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宮迅音的創作背景
世界上有這樣一部電視劇:它歷時六年完成,拍攝地點遍及中國近30個省份及泰國,而所有鏡頭都是只靠一台攝像機完成的。因條件艱苦、缺乏資金,它留下了不少缺憾,但卻已經在世界范圍重播3000餘次。它就是《西遊記》。央視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重播次數超過2000次,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按照創作時間,1982年《西遊記》劇組進入籌備期,1986年開始播出,所以許鏡清的創作應該就在1983-1984年左右,那時候中國的電聲音樂還在濃霧期,可以說能夠接觸到合成器的人都不超過十個人。許鏡清後來在敘述自己的創作時,還描述了那段窘境。
許鏡清:這個音樂說句真話,對我來說,當時楊潔導演跟我這么說的,楊導演說原來前面那段有一個主題歌,後來楊導演把那個主題歌拿掉了,讓我重新選一個兩分四十秒的音樂,她當時講的就是我們按照你的音樂去剪輯畫面,我說那怎麼選?她說你隨便,這個東西讓我真的很為難,她如果說給我個框框,我按照她的框框就完成任務了,她說你隨便,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你想《西遊記》那麼多人,有妖怪,有什麼仙女,天上的、地下的、洞里的,各種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按照我過去的文化教育,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正義的和非正義的等等等等都交織在一起了,所以說人物很多,那麼就是說主線是師徒四人,你說這個音樂怎麼寫,你是用你的音樂去概括師徒四人取經,還是概括孫悟空大鬧天空,還是概括孫悟空跟妖精們斗爭,這個內容很復雜,所以我就想,我3天沒動筆,我在想這個東西怎麼寫,我天天在琢磨,有一天在那琢磨的時候,就聽到外邊有一個臨時工,拿一個飯盒吃午飯,他隨便在嘴裡哼了一個東西,他一邊敲飯盒當當就敲,他是當當當,好像他就是這么個調,我的開頭就有了,這么就來了。我很快就把這段寫完了,但是下面的怎麼辦?
真的我寫東西從來沒有這么費勁過,真是夜不能寐啊,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晚上我睡覺的時候,真的腦子里頭完全裝著《西遊記》里頭的各種形象,天宮什麼的,突然就遠遠飄來一個女生的感覺,我就趕緊爬下來了,就把前邊那段曲子,兩段應該有的都有了,那麼小號和銅管的這段音樂顯得雄壯,很有力度,那是對一種正義的,就是按照我們那時候對音樂的理解,那就是說一種向前的,一往直前的那種感覺,它有一定的力度。那麼那個女生一出來飄的聲音,那就是一種幻想的東西,一種神話的東西,一種美的東西,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只要你可以想,給你一個充分的想像空間,那麼就是這兩種東西在里邊交叉著應用,就形成了現在《西遊記》的前奏。
我在里邊用了電聲,用了電吉他、電子鼓,在我寫這個《西遊記》之前,幾乎在電視劇里沒有人用過電聲音樂,我是第一個用的電聲音樂。
《雲宮迅音》,開頭由管樂奏起,加上電子配樂、古箏、琵琶等樂器合奏。優美的旋律,配合剪接畫面,巧妙地將音樂和畫面融合為一體。高潮的女聲合唱部分,讓曲子升華到一種天籟的空靈境界。越聽越氣勢磅礴,將新潮的電子音樂混合中國古典音樂,再混合其他樂器混音成如此獨特的中國曲風,作為中國的電子音樂鼻祖,當之無愧。
Ⅱ 西遊記主題曲,雲宮迅音,是誰創作的是哪個樂團演奏的
《雲宮迅音》,又名《西遊記序曲》,由作曲家許鏡清所作,創作於1986年。演奏樂團無明確記載。
1985年春天,劇組接到消息,央視要把16集《西遊記》在1986年春節期間集中播出。播出前,楊潔告訴許鏡清,要把另一位作曲家創作的《西遊記》片頭曲拿掉,重新寫一段2分40秒的音樂。這段後來被網友稱為《雲宮迅音》的曲子,卻讓許鏡清大費腦筋。許鏡清習慣晚上寫作,中午起床。
有天中午起來後迷迷糊糊在床上發呆,正好幾個民工從窗前經過,一邊叮叮當當敲著飯盒,一邊哼著小調。許鏡清如醍醐灌頂,從民工調子里脫胎而來的一段經典的「登登登登」就此醞釀而出。《雲宮迅音》一開始甚至連歌曲名都沒有,一直被叫作「西遊記序曲」或「前奏曲」。樂曲名是網友們在電視劇播出多年後取的。許鏡清挺喜歡這個名字,「親切又貼切,還有文學味道」。
(2)雲宮迅音周星馳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2018年11月,86版電視劇《西遊記》總作曲許鏡清以侵害作品署名權、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為由,將北京麥田映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訴至法院。
許鏡清稱,電影《西遊之女兒國篇》未經許可在配樂中使用自己的音樂作品《雲宮迅音》《女兒情》,請求法院判令對方停止侵權、刪除下架侵權電影《西遊之女兒國篇》、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65.25萬元。
Ⅲ 西遊記的片頭曲是什麼歌曲
原版西遊記的片頭曲名叫《雲宮迅音》。
《西遊記序曲》由許鏡清作曲、胡炳旭指揮、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隊演奏,該歌曲是央視六小齡童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片頭序幕曲。
《敢問路在何方》是許鏡清譜曲,閻肅作詞的一首歌曲,由張暴默首唱[1] ,是1986年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插曲和主題歌,在第11集後由蔣大為演唱。
歌曲歌詞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雲雷電任叱吒,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Ⅳ 如何評價86版《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
這首樂曲沒有歌詞,在那個「沒有歌詞就不叫歌」的時代,更是難能可貴的!低音部分更是使用了電貝司,更加令人驚訝!整個樂曲Bass Line十分特別,音感很強。整個歌曲編曲大氣凜然,層層推進,配齊豐富,結合電子樂、打擊樂、中國民樂、交響樂多重要素,混搭而又自然,而且編曲還頗有迷幻的味道,精細程度不亞於pink floyd的名作。
Ⅳ 《雲宮迅音》作者許鏡清,《西遊記》火了幾十年,他終於怎樣了
曾經在網上流傳過一個段子,說的是中央音樂學院入學考試的其中一道試題:請寫出86版《西遊記》片頭曲:「丟丟丟」後面的七個音。
最後的標准答案據說是:「登登等登凳登等燈」。
這應該就是個段子,但卻足以打開很多人的記憶,那段記憶叫《雲宮迅音》,當然也是《西遊記》。
2018年,許鏡清終於拿起法律武器,起訴電影《西遊之女兒國篇》出品方麥田映畫和騰訊,為自己的作品《雲宮迅音》和《女兒情》維權,最終經過兩次判決雙方達成和解,對方賠償65.25萬元。
許鏡清終於賺錢了,相信所有的《西遊記》劇迷和音樂迷們也會為他高興,這是他應得的,也是早就該得到的。
他的音樂,不朽
Ⅵ 西遊記,雲宮迅音
《雲宮迅音》是央視1986年版《西遊記》序曲,又名《西遊記序曲》 由作曲家許鏡清所作。 《雲宮迅音》的歌名其實是後來觀眾起的,當時只稱作「西遊記序曲」並沒有具體的名字。
Ⅶ 求戲腔男聲的古風歌曲
1、《霍元甲》
《霍元甲》是由方文山作詞,洪敬堯編曲,周傑倫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曲是電影《霍元甲》的同名主題曲。收錄於2006年1月20日發行的EP《霍元甲EP》中。
2、《佛說》
《佛說》是網路古風歌手音頻怪物於2014年04月29日發表的歌曲。
3、《悟空》
《悟空》是戴荃創作並演唱的歌曲,收錄於2015年8月7日發行的中國好歌曲第二季導師原創專輯《奇幻游樂園》中。2016年,該曲獲得第16屆音樂風雲榜原創新勢力獎。
4、《離人愁》
中國風的詞曲,加入了戲腔。歌曲《離人愁》靈感來源於古詩詞之中,曲和詞都充滿了古風韻味,當中還添加了戲曲當中的笑聲,歌曲《離人愁》由李袁傑演唱並擔綱詞曲創作,筱筱雨沐編曲,是一首描述年少江湖情懷的古風歌曲。
5、《典獄司》
《典獄司》是一首歌曲,由江淮沿岸填詞,由和匯慧編曲,由音頻怪物演唱,作為電視劇《老九門》片尾曲。《典獄司》曲韻悠長頗具古風。
Ⅷ 外國怎麼評價雲宮迅音
外國評價雲宮迅音:
該曲以器樂曲的形式出現,巧用電子鼓,活靈活現了孫悟空騰雲駕霧的颯爽英姿,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在當年的電視配樂中開了電聲音樂與管弦樂隊、民樂結合的先河。該曲像是孫悟空金箍棒的力量,或者唐僧取經堅韌不拔的精神。
作曲者許鏡清大膽配器選擇:電子聲、電子樂,小號和銅管顯得雄壯,是種正義的一往直前的感覺;女聲一出來飄,就是一種神話的美的東西。兩種元素不斷交叉,就形成了《雲宮迅音》。
相關事件:
2018年11月,86版電視劇《西遊記》總作曲許鏡清以侵害作品署名權、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為由,將北京麥田映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訴至法院。
許鏡清稱,電影《西遊之女兒國篇》未經許可在配樂中使用自己的音樂作品《雲宮迅音》《女兒情》,請求法院判令對方停止侵權、刪除下架侵權電影《西遊之女兒國篇》、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65.25萬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雲宮迅音
Ⅸ 西遊記主題曲
《西遊記》的主題曲是:《西遊記序曲》,也叫做《雲宮迅音》。
《西遊記序曲》由作曲家許鏡清創作於1986年。《雲宮迅音》一開始甚至連歌曲名都沒有,一直被叫做「西遊記序曲」或「前奏曲」,樂曲名是網友們在電視劇播出多年後取的。
該曲以器樂曲的形式出現,巧用電子鼓,活靈活現了孫悟空騰雲駕霧的颯爽英姿,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在當年的電視配樂中開了電聲音樂與管弦樂隊、民樂結合的先河。該曲像是孫悟空金箍棒的力量,或者唐僧取經堅韌不拔的精神。
作曲者許鏡清大膽配器選擇,電子聲、電子樂,小號和銅管顯得雄壯,是種正義的一往直前的感覺;女聲一出來飄,就是一種神話的美的東西。兩種元素不斷交叉,就形成了《雲宮迅音》。
(9)雲宮迅音周星馳電影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1985年春天,劇組接到消息,央視要把16集《西遊記》在1986年春節期間集中播出。播出前,楊潔告訴許鏡清,要把另一位作曲家創作的《西遊記》片頭曲拿掉,重新寫一段2分40秒的音樂。這段後來被網友稱為《雲宮迅音》的曲子,卻讓許鏡清大費腦筋。
許鏡清習慣晚上寫作,中午起床。有天中午起來後迷迷糊糊在床上發呆,正好幾個民工從窗前經過,一邊叮叮當當敲著飯盒,一邊哼著小調。許鏡清如醍醐灌頂,從民工調子里脫胎而來的一段經典的「登登登登」就此醞釀而出。
二、作曲家許鏡清
許鏡清是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音樂人,其作品最大特點是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的完美融合。曾先後為《西遊記》(楊潔版、張紀中版)、《女人不是月亮》、《紅象》、《丹心譜》、《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弘一法師》、《半邊樓》等一百多部影視作品創作主題曲和音樂。
電視劇《西遊記》除了劇中膾炙人口的情節和活靈活現的人物,《雲宮迅音》《女兒情》《天竺少女》《敢問路在何方》等一批歌曲、音樂也已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這些作品正是由許鏡清創作。
Ⅹ 老版電視劇《西遊記》中的片頭曲,插曲,片尾曲是什麼
片頭曲《西遊記序曲》,作曲許敬清;
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者:蔣大為/張暴默;
插曲《女兒情》,作詞楊潔,作曲許鏡清,演唱者:吳靜;
插曲《天竺少女》,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者:李玲玉;
插曲《相見難別亦難》,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者:吳靜;
插曲《晴空月兒明》,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者:遲重瑞;
插曲《取經歸來》,作詞戴英祿,作曲許鏡清,演唱者:蔣大為。
《西遊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先寫了孫悟空出世,然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受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被尊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