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劉忠良 國語電影有哪些
1)1976年《南拳北腿》成名作陣容強大,王道永遠的南拳,韓國老打星黃正利飾演BOSS銀狐。內容很簡單就是南拳北腿斗銀狐,這個系列的電影劉師父共拍了3集。 (2)1977年《南拳北腿斗金狐》因為首部票房尚可,這是續集原班人馬主演,代表作一定得看。上面兩部片子都是吳思遠導的,其實在早期功夫電影中吳導的開創之風是功不可沒的,同樣是他使成龍因《醉拳》而大紅。 (3)1977年《鷹爪鐵布衫》這不用多說,大家努力去看。學習一下攻破鐵布衫罩門的方法,時刻准備著隨時迎接挑戰! (4)1977年《神腿鐵扇功》你說這名字有多帥,何況還是袁和平作武術指導能不收下嗎?與老搭檔黃正利合演。 (5)1979年《鶴形刁手螳螂腿》與王道主演的又一經典作品。 (6)1980年《DRAGONBLOOD》與高飛合演,劉師父自導自演作品,可以從另一方面看看他的表現。 (7) 《少林神僧》 又名《泥鰍過江》與柯受良、黃杏秀等合演,其腿功驚人,影片也能表現他善於鑽研武術的精神(他第一次被神僧打敗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第二次和徒弟柯受良飾一起打敗神僧。)。 (8)《賭命走天涯》 (9)《顛峰鬥士》 (10)《黑路》 (11)《神腿》 (12)《沖破功夫城》 (13)《The Instant Kung Fu Man 》 (14)《Renegade Monk》 (15)《新南拳北腿》
『貳』 黃飛鴻之師王爭霸講述了一個怎麽的故事,幫忙分析。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 黃飛鴻 原名 黃錫祥 ,字 達雲 ,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 梁坤),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 廣東十虎 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 飛砣絕技 ,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 軍中技擊教練 。相傳其平生絕技有 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 、工字伏虎拳、 羅漢金錢鏢 、 四象標龍棍 和 瑤家大耙 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 虎痴 」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 陳廉 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 劉永福 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銀幕上的黃飛鴻要麼是趙文卓,要麼是李連傑,沒有一個長相一般的,這也迎合了觀眾的需要,或許我們都期望黃飛鴻像趙文卓一樣英俊,像李連傑一樣瀟灑。但事實恰恰相反,真實的黃飛鴻長相很一般,甚至還有我們所不齒的大肚腩,黃飛鴻留存於世的只有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也證明了黃飛鴻與帥哥搭不上邊。 更有力的證據來自於黃飛鴻的第四任夫人莫桂蘭,她在接受香港《真功夫》雜志采訪時說;「黃飛鴻生性怪異,壽星公頭,有一副羅漢眉,眉長至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長,身材肥壯高大,要穿三尺六寸長衫,行起路來表情淡定,兩手總擺在後面。」 這讓鴻迷們大失所望。 黃飛鴻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人,男孩子與男孩子打鬧,時不時來一句「佛山無影腳」。這是銀幕上的黃飛鴻的看家本領,而事實上武學當中沒有「佛山無影腳」的說法,這一武功純屬虛構。 那麼黃飛鴻的武功究竟有多高?黃飛鴻的功夫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另一部分是鐵橋三的徒弟林福成。莫桂蘭認為,黃飛鴻平生絕技有雙飛砣、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工字伏虎拳等,其中最擅長的應該是虎鶴雙形和飛砣,虎鶴雙形拳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會貫通而創立。 值得稱道的是,黃飛鴻的舞獅技術堪稱一絕,黃飛鴻的獅藝以獅子出洞、獅子上樓台等著稱,以飛砣采青為絕技,在當時的廣東獨樹一幟。黃飛鴻還開創了女子舞獅的先河。 總之,黃飛鴻的武功並不像銀幕中那樣無所不勝,有資料記載,曾經好幾次打抱不平時,黃飛鴻都寡不敵眾。 事實上黃飛鴻會的僅僅是一些皮外傷,尤其是跌打損傷,中華武術與中醫一脈相承,所以黃飛鴻會簡單的醫術,但中醫實在博大精深,黃飛鴻又不喜歡讀書,他不可能有很高的醫術。 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黃飛鴻的文化水平。他想開一個醫館,但苦於沒有一個好名字。這時他的徒弟考中了進士,送給他兩句詩:「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黃飛鴻就把第一句詩的第一個字和第二句詩的第一個字以及最後一個字合在一起,用作醫館的名字。 黃飛鴻是否真有十三姨這樣一位紅顏知己? 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中的黃飛鴻愛情與婚姻非常慘淡。他一共結過四次婚,三任妻子相繼死去。直到第四任妻子莫桂蘭,才陪他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也有人說莫桂蘭或許就是十三姨。但莫桂蘭直言不諱,說黃飛鴻對她的感情一般,她嫁給黃飛鴻的時候才19歲,但黃飛鴻卻已經五十多歲,老夫少妻,沒有什麼浪漫,有的僅僅是陪伴。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 鐵線拳 、 工字伏虎拳 、 虎鶴雙形拳 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 劉永福 親為寶芝林題寫「 技藝皆精 」的匾額,並聘飛鴻為 福軍技擊總教練 ,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 習武德為先 」,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 梁寬 和 林世榮 ,女徒弟 莫桂蘭 、 鄧秀瓊 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黃飛鴻結過四次婚,除元配外皆為續娶。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3年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 黃漢森 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為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 劉湛 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演出外,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為「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傑擔任。趙文卓也曾演過黃飛鴻。 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為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以前,我一向以為功夫武俠片不外乎是講述一些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的俗套故事,體現中國人的俠義精神罷了。而對於黃飛鴻系列第三部獅王爭霸,感覺也不過是簡簡單單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已。但最近聽了某位兄台的解釋和指點後,方才翻然醒悟:獅王爭霸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以愛國者的名義表達所謂的俠義精神、愛國精神,而是一種對國家命運、國家政策的思考和建議,這是任何其它黃飛鴻系列電影所不能比擬的,也是其它任何武俠片所不能比擬的。 而最能體現這種精神的情節就在黃飛鴻最後的那段話:「李大人,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剛才天炮一響,如果沒有天燈擋槍的話,勝負歸誰還真沒人知道。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上,並非我贏了。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神威而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以小民之見,我們不止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的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留給你作紀念吧!告辭了!」 這段話是黃飛鴻向李鴻章的勸說和建議,雖說有點做作,但並不唐突,自然大方,可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如果大家真能仔細觀看本片,並且對這段話深深分析了解,就不會說本片僅僅是借著愛國精神的覷頭,才得以大放異彩。這難道只是簡簡單單的愛國精神嗎?這明顯就是一位武者,甚至可以說是一位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命運的思考,以及對國家政策建議和看法。 同樣的時代精神也在一些很小的細節表現,如劉洵扮演的黃麒英在兒子的婚姻問題上,一直沒有公開的反對;黃飛鴻也漸漸接受西方先進思想,從接受西方的機械(蒸氣機)到接受西方的一些文化(如黃麒英說雲南白葯可以批量生產那段,就是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都可以看出,甚至他可以接受十三姨對他的親吻。這在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封建社會男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正是思想上的慢慢進步,才使得他最後才真正明白了救國的道理,於是,才有了最後他對李鴻章的那段話。 此外,本片的武術指導也尤為出色。雖不似前兩集那般天馬行空,卻扎扎實實,更加實用,很多招式看起來也比較實在,這和武術指導的更換有關。前兩部的武指都是袁家的,這部的武指是元彬,所以,從武術的風格上來看確實是大大的不同,然而就是這樣偏向於寫實的武術,卻也大放異彩。前有三笑樓黃飛鴻單人赴會的小打小鬧,後有獅王爭霸氣勢恢弘的大場面,總的來說,還是很令觀眾享受的。配樂也極其貼近故事節奏,激盪高昂,體現男兒大志,令人回味,那首「男兒當志強也」成為以後很多功夫片的主打歌。 如果僅僅以場面來說,本片可能並不是中國最出色的武俠片,但獅王爭霸所包含的時代精神,這是其它任何香港影片所不能比擬的,這也許就是徐克最出色的作品。即使將此片奉為中國武俠片之巔,甚至是香港電影之巔也毫不過分。 強烈看一下( ⊙ o ⊙ )啊!激發我們愛國情懷啊。
『叄』 霍元甲和黃飛鴻是什麼關系
黃飛鴻和霍元甲算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不過黃飛鴻是廣東人,而霍元甲是天津人,兩者雖同是一代宗師,但是相互之間並不認識。如果非要說兩者有什麼關系,那隻能說兩個都是一代宗師,而且有人把他們並稱為“南北雙俠”。就像康熙和牛頓一樣,兩個人同處在一個時代,可是相互之間誰也不了解。
霍元甲在一些人的幫助下,創辦了精武體育會,甚至還打破了自身的家規,把迷蹤拳傳給了外姓人。之後改良迷蹤拳,讓拳法變得更加實用。當時霍元甲曾力挫英、俄、日等國家武術高手,為中華武術正名。死因跟電影里演的差不多,被其他國家的人下毒,長期服用一些慢性毒葯。
『肆』 求一部老的香港武打電影
是不是叫《鶴形刁手螳螂腿》。介紹你看《贊先生與找錢華》,很搞笑的一部舊武打片
『伍』 老電影<鷹爪鐵布衫>裡面演肖如風的叫什麼
劉忠良
生平介紹:1944年出生,台灣長大,自小跟祖父學習功夫,後來遇上譚道良,以幫譚師父煮飯洗衣做雜務為交換條件讓其指導自己學習跆拳道(精神可嘉),由於訓練刻苦劉的腿法也修練得出神入化,1972年他拍了第一部台灣電影《中國拳》,可能是在譚師父的提攜下參與,但只是個小角色未有進一步的發展。最終吳思遠先生慧眼識功夫,發掘他主演《南拳北腿》竄紅銀幕,其後一發不可收拾接拍多部功夫影片,前期反響強烈。但在後期他並不滿足於演員角色,想在導演、編劇等多方面有所涉獵,可惜其自導影片並不成功。80年代中期傳統功夫片衰敗後轉往海外發展。他老婆好象是個洋妞,但現在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1)1976年《南拳北腿》成名作陣容強大,王道永遠的南拳,韓國老打星黃正利飾演BOSS銀狐。內容很簡單就是南拳北腿斗銀狐,這個系列的電影劉師父共拍了3集。
(2)1977年《南拳北腿斗金狐》因為首部票房尚可,這是續集原班人馬主演,代表作一定得看。上面兩部片子都是吳思遠導的,其實在早期功夫電影中吳導的開創之風是功不可沒的,同樣是他使成龍因《醉拳》而大紅。
(3)1977年《鷹爪鐵布衫》這不用多說,大家努力去看。學習一下攻破鐵布衫罩門的方法,時刻准備著隨時迎接挑戰!
(4)1977年《神腿鐵扇功》你說這名字有多帥,何況還是袁和平作武術指導能不收下嗎?與老搭擋黃正利合演。
(5)1979年《鶴形刁手螳螂腿》與王道主演的又一經典作品
(6)1980年《DRAGONBLOOD》與高飛合演,劉師父自導自演作品,可以從另一方面看看他的表現。
『陸』 黃飛鴻,方世玉,霍元甲,陳真,
黃飛鴻(1847-1924)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為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劉湛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為「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傑擔任。
黃飛鴻結過四次婚,除元配外皆為續娶。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3年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黃漢森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為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黃飛鴻詳細事件表
1847年農歷七月初九 出生於廣東佛山鎮。
1853年 從其父黃麒英習武。
1859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63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飛鴻結束賣武生涯。
1865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被飛鴻擊敗。
約1868年 另設館於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斗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鏢)時,飛鴻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1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後,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台失利,飛鴻離台返粵,自此僅行醫不授武,「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2年 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鉈。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疾成。
1925年農歷三月廿五日 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有關方世玉的資料:
方世玉:
廣東省肇慶人。父名方德,做絲綢生意,娶妻李氏,生有兩子,長名孝玉,次名美玉(都跟隨過至善禪師學技);後來方德以六旬高齡續娶苗顯之女苗翠花——苗顯在火燒嵩山少林之後,便隱姓埋名,販鹽為業,顛沛流離。苗翠花便生了方世玉。方世玉與他的兩位兄長在年紀上,最少相差二十年。苗翠花隨父學得一身好本領,「遵他父遺訓,將孩兒世玉自滿月起,先用鐵醋葯水渾身先洗,次用竹板柴枝鐵條,層層換扎,使其周身筋絡骨節血肉,堅實如鐵,自小苦練到三歲時,頭戴鐵帽,腳著鐵靴學跳……六歲扎馬步,七歲開拳腳,埋庄柱……至十四歲,十八般武藝,件件皆通,力大無窮,周身盤筋露骨,堅實如鐵,性情又烈,專打不平。」(《萬年青》)打死雷老虎那一年,方世玉大概只有十四歲。上文亦說過,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導致少林與武當之間的恩怨白熱化。方世玉成名得早,死得也早,有說他死於火燒九蓮山少林或以後,死時相信是二十多歲吧了。除精通拳腳外,擅使花刀。
家傳戶曉的方世玉打擂台與胡惠乾打機房的故事就是最早記載於《萬年青》小說內。這兩件事直接導致武當少林兩派關系惡化。廣東省肇慶人方世玉——「少林五老」苗顯之外孫,隨父到杭州做生意,因見雷老虎擺擂台,兩對邊聯上寫「拳打廣東全省,腳踢蘇杭二州」,大為憤怒,上台比武,打死雷老虎。雷老虎是武當派李巴山之女婿,仗著自己是文淵閣大學士陳文耀(雍正時火燒嵩山少林寺,乾隆時接近八十歲)之侍衛使,便橫行無忌,這次被方世玉擊斃,自然大快人心,但卻引起連番惡斗——雷老虎妻李小環請父親李巴山出山,方世玉請三德和尚、童千斤等,事情越鬧越大。與此同時是新會胡惠乾偷出少林寺,回省城,為父復仇,大戰西關錦綸堂機房工人。錦綸堂是省城紡織工人的會館,行中工人多是單身漢子,十居七八爭強斗勝;胡惠乾之父在附近開設小商店,被機房工人毆斃,方世玉救起重傷之胡惠乾,把他送往少林寺學技。胡惠乾這次復仇,大開殺戒,殺了十多名紡織工人——其中一名拳勇張錦洪是武當馮道德之徒孫。於是,兩派火拚,越鬧越加不可收拾。後來,雷老虎之小姨李二環——李巴山之二女,因姊姊、姊夫和父親都死於少林派手上,報仇心切,便向微服出巡的乾隆皇獻身;乾隆趁機借用武當馮道德、白眉道人之力,剿滅福建少林寺。方世玉、胡惠乾、至善等無一倖免,只因為《萬年青》成書於清末,描寫少林拳勇——反政府的「暴徒」,很可能會招惹官非,作書人只有盡量討好官家,福建少林寺毀滅導致少林武術流入百粵,拳風繽紛大盛,名手輩出
霍元甲
1、人物
霍元甲(1868年-1910年)
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 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個迷蹤拳(又名燕青拳,相傳是梁山好漢盧俊義和燕青所創)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練習,並在24歲那年擊敗了一位外鄉高手。這個傳說被拍成了電視劇。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經營葯材商店,後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海,他曾經在擂台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有資料顯示,俄羅斯大力士沒有被霍元甲親自擊敗,而是當霍元甲答應了比武以後,俄羅斯拳手放棄了比賽。)有一次日本一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為理由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精武體育會」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創立的武館,霍元甲在創立精武體育會之後數月內即逝世。元甲被商會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准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
光緒22年(1896),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24年(1898),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游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光緒27年(1901),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台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台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裡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台,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台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後台,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宣統元年(1909),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 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葯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演陳真)。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一個人物。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 ,1986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用以紀念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擴建了霍元甲陵園,辟為「霍元甲故居紀念館」 ,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園兩部分組成 。故居建於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蓋成青磚瓦房的三合院。跨進小院門樓,是一鑲有「福」字的影壁牆。影壁牆後面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廂房一間,中間正房掛著霍元甲遺像,兩側是霍東閣在霍元甲遇害後所寫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西屋霍元甲書房牆上高掛著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的題詞:「尚武精神」。故居內陳列了一些霍元甲練武時所用的武器和精武會的會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過的遺物。霍元甲陵園位於小南河村南,佔地近一公頃,整體建築採用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一、幽燕之初露鋒芒;二、奮發智勇,誓雪國恥;三、創建精武,強國強種;四、愛國精神,發揚光大。霍元甲的棺木於1989年4月29日遷葬於此。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從建成之日起已有數萬的愛國人土前來參觀瞻仰,重溫霍元甲這位愛國英雄的傳奇事跡和感人精神。如今,紀念館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他的傳奇被多次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包括80年代,麗的電視的[大俠霍元甲](黃元申演霍元甲、亞洲電視的[陳真](甄子丹飾陳真)高雄演霍元甲、近日電影[霍元甲]李連傑演霍元甲)
2、電影
導演: 於仁泰
主演: 李連傑 / 董勇 / 孫儷
上映年度: 2006
票房收入:10158萬(2006年內地第3名)
語言: 普通話 / 天津話 / 日語 / 英語
官方網站: http://www.fearlessthe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劇情簡介
影片從霍元甲兒時寫起,在少年好友農勁蓀的幫助下,偷習武藝,立下做「津門第一」的志願。長大後霍元甲在一次比武中將對手打死,卻遭對方家人追殺,母親和女兒均慘遭殺害,陷入絕望的霍元甲逃到農村,在月慈姑娘救起的幫助下,霍元甲隨即隱姓埋名在此生活了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之中,他和月慈之間產生了感情,在她母性魅力的感染下、恬靜平和的田園生活也讓他沉下心來思考武術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民族的真正意義,並漸漸悟到了武學的真諦。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霍元甲借農勁蓀之力,到上海挑戰大力士成功,隨後開辦精武體操館,但不久之後慘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
精彩看點:相比20年前的電視劇版本,今天的拍攝手法和技術都能讓觀眾獲得全新的視覺刺激。該片力邀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並邀請泰國拳王、西班牙劍術高手、澳洲頂級摔跤手、世界自由搏擊冠軍共同參演。「武術不是影片的重點,其實並沒有最高的武術。」親自擔任製片的李連傑說,「只要有勇氣走到生命的盡頭,就是強者的表現」。《霍元甲》可能是這位「功夫皇帝」的最後一部功夫電影。劇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霍元甲》是李連傑武術電影的收山之作,他一直希望中國武術能夠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於是便特別安排楊紫瓊扮演奧委會官員這樣一個角色,藉此表達中國武術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歷史英雄人物不得戲說
1、電影:霍家只有霍元甲一個兒子,霍元甲也只有一個女兒,影片最後霍元甲死在擂台上,霍家「絕後」了。
現實:霍元甲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如今霍家人丁興旺,霍元甲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七個孫子,十一個曾孫,除了霍元甲霍家人都很長壽。
2、電影:霍家是天津的名門望族,住的是深宅大院,家中有很多僕人照顧起居。
現實:霍元甲就是個普通農民,沒什麼文化,除了種地外,農閑時還到城裡做點小買賣。
3、電影:霍恩弟(霍元甲的父親)打擂台時被對手打敗,後來比霍元甲更早病死。
現實:霍恩弟是在霍元甲去世7年後才故去的。
4、電影:農勁蓀與霍元甲從小一起長大,每當霍元甲遭難,農勁蓀總是施以援手。
現實:農勁蓀不是天津人,是一個官宦子弟,是霍元甲的江湖知己,但不是兒時夥伴。
5、電影:霍元甲顯示了「全能武術冠軍」的功底,他用刀、槍、棍、劍力挫四國高手。
現實:霍元甲曾兩次打擂,但兩次准備交手的外國大力士最後都聞風而逃,霍元甲是不戰而勝的。
陳真
陳真,相傳是中國清末武術家霍元甲的弟子,在為被日本人害死的師傅報仇之後,被日本人殺死。這個傳說曾被多次拍成電影、電視劇。有傳說指,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一個人物,其事實有待考證
『柒』 我要《功夫熊貓》這部影片的製作背景相關信息!急!
◆ 製作周期長達5年,台前幕後多達448人。
◆ 動畫人員極為國際化,分別來自美國、中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愛爾蘭、英國、墨西哥、菲律賓、日本、瑞典、比利時、以色列等。
◆ 最大場面「挑選龍戰士」一幕,有多達2,306名群眾同場出現。
◆ 故事背景「太平谷」有多達1,478名不同造型的村民。
◆ 單是製作熊貓阿寶乘「火箭椅」沖上半空一幕,便同時動用了「箭火」、「光效」、「爆破」、「煙火軌跡」等多達54個視覺特技效果。
◆ 最宏偉的布景「翡翠宮」由多達88,100塊組件建成。
◆ 角色造型細致,「蓋世五俠」中的仙鶴身上便有多達6,019條羽毛。
傑克·布萊克配音熊貓形神兼備
任何看過電影或預告片的觀眾,均會認同傑克·布萊克與他配音的熊貓阿寶形神俱似融為一體,沒有傑克·布萊克就沒有熊貓阿寶。原來早在夢工場有《功夫熊貓》的初步構思時,已認定主角非傑克·布萊克莫屬。話說數年前傑克·布萊克為夢工場的另一部動畫《鯊魚故事》(Shark Tale)配音,表現出色大獲好評,連夢工場的CEO傑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也成為他的fans,隨即力邀他擔當《功夫熊貓》的主角。而早在製作初期,傑克·布萊克已開始為角色錄音,一向搞笑的他,當然有大量臨場發揮,亦提出了不少意見,於是製作人員不斷再修改角色造型和對白,融入傑克·布萊克的性格和神韻,才塑造成今日大家在大銀幕上見到的熊貓阿寶,阿寶可說是與傑克·布萊克共同成長!
傑克·布萊克如此投入角色,全因他本身也是一名功夫迷。小時候的他曾學習空手道和柔道,更贏得柔道比賽獎項(完全看不出!),不過他對功夫的熱愛主要來自李小龍和成龍的功夫電影,以及他最愛的周星馳作品《少林足球》和《功夫》,難怪熊貓阿寶有不少抵死的神情動作對白,都甚有星爺的影子!
【英語版配音明星】
阿寶(Po) ……………… 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
師傅(Shifu) ………………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飛虎女(Tigress) ……………… 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
靈猴(Monkey) ……………… 成龍
毒蛇(Viper) ……………… 劉玉玲(Lucy Liu)
仙鶴(Crane) ……………… 大衛·克勞斯(David Cross)
猛螳螂(Mantis) ……………… 塞斯·洛根(Seth Rogen)
雪豹(Tai Lung) ……………… 伊恩·邁克什(Ian McShane)
動畫師苦練武功,向功夫片致敬
與傑克·布萊克一樣,不少參與《功夫熊貓》的動畫人員均是功夫迷,他們在創作前認真地翻看了大量70年代的功夫片、港產動作片,還有李安的《卧虎藏龍》和張藝謀的《英雄》。《功夫熊貓》的導演之一John Stevenson 強調:「我們真的很欣賞武術電影,《功夫熊貓》是向這類影片致敬,而絕無胡鬧戲謔成份。」就如片中其中一幕高潮戲,阿寶與師傅以「筷子功」斗夾包,可看出深受功夫電影影響,亦充滿「識英雄重英雄」的致敬之意。這一幕戲奇招百出,拍得精彩絕倫、緊湊刺激,絕對可以成為功夫電影史上的經典場面之一!
事事認真,做足資料搜集,是好萊塢電影的致勝之道。這次以功夫為主題,夢工場就特別請來一位武術教練Eric Chen開班,安排動畫人員上堂習武,好讓他們能更具體了解各種功夫招式。這位師傅就如電影中的「師傅」一樣,要求嚴格,結果一班動畫人員每次上完課都弄得周身酸痛和瘀傷,卻令他們更能體會熊貓阿寶的練武歷程。
而在一班動畫人員當中,有一位習武長達18年的畫師Rodolphe Guenoden,這次他除了創作動畫之外,還被委以一個動畫史上首創的全新職位 「功夫指導」 ,主力為一眾動物角色設計武打動作,又為其它同事擔任顧問,解答他們對功夫的各種疑問,同時持續舉行功夫班,以便更具體地向同事們講解和示範角色的動作和姿勢。看來在完成《功夫熊貓》後,夢工場應該多了不少功夫高手!
動物學家指導蓋世五俠,熊貓阿寶奇招出擊
在角色設計方面,熊貓阿寶固然人見人愛,靈感來自中國古武術的「虎形」、「猴形」、「蛇形」、「鶴形」和「螳螂」的「蓋世五俠」,巧妙地把本來是人類模仿動物,改為設計成5種動物角色,讓觀眾首度看到由動物真身演繹那些經典招式,構思十分有趣!
於是一班動畫師除了研習功夫外,角色設計總監更特別請來一位動物學家,向同事們講解那5種動物的特性,它們肌肉和骨骼的結構,如何運動身體,如何做到某些動作等,一切細節巨細無遺。難怪「飛虎女、「靈猴」、「毒蛇」、「仙鶴」和「猛螳螂」5個角色在銀幕上看來分外生動,作為功夫高手亦令人信服,尤其是與反派雪豹對決一幕,盡見他們各式功架出神入化,犀利到極!
「蓋世五俠」的功夫招式有正宗武術作參考,但如何為一隻260磅、周身豬腩肉、麒麟臂、豪華臀的大肥熊貓設計招式呢?角色設計人員在此盡情發揮無限創意,想到將熊貓阿寶的弱點化為強項,例如善用他的大肥肚腩作反撃,創出「腩肉凸擊」,還有善用他超重身形的「無敵仆樓梯」,觀眾可在阿寶與雪豹終極對決一幕,見識到種種國寶奇招,肯定拍案叫絕!
功夫場面由成龍嚴格驗證
作為首部由洋人製作的功夫動畫,《功夫熊貓》一班動畫人員在創作過程中難免戰戰兢兢,唯恐有出錯或失真之處,其間一次重大考驗就是得知成龍大哥會來觀看一些已完成的片段,頓令一眾人員忐忑不安,擔心成龍會批評他們「完全不對!」幸而成龍看完片後,立即做出雙手舉起大拇指的招牌動作,贊不絕口:「那些武打場面令我嘆為觀止,難道那班動畫人員真的會功夫?他們怎麼做到那些場面,可能是抄我吧,但做得比我更好!將來我再拍打戲時,一定會參考!」
計算機特技全新境界,超闊銀幕史詩般氣勢
這次製作功夫動畫,令計算機特技亦進入全新境界,為了做到各動物高手快、狠、準的招式,動畫人員採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強角色身上的操控點,令動作更順暢流麗和緊湊,為觀眾帶來前所未見的視覺刺激!
為了展示武俠電影的磅礴氣魄,通常這類型電影都會採用2.35:1的超闊銀幕形式(CinemaScope),這次《功夫熊貓》亦沿用這傳統,以更廣闊的視野,帶出史詩般的電影感,成就一部別有風格的CG動畫巨制。
美術總監研究中國藝術8年
功夫以外,《功夫熊貓》的故事以中國為背景,由景觀、布景、服裝以至道具均充滿中國元素。美術總監Raymond Zibach為此花了8年時間,鑽研中國文化、藝術、建築、山水風光,務求做好動畫中每個細節,忠實反映中國特色。《卧虎藏龍》和《英雄》亦是美術人員的重要參考材料,難怪片中的宏偉建築如 「英雄寶殿」 和 「翡翠宮」 均帶有這些大製作的影子。而故事背景所在的 「太平谷」 ,就以桂林和灕江為藍本,山光水色大有 「甲天下」 的水平,相信中國觀眾看得格外有親切感。
最驚心動魄的「越獄」
在最先進的計算機特技,以及精心設計的角色、場景和美術配合下,《功夫熊貓》的精彩場面一幕接一幕,其中最驚心動魄的是反派雪豹上演的一幕「越獄」戲。為了要做好那場戲,導演特別請來《奪寶奇兵4:水晶骷髏王國》(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X戰警3:最後一戰》(X-Men: The Last Stand)的視覺特技專家,設計場面和預視效果,令這段動畫片仿如真人動作片般精彩刺激!
而囚禁雪豹的監獄亦設計得別具心思,一座深約3,000英尺的垂直式監獄,靈感源自中國長城和18世紀義大利畫家Piranesi的畫作,加上一重重仿如電子游戲的過關式挑戰,以及動用1,000名守衛來對付1個囚犯,令整個越獄過程驚險萬分,亦帶出了雪豹令人畏懼的驚人力量,為故事埋下引人入勝的伏筆!
熊貓阿寶的2D奇夢
電影一開始,亦有一幕別出心裁的場面,這段 「阿寶做夢」 ,為了區分夢境與現實,特別採用了2D手繪動畫形式,卻比CG製作更花時間和心機,銀幕上所見短短2分鍾的片段,其實要畫上3,000幅畫,由十多位畫師合力花上3個月時間才完成,絕對是心血之作!→到這里觀看
有聲有色,奧斯卡級音效配樂
《功夫熊貓》製作一絲不苟,各方面均力求完美,在音響效果一環就請來曾參與《變形金剛》(Transformers)、《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金剛》(King Kong)的奧斯卡級大師Van der Ryn負責。電影配樂也邀來奧斯卡級音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操刀,譜寫別具中國色彩的史詩式弦樂,令《功夫熊貓》成為一部真正有聲有色的動畫巨制!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功夫熊貓》絕非只是一部暑期猛片。」導演John Stevenson 強調他們的創作是想帶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的正面訊息,希望透過熊貓阿寶鼓勵學生和年輕人,只要努力堅持夢想,一定會成功。正如配音阿寶的傑克·布萊克所言:「阿寶其實是一個大小孩,所以小朋友和年輕人都會與這角色產生共鳴,投入他的成長之旅。」同時,電影亦透過阿寶和師傅的師徒關系帶出尊師重道的道理,絕對是一部別具教育意義的開心動畫,最適合一家老小一起欣賞!
【熊貓知識大普及】
◎ 熊貓主要棲息於中國西南部的山區
◎ 現在約有1,600頭野生熊貓,其中有1,000頭聚居於四川。
◎ 熊貓以竹枝、竹葉為主糧,佔了食量的99%,伴以少量其它蔬果和肉類。但因熊貓的消化系統較弱,只能吸收20% 的竹葉,所以要不停進食,每天有10至16小時都在吃東西,一天可吃多達85磅的竹葉。
◎ 熊貓的平均壽命約為25至30歲。
◎ 初生熊貓由於體形細小和看不見東西,須留在母親身邊長達1年半。
◎ 美國的熊貓熱潮始於1972年***贈送兩只分別名為 「興興」 和 「玲玲」 的大熊貓給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遜。
◎ 早在唐朝,中國已實行 「熊貓外交」 ,當時武則天把兩只大熊貓贈予日本。
阿寶(傑克·布萊克 Jack Black)
阿寶的家族三代均是煮麵大師,但他卻夢想可以成為武林高手,闖盪江湖!陰差陽錯下,吃個不停、滿身肥肉的阿寶,竟被選為身負拯救武林重任的「龍戰士」對抗天下第一高手雪豹。雖然阿寶功夫很菜,但他從不放棄,終於找到成為真正高手的奧秘。
功夫特色:出招慢吞吞,一屁股坐死你
絕招:腩肉凸擊、無敵仆樓梯
師傅(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師傅,是武林中最出色的武術導師,訓練出 「蓋世五俠」 。可是師傅因為過去曾犯的一個錯誤,令他嚴厲有加,不苟言笑。這次,他要面對他教授武功生涯上最嚴峻的挑戰,將一隻又肥又笨的大熊貓,訓練成傳說中拯救武林的高手。
功夫特色:能以最少的動作,發出最大的威力。招式簡練、快如閃電!
絕招:無錫擒拿手
飛虎女(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飛虎女是蓋世五俠之首。她具備一個大俠應有的所有條件:嚴以律己,而且非常勇猛,擁有俠義心腸。可是她卻不相信阿寶能成為拯救武林的「龍戰士」,認為這只是一樁笑話。
功夫特色:速度與力量兼備,體格強壯。出招剛烈威猛,充滿攻擊性。
絕招:黑虎偷心
靈猴(成龍)
樂觀、友善又頑皮的靈猴,是蓋世五俠中最平易近人的一個。他靈活多變的性格,同時造就出他靈巧的武術風格。很喜歡聽笑話,因此算是和阿寶較合得來的一個。
功夫特色:靈巧、出奇不意、敏捷、動作密集,擅長棍術
絕招:猴子偷桃
毒蛇(劉玉玲 Lucy Liu)
毒蛇是個令人出乎意料的武術高手,她可以是魅力四射、婀娜多姿的美女蛇,下一秒卻可使出上乘老練的功夫。她的動作靈巧,出招准確、輕功超凡。
功夫特色:以柔制剛,動作纖巧玲瓏,更懂得用自己修長身體緊纏對手,反過來利用對手的力量。
絕招:蛇形蕉手
仙鶴(大衛·克勞斯 David Cross)
仙鶴在蓋世五俠中擔任保姆的角色,因為他是五人當中最冷靜沉著的一個。每當遇上爭執糾紛,他都盡可能去和解,但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動手,他卻不會手下留情,盡全力取勝。
功夫特色:招式優雅、舉重若輕。動作有如流水行雲,不花無謂力氣。
絕招:仙鶴神針
猛螳螂(塞斯·洛根 Seth Rogen)
蓋世五俠中,體形最小的一個,但他從不將這視為練功的障礙。身體雖小,但他卻力度十足、速度更是無人能比。說話尖酸,而且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他出言不遜,小小的身軀中卻有著無比勇氣。
功夫特色:動作迅雷不及掩耳,每次出招均經過深思熟慮,針對敵人弱點。
絕招:螳螂捕蟬
『捌』 找一部動畫片講三個少年,他們練成龍形,虎形,鶴形功夫
《少年金米》1988
導演: 大庭壽太郎
編劇: 前川たけし(原作) / 武上純希 / 大橋志吉 / 岸間信明 / 柿崎明彥
主演: 坂本千夏 / 中原茂 / 坂上とし恵 / 佐々木優子 / 久保田雅人 / 更多...
類型: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首播: 1988-07-02(日本)
集數: 20
單集片長: 30分鍾
又名: 功夫小子金米 / 鐵拳小子
『玖』 尋一部很老的香港武俠動作片!
好像是成龍主演的《蛇形刁手》呢,也像是老闆的《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