑芬

王玥飾康順子

馮謙飾康六

朱德成飾馬五爺

謝寧飾二德子

李丹軍飾黃胖子

(1)茶館電影太監演員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王利發,演員陳寶國,一個小市民,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的老實本分生意人,在那個動亂的時代里,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竭力地維護著祖宗留下來的老字型大小茶館,他沒有過多要求,只想有口飯吃,只想能把茶館開下去。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又遭到了多少的阻力。

2、常四爺,演員周里京,他正義,有愛國心,實話實說。太過於直腸子,不夠圓滑,反而會讓自己惹上麻煩。就好像在劇中他說了一句:「大清國就要完了。」卻遭到了清朝的特務的拘捕。

3、松二爺,演員石小滿,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後,「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願自食其力。他寧願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後終於餓死。

4、唐鐵嘴,演員錢波,唐鐵嘴是被「拯救」後最為出彩的角色之一,他能說會道,在對白上充分的體現了他的油嘴滑舌、見風使舵的本性。

2. 小丁寶在《茶館》人物簡介

丁小寶是裕泰茶館年紀只有17歲的招待員,母親是以前局長的二姨太,後來敗落了。雖然她身世可憐、誤入風塵,但她秉性很善良。小丁寶性子潑辣、說話經常暴粗口。

小丁寶作為最後一幕出場的一個女性形象,老舍先生給她的標簽是有膽有識。她不要工錢幹活,問候王利發,包括最後為王利發求情向沈處長討工作,以及劇終她為王利發哭泣,能看出她性格中有很善良的一面。但她又居於沈處長之下,為其點煙,甘於淪落。

(2)茶館電影太監演員擴展閱讀:

《茶館》這出三幕話劇中,共有70多個人物,其中50個是有姓名或綽號的,這些人物的身份差異特大,有曾經做過國會議員的,有憲兵司令部里的處長,有清朝遺老,有地方惡勢力的頭頭,也有說評書的藝人、看相算命及農民鄉婦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層次。

《茶館》人物介紹

1、王利發

裕泰茶館的掌櫃。精明能幹部,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盡辦法跟上時代,經歷了千災萬難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動腦筋白費力,胳臂擰不過大腿」。最 終,他和他的茶館在風雨飄搖中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2、常四爺

普通旗人,裕泰茶館的常客,熱愛自己的國家,富於正義感,有骨氣,敢做敢當。曾因議論時政被清廷爪牙逮捕,也曾參加過義和團;清王朝滅亡後,開始自食其力,憑勞動吃飯。他一生歷盡坎坷,只盼著國家能像個樣兒,中國人不再受外國人的欺侮。

3、秦仲義

裕泰茶館的房東,北京的財主。他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變賣家產,一心一意興辦工廠以求富國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頭來卻一事無成。

4、松二爺

普通旗人,常四爺的好朋友。講禮節,待人和氣、彬彬有禮,膽子小卻又喜歡說話兒。他整天無事可干,泡在茶館里,把黃鳥當成精神的寄託。從清末到民國,他的生活經歷巨大變化,日益潦倒落魄,最後竟衣食無著。

5、龐太監

清宮中有權有勢的總管太監,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現得傲慢不可一世,對「變法」懷著刻骨仇恨,為維新派被鎮壓而洋洋得意。他又老又丑,面目猙獰,卻要買個年輕姑娘做老婆以滿足扭曲的慾望。

6、康順子

出身貧寒的鄉下婦女。正直、直爽,誠實,說話有分寸、懂規矩、講禮貌,做事干凈利落,吃苦耐勞。她十幾歲時被賣給龐太監當老婆,受盡虐待凌辱,但同時也變得剛強堅韌。龐太監死後,被掃地出門的她不僅自己要活下去,還要把養子拉扯大,所以帶著孩子到裕泰茶館當了幫工。

3. 老舍的戲劇《茶館》新拍的片

茶館》 集數:39集 開機時間:2007年12月 首播時間:2010年07月16日 CCTV8 納愛斯【黃金強檔劇場】 主要演員 陳寶國 飾 王利發 謝鋼 飾 秦二爺 周里京 飾 常四爺 石小滿 飾 松二爺 張惠中 飾 龐太監 崔傑 飾 劉麻子 馬恩然 飾 李三 錢波 飾 唐鐵嘴 梁天 飾 宋恩子 劉惠 飾 吳祥子 孫一理 飾 小唐鐵嘴 呂中 飾 慈禧 鄒德江 飾 大傻楊 劇雪 飾 張秀英 謝寧 飾 二德子 岳秀清 飾 王淑芬 李丹軍 飾 黃胖子 劇情介紹 戊戌變法剛剛失敗,六君子菜市口血跡未乾。 裕泰茶館少掌櫃王利發從父親手中接下茶館,當天就將茶館的規矩做了一些改革,他堅信,他會比父親經營得更好。 老茶客常四爺和松二爺因為在茶館里說了「大清國要完」的話,被抓進了監獄。王利發出面,組織一條街的鋪面聯保常四爺和松二爺。茶館的房主,商人秦仲義不在聯保的摺子上簽名,他說他救的是國家,不是一兩個人。 年根底下,秦仲義來了,來要房租,提出明年房租長兩倍。秦要辦工廠,要實業救國。 八國聯軍進北京,龐太監隨慈禧太後、光緒帝西逃。城內火光四起,洋兵濫殺無辜。劫難過後,茶館後院燒成一片焦黑。 龐太監到茶館來,西行護駕有功,老佛爺賞一棟宅子。他讓劉麻子、唐鐵嘴為他在北京城尋找上好宅基地,他要在紫禁城外建宅安家。 在茶館,買賣窮人家姑娘康順子的交易成交,她被一乘小轎抬走了。 康順子被抬進龐家,成了奶奶。洞房之夜,變態的龐太監將康順子整得苦不堪言。 秦仲義的布銷路很好,他在茶館拍出錢票,要把宣武門里一條街買斷,建立丹楓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進口料子充盈市場,秦仲義的產品開始滯銷。 秦仲義把希望寄託在兒子秦利民的身上。但是秦利民年紀不大,卻在觀念上與父親格格不入。 門外有號外:宣統退位了。 北洋時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亂,街面上散兵、馬隊、巡警、特務、打手、乞丐、妓女,讓人眼花繚亂。 松二爺經常領著自己的兒子松秀岑到茶館來。松秀岑跟他爹如同一個模子磕出來的,小小年紀提籠架鳥,搖頭晃腦,對於靠典當過日子的生活從不操心。 龐太監被溥儀遣散出宮以後在家總是氣不順,他的幾個侄子背地偷著刮他的錢,劉麻子抱了個七歲的小男孩到龐府,大洋300塊,給龐太監當兒子,起名龐繼祖。 直隸軍隊與奉軍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帶打仗,城裡人心慌慌。 有軍官找到秦仲義,要他將火柴廠改軍火廠,說可以得大利,秦仲義一口回絕。 秦仲義的火柴廠被炸上了天。 秦仲義織布廠的工人和電車公司、造紙廠的工人一起罷了工,織布廠領導罷工的是秦仲義的兒子秦利民。 沒錢又沒權的龐太監被他的侄子們活活餓死,康順子和龐繼祖被趕出龐府。龐繼祖改名換姓,叫康大力。他們被王利發收留。 為追趕新潮,王利發買了個留聲機,為茶客們放唱片。劉麻子應約到茶館來做生意,被宋恩子、吳祥子陷害,當做逃兵在街上砍了腦袋。秦仲義和兒子到茶館來,秦仲義當著王利發的面讓兒子簽下契約,斷絕父子關系。 松二爺日子艱難,一院房也賣得差不多了,兒子松秀岑索性下海唱了戲,演青衣,竟然唱得很紅。 北平淪陷。 松秀岑醉生夢死,後被北平警察局李局長的二姨太勾引,被李發現,毒打致腿殘。 當亡國奴的艱難日子,幾乎沒有誰再來喝茶,凄涼寂寞的茶館里只有三兩個老茶客蔫頭蔫腦地坐著。 秦仲義的工廠因為受到物資限制,開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讓他們暫時自尋出路。 日本人投降,美國人進了城,北京又改叫了北平。 秦仲義的工廠當了美國兵的兵營,沒有生活來源,他又鬧了場傷寒,圍巾破了窟窿,吡嘰長袍也磨毛了邊。 王利發深感自己老了,他對茶館的事情已經力不從心,很多事都得交給兒子大栓料理,茶館已經凋零破敗。 反飢餓,反內戰的遊行隊伍在大街上喊著口號。 小唐鐵嘴、小二德子、小宋恩子、小劉麻子們集中在茶館里大談各自的經驗,都有如魚得水之感。小宋恩子知道王利發放康大力去了西山,揚言要將王利發抓進憲兵隊。王利發知自己路已走到盡頭,讓兒媳婦帶著孫女去追康大力,讓她們不要回來了。 天色漸漸暗下來,有送殯車走過,撒下紙錢,落在常四爺身上,他下意識地一張張拾起,有一雙乾枯的手將他攙起,是秦仲義。 兩個人跌跌撞撞互相攙扶著向茶館走去。 茶館里,王利發、常四爺和秦仲義老哥仨發了一通感慨,互撒紙錢,以慰靈魂…… 常四爺和秦仲義走後,王利發獨自在茶館里,回想著往事,最後,把一地的紙錢掃在一起,一把火點在了紙錢上,火愈燒愈猛,王利發就這樣地把自己活活燒死在了茶館里...... 外城,叫花子把王利發的的故事編成順口溜,一遍又一遍地唱著......天空,一片蔚藍。

4. 《茶館》主人公是誰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老舍的著作《茶館》吧。故事中,主人公王利發歷經各種艱難困苦,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再到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統治崩潰前夕,前後半個時期。最後,當沈處長要修理這個茶館時,在一般人看來,王利發的好日子就快要來了。可等到沈處長來看這個他用一生來照料的茶館時,他卻在茶館里上吊自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故事發生的時間,恰好是中國社會最黑暗的時期。那時的中國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發展緩慢,又有內憂外患,社會及其動盪。而外國資本主義又在此時對中國進行侵略,清政府喪權辱國,與外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聽任外強欺凌。國內內戰連連,民不聊生。劇中的每一個情節都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的統治表示不滿、憤恨,也表現出了作者對當時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同情與憐憫,使每一個讀者受到感動,尤其是「康六買女」這一個情節,使大多數讀(觀)者感受到當時的農村乃至全中國的經濟水平達到了能讓親生父母去忍受「割心挖肉」的痛苦。
第二,我們來看看主人公王順發的背景。他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一個十分普通的小人物。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壞。但單從他的茶館里那張「莫談國事」就可以看出,他也和其他小人物一樣,愚昧無知,精神麻木。
第三,我們來看一下作者寫作的意圖。《茶館》寫於1957年,借北京城裡一個名為裕泰的茶館在三個時期的變化,來表現19世紀末以後半個世紀中國的歷史變遷。這種具有相當時間跨度的「歷史概括」,是當代作家普遍熱衷的。對這一宏大題旨的表現,作者選擇了自身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經驗所能駕馭的軌道。他選擇了從「側面」,從「小人物」的生活變遷入手的角度,並把對他們的表現范圍,限制在茶館這個「小社會」中。沒有運用中心情節和貫串全劇的沖突——當代話劇常見的結構方式,而採用被稱為「圖卷戲」或「三組風俗畫」的創新形式。眾多的人物被放置在顯現不同時代風貌的場景中。這些人物,涉及市民社會的「三教九流」:茶館的掌櫃和伙計,受寵的太監,說媒拉纖的社會渣滓,走實業救國道路的資本家,老式新式的特務、打手,說書藝人,相面先生,逃兵,善良的勞動者……其中,常四爺、王利發和秦仲義貫串全劇。他們的性格、生活道路各不相同,「旗人」常四爺耿直,「一輩子不服軟」;秦仲義辦工廠,開銀號,雄心勃勃;掌櫃王利發則「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但最終都走投無路,為自己祭奠送葬。「我可沒作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就不叫我活著呢?」「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劇中的悲涼情緒,人物關於自身命運的困惑與絕望,透露了與現代歷史有關的某種悖謬含意。而李三的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種「剪影式」的新嘗試,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老舍《茶館》的敘述動機,來自於對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強烈渴望,和對一個不公正的社會的強烈憎惡。新舊社會對比既是他結構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歷史觀。他對於「舊時代」北京社會生活的熟悉,他對普通人的遭際命運的同情,他的溫婉和幽默,含淚的笑,使這部作品,接續了老舍創作中深厚的人性傳統。
綜上可知,王利發和當時的廣大人民群眾一樣,沒有背景,沒有關系,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剝削和壓迫。由此,他的死因可想而知。而當時的群眾也和他一樣,先於水深火熱之中。不過,他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親人全部送走,說明他不想讓他們和他一樣,希望他們能過上好日子。現在,在黨的領導和人民大眾的努力下,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而我們要更努力的學習,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5. 電影《茶館》反映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創作於1957年的三幕話劇《茶館》就是影片的完整歷史背景,無疑是老舍在當代的傑作。借北京城裡一個名為裕泰的茶館在三個時期。分別是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40年代抗戰結束、內戰爆發前夕)的變化,來表現19世紀末以後半個世紀中國的歷史變遷。這種具有相當時間跨度的「歷史概括」,是當代作家普遍熱衷的。對這一宏大題旨的表現,作者選擇了自身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經驗所能駕馭的軌道。「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


總得來說,作家老舍《茶館》的敘述動機,來自於對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強烈渴望,和對一個不公正的社會的強烈憎惡。新舊社會對比既是他結構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歷史觀。他對於「舊時代」北京社會生活的熟悉,他對普通人的遭際命運的同情,他的溫婉和幽默,含淚的笑,使這部作品,接續了老舍創作中深厚的人性傳統。而作為電影,《茶館》中的一代卓越藝術家他們卓遠的演出,對確立該影片在當代的「經典」地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這個也是不容置疑的。

6. 電視劇茶館演員表

陳寶國 飾 王利發
謝鋼 飾 秦二爺
周里京 飾 常四爺
石小滿 飾 松二爺
張惠中 飾 龐太監
崔傑 飾 劉麻子
馬恩然 飾 李 三
錢波 飾 唐鐵嘴
梁天 飾 吳祥子
孫一理 飾 小唐鐵嘴
呂中 飾 慈禧
鄒德江 飾 大傻楊
劇雪 飾 張秀英
謝寧 飾 二德子
岳秀清 飾 王淑芬
李丹軍 飾 黃胖子

另附:
謝紫彬飾 周秀花

7. 茶館裡面的龐太監

原型是張蘭德,最後的清朝太監總管。為人惡毒、刁鑽。皇宮小太監都怕他。光緒與西太後相繼去世後,光緒的皇後隆裕升格為皇太後,取得了與她的姑姑西太後同樣的垂簾的地位。李蓮英告老還鄉,張蘭德當了大總管。但隆裕太後與西太後相比,能力相差很遠,不得不藉助於小德張的幫助。當時一些太妃曾聯合排擠隆裕,企圖奪取其垂簾的大權,小德張與隆裕太後一道,拉攏內務府大臣結黨營私,終於鞏固了隆裕太後的地位,小德張也爬上了夢寐以求的大總管的寶座。

小德張為了鞏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利用隆裕太後的支持,把心腹安插在宮中各要害部門,在宮中建立了牢固的統治勢力。成為隆裕太後的貼心人。小德張成了優柔寡斷的隆裕太後的主心骨。小德張有時也以昔日的李蓮英自居。

歷史發展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也走到了盡頭。在篡奪「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中,袁世凱派人找到了小德張,許以巨額金錢,借他之口向隆裕太後施以威脅利誘的手段,勸其用清廷退位的方式,保證一生的平安與安逸。以隆裕太後為主的清廷在窮途末路之際接受了袁世凱的條件。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的詔書向全國頒布,宣統皇帝的年號保留了下來,小德張的地位也暫時維持住了。隆裕太後在公元1913年去世,小德張在宮中的靠山不復存在,他也厭倦了宮中的生活,便主動請長假離開宮廷,結束了自己的宦官生涯。
張蘭德從清宮撈了很多錢,從外邊買了幾房姨太太和幾處房產。他對待僕人像在清宮對待小太監一樣苛刻。但是張蘭德的養子以及孫子是敗家子。張蘭德死後,兒孫揮霍光了他的錢財。

8. 1982年電影茶館演員表

1,於是之飾:王利發。

2,鄭榕飾:常四爺。

3,藍天野飾:秦仲義。

4,黃宗洛飾:松二爺。

5,童超飾:龐太監。

6,胡宗溫飾:康順子。

7,程中飾:小康順子。

8,英若誠飾:劉麻子、小劉麻子。

9,童弟飾:大傻楊。

10,李大千飾:宋恩子、小宋恩子。


(8)茶館電影太監演員擴展閱讀

《茶館》劇情介紹:世紀之交,古老的中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老態龍鍾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六君子的鮮血無法阻止歷史車輪的滾動,老北京城的上空風雲變幻,波譎雲詭。

王利發(於是之飾),北京城內裕泰茶館的年輕掌櫃。他謹記父親的教誨,體面周全地迎送四方賓客。小小的茶館內,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於此。

提籠架鳥哀嘆時運的松二爺(黃宗洛飾);慨嘆國之將亡的剛毅滿人常四爺(鄭榕 飾);一心謀求實業救國的秦仲義(藍天野 飾);喪盡天良買賣人口的劉麻子(英若誠 飾);打算娶老婆的龐太監(童超 飾),你方唱罷我登場,小小茶館之內演盡世間的滄桑與凄涼。

9.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還有什麼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

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這當然是因為那部北京人藝鎮院之寶話劇《茶館》,還有那部影史經典82版電影《茶館》。

本文要說的是電影《茶館》的故事。

一、《茶館》拍攝的背景

話劇《茶館》的誕生其實是一個意外,1956年老舍先生為了配合全國普選宣傳先是寫了《一家代表》,之後腰斬寫了《秦氏三兄弟》,其內容是關於秦伯仁,秦仲義和秦叔禮三兄弟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內戰四個時代的人生浮沉,其中心思想也是為了配合宣傳。

老舍將《秦氏三兄弟》劇本念給曹禺、焦菊隱和歐陽山尊聽,當念到第一幕第二場也就是裕泰大茶館一段時,曹禺突然站起來說了一聲:經典!

大家一致認為茶館這段戲最精彩,不如將這段戲擴寫。幾個人紛紛提了一些意見,比如最早的版本里,王利發最後因為掩護地下黨犧牲。於是之提議不如來一段「幾位老頭話滄桑」的戲,然後王利發拿著雞毛撣子回屋上吊了。

老舍採納了大家的意見,不過他還是覺得這戲如果這么寫就脫離他的初衷了,在曹禺的鼓勵下,老舍最終一氣呵成,完成了這部短小精悍卻深刻經典的《茶館》。

《茶館》在北京人藝首演是1958年,雖然引起轟動但也帶來了不少非議,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多快好省力爭上游,你們在這里撒紙錢?

1963年《茶館》復演,增加了一些積極性的內容,老舍親自去看了,之後一言不發回了家。

1979年《茶館》終於原本復演,在北京引起了轟動,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以謝添為導演拍攝了電影《茶館》。

二、《茶館》電影版和話劇版的對比

話劇《茶館》已經演了幾百場,其中最經典的首推1979年版,首先是因為該版幾乎是原版復演,演員准備充分,人員也比較整齊。

其次,用秦二爺飾演者藍天野的話說,以前演的時候對人生坎坷和世事滄桑還沒有那麼深的體會,但經歷了這十幾年的動盪,大家普遍對人生有了和人物相近的感觸,入戲更容易也更深。

而1982年的電影版在演員上和1979版話劇幾乎是照搬,只是在場景上更有深度和廣度,體現了電影的優勢。如果單從劇情上看的話,電影版和話劇版幾乎沒有多少差別,但在很多地方,電影版還是有特別的地方的。

還有黃胖子和二德子見面那略顯滑稽的撞肩禮,也是老舍先生親自指導的。

到拍攝電影時,雖然老舍先生已經故去,但其夫人胡潔青也親臨電影《茶館》拍攝現場「監工」,她同樣給予謝添導演很多的幫助和指導。

胡潔青,還有很多人藝老演員們都對謝添導演他們的拍攝給予了高度評價,能將這么一幫子人最經典的作品用膠片永久記錄下來,對老舍先生,對他們這些演員來說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後來北京電影學院有一屆畢業班曾經按照電影和話劇錄像也排了一版《茶館》,用藍天野的話說,他們的模仿也太像了,連於是之走路的姿勢都學去了,其實於是之那個走法不是因為王利發,而是因為他的半月板有傷,結果也成了後人學習的對象。

沒辦法,經典的魅力就是如此。

10. 老舍茶館里的龐太監是李蓮英

一、主要人物:王利發:圓滑事故,善良,精明干練(如改良茶館)、膽小怕事常四爺:正直善良,敢做敢為。耿直、剛強,富於正義感和愛國心。松二爺:膽小怕事,無能、懶散。劉麻子,李鐵嘴:滿嘴流油,坑蒙拐騙。崔久峰:悲觀絕望,舊民主主義革命者的代表吳祥子,宋恩子:傲慢無理,橫行霸道,老牌特務的代表。二、作品簡介:《茶館》,中國話劇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五十七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此劇亦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劇目之一,後被改編為同名電影、電視連續劇。三、作品評價:《茶館》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悲劇。在那種年代,壞人囂張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國,又終無前途的人,他們的悲劇是沒有看到真理的悲哀,這都顯示了老舍先生劇作深刻的革命性。舞台上的《茶館》煥發了劇本的全部光彩。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覺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裡闖盪、掙扎、作孽、腐爛下去。應該說,北京人藝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員,他們的身上閃射出藝術家魅人的光輝。--曹禺我們都認為整個戲必須緊緊抓住生活的真實感,一定要使演員從生活入手,要在豐富的生活想像中,通過深刻的體驗,去獲得人物的自我感覺,然後才能隨著作者的筆鋒,在舞台上縱橫馳騁、嬉笑怒罵、小大由之。《茶館》的演出,雖然得到作家的肯定和觀眾的歡迎,但不能說這就是惟一正確的演出處理,更不能說已是完美無缺了。隨著戲的不斷演出,還應不斷探索,以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去充實它。--夏淳創作《茶館》的最初意圖和我們國家的第一部人民憲法有關,所以,戲是由現代歷史上有名的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運動寫起。但是,在寫作過程中,逐步演變成了這個樣子,差不多已經看不見原來的意圖了。大家看到的三幕話劇是以一個茶館為中心,通過七十多個人物和一系列小故事描寫了五十年的變遷。在三幕戲里葬送了三個不同的時代--大清帝國、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胡絜青《茶館》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同情,不僅僅是憐憫,而是道出了他們悲劇的命運,道出了社會的局限性和人們精神的局限性。--舒乙《茶館》的出現是話劇舞台上現實主義的巨大勝利。作者所規定的場景,所選擇的人物,極為准確地顯示了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中滄桑變幻的社會縮影。這里沒有一個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然而寫的是真實的社會歷史;這里只寫了社會的一個極小極小的角落,但是我們在舞台上看到了整個復雜的社會。--劉厚生

閱讀全文

與茶館電影太監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bl電影直男被掰彎 瀏覽:691
武打老電影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130
2個人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13
在線觀看刺蝟索尼克大電影 瀏覽:554
新紅樓夢7電影 瀏覽:639
中文版巴基斯坦電影純潔 瀏覽:247
倪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76
小鬼當家國3語免費完整電影版 瀏覽:513
男人變女人靈魂互換的電影名字 瀏覽:522
幹得漂亮電影國語高清完整版 瀏覽:514
劉德華有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94
骷髏頭動畫片大電影 瀏覽:635
愛情公寓大電影豆瓣免費 瀏覽:544
最新愛情倫理電影網 瀏覽:500
緝毒卧底微電影大全 瀏覽:74
孫悟空電影大全地獄火正片 瀏覽:751
重生幽靈電影完整觀看 瀏覽:64
英文截癱電影 瀏覽:165
電影演員張強個人資料 瀏覽:708
電影本草葯王的大結局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