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楊雅琴的介紹
楊雅琴,1944年7月出生於山東濟南,1997年9月29日去世,演員。作品有《地道戰》、《苦菜花》等。
② 苦菜花電影主演娟子的扮演者
:《影視名稱》苦菜花
角色楊雅琴 飾 娟 子
主要作品
遠方(1984)
西子姑娘(1983)
心靈深處(1982)
漩渦里的歌(1981)
蒙根花(1979年1月)
我的十個同學(1979)
青春似火(1976)
第二個春天(1975)
偵察兵(1974)
苦菜花(1965)
地雷戰(1962
楊雅琴是我們一代人喜愛的優秀電影演員,她曾經為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難以忘懷的銀幕形象。這些極具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曾經教育過我們的心靈,美化過我們的情感,也是這一代人所見到的第一個美麗的電影演員,因而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法替代的印象。
雅琴獨特的魅力——波瀾壯闊的美、英姿颯爽的美、堅忍不拔的美、剛毅犀利的美、奉獻犧牲的美——那樣的與眾不同,那樣的震撼人心,那樣的使人振奮! 楊雅琴在74年至79年連續主演了《偵察兵》、《第二個春天》、《清春似火》、《蒙根花》、 《我的十個同學》等多部影片,這在當時的電影女演員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雅琴不僅具備一名演員外在的美貌,也具備了一名演員特有的表演才能,仍是那樣執著地投入和進取。
她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繼續她自己曾經輝煌而過早人為放棄的電影表演事業,她最大的自責是單一地為了尋找和追求個人的情感和幸福,而狠心拋下曾經深愛她的萬千觀眾。但惟一值得告慰的是她年輕時代的銀幕形象,依然如故,這已成為了一種廣大觀眾永久的慰藉和不盡的思念,同時也是停留和定格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某一個階段的不朽一頁。
③ 楊雅琴的第一任丈夫是誰
楊雅琴的第一任丈夫是一名戰士。
人物經歷
楊雅琴:2歲喪母,被哥哥姐姐帶大,不幸婚姻令她中年早逝
原創2020-03-13 14:54·1號嘮嗑員
提到老一輩的演員,就不得不提早已被遺忘的「影視巨星」楊雅琴。
她是70年代內地最紅的女演員,演繹了整整一個時代的人物氣息。
她一生熠熠生輝,卻又充滿了不幸與唏噓。
幼年時孤苦伶仃,一生又因婚姻不幸而中年早逝,留下無數遺憾。
這個在中國影壇留下徇爛一頁的演員,不該被漸漸遺忘而去。
家庭狀況
楊雅琴1944年出生於濟南一個貧苦的家庭。
有兄妹四個,所以楊雅琴從一出生就吃不飽穿不暖。
沒想想到,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庭卻又遭遇了雪上加霜。
楊雅琴在兩歲時,母親就不幸因病去世。
兩歲沒了母親的楊雅琴生來沒有母愛,充滿了孤苦憂郁的底色。
沒想到屋漏逢連夜雨,父親在過了幾年後,也不幸因病撒手人寰。
留下他們兄妹幾個,相依為命,孤苦伶仃。
年紀尚小的楊雅琴後來是由哥哥姐姐一手帶大。
父母早逝,讓楊雅琴從小孤寂卻又自強自立、執拗倔強。
她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自己獨立生活了。
④ 電影偵察兵德彪的演員是誰
《偵察兵》是李文化導演,王心剛主演的電影。1974年在中國上映。
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偵察參謀郭銳(王心剛飾),奉命帶領一支小分隊深入豐城進行偵察,路遇還鄉團長(於紹康飾)帶領團丁押解我婦女主任(楊雅琴飾)和村幹部(周冠森 飾),小分隊將他們營救。之後,他們在小村安紮下來,分幾路化裝進城偵察。與此同時,敵人已知曉我偵察兵進城,派搜索隊長王德標(安震江飾)全城布控,郭銳得知王的姐夫是敵炮團團長黃宇軒(邵沖飛 飾),便假扮敵作戰處長,並以黃老同學的身份到其家裡,智取到敵人火力配備圖,在第一時間上報給指揮部。當敵人發覺上當後,展開全城大搜捕,無奈為時已晚,我偵察兵早裝扮成敵執法隊,駕駛著繳獲的中吉普,揚長而去......
1948年,我解放軍參謀部郭銳奉命率領一支偵察隊直插敵占區豐城一帶。為了解敵情郭銳化裝成新調來的敵作戰處長,騙取敵炮團團長的信任,拿到敵炮團火力配備圖,又從敵人口中了解到他們緊急防務會議情況。隨後又虎口拔牙抓住了敵搜索隊長和敵作戰處長,獲得准確情報,配合大部隊全殲豐城之敵。
演員表
⑤ 憑《苦菜花》走紅的楊雅琴,是在什麼時候離世的
我認為她是1997年9月29號離世的,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傷心的,而且她的婚姻狀況也不太好,我們應該遠遠的祝福她。
⑥ 楊雅琴的人物評價
楊雅琴是我們一代人喜愛的優秀電影演員,她曾經為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難以忘懷的銀幕形象。這些極具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曾經教育過我們的心靈,美化過我們的情感,也是這一代人所見到的第一個美麗的電影演員,因而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法替代的印象。
雅琴獨特的魅力——波瀾壯闊的美、英姿颯爽的美、堅忍不拔的美、剛毅犀利的美、奉獻犧牲的美——那樣的與眾不同,那樣的震撼人心,那樣的使人振奮! 楊雅琴在74年至79年連續主演了《偵察兵》、《第二個春天》、《清春似火》、《蒙根花》、 《我的十個同學》等多部影片,這在當時的電影女演員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雅琴不僅具備一名演員外在的美貌,也具備了一名演員特有的表演才能,仍是那樣執著地投入和進取。
她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繼續她自己曾經輝煌而過早人為放棄的電影表演事業,她最大的自責是單一地為了尋找和追求個人的情感和幸福,而狠心拋下曾經深愛她的萬千觀眾。但惟一值得告慰的是她年輕時代的銀幕形象,依然如故,這已成為了一種廣大觀眾永久的慰藉和不盡的思念,同時也是停留和定格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某一個階段的不朽一頁。
⑦ 楊雅琴在哪火化
楊雅琴,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山東濟南人,1944年7月出生。16歲時考入濟南軍區話劇團,曾在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任話劇演員,後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演員。曾主演過電影《地雷戰》、 《苦菜花》、《蒙根花》、《青春似火》《第二個春天》、《西子姑娘》、《遠方》等影片。
楊雅琴在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任演員期間,被八一電影製片廠前來山東膠東拍攝影片《地雷戰》的導演一眼看中。於是,這部電影中的游擊隊員田嫂便成了楊雅琴的第一個銀幕角色。緊接著,在八一廠「文革」前的最後一部電影《苦菜花》中她便成功地飾演了這部電影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娟子」。這也是她真正第一次在銀幕上的光彩閃現。
後來在北影廠拍攝的《青春似火》、 《偵察兵》和《第二個春天》三部影片中,她分別出演了三個「工農兵」的主要形象。靠著這三個在當時影響甚廣的女主角,楊雅琴終於在那個特殊年代裡,登上了「幸運女神」的寶座。由於特殊的原因,楊雅琴過早地離開了自己的演藝事業,在八一廠提前辦理了內退手續,離開了戀戀不舍的廣大電影觀眾。隨丈夫前往香港定居。1980年她回到了闊別16年的北京。 1997年9月29日無情的病魔奪去了楊雅琴年僅53歲的生命。
楊雅琴的電影劇照
楊雅琴同志的骨灰於1997年10月31日安放在北京昌平鳳凰山陵園。
⑧ 有關於革命電影《苦菜花》的資料
電影《苦菜花》,根據馮德英同名小說改編,李昂導演,1965年攝制並上映。
本片生動描寫了一位偉大母親在民族和個人的漩渦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畫面和音樂等方面均充滿了鄉土氣息工,尤其是電影插曲「苦菜花開」更是膾炙人口。曲雲的表演剛毅、飽滿,極具內力。1977年重映。該電影堪稱經典。
(8)老電影演員楊雅琴簡歷擴展閱讀
《苦菜花》劇情介紹:抗日戰爭初期,膠東某山區王官莊。地主王唯一(劉江 飾)勾結日寇,橫行鄉里,打死馮大娘(曲雲 飾)的丈夫,逼走兒子。大女兒娟子(楊雅琴 飾)暗中參加了抗日武裝,在地下黨負責人姜永泉(王志剛 飾)帶領下,組織了武裝暴動。
馮大娘在暴動中提高了思想覺悟,非但不埋怨娟子瞞著她鬧革命,還把二兒子德強(萬倉 飾)也送去參加八路軍。王唯一被鎮壓後,他兄弟日寇特務王柬芝(顧嵐 飾)來到村裡,以小學校長身份從事特務破壞活動。
影片描寫英雄母親馮大娘這樣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在黨的領導下,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如何鍛煉成長成一個有高度階級覺悟和崇高愛國主義精神的戰士,使她懂得了對付殘暴的階級敵人,只有拿起槍桿子來進行斗爭的真理。
⑨ 憑《苦菜花》走紅的楊雅琴,是在多少歲離世的
在這個快餐時代,影視作品一部接一部,藝人更不用說多的都要臉盲。53歲的楊雅琴過完了這一生,在中國電影史上有不少「影視巨星」也在以被觀眾遺忘的差不多了。楊雅琴這位熒幕女神在70時代可謂是內地最紅的女藝人。也許不少人會覺得她沒有當紅女星漂亮,沒有現在的時髦范兒。可是在那個時代,楊雅琴的樸素、大氣也是時髦的引領者。
藝人之路楊雅琴姐姐就想著要給她弄一身,將自己當年結婚後便收起來不捨得穿的皮鞋拿了出來,又去買了廉價的布料給楊雅琴做了身裙子。就這樣,楊雅琴穿戴這一身順暢經過了查核,當上了文藝兵。然後一步步經過自身的盡力成為了一名藝人。兩婚兩離,53歲中年早逝,楊雅琴這一生有過兩段婚姻,卻都不幸地以離婚收了尾。
⑩ 《地雷戰》故事,為何僅有一位配角成名
《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被網友們親切地稱之為「老三戰」,在時間上看當然《南征北戰》最早(不算重拍版),其次是《地雷戰》,最後是《地道戰》。
在名氣上看,似乎《南征北戰》和《地道戰》更大一些,這中間當然有各種因素存在,但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地道戰》和《南征北戰》里的演員可謂群英薈萃,當時就知名的演員和之後走紅的演員比比皆是,反而是《地雷戰》里的眾多演員相對來說更默默無聞一些。
但是,現在網路上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經常對《地雷戰》指手畫腳,他們說《地道戰》是抗日神劇鼻祖,《地雷戰》是科幻片鼻祖,甚至有的人還非常「博愛」,說地雷對平民來說是惡魔,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卻在拍電影。
這些人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地雷戰》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時代的國際環境和現在並不一樣,該片體現的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並非現在的,此外,別忘了同時期的越南發生了什麼,那裡的叢林中可是被人灑滿了高科技地雷。
關鍵是,我國民兵展開的地雷戰是為了防禦侵略者,是正義的、有效的斗爭方式,和那些到他國領土上埋地雷的侵略者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還有,《地雷戰》拍攝初衷是軍教片,而且是面向民兵的軍教片,因此在拍攝時就考慮到了受眾問題,不能像普通軍教片那樣純說教或演示,而是要帶故事情節,這個故事情節最好是要好看又好玩,這樣才能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從目前的效果看,《地雷戰》的拍攝目的應該是達到了,科普了軍事知識之外還傳播了樂觀、積極的斗爭精神,因此筆者認為該片是一部優秀的軍教故事電影,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