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魚肚藏劍的主人公是誰
魚肚藏劍的主人公是——專諸。
專諸是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欲殺吳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趁吳內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此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魚腸劍」的來歷),專諸當場刺殺了吳王僚,但他也被其侍衛所殺,史稱為「專諸刺王僚」或「鱄設諸刺吳王僚」。此後公子光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乃以專諸之子為卿。
Ⅱ "魚藏劍"講的是什麼故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魚藏劍》,因專諸刺王僚的故事而聞名。 據《吳越春秋》中講,公子姬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當時王僚穿了三重鐵甲,使兵衛陳道,立侍持刃,但仍然未能防住公子姬光的精心算計。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烤魚的肚子里,然後把魚進獻上去。其中姬光退避、專諸獻魚是陰謀中的關鍵一環--有了魚中所藏之劍,專諸才能擘烤魚,推匕首,進行刺殺行動。專諸固然是個膽大的刺客,而那柄精巧的魚腸劍竟然鋒利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經它一刺,吳王僚不但透胸斷骨,而且被貫穿了鐵甲,直達後背。一代梟雄隨風而去,公子姬光上台,這才引出了以後的吳滅楚,越亡吳的精彩故事。 魚腸劍,一名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尤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關於魚腸之名的來歷,一說是由於劍身上的花紋有如魚腸,凹凸不平,因此得名。另一說是由於它小巧得能藏於魚腹之中。
Ⅲ 魚藏劍一事無成兩鬢斑講的什麼朝代的事
春秋戰國的故事。
魚腸劍,古代名劍,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該典故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歷代書籍中也有提及,《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夢溪筆談》: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淮南子·修務訓》: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
一種說法是認為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魚腸,這種魚腸倒不是指生魚的內臟,而是要將一隻魚烤熟,剝去兩脅,然後再看魚腸,則有點像古劍劍身上的紋路,曲折婉轉,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據說清朝吳大皙藏有戰國魚腸劍的墨拓本,滿刃花紋畢露,就宛如魚腸一般。其實不光是魚腸,劍紋還可以像龜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魚腸劍之得名,就是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的劍身細長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復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另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為諸多名劍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Ⅳ "魚藏劍"講的是什麼故事
《魚腸劍》講述了王僚毒殺吳王奪帝位,再襲太子姬光。光得專諸相救,邀諸合謀殺僚。諸有感母以死相勸,而妻又被僚擄去,遂自毀容貌混入宮中作廚子,把魚腸劍藏於魚腹,成功刺殺僚,助光復位,自己卻傷重身亡。
春秋末年,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天下共主之地位,諸侯相伐,恃強凌弱,以大並小,征戰不休。華夏諸國中,以楚、晉兩國強大,爭霸不休。而南方吳國受晉國扶持,日益崛起。
越國向吳國獻上湛盧、勝邪、魚腸三柄絕世寶劍,以求立命保身。吳王僚又將魚腸賜給了伐楚有功的公子光。世傳魚腸為勇絕之劍,勇猛無敵,絕世無雙。公子光既得魚腸劍,野心愈發膨脹,由此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王位之爭。
(4)電影大刺客之魚藏劍演員表擴展閱讀
魚腸劍,古代名劍,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該典故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歷代書籍中也有提及。
魚腸劍的說法由來:
一種說法是認為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魚腸,這種魚腸倒不是指生魚的內臟,而是要將一隻魚烤熟,剝去兩脅,然後再看魚腸,則有點像古劍劍身上的紋路,曲折婉轉,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據說清朝吳大皙藏有戰國魚腸劍的墨拓本,滿刃花紋畢露,就宛如魚腸一般。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魚腸劍之得名,就是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的劍身細長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復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另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為諸多名劍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Ⅳ 伍子胥魚藏劍魚腸劍
魚腸劍,說明可以藏在魚腸中的劍 魚腸劍
天才的冶煉大師、鑄劍之鼻祖、重量級武器專家越國歐冶子曾采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為越王允常打造出了五把青銅寶劍,包括三把長劍湛盧、純鈞、勝邪(又名盤郢),兩把短劍魚腸、巨闕。這五把寶劍乃是春秋時代青銅鑄劍的巔峰之作,其中每一把寶劍背後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公子光早有不軌之心,所以他這些年來一直在暗中尋訪一些神兵利器,這五把蓋世寶劍就有三把為他所得,其中就包括刺客的終極武器———魚腸劍。
魚腸這個名字,據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卷十九「器用」篇載:「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此劍是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彎彎曲曲的魚腸而得名,但另一個說法則認為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故而得
Ⅵ 魚腸劍,還是魚藏劍﹖
兩種說法都可以,但是大多數史書都說魚腸劍。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
《夢溪筆談》
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
《淮南子·修務訓》
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
傳說上古十劍中
魚腸:勇絕之劍
也是魚腸劍。
Ⅶ 求一部大陸古裝關於廚師的電視劇,朝代是清朝。有一集裡面的廚師也就是主角做了一次拉麵一根有一個人高.
《神廚》又名《御賜廚娘》 這個里邊有一集也是你說的那個,那人站著凳子上把面條夾起來的。。
Ⅷ 古代四大刺客詳細故事
刺客這一職業,在很早就已存在。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派出刺客刺殺目標人物的事件屢見不鮮,甚至司馬遷在《史記》中都專門編寫了《刺客列傳》。《刺客列傳》也是最早為刺客編寫的紀傳體的史料,該傳中雖然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等五位刺客,但是一般將後四位並稱「四大刺客」,因為這四人都秉持「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刺殺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財物,有令人敬仰的「俠」的精神。這里就簡要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刺客:
這「四大刺客」可謂刺客的典範,也是古人推崇的有「俠」的精神的刺客,他們的刺殺不是為了財寶和回報,更多是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年。
其他這里再盤點一下歷史上其他的一些有名的刺客,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展開介紹。
1、秦朝時期,張良和無名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嬴政,當然沒有成功。
2、東漢統一戰爭期間最後階段,劉秀安排兩路大軍分別從北、東兩個方向進攻割據四川的公孫述。公孫述自知難以獲勝,於是排出兩名刺客,分別將兩路大軍的統帥來歙、岑彭刺殺,直接導致這兩位劉秀的開國功臣在即將完成統一戰爭前去世。
3、三國時期,曹操刺殺董卓,當然也失敗了。
Ⅸ 十大刺客
1.荊軻:
一去不返刺秦王
「燕趙多悲歌之仕」這句話雖然在荊軻之前就有,但是荊軻卻將這句話演繹成經典「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世代為人所頌揚,婦幼皆知。
2。3聶氏姐弟:
盡罷忠孝殺俠累 聶政本是屠夫。某日,韓國貴族嚴仲子帶著黃金和誠意跑來找他,要他除掉韓國首相俠累。聶政婉言辭謝。嚴仲子不悅,數次請他手下禮品,政曰:「我還有母親需要供養,還有家姐沒有嫁出,所以不敢受您的重託。」。不久,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前來弔孝,執親子之禮。聶政深受感動。在厚葬完母親之後,聶政很快將姐姐出嫁,跟隨仲子刺殺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俠累身為首相,空有幾十名警衛,竟然被武功高強的聶政從容地從首相府門外一直殺進大廳,被一劍刺了個透心涼。這時,警衛們才圍了上來。聶政眼看無法脫逃,決定舉劍自殺。在咽氣之前,他用長劍將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臉劃成一堆肉泥。為的是不讓人們認出他,以免連累他那親愛而苦命的姐姐! 韓國政府為了知道刺客是誰,貼出告示說凡是能認出這具屍體的,賞金千兩。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後,斷定是弟弟所為,不顧一切來到聶政的屍體旁放聲大哭。官員問她,你不怕被牽連嗎?聶榮說:「我弟弟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你們認出他,以便保全我。可這樣一來,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沒了嗎?我豈能為了保全自己而讓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無聞呢?」說罷,聶榮大叫三聲天啦,拔劍自殺,在弟弟的身邊氣絕身亡。 區區一女子都能為了信義拔劍自刎。如此悲壯的刺客和如此重信義的民族精神也只有春秋戰國才有資格配當啊。
4.專諸:
魚藏劍刺吳王僚
專諸,春秋時期吳國人氏,為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所雇,用來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 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布滿兵卒,門窗檯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退入內室。這時專諸出來!他將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等走到王僚跟前,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
4.要離:
悲情壯士刺慶忌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慶忌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在衛國招兵買馬,伺機為父報仇。闔閭獲悉此事後茶飯不思,日夜尋思除去這個心頭大患,於是覓得一壯士。此人名喚要離。 經過策謀,要離決定採用苦肉計。某日要離在王宮與闔閭斗劍時,故意先用竹劍刺傷闔閭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同謀舉事。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某晚,夜色迷人,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慶忌詫異之極,嘆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這樣刺我!」此時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此乃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自刎於金殿。
6.豫讓
交知己當交豫讓
豫讓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屢不得志,投靠智伯後,受到重視。後來智伯被仇家趙襄子所殺,趙襄子還拿他的頭骨拿來當酒杯。豫讓出於憤怒,「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豫讓決定誓報此仇。 他先是改變姓名,冒充罪犯,混進宮廷,企圖藉借整修廁所之機,用匕首刺殺趙襄子。結果未遂。趙襄子考慮到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他釋放。 豫讓仍不死心,不惜以身塗抹油漆變相、口吞煤炭變聲來喬裝自己,找機會報仇。機會來了,豫讓事先埋伏在一座橋下,准備在趙襄子經過的時候刺殺他。沒曾想趙襄子的馬卻突然驚跳起來,使得豫讓的計劃又再次失敗。豫讓自知此劫難逃,便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讓我完成最後一個心願:把你的衣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即使我死了,也不會有遺憾。」趙襄子答應了他,豫讓拔劍,在趙襄子的衣服上連刺了三次,然後就自殺了。
7.鉏鸒潛伏刺趙盾
鉏鸒,春秋晉國人,一些人不認為鉏鸒是刺客,因為他根本沒有行刺,用現在的話說是犯罪終止。但鉏鸒的歷史身份的確是刺客,且鉏鸒還具備更多的義士品質。由於他主動放棄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傳》里卻有精彩的記載.當時晉國君晉靈公,荒淫暴虐,厚斂於民,廣興土木,晉國民怨沸騰。宰相趙盾屢屢進諫勸靈公改正,靈公全然不聽,反有厭惡之意。 前607年,靈公寵任屠岸賈獻計加害趙盾,靈公和屠岸賈密召鉏鸒,賜酒食,告以「趙盾專權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誤事。」鉏鸒領命後潛伏趙府左右。五更,見重門洞開,鉏鸒進中門,看到堂上燈光影影,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 端然於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驚,退出門外,嘆曰:「恭敬如此,忠義之臣也!刺殺忠臣,則為不義;受君命而棄之,則為不信。不信不義,何以立於天地之間哉?」乃呼於門曰:「我,鉏鸒也, 寧違君命,不忍殺忠臣,我今自殺!恐有後來者,相國謹防之!」 言罷,向門前一株大槐一頭觸去,腦漿迸裂而死。時驚動了守門人,報知趙盾,趙盾嘆息不已,吩咐暫將鉏鸒淺埋於槐樹之側。雖為刺客,卻因不願違忠義二字而自刎,如此義士真是可歌可泣。
。
8.王著:
為民刺殺阿合馬
至元元年(1264年),色目人阿合馬以自己受忽必烈的寵信,被任命為中書平章政事。隨後,憑藉權勢,他為元忽必烈設計了種種欺榨漢人,搜刮民財的方案,例如清理戶口、壟斷專利、濫發鈔票,定期刮取漢人財產等。至元十九年三月,忽必烈與太子真金赴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阿合馬留守大都(今北京)。千戶益者都人王著與僧人高和尚合謀,於 三月十七日晚 集結八十餘人,假扮太子及宿衛,偽稱太子還京做佛事入城。次日夜,誘騙阿合馬到東宮門前殺死。事發後,王著和高和尚被捕斬。忽必烈得報後,先是猜疑漢臣奪權,後也發現阿合馬的罪行,表示「王著殺之誠是也」。並追治阿合馬罪,查處他私奪漢女500名貢其淫樂,人皮兩張,黃金白銀珍奇異寶不可計數,忽必烈大怒,將他戮屍通玄門外,沒收家產,處死和驅除其黨羽。
9.張汶祥:
張汶祥飛刀刺馬 清朝同治年間,河南俠士張汶祥與安微團練副使馬新貽及武師曹二虎、石錦標四人結拜為兄弟。曹二虎之妻生得美貌動人,老大馬新貽表面上是個白面書生,實質上是好色之徒。他借機請曹二虎出差,在外地派人暗殺了曹二虎,霸佔了二虎的妻子。 石錦標、張汶祥得知後怒火萬丈,擬為義弟報仇。風聲傳到馬新貽耳中,意欲借故捕殺。於是張汶祥、石錦標二人連夜逃往他鄉。張汶祥輾轉逃來湖州府德清縣新市鎮,投奔十年前來新市謀生的河南同鄉光腚朋友鍾琰,而石錦標則潛居海寧縣硤石鎮,二人伺機為曹二虎報仇。經鍾琰介紹,張汶祥結識了覺海寺武僧潮音大師。 潮音大師亦是河南人,自幼出家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少林寺,學得一身好武藝,尤其擅長飛刀,百步擊人百發百中。張汶祥懇請潮音大師收他為徒,大師見他俠義豪爽,破例教他苦練飛刀術,並在駕仙橋堍的鐵匠鋪定鑄一對柳葉飛刀贈張汶祥。從此,在潮音大師悉心指教下,張汶祥天天在覺海禪寺七寶池旁苦練飛刀技術。此時,馬新貽已升任兩江總督(江蘇、浙江二省最高軍政長官),住在南京。石錦標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張汶祥。此後張汶祥兩次潛往南京總督衙門,察看行刺線路,半年後張汶祥的飛刀術已能與潮音大師相媲美,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地步。 同治七年秋,張汶祥懷揣飛刀,告別潮音大師,從新市覺海寺潛往南京。一日,馬新貽坐轎自校場閱兵回總督衙門,剛下轎,張汶祥便用在覺海寺練就的飛刀術,將二把鋒利的毒汁柳葉飛刀插入馬新貽胸口,馬新貽當場斃命。後來張汶祥被清廷凌遲處死。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張汶祥刺馬案"。
10.侯贏、朱亥 :
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最初為看守城門的一個保安,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奉為上賓。朱亥,殺豬專業戶,是位奇人,隱於市井之間。此2人在有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中協助信陵君救趙,起到了關鍵作用。 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向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後,開始威脅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信陵君不願坐以待斃,就自已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那裡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裡奪取兵權,朱亥同志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於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於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侯贏和朱亥則在聽到信陵君到達前線的時候拔劍自刎以死,謝信陵君知遇之恩。
Ⅹ 很著名卻無能的刺客,為何會有如此尷尬的結局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下了無數的故事,無數的古籍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帝王將相、能人異士。而刺客作為神秘的殺手,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史記.刺客列傳》中列出了四大刺客,並且稱之為「俠士」,雖然刺客是暗殺一些權貴人士的兇手,但是大多為了更偉大的理想,懷著必死的決心,僅憑這一點就很讓人佩服。
專諸——魚腹藏劍殺吳王
專諸是屠戶出身,有的一身好力氣,而且非常孝順母親。一日,專諸在集市與人打架,周圍的人都勸不住,他媽一叫他,他就收手了。恰好被伍子胥看到,他認為專諸是個猛士,就結為八拜之交。後來公子光想殺吳王僚,就和伍子胥商量,兩人一合計,針對吳王僚喜歡吃魚的特點,就安排專諸獻上烤魚,將魚肚子藏劍,伺機殺了吳王僚。專諸也很了不起,專門去學習了烤魚,一學就是三年,逐漸烤出了名氣可以獻上烤魚給吳王僚了。最後,也成功的殺了吳王僚,不過下場確實被砍成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