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玻利維亞日記》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玻利維亞日記》((古巴)切·格瓦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3_hYo0i7jp867q6OEt-Ebw
書名:《玻利維亞日記》
豆瓣評分:8.1
內容簡介 :
切•格瓦拉最後一本日記。最機密的游擊戰教科書,最後的話。
「他是我們時代最完美的人。」
——讓•保爾•薩特
「這部日記生動地表現了非凡的人格,
是在烽火連天的戰事中寫就的游擊戰教科書,
是如同火葯一樣的易燃物。」
——菲德爾•卡斯特羅
★ 32幀珍貴舊照重現驚險跌宕游擊生涯
★ 斯皮爾伯格電影《切•格瓦拉傳:游擊隊》原著
★ 古巴切•格瓦拉研究中心授權完整版本
★ 切•格瓦拉遺孀親自審定 其子專文作序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話:「今天是游擊隊武裝建立十一個月紀念日,一上午輕松悠閑,如同享受田園生活一般,沒有出現什麼麻煩事。」
他並不知道,這會是自己的最後一篇日記。
在第二天的尤羅山谷之戰中,切負傷被捕,落入了玻利維亞政府軍手中,翌日未經審判即被處決,屍體也被當局藏匿起來。人們在他的背包里發現了這本日記。
《玻利維亞日記》是見證切•格瓦拉生命最後階段的最原始、最重要的資料,經迅速而未加修飾地翻譯後,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細致入微地再現了玻利維亞山區中驚險跌宕的游擊戰經歷,從秘密化裝進入玻利維亞,到勘查地形、發展地下工作者,以及密林、山谷、河口的激戰、與敵人的遭遇、隊友的犧牲……堪稱游擊戰教科書。同時收錄三十餘張從未在中國公開發表過的珍貴照片,呈現游擊隊的日常生活、戰斗場面。讀者可在此看到格瓦拉喬裝改扮後的假護照、游擊隊員在樹梢上放哨瞭望、格瓦拉在河邊整理步槍等情景。
斯皮爾伯格導演電影《切•格瓦拉傳:游擊隊(Che: Part Two)》,即以《玻利維亞日記》中所述歷史為藍本。片中飾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德爾特洛憑此片獲得戛納影帝。
★ 各方推薦:
格瓦拉是三人執政中最引人注目和危險的一位。他臉上充滿著使許多婦女為之動心的帶有傷感的微笑,他用冷靜的頭腦、超凡的能力、過人的智力以及幽默的情緒領導著古巴。
——《時代》周刊
他的光輝成就並不在於取得勝利——所以勝利與否實際上並不重要——而在於將現實化為符號。
——福柯
他的意志迫使他養成一絲不苟的紀律性。他將去做事先確定的事情,將在事先設定的道口拐彎,將觸摸到事先指定的樹林和鐵柵門,以便未來的前途也能像過去的那樣留芳人間。
——博爾赫斯
游擊隊隱喻的理論,比他們想像的大得多。游擊隊一直在向世界啟示說:學會轉戰異鄉,放手聲東擊西,在如此一場漫長的價值戰爭中,不拘用筆用槍。也許在未來,那時也許會出現的總結家,會驚異於這么一個游擊時代。它是那麼深潛不露而又真實存在。它突入了前輩們沒有涉足的領域。它的戰略,它的技巧,它的尊嚴,它的美感。
——張承志:《切•格瓦拉與游擊時代》
這個多次在叢林中迷失方向的人卻從來沒有在日記中走失過一次。他沒有一次回過頭去光顧他作為革命者的歷史功績,作為政治家的國際影響以及作為國家領導人的特權和待遇。他全心全意地生活在「現在」;他完全徹底地生活在「現在」。這也許就是「最完美」的意思,因為這迫在眉睫的「現在」既是他正在面對的最殘酷的現實,又是他一直追求的最崇高的理想。
——薛憶溈《切•格瓦拉:硝煙中寫下的最後一篇日記》
他是我們時代最完美的人。
——薩特。1960年2月,薩特訪問古巴,與格瓦拉會面後如此評價格瓦拉。
如果我們要找一個典範的人,一個不只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典範的人,一個屬於將來的典範的人,我衷心地說,這樣一個在行為上,沒有一絲污點,在舉動中毫無瑕疵的典範就是切! 如果我們想表達我們要我們的子女成為怎樣的人,那麼作為熱情的革命者,我們一定會從心底說:「我們要他們像切!」
——卡斯特羅。1967年10月18日,百萬古巴人雲集革命廣場,卡斯特羅致悼詞。
格瓦拉的模樣很像一個波西米亞流浪漢。他言行詼諧,具有阿根廷人好挑逗的幽默感。他光著上身來回走動,好象是在自我陶醉。他中等身材,皮膚微黑。他喜歡抽煙斗,也愛喝馬黛茶,他像一位運動員,但又是哮喘病患者。他常讀斯大林和波德萊爾的著作,不斷在詩歌和馬克思主義之間進行選擇。」
——卡洛斯•弗朗基《十二名人傳》
他純潔而堅強。……是最不易被腐蝕的人。
——法國作家德布雷《切的游擊戰》
作者簡介 :
切•格瓦拉(1928-1967) 拉丁美洲左翼革命家,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一九二八年六月十四日出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市,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求學期間及畢業後不久環游拉丁美洲。一九五六年同菲德爾•卡斯特羅等人在古巴開展反對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游擊戰,一九五九年攻入哈瓦那,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參與締造古巴共和國。後前往剛果、玻利維亞等地從事革命斗爭,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被玻利維亞政府軍俘獲,翌日遭殺害。
❷ 求2017年日巴電影《埃內斯托》免費網盤下載鏈接,謝謝!
《埃內斯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0hdPVRu42SsZzzzgycm_4A
《埃內斯托》是日本與古巴合拍的劇情電影,由阪本順治執導,小田切讓主演,於2017年10月6日在日本上映。該片以《革命之侍:在切·格瓦拉領導下戰斗的日裔二代弗萊迪·前村的生涯》為原案,講述參加切·格瓦拉的游擊隊、被格瓦拉稱作「埃內斯托」的日本血統玻利維亞人——弗萊迪·前村的生平故事。
❸ 誰有 法國電影我的母親 啊
網路 法國電影我的母親 或各大網站搜索 很多的 希望幫到你
❹ 這外國個人是誰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於阿根廷的羅薩里奧,極富傳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馬克思主義革命家。他參加了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革命政府擔任了一系列要職之後,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到剛果(金)、玻利維亞等國試圖發動共產主義革命。1967年10月8日,因內奸泄密,格瓦拉及游擊隊小分隊在叢林中遭玻利維亞政府軍伏擊,格瓦拉受傷被捕。次日,格瓦拉被殺害。死後,他一直被視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徵。有大量關於他的文藝作品。
中文名: 埃內斯托·格瓦拉
外文名: Ernesto Guevara
別名: 切(El Che 或 Che)
國籍: 阿根廷/古巴
民族: 阿根廷人
出生地: 阿根廷 羅薩里奧
出生日期: 1928年6月14日
逝世日期: 1967年10月9日
職業: 醫生,革命家,政治家,作家
畢業院校: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信仰: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主要成就: 參與領導古巴革命
總結、發展游擊戰理論
代表作品: 《游擊戰》《古巴革命戰爭的回憶》《在玻利維亞的日記》
軍銜: 少校
配偶: 伊爾達·加德亞/阿萊達·馬奇
昵稱「切」(或El Comandante,Che),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全名埃內斯托·拉
斐爾·格瓦拉·德·拉·塞爾納(西班牙語: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la Serna),是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生、作家、游擊隊領導人、軍事理論家、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曾經與卡斯特羅並肩作戰。自切死後,他成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徵。
切·格瓦拉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患有哮喘病。他年輕時游歷了整個拉丁美洲,並因親眼目睹了貧窮的無處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這些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使他斷定各國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現象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結果,唯一的補救方法便是進行世界革命。這個信仰激勵他介入了瓜地馬拉在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領導下的社會改革;在美國中情局的暗中策劃下,阿本斯政權最終在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中被推翻,結束了瓜地馬拉當時不同凡響的社會變革。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後結識了勞爾·卡斯特羅與菲德爾·卡斯特羅,加入他們的七·二六運動,懷抱著推翻親美的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理想、乘著格拉瑪號返回古巴。不久,格瓦拉便在起義者中嶄露頭角,晉升為縱隊司令,軍銜為少校。他親自指揮並參與了很多著名的戰役,如:「以少勝多的聖克拉拉戰役,決定了古巴革命的最後勝利。」古巴革命成功後,格瓦拉加入古巴[1],並在革命政府中擔任了數個要職,包括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生前著作甚多,有《游擊戰》、《古巴:是歷史上的例外,還是反殖斗爭的先鋒》、《游擊戰:一種手段》、《切·格瓦納在玻利維亞的日記》等。
編輯本段宣揚古巴革命
格瓦拉曾以宣揚古巴革命的外交家之名橫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訓練的民兵部隊也在吉隆灘戰役擊潰了美國僱傭軍,並為古巴帶來了蘇聯的帶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其隨後在1962年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另外,他也是文筆鋒利、創作豐富的作家與日記作者,著有影響深遠的游擊戰指南,及關於他橫越南美洲的青年摩托車旅行的暢銷自傳。
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先後前往剛果(金)及玻利維亞試圖點燃革命火種。在剛果(金)的軍事行動受挫後,格瓦拉到玻利維亞領導游擊隊活動,最後因為當地農民出賣,被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練的玻利維亞政府軍逮捕,慘遭槍決。
格瓦拉被譽為「人間的耶穌」、「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完美的人」、「浪漫冒險家」。格瓦拉常現身於傳記、回憶錄、文章、紀錄片、歌曲、電影,甚至電子游戲中也有他的身影,對其的褒揚遠多於批判。
阿爾貝托·科爾達為他拍攝命名為《英勇的游擊隊員》(右圖)的照[2]片,被人們美譽為「世上最知名、最有魄力的照片」。出現在T恤上次數最多的照片。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切·格瓦拉畫像雕像集萃(21張)
1928年6月14日,埃內斯托·格瓦拉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他是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亞·德·拉·塞爾納·德·拉·略薩的長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
1950年,在油船廠上當水手,漫遊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爾貝托·格拉納多漫遊拉丁美洲各國。游歷了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然後由委內瑞拉乘飛機途經美國邁阿密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學畢業,第二次漫遊拉丁美洲各國。游歷了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拿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在瓜地馬拉參加了保衛阿本斯總統的斗爭,在阿本斯政府被顛覆後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醫,後又在心臟病學研究所兼職。
1955年,結識菲德爾·卡斯特羅,加入他的革命隊伍,參加「格拉瑪」遠征的准備工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爾·卡斯特羅的遠征部隊被捕,囚禁於墨西哥城監獄。
11月25日,作為菲德爾·卡斯特羅率領的82名起義者中的一員,乘「格拉瑪」號遊艇從圖斯潘河口出發,前往古巴。
12月2日,「格拉瑪」號抵達古巴。
1956年-1958年底,參加古巴馬埃斯特臘山等地的武裝斗爭,在戰斗中兩度負傷。
1957年5月27-28日,參加烏維羅之戰。
6月5日,晉升為少校,被任命為第四縱隊司令。
1958年8月21日,奉命率領「西羅·雷東多」第八縱隊進軍拉斯維利亞斯省,並被任命為拉斯維利亞斯省城鄉起義部隊總司令。
10月16日,切的縱隊抵達埃斯坎布拉伊山。
12月底,指揮部隊攻打聖克拉拉。
1959年1月1日,聖克拉拉獲解放。
1月2日,切的縱隊進入哈瓦那,駐扎在卡瓦尼亞要塞。
2月9日,總統頒法令宣布切為古巴公民,享有與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各種權利。
6月2日,同阿萊達·馬奇結婚。
6月12日-9月5日,受古巴政府委派,訪問了埃及、蘇丹、巴基斯坦、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日本、摩洛哥、南斯拉夫、西班牙。
10月7日,被任命為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工業司司長。
11月,被任命為古巴國家銀行行長。
1960年2月5日,出席在哈瓦那舉行的蘇聯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揚見面。
5月,切的《游擊戰》一書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朝鮮。
11月17日,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的邀請,前往我國訪問的古巴革命政府經濟代表團,在古巴國家銀行行長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的率領下,於11月17日到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李先念副總理和首都人民的熱烈歡迎。
11月18日-12月1日,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總理周恩來及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的接待。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和中央計劃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也歸其領導。
4月17日,僱傭軍入侵吉隆灘。切負責指揮駐防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6月2日,同蘇聯簽訂經濟協定。
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烏拉圭埃斯特角舉行的泛美社會和經濟理事會特別會議。在會上揭露了美國建立"爭取進步聯盟"的目的。訪問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總統和誇德羅斯總統進行了會談。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為古巴革命統一組織全國領導成員。
3月12日被任命為革命統一組織書記處書記和經濟委員會委員。
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勞動者工會會議上發言,號召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
8月27日-9月3日,率領古巴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繼訪問莫斯科之後,又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
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負責領導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1963年5月,由於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切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7月,率領政府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慶祝該共和國獨立一周年。
1964年1月16日,簽署古蘇技術援助議定書。
2月20日-4月13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4月15日-17日,訪問法國、阿爾及利亞、捷克斯洛伐克。
11月5-19日,率領古巴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周年慶祝活動。
12月9日-17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第十九屆聯合國大會。
12月下旬,訪問阿爾及利亞。
1965年1月-3月,訪問中國、馬里、剛果(金)、幾內亞、迦納、達荷美、坦尚尼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會議。
2月3日,率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代表團抵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和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熱烈歡迎。
2月9日,結束在中國的訪問,鄧小平和彭真再次親往機場,為他送行。
3月14日,返回哈瓦那。
3月15日,向工業部的工作人員報告國外之行的情況,這是他在古巴最後一次公開講演。
4月1日,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告別信。
10月3日,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的告別信。
1966年11月7日,到達玻利維亞尼阿卡瓦蘇河畔的游擊隊營地。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為化名的切·格瓦拉領導游擊隊(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開始軍事行動。
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
7月29日,拉丁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徵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游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丁美洲-的榮譽公民"。
10月8日,在尤羅山峽戰斗中,切·格瓦拉受傷被俘。
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拉伊格拉村被玻利維亞特種部隊「突擊隊」殺害,時年39歲。
❺ 這是什麼電影,男的拿槍指著女人,女人含住槍口然後反擊
機關槍女人頭 Tráiganme la cabeza de la mujer metralleta(2012)
導演:埃內斯托·迪亞茲·埃斯皮諾薩
編劇:Ernesto Díaz Espinoza
主演:費蘭達·烏雷霍拉/埃里克 克萊斯杜伯/維克多·岡薩雷斯/馬蒂亞斯·奧維多
類型:動作/驚悚/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智利
語言: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2013-05-23(智利)
片長:73 min
又名:Bring Me the Head of the Machine Gun Woman
IMDb鏈接:tt2424028
望採納
❻ 哪位有北方ElNorte(1983)大衛·比利亞爾潘多,埃內斯托·戈麥斯·克魯斯主演的百度雲資源鏈接
《北方》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MqbIiyUni2A6nk85qT2cg
導演:格雷戈里·內瓦
編劇:安娜·托馬斯
主演:ZaideSilviaGutiérrez/大衛·比利亞爾潘多/埃內斯托·戈麥斯·克魯斯/露貝·安緹維洛/特立尼達·席爾瓦
類型:劇情/驚悚/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美國
語言:西班牙語/瑪雅語/英語
上映日期:1983-10-11
片長:141分鍾
安立奎和羅莎兩兄妹,瓜地馬拉人。二人為了躲避迫害,從家鄉逃往北方。他們懷揣著過上新生活的夢想,穿過墨西哥來到美國。這本是每天都會發生的故事,但在格雷戈里·納瓦(GregoryNava)這部劃時代意義的《北方》之前,越境到美國的移民的個人痛苦,卻從未以迫切需要的人道主義關懷精神,呈現在電影里。本片是一部充滿夢幻般影像的社會現實主義作品,是希望與倖存者的故事。《北方》飽含深情地表達了令人心碎的故事。影評家羅傑·伊伯特(RogerEbert)稱其為「我們這個時代《憤怒的葡萄》」。
❼ 這個人是誰
切.格瓦拉
❽ 格瓦拉丨男人是怎樣煉成的
切·格瓦拉,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切(Che)是他的綽號,一個因他而改變含義的詞。他的頭像遍及全世界,他的粉絲不計其數,但卻很少有人真的了解他。
另類的孩子
建築系才高八斗的高富帥與立志當修女的白富美一見鍾情,沖破家族阻撓成婚。隨即這對可歌可泣的新人就躲到偏遠的種植園生子——為掩飾未婚先孕的真相,兒子明明是1928年5月14日出生,生日卻謊報為6月14日。這個孩子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格瓦拉。
快2歲的時候,時值南美冬季,母親整個上午都在盡情游泳,忽視了渾身濕漉、瑟瑟發抖的小格瓦拉,導致其患上折磨他一生的哮喘病。
由於身體原因,格瓦拉一半的小學課程是由母親在家教授的;中學時嚴重偏科,或者說,大部分科目都一塌糊塗;因祖母病世,大學由工程學改讀醫學,看的最多的卻是哲學書,包括馬克思(令當今無數逃馬哲公開課的同學汗顏)。
沖動的大學生
博士尚未讀完,格瓦拉和同學來了一次環拉美自助游,騎壞了一台炫酷的摩托車,寫滿了一本日記。沒錯,就是後來改成電影的《摩托日記》。與那些成名之後再杜撰「曾經傳奇」的做法不同,他當時就在日記中宣布「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為啥這么說?因為那個年代,革命運動就像如今的選秀節目一樣時髦,而他滿肚子馬哲,一路上又目睹了無數的社會陰暗現實,所以決心解放勞苦大眾唄。
熱血青年
連博士學歷證都不屑去領,大帥哥向著理想出發,二次環游拉美——摩托車壞了,只好一路蹭車。路上,他先後結識了三個重要人物。
伊爾達,大格瓦拉三歲、其貌不揚的印第安與華人混血的秘魯革命女青年。他說她「不好看,卻擁有金子般的心」,要娶她;她說他「太漂亮了,一定不聰明」,不樂意。(建議大家都記到本兒上,以後就按這個套路誇人。准沒錯!)最後,她們在墨西哥結婚了,他變得更革命了,她不再革命了,生了個女兒,但還是離婚了——就賴另外兩個「臭男人」。
100多個革命分子要推翻古巴政府,被鎮壓。只有6個人逃出來,包括尼科。他給格瓦拉取了個外號,叫「切」(Che)。切,在阿根廷,就是「嘿」、「哥們兒」這類打招呼的嘆詞,結果被格瓦拉獨佔了。
領導尼科等人撒歡兒的Boss,後來也出獄,流亡到墨西哥,結識了格瓦拉。這位大佬就是菲德爾·卡斯特羅。(此處有掌聲)倆人通宵聊了10個小時,就一起重新拉起一個武裝組織。並被CIA盯上,也一起蹲過墨西哥的局子。警局檔案照片拍得都這么帥……
游擊戰大師
靠行賄出獄後,「卡格組合」與80名戰友一同搭乘荷載25人的破船格拉瑪號(Granma,不是Grandma)粗發,打算把加勒比鬧個底兒朝天……結果,一上岸就被秒殺70個。本來因哮喘病只能負責給大家加血的軍醫格瓦拉,扔了醫葯箱,扛起彈葯箱,轉職為物理殺傷戰士。兩年後,他把總統打跑了,成為逆襲古巴的第一戰神。But……卡斯特羅因為他是阿根廷人,讓他在離哈瓦那一步之遙的地方stop,然後派另一個古巴人帶隊到首都耀武揚威。格瓦拉一點兒都不生氣……吧。
古巴的大腦,司令、檢察長、工業部長、國家銀行總裁……
古巴解放後,30歲出頭的格瓦拉獲得了「古巴公民」身份,先是擔任要塞司令、檢察長等職務,後來……
一次會議中,卡斯特羅問:「誰是經濟學家(Economista)?」
格瓦拉踴躍舉手。
老卡立即任命他為國家銀行總裁,全體鼓掌支持。
散會後,老卡悄悄地問:「切,你什麼時候成了經濟學家?」
「你明明說的是共產主義者(Communista)!」
不過,事實證明,這位開會溜號兒的人,至少算是那張會議桌前最適合管理國家經濟的人,而且成為全古巴最狂熱的「勞動楷模」。
1960年,格瓦拉成為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人物。雜志這樣評論:「古巴的心臟是菲德爾·卡斯特羅,拳頭是勞爾·卡斯特羅,而大腦恰恰就是格瓦拉。」(贊!!!)
冷戰先鋒
卡斯特羅在格瓦拉的幫助下,成功地趕走了「陰謀將古巴變成其糖罐」的美帝——哼,美國老闆讓古巴哥們兒只種甘蔗,結果蔗糖一降價,全古巴人民都買不起三環以內的房子了。偶像派美國總統肯尼迪上台幾十天,就開始找古巴的茬兒。(具體網路「豬灣」;或點頂端題目下的AKCLUB或搜akclub_1,關注後等著看AK接下來發布的圖文也行)然後,蘇聯把核武器運到古巴,說是幫古巴嚇唬人,結果赫魯曉夫還沒有美國帥哥粗野,最後又軟了。再然後,卡斯特羅就嫌棄蘇聯。再再然後,赫魯曉夫說:「錯了,請古巴兄弟表生氣。俺用蘇聯人民的血汗錢以全世界最高的價格收購古巴蔗糖好伐?」再再再然後,卡斯特羅說:「忒好咧!我讓古巴人民全都種甘蔗!」
這時,期間一直作為古巴代表在三角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格瓦拉咳嗽一聲,問老卡:「那咱不是又成了蘇聯的糖罐嗎?」
卡斯特羅說:「你看,有灰機~」
聯合國焦點
1964年底,格瓦拉出現在聯合國大會上,穿一身橄欖綠軍裝,向無數西裝革履的領導人激昂宣講裁軍、減核、反霸權,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最萬惡的資本家洛克菲勒,專門舉辦酒會宴請格瓦拉。格瓦拉怕嚇到小夥伴兒們,專門換上一身精心熨燙過的麻質衣服(就是AK的古巴棉麻系列那種吧)。無數的美國名流翹首盼來了傳說中的「切」,卻又集體嬌羞——都怕說錯話,被這位「犀利哥」無情地抨擊……汗,氣場太強也不好!
紅色耶穌
1965年,不到37歲的格瓦拉與卡斯特羅秘密討論了40個小時。不久,古巴官方對外宣布格瓦拉告別了古巴,放棄一切與古巴有關的身份和權利,甚至包括第二任妻子和五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目前與AK的男模Frank是古巴國營水族館的同事。關注AKCLUB後,回復F,了解Frank)
在生命中最後的兩年多時間里,格瓦拉喬裝化名,秘密往來於古巴和剛果、玻利維亞等地,主要活動就是從古巴搞一些武器和戰士,支援更多的窮哥們兒翻身做主人,可惜窮哥們兒反而出賣了他。CIA指使玻利維亞動用全國兵力,最終在叛徒的指引下,於1967年10月8日圍捕到格瓦拉,並於次日草草將其處決。
西方評論家稱,格瓦拉的遺容堪比耶穌受難。
時尚符號、文化象徵
革命時代中最革命的人,叛逆潮流里最叛逆的人,註定成為一時的焦點;但一個毫不完美的人,卻為何被譽為「完美的人」,被無數的人幾十年來始終崇拜,被《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無數人試圖解答,卻無人能夠解答。
要讓AK說,只是因為這哥們兒太男人——用他自己的話說,「面對現實,忠於理想」!
格瓦拉女兒的同事Frank身著AK的格瓦拉T恤,走在古巴的街頭。↓↓↓
❾ 肌膚電影講的什麼
大致劇情:
17年前一個父親因為孩子的降生無法克制自己的戀童癖而選擇離開妻子和孩子,去找了一家妓院解決生理問題,接待他的是一位盲女勞拉,並且送給了她無法擺脫掉的鑽石。
17年後,勞拉總是接到一位胖女人——伊西婭爾,後來因為財務問題,胖女人偷走了勞拉的鑽石,後來良心發現又還了回去,而被伊西婭爾偷走鑽石後,勞拉才發現原來現在的一切不是她想要的快樂,選擇了將鑽石留給伊西婭爾 ,自己也走到了外面的世界。
那位戀童癖父親的孩子——紫發男孩克里斯蒂安因為從小得不到父愛,加之母親不斷的抱怨,心理出現的疾病,因為他太想見到他的父親,所以在一張父親的照片上看見了美人魚的紋身,想像自己應該是美人魚,就能得到父愛,得到快樂,於是在某一天晚上故意讓車壓斷自己的雙腿。
開車的這個女孩是一個屁股與嘴互換位置的人——薩曼莎,他的父親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她,比如讓她出門遮著臉,而薩曼莎追求的是「正常人」的生活。最終在受到凌辱後,選擇自殺而暈倒的她,遇見了同樣想自殺的埃內斯托,因為他外表健全,卻遭到了自己喜歡的外貌畸形的女孩兒安娜的拒絕。
因為安娜認為,埃內斯托喜歡的只是外貌畸形的女孩,而不是她。安娜遇到的另外一個人吉爾 是一個面目有嚴重創傷的人,他掙到了很多錢,想去做整容手術,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這也讓安娜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遵循內心的感受,讓自己快樂。
為大家製造快樂動畫的侏儒瓦妮莎,自己卻十分孤獨,一直希望有一個孩子。人工授精以後發現自己的孩子患有同樣的疾病,他的經紀人亞歷克西斯帶著接著來的報酬希望她能堅持下去,瓦妮莎將錢扔向窗外,亞歷克西斯墜樓身亡。BTW吉爾撿到了那些錢。最後安娜追隨了自己的快樂。
最後故事的結局是:
勞拉和伊西婭爾生活在外面的世界;吉爾拿著錢做了整形手術;瓦妮莎堅持生下了自己的孩子;薩曼莎與埃內斯托相吻在了一起;克里斯蒂安在另一個世界終於變成了美人魚。
拓展資料:
《肌膚》是由愛德華多·卡薩諾瓦導演的一部奇幻劇情電影,該電影在2017年亮相柏林電影節,也是當時爭議比較大的電影。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猶在鏡中(來自豆瓣)
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13076/
來自馬德里的年輕導演愛德華多·卡薩諾瓦17年帶來了這部畫風夢幻甜美又口味頗重的充滿想像力的長片,多線並行地講述了一個關於外貌的故事。
此片初看只覺怪誕,表象為溫情,然實則冷淡。這個在豆瓣影人頁唯一的照片中身著粉色外套的帥氣小伙,正好將現實的畫風延續到了電影中。
❿ 安娜利亞 這部電影 的主演是的
Elizabeth Gutiérrez伊麗莎白·古鐵雷斯飾演1.瑪麗安娜.安德拉德.蒙鐵爾:主要女主角 ,丹尼爾的妻子,Adriana的母親;與安娜莉亞事故,被阿曼多所救和被認為到是安娜莉亞,阿曼多重建她的臉(安娜莉亞的臉)後,被迫活在安娜莉亞的陰影下。2.安娜.露西亞「Analía」蒙卡達:秘密代理人的禁毒機構;與瑪麗安娜事故,被阿曼多所救在她身上做了實驗她成功的逃跑,並需要再次捕捉蒙卡達的任務;結束了瑪麗安娜原始的臉出現在100集後(第1集和第一次看到,相信死在接下來的情節)
Martin Karpan飾演丹尼爾·蒙鐵爾:主英雄 ,瑪麗安娜的丈夫,Adriana的父親,和瑪麗安娜變臉後的安娜莉亞相愛,薩拉的前情人
Maritza Rodríguez飾演薩拉·安德拉德:主要惡棍。 瑪麗安娜的堂妹,丹尼爾的前情人,和里奇是從犯,討厭瑪麗安娜和變臉後的安娜莉亞;死在跌落山崖的汽車里
Gabriel Porras加布里埃爾·波拉斯飾演里卡多·里維拉.瑞奇·蒙卡達:主要惡棍 。 結束在監獄癱瘓,販毒,阿曼多的繼子,痴迷安娜莉亞
Karla Monroig飾演伊莎貝爾·馬丁內斯:瑪麗安娜最好的朋友,律師,Adrianita的教母。[1]
Zully montero飾演卡門·安德拉德:最壞的頭號惡魔,埃內斯托的妻子,安琪公司總裁夫人。此人年老依然相貌美麗,高貴迷人,但非常自私,權力欲與控制欲很強,心狠手辣,年輕時妓女出身,為了進入上層社會,偷嬰兒,製造了多起連環殺人案,由於個子很高力氣很大,她甚至殺死幾名男護士和警官,最後發瘋,後來死在了精神病院。整個電視劇里,所有的問題都有她開始,魔鬼的化身。
Germán Barrios飾演唐·埃內斯托·安德拉德:安琪公司的總裁,瑪麗安娜和米蓋爾的父親,丹尼爾的岳父,阿德里安娜的外公,一個善良而紳士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