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兒童劇都要演員交錢嗎
不用。
只用跟劇組方去談片酬就好了。一定要簽合同。
第1次去拍戲的孩子,劇組方面可能會把片酬壓的很低。如果不介意,就接受他們的條件。因為是第1次拍戲,沒有經驗。
當然,如果嫌片酬低也可以跟他們談。但是一定要有個要求,就是父母必須陪同,以免孩子在拍戲過程中受到傷害或者其他危險,這個也要在合同中註明。
『貳』 電影的成本算不算其中影星的片酬
電影的成本算不算其中影星的片酬 關於明星高片酬這事,還得從前兩年前周迅出演的《紅高粱》說起,當時爆出周迅的片酬高達三千萬,可謂一石驚起千層浪,「高片酬」現象浮出水面。後來趙薇出演《虎媽貓爸》又被爆片酬高達4000萬以上,平均每集片酬約為百萬元。明星「高片酬」漸漸引起了關注,大家開始對明星的片酬進行深挖,結果不挖不知道,一挖嚇一跳!原來不止電視劇和電影行業,連綜藝方面明星片酬也是驚人收入。傳在《極限挑戰》中,黃渤一季片酬達到了4800萬,黃磊一季也有三千萬!
之前又曝出《如懿傳》男主角霍建華片酬7200萬元,女主角周迅片酬9000萬元,兩位主演片酬合計超過1.5億!此消息一出,再次將天價片酬這個敏感的話題推到風口浪尖上,央視更曾點名痛批《如懿傳》演員高片酬現象。雖然後來證實是一場鬧劇,霍建華和周迅在《如懿傳》中片酬並沒有網傳那麼高,霍建華5071.7萬元,平均每集56.35萬元,周迅5350萬元,平均每集不超60萬元,相對來說也算合理!
影視行業「泡沫」經濟下,演員出演一部作品、隨便參加一場活動,所得收入大抵得上一個普通人一輩子的積蓄。針對這種「高片酬」現象小編簡單分析了下,認為有著幾方面的原因(個人見解):
一、經濟的迅猛發展,造就了一大波「資本投資商」,他們又相繼看中了影視行業這塊肥田。他們並非專業人士,對劇本質量,製作啥的並不都整的明白,索性只認「流量明星」。對於投資商製片方來說,有了大碗收視票房才有保障,結果一線演員片酬猛漲。
二、電視劇行業的繁榮背後,也有著自身的局限性。雖然每年獲批製作許可的電視劇少數也有一兩萬集,但是大量製作完卻沒能播出的劇集也很多。因為衛視電視台只有那幾家,如果沒有「流量明星」加入,可能劇都賣不出去,不能在電視台播出基本上也就相當於砸手裡了。
雖然現在可以投放網路平台播放,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但從傳統感情上來說,還是更希望投入衛視平台,收益可能更直觀。不管怎麼說,資本市場對於「流量明星」的高漲熱情,行業對於超級明星IP資源上的傾斜,均使流量明星身價水漲船高。
三、再就是影視產業井噴式的發展促生出的『酸辣粉』。『酸辣粉』們都有一顆狂熱的心,只要是自己喜愛的小鮮肉小蘿莉拍的片,他們傾盡所有支持。比如,《三生三世》上映的前幾天,辣粉們自發『鎖場』,使得《三生三世》的票房得到一個客觀的數字。有這些狂歡的年輕人不怕沒有『燥熱明星』。
既然一切條件成熟,那明星
『叄』 拍一部關於親情的電影,道具,演員,燈光所有加起來需要多少錢
100~600萬,因為你要找演員得花錢,甚至花大價錢,【因為一般拍電影都知道,沒有明星坐鎮的電影就沒人看】道具:看著買咯!記住:便宜沒好貨。燈光:至少7,8萬的。你以為就這么簡單?你讓人拍電影,你覺得還要讓演員自己掏錢買東西吃啊?!一部電影,至少要派幾個月,這幾個月,演員的飯錢當然要你負責咯,等等很多,這還算少的呢!
『肆』 拍電影的時候找替身是導演出錢還是,演員出錢
拍電影的一切開支都是投資方出錢。包括導演的片酬也是投資方出。所以替身也是投資方出錢
『伍』 像《大話西遊》《泰塔尼克號》這種重新上映的電影,還需要付演員錢嗎
不用,一般來說,電影的演員只是簽署工作合約,當片子完成後,片子就和演員導演無關了。
片子的版權歸屬於版權方,這時候版權方以此片取得的收入都是版權方所有。甚至包括本片的前傳,後傳,重拍版等。
不過如果拍片時,除了片酬,演員還和製片方簽署有分成協議,那麼片子日後的銷售,演員也會有相應的版權分成。
『陸』 拍電視劇的演員怎麼給報酬的
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進組費用」,也就是定金,然後到了拍攝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也就是劇情殺青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
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演員片酬制度急需改革: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社會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總局和影視製作業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初見成效。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很難。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
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柒』 拍電影演員的錢是誰給的,如果票房不好那付錢方不是虧大了嗎
演員的錢是投資方給付。
比如:投名狀這部電影,投資方的投資金額是兩億多,光是李連傑的片酬就是一億,可見李連傑所謂的親情價的虛偽!!
如果票房不好,也要看程度而言。
比如:電影還沒有拍攝完成,就已經把北美或者歐洲的放映權賣掉,這就把投資收回來了。 電影裡面的廣告贊助商出的錢多,可能票房不好,影響不大。 電影最怕就是卡斯強大,但是劇本不好,前期宣傳不到位,最後票房必須達到5000萬才能收回投資,結果沒有好票房,那麼就虧大了!! 宣傳不大為的電影,往往dvd的銷量都不好,更虧!!
『捌』 娛樂圈演員拍完電影是馬上付片酬還是上映以後再付片酬
實際上,演員工資的交付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據合同支付。
『玖』 為什麼請那些青年演員拍戲還要錢應該是不用啊多少人想拍戲啊多少人想出名啊為什麼還要給錢他們
演戲是藝人的工作 付出了勞動應該得到報酬 天經地義 至於是不是片酬合理的范圍 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拾』 拍電影演員要出贊住費的嗎
肯定不需要的,因為贊助費一般都是來自企業贊助
估計你遇到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