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打漁殺家女演員

電影打漁殺家女演員

發布時間:2022-04-21 06:43:21

『壹』 打漁殺家蕭恩怎麼死的

打漁殺家蕭恩沒有死。

電影打漁殺家講述的是由一真飾演的蕭恩招安後隱跡江湖,與女兒桂英相依為命以打魚為生,但卻不料心愛的女兒被當地土豪看上並想占為己有,除此之外,天旱水淺,打不上魚,又鄉宦丁士燮催繳漁稅。正當小七愁悶之時,昔日友人李俊、倪蓉來訪並得知此事,於是與蕭恩聯手不為強權帶領漁民與土豪鬥智斗勇的故事。

梁山解散後,阮小七隱姓埋名與女兒流落在太湖邊打魚為生,化名蕭恩。後來與當地惡霸發生沖突,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父女兩人殺死惡霸後,駕船而去,不知所蹤。

(1)電影打漁殺家女演員擴展閱讀:

劇情內容

梁山老英雄阮小七易名蕭恩獲得一顆寶珠,頂在頭上入水,可以避水開路。後來成為蕭恩的女兒蕭桂英與花榮之子花逢春訂親的信物。蕭恩與眾兄弟分手後,帶女兒在江邊打魚為生。遇故人李俊攜友倪榮來訪,同飲舟中。

因天旱水淺,打不上魚,欠下了鄉宦丁士燮的漁稅,丁自燮遣丁郎催討漁稅,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師爺率家丁鎖拿蕭恩,蕭恩忍無可忍,將眾人打得落花流水。而後蕭恩又上衙門,狀告漁霸丁士燮,但丁府與官衙勾結,縣官呂子秋反將蕭恩杖責四十,且逼其過江至丁處賠禮。蕭恩憤恨之下大發英雄神威,帶著女兒黑夜過江,以獻寶珠為名,夜入丁府,殺了漁霸全家。

『貳』 馬帥的影視演員

寧理。

寧理,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影製作專業。

在電視劇《掃黑風暴》中飾演馬帥。

代表作品有無證之罪、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刑警之海外行動、失控等。

演藝經歷:

1990年,參演劇情類電影《出嫁女》,正式開始演藝事業。

1992年,主演都市生活劇《小浦東傳奇》。

2007年,主演劇情片《獨行女俠》。

2008年5月26日,參演諜戰劇《狐步諜影》。

2009年3月2日,主演的警匪劇《中國維和警察》播出。

2014年,主演戲曲改編電影《打漁殺家》。

2021年1月24日,出演刑偵劇《刑警之海外行動》開播。

『叄』 電影主角叫丁霸天古裝電影

2014《打漁殺家》
《打漁殺家》講述的是由一真飾演的蕭恩(阮小七)招安後隱跡江湖,與女兒桂英相依為命以打魚為生,但卻不料心愛的女兒被當地土豪看上並想占為己有,除此之外,天旱水淺,打不上魚,又鄉宦丁士燮催繳漁稅。正當小七愁悶之時,昔日友人李俊、倪榮來訪並得知此事,於是與蕭恩聯手不為強權帶領漁民與土豪鬥智斗勇的故事。

『肆』 誰有荀慧生演員的照片

荀慧生,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生於1900年,卒於1968年,祖籍河北東光。他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號留香,藝名白牡丹,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用荀慧生的名字
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被賣給天津一個梆子戲班,後又轉賣給河北梆子花旦龐啟發為徒,8歲登台表演,時隨侯俊山學梆子花旦,1911年入三樂班(後易名正樂)從路三寶、薛蘭芬學京劇青衣、花旦,與尚小雲、趙桐珊有「正樂三傑」之稱。曾拜吳菱仙、陳德霖、王瑤卿為師,並受孫怡雲、程繼先等名家教益。1918年加入喜群社,與梅蘭芳、程繼先合演《虹霓關》,從此專演京劇。後自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勝社,同楊小樓、譚小培、尚小雲赴滬演出,並與周信芳、蓋叫天、馮子和等合演《趙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橋》等。荀慧生喜歡作畫,1924年正式拜吳昌碩為師,他又向齊白石、陳半丁、傅抱石、李苦禪、王雪濤等名師求教,豐富了他的藝術生活,提高了他的藝術素養。20世紀30年代逐漸形成荀派藝術。
建國後,荀慧生為京劇藝術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1952年獲第一屆戲曲觀摩大會老藝術家表演獎。他歷任中國戲曲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河北省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備受屈辱,抑鬱而死。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表演於一爐,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當的表演技巧,甚至將外國舞蹈步法融於其中。他根據自己的天賦條件,在唱腔、身段、服裝、化妝等方面進行大膽的革新。他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劃心理狀態,重視角色的動作,提倡旦角動作要美、媚、脆。他強調旦角每個動作都要給人以美感,要求演員把女性的嫵媚閃現於喜、怒、哀、樂、言談舉止之中,同時身段動作變化多姿,尤其講究眼神的運用,角色一舉一動、一指一看都要節奏鮮明,使觀眾醒目,演員一出場就光彩照人,滿台生輝。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細膩,活潑多姿、文武兼備,唱做俱佳。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約著稱,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為荀派弟子的必修課目。他的唱腔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他敢於標新立異,創造新腔;廣采博收,吸取其他劇種唱腔的長處,設計新腔。如《紅娘》中那段「反四平調」膾炙人口。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荀慧生編制新腔堅持三條原則:一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於韻律美。他不照搬傳統的韻白和京白,從人物的感情感出發,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顯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流利感人,又聲聲入耳。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生活美。
代表劇目:《胭脂虎》、《紅娘》、《綉襦記》、《丹青引》、《勘玉劍》、《釵頭鳳》、《魚藻宮》、《荀灌娘》、《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緣》、《花田錯》、《元宵謎》、《辛安驛》、《香羅帶》、《金玉奴》、《紅樓二尤》、《杜十娘》、《霍小玉》等。有《荀慧生演劇散論》、《荀慧生演出劇本選集》、《荀慧生舞台藝術》等書行世。
荀派藝術豐富多彩,流傳極廣,弟子甚多。他指導和親自傳授的後人、學生、徒弟有:吳紀敏、金淑華、李薇華、荀令萊、宋德珠、毛世來、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吳素秋、趙燕俠、小王玉蓉、張正芳、尚明珠、厲慧敏、陸正梅、宋長榮、李妙春等等,還有許多人雖未拜師,但多得其親授。

『伍』 導演郭寶昌夫人

截止2020年11月5日,郭寶昌的夫人是柳格格。

1973年,郭寶昌娶妻生子。1980年離婚,妻子帶兒子出了國。1990年,郭寶昌與第二任妻子離婚。1984年底,郭寶昌與柳格格一起合作《愛在酒家》相識。

柳格格小他15歲,畢業於京劇學院。之後郭寶昌與柳格格又合作了6部電視劇。1990年,恢復單身的郭寶昌向柳格格表達愛慕之意。1998年,兩人結婚。

(5)電影打漁殺家女演員擴展閱讀:

郭寶昌是個戲迷,小時喜歡武戲,特別是猴戲。高小以後喜歡花臉,繼而老生。中學以後迷戀花旦、青衣。沒上北京電影學院前,郭寶昌每星期至少看三至四場戲。

京劇、婺劇、川劇、秦腔、漢劇、揚劇、粵劇、越劇、芭蕾等都喜歡,還喜歡聽相聲,還多次上台說相聲。

還拜馮景昶為師專門學過花臉,演過《女起解》(崇公道)、《扯旨》、《打漁殺家》。還寫過兩個活報劇形式的京劇劇本《金龍紙虎鬥》和《打鬼》。

『陸』 《打漁殺家》表現了什麼

這個戲不但蕭恩父女的戲好看,丑角——丁府的教師爺的戲也非常好看。戲中有許多大量的矛盾滑稽又荒唐可笑的念白,生動地表現了教師爺欺軟怕硬、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形象。在京劇的丑角形象中,這是一個著名的獨放異彩的「活寶」。在這個反抗壓迫的沉重題材中,教師爺被戲弄成為一種調劑。

『柒』 第一個打入好萊塢的中國女武打明星是誰

盧燕

1931年生於中國北京,祖籍中山,長於上海。原名盧燕卿。1945年上海裨文女子中學畢業,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轉入交通大學學習。1947年移居美國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學攻讀財務管理,兼修戲劇與演講。曾在檀香山當會計、化驗員、播音員。1956年移居洛杉磯,入加利福尼亞州巴沙甸那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1958年畢業時演出話劇《八月茶室》獲成功,同年在好萊塢從影,先後在《獨眼龍》、《山路》、《飛虎嬌娃》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67年回香港主演唐書璇導演的影片《董夫人》,1971年獲台灣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2年在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參與拍攝影片《十四女英豪》,1973年獲台灣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後主演《傾國傾城》,飾演慈禧太後,1975年獲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89年回大陸,在謝晉導演的影片《最後的貴族》中扮演角色。1980年曾將京劇《拾玉鐲》、《武家坡》、《打漁殺家》、《汾河灣》和《蝴蝶夢》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京劇選譯》;1985年又將美國著名戲劇劇本《洋麻將》譯成中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曾在美國成立盧燕影視公司,前後三次入藏,拍攝介紹西藏自然風光、風土民情、文化藝術、宗教習俗及解放後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電視片,獲紐約第二十八屆國際電影電視節銅牌獎。

周采芹

著名國際演員,周信芳的女兒。早年曾就讀於上海中西女中,周采芹十七歲赴英深造,畢業於英國皇家戲劇學院。七十年代,獲美國塔夫特大學戲劇碩士。自1960年以來,周采芹在西方的舞台和銀幕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1959年在倫敦出演舞台劇《蘇絲黃的世界》,連演三年,場場爆滿。在這個英國舞台劇最興旺的年代,周采芹紅極一時。1972年,在英國電視劇《斗爭對象》中主演王光美一角被英國電影電視演員協會提名為當年最佳電視演員。
作為最早參與西方影視劇的中國演員,周采芹的簡歷中有很多第一:

· 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第一個中國學生
· 第一個登上英國倫敦西區舞台主演的中國演員
· 第一個在英國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國歌手,其中英文版本的「第二春」一曲曾在亞洲連續兩年獨占排行榜首位
· 第一位中國「007女郎」
· 第一個被提名英國最佳電視演員的中國演員
· 1980年回國在中央戲劇學院執教,成為第一個到該校執教的「回歸」專家
· 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第一名中國院士
· 首個亞洲演員在倫敦和紐約兩地先後領銜主演舞台劇,也是首個在劇院外設霓虹燈名字的亞洲演員
1988年,周采芹英文自傳《DAUGHTER Of SHANGHAI》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廣受西方讀者喜愛,十五年後(2002年)首次在國內出版中文簡體字本。紐約時報用「扣人心弦」來形容她的書及她充滿戲劇性的一生。

周采芹說——「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人,因為我是兩個非常出色的人的女兒,在表演藝術上,我父親周信芳一直是我的榜樣。他是二十世紀最有創造性的京劇演員,是他激勵我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在生活上,我媽媽裘麗琳給了我最大的影響。她教給了我生活中的價值觀,讓我能夠正視成功和失敗,生活得更加充實和完整。有了他們才有了我的一切。他們在我心中的形象激勵我不斷向前。」

父親給了她一個戲劇的夢,母親給她獨立的意志,而她自己則帶著天生的激情和桀驁的個性,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吸取生養的活力,給自己創造了一種充滿奇彩的生活。

1993年,因出演電影《喜福會》,周采芹來到了好萊塢。隨著這部電影的成功,她在好萊塢留下了。至今,熱愛演戲的周采芹仍活躍在世界戲劇領域中。

1998年,周采芹在百老匯主演了《金童》(Golden Child),令她成為唯一一個在大西洋兩岸主流舞台劇中領銜主演的亞洲演員。近期她參與演出了《藝伎回憶錄》、《翻譯風波》等片。

周采芹不僅是個演員,她還當過舞台劇導演,執導了中央戲劇學院學生演出的《暴風雨》;此外,她還曾在香港話劇團執導過契訶夫的《海鷗》及莎翁名劇《十二夜》。
周采芹目前定居好萊塢。

『捌』 梅艷芳是誰梅蘭芳又是誰他們是同一個人嗎

梅蘭芳和梅艷芳不是一個人,梅蘭芳是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艷芳是歌手、演員、慈善家等。

一、梅蘭芳個人簡介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二、梅艷芳個人簡介

梅艷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歌影雙棲發展藝人,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首位女會長。

1982年獲「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推出了個人第一張專輯《心債》。1983年,唱片《赤色梅艷芳》主打《赤的疑惑》開始走紅,唱片五白金。1985年-1986年跨年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

同期推出唱片《壞女孩》,首周即賣得40萬張(8白金),累計達72萬張,刷新了香港個人專輯銷量紀錄,在次年獲頒「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在1985-1989年連續五年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女人花》、《親密愛人》、《一生愛你千百回》等歌曲在大陸流行。

粵語專輯超過四十張。1998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1987-1988年,憑借《胭脂扣》拿下了金像獎、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四料影後。兩奪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拍戲涉足文藝、動作、喜劇等各類角色。

演藝事業外,她熱心公益慈善,於1993年7月27日成立了《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宮頸癌病逝,年僅40歲。2004年1月葬禮期間,治喪委員會以《別矣,香港的女兒!》為題刊登訃聞。2014年7月18日,梅艷芳銅像豎立在香港星光大道。

(8)電影打漁殺家女演員擴展閱讀:

一、梅蘭芳個人成就

(一)創立梅派

1、梅派形成初期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2、梅派的創立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派藝術,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志。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

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梅蘭芳通過不斷的努力,終於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創造出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稱「梅派」,影響很大。

3、梅派的創新

梅蘭芳所創新的京劇梅派藝術,不僅是中國京劇與整個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而且還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派藝術的發展,自是得益於時代的機遇,當時北京精英薈萃,戲樓茶館雲集,在梅蘭芳綴玉軒聚集的 「梅黨」也各顯其長,盛舉共襄,進而成就了當時梅蘭芳的梅派藝術。

4、藝術戲劇融合

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活動的水墨畫,梅蘭芳深知應該從繪畫中吸取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於是他研習作畫並向一些繪畫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齊白石,而齊白石又非常喜愛梅蘭芳的戲劇。齊白石對梅蘭芳而言是亦師亦友。

梅蘭芳將藝術和生活,和興趣走到了一起,讓中國傳統書畫走進戲劇,擴展了藝術領域,同時將原有的藝術壁壘打破,開創出新的出路,並將這種新式事物傳到了國外。

5、梅派傳承

梅蘭芳的一生,體現了不斷革新、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他將諸多藝術領域的創作思想融於了京劇藝術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臻於完美的境界,成為旦行中影響深遠的流派。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最能體現梅派藝術代表劇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等。

所以在梅派藝術的傳承上,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誨和指導,作為梅派藝術的領軍人物,京劇界舉足輕重的男旦演員,梅葆玖在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為之積極努力著。

而在梅派藝術的優秀傳人中,胡文閣被認定為梅派後背青年京劇男旦演員中的佼佼者。他師承梅葆玖等藝術家,拜梅葆玖為師。跟隨梅葆玖學習的過程中,他良好地繼承了梅派藝術,展現了男旦藝術的魅力,為梅派藝術、男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二)戲曲理論

梅蘭芳一生主要從事京、昆表演,創作了一批時裝戲和古裝戲,加工整理了一批傳統戲,如《牢獄鴛鴦》《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嫦娥奔月》等。他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之於戲曲理論的貢獻僅是其中一面。

梅蘭芳提出了「中國戲劇之三要點」。第一點,西方戲劇與中國戲劇的隔閡是可以打破的。第二點,中國戲劇的一切動作和音樂等,完全是姿勢化。所謂姿勢化,就是一切的動作和音樂等都有固定的方式。

例如動作有動作的方式,音樂有音樂的方式,這種種方式,可作為藝術上的字母,將各種不同的字母拼湊一起,就可成為一出戲。但是中國戲的演員們,都不被這種字母所束縛,他依舊可以發揮他在藝術上的天才與創造,《貴妃醉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第三點,中國(戲)未來之趨勢必須現代化,並不一定是戲劇、本體的現代化,是要使劇中的心情和倫理成為現代化,如背景與燈光也可使其成為姿勢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來表現劇中各個情緒,這是中國戲劇今後可試驗的途徑。

這三點很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中國的京劇傳承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梅蘭芳先生的理性闡述,根植於中華民族文藝理論的沃土之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是一份難得的戲曲理論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理論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值得深入總結研究。

(三)書畫藝術

梅蘭芳的畫清麗秀雅、神形兼備,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在抗戰時期蓄須銘志,曾以賣畫為生計。 梅蘭芳先生的書法雖沒有他的畫出名,但是其書法功底深厚、清靜雋秀。以行楷書為主,小楷尤精。小楷風格來源於《樂毅論》《黃庭經》《十三行》等二王小楷,並伴有唐人寫經筆意。

二、梅艷芳演藝經歷

(一)音樂時代

1982年,她以一曲《風的季節》奪得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現名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冠軍,簽約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正式踏入歌壇。1983年,梅艷芳推出第二張唱片《赤色梅艷芳》,拿下五白金銷量。1983年,在東京音樂節上獲得亞洲特別獎。

1985年推出唱片《梅艷芳》,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音樂家喜多郎作曲,服裝設計師劉培基把梅艷芳包裝成「男兒漢」,西裝加上墨鏡和寬墊肩給人以豪邁的感覺,打破了傳統女性的溫婉形象。

1985年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梅艷芳在香港紅館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百變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同期推出的唱片《壞女孩》,首周即賣得40萬張(8白金),累計達72萬張,刷新了香港地區個人唱片的銷量記錄,在次年獲頒「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

1986年推出《妖女》,《壞女孩》和《妖女》是梅艷芳早期前衛叛逆的形象,隨後的《似火探戈》、《烈焰紅唇》、《淑女》、《夢姬》等前衛的女性形象,正是《壞女孩》和《妖女》的變奏和延續。1987-1988跨年,梅艷芳在香港紅館創下連開28場演唱會的紀錄,贏得「梅廿八」的稱號 。

同年,梅艷芳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韓國漢城奧運會參加「奧運前奏大匯演」,與美國女歌手珍妮傑克遜同台演出。1985-1989年連續五年奪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此外,她在1988年同時奪得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及音樂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1990年梅艷芳在香港連開三十場個人演唱會,隨之而來了「梅三十」稱號。梅艷芳於1990年生日會公開宣布退出競奪音樂獎項(其後所獲均為音樂致敬榮譽)。1991年初梅艷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張國語專輯《親密愛人》後決定暫別舞台,並舉行了「告別舞台演唱會」,共開30場,揮淚告別歌迷,場面感人。

1994年,梅艷芳推出唱片《是這樣的》,至此,梅艷芳過往專輯銷量累計突破一千萬張。此後,她又一連推出了《鏡花水月》、《女人花》、《床前明月光》等專輯,形象依然突破多變,歌曲風格多樣。其中《女人花》和《一生愛你千百回》等歌曲成為梅艷芳國語歌的代表。

「中國風」歌曲《床前明月光》則是她在新領域的一次嘗試,配合她的演繹,充盈著濃厚的文藝氣息。1995年,梅艷芳首次開啟內地巡迴演唱會,梅艷芳耐不住歌迷的熱情,尾場臨時加唱禁歌《壞女孩》,雖遇歌詞敏感處以「啦啦啦」帶過,仍被認定違規,其餘場次被迫取消,梅艷芳自此遭遇內地「七年封殺」,失去了在內地舉行個人演唱會的資格。

1998年梅艷芳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1999年初,梅艷芳受邀至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進入新世紀後,梅艷芳不再活躍一線,卻更加積極致力於內地香港演藝事業的交流合作以及提攜後輩。

2002年為紀念加盟樂壇20周年,梅艷芳傾力製作音樂大碟《with》,當中收錄她與11位好友合唱的歌曲。當年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六位女歌手(鄭秀文、楊千嬅、容祖兒、 何韻詩、 梁詠琪、陳慧琳)合唱《似水流年》致敬。

同年舉行紀念入行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極夢幻演唱會),由於當年內地解禁,梅艷芳提出在京滬兩地開唱的請求,最終只獲准上海一場,亦成為梅艷芳人生中唯一一場粵語地區以外的內地演唱會 。2003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艷芳帶病踏上紅館舞台,紅館絕唱:梅艷芳2003告別經典演唱會舉行了人生最後的演唱會「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

2003年底,梅艷芳獲得兩項中國歌壇的致敬榮譽(中國金唱片獎「評委會藝術成就獎」和中國原創歌曲獎「傑出貢獻獎」) ,成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獎的香港歌手。2004年初,MTV亞洲大獎和音樂風雲榜追頒梅艷芳致敬榮譽,贊揚了梅艷芳奉獻音樂的一生。

2005年11月8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郵品系列中,梅艷芳與陳百強、張國榮、羅文、黃家駒成為獲致敬推出郵票的歌手。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梅艷芳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二)港劇時代

1984年主演了電視劇《香江花月夜》,這也是梅艷芳唯一的電視連續劇。劇中飾演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角色可謂度身訂造。她的歌女造型別具風韻,更帶點滄桑,加上其精湛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正因為劇集是講述歌女的生涯,因此出現大量的歌曲,這也是這部電視劇的另一特色。

(三)電影時代

1984年的一部《緣分》即讓她獲得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1987年-1988年《胭脂扣》上映,片中一段凄美的東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艷芳成為「四料影後」,角色「如花」也成為留名影史的經典人物。1990年電影《川島芳子》公映,川島芳子是近代中國充滿爭議的傳奇人物,梅艷芳的表演神形俱備,恰當地詮釋了角色。

1991年憑借戰爭文藝片《何日君再來》提名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1992年《審死官》是梅艷芳的喜劇代表作,她與「無厘頭」搞笑之王周星馳搭戲,表演絲毫不顯遜色,其中經典對白和拿捏得當的動作神情更成為電影亮點。

1993年《東方三俠》搖身一變成為行俠仗義的女飛俠。在片中不僅造型多變,流暢的打戲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1997年電影《半生緣》,梅艷芳在片中飾演的顧曼璐,為了養家放棄戀人當上舞女,錯失情緣。她將愛恨交織的情緒演繹得絲絲入扣,憑借本片榮獲了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及第3屆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獎。

2001年電影《鍾無艷》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將昏庸好色的齊宣王演得活靈活現,並憑此片獲得《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的最突出女演員獎。2002年影片《男人四十》是梅艷芳人生的最後一部戲,她主演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刻畫了主角平淡而又細膩的內心,一舉摘得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影後桂冠。

『玖』 我們中國有幾個明星或歌星在好萊塢過

陸錫麒

1904年生於中國廣東。在70年代美國電視劇《功夫》中演盲眼老和尚的陸錫麒是30年代的小生。他原來在雷電華公司工作,為中國題材的電影做顧問。1935年,當時很受歡迎的《陳查理》拍至第三集時要加入陳查理的長子陳利的角色,就找了陸錫麒出任,他拍了八集後。1941年接替波里斯·卡洛夫出演《黃先生探案》的第六集《華埠魅影》,成為第一位在好萊塢電影中當主角的華裔男演員,但當時美國觀眾還不能接受華人當主角,此片票房慘淡。他從影近六十年,演出影片不計其數,1991年去世。

盧燕

1931年生於中國北京,祖籍中山,長於上海。原名盧燕卿。1945年上海裨文女子中學畢業,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轉入交通大學學習。1947年移居美國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學攻讀財務管理,兼修戲劇與演講。曾在檀香山當會計、化驗員、播音員。1956年移居洛杉磯,入加利福尼亞州巴沙甸那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1958年畢業時演出話劇《八月茶室》獲成功,同年在好萊塢從影,先後在《獨眼龍》、《山路》、《飛虎嬌娃》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67年回香港主演唐書璇導演的影片《董夫人》,1971年獲台灣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2年在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參與拍攝影片《十四女英豪》,1973年獲台灣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後主演《傾國傾城》,飾演慈禧太後,1975年獲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89年回大陸,在謝晉導演的影片《最後的貴族》中扮演角色。1980年曾將京劇《拾玉鐲》、《武家坡》、《打漁殺家》、《汾河灣》和《蝴蝶夢》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京劇選譯》;1985年又將美國著名戲劇劇本《洋麻將》譯成中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曾在美國成立盧燕影視公司,前後三次入藏,拍攝介紹西藏自然風光、風土民情、文化藝術、宗教習俗及解放後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電視片,獲紐約第二十八屆國際電影電視節銅牌獎。

周采芹

著名國際演員,周信芳的女兒。早年曾就讀於上海中西女中,周采芹十七歲赴英深造,畢業於英國皇家戲劇學院。七十年代,獲美國塔夫特大學戲劇碩士。自1960年以來,周采芹在西方的舞台和銀幕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1959年在倫敦出演舞台劇《蘇絲黃的世界》,連演三年,場場爆滿。在這個英國舞台劇最興旺的年代,周采芹紅極一時。1972年,在英國電視劇《斗爭對象》中主演王光美一角被英國電影電視演員協會提名為當年最佳電視演員。
作為最早參與西方影視劇的中國演員,周采芹的簡歷中有很多第一:

· 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第一個中國學生
· 第一個登上英國倫敦西區舞台主演的中國演員
· 第一個在英國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國歌手,其中英文版本的「第二春」一曲曾在亞洲連續兩年獨占排行榜首位
· 第一位中國「007女郎」
· 第一個被提名英國最佳電視演員的中國演員
· 1980年回國在中央戲劇學院執教,成為第一個到該校執教的「回歸」專家
· 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第一名中國院士
· 首個亞洲演員在倫敦和紐約兩地先後領銜主演舞台劇,也是首個在劇院外設霓虹燈名字的亞洲演員
1988年,周采芹英文自傳《DAUGHTER Of SHANGHAI》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廣受西方讀者喜愛,十五年後(2002年)首次在國內出版中文簡體字本。紐約時報用「扣人心弦」來形容她的書及她充滿戲劇性的一生。

周采芹說——「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人,因為我是兩個非常出色的人的女兒,在表演藝術上,我父親周信芳一直是我的榜樣。他是二十世紀最有創造性的京劇演員,是他激勵我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在生活上,我媽媽裘麗琳給了我最大的影響。她教給了我生活中的價值觀,讓我能夠正視成功和失敗,生活得更加充實和完整。有了他們才有了我的一切。他們在我心中的形象激勵我不斷向前。」

父親給了她一個戲劇的夢,母親給她獨立的意志,而她自己則帶著天生的激情和桀驁的個性,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吸取生養的活力,給自己創造了一種充滿奇彩的生活。

1993年,因出演電影《喜福會》,周采芹來到了好萊塢。隨著這部電影的成功,她在好萊塢留下了。至今,熱愛演戲的周采芹仍活躍在世界戲劇領域中。

1998年,周采芹在百老匯主演了《金童》(Golden Child),令她成為唯一一個在大西洋兩岸主流舞台劇中領銜主演的亞洲演員。近期她參與演出了《藝伎回憶錄》、《翻譯風波》等片。

周采芹不僅是個演員,她還當過舞台劇導演,執導了中央戲劇學院學生演出的《暴風雨》;此外,她還曾在香港話劇團執導過契訶夫的《海鷗》及莎翁名劇《十二夜》。
周采芹目前定居好萊塢。

李小龍

1940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原名李振藩。原籍廣東。粵劇和粵語片演員李海泉之子。肄業於香港喇沙書院,1959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六歲起即在香港參加拍攝《細佬祥》等粵語片。1953年參加拍攝粵語片《人海孤鴻》,頗獲好評。在港期間即學會「詠春派」武術,在美國讀大學時又吸收「空手道」等中外拳術精華,自創「截拳道」。1964年在美國參加萬國空手道比賽,獲冠軍。1966-1967年在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拍攝的電視劇集《青蜂俠》(共三十集)中擔任重要角色。後在好萊塢參加多部影片的拍攝。1971年回香港,為嘉禾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門》,受到廣泛歡迎,成為知名的功夫片演員。1972年自編自導自演功夫片《猛龍過江》。1973年在影片《死亡游戲》拍攝過程中去世。1978年由替身演員完成《死亡游戲》,並在香港公映。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冠軍。
1962年 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5年 參演霍士公司的電視劇《青鋒俠》,受到好評。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港幣310萬 ,破香港記錄。
1972年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記錄。榮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3年 7月20日,主演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鬥》,在拍攝《死亡游戲》期間突然暴斃。英年早逝,終年32歲又8個月。
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1979年 美國洛杉機市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 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獲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 美國荷李活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8年 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9年 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2000年 美國政府已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尊龍

1952年生於中國香港,原名吳國良。10-18歲在香港晉洲京劇藝術學校;19歲赴美留學入聖安娜大學,5年後畢業,立志當演員,進入帕薩迪洲的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同時參加學院亞洲系的東西方演員戲院的美國人劇團1984年演出《冰人》初登銀幕;之後主演《天龍座》、《末代皇帝》、《時髦》、《龍在中國》、《上海1920》、《蝴蝶君》、《尖峰時刻》、《自娛自樂》等影片。

成龍

1954年生於中國香港。

周潤發

1955年生於中國香港。

洪金寶

1950年生於中國香港。

甄子丹

1963年生於中國廣州。

李連傑
1963年生於中國北京。

陳沖
1961年生於中國上海。80年代在國內成名了,到美國發展。主演了《大班》、《末代皇帝》等一些好萊塢影片。現在仍在繼續演藝事業。也開始作製作及導演的工作。

鄔君梅
1967年生於中國上海,母親是著名演員朱曼芳。80年代在國內小有名氣,主演《末代皇帝》後到美國發展。主演了一些影片,還曾被美國《人物》雜志評選為「世界最漂亮美麗的50個人物」之一。

白靈
1963年生於中國成都。80年代在國內小有名氣,90年赴美發展。主演《安娜與國王》等片,以出位大膽的衣著著稱。

以下三位成名於美國。

劉玉玲
1968年生於紐約。其父母親都是中國移民。童年生活異常清苦,靠瘋狂打工維持生計,一周工作七天。
1986年,劉玉玲進入密歇根大學,並取得了亞洲語言文化專業學士學位。在幾年的大學生活中,她還兼修了表演、舞蹈和聲樂等專業課程,而這些對她日後的表演都大有裨益。大學期間,她還有幸參加了戲劇《艾莉漫遊仙境》試鏡,一開始只是想獲得一個配角,沒想到導演獨具慧眼,讓她擔當主角挑大樑,從此一舉成名。
1997年劉玉玲拍攝了令她人氣急升的電視片《甜心俏佳人》,她生動地演釋了劇中一位十分自信的冷美人--工廠主管吳玲,這位個性鮮明、美艷驚人的亞洲女子形象在片中顯得格外出眾,引人注目,深深地打動了觀眾,劉玉玲也因此被看作是「最美女性」之一。
2000年,劉玉玲與好萊塢另兩大美女卡梅倫-迪亞茲、茱兒-巴里摩爾合作推出了超人氣的《霹靂嬌娃》,影片上映之後取得驕人票房。同年劉玉玲與香港著名武打片巨星成龍合作演出《上海正午》,再次受到了人們的矚目。在今年10月美國洛杉磯的第一屆「亞美影視獎」上,劉玉玲因《上海正午》獲選為最佳電影女演員。

胡凱莉
1968年生於夏威夷,1985年她獲得1985年美國少女選美比賽冠軍的桂冠。《成長的煩惱》是她首次在電視中亮相,在此之後她便片約不斷,比較出名的是她在電視劇「過江龍」中的形象,此片中她和洪金寶開始了首度合作。她也因為此片而獲得了「亞美影視獎」的最佳電視女演員獎。
胡凱莉很早就開始練習空手道,因此在這方面很有造詣,她的空手道褐帶水平給她在拍片時帶來了很多精彩的武戲。除此之外,胡凱莉對游泳和滑冰等運動也十分在行。
深受美國藝壇重視的《娛樂周刊》每一年舉行的民調結果幾乎可作為「明星人氣度指標」,2002年她在「最性感女星」項目中排名第四。

溫明娜
生於澳門,其後與母親、哥哥移居香港,再到美國定居,在中學時已參與戲劇演出,在卡耐基大學取得戲劇碩士學位後,正式踏上職業舞台,演出了《南太平洋之戀》、《微型母親》、《世界轉動時》、《紅木幃幕》等劇。她第一次躍登大銀幕的電影《喜福會》,繼而在《街頭霸王》(1994)中扮演春麗,在《一夜情》(1997)中她與黑人演員韋斯利·史納斯合作。1998年她為迪士尼的動畫片《花木蘭》配音。此外她亦在多部電視電影中演出。不過她還是較喜歡舞台演出,她自己組成一個劇團,專門演出與美籍亞裔人士有關的劇目。她曾被《人物》雜志選為世界五十人美人之一。

新時期中國女影星到美國來發展的有,楊紫瓊,章子怡,鞏俐,張曼玉。其中鞏俐和張曼玉在法國尤受歡迎,在法國最受歡迎外國女演員中分列第一、二名。

另外,羅燕作為80年代中國女影星,來美國發展後,雖然拍片不多,但是卻進入了好萊塢主流編劇與製作行列,2000年自編自演了《庭院里的女人》,與威廉達福等著名影星合作。

今年的《哈里波特與火焰杯》出現了一個華裔新星梁凱蒂,但她的前途仍是未知數。和劉玉玲一樣,她在東方人眼中的確連美女的邊都擦不上。

80年代著名的玉女紅星菲比凱茨是中美混血,母親是中國人。
現在當紅的基努里維斯也是中美混血,母親是夏威夷中國人

『拾』 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中,孟小冬的扮演者是哪位著名女演員

我記得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中,飾演孟小冬的扮演者是章子怡,劇中的孟小冬1907年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梨園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凈,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孟小冬九歲就開始向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台,十四歲就在坤生中占據一席之地。

其實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一生雖然曲折剝離,但是也算芝麻開花。6歲時,孟小冬便跟著父親練習身段,每天聽著父親吊嗓;8歲時,正式學習孫菊仙派老生;12歲無錫登台,嶄露頭角;14歲上海現藝,紅遍全城;18歲離滬北上,名動京津;31歲拜入余叔岩門下,終成「梨園冬皇」;20歲那年,她一片痴心,嫁給了梅蘭芳;24歲她毅然決然,選擇分手;43歲,她放低身段,再嫁杜月笙。輾轉半生,終於算是找到了真正的歸宿,這樣的孟小冬也算是有美好結局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打漁殺家女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英語電影流派的理解 瀏覽:443
動漫奇幻大電影全部 瀏覽:469
電影愛有來生的女主角是 瀏覽:364
雲圖的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488
懷孕孩子外國電影大全 瀏覽:239
成龍的哪些電影在北美上映 瀏覽:10
不二掌門電影女主角 瀏覽:611
主角叫吉姆的殺手電筒影 瀏覽:556
周星馳和陳電影法蓉 瀏覽:640
俄羅斯二戰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548
電影櫻桃圖片大全 瀏覽:586
電影大鎮魂街 瀏覽:395
法國青春劇情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86
紅字英文電影片段 瀏覽:140
動作片國語版電影大全 瀏覽:36
美國電影開車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825
恐龍王子中文版電影 瀏覽:437
主角控制父母的電影 瀏覽:854
電影公寓法國 瀏覽:518
盜版電影網站掙錢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