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演員茅為蕙的作品

電影演員茅為蕙的作品

發布時間:2022-04-26 06:39:48

『壹』 茅為蕙的相關信息

茅為蕙說,最近幾年她經常回中國演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已經和世界接軌,中國普通老百姓對音樂的選擇正在多樣化,對古典音樂由不懂到懂,從不了解轉向熟悉,對於老百姓來說,聽音樂會不再是奢侈的享受了。
最讓茅為蕙感到震撼的是,無論她走到中國的哪個城市,都有眾多熱衷於鋼琴學習的家長和孩子,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曾有過的。茅為蕙說,這些孩子將來從事音樂工作的人雖然不會很多,但通過學習鋼琴演奏達到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對於他們來說,將會受益終生。
「通過音樂會,我感受到了國內觀眾聆聽音樂時的感動和幸福。我和其他國外的鋼琴家們都認為,古典音樂在中國最有市場潛力。」談到中國音樂家在海外的發展狀況,作為教授的茅為蕙無比自豪:「在世界著名的各大音樂比賽中,我發現很多參賽者看到東方人的名字都會產生無形的壓力。這一方面是由於東方人的勤奮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在對音樂的理解方面,東方人含蓄細膩的文化背景,很有幫助。
茅為蕙希望中國人在作曲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能夠有所發展。
「畢竟,作曲人才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古典音樂方面地位的重要標志。」茅為蕙意味深長地說。

『貳』 茅為蕙的個人履歷

女,著名鋼琴家,昔日童星,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的孫女。從小在父母的熏陶下愛好文藝,曾在上海音協舉辦的兒童音樂會上表演鋼琴獨奏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而獲獎。
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二年級,每年參加拍攝一部電影,先後有《從奴隸到將軍》、《等到滿山紅葉時》、《巴山夜雨》、《絕代名姬》等,特別是在她在《巴山夜雨》中飾詩人秋石的女兒小娟子——一雙聰敏機靈的大眼睛,豐富的內心活動,把一個倍受艱辛、孓然尋父的孩子心靈,准確動人地表達了出來,以此精湛的表演,她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叄』 有誰知道在哪裡可以下載2006年8月份杭州西湖博覽會的晚會節目

「西湖之夏」,用音符裝點西湖

「生命如歌,呼吸是音樂的吟唱;歌唱生命,音樂是生命的烙印。湖光泛舟,西湖之夏,一場生命的音樂盛宴,我們一起來賞樂!」靜如處子的千年西湖,在這個盛夏發出了令人心動的歌聲。

昨天,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8月20日至26日,2006「西湖之夏」音樂節將正式亮相。屆時,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和流派的音樂將共同奏響「東方休閑之都」的城市交響樂,在這個炎炎夏日裡掀起一股音樂的熱浪。這也是繼成功推出「西湖之春」藝術節之後,我市又一個新創辦的大型文化活動。

據了解,本屆音樂節由開幕式文藝晚會、尚·馬龍「邂逅」西湖樂隊、首屆音樂產業高峰論壇、茅為蕙鋼琴獨奏音樂會、國際聲樂鋼琴大師班、國際DJ電音派對、閉幕式等10項活動組成。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阿維爾達·維德菏、張建一、尚·馬龍等一大批世界級歌唱家和音樂家的到來,以及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大型電子音樂派對等一系列活動的舉辦,突出了2006「西湖之夏」音樂節的國際性、藝術性、時尚性、參與性強的特點。音樂類型涉及鋼琴、古典音樂、新銳音樂等,既考慮了老百姓對高雅古典音樂的藝術追求,又照顧了年輕人對流行新銳音樂的時尚崇拜。

據悉,本次音樂節歷時一周,今後將每年舉辦一屆,力爭經過數年努力,促進中外音樂界接軌,並將此活動打造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音樂盛事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杭州知名文化品牌。

2006「西湖之夏」音樂節由中國國家版權保護中心、中國音像協會、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杭州文廣集團、杭州日報報業集團、華人集團、浙江鴻藝、天目琴行、杭州華藝等多家單位聯合承辦。

2006「西湖之夏」音樂節開幕式

時間:8月22日

地點:杭州大劇院

推薦理由:作為音樂節的重頭戲,整場演出格調高雅、形式多樣。晚會有意將音樂劇、小品的聲樂、器樂、舞蹈、歌曲各種藝術形式串聯起來,力求為杭州觀眾帶來美的享受。一曲《梅花三弄》,由古琴、吉他、馬頭琴、小提琴、嗩吶、長笛等器樂聯奏,讓人領略中西合璧的新韻,而茅為蕙、張建一等與杭州淵源頗深的世界級大師,將首次在杭州舞台上獻演。

茅為蕙鋼琴獨奏音樂會

時間:8月21日

地點:浙江音樂廳

推薦理由:茅為蕙大家並不陌生,她可是八十年代最負盛名的電影童星,電影《巴山夜雨》中長著一雙會說話眼睛的「小娟子」的扮演者。27年過去了,當年那個6歲的小女孩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延續「電影夢」,而是轉而成為了一位鋼琴家。從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榮獲博士學位的茅為蕙,被認為是同時代中具有最廣泛音樂知識和最有前途的青年鋼琴家之一。她是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的孫女。1999年,茅為蕙被列入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施坦威藝術家行列(SteinwayArtists)。

尚·馬龍「邂逅」西湖樂隊

時間:8月21日

地點:杭州大劇院

推薦理由:尚·馬龍是世界十大著名鋼琴家之一,與雅尼、班得瑞齊名,是歐洲享有盛譽的流行鋼琴家,善於用時尚華麗的手法討巧觀眾。這次,他將與西湖樂隊偶然相遇並聯袂演出,這又將碰出怎樣的火花呢?值得期待。

首屆「西湖之夏」音樂產業·高峰論壇

時間:8月25日

地點:杭州嘉華國際商務中心

推薦理由:音樂節不全是音樂會演,也可以是音樂版權交易的一個平台。杭州舉辦這樣一個論壇,旨在針對中國音樂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互聯網音樂著作權保護、音樂產品傳統銷售模式調整、互聯網和無線增值業務平台在中國音樂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等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與研討。

中國音樂國際比賽

時間:8月23日至28日

地點:杭州師范學院音樂藝術學院

推薦理由:每當國外樂團到中國演出並演奏中國曲目時,總能收獲觀眾熱情的掌聲。這次比賽也與時俱進,所有參賽的中外藝術家不僅要用中國樂器演奏,還要演奏中國音樂作品,聲樂作品必須用漢語演唱,可以想像,這樣的碰撞將會激發更多更熱烈的掌聲。

國際DJ電音派對

時間:8月26日、27日

地點:杭州花圃(戶外)、風暴SOS俱樂部(室內)

推薦理由:這是杭州乃至浙江范圍內第一次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大型電子音樂派對,多名世界頂尖的明星DJ現場打碟,對於電子音樂愛好者以及充滿活力、享受生活、渴望狂歡的年輕人而言,這樣的時尚派對無疑具有超強的吸引力。

音樂節閉幕式

時間:8月26日

地點:濱江射潮廣場

推薦理由:作為音樂節的壓軸大戲,當然是精彩紛呈。屆時,中外音樂家同台獻藝,中西文化藝術的交融,將再次產生激情火花,《茉莉花》、《17世紀的塞維利亞》等曲目雅俗共賞,既有陽春白嚴肅音樂的高雅,又有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歌曲。(杭州日報)

『肆』 茅為蕙的鋼琴事業

對於茅為蕙來說,電影生涯註定只是生活中的插曲。1983年,茅為蕙從100多位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孩子里脫穎而出,成為10位幸運者之一。到校報到那天,老師很嚴肅地對她說:「今後你不能再去拍電影,因為頻繁參加外景拍攝會耽誤你的學業。」就這樣,茅為蕙童年時期的電影「小明星」經歷到此戛然而止。
「我從小就認為自己應該是一個鋼琴家,拍電影只是一個業余愛好。」從4歲開始,她每天都要練習4小時鋼琴,考取上音附小之後,練琴的時間猛增到8個小時——一年裡只有兩個日子可以不用練琴,那就是她的生日和大年初一。即使在拍攝《巴山夜雨》的兩個月里,身為鋼琴教師的母親一直陪在茅為蕙身邊,她用白紙板剪出帶有四個八度的「紙鋼琴」讓女兒練習指法;也正是在三峽的那段日子,茅為蕙養成了看樂譜的習慣,至今依然如此。
茅為蕙說小時候自己只是坐得住,對鋼琴感覺不討厭但也談不上喜歡。直到14歲那年,一次特別的演出使她真的愛上了鋼琴。1988年,茅為蕙作為深受大眾喜愛的電影童星,在日本著名指揮家福村芳一的指揮下,和上海交響樂團作了首場演出,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這對一位年僅14歲的少女來講,十分難能可貴。「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樂隊的契合觀眾的共鳴讓我第一次感覺到成功的喜悅。」茅為蕙自豪地說。
自此,她不僅是得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的著名童星,更被認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少年鋼琴演奏才女。
為了追求鋼琴演奏事業的發展,16歲的茅為蕙赴美留學,家裡刻意不給她匯錢,要她學著自己長大。不再是走紅的童星不再是受寵的公主,最初她和所有留學生一樣,周末去餐廳端盤子掙生活費。一切,雖辛苦但自然地適應下來,她年年獲得全額獎學金,最終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學位。自2002年至今,她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鋼琴系。
茅為蕙在不斷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同時,每年在歐美及亞洲地區舉辦近60場音樂會,和眾多世界一流的著名樂團合作。基於熱愛音樂的天性,對技藝的刻苦鑽研,對東西方文化藝術的深刻理解以及童年拍電影積存的戲劇表演經驗,她在鋼琴演奏中表現出的戲劇性和抒情性受到世界各國聽眾和音樂評論家的廣泛贊賞。美國的評論家們稱贊她的演奏「再度點燃了浪漫時期鋼琴技巧的光輝」、「可以把任何作品提升到登峰造極的境地」。1999年,茅為蕙被列入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施坦威藝術家行列。對一位年輕的鋼琴家來說,這是一項不可多得的殊榮。
如今,茅為蕙的第一張專輯《無詞浪漫曲》也出版發行了,這是她多年心血的結晶,甚至在選曲上都頗具匠心:既不為人們所知又易於接受,彰顯了她獨特的個性。專輯封面的題字是她父親用毛筆精心設計的,對此,茅為蕙感動不已。

『伍』 青島為什麼叫音樂之島

青島,作為一個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的「音樂之島」,在音樂特長的培養方面,更是走在了中國的前列。據不完全統計,青島市每年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山東省教委、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十餘家機構組織的各種級別考試的考生達上萬人次之多,而學琴的孩子更是多達10萬人左右。中國音樂家協會青島考級點的有關人員稱,每年僅報考鋼琴考級的人數就有近4000人,其中中小學生佔80%以上,在考級的科目中,鋼琴報考的人數最多,其次是電子琴、古箏等。

城市的音樂印記

青島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青島音樂有著豐厚的底蘊,也有著非常豐厚的人文資本。從第一把「中國造」的小提琴在青島誕生,到從青島走出的中國偉大的音樂教育家譚抒真教授、合唱指揮家吳靈芬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無不證明著青島是一個音樂人才輩出的城市;從青島本身的自然環境看,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琴島」美譽……無不表現著青島是一個充滿音律、充滿樂感的浪漫城市。音樂之島,是對這個城市內在氣質的形象表述。

自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音樂之島」城市品牌之日起,青島市建設「音樂殿堂」的腳步鏗鏘有力。建設青島大劇院、改造人民會堂、改造蘭山路禮堂、改造青島大學音樂廳……硬體的改善讓「音樂之島」有了殷實的「家底」;承辦國際小提琴比賽、國際音樂大師班、舉辦青島音樂節、新年音樂會等一系列大型比賽及高雅音樂活動,讓「音樂之島」活力四射。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青島的琴童數量之多在中國同類城市中位居前列。如何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琴,一直是困擾各類藝術培訓學校和家長的難題。在學琴熱有增無減的形勢下,對學琴的理性認識和指導逐漸成為新主流。

著名的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博士一直認為,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帶孩子去聽音樂會」。這位從4歲就開始練琴的鋼琴家也和其他孩子一樣,最初是在父母的「逼迫」下被動地學琴、練琴,她自己說這種「不情願」的狀態一直持續了10年,這10年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感悟也在逐漸加深。直到14歲,她第一次有機會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共同登台演出。「當指揮揮舞指揮棒,第一個音符開始的瞬間,我忽然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震撼。想像一下,你可以通過鋼琴與舞台上的其他人對話,通過鋼琴產生協奏的效果,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從那刻起,我不再是被動地練琴,而是開始享受練琴的幸福,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正是有了自身的經歷,茅為蕙對學琴有一種別樣的教育觀,她提倡讓孩子快樂地學琴,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聽古典音樂,多給孩子創造登台演奏的機會。要讓孩子在玩音樂的氛圍中享受音樂,帶孩子到動物園,讓孩子通過聆聽不同動物的叫聲提高辨音能力,讓孩子模仿小蜘蛛的爬行來練習指法,等等,引導孩子通過音樂來訴說各種各樣的感受和心情。

2009青島音樂節開幕式晚會上,茅為蕙與青島交響樂團合作了鋼琴協奏曲《黃河》第一、二、四樂章。雖然這首曲子彈了無數次,但是,茅為蕙坦言,每一次彈奏都會因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樂隊、不同的指揮、不同的心境而帶給她不同的震撼。她對與青島交響樂團的合作贊許有加,對青島這個城市更是無比喜愛,「青島是一個很歐洲的城市,與世界非常接軌,但是又有很濃厚的中國民情。」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感情,8月22日,茅為蕙鋼琴藝術中心在青島揭幕,並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對音樂的詮釋,影響和提升青島的鋼琴教育水平。

大師班提升青島聲樂水準

自2006年開始舉辦的國際音樂大師班對青島乃至中國的聲樂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今年的國際音樂大師班本著突出中國特色、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的美好願望,以「中國聲音唱響祖國六十華誕」為主題,主推聲樂和作曲兩門課程,特別邀請了金鐵霖、馬秋華、施萬春三位國內頂尖級音樂大師授課,對學員們進行了高水平的專業指導。

相對於往屆針對小提琴、鋼琴、小號等樂器的指導,本屆大師班更側重於「對症下葯」。青島市音協主席、青島交響樂團代團長連新國認為,作為「音樂之島」,青島市在聲樂和作曲方面與其他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青島並不缺少人才,缺少的只是機會和平台。他認為,本屆大師班「對學員的促進很大,尤其是一大批聲樂教授受益匪淺,他們將把大師的點撥帶給更多的青島藝術愛好者。」來自解放軍藝術學院的馬秋華教授認為,青島需要一個聲樂大腕來帶動整個城市的聲樂發展,「青島有人才,但在人才的後續培養、資金投入上需要加大力度。」

本屆大師班期間,施萬春教授呼籲省內高校要創作有實踐性的、高水準的原創交響樂作品,這與青島交響樂團一直探討的交響樂民族化思路高度吻合,施萬春教授正在創作的《中山頌》也有意交給青島交響樂團首演。

樂動琴島

2009青島音樂節期間,除青島市文化局舉辦的各類大型音樂會外,青島的許多琴行、藝術培訓學校也紛紛加入進來,以演出、比賽、夏令營等各種形式,將優雅的琴韻傳播到青島的每一個角落。

海韻琴行聯合海韻音樂學校舉辦的「2009首屆海韻鋼琴節」,由茅為蕙鋼琴藝術中心國際夏令營、青島音協鋼琴專業委員會青少年兒童鋼琴大賽、專家音樂教育講座等三大板塊組成,吸引了諸多琴童加入,跟鋼琴大師學習技巧、探討音樂奧妙,並在青少年鋼琴大賽上一展身手。

青島鼓韻琴行則主辦了青島鼓韻鼓手節,並邀請了中國鼓手「四大天王」中的王鵬飛、大偉來青島表演,並與學員代表同台交流。主辦方表示,今後將定期組織大師演奏、比賽、考級等活動,以推動青島打擊樂的教學和演奏水平。

七夕之夜,由台灣功學社集團主辦,青島星海琴行承辦的「台北薩克斯風重奏團訪青首演」,在青島演繹了巴赫D小調《觸技與賦格曲》、米堯《屋頂上的牛肉》等曲目,是一次「高度的技巧、極優美的音色、完美的詮釋」。

大大小小的音樂會給青島的夏夜增添了浪漫、高雅的色彩。舉家去聽音樂會成為市民新的文化宵夜和生活時尚,也成為「音樂之島」最動聽的城市小夜曲。

《紐約時報》曾經這樣報道過中國孩子學習音樂的盛況:「如果你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看到的孩子沒有身背樂器,那他一定是去學鋼琴。」此語雖嫌誇張,卻很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孩子學特長、尤其是音樂特長的熱潮。中國是世界上琴童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國家。

『陸』 有誰知道70-80年代 兒童電影演員的現狀

七十年代

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電影成為乾涸期,兒童影片鳳毛麟角,《閃閃的紅星》的升起,令那一年代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潘冬子和椿伢子走進萬千兒童心中,兩位童星祝新運和劉繼忠在中國影壇冉冉升起,他倆繼《閃閃的紅星》後,分別又主演過《十天》、《黃河少年》等影片。

蔡明因在《海霞》中扮演的小海霞,也成為70年代童星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仍有觀眾稱其為「小海霞」,她的這部處女作為其奠定了日後從藝的基礎,如今的蔡明已是家喻戶曉的「大腕明星」,

八十年代

時光進入80年代後,中國電影中出現了眾多的童星,他們璀璨耀眼,各放異彩,構成電影新時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馬曉晴、茅為蕙、方超、張磊、楊通、沈潔、姬晨牧、沈暢……數不勝數。

1979年,著名導演謝晉選中馬曉晴在《啊!搖籃》里飾吳湘竹,她把一個在革命隊伍中成長,最終把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小保育員形象,表演得真切、動人,從此一發不可收,從小童星磨煉成著名的青年演員,《最後的瘋狂》、《女神探寶蓋丁》、《頑主》、《編輯部的故事》、《離婚大戰》、《北京,你早》等眾多影視中不時閃現其身影,曾榮獲過「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去年完成了新作《非常夏日》。

「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先生的孫女茅為蕙,自幼兒園開始即開始「觸電」,參加拍攝過《大刀記》、《從奴隸到將軍》、《等到滿山紅葉時》、《巴山夜雨》、《杜十娘》等多部影片。

小方超最初在《啊!搖籃》中飾院生時,才兩歲半,後來頻頻在《苦果》、《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電梯上》、《駝峰上的愛》、《我只流三次淚》等片中扮演兒童角色。

來自青島市的小楊通,當年先是在《第十個彈孔》中扮演童年的魯小帆後,引起一些導演的注意,接著被拉進《四個小夥伴》、《媽媽你在哪裡》等影片中擔任主演,特別是在長影主演《飛來的仙鶴》大獲成功。

《城南舊事》稱得上是80年代中國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它與沈潔真摯、細膩、動情的成功表演是分不開的,小沈潔那雙清澈、純真的大眼睛的特寫鏡頭一直定格在觀眾的腦海里,她還在《這不是誤會》、《上海屋檐下》等片中擔任過角色。擔綱過《應聲阿哥》的姬晨牧,也是那一時期活躍的小演員,他的活潑、靈秀討人喜愛,拍完家庭倫理影片《小城細雨》後,姬晨牧主演了《為什麼生我?》,他演的小鬆鬆催人淚下,引發人們嚴肅地思考父母離異的孩子將怎樣生活的問題,該片榮獲了中國電影「童牛獎」。

很多現在已經沒人認識了

『柒』 等到滿山紅葉時的1980年湯化達、於本正執導的電影

一批電影演員在導演帶領下到新客輪「朝雲」號上體驗生活。演員吳素琴和服務員費廣彬正在戀愛,由於小吳瞧不起服務員的工作,兩人有了矛盾。廣播員小王和餐廳服務員小李互助互愛,感情不斷發展,卻遭到思想僵化的湯幹事的干擾。
大副張戀水已年過30,不想找對象;而三副楊英對紅葉懷有特殊的感情;當有人問起她的愛人時,她又情不自禁地把梳子給折斷了。
小吳通過跟楊英、張戀水的接觸,了解到他們的一段動人的遭遇:14年前,張戀水和楊英都在河運學校學習。在共同的生活中,張戀水對楊英產生了感情。但是,楊英卻是那麼思念她的哥哥楊明,愛唱那家鄉的《紅葉歌》。
一天,哥哥來校了,還捎來了紅葉,楊英十分欣喜。張戀水也很高興,把他愛楊英的心願告訴了楊明。但是,在送別楊明時,楊英向張戀水道破了真情。原來,她和楊明不是親兄妹,但感情要比親兄妹還親。解放前,楊英兩歲時,全家在川江遇難楊明的父親救了她。從此,楊明、楊英相依為命。
父親病故,為了扶養妹妹,楊明接替父親當了信號員。妹妹初中畢業,便去報考自己嚮往的河運學校;而深知妹妹心思的楊明已替她報了名。這種深厚的感情終於孕育成純真的愛情。
楊英上學後,暑假回到家中,細致入微地關心哥哥的生活。楊明想到妹妹挑水爬坡很費勁,特意裝上一台提水的絞車。暑假過去了,臨行時,楊英終於向哥哥吐露了深情。
但是,畢業後,楊英回到川江,楊明卻在搬移航標燈時不幸殉職,留下的是一封情真意摯的信,楊英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楊英和楊明的純真愛情教育了小吳,她和小費建立起真誠的愛情。「朝雲」號在夜航,涼風中,張戀水遞給楊英一件外衣…… 演員表
吳海燕....楊英
丁嘉元....楊明
何麟.... 張戀水
高英 .... 吳素琴
馬冠英.... 費廣彬
宏霞.... 顧大姐
王琪 .... 湯幹事
張芝華.... 小王
胡大剛 .... 小李
談鵬飛 .... 申導演
江山 .... 瞎老漢
庄文盈.... 劉詩華
張小親 .... 趙若峰
申懷琪.... 楊德海
宋景支 .... 老信號員
張雲立.... 餐務長
張鶯 .... 張母
茅為蕙.... 楊英童年
童勤煒 ....楊明童年
職員表
導演:湯化達 於本正
編劇:高型 羅志明
編輯:姚國華
攝影:沈西林
錄音:周恆良
剪輯:周國柱
美工:顏錩銘 陳紹勉
作曲:向異
化妝:楊龍生 桂少林
服裝:張存忠
道具:喬偉成
照明:李明德
置景:張信全
繪景:張信傳
副導演:沈佳良
副攝影:陳永鈞
美術顧問:韓尚義
特技設計:姜亦素
特技攝影:戴勝潮
製片主任:柴益新
演奏:上影樂團
指揮:王永吉
獨唱:朱逢博 錢曼華 張世明 葉紅 王洪衛 《滿山紅葉似彩霞》
作詞:高型、羅志明
作曲:向異
演唱:朱逢博
歌詞:
滿山那個紅葉啊似彩霞
彩霞年年映三峽
滿山紅葉似彩霞
彩霞年年映三峽
紅葉彩霞千般好
怎比阿妹在山崖
紅葉彩霞千般好
怎比阿妹在山崖
手捧紅葉望阿哥
紅葉映在妹心窩
哥是川江長流水
妹是川江水上波
哥是川江長流水
妹是川江水上波
手捧紅葉望阿哥
紅葉映在妹心窩

『捌』 茅為蕙的人物生平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我的快樂和悲傷……」20多年前,電影《巴山夜雨》曾讓無數電影院爆棚,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也讓大家記住了片中長著一雙大眼睛的女孩「小娟子」——茅為蕙。
如今,那個6歲的小女孩已是著名旅美鋼琴家、南加州大學教授。眼前的茅為蕙一襲黑衣打扮,一雙極具靈性的大眼睛,透著藝術家的光亮……歲月和音樂把紅透上世紀80年代的著名童星浸潤得成熟、優雅而大氣。
茅為蕙是「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的孫女,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鋼琴老師。她3歲時學拉小提琴,後來改學鋼琴。
「5歲那年,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攝影師曹威業到我的鄰居家串門,在書桌玻璃板底下看到了我的照片,發現我和電影女主角張金玲有著一雙同樣的大眼睛,便向我父母提出讓我在電影里演一個角色,父母答應了。」茅為蕙的第一個角色是父母懷里的孩子,只要拚命哭,沒有一句台詞,但很多工作人員都記住了這個大眼睛的小姑娘。
一年後,導演吳貽弓找到茅為蕙,希望她在新片里演一個小女孩——這部電影便是《巴山夜雨》。茅為蕙把一個生活艱辛、孤身尋父的幼小孩子表達得富有層次,感人至深,因此獲得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多年過去了,影迷依然沒有忘記當年的「小娟子」:「每次在國內演出,總會有老觀眾跑來請我簽名,他們手裡拿的不是我的節目冊或是唱片,而是當年《大眾電影》上我的照片和《巴山夜雨》的海報、月份牌。有一次我演出結束,竟然有個6歲的小孩拿著《大眾電影》跑來簽名,說是他媽媽叫他來的。」茅為蕙激動得真不知說什麼才好。
《巴山夜雨》成為茅為蕙的幸福記憶,央視《流金歲月》曾做了一期《巴山夜雨》的專題節目,茅為蕙應邀參加,和多年未見的李志輿、張瑜、歐陽儒秋等見面。影片里,茅為蕙與李志輿扮演的是一對父女。因《巴山夜雨》結下的特殊緣分,她一直叫李志輿爸爸,每次回國都要和「爸爸」聯系。
如今提起當年童星的這段經歷,茅為蕙認為這是人生很有意思的插曲,為她日後登台演奏不怯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玖』 中國 小孩子(主角)電影

五十年代 50年代的小觀眾大都被《雞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過,小海娃的倔強、機智、勇敢感染過萬千兒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參與執導過《刑場上的婚禮》、《張燈結綵》等影片,後赴澳門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完成過《夜盜珍妃墓》、《大辮子的誘惑》等作品,頗為搶眼。 如今聞名影視界的著名導演陳家林曾是50年代引人注目的童星,1957年他在《羅小林的決心》中扮演的羅小林,惹人喜愛。後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藝術中,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導演,創下了不俗的業績:《鳥島》、《飛來的仙鶴》、《譚嗣同》、《末代皇後》、《努爾哈赤》、《袁崇煥》、《武則天》、《唐明皇》、《賀蘭雪》、《遠東陰謀》等眾多影視佳作皆出自陳家林之手,堪稱一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大手筆」導演。 六十年代 「小蘿卜頭」一度是方舒的代稱,60年代中期她女扮男裝出演了《烈火中永生》,戲雖不多,「小蘿卜頭」的形象令人憐愛,過目難忘!方舒成為60年代中期小童星的代表人物60年代,大導演崔嵬執導了深受贊譽的兒童片《小兵張嘎》,他慧眼識星地選中土家族男孩安吉斯扮演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小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七十年代 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電影成為乾涸期,兒童影片鳳毛麟角,《閃閃的紅星》的升起,令那一年代的孩子們歡呼雀躍,潘冬子和椿伢子走進萬千兒童心中,兩位童星祝新運和劉繼忠在中國影壇冉冉升起,他倆繼《閃閃的紅星》後,分別又主演過《十天》、《黃河少年》等影片。 蔡明因在《海霞》中扮演的小海霞,也成為70年代童星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仍有觀眾稱其為「小海霞」,她的這部處女作為其奠定了日後從藝的基礎,如今的蔡明已是家喻戶曉的「大腕明星」,八十年代 時光進入80年代後,中國電影中出現了眾多的童星,他們璀璨耀眼,各放異彩,構成電影新時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馬曉晴、茅為蕙、方超、張磊、楊通、沈潔、姬晨牧、沈暢……數不勝數。 1979年,著名導演謝晉選中馬曉晴在《啊!搖籃》里飾吳湘竹,她把一個在革命隊伍中成長,最終把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的小保育員形象,表演得真切、動人,從此一發不可收,從小童星磨煉成著名的青年演員,《最後的瘋狂》、《女神探寶蓋丁》、《頑主》、《編輯部的故事》、《離婚大戰》、《北京,你早》等眾多影視中不時閃現其身影,曾榮獲過「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去年完成了新作《非常夏日》。 「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先生的孫女茅為蕙,自幼兒園開始即開始「觸電」,參加拍攝過《大刀記》、《從奴隸到將軍》、《等到滿山紅葉時》、《巴山夜雨》、《杜十娘》等多部影片。 小方超最初在《啊!搖籃》中飾院生時,才兩歲半,後來頻頻在《苦果》、《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電梯上》、《駝峰上的愛》、《我只流三次淚》等片中扮演兒童角色。 來自青島市的小楊通,當年先是在《第十個彈孔》中扮演童年的魯小帆後,引起一些導演的注意,接著被拉進《四個小夥伴》、《媽媽你在哪裡》等影片中擔任主演,特別是在長影主演《飛來的仙鶴》大獲成功。 《城南舊事》稱得上是80年代中國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它與沈潔真摯、細膩、動情的成功表演是分不開的,小沈潔那雙清澈、純真的大眼睛的特寫鏡頭一直定格在觀眾的腦海里,她還在《這不是誤會》、《上海屋檐下》等片中擔任過角色。擔綱過《應聲阿哥》的姬晨牧,也是那一時期活躍的小演員,他的活潑、靈秀討人喜愛,拍完家庭倫理影片《小城細雨》後,姬晨牧主演了《為什麼生我?》,他演的小鬆鬆催人淚下,引發人們嚴肅地思考父母離異的孩子將怎樣生活的問題,該片榮獲了中國電影「童牛獎」。 九十年代 90年代後,觀眾對金銘塑造的「小婉君」形象津津樂道,近兩年,她還在《天涯歌女》一片中有著不俗的表現;另一位與金銘同齡的小女孩蔣小涵演戲唱歌兩不誤,現已出落成大姑娘,去年在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又見其率真的表演。 而虎頭虎腦的宮傲自3歲起就闖進影視圈,拍過《火雲傳奇》、《綁架童心》、《和愛一起長大》等片,前兩年還應邀來天津主演過具有濃郁兒童風格的電視劇《長大我也當爺爺》,小宮傲多才多藝,歲數不大,卻展現出不一般的才能。

『拾』 茅為蕙的國籍

上海 茅為蕙,美籍華人鋼琴家、茅以升孫女,出生於上海。1978年參加了影片從奴隸到將軍的演出。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茅為蕙的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d豪情電影完整版觀看 瀏覽:984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免費觀看 瀏覽:756
電影苗苗完整版 瀏覽:551
英語介紹一部電影帶有從句 瀏覽:150
電影院過年開門不 瀏覽:485
電影院這一排我全包 瀏覽:247
日韓劇電影愛情 瀏覽:903
小僵屍穿越現代電影大全 瀏覽:462
少女恐怖電影大全百度視頻 瀏覽:781
射鵰英雄傳電影完整版 瀏覽:382
成龍參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45
韓國陽光姐妹淘電影英文插曲 瀏覽:326
電影聊齋里的書生叫什麼名字 瀏覽:473
恐怖電影吃人的蟲子大全 瀏覽:618
法國廚師和中國廚師比方電影 瀏覽:514
英文原版電影佐羅無字幕 瀏覽:227
一部電影開頭是北極熊 瀏覽:304
上學路上電影完整觀後感版 瀏覽:347
名字里有黎明的法國電影 瀏覽:530
絕命飛行電影中文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