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傳說扮演小兵張嘎的安吉斯後來判刑了,是嗎
並沒有被判刑,這是謠言。
安吉斯,蒙古族男孩,內蒙古著名的雙槍女將烏蘭之子。在電影《小兵張嘎》中扮演張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
這么多年來,安吉斯似乎銷聲匿跡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羅金寶」扮演者張瑩的愛人李慧穎揭開這一謎團。
據她介紹,「文革」爆發後,張瑩受到很大的沖擊,不僅被批鬥,還被關進了北影廠的牛棚,在牛棚里不許吃好的,只許吃窩頭鹹菜。
最令張瑩傷心的是,當時扮演嘎子的安吉斯有十三、四歲了,他從內蒙古串聯到北影,對崔嵬、張瑩、於紹康這些《小兵張嘎》中的主創來了個集體批鬥,還動了手……據說他打崔嵬打得最厲害。
1969年6月,受到迫害的張瑩因病去世,轟動香港。
曾經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李慧穎說,嘎子的確是批鬥過張瑩,但其實我不太願意提他名字的,因為他各方面都不錯,我以及劇組中其他人這么多年都沒說過這件事,就是不希望對他有什麼影響。
張瑩當年確實非常傷心,因為他對嘎子非常好,嘎子的游泳還是張瑩教會的呢!不過那個年代,大人都有很多瘋狂的行為,何況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呀。
我理解他,沒有任何責怪他的意思,也希望大家理解他,都是那個年代造成的。
當時有名的演員,哪有沒挨過批鬥的呀,越有名的演員被斗得越很,各地的紅小兵都來斗,後來北影也害怕了,怕出人命。
其實當年許多斗人的和挨斗的,後來有機會把當年的那段過結說開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坐下來談談。
我想這件事對他而言,也是不願意回首的一段過往,我也希望他能放下這個包袱,找時間跟大家聚聚。
(1)電影英雄小八路演員現況擴展閱讀:
《小兵張嘎》,改編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說。是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亞廣告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20集電視連續劇。
由徐耿執導,徐兵編劇,謝孟偉,杜雨,張一山,王莎莎、錢哆多聯袂主演。
講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過程。
《小兵張嘎》於2004年7月27日在央視八套全國首播。
B. 我想知道小品演員馬季的一些資料
馬季(1934·3-)相聲演員。新中國相聲的代表人物,相聲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侯派,創出了自己創作的道路,為大多數相聲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馬季原名馬樹槐。河北省寶坻縣黃庄村人。1940年至1947年,先後曾在北平西城黃城根小學、西城扶輪學校、志成中學、平民中學學習。1947年到上海宏德織造廠學徒,直至1949年。1950年在培德中學讀書。
1951年在北京市新華書店工作。1956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常務理事,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團長等職。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相聲演員。
1956年7月在唐山市作了第一次演出,演出相聲《都不怨誰》、《對春聯》。他的處女作是1956年寫的《打籃球》。此後,除演出一些傳統相聲及別人創作的相聲段子外,他共創作了相聲一百多個,曾在全國報刊上發表。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先後拍成電影。
相聲代表作有《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贊》、《畫像》、《新桃花源記》、《女隊長》、《白骨精現行記》、《舞台風雷》、《五官爭功》等。
C. 電影《紅色娘子軍》軍長扮演者是誰
是王心剛 1932年出生的王心剛,現如今已經86歲的高齡。而在六十年代,他已經是熒幕上的「第一帥哥」了。他不僅有帥氣的外表、加上優雅的氣質和超凡脫俗的演技,讓眾多觀眾為之痴迷。在當年甚至還傳出了「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的佳話。可以說王心剛就是那種專門為銀幕而生的人。
D. 英雄小八路是誰演的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1年,此片原為同名話劇,其主要劇情為:福建前線某村,國堅、林燕、鐵牛、小明、小華五個少年兒童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積極進行各種支前活動。他們曾經錯把在陣地上視察的解放軍團長誤認為壞人而抓起來。盤踞在金門島的美蔣反動派派遣特務冒充小明的叔叔,潛入大陸,企圖偷拍沿海炮兵陣地,國堅看出了破綻,智擒特務。炮轟金門中,五個少年冒著炮火,用身體接通被敵人炸斷的電話線,保證我軍戰斗命令及時下達;本片主題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後被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另有同名相聲、連環畫。
折疊演員表
洪兆森.... 國堅
盧寧 .... 林燕
吳立民 .... 鐵牛
何立己 .... 小明
李翚星 .... 小華
王琪 .... 趙書記
朱藝 .... 團長
金乃華.... 政委
鳳凰 .... 林老師
徐飛 .... 秀英
牛犇 .... 周小虎
周志清.... 副連長
余振寰 .... 班長
鄭敏 .... 敵師長
於飛 .... 敵顧問
史久峰.... 林家福
屠正屏 .... 特務
E. 請問誰有馬季的資料
馬季一生
馬季(1934-2006),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相聲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供獻。
馬季原名馬樹槐。天津寶坻縣黃庄村人。少年時在上海為學徒工。新中國建立後在北京新華書店工作,業於表演相聲。1956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常務理事,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團長等職。是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相聲演員。
馬季於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臟病,經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2歲。
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作品先後被拍成電影。
代表作品
代表作
《五官爭功》、《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贊》、《畫像》、《新桃花源記》、《女隊長》、《白骨精現行記》、《舞台風雷》等。
作品集
拔牙 百吹圖 彬彬有禮 成語新篇
傳搖 吹牛 打電話 登山英雄贊
多層飯店 兒女贊 反正話 哥倆好
跟誰結婚 狗熊大象 畫像 講禮貌
哭的藝術 勞動號子 老少樂 老少樂
禮貌 論捧逗 賣布頭 美
妙語驚人 鬧公堂 女隊長 攀親
請醫生 繞口令 三比零 說一不二
四字歌 特種病 外國 萬紫千紅繞營房
王金龍與祝英台 五官爭功 五官爭謙 戲劇雜談
新地理圖 新桃花園記 學評戲 學越劇
訓徒 一個推銷員 一仆二主 英雄小八路
游擊小英雄 友誼頌 扎針 招聘
找舅舅 找堂會 逐步升級 裝小嘴
http://ke..com/view/21106.html?wtp=tt
F. 周郁輝的人物生平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九兵團教導團文工隊隊長,1953年任二十七軍政治部助理員,1955年轉業,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宣傳處任副科長,1959年調任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黨委辦公室主任,後為專業編劇。1965年調北京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處副處長,1973年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專業編劇,1978年任中央樂團領導小組成員,1981年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1983年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辦公廳副主任。
1927年冬天,周郁輝出生在中村一戶貧困農戶家中。
周郁輝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的童年時代里,沒有享受到父母給予的溫暖和疼愛。父母在他小時候便相繼離開他,因父母早亡,13歲的周郁輝隨兄長四處流落,最後到東北當了一名學徒。學徒期間,東北正處於日本人統治之中。周郁輝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少年的他開始萌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反抗精神。1944年1月,17歲的周郁輝回到山東尋找一條光明的道路,終於投奔到抗日根據地,並考入了當時的抗日軍政大學牙山分校。「抗大」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膠東軍區十三團工作。
兩年後,19歲的周郁輝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便分配到第三野戰軍九縱隊教導團工作。他先是任教導團幹事,由於工作出色,很快擔任了指導員。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周郁輝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九兵團教導團文工隊隊長職務。在赴朝作戰期間,他帶領一支剛參加革命不久的青年學生組建的文工隊,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正是由於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沉著的品質,使得這支年輕的隊伍在戰爭中得以快速成長,成為一支深受部隊歡迎的文藝輕騎兵。
在戰爭的歲月里,周郁輝以巨大的熱情和頑強的毅力帶領文工隊深入連隊,深入前線,為部隊和戰士演出文藝節目,鼓舞戰士的士氣,激勵戰士們英勇殺敵,保家衛國。即使在最嚴酷的時刻,在隊友遭到敵機轟炸而傷亡的情況下,周郁輝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克服種種困難,他的熱情樂觀和大無畏英雄氣概起到了率先垂範的作用。在他的帶動下,文工隊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從朝鮮歸來後,周郁輝被組織安排到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
在工作中,周郁輝所表現出來的文藝創作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1959年組織上根據他的特長調他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工作。此間,正值福建前線部隊奉命還擊金門,打擊蔣軍的囂張氣焰。在炮戰的日子裡,處在陣地前沿的廈門何厝小學有13位少先隊員,一面堅持學習,一面組成「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他們不怕累,不怕死,頂著炮火硝煙,活躍在前沿陣地:修公路、築掩體、擦炮彈、接話線、洗軍衣、送茶水、抓特務……受到當地軍民的贊揚。共青團廈門市委命名這13位孩子為「優秀少先隊員」,並授予「英雄小八路」榮譽稱號。消息一經傳開,全國各大電台、報刊紛紛報道了孩子們的英雄事跡。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決定用最快的速度將「英雄小八路」的事跡拍成故事片。說來不巧,當時該廠的編劇都在忙自己手裡的劇本,找不出適當的人員來承擔此項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電影製片廠從領導到員工都急得不得了。就在這關鍵時刻,時任廠黨委辦公室主任的周郁輝挺身而出。他向廠領導請願承擔《英雄小八路》的編劇任務。多年的戎馬生涯和長期形成的敢打硬仗、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優秀軍人作風讓他堅信自己能完成這項任務。於是,周郁輝滿懷信心地來到廈門前線。他深入前沿陣地體驗生活,與「英雄小八路」們促膝交談。孩子們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他,激起了他極大的創作熱情。回到上海後,他立即投入到創作中,很短時間就創作出了《英雄小八路》的文學劇本,並獲得廠領導的一致好評。1960年10月,《英雄小八路》攝制組在廈門開機拍攝。此刻的周郁輝仍沉浸在劇中五位少年英雄的形象中。他為了更好地烘托銀幕上的少年英雄形象,讓英雄的主題更進一步升華,覺得應該創作一首具有時代震撼力的主題歌,才能表現出人民群眾熱愛祖國的肝膽衷腸。沒有誰會想到,就是這個想法,讓周郁輝創作出了唱響長城內外和大江南北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這首極具時代精神的主題歌傾注了周郁輝對黨、對祖國、對革命事業的無限深情和巨大的愛戀。
1960年12月29日,在慰問廈門前線三軍大會上,由「英雄小八路」的原型和電影《英雄小八路》中的小演員一起組成合唱團,由天馬廠演員馮笑和鳳凰手風琴伴奏,「英雄小八路」總輔導員王添成擔任指揮,第一次正式登台唱響了由周郁輝作詞,寄明譜曲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電影故事片《英雄小八路》在全國放映後,影片中三次響起主題歌,觀眾被「英雄小八路」們那種「不怕困難,不怕敵人,頑強學習,堅決斗爭」的精神深深打動。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隨著《英雄小八路》影片在全國的放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作為膾炙人口的名歌,在廣大群眾中廣為傳唱,就連國家領導人也都曉得這首歌。外交家熊向輝說:「1961年9月毛澤東主席在武漢會見正在中國訪問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時,蒙哥馬利曾提到中共領導人的繼承人問題,毛主席特別關注「繼承人」這個詞。毛主席說,「繼承人」這個名詞不好,我一無土地,二無房產,銀行里也沒有存款,繼承我什麼呀?紅領巾們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叫「接班人」好,這是無產階級的說法。從此,「接班人」這個名詞,又有了新的含義。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共青團中央在全國范圍內徵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應征者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兒童歌曲。經有關領導及專家反復篩選,最後還是選中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1978年10月27日,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通過決議,將《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1980年,這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歌曲被評為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這是黨和人民對周郁輝同志辛勤勞動給予的最高贊譽和肯定。
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期間,周郁輝曾向黨中央提議成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獲得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1981年初,國務院決定重新設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決定調周郁輝參加文委宣傳司的組建工作。接手工作後,周郁輝用他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和組織才能,僅幾個月時間就組成了包括三個處級建制的工作班子,並迅速開展了對外宣傳工作。1982年,由他擔任團長率領中國雜技團訪問非洲七國,為中外文化交流和加強中非各國人民友誼做出了貢獻。1983年,他又參與了組建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的工作。
早在1950年抗美援朝期間,周郁輝同志就身患重病,在朝鮮戰場上他不顧病痛的折磨,忘我的工作,奮不顧身。多年來,他始終樂觀向上,對工作認真負責,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終因積勞成疾,1987年在北京病逝,終年60歲。周郁輝同志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即使在病中,也一直關心國家大事和黨的事業,他為自己因病不能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感到痛苦和不安,經常用電話誠懇地談出自己對文聯機關改革的設想與建議 ;他還對去看望他的同志透露過他龐大的創作計劃,決心繼續為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他彌留之際,還不忘以輕松的口吻與醫護人員做一兩句對話,給他們以安慰,而他最後的遺囑是: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遺體交醫院解剖用做科學研究。所有這些,無不顯示了一個普通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的思想光輝和人格力量。
G. 電影《兩個小八路》小演員馬刃和李建軍近況
你好
這溫暖的午後,我來了,給你帶來了一杯陽光茶,慢慢品茗,品嘗這悠悠時光的靜雅,感受人生間的欣喜,體會撼動心靈的快意。只一杯,只一杯陽光茶,足以快樂一整個下午。
午後,點一杯陽光茶,飲快樂的源泉,品時光的
H. 電影英雄小八路的小演員他們今天怎麼樣
開始演鬼子了
I. 請提供相聲演員馬季的資料。
馬季,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相聲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供獻。
馬季原名馬樹槐。河北省寶坻縣黃庄村人。1956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常務理事,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團長等職。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相聲演員。
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先後拍成電影。
代表作有:
《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贊》、《畫像》、《新桃花源記》、《女隊長》、《白骨精現行記》、《舞台風雷》、《五官爭功》等。
作品集:
拔牙 百吹圖 彬彬有禮 成語新篇
傳搖 吹牛 打電話 登山英雄贊
多層飯店 兒女贊 反正話 哥倆好
跟誰結婚 狗熊大象 畫像 講禮貌
哭的藝術 勞動號子 老少樂 老少樂
禮貌 論捧逗 賣布頭 美
妙語驚人 鬧公堂 女隊長 攀親
請醫生 繞口令 三比零 說一不二
四字歌 特種病 外國 萬紫千紅繞營房
王金龍與祝英台 五官爭功 五官爭謙 戲劇雜談
新地理圖 新桃花園記 學評戲 學越劇
訓徒 一個推銷員 一仆二主 英雄小八路
游擊小英雄 友誼頌 扎針 招聘
找舅舅 找堂會 逐步升級 裝小嘴
作品及其和做人
馬季 風格贊
馬季 馮鞏 劉偉 趙炎等 五官爭功
馬季 郭啟儒 請醫生
馬季 郭啟儒 打電話
馬季 郭啟儒 對春聯
馬季 郭啟儒 王金龍與祝英台
馬季 郭全寶 賣布頭
馬季 郭全寶 妙語驚人
馬季 郭全寶 女隊長
馬季 郭全寶 萬紫千紅繞營房
馬季 郭全寶 扎針
馬季 姜昆 趙炎 笑林 新光 大山 送春聯
馬季 李文華 說一不二
馬季 劉寶瑞 拔牙
馬季 劉寶瑞 找堂會
馬季 劉偉 傳謠
馬季 劉偉 富了以後
馬季 劉偉 姜昆 趙炎 傳謠
馬季 劉偉 老少樂
馬季 唐傑忠 白骨精現形記
馬季 唐傑忠 北京之最
馬季 唐傑忠 彬彬有禮
馬季 唐傑忠 成語新篇
馬季 唐傑忠 多層飯店
馬季 唐傑忠 高原彩虹
馬季 唐傑忠 講禮貌
馬季 唐傑忠 戒煙
馬季 唐傑忠 救人
馬季 唐傑忠 老馬家
馬季 唐傑忠 禮貌用語
馬季 唐傑忠 美
馬季 唐傑忠 詩情畫意
馬季 唐傑忠 戲劇雜談
馬季 唐傑忠 新地理圖
馬季 唐傑忠 新桃花園記
馬季 唐傑忠 學越劇
馬季 唐傑忠 友誼頌
馬季 唐傑忠 找舅舅
馬季 唐傑忠 逐步升級
馬季 於世猷 登山英雄贊
馬季 於世猷 反正話
馬季 於世猷 哥倆好
馬季 於世猷 跟誰結婚
馬季 於世猷 狗熊大象
馬季 於世猷 畫像
馬季 於世猷 哭的藝術
馬季 於世猷 勞動號子)
馬季 於世猷 三比零
馬季 於世猷 外國
馬季 於世猷 學評戲
馬季 於世猷 一條街
馬季 於世猷 英雄小八路
馬季 於世猷 游擊小英雄
馬季 於世猷 裝小嘴
馬季 宇宙牌香煙
馬季 趙世忠 論捧逗
馬季 趙世忠 繞口令
馬季 趙世忠 閑話
馬季 趙炎 百吹圖
馬季 趙炎 吹牛
馬季 趙炎 打噴嚏
馬季 趙炎 兒女贊
馬季 趙炎 姜昆 劉偉 馮鞏 王謙祥 李增瑞 韓蘭成 笑林 常佩業 姚新光等 風格贊
馬季 趙炎 哭的功能
馬季 趙炎 老少樂
馬季 趙炎 鬧公堂
馬季 趙炎 攀親
馬季 趙炎 繞口令
馬季 趙炎 石可達 訓徒
馬季 趙炎 說一不二
馬季 趙炎 四字歌
馬季 趙炎 特種病
馬季 趙炎 王金寶 劉偉 馮鞏 王謙祥 李增瑞 戴志誠 鄭健 五官爭謙
馬季 趙炎 王金寶 一仆二主
馬季 趙炎 戲劇雜談
馬季 趙炎 新地理圖
馬季 趙炎 行業術語
馬季 趙炎 幸福屯
馬季 趙炎 一陣風
馬季 趙炎 招聘
馬季 趙炎等 五官爭功
馬季,郭啟如-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