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在電影里演「傻彪」的演員是哪個
姓名:黃光亮
傻彪。小時候看黑幫片我對傻彪沒什麼惡感,覺得他夠義氣也還講道理,不似其他大哥胡攪蠻纏逼人於絕境,還有一條就是性格好玩,在黑幫片里玩,在黃片里也玩,和霑叔帶隊從香港一路「女票」到日韓去……
照片http://upfile.cat898.com/UploadFile/2005-11/2005111883330174.jpg
2. 有一個演武打電影的演員叫什麼彪啊
元彪 白彪 他們都是武打演員
3. 賭俠中,演傻彪的那個演員叫什麼名字
出道多年的黃光亮出演過無數部電影,擔當的基本全是配角,是香港影壇綠葉中的一員。 他的長相特別,即使觀眾記不得他的名字,也會對他標志性的大鼻子和滿臉橫肉印象深刻。 《監獄風雲》里的喪彪是影迷對黃光亮最感動的一部片子,黃光亮把一個逞強愛面子的獄中頭目刻畫得入木三分。
4. 香港電影明星男演員的名單有哪些
洪金寶。
洪金寶,1949年12月11日(一說1952年1月7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監制、編劇、製作人。
代表作品有夏日福星、最佳福星、福星高照、飛龍猛將、快餐車、東方禿鷹、殺破狼、奪帥、鬼打鬼、一個好人等。
演藝經歷:
1973年與李小龍合作出演動作片《龍爭虎鬥》。
1977年首次自導自編自演動作片《三德和尚與舂米六》並擔任動作指導。
1980年自導自演自編僵屍靈幻片《鬼打鬼》並獲得香港全年票房冠軍。
1985年自導自演動作片《福星高照》、《夏日福星》打破香港地區全年票房紀錄。
1988年憑借動作片《七小福》獲得第33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1998年,赴好萊塢發展並主演動作喜劇《過江龍》。
2009年憑借動作片《葉問》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2010年憑借動作片《葉問2》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2016年自導自演動作片《我的特工爺爺》。
2018年憑借《殺破狼·貪狼》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5. 香港演員標叔的全名是什麼
香港演員標(驃)叔全名董驃,別名朱文彪。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主持人。1967年,開始在香港麗的電視擔任賽馬節目主持兼馬評人。
1978年,自編自演電影《馬場風暴》。1987年起,開始與肥姐沈殿霞領銜主演3部《富貴逼人》系列賀歲電影並且作品連續三年擠進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名。
1990年,主演喜劇電影《師兄撞鬼》。1995年,與成龍合作主演動作電影《紅番區》。1997年9月,因故轉戰澳馬場,在獲得澳門賽馬會頒發的練馬師牌照成為練馬師後,在賽馬比賽時數破港澳紀錄並獲得多項榮譽。
(5)香港彪電影演員擴展閱讀
代表作品介紹
1、《富貴逼人》講述了驃叔(董驃 飾)在電視台當新聞主播,一家五口都靠他糊口,生活拮據。妻子驃嬸十分熱衷買六合彩,總期待著有中獎的一天。他們每天都夢想自己能變成富人,搬到寬大的屋子居住。他們終於中了六合彩頭獎,本來一家人想好好利用這一筆橫財,沒想到他們存放巨款的銀行突然倒閉了。
2、《再向虎山行》講述了姜鐵山得知女兒姜文英被掠走的消息,便趕往南方,陰差陽錯地進入南方武術高手容滄海(董驃飾)家中,因小事而與滄海大打出手。為救姜文英鐵山被捕入獄,被判死罪,幸得滄海設計相救,而滄海卻身負重傷,可鐵山仍執著地想與滄海一比高。
6. 所有的香港演員名單
1、成龍
成龍(英文名:Jackie Chan),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中國影視男演員、導演、製作人、編劇、歌手,國家一級演員。
1971年以武師身份進入電影圈。
1978年以電影《蛇形刁手》《醉拳》確立功夫喜劇的動作風格。
1980年自導自演的動作片《師弟出馬》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7. 香港影星中綽號雷達彪是誰
人物簡介
董驃,香港著名馬評人、電視、電影演員;祖籍浙江寧波,1933年生於香港。曾任騎師、練馬師。六十年代末起董驃長期主持香港賽馬節目近三十年,以敢於批評、言詞辛辣見稱。
8. 彪叔的真名字叫什麼
董驃,香港著名馬評人、電視、電影演員;祖籍浙江寧波,1933年生於香港。曾任騎師、練馬師。六十年代末起董驃長期主持香港賽馬節目近三十年,以敢於批評、言詞辛辣見稱。
董驃家族自其祖父即從事練馬。董驃亦是在馬房出生,其父在戰前即在香港的馬房工作;董驃從小即與馬一起長大。年輕時除學習練馬外,亦學習為騎師,8歲起學習騎馬,12歲正式出賽,並曾到新加坡、英國等地任職業騎師。
1967 年,當時的麗的電視轉播賽馬,董驃被招攬成為主持兼馬評人。中間除有兩年因麗的改播回力球外,董驃一直為麗的及之後的亞洲電視主持賽馬節目。以敢於批評而見稱,台前幕後眾人皆稱其為「驃叔」。特別是夜間的「賽馬結果」節目,因為董驃經常以辛辣言詞批評騎師以至馬會,加上其對馬認識廣博,竟然吸引部分根本不賭馬的觀眾。在麗的停播賽馬的兩年,董驃為香港電台主持賽馬節目,亦一度令香港電台的收聽率大幅上升。1997年後亞洲電視失去賽馬轉播權,董驃到澳門賽馬會任練馬師,並在首季即成為當地冠軍練馬師。之後在澳門評馬,2003年至2004年亦在香港電台主持一季賽馬節目。
除了評馬及主持賽馬節目外,董驃亦參與為數不少的電視及電影演出,先後出演60多部電影及200多部(集)電視劇。電影《富貴逼人》系列、《警察故事》系列等影片及電視劇《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等劇至今膾炙人口
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馬神 (1994)
超級計劃 (1993)
紙盒藏屍之公審 (1993)
西環的故事 (1990)
師兄撞鬼 (1990)
天師捉姦 (1990)
奇跡 (1989)
霸王花Ⅱ神勇飛虎霸王花 (1989)
神勇飛虎霸王花 (1989)
單身貴族 (1989)
富貴再三逼人 (1989)
富貴開心鬼 (1989)
我要富貴 (1989)
神探父子兵 (1988)
點指賊賊 (1988)
霸王花Ⅰ (1988)
雙肥臨門 (1988)
良宵花弄月 (1987)
歡樂叮當 (1986)
再向虎山行 (1985)
警察故事 (1985)
霍元甲 (1983)
A計劃 (1983)
9. 香港電影十大實力派演員是哪十個
十大男演員
NO.1 李小龍 真功夫派
作為香港電影功夫片的代表人物,李小龍在整個香港電影歷史上都該有一席。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他的《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精武門》票房大收,風頭一時無兩。可惜天妒英才,或可說是「紅顏禍水」,暴斃在一個女演員的香閨里(待考)。中學時候曾租盜版碟片看過他的《猛龍過江》,覺得好像也不過如此。
NO.2 周潤發 本色演出派
提到香港電影,就不得不提到「雙周一成」。三人雄霸香港影壇二十餘年。最早是成龍,憑《師弟出馬》、《笑拳怪招》、《醉拳》等,在李小龍、許氏三傑之後成功上位,然後是周潤發,一部《英雄本色》開始,在影壇呼風喚雨,直至九十年代中期,離開香港到好萊塢發展,才漸漸式微,然後是周星馳,靠無厘頭打下江山,並拿下連續四年的票房冠軍,七度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九二年更是五部影片打入票房十甲。
周潤發,是我中學時期的偶像,正如二十世紀九十年度末,小P孩都奉鄭伊健為偶像一樣。在香港電影中出演黑道英雄,周潤發當作不二人選,(還有一個鄧光榮,他在和周演的江湖龍虎鬥裡面,實在是雙峰並峙,不相上下。後來鄧和劉德華、黎明等人演過龍騰四海,看到劉德華站在他旁邊,就像個小弟)
想起1997年左右,那時候我正上初中,學堂小飯館里每天都放電影VCD,周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江湖情》、《英雄好漢》、等片,滿足了我們對黑幫老大的所有幻想。老大就是該這樣,氣度非凡,留著大背頭,睥睨一切。後來,我還看了《縱橫四海》、《大丈夫日記》、《八星報喜》等片,又領略了他搞笑的一面,然後是《傾城之戀》、《玫瑰的故事》、《阿郎的故事》、《秋天的童話》,他演文藝片也還不錯。
香港電影屆對周潤發評價極高,很多人認為他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男演員。他玩世不恭,卻名利雙收;他是屬於天才型的演員,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缺陷,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無論演什麼角色,還是在演周潤發自己」。他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演不了知識分子,他覺得自己演的郁達夫就很失敗。
不管怎麼樣,他還是香港最好的男演員--迄今。
NO.3 周星馳 無厘頭派
《賭俠》中,周星星和劉德華是周潤發的徒弟,片尾賭神現身,兩人屁顛屁顛地跑了上去。這,是否也可說是一種傳承。
周星星,我第一次看他電影是《龍鳳茶樓》,這片當中周的無厘頭只是初露端倪,還未成型。因此,片子不是特別搞笑,但我對他有了第一印象。直到後來看《鹿鼎記》、《白麵包青天》、《唐伯虎點秋香》看得我哈哈大笑,才算真正領教了他笑死人不償命的本領。
一部大話西遊,讓國內不少人奉為經典,他也更上一層樓,成為了「解構大師」。不過,我始終覺得,他拍片純粹就是為了搞笑,沒想那麼多「微言大義」、沒那麼多「解構」、「後現代」。大話西遊,不是我喜歡的,我看了兩三遍,至今還沒看出有多麼好來,我更喜歡他的《鹿鼎記》,讓我從頭笑到尾。
如今,他轉變風格,票房成功,但看片時那種沒心沒肺的笑已很少,或不再。
NO.4 成龍 詼諧打鬥派
成龍打功了得,但演技個人認為做作。他的做作,不等同於周星馳的誇張。周的誇張,是故意放大了肢體動作、表情來達到笑果,成的做作卻是打摸滾打之餘對表情的拿捏無力,成的做作數十年如一日,已成風格,於是我們也就漸漸習慣並欣賞這種做作。畢竟,你要打功了得,演技又了得,太強人所難了。所以,當成龍放棄打鬥,去和舒淇談情說愛,這做作便有點讓人生厭,渾身起雞皮疙瘩.
我最喜歡他的《寶貝計劃》。具體怎麼好,我沒那文采,說不上來。
NO.5 李連傑 功夫宗師派
李連傑演的武術宗師最多,黃飛鴻、霍元甲、洪熙官、方世玉。看過黃飛鴻電影的人,幾乎就把他跟李連傑等同起來。他往那一站,王者之氣立現,不怒自威,氣宇軒昂,眼神平和、睿智,換作是李小龍,則多了份戾氣,眼神多了份殺氣,換作是成龍,則降為和藹可親的武術頑童,氣派全無。
李連傑在香港影壇,並沒有取得雙周一成那樣的輝煌成績。他的電影票房,除去去年的霍元甲,以前沒拿過年度冠軍,最好的也只是前幾名。
NO.6 許冠文 冷麵笑匠派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至八十年代前期,許氏兄弟可說是獨霸影壇。 這期間,除了成龍的偶露崢嶸,誰能撼其鋒芒。
《半斤八兩》、《鬼馬雙星》、《 天才與白痴》、《 摩登保鏢》等,票房大獲成功,藝術造詣也是可圈可點,《半斤八兩》 還入選過1999年末香港某雜志?評選的十大港片。很可惜,我一部都沒看過。但盤點十大代表,不可能不給他一席之地。進入二十一世紀,許冠文玩票性質拍的《煎釀三寶》,成為年度港片票房前十,不知道是說寶刀未老,還當說是後生可畏抱大腿。
N0.7 許冠傑 最佳拍檔派
把許冠傑選進十大代表,主要是因為他和其兄拍的一系列電影,以及八十年代初的最佳拍檔系列。最佳拍檔年年成為港片票房冠軍,證明許冠傑還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許冠傑,我看過他的《笑傲江湖》,除了老了點,氣質方面還是挺像的。瀟灑不羈、放浪形骸,道出了令狐沖的「浪子心聲」。李連傑把令狐沖演成了武林宗師,而不是浪子;至於電視頒布的令狐沖,周潤發動作太笨拙,任賢齊演成了小癟三,呂頌賢,倒是還不錯,但他的影響力有限。所以,至今,還沒有完全讓人信服的令狐沖出現。
NO.8 劉德華 全能派
劉德華,我是聽著這個名字長大的,從懂事起。如今的香港電影,除了周星星和成龍,就數他最有票房號召力了。自從〈孤男寡女〉後,他的電影在香港就沒有低於一千萬的。合拍的天下無賊除外。這成績,當年的老大周潤發、成龍也沒達到。
劉德華,屬於「成功,靠99%的汗水,加1%的天賦」這種笨小孩。他的演技幾十年沒有變化,永遠在裝酷,我是他的鐵桿粉絲,我也不能不承認這點。多年的偶像身份,使得他面對鏡頭,不由自主地就裝起來。裝的比較少的是〈 黑金〉、〈孤男寡女〉,裝的最厲害的是〈全職殺手〉、〈愛君如夢〉 。
我最喜歡他的〈孤男寡女〉。難得的文藝小品,又能取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比第二年的瘦身男女要好。瘦身男女,只是靠賣苦力博同情。龍鳳斗,則純粹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個人秀。
NO.9 張國榮 個人魅力派
一部〈英雄本色〉,一部〈倩女幽魂〉一部〈 阿飛正傳〉 ,一部〈霸王別姬〉,拋開偏見,你覺得張國榮夠格入選香港電影十大代表嗎?
阿飛正傳沒看懂,英雄本色太青澀。他演的許文強,又過於陰郁。只有霸王別姬和倩女幽魂,把他的氣質發揮到極致。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邊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這是一些人提到張國榮時最愛用的話。
其實我覺得他的一首歌詞更適合他:「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開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我喜歡我 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孤獨的沙漠里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
NO.10 梁朝偉 奪冠熱門派
他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熱門,卻不是票房的大熱門,除了近幾年的〈無間道〉、〈同居密友〉、〈行運超人〉等。但這些影片並不是靠他一個人來支撐票房。因此,他的票房號召力到底多大,不好說。
五屆影帝,而且拿獎的次數比張曼玉更多。比起劉青雲來,他太順,得獎也更名正言順。
其實還有蠱惑仔系列和漫畫電影系列的鄭伊健,他演技不佳,但是引領了一時風潮。蠱惑仔風行的時候,小孩子都想學他留長發,拿砍刀。他拍的〈風雲〉、〈百分百英雄〉、〈中華英雄〉,面孔俊秀,表情單一,不得不說時漫畫電影的最佳代言人。
10. 香港tvb演員表
經理人合約男藝員
郭晉安 陳豪 鄭嘉穎 林峰 馬浚偉 苗僑偉 馬德鍾 謝天華 黃宗澤 吳卓羲 馬國明 黃德斌 阮兆祥 王祖藍 李思捷 陳展鵬 陳山聰 敖嘉年 黎諾懿 曹永廉 郭政鴻 陳智燊 金剛 蕭正楠 王浩信 洪天明 鄧健泓 關禮傑 黃智賢 吳家樂 高鈞賢 袁偉豪 許廷鏗 梁烈唯 胡諾言 黃長興 徐榮 趙永洪 鄧永健 蔡淇俊 翟威廉 許家傑 張穎康 梁證嘉 司徒瑞祈 游莨維 李豪 羅天宇 吳雲甫 郭田葰 張景淳 溫家偉 李偉健 李善恆 劉威煌 林師傑 陳鴻碩 周志康 胡鴻鈞 羅孝勇 陳國峰 謝東閔 吳業坤 李榮耀 沈震軒 呂熙 何君誠 姚兵 章宇昂 周志文 李浩森 陳康健 林志程 海俊文 鄺柏廉 林景程
經理人合約女藝員
李司棋 關菊英 楊怡 胡杏兒 鍾嘉欣 郭羨妮 陳法拉 徐子珊 伍詠薇 陳敏之 田蕊妮 楊思琦 李詩韻 胡定欣 陳茵媺 唐詩詠 湯盈盈 惠英紅 劉璇 林欣彤 黃智雯 馬賽 梁嘉琪 姚子羚
樂瞳 朱慧敏 呂慧儀 楊秀惠 李亞男 苟芸慧 陳自瑤 陳美詩 朱璇 葉翠翠 高海寧 陳倩揚 王君馨 沈卓盈 李思欣 林夏薇 陳芷菁 丘凱敏 周家蔚 梁政珏 李綺雯 宋熙年 劉倩婷 周美欣
徐淑敏 蔣家旻 何傲芝 朱凱婷 張雪芹 鄧上文 陳宛蔚 陸詩韻 楊婉儀 黃宇詩 宋芝齡 吳幸美 葉凱茵 麥皓兒 丁樂鍶 周麗欣 趙希洛 陳蔚而 張慧雯 袁嘉敏 陳詩慧 何紫慧 鄧小巧 駱胤鳴
何雁詩 陳慧敏 曾臻 王嘉儀 唐泳妮 羅泳嫻 彭慧中 李漫芬 豆豆 何晶晶 朱子媚
代理人合約男藝員
麥長青 歐錦棠 林盛斌 黎國輝 陳偉洪 羅鈞滿 黃得生 朱敏瀚 楊潮凱 黃耀煌 王東泰 王致迪 鄭詠謙 侯建民 黎柏麟 黎桐康 魏焌皓 謝卓言 鄭子揚 方紹聰 劉秉賓 李興華 司徒暉 潘宗揚
白健恩 葉家泓
代理人合約女藝員
江欣燕 郭少芸 鄭欣宜 張慧慈 賈曉晨 何傲兒 龔嘉欣 李璧琦 張嘉兒 林秀怡 王淑玲 夏至 關婉珊 劉俐 林婉霞 林穎彤 李穎芝 陳庭欣 張秀文 庄思明 湯寶珍 徐萌 石天欣 李靄璣
葉婷芝 倫紫玄 朱倩兒 翁佳妮 陳珈穎 范彩兒 菁瑋 吳綺珊 沈愛琳 邱頌誼 馬詠恩 陳亭嘉 李君妍 羅欣羚 尹詩沛 陳嘉嘉 李雪瑩 李文煊 張莉莎
部頭合約男藝員(部份)
曾志偉 黎耀祥 古天樂 歐陽震華 陳百祥 鄭少秋 劉松仁 夏雨 鄭則士 黃子華 方中信 陳錦鴻 王喜 鄭伊健 古巨基 黃浩然 鍾景輝 岳華 秦沛 姜大偉 許紹雄 石修 伍衛國 錢嘉樂 林嘉華 森美 李璨琛 羅仲謙 劉兆銘 元華 胡楓 劉丹 陳國邦 林子善 白彪 羅樂林 李國麟 鄧梓峰 艾威 張國強 劉江 郭峰 周驄 駱應鈞 劉家輝 蔣志光 鄧英敏 羅浩楷 林利 秦煌 安德尊 於洋 李成昌 黃子雄 黃嘉樂 王凱韋 李天翔 陳宇琛 楊天經 張松枝 李雨陽 鄭俊弘 陳堃 向佐 溫家恆 王青 張翼 蔡康年 鄭子誠 戴志偉 李家聲 曾偉權 歐陽靖 餘子明 魯振順 冼灝英 江漢 黎彼得 楊英偉 揚明 王俊棠 李岡龍 黃文標 陳榮峻 李家鼎 喬寶寶 Joe Junior 布韋傑 古明華 黃澤鋒 關菁 郭德信 李海生 曾守明 戴耀明 楊證樺 鄭世豪 羅貫峰 王維德 李泳豪 羅天池 陳少邦 李霖恩 陳志健 李子奇 李啟傑 何偉業 黃子衡 李忠希 葉暐 何俊軒 張智軒 鄺佐輝 楊瑞麟 朱維德 鍾志光 何啟南 蕭徽勇 江暉 陸駿光 江榮暉 梁奕倫 林子博 周奕瑋 章志文 周子駒 蘇晉霆 江梓瑋 李鴻傑 單俊偉 胡麒豐 傅劍虹 朱匯林 易智遠 何基佑 陳良韋 王樹熹 李浩林 蘇頌輝 李嘉 湯俊明 楊鴻俊 趙敏通 杜港 馬貫東 姚浩政 裘卓能 張達倫 張國洪 張漢斌 陳建文 鄭家俊 黃俊伸 關浩揚 顏桂洲 柯嵐 趙國東
部頭合約女藝員(部份)
汪明荃 鄭裕玲 佘詩曼 鄧萃雯 米雪 張可頤 宣萱 蔡少芬 陳慧珊 薛家燕 邵美琪 蒙嘉慧 周麗淇 蘇玉華 商天娥 李香琴 葉童 滕麗名 梁靖琪 黃淑儀 謝雪心 江美儀 官恩娜 江若琳
廖安麗 曾華倩 蓋鳴暉 苑瓊丹 蘇施黃 庄思敏 姚嘉妮 羅敏庄 韓馬利 方伊琪 陳秀珠 呂珊 汪琳 譚小環 譚玉瑛 梅小惠 阮小儀 劉玉翠 周家怡 楊崢 Amanda S. 楊愛瑾 呂有慧 盧宛茵 朱咪咪 羅冠蘭 雪妮 程可為 馬海倫 姚瑩瑩 林漪娸 陳曼娜 馮素波 簡慕華 余慕蓮 陳嘉儀 韓毓霞 黃紀瑩 張美妮 何綺雲 梁舜燕 黎宣 夏萍 陳安瑩 李楓 李麗麗 白茵 潘芳芳
馬蹄露 陳琪 朱婉儀 楊洛婷 黎芷珊 關伊彤 祝文君 蘇恩磁 劉桂芳 曾慧雲 溫裕紅 趙靜儀 林淑敏 楊卓娜 李思雅 岑潔儀 陳穎妍 李美慧 鍾煌 陳文靜 岑寶兒 陳佩思 日伽 孫慧雪
伍慧珊 梁麗瑩 陳丹丹 黃泆潼 殷櫻 梁珈詠 高可慧 林影紅 鄭瑩瑩 周寶霖 沈可欣 謝珊珊 謝兆韻 謝宛婷 麥雅緻 林佳蓉 夏竹欣 傅千盈 雷恩 孔祺 容羨媛 蔡曉慧 羅芷晴 許穎童
廖麗麗 李彩寧 區靄玲 劉素芳 黃梓瑋 張韋怡 潘冠霖 曾愛媚 蕭凱欣 江欣庭 徐玟晴 曾琬莎 鍾鈺精 阮兒 潘曉彤 謝美琪 何詠雯 董藝雲 黃曉明 朱浚蔚 蔡考藍 張允芝 謝靜婷 文柏姿
黃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