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星馳的電影長江七號的影評
篇目1
公元2008年元月30日,周星馳作品《長江7號》全國公映。
公元2008年,這是一個人們每天都在笑,從心底渴望笑卻又難從心底施捨會心一笑的年代,故我們稱其為「後喜劇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里,全民開始掀起解構運動,各種各樣的幽默充斥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傳統上的詩歌早已作古成為史學家文學家等用來考古的文物,有智慧的人不再願意用一種表面看似冷靜的態度去理解這個荒謬的世界。傳統上的幽默已經不再是幽默,甚至連短暫繁榮過的冷幽默,人們也開始拿來解構。表面看似冷靜的表達形式(如詩歌)正在變成一種接近笑話的東西,冷幽默成為幽默,而傳統上的幽默甚至過期掉的冷幽默人們開始不知道怎樣對待,就像《長江7號》片尾那樣,周星馳演的父親向孩子的老師講了一個笑話(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過期了的冷幽默),老師聽後先是感到尷尬,然後更加尷尬的說了一句:「你說的好好笑哦。」整部影片刻意製造的笑料屈指可數,片尾周星馳先生這樣別有用心的一筆,無異於向大家坦白,他對如今這樣一個後喜劇時代近乎宣布全面妥協。
然而周星馳畢竟是周星馳,他為了維持自己應當維持的品味去選擇了妥協,並沒有白費力氣的去營造一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像如今春晚小品那樣的幽默而招致自己晚節不保。
由於這部電影我只看了一遍,下面我從4個主要人物出發,試著盡可能全的把我記憶中的感受寫出來。
1. 女主角
非常克制的說,女主角給人感覺極度蒼白空洞,幾乎沒有任何從內部散發出來的人物性格或者說演員自帶的性格魅力。父親死後,老師到家安慰孩子那場戲本應是全片重點煽情的部分之一,然而女主角的表演卻極其無力,感覺周星馳先生是想營造一共簡單且直接的感動,但女主角基本沒有領會其精神,導致這場戲失敗。說到這里就要說接下來父親復活和孩子團聚那場戲,周星馳先生似乎還是想營造那種簡單直接的感動,但效果十分一般,讓人覺得缺乏精心的設計導致無法徹底從心的感動,孩子直接撲到了父親懷里大哭,動作設計得過於赤裸裸,令觀眾不願放下自己的智商去施捨自己的感動。
縱觀《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7號》這四部影片中的四位女主角,《喜劇之王》里的張柏芝和《少林足球》里的趙薇,戲份偏多,人物性格飽滿,且兩位演員均自帶了一些演員自身的性格魅力在其中,可謂比較成功。《功夫》里的黃聖依雖然戲分最少,但將角色還原的十分精準,黃聖依後來演的戲都流於平庸,從中更能看出周星馳對開發女演員的獨到之處。而《長江7號》中的女老師,戲分適中,台詞較多,且人物貫穿於整個情節之中,其實演員有較大的表演空間,但如前面所說的原因,導致最後連周星馳扮演的那個可愛的父親角色喜歡上這個女老師,都讓觀眾感到些許的莫名其妙,或者說難以認可。
2. 孩子
孩子的角色定位與具體刻畫上出現些許偏差。影片是想塑造一個最真實的孩子的形象,他是一個最普通的小孩子,有著小孩子們都可能會有的小毛病:在玩具店懶著不走非要讓貧窮的父親去買昂貴的玩具;貧窮的父親回到家就吵鬧著讓父親去做飯,不會考慮到幹了一天活的父親有多麼辛苦;當得到外星來的七仔後,想著去用它幫著自己考試得到100分,去教訓那幫欺負過自己的同學,去學校里大顯神威;而一旦七仔不能幫助自己,他就會去狠狠的教訓七仔甚至把它丟到垃圾桶里,隨後他又馬上後悔了等等。
周星馳先生就是想塑造這樣一個真實的孩子,因為他知道真實的東西才會是可愛的。然而孩子這個角色在具體刻畫上卻欠缺細膩,導致孩子的可愛無法深入人心。細膩不等於不直接不簡單,而是指缺乏層次感。
簡單說說周星馳先生對孩子的感受,周星馳在一次訪談中曾說:「不要低估青少年朋友的理解能力。」《長江7號》中周星馳再一次表達了他的這種看法,最後幾個小同學被罰站和好後,那個老大(小演員拿捏得十分到位)對大家說:「我們才不去管大人們的事情呢。」
大人?孩子?到底誰才能更通透的理解世界,理論上的大人是否是一群被規則洗腦後的弱智,周星馳先生拋給了我們一個尖銳且值得探討的話題。
3. 外星七仔
影片塑造的近乎完美的一個角色,電腦特效也十分精美到位。恐怕唯有電腦設計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的接近完整的還原周星馳先生腦子里想的東西。
深得李小龍真傳的可愛小七仔,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同學們罰站時玩七仔的那場戲,讓它笑便笑,讓它發怒就發怒,直接簡單生動,引人發笑,這不正是一個最純粹的人所爆發的最純粹的行動嗎?周星馳先生又一次告訴我們:純粹就是力量,不要遺失那種最原始的樂趣。
4. 父親
之所以把父親這個角色放在影片4位主人公的最後來說,因為父親有一條完整且獨立又不跳出影片大情節的故事線。關於父親艱辛的民工生活,影片雖然著墨不多,但十分出彩,相信很多觀眾和我一樣,看周星馳演的民工與大胖子工頭在工地的戲沒有看過癮,但周星馳先生就像我們不願意對影片最後的煽情部分施捨自己的眼淚一樣,沒有更多的施捨他那種相對於自己沒有突破但依然具有品味的幽默。周星馳通過父親這個角色說出了許多自己想說的話,不論是對孩子重復多次的那段「窮人要怎樣怎樣……」還是和孩子蹲在大街上看電視利用特寫和全景的切換對內地《新聞聯播》隱晦的調侃,以及憑他本人僅有的對生活在內地的下層人士(民工)地了解,揭露出的他們的種種生活狀態,都基本達到了預定的效果。周星馳先生還利用父親這個角色向我們展示了他精湛且從未展示過的演技:影片開頭,父親給孩子補鞋,手部特寫,狀態節奏均恰到好處,讓我想起了「一個好演員肩膀都帶戲」的那句話。
5. 其他角色
同學里的老大:成功。
小演員表演十分成熟,誇張但不造作,基本領會了周星馳無厘頭的精神。
體育(跳高)老師:成功
戲份極少,但極其出彩,「同學們,我說的只有一個字:「#¥#%#¥……¥%…………%#說了一堆……」
這是整部影片最讓我會心大笑的情節之一。
監考(眼睛)老師:失敗
戲份明顯多於體育老師,但是,用後喜劇時代的話來說。他一出場一說話,就讓人感到非常冷,嚴重破壞影片整體氣氛的一個角色。
兩個大胖子同學:中規中矩。
縱觀整部影片,依然沒有出現《大話西遊》那樣復雜巧妙的結構與引起發燒學者研究討論的海量內容,《長江7號》雖然細節頗多,但關注的內容的廣度十分有限,恐怕會讓那些周星星的狂熱發燒友們失望了。
從影片多次出現的紅綠燈不難看出 (《功夫》里也出現過紅綠燈,周星馳扮演的角色在十字路口的有指示方向作用的紅綠燈燈箱里感到人生極度迷茫,憤怒的擊打燈箱四周上的鐵壁,其中含義不言而預) 周星馳確實難以突破自己了。但周星馳畢竟是周星馳,他沒有放下自己又一次提高了卻還沒有找到合理表達途徑的品位與趣味,再繼續一味走自己的老路,(所謂的無厘頭)(其實走起來很容易,比如加大工地的戲份。)而是像影片最後與老師講笑話那樣,周星馳直接的告訴了我們他至少現在不行了,他無法突破自己,或者說他無法在這個後喜劇時代中追求並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這似乎是周星馳先生與如今這個時代的一種可愛而略帶調侃的妥協。
如果說《功夫》是周星馳先生的作品從香港娛樂片向好萊塢式的嚴謹娛樂片的成功過度,那麼《長江7號》我們恐怕只是看到了周星馳先生對特技的成功運用,解構雖然依舊縝密嚴謹,但這些周星馳先生已經在《功夫》向我們證明了,我們最關注的所謂無厘頭式喜劇,周星馳先生沒有突破而且可愛的選擇了妥協。
篇目2
從《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昨天公映的《長江7號》,滿頭花白的周星馳(Q吧)以大約三年磨一部的非典型港片速度,完成了他從一個演員到一個導演的「三部曲」轉身,「周星馳作品」不僅是銀幕上的一行文字,也鑄就了「九七後」香港電影的一個顯著招牌。
可是,這塊招牌爛了,而且爛得很真誠。
1999年,「喜劇之王」星爺對著大海一聲狂吼:「努力!奮斗!」雖然腋下夾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論演員的修養》,可是該片的導演李力持已經無法駕馭這樣一個演員了,或者說,周星馳逐漸將李力持淪為執行導演,所以,後來李力持抗不住周星馳的控制欲不得不揮手而去———而在李力持之前決裂的,有周星馳的恩師李修賢、合作最多的王晶;在李力持之後分手的,有吳孟達、洪金寶等,更別提那些通常會歸入緋聞標題的星女郎們……
年逾不惑的周星馳,華發早生,可見他思慮過甚,認真成癖,他想做一個導演。
周星馳是有很多情結的,周星馳也是玩解構的高手———當然是別人命名的。《少林足球》是李小龍附體,有志青年懲惡揚善;《功夫》是將鍾愛的粵語片從九龍城寨到如來神掌有機拼貼,小偷修成正果。在短短89分鍾的科幻片《長江7號》里,他也不厭其煩地一一呈現,樂此不疲。自己離異家庭無父成長的經歷,他彌補給了影片里女扮男裝的兒子小狄,在擊打蟑螂小強的游戲中表演出誇張的溫情;而對斯皮爾伯格E.T.的喜愛,變身為一隻叫做「七仔」看上去更像雞的外星狗,CG特技水平彷彿停留在E.T.時代;為了致敬卓別林,民工周鐵片末會試圖去泡短裝旗袍的老師張雨綺,唯一一處經典的星式「哈哈」笑聲,驟停後則拚命追問,「最近我發覺我自己好英俊啊,你不覺得么」;當然,還有以往星式影片中的成人角色,在「CJ7」中也有了孩子形象的微縮模型,連小狄都上演了一出《功夫》里的阿星那樣騰空見鷹,發出一記如來神掌———《長江7號》,一句話形容就是民工之子遇仙記+E.T.之外星狗狗版+周星馳無厘頭雜碎小兒科,背景是現在的房產重鎮、工地林立的寧波———周星馳的故鄉。
周星馳的表演應該說相當感人,難得已經是億萬富翁的他,將一個鬍子拉碴黑瘦早衰的農民工父親表現得如此真誠,為兒子縫補破鞋子的手法如此笨拙,工地上推車砸樓如此的熟練……可是,作為一個導演,他的表演無法挽回影片的「爛」———何況為了當這個導演,他不過是該兒童片的一個大大的成人配角。我以為,寫實得不可信還是科幻得不夠強,不是評點影片的關鍵,甚至是周星馳不再那麼好笑而是讓人哭得太累,也不要緊,只是作為導演,如果就會在「拿來主義」的漩渦中不斷地抄襲和自我抄襲,那麼或者是不自知,或者就是過於自我膨脹。
周星馳同學,如今你是一個導演了么?難道不是么?你真的是了么?
篇目3
周星馳的<長江7號>對影迷來說,具有某種不可替代性。不僅因為他是華語影圈碩果僅存的靠譜的笑聲製造機,更重要是他電影里標牌式的來自底層的勵志故事,以及樂觀向上的低下層心態。當所有的人是物非和物是人非讓我們猝不及防之後,當達爾文主義主導的去道德化的暴力敘事大行其道之後,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從快節奏的現實壓力里遁逃出來,進到影院擁抱星爺!
一切的改變其實都源於星爺在片中首次出演了一位在工地上搏命以微薄收入供兒上貴族小學的民工父親。不再是無牽無掛的底層青年,單親家庭里望子成龍的父親的責任感必然地取代了從前我們已習慣的無厘頭的不羈形象;不再是港式類型奇想世界,前所未有親近的迫人的內地底層生存現實讓我們一進入就難以輕松。父子倆相依為命,居住在一個巨大的工業廢墟之中踽踽獨立的狹小破屋裡,這個孤立無助、搖搖欲墜的空間設置幾乎可謂父親備受煎熬卻毅然堅守的孤獨內心的視覺隱喻。
這個風雨飄搖中處處透露著生存艱辛的父子情感故事,從一開始即給出了令人傷感的情緒基調,但這卻並未妨礙影片開始階段笑果連連:由徐嬌反串出演的兒子在學校起初備受欺凌,同學們個個身手不凡,小學的校園暴力竟能折騰成兒童版<功夫>的調調;新版如花表現嘆為觀止,新人不遜舊人;動作場面設計則不僅有連剪輯順序畫面構圖都原封不動照搬自<卧虎藏龍>里章子怡與鄭佩佩的決斗的戲仿橋段,甚至連自己前做<功夫>里著名的如來神掌全過程都被極盡調侃. 不僅如此,星爺過往作品裡的橋段如〈逃學威龍〉里的課堂作弊、〈喜劇之王〉里的演員面試、〈整蠱專家〉里的惡作劇等也都改頭換面再現,效果頗佳。初登大銀幕的小童星們各具特色,共同獻上令人難忘的集體演出,但其間我們已不難看出導演借「兒子」對自身過去作品進行的總結性梳理中,明顯夾雜著自嘲甚至是帶有否定味道的反省態度。
而事實上,自導演周星馳扮演的父親從垃圾堆里拾來了「希望」(英文片名)----長江7號,故事發展所呈現出的導演世界觀表明,如今的星爺已決心與過去講byebye:影片本可以朝著觀眾期待的<ET外星人>或<多拉A夢>的方向發展,但這卻並不是星爺的那杯茶.影片確實如看客所願展示了一連串的奇跡降臨,但導演卻最終將之處理為一場白日夢的狂歡.長江7號雖然造型動作表情神態均可愛之極,且身體柔韌性極強真正能作到」百折不撓」,但卻只是個成天拉屎放屁的傢伙(特性設置像極從前星爺的銀幕形象)。這個去超能力相對平凡的外星人,能給的只是修好電風扇或變個蘋果,給父子生活微薄卻堪稱奢侈的現實撫慰。自此,影片重又掉入了那個暫時被人忘卻的苦難現實。
導演給出僅有的一線希望是:父親於工地事故中遇難後,長江7號以一命換一命的方式(靈感明顯來自武俠世界裡的內功傳遞)令父親起死回生。這個悲喜交織地反諷式高潮暫時拯救了幾被現實湮沒的的父子,卻未給主人公的現實困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有的是可以從頭再來繼續承受苦難的肉身。影片血緣上明顯距卓別林電影<尋子遇仙記>更為親近些。在這個小人物不斷經歷挫敗的故事裡,周星馳也確實如偶像卓別林所擅長的那樣,試圖維持喜感與傷感之間的微妙平衡,以期達到笑中帶淚的感人效果,但卻面臨「淚中帶笑」的風險:主人公不斷遭受的不可逆轉的致命傷害令觀者的心情陷入深淵,以致於結尾「空降」無數外星人的happy ending橋段幾成幻覺,情理上難以接受。
表面上影片說的是內地民工,內里流淌的其實是星爺的兒時經驗,港人情懷。單親家庭出生,由母親帶大的星爺,將難為外人道的不幸童年與孤獨一股腦宣洩出來,鑿鑿的自傳式野心與橫溢才華共同成就了這部表現出難得自嘲精神和創新勇氣的佳作.但這個堪與賈樟柯《小武》精神氣質媲美的小人物的白日夢幻滅故事,可能離星爺的內心更近,卻顯然與我們在新年伊始的期待相去甚遠。。。。。。
慢半拍:
原來愛情就像信紙不需要註明
風吹過後又迎來一季
原來戀人不須默等諾言的背影
像雨後天晴彩虹的表情
讓紫藤留駐斷牆的痕跡
念我淡色祝福
又寂寞一回醬瓜的憂郁
讓竹籬環著屋前的堆雪
像過去卧在風里不必說我已來過這里
Ⅱ 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是想表達什麼意思
對生活不要放棄!周星馳《少林足球》背後表達生活中的現實與勵志。
一、《少林足球》是當年星爺第一部進軍好萊塢的電影。我想從影片一開始出現的畫面和音樂伴奏就已經將很多人內心深處的那份熱血情懷和躁動不安的心靈釋放了出來。受到自己的偶像李小龍先生影響的星爺,就是憑借這部影片將自己內心對偶像的致敬以及想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的真實想法傳遞給了觀眾。由於充滿了正能量與本色出演,這也成為了當時星爺對中國武術致敬的巔峰作品之一,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要將中國功夫再次傳遞到世界的那份熱愛。
二、人生的至高境界,莫過於不用太經意身邊的事物而全心全意的做出自己想要做出和表達的事情,即便你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也一樣充滿真摯與自信。而星爺所扮演的阿星就實實在在的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三、人生充滿現實,可能在自己好的時候並不知道,但是有過落魄和無助經歷的人都會感受到那份現實中的寒冷與不安定。可能源自家庭,可能來自親人,可能來自身邊的人,可能來自你在乎的人,又可能來自以為能幫助你的人。
Ⅲ 你認為周星馳的電影讓你懂得了哪些人生道理
周星馳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演員,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周星馳參演的每部電影的票房都很高,人們送給周星馳一個外號「星爺」。周星馳作為當今喜劇大咖,他的電影因為質量而著稱,在90年代到現在拍了無數口碑之作,為大家帶來無數的歡樂,周星馳是個才華橫溢的男人,不僅電影非常搞笑,而且電影中還能看出很多人生哲理,不管你是什麼階段的人,看周星馳的電影都會有感觸不同。
周星馳的電影每個階段都能看出不同的意境,所觸發的感覺也不一樣,同一部的電影,再一次觀看,你也會發現其他的東西,只是當時卻看不出來,周星馳的電影總會告訴我們這些道理,一,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二,事業會有很多機會,但是真愛只有一次 ;三,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機會 ;四,成功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要在一棵樹上弔死。周星馳的電影就像一本很好且很淺又很深的書。說他的電影很淺是因為故事簡單、情感樸素,他的電影很深是因為主題深刻、人物和內容包羅萬象,長者也不會覺得膚淺。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找到你們需要的東西,來填補人生中缺少的東西,這樣星爺的東西也真正有了存在的意義。
親,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請點贊留言哦~
Ⅳ 我認為周星馳導演的電影闡述了怎樣的哲學思想
哪有那麼多哲學思想,別整高深的,對大眾來說覺得好看就支持。
Ⅳ 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現實意義
周星馳出道以來,拍了許多經典的無厘頭搞笑的電影,是很多人喜歡的喜劇演員,後來星爺開始當導演,開始是自導自演,到後來轉入幕後,只做導演。他所拍得每一部電影都很有現實意義。
《功夫》是星爺自導自演的一部很有漫畫風格的電影,該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意外得到了一部武功秘籍,然後練就一身武功,從此以後成了一個高手的故事。電影中包租婆停水那一段很搞笑,折射出星爺小時候生活的場景。所以,我們從這部電影中懂得:小人物也可以有夢想,哪怕山高水長,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實現。星爺對小時候所吃的苦一直不會忘懷,也告訴我們不忘初心。
《長江七號》是一部科幻的喜劇,星爺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農民工兄弟,和自己的孩子相依為命,為了孩子,他一直隱忍而堅持。然後孩子遇見了夢想中的「長江七號」。那是他一直幻想的快樂!所以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必須保持一顆童心,在最灰暗的角落裡努力向著陽光生長,一切都會變得有希望。
《美人魚》是星爺導演的一部很有意義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星爺沒有出演角色,但是無厘頭風格一直伴隨其中,我們看到最後人魚和諧共處,倡導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愛護動物,愛護生態,就是愛護人類自己。
所以,周星馳的電影很有現實意義,他用搞笑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童心未泯的故事,我只想對他說:謝謝你,星爺,能夠讓我回到童年,讓我依然熱愛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
Ⅵ 周星馳電影真正寓意
周星馳 的電影代表著香港電影在那一段時間的喜劇里程碑,也是周式無厘頭風格的開創,早起周星馳喜劇片就是真正體現無厘頭,往後的電影就是周星馳成為一個成功電影人以後,來完成他早起進入電影行業的一個夢想,就是功夫電影,早期的香港電影人都比較崇拜李小龍,這是他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所以在成功以後完成功夫的夢想,這一點王寶強身上就能看出來,他所演的一個人的武林那完全就是為他獨身打造的,他早以前就是 想拍功夫劇。
Ⅶ 周星馳各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是什麼內涵
《大話西遊》 這部電影對於時空的探索,藉助於月光寶盒,穿越時空,去拯救自己所愛的人,其實這又未嘗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回到過去,去改變一些讓自己抱憾終生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情之所至,所以這部電影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成為了經典。 《喜劇之王》 事實上,看周星星的電影越多,看喜劇越多,看香港電影越多,就越來越認識到喜劇之王里的人生蘊涵著怎樣可貴的精神。很多時候,感動觀眾不用太多本事,因為導演拍出來的就是他自己。周星星的喜劇之王之所以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幾乎達到了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拍出了他自己。想當初,我看尹天仇這個死跑龍套的怎麼死都死不了,在娟姐後面翻來滾去浪費菲林,還不明白這到底是出自怎樣的故事。直到前年星星空降人大,在八百人說起他的不堪往事,我才恍然大悟。當年拍射鵰,他演一個被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龍套時,就跟導演說,可不可以擋一下再死,導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於是,「我就不停的開開心心的提建議,再開開心心的被拒絕」。 在本科那麼灰暗的時光里,喜劇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動我,在鼓勵我,在給我看人生逆境里不屈美好的那一面,也在告訴我輕輕鬆鬆的擺平不順和委屈。有的時候大家一起看完了跑到陽台上對著空氣大喊幾聲:「努力!奮斗!」小人物的自我勵志,是不能不珍惜的一份人生財富。 至於電影的結尾,頭幾次看的時候,我以為是敗筆,但經過這么些年,卻越來越贊嘆這樣的結局。星星自己說,這樣的結尾是為了給人以希望。但這樣的方式,無疑具有了強烈的戲謔味道,是對過往警匪片中英雄主義的極端調侃:小人物才是大英雄。 (網路)
Ⅷ 請分析周星馳電影的特點與意義
用無厘頭的方式講述小人物的奮斗史,笑中有淚,影響了一代人,被內地文人冠為後現在精神的解構大師。
Ⅸ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
《功夫》表達的是善良、正義、寬恕、隱忍等主題,雖然有些晦澀荒誕,但仍不乏是經典。
從主角的設定來看,電影《功夫》里周星馳飾演的角色從小就很有善心,為了聾啞女孩不受人欺負挺身而出。長大後一心想加入斧頭幫,但從沒做過什麼十惡不赦、傷天害理的事。他和那胖子最多就是騙、小偷小摸而已。 他是好人,但被這世道逼得只能走上歪門邪道,他本性不壞。最後的關鍵時刻他能改過自新,改邪歸正,也很不容易。
他是無厘頭喜劇的開山鼻祖,是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用後現代主義、行為藝術都無法來形容他。他導演的作品有點超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荒誕不羈卻又發人深省。 最後,電影還表達了大隱隱於市,超脫的味道。 打打殺殺,最初的正義遲早也會泯滅,淪為非正義,不如激流勇退,抽身開來。
Ⅹ 為何說周星馳的電影看不懂是喜劇,看懂了是悲劇
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以喜劇為主,但每一部都暗示了很多人生道理,所以真正看懂他電影的人才知道其實都是悲劇。提及周星馳,很多人都只會記住他最初的“無厘頭”電影,卻很少人會真正意識到其實他的電影都充滿了特色;他帶動了香港喜劇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把充滿悲劇的人設演繹成了喜劇,幾乎所有的電影其實都有“暗喻”。
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以喜劇為標題,但每一部都充滿了故事,是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