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侏羅紀公園3的棘龍為什麼不在侏羅紀公園4出現
你傻了吧 棘龍碰上努布拉島霸王龍 那可是成年霸王龍 而且侏羅紀公園3的棘龍13米長 而綠霸不同 他才11.5米 努布拉島的霸王龍可就不一樣了 她可是一頭13米長的霸王龍 讓棘神去打純屬找死 而且綠霸不僅沒前兩部霸王龍大 脖子還沒他們粗 明顯是亞成年霸王龍 這就是他輸的原因 讓努布拉島的打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暴虐龍新還大 只有他可以打贏老奶奶 棘龍上就是找死 其實侏羅紀世界棘龍已經出現了被老奶奶撞碎了 那個化石就是侏羅紀公園3的 不過有一點 棘龍靠著自己的長度排進了五巨頭 玩體型 只能是個老二 長度 完整度 高度 寬度這些霸王龍就輸在了長度 其他碾壓棘龍 所以棘龍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懟下面一個追問的}而且在戰鬥力方面 它並不是棘龍科重爪龍亞科的成員 比打架的話排不進五巨頭 所以那個下面追問的人是你的話好好看我上面說的
❷ 《侏羅紀世界3》曝6種新恐龍,你期待這部電影嗎
《侏羅紀世界3》在網上已經傳出消息,稱第三部將會有很多老演員回歸,並且還將加入全新的六種恐龍。作為一個侏羅紀電影的愛好者,我對這部電影的系列作品,還是很期待的。從最初的《侏羅紀世界》第一部開始,我就一直關注著它的續集,現在有了第三部的消息,並且有多名演員回歸,希望它能盡快上映。
恐爪龍據說是在白堅紀時期出現的一種恐龍,它身材比較小,提醒跟小馬駒差不多。不過它殺傷力很恐怖,是一種食肉恐龍;異齒龍算是盤龍目,跟蜥蜴差不多,並不算是恐龍家族;微角龍是最早的角龍類恐龍,身材比恐爪龍海嘯,身長只有0.6米左右。總而言之新加入的恐龍,肯定會給電影帶來不同的感覺,喜歡侏羅紀系列的可不能錯過了。
❸ 侏羅紀公園3裡面有個場面是一霸王龍和另一個厲害的龍斗架,結果霸王龍熟了,那個龍叫什麼名字
棘龍
化石時期:中白堊紀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蜥形綱Sauropsida
總目:恐龍總目Dinosauria
目:蜥臀目Saurischia
亞目:獸腳亞目Theropoda
總科:斑龍超科Megalosauroidea
科:棘龍科Spinosauridae
亞科:棘龍亞科Spinosaurinae
屬:棘龍屬Spinosaurus
Stromer, 1915
種
*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 Stromer, 1915 (模式種)
* ?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 Russell, 1996
身長:12~18米;
體重:4-9噸;身高:7米
時代:白堊紀後期;
距今約living age:1億4千4百萬年前~6千5百萬年前
地區:非洲;尼日和埃及
食物:肉食;
種類:龍盤目獸腳亞目
來 歷
棘龍(屬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阿爾比階到早森諾曼階)的非洲,約為9500萬年前到 9300萬年前。目前仍不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發現於摩洛哥。棘龍是在1910年代,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加以敘述。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
棘龍背上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脊突延長而成,長度可達2公尺,長棘之間可能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帆狀物;然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數種看法,包括調節體溫、展示物。根據最近的估計,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甚至大於暴龍、鯊齒龍,但比南方巨獸龍稍微嬌小一些;這些推算顯示棘龍身長16到18公尺,高度約為7公尺,體重為9公噸,但不是所有人員都接受這些數據。
敘述
對於恐龍愛好者而言,棘龍因為它們的體型、帆狀物、修長的頭顱骨而著名;對於棘龍的了解,大部分來自於被摧毀的化石,以及最近發現的少數牙齒與頭顱骨,到目前為止,只有頭顱與骨幹有詳盡的敘述,四肢的骨頭仍未發現。在2005年所公布的頭顱骨與顎部,顯示棘龍擁有肉食性恐龍最長的頭顱骨之一,經估計約1.75公尺長。口鼻部布滿圓椎狀牙齒,牙齒上面缺乏鋸齒,類似其他的棘龍科恐龍。顱骨的構造類似重爪龍,牙齒相對比較少,棘龍可能有獵食魚類的習性,甚至獵食其他恐龍。棘龍的眼睛前方有一個小型突起物。
棘龍的帆狀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經棘所構成,這些神經棘從背部脊椎骨延伸出來。這些神經棘的長度約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長。 這些神經棘的前後長度較為一致,而盤龍目的基龍與異齒龍的神經棘長度有大規模改變,形成一個半月形帆狀物。帆狀物的用途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雄性棘龍在爭取配偶時會炫耀自己的帆,誰的帆最大誰就可以爭取到配偶,還有說法是棘龍的帆是吸收太陽熱度,早上棘龍用帆狀物吸收太陽的熱度,使身體里的血液更快暖和,身體血液溫度升高身體靈活度增加,棘龍會趁其他恐龍身體血液溫度還沒升高之前就攻擊它們。
分類
棘龍科的名稱來自於棘龍屬,棘龍科還包括:英格蘭南部的重爪龍、巴西的激龍與崇高龍(可能是激龍的異名)、尼日的似鱷龍、以及泰國的暹羅龍,暹羅龍只有發現破碎的化石。棘龍與激龍的親緣關系最接近,兩者都屬於棘龍亞科,都擁有筆直、無鋸齒邊緣的牙齒。 在2003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提出斯特莫所發現的棘龍原型標本是個嵌合體,背椎是來自於類似高棘龍的鯊齒龍科恐龍,而齒骨來自於類似重爪龍的大型獸腳類恐龍。 然而,這個論點不被最近的研究所接受。
發現與種
棘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12年發現於埃及的拜哈里耶綠洲,並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1915年所命名。 在拜哈里耶綠洲也發現了其他的化石碎片,包含脊椎與後肢,這些化石由恩斯特·斯特莫在1934年歸類為"Spinosaurus B"。 斯特莫這為這些後來發現的化石有足夠差異,因而歸類於另外一個種,而這些差異已經被證實了;它們可能與鯊齒龍有關, 或是與斯基瑪薩龍有關聯。 有些棘龍化石在運送到德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的運送過程中遭到損毀,而這些骨頭在1944年的盟軍轟炸中遭到破壞、遺失。
棘龍屬目前有兩個已命名種,分別為埃及棘龍(Spinosaurus aegyptiacus)以及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摩洛哥棘龍是由戴爾·羅素(Dale Russell)所敘述,是根據頸椎長度而將它們分類為一個新種。 然而,數位研究人員認為摩洛哥棘龍的頸椎長度只是個體間的變化,所以認為摩洛哥棘龍是埃及棘龍的異名,而其他科學家仍主張它們是另一有效種。
目前已有6個棘龍的部份標本被敘述,其中第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摧毀,但是已留下了詳細的敘述與繪畫。藉由測量其他棘龍科恐龍的體型,可以估算出這些棘龍個體的體型大小。以下的估算數據來自於獸腳亞目資料庫以及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
IPHG 1912 VIII 19標本:由斯特莫在1915年所敘述,是埃及棘龍的原型標本,來自於一個接近成年個體,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摧毀。該標本被估計身長約14公尺,重量約6.7公噸。該標本由一個上顎骨碎片、一個不完整齒骨(75公分長)、19顆牙齒(6.2公分長)、2個不完整頸椎、7個背椎(19到20公分)、背肋、腹肋、以及8個尾椎。該標本的頭顱骨被估計有1.45公尺長,而下顎有1.34公尺長。勞赫認為這個標本是個嵌合體。
CMN 50791標本:由戴爾·羅素在1996年所敘述,是摩洛哥棘龍的原型標本。該標本有一個中間部位的頸椎(長度為19.5公分)、一個後背側的神經弓、一個齒骨前部、與一個齒骨中部。
MNHN SAM 124標本:由羅素與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在1998年所敘述。該標本被估計約14公尺長,重量約6.7公噸。該標本由部分前上顎骨、部份上顎骨、氂骨、以及齒骨碎片所構成。頭顱骨被估計將近1.42公尺長。
Office National des Mines nBM231標本:由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與Ouaja在2002年所敘述。該標本發現於突尼西亞,由一個齒骨前部構成,非常類似埃及棘龍的失蹤標本。
MSNM V4047標本:由米蘭市民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與他的同事在2005年所敘述。該標本被估計約16到18公尺長,重量約7到9公噸。頭顱骨被估計有1.75公尺長。該標本由前上顎骨、部份上顎骨、以及部份鼻骨所構成,這些部位總長度為98.8公分。
生態學
棘龍的棲息環境涵蓋北非大部分,但只有部分了解。棘龍生存於當時埃及地區的海岸與潮坪環境,與類似的大型掠食者如巴哈利亞龍、鯊齒龍,大型的泰坦巨龍類潮汐龍,較小型的泰坦巨龍類埃及龍,10公尺長的鱷類腔鱷,以及腔棘魚類的Mawsonia。
食性
目前仍不確定棘龍主要是陸地掠食者,還是魚食性。棘龍擁有延長的顎部、圓椎狀牙齒、以及提高的鼻孔,顯示它們可能是魚食性。棘龍食性的唯一直接證據來自於它們的近親,居住於歐洲與南美洲的重爪龍,重爪龍的胃部曾發現魚鱗與幼年禽龍的骨頭;另外在南美洲發現的一個翼龍類化石上嵌入者一個棘龍類的牙齒,顯示棘龍類偶爾以這些飛行初龍類為食。 棘龍可能是種無特定目標的機會主義掠食者,可用白堊紀的大型灰熊來形容它們,平常偏好捕食魚類,但也尋找許多小型到中型的獵物為食。
體型
自從棘龍被發現之後,它們成為最長與最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候選者之一,但一般大眾對於棘龍的巨大體型並沒有概念,直到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III》(Jurassic Park III),以及2005年對於它們新標本的敘述。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與數十年後的唐諾·葛勒特(Donald F. Glut)都在他們的研究中,將棘龍列為最巨大的獸腳類恐龍之一;棘龍身長為15公尺,重量為6公噸以上。在1988年,格里高利·保羅(Gregory S. Paul)也將棘龍列為最長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樣被敘述為15公尺,但估計的數據較低。 最近根據新標本的估計數據,將棘龍身長估計為16到18公尺,體重為7到9公噸。 至少一個未公布的調查,顯示棘龍的體重為12到19公噸;這些數據是根據所估計的身長為17.4公尺,以及將原型標本中最大的脊椎骨(21公分)與重爪龍最大的脊椎骨相比較而得來的。 因為原型標本是來自於未完全成長的棘龍個體,這意味者它們的極大身軀,以及未知的體型上限。 然而,提出這些數據的人員最近將數據調低,接近於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等人所提出的體型大小。
François Therrien與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根據頭顱骨長度來推算比例,發現之前所估計的數據中,身長太長,而體重太輕。他們的估計為身長12.6到14.3 公尺,而體重為12到20.9公噸。 但他們的研究遭到批評,因為他們所選擇的大型獸腳類對照組,以及他們所建立的棘龍科頭顱骨;大部分的大型獸腳類是以暴龍科與肉食龍下目作為基準點,而它們與棘龍科恐龍有不同的體格。 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才能解決這些關於體型上的爭議。
帆狀物
棘龍擁有獨特的帆狀物,雖然同一時期的該地區其他恐龍,例如鳥腳下目的豪勇龍、蜥腳下目的雷巴齊斯龍,也可能發展出類似的背椎結構物。棘龍的帆狀物類似二疊紀的似哺乳爬行動物異齒龍的帆狀物,異齒龍生存於恐龍時代以前,兩者的帆狀物並非同源,而是平行演化的結果。棘龍的背部結構物可能較類似駝峰,而非帆狀物;Jack Bowman Bailey最近提出,棘龍的背棘並非細棒,而是前後軸寬廣,類似水牛的背脊,所以棘龍的背棘應是支撐者較厚、較肥胖的結構物,而非細的帆狀物。
棘龍的帆狀物功能仍未確定;科學家們已提出數個假設,包含調節體溫、展示物。此外,如此明顯的背部特徵可使棘龍的外表看起來比較大,可威脅其他動物。
如果這些帆狀物擁有大量的血管,棘龍可使用帆狀物的大型表面積來吸收熱量。這顯示棘龍至少是部分溫血動物,並生存於夜間氣溫低、冷,但天空通常很少雲的地區。棘龍與豪勇龍被認為為生存於早期撒哈拉沙漠的邊緣,這可解釋上述的功能。這些帆狀物也有可能用來釋放多餘的體溫,而非收集熱量。根據霍爾丹法則(Haldane's principle),與身體體積相比,大型動物反而擁有較小比例的表面積,它們釋放的熱量溫度較高,而吸收的熱量溫度較低。這些恐龍的帆狀物增加相當程度的身體皮膚面積,而且所增加體積最少。此外,如果將這些帆狀物遠離太陽方向,或是以90度迎接較冷的風,這些身處白堊紀非洲的動物將能更有效地降低體溫。
許多現代動物的復雜身體結構,在求偶季節時具有吸引異性功能。這些恐龍的帆狀物有相當可能性具有吸引求偶功能,類似孔雀的尾巴。斯特莫假設這些恐龍的雄性與雌性擁有不同大小的神經棘。 如果屬實,這些帆狀物可能擁有耀眼的顏色,但這是完全建立於推測上的。
這些帆狀物可能擁有綜合以上功能,平常充當體溫調節器、在求偶季節時吸引異性、散發體溫、以及在遭受威脅時充當警告物使用。
姿勢
棘龍傳統上被敘述成二足動物,80年代早期過後,它們被認為至少有時可用四足方式行走。 這個論點因為發現了重爪龍而得到支持,重爪龍是棘龍的近親,擁有結實的手臂。 在1997年,Bailey贊成棘龍為可能四足姿勢,這可見於他研究中的新重建圖。 這個四足步態理論已經過時了,但棘龍科恐龍可能以四足姿態蹲伏者。
大眾文化
棘龍長久以來出現在大眾的恐龍書籍里,但直到最近才有足夠的棘龍科資訊可以正確地描述棘龍。在過去,棘龍是以直立、背部有帆狀物的獸腳亞目形象所重建,直到1955年,艾伯特·拉伯(Albert de Lapparent)與Lavocat建立了一個具影響力的棘龍重建圖。
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III》(Jurassic Park III)。在電影里,棘龍被描述成比暴龍還要大型、強壯的動物,棘龍甚至在一個打鬥場景里咬死了暴龍。在現實中,棘龍與暴龍生存在不同大陸,時間也相差了數百萬年,因此這兩種生物之間不可能發生決斗。
棘龍也出現在電影《侏羅紀公園III》的多樣性周邊商品之中,Vivendi Universal的電腦游戲《侏羅紀公園:基因計劃》(Jurassic Park: Operation Genesis)。棘龍也出現在電視節目《失落的埃及恐龍》(The Lost Dinosaurs of Egypt),在節目中棘龍穿越白堊紀埃及的沼澤地。
❹ 《侏羅紀世界》中出現了哪些恐龍
按電影設定,JW有14種素食性恐龍和6種肉食性恐龍,這個數字應該不包括蒼龍、翼龍等非恐龍生物,粗略估計公園內的生物種類可以達到20種左右。
除了滄龍和暴虐暴龍,電影中出現的全都是老版Jurassic Park(以下簡稱JP)中的經典恐龍。露臉的素食性恐龍包括腫頭龍、三角龍、甲龍、劍龍、副龍櫛龍、艾德蒙托龍、迷惑龍、似雞龍;肉食性恐龍包括霸王龍、迅猛、雙冠龍以及混血的暴虐暴龍。吃鯊魚的滄龍和各種翼龍生物學上並不屬於恐龍。前三部電影出現過而本部未出現的品種包括棘龍(JP3),腕龍(JP1與JP3),秀顎龍(JP2),角鼻龍(JP3)。
以下是在JW電影中出現恐龍:
1. 迅猛龍 (Velociraptor),白堊紀晚期
片頭蛋里剛出生的小傢伙,有三隻前爪,按尺寸來應該是迅猛龍無誤。
參演了四部電影,迅猛龍有著高智商、高機動性,使其成為了完美高效的殺人機器,風頭絲毫不遜色於主角霸王龍/棘龍/暴虐暴龍。而且在第四部中還多了忠犬屬性萌得不行。
迅猛龍的名字來自於俗稱Raptor,即「猛禽」。其學名為伶盜龍,拉丁文Velociraptor,含義為「迅捷的強盜」。
實際中的迅猛龍個頭並沒有電影中那麼大,直立起來只有成年人的半身高,而且根據最近的研究其身上很可能覆蓋著羽毛(JP3中有所體現)。93年拍JP1的時候,斯導將迅猛龍的體型放大,雙冠龍的體型縮小到與人差不多的尺寸,據說是為了方便拍攝,這使得電影中的迅猛龍看起來更像是恐爪龍(Deinonychus).
P.S. 迅猛龍在JW中出場時間很長,而且參演了大量的致敬老版鏡頭,有興趣可以自行尋找一下。
腫頭龍 (Pachycephalosaurus),白堊紀晚期
電影開頭新聞中出現的恐龍,之後並沒有更多的鏡頭,估計品種應該和JP2中被捕獲的那種一樣。
腫頭龍體長5米左右,頭頂腫大,好像長著一個巨瘤,用兩條粗壯的後腿走路,是鳥腳類恐龍的一種。不過它厚實的頭部似乎並不是用來防禦獵食者的,而是用來內部爭斗…
霸王龍 (Tyrannosaurus rex) ,白堊紀晚期
大BOSS來了!
霸王龍,暴龍科的一種,全稱為雷克斯霸王龍(T-rex),白堊紀晚期最強大的獵食者。體長可達12米以上,身高5.5米,體重12噸。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在亞洲有近親分布。
JP1與JP2的絕對主角,JP3中在與棘龍的爭斗中不幸戰死,在JW中再次登場,奪回主角位置。全片最後一個鏡頭簡直是王者再臨。光是聽到它熟悉嘹亮的吼叫,就夠讓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迷惑龍(Apatosaurus),侏羅紀晚期
經典的長頸素食恐龍,主要特徵是尾巴特別長。梁龍科,迷惑龍種。
JP2中首次出現,偷獵者騎摩托車從其身下穿過。而電影中在野外出現,包括後來被殺得屍橫遍野也是它。
電影中的迷惑龍應當指的是雷龍(Brontosaurus),1877年最先發現,取名為迷惑龍,兩年後發現雷龍,後認定兩者其實是同一種動物,所以雷龍這個經典名字被取消了。然而2010年的研究又將二者重新區分,雷龍再次成為梁龍科的獨立種(撒花)。
滄龍 (Mosasaurus),白堊紀晚期
預告片里的經典角色!
JP系列中第一次有海洋生物登場,完成了Monster Kill。
然而它並不是恐龍。不同的滄龍種體型差異很大,電影中的目測身長在15米上下,可能是霍夫曼滄龍 (Mosasaurus hoffmanni). 之前看過BBC的《與恐龍同行》,裡面介紹了蛇頸龍目的平滑側齒龍 (Liopleurodon),在JW中滄龍的很多經典捕食畫面都或多或少有致敬BBC的意思。
三角龍(Triceratops),白堊紀晚期
JP1中葛蘭博士說過,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她。
三角龍是角龍類體型最大的一種。它的角是實心的骨頭,有強大的破壞力,是白堊紀最強的鳥臀目草食恐龍之一。一隻成年三角龍完全有能力戰勝一隻成年霸王龍。
劍龍(Stegosaurus),侏羅紀晚期
最早在JP2中出現,在與女主的纏斗中有不俗表現。在JP3和JW都是以背景或路人甲的身份出現,毫無作為。
研究表明其背上的骨板是用來調節體溫,尾巴上的骨刺才是真正的武器。
副龍櫛龍(Parasaurolophus),白堊紀晚期
最早在JP2中出現(就是被一群偷獵者用繩子拉倒的那隻),一種超級經典的鴨嘴龍,靠頭部中空連接著鼻腔的冠發聲,科學家如今已經可以復原它的聲音了。
群居,在電影中經常跟艾德蒙托龍(Edmontosaurus)一類的鴨嘴龍成群行動。
艾德蒙托龍(Edmontosaurus),白堊紀晚期
鴨嘴龍的一種,體型巨大,群居。外表並沒有副龍櫛龍那麼出眾,電影中在野外出現,需要仔細觀察才能找到。
似雞龍(Gallimimus),白堊紀晚期
最早在JP1中出現,慘遭霸王龍獵食。
JW中出現的場景和JP1簡直是一模一樣!
最新的研究發現似雞龍其實是有羽毛的,而且體型比電影中應該更大一些。
甲龍(Ankylosaurus)白堊紀晚期
全身都武裝起來的裝甲恐龍,十分經典的品種。
在JP3中有露過幾秒鍾的臉,JW中存在感略有增強。看體型並不是包頭龍(不然暴虐暴龍就要被秒了)。
雙冠龍( Dilophosaurus),侏羅紀早期
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實際身長可以達到6米,高2.4米。電影中被人為縮小了體型,而且增加了噴射毒液的能力。
JP1中出現,殺死了財迷心竅的工程師。JW中是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出現的,出場方式是經典的張開雙扇噴毒,嚇退了迅猛龍,算是一個小彩蛋。
無齒翼龍(Pteranodon),白堊紀晚期
JP2的結尾第一次出現,JP3作為主要角色出場,JW中又怒刷了一次存在感。主要特徵是頭上有冠、嘴細長以及沒有尾巴。從它的樣子可以看出這貨是吃魚的,攻擊人類的設定有些莫名其妙。
期待在以後的電影中可以出現翼展15米以上的大哥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
雙型齒翼龍(Dimorphodon),侏羅紀早期
早期的翼龍,頜骨前部長有用於穿刺的長牙和後部更小的尖牙。在電影中就是那個大嘴長尾巴特別丑的傢伙,一槍幹掉一隻。
暴虐暴龍(Indominus rex)
JW的主角,通體白色,長相恐(chou)怖(lou)。
這是一隻怪獸,並不是一隻恐龍。
它是由霸王龍,食肉牛龍,南方巨獸龍,迅猛龍,皺褶龍,瑪君龍,烏賊,蛇等等生物雜交而成。
從電影中的表現來看,它繼承了霸王龍的頭顱和攻擊性,食肉牛龍的頭角與四隻手指的前肢,南方巨獸龍的體型,迅猛龍的高智商和強壯前肢,皺褶龍的背甲,瑪君龍的頭部裝甲,烏賊的變色能力以及蛇的熱感應能力與嘴部韌帶(可以張得很大)。
當然它的前肢太長了,接近重爪龍,十分不科學。而且四隻手指竟然能做「抓」這個動作,實在是匪夷所思。
❺ 帶你回到遠古的恐龍世界,《侏羅紀世界2》中都有哪些恐龍
恐龍迷們翹首以盼的《侏羅紀世界2》終於上映了。這部由斯皮爾伯格監制的科幻大片頗有復古之風,似乎能把人拉回《侏羅紀公園》的時代。
美頜龍,圖片來自BigBadToyStore。
30年來,許多新的研究顛覆了我們對恐龍的認知。比方說,如果按現在的復原方法,美頜龍、迅猛龍等獸腳類恐龍很可能會被安上一身的羽毛。但《侏羅紀世界》並沒有這樣,延續了《侏羅紀公園》的老派美學。
這樣的外貌,倒真是戳我們這些老粉絲的心。
好了,恐龍介紹完畢。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再看《侏羅紀世界2》就不會抓瞎了。
❻ 這是侏羅紀公園哪部
侏羅紀公園3 Jurassic Park 3
導演:喬·強斯頓 Joe Johnston
編劇:彼得·布奇曼 Peter Buchman
監制: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山姆·尼爾 Sam Neill
蒂亞·李歐妮 Téa Leoni
威廉·梅西 William H. Macy
勞拉·德恩 Laura Dern
特拉華·摩根Trevor Morgan
出品:環球影業公司 官方站點
--------------------------------------------------------------------------------
約翰漢蒙為了繁衍絕種的恐龍,在一座小島使用化石殘留的遺傳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種恐龍,並在島上興建一座主題樂園侏羅紀公園,但是他原先的美意卻嚴重失控,霸王龍和迅猛龍群起攻擊島上的人類,並造成多人慘死,八年後,波多黎各政府設法將島上的恐龍全數消滅,並將這座世界僅有的恐龍棲息地全面封鎖,不準任何人踏上小島一步。
但是四年後,現在以大自然保護者自居的漢蒙卻透露,另外有一座小島被做為培育古代 恐龍 的第二實驗地點,雖然當地的情況一度被控制住,但是在一次大風暴侵襲實驗室之後,這些兇猛的史前掠食動物逃到野外,而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恐龍找到生存的方法,並在這個完美的生態環境里持續繁衍。
如今又過四年,第一位造訪侏羅紀公園的古生物學家艾倫葛蘭發現在這第二座小島,被稱為失落的世界的索納島上,隱藏著更大的凶險…
幕後:
今年暑假,將再度推出最賣座的電影【侏羅紀公園】第三集。【侏羅紀公園3】其實是延續第一集的故事,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於1993年使用最先進的電腦動畫科技,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恐龍 ,他結合了科幻以及科學的元素,以令人咋舌的特效場面及驚悚的情節拍出一部令人嘆為觀止。
強斯頓說:「我堅信我們拍得出來,因為這幾年的電腦動畫科技突飛猛進,甚至比當年史匹柏執導的第一集進步。」四度榮獲奧斯卡獎的特效高手史丹溫斯頓再度參與此片的製作,他在【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里曾經為該片創造出更大更快的兇猛恐龍 。
這兩部【侏羅紀公園】不僅僅打破所有的票房紀錄,同時也在數位以及機械技術上有革命性的突破,並且創造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非凡成就。這次該如何超越這兩部超極鉅片?【野蠻游戲】的導演喬強斯頓原本就很有興趣執導【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但是史匹柏決定自己執導該片,但是他也答應強頓斯,如果故事邏輯成立,可以拍攝第三集的話,他一定讓強斯頓接手,於是史匹柏在1999年6月便開始著手發想第三集的內容和劇情。
二十年後,強斯頓和史匹柏再度攜手合作,希望拍出一部和前兩集的故事一樣緊湊驚悚,特效場面同樣浩大嚇人的冒險動作片,強斯頓說:「我堅信我們拍得出來,因為這幾年的電腦動畫科技突飛猛進,甚至比當年史匹柏執導的第一集進步。」
四度榮獲奧斯卡獎的特效高手史丹溫斯頓再度參與此片的製作,他在【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里曾經發揮他的功力,為該片創造出更大更快的兇猛恐龍 ,其中包括一具35尺高的霸王龍,它不僅在片中吞噬一整隻羊,而且在票房上也打敗每一個與它競爭的的敵手。溫斯頓率領他的工作人員使用最先進的機械和電子科技,製造栩栩如生、動作敏捷的各種恐龍。片中將再度出現第一集把觀眾嚇得喘不過氣來的迅猛龍,35尺高,5噸重的霸王龍也將再度肆虐,但是它這次可能會被另一隻更大更猛的棘龍搶盡風頭,這只44尺長的食肉龍有著像鱷魚一般的長鼻子,有一個和長棘龍一樣的背鰭,它的兇猛程度更是超過可怕的霸王龍。
溫斯頓說:「如果你能想像有什麽比霸王龍更龐大更可怕,我們就會把它搬上銀幕,我們的製作的棘龍,體積比霸王龍大很多,重量幾乎是它的兩倍,從機械的角度來看,它的動作要來得更迅速也更有力。」
溫斯頓的工作夥伴約翰羅森格蘭於去年一月就開始製作這只體積龐大的棘龍,工作人員一共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才把一比十六的模型,放大製造銀幕上看到的44尺長、11噸重的史前巨獸,但是據說這麽龐大的體積,對棘龍來說也只是中等身材而已。
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再度擔任 恐龍 顧問,溫斯頓和羅森格蘭按照他的建議,在片中也打造出一隻雙翼展開長達40尺的翼手龍,霍納曾經參與前兩集的拍攝,據他表示,棘龍才是真正的掠食者,一般人以為雷克斯霸王龍是一種掠食動物,但是它其實專門吃腐肉。
知名的ILM電腦特效工作室也是這只巨大猛獸的催生者,加入該工作室十年之久的吉姆米契負責監督片中所有的電腦動畫特效鏡頭,他曾和導演合作【野蠻游戲】及【 十月的天空 】,他表示:「這次的 恐龍 比上兩集來得真實,因為自從第一部【侏羅紀公園】上片後,電腦動畫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部片中的每隻恐龍,不管是外貌、皮膚和肌肉的動作、以及在大自然中間走動的樣子,都比第一集來得逼真。」
溫斯頓沒辦法製造的 恐龍 模型,則有米契以及工作人員以最新的電腦動畫科技完成,像是50尺高的腕龍,還有一隻甲胄龍和一群三角龍。至於其他的恐龍,我們則模擬史丹為霸王龍、迅猛龍、翼手龍和棘龍所製造的模型。
資深特效技術人員邁可蘭提耶里也再度和溫斯頓及ILM合作,在攝影棚內搭建各種布景,藉以呈現恐龍攻擊人類的特效畫面。
多數的動作場面,包括恐龍攻擊船隻的那場戲,都是在平常擠滿遊客的環球片廠戶外影棚拍攝,溫斯頓在這場戲里會立起一隻40尺高的巨大機器恐龍,工作人員則負責把遊客引導到別處,以免讓這只兇猛的棘龍提早曝光。
在片廠棚內拍攝之前,外景隊則趕到夏威夷的可愛島和歐胡島進行拍攝工作,工作人員於去年八月三十日在檀香山開始拍攝工作。歐胡島上的外景地包括迪靈罕空軍基地,該基地於1941年 珍珠港 偷襲事件中是唯一沒被日軍轟炸的地方,其他的地點還有小島東邊的喜奇牧場和充當是片中索納島的莫拿谷。
工作人員和演員在歐胡島進行為時兩周的拍攝工作後,隨即拉隊到夏威夷群島最北端的可愛島繼續拍攝,一個很有趣的巧合是,工作人員預定於9月11日抵達可愛島,那也是八年前伊尼奇台風過境,造成 史蒂芬史匹柏 拍攝第一集重大損失的同一天。
完成外景拍攝工作後,全體人員移師回環球片廠的攝影棚,繼續拍攝工作,其中的十二號攝影棚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攝影棚,資深美術指導艾德韋洛已經在棚內搭建龐大的布景。
韋洛協同丹昂卓克在棚內搭建了一座熱帶雨林,它起來不但十分逼真,更是充滿了熱帶雨林的氣味,技術人員不斷噴撒霧水,企圖模擬真正的熱帶雨林中的濕氣,逼真的程度讓工作人員覺得好像又回到夏威夷,幸好棚內沒有夏威夷雨林中惱人的蚊子和致命的蜈蚣。
韋洛同時也耗資在其它攝影棚內搭建不同的布景,主要是在27號攝影棚,工作人員在那兒搭蓋一座50尺高的土強,為了拍攝劇中人物攀爬下一座河谷的戲,他們也在29號攝影棚搭了一座吊橋,以及一座翼手龍棲息的山谷。
雖然【侏羅紀公園3】有前兩集沒見過的恐龍 ,但是這次第一集的主角艾倫葛蘭博士將再度出現,山姆尼爾飾演這位勇敢的古生物學家這也是他第一次重覆他的角色。
他說:「我從來沒有重覆演過一個角色,這次回來演有一點像是穿上舒服的舊鞋,我覺得很輕松也很高興,這是【侏羅紀公園】的續集,當然有觀眾熟悉的元素,但是這次也有新的演員、新的故事和新的導演,這跟第一集很不一樣,這集的劇情發展就像子彈列車一樣快,片中也有一些可怕的新恐龍 ,一定會很精采,我們都很期待想看到電影。」
溫斯頓也說:「這一集跟前兩集感覺完全不同,我們不只是重覆以前做過的,這次有新的恐龍 、新的科技,這部電影非常令人期待,這絕對不只是另一部恐龍片,這是全新的享受。」
演員陣容
山姆尼爾
再度演出他在影史第五大賣座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古生物學家一角。山姆尼爾雖然從影長達二十五年,但是他從來沒想要當電影明星,他出生於北愛爾蘭,七歲那年跟隨家人移民到紐西蘭,拿到英國文學學位後,曾加入劇團演出,後來則為紐西蘭國家電影局拍記錄片。
威廉梅西
曾以柯恩兄弟執導的【 冰血暴 】一片入圍奧斯卡獎及獨立精神獎最佳男配角獎。作品有【獵殺游戲】、【那個時代】、【 春風化雨 1996】、【帥哥嬌娃】、【天才小棋手】、【終極證人】等片,之後他的作品則有【搖擺狗:桃色風雲】、【 空軍一號 】、【 密西西比謀殺案 】、【 歡樂谷 】、【驚魂記1999】、【 不羈夜 】、【 心靈角落 】等片。
蒂亞李歐妮
她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前幾年的災難片【 彗星撞地球 】,她出生於紐約,她的電影作品則有【 紅粉聯盟 】、【絕命悍將】、【絕地戰警】、【挑逗、性、游戲】以及最近和 尼可拉斯凱吉 主演的【 扭轉奇跡 】。
亞力山卓尼瓦拉
他是舞台劇、電視及電影演員,他最為人知的作品就是和 尼可拉斯凱吉 合作的【 變臉 】,他的作品還有【心鎖】、【愛的秘密】等片。十四歲的演員崔佛摩根去年曾和梅爾吉勃遜合作【 決戰時刻 】一片,他也曾演出 布魯斯威利 主演的【 靈異第六感 】。
邁可傑特
活躍於舞台、電視和電影圈,他曾分別以電視影集【小城風雲】、【醫門英傑】等四度入圍艾美獎。他的電影作品則有【 綠色奇跡 】、【 奇幻城市 】、【 迫切的任務 】、【 水世界 】、【終極特區】、【 黑幫龍虎鬥 】、【修女也瘋狂2】、【金錢與探戈】、【 心靈點滴 】、【 靈異大逆轉 】等片。
布魯斯楊格
出身於舞台劇,曾經成立芝加哥莎士比亞劇團,也曾演出多部電視影集或長片,他的電影作品則有【戰栗目擊者】、【 保送入學 】、【第六感追緝令】、【英雄保鑣】、【機飛總動員】、【 第三類奇跡 】等片。
約翰狄伊
曾演出奧利佛史東的【 白宮風暴 】、【終極證人】、【 殺戮時刻 】、【城市英雄】等片。
❼ 一個小男孩抬頭望一個大恐龍 是什麼電影呢
這是<侏羅紀公園3>!
那條恐龍是棘龍.小孩子是B基地的落難者,這是電影的截圖,小孩子可能看不清楚,不過恐龍你會認得吧?
http://ent.sina.com.cn/download/photo/jurassic.html
❽ 侏羅紀公園123部主角龍分別是什麼
《侏羅紀公園1》主角恐龍:
暴龍
❾ 冰河世紀3里的魯迪是什麼恐龍
《冰河世紀》系列中的很多動物都是經過面色的加工改造的,為的是在電影中有美化感,所以在電影挑角色的時候是很關鍵的,那麼魯迪是個什麼樣的恐龍呢?
很顯然,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我們知道:《冰河世紀3》中的魯迪是個經過改造的「棘龍」和「重爪龍」的結合。
其中,注意魯迪的前爪與棘龍的前爪非常接近,後腿腱子也非常類似,而魯迪的頭部和嘴部都與重爪龍很像,所以不排除它,但是也應該知道最明顯的部位後背沒有巨帆,棘龍有,但重爪龍沒有。知道為什麼故意導演不把魯迪設計成有巨帆的恐龍嗎?那是因為那樣就沒有特色了,使觀眾一看就認出是棘龍,所以.....
那麼,有許多電影人物設計都是要經過嚴格的面色批準的。
當然,言歸正傳,魯迪是個經過改造的「棘龍」和「重爪龍」的結合。
❿ 侏羅紀世界 電影是棘龍打敗霸王龍嗎
侏羅紀世界 電影中並沒有棘龍,那個差點殺了霸王龍的恐龍叫暴虐龍,暴虐龍最後被水中的滄龍一口咬住脖子拖入水中,給霸王龍和迅猛龍解了圍。暴虐龍是人造生物,混合了霸王龍、棘龍、迅猛龍、樹蛙等多種動物的基因。單打獨斗霸王龍是不可能勝利的。
侏羅紀公園3 電影中殺死霸王龍的是棘龍。
其他影視作品中沒有棘龍與霸王龍/暴龍的對戰。
另附上,電影中棘龍殺死霸王龍只是一種劇情需要的表現手法,而它們到底誰更厲害還是眾說紛紜,不過我覺得霸王龍更厲害些,但是就算贏了棘龍自己也會傷痕累累,並且這些傷痕大部分是敗棘龍前爪所為。而棘龍會死於霸王龍的咬合力。最新數據顯示霸王龍的咬合力至少是棘龍咬合力的四倍以上。霸王龍是掠食動物,而棘龍的鼻孔靠後,更適合捕魚。你說一個野戰兵與一個漁翁打起來,誰更厲害?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