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得不看的喜劇片有哪些
很多人喜歡搜喜劇來看,因為看了喜劇後不僅人的心情愉悅,而且還可以與朋友一起探討裡面的搞笑情節,這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下面我推薦幾部開心麻花的幾部電影,質量還是很不錯的。
第一部:《夏洛特煩惱》
這部劇是今年暑期上映的,票房也很好,講述的是一位足球運動員要繼承遺產需要在一定時間內花光所規定的錢才能繼承。這部劇倒是火了一首歌《卡路里》,
『貳』 電影《東歸英雄傳》說得是什麼時候的事啊故事背景是什麼
導演: 塞夫
主演: 哈斯高娃 巴雅爾圖 巴桑
渥巴錫汗,蒙古族,1742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從小在其父興學改革思想的影響下,受到很好的正規教育,直到大學畢業。他從小熱愛勞動人民,熱愛故鄉中國。1761年繼承土爾扈特部汗位,不堪忍受俄國沙皇政府日益加重的民族壓迫,為求民族生存,於1771年1月率領全民族人民起義抗俄,歷盡千難萬險,於1771年7月才回到祖國懷抱,起義時的17萬人眾,最後只剩下7萬餘人,譜寫了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史詩。
回歸祖國後,清朝廷給予了很好地救濟和安置。1775年1月,渥巴錫不幸死於天花,臨去世前給西蒙古人民留下遺言:「安分度日,勤奮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禱。」
公元1771年1月5日,是土爾扈特歷史上最光輝的紀念日。這天,渥巴錫向全體牧民歷數沙俄殘暴統治的滔天罪行,號召大家:只有奮起抗俄返回祖國才是唯一出路。頓時,伏爾加河遼闊的草原上發出了氣壯山河的呼聲:「我們的子孫永遠不做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渥巴錫率領三萬二千帳十七萬人組成的浩盪大軍,消滅了數千沙俄官兵,燒掉了帳篷、帶不走的東西和渥巴錫汗的木製宮殿,拔營起寨,驚天動地踏上了艱難險阻的萬里歸途。成千上萬的婦孺和老人乘著馬車,駱駝和雪撬,在躍馬橫刀的勇士們護衛下,離開了白雪皚皚的伏爾加河草原,一隊接一隊地迤邐前進。俄國女皇聞訊後驚恐萬狀,大發雷霆,立即派兵數萬進行追擊和阻截。沙俄政府對未能走脫的伏爾加河左岸土爾扈特人,採取了更加嚴密的防範措施,至使這部分蒙古族牧民未能跟隨渥巴錫返回故鄉。
踏上征途的土爾扈特人,在前有哥薩克攔截,後有俄軍尾追的緊急形勢下,渥巴錫把起義大軍組織得井井有條,一支精銳部隊作為開路先鋒,接著是婦女、老弱、車輛牲畜等輜重隊伍,再次是渥巴錫率領的二萬騎兵殿後。他們只用了八天時間,就到達烏拉爾河,把尾追之敵遠遠地拋在後面。先頭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烏拉爾河上的俄國據點,使大隊人馬安全地從冰上過河,順利地踏上了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在長征途中,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的率領下,英勇克敵,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在他們踏上哈薩克草原不久,一支外翼隊伍遭到了哥薩克的突然襲擊。這是一次慘絕人寰的戰斗,由於土爾扈特部以分散的隊形趕著大批的牲畜前進,在受到襲擊時還沒來得及集中力量,便展開了白刃搏鬥,致使九千名戰士壯烈犧牲。二月初,土爾扈特的東進隊伍來到奧琴峽谷,山口被一支龐大的哥薩克騎兵搶先佔據,整個隊伍無法前進。在這緊急關頭,渥巴錫指揮若定,親率五隊駱駝兵從正面猛攻。策伯克多爾濟則率領一支訓練有素的槍隊從後面襲擊,徹底殲滅了攔截之敵,為犧牲的同胞報仇雪恨,使大隊人馬順利通過了峽谷。
土爾雇特部經過多次激烈戰斗,大批人員犧性,大量牲畜死亡。嚴冬過後,酷暑來臨,在漫長的征途中,疾病侵襲,飢餓折磨,疲憊不堪的隊伍扶老攜幼,在艱難中苦苦掙扎。當到了土爾階河的時候,又突然遇到俄軍兩萬多人的嚴密封鎖,在這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渥巴錫召集各部首領,動員大家團結抗敵,堅持到底!策伯克多爾濟在會上慷慨陳詞:「如果走回頭路,每一步都會碰到親人和同伴的屍骨。這里是奴隸的國度,而中國才是理想之邦,讓我們奮勇前進,向著東方!向著東方!!」這一席激昂的陳詞,尤如戰鼓擂響在每一個戰士的胸膛。土爾扈特人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以一當十,奮不顧身,擊退了攔截部隊,強渡土爾階河,機智地擺脫了追擊的敵人,迅速向南跨入伊遜草原,越過沙俄邊界小堡坑格勒圖拉,終於踏上了祖國的領土。公元1771年7月他們來到伊犁西南塔木哈卡倫附近,起行時的十七萬大軍至此只剩下七萬多人,說明沿途戰斗的殘酷!他們蓬頭垢面,形容枯槁,靴鞋俱無,但卻終於實現了回歸祖國的夙願。
新疆各族人民和清朝政府對土爾扈特部返回祖國表示熱烈歡迎。將其安頓在今天的博爾塔拉和巴音郭楞地區。這段歷史也被《東歸英雄傳》搬上了銀幕。電影以東歸歷史為背景,講述了東歸行動前期策伯克多爾濟、巴木巴爾、達什敦克多等人與沙俄軍周旋戰斗,保護東歸線路圖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最後沙俄犬牙得到了線路圖,但那是張假圖,真正的東歸路線圖被刺在了主人公的背上……
網路搜到的,雖然電影我早就看過,但那是通過電視,不保證以下地址能否下載或有毒。
『叄』 電影<暖春>的觀後感 至少600字 跪求
好久不曾認真的去看一部電影,更不用說寫什麼觀後感。可是自從護士長介紹了《暖春》這部影片後,我的內心震撼了,就象孩提時看《媽媽在愛我一次》時的那種感動,又從新回到了我的身體里。 整個影片我是在淚眼朦朧中看完的。故事並不復雜。貧窮的老爺爺寶柱爹收養暈倒在村口的小女孩小花,並千方百計供她去上學。兒媳婦香草多年不孕,認為公公撿了一個女娃,是存心出自己的丑,幾度凌辱小花並背著公公把她送走,未能如願。小花乖巧懂事,偶爾聽說吃了草間的螞蚱能生娃,為了嬸嬸香草,她利用放學時間跑到山坡上去抓捕。以德報怨,處處為他人著想。可惡的嬸嬸也被她感動了。最後才知道,兒子寶柱也是老爺爺收養的。兩代收養,善良的品性讓老爺爺一直在貧窮中堅守人性中最純潔的愛。一種真情感動另一種真情。老爺爺把真情給予了小花,小花的真情贏得了親情。 《暖春》使我明白了真情和愛是現代社會所最不可缺少的東西。由於城市的步伐加快,大家都忙於追逐,經常忽略了它的存在,多的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但是最終留下來的卻是無盡的疲憊與哀傷。其實愛是存在於世間的每一個角落,要用心體會,才能明白它的存在的意義。就好像不管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是與同事有了摩擦,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不應該有逃避的心態,或是以牙還牙,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就象影片中的小花。她明知道嬸嬸不喜歡她,並多次的刁難,可還是沒有怨恨,存在她心裡的這個世界上難能可貴的無私的愛。也正是這樣的愛可以化解許多的無謂紛爭,凈化心靈。 人無完人,但應該帶給別人象春天般的溫暖,並堅守人性中最純潔的愛,世界就會因此變得可愛而溫暖。
11月10日下午,我們觀看了電影《暖春》。我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流下了眼淚。
《暖春》寫的是:一個老爺爺收養了一個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名字叫小花。在三十年前,這位老爺爺也收養了一位孤兒。三十年後,也就是電影的現在,那個孤兒,小花叫他叔叔。他長大成人後,也有了老婆,小花叫她嬸嬸。因為嬸嬸沒有孩子,小花不是自己的孩子,她不喜歡小花。而小花,用一件件感人的事跡,像溫暖的春風,觸動了嬸嬸,解開了她心裡的疙瘩。她慢慢的改變了對小花的態度。
小花的親爹、親娘都死了,她的奶奶也死了。老爺爺收養了她,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幸福。然而她的嬸嬸幾次要把小花送走,爺爺都來救了她。小花被爺爺送進學校讀書,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小花聽嬸嬸說吃螞蚱能生小弟弟。小花每天上學都帶著一個瓶子,看見螞蚱就撿。過了許久,小花便有十幾瓶螞蚱。小花把那些螞蚱都給了嬸嬸,嬸嬸感動得流下了淚水,從此嬸嬸就愛小花了。
小花生活在一個貧苦的人家裡,但是她沒有泄氣,勤儉節約,更加努力地學習,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而我,現在是多麼幸福,學習條件、學習環境都很好,可是考試沒有得過第一名。如果我是小花,我肯定不會像小花那樣有耐心,不會給嬸嬸捉螞蚱,不會理她,嬸嬸也不會喜歡我。
這部影片贊揚了老爺爺的愛心,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這兩個孤兒。我既要學習小花這種有耐心的精神,還要學習老爺爺那種有愛心的精神。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悄悄地流了下來,這部電影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震撼!
<暖春>中主人公小花的命運十分悲慘,4歲時她被親人拋棄在村口,後來一個爺爺把她帶到了這個家.這個爺爺非常疼愛小花,但這個家庭的其他人都嫌棄小花,兩次要把小花送人,但由於老爺爺的反對都沒有送成.慢慢的小花長大了,她以純潔善良的心感動了家人,家人也回心轉意開始善待小花.小花勤奮好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
看完電影,我深受感觸,我覺得人時常應有一顆寬容的心,感恩的心.就像電影里小花那樣,小花爺爺的兒子平時討厭小花,但有一次他僅僅對小花說了一句關心的話,激動的小花一路飛奔到在地里種地的爺爺那裡,告訴爺爺,有時候,愛就這么簡單,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能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可是,我們許多人就缺乏一顆善良的心,缺乏對他的給予,更缺乏一顆感恩的心.世間應讓我們感恩的人真是太多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親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老師對我們的辛勤培育;同學們的幫助;社會上無數的人在為我們辛勤培育......難道我們不應該回報嗎?不應該付出嗎?不應該感恩嗎?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就是對父母的感恩;好好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就是對老師的感恩;長大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報效國家,就是對社會的回報與感恩!
只要人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寬容的心,感恩的心,這社會就充滿了和諧,充滿了快樂,這世界就回更加美好!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著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著影片的觀眾。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鍾,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余。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復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贊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鍾,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上大學以來,自認為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普通的演員,平實的敘事,暖暖的春色,簡單卻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的旋律,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總體感受。朴實的村民對小花的無私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善良、勤勞的傳統美德;平平常常的家庭瑣事,讓我們更覺得故事就像我們親身經歷過一樣,平易近人;春天的鄉村山野,到處是暖暖的綠色,與電影的主題相互映襯;簡潔的情感線索,卻也又不失令人意外之處;平實的感情詮釋,卻也入木三分,發人深省。相信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回感慨良多。
人越長越大,見得多了,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多了幾分世故,少了幾分率真,甚至還有一些玩世不恭,這是自己每每內省的時候心裡時常閃現的念頭。然而,現在我卻被這部電影給徹底地感動了。這說明現在我自己離「真誠、善良」越來越遠,偶爾碰上,便覺得稀奇;自己感動了,說明自己浮華世故的外表覆蓋下的內心深處還殘存這一絲人類最原始的東西——率真和善良。我常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呀?難道這就是每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嗎?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要長大。可是,人一旦長大,就必然就必然會失去善良和率真的本性么?如果誰看了這部電影不感動的話,那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傳統都到哪裡去了?對於這些人,感動是需要理由的,苛刻的理由,因為他們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看不到令他們感動的東西。但是,我相信,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不管他是怎麼的自私還是凶惡,但是到頭來還是被善良的心該征服,化為感動的眼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感動又是不需要理由的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今天,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暖春》。
影片講述了可憐的孤兒小花因忍受不了乾爸、干媽的殘忍毒打而被迫離家流浪,被一個好心的爺爺領回家,最後爺爺把她養育成人的動人故事。
雖然學校曾經多次組織學生看電影,但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了電影院里從未有過的氣氛:整個電影院鴉雀無聲,幾乎每個同學都流下了熱淚,每當放映到感人的鏡頭時,大家會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令我最感動的是爺爺為小花買鞋的鏡頭。雖然這一情節影片沒有加聲音,但「此時無聲勝有聲」,更加令人感動。只見爺爺拉著小花的手,走到賣鞋的攤位前,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個用手絹疊成的包。他打開包,只見手絹里包著的全是一張一張的毛票,僅有一、兩張是壹、貳元的。爺爺顫顫巍巍地把手伸到賣鞋的面前,好像是在問,這些錢夠不夠?賣鞋的人搖了搖頭。爺爺失望地把錢包好,又裝了回去,領著小花走開了。小花回頭用渴望的目光望著那雙鞋,但她知道爺爺的艱難,扭過頭和爺爺走了。
小花是可憐的,她不到八歲就成了孤兒,又遇上了那麼狠毒的乾爸、干媽;但她又是幸福的,她被好心的爺爺收養爺爺拚命地掙錢讓小花上學,小花沒有辜負爺爺的養育和期望,長大成了村裡的第一名大學生。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認為爺爺就是這樣的人,他把小花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女。我們應該學習爺爺的這種美德。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在看《暖春》這部電影時,使我受到很大的感受,淚水悄然地從我的臉頰流出,一次,又一次。
當我看到爺爺為了有足夠的錢供小花上學,在無奈的情況下去砍柳條,編竹籃。有一天,爺爺去砍柳條,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於是爺爺只好背起籮筐,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由於身體懦弱,爺爺經不起狂風暴雨,跌倒在濕濕漉漉的馬路上,正好小花來接爺爺了,看見爺爺倒在地上,忙去把爺爺扶起,送回家,到了家,爺爺一直昏迷不醒,一家人都很著急。小花看到爺爺一直昏迷不醒,報著爺爺痛哭起來。最後爺爺醒了。
過上一些日子,小花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可以上學了。她每次考試都名列前矛。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學習是來之不易的。而我們呢?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學習,不知道自己的學費是用爸爸媽媽辛勞的汗水換來的。
當我看到嬸娘千方百計的要把小花送走,但小花一點也不記恨她。一次,嬸娘不小心被燙出了水泡,小花想幫嬸娘,嬸娘卻把小花推倒在地,手出了很多血。小花忍著痛爬了起來,跑去請鄰居大嬸大叔,而我們呢?別人不小心傷害了你,就會計仇。
當我看到嬸娘把小花的風車踩壞時,她哭著找到爺爺,撲進爺爺懷里,到了深夜,爺爺用顫抖地手幫小花做了個漂亮的風車,小花高興極了,拿著風車在院子里跑來跑去,而我們呢?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玩具,爛了又買。
每一次我看到小花眼裡的淚花,自己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小花一樣的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生活,好好學習,不能辜負父母地希望,無論是窮還是富,只要我們認真,貧窮變富裕,富裕變幸福。
『肆』 你覺著一個演員為演好角色能拼到什麼程度
像吳京一樣達到一個忘我的程度!
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以相反面的形式存在的。有勤勞的人,就會懶惰的人,有天資聰穎的人,也會有大智若愚的人。娛樂圈也是如此,有摳圖姐、數字小姐、拚命圈錢的「大佬」,自然也有人真的把演戲當成一份事業並不斷為之努力甚至拚命的人。
無獨有偶。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在電影《摔跤吧爸爸》里出演一位夢想奪得摔跤金牌但自己沒有完成夢想,最終培養女兒奪得金牌的父親。在電影里,阿米爾汗經歷了19歲、29歲、55歲三個人生階段。三個人生階段,不僅是「父親」心智發生變化的重要階段,也是他體型發生變化的時期。阿米爾汗為了真正演出一個胖子的生活狀態和生活細節,拒絕化妝特效,自然增肥27斤。後來為了演繹29歲摔跤男神的形象,阿米爾汗健康減肥,達到9%的身體體脂含量。這樣的敬業精神,確實值得國內小鮮肉們學習~
『伍』 漢尼拔是什麼人怎麼那麼多關於他的電影
漢尼拔·萊克特博士
創造者:托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
著名心理電影《沉默的羔羊》主角,既是心理醫生又是食人魔,由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
漢尼拔·萊克特(Hannibal Lecter)(生在立陶宛,父親是個伯爵,爵位可以遠溯到10世紀;母親出身於義大利名門,子爵家庭。德國人從蘇聯撤退時,納粹的裝甲部隊從公路上炮轟了他們在維爾紐斯附近的庄園,殺死了他的父母和大部分僕人。然後孩子們就失蹤了。孩子共有兩個,漢尼拔和他的妹妹。1944年,戰火摧毀了他們的農庄,納粹殺死了漢尼拔的父母。漢尼拔和妹妹米莎被一群說著各種語言的逃兵抓住,並關了起來。正值冬天,食物少得可憐,漢尼拔親眼目睹這群餓極的人抓住了一隻受傷的小鹿,並用斧頭砍下了它的頭。後來,他們帶走了漢尼拔2歲的妹妹米莎(Misa Lecter),也像砍鹿那樣砍死了她……那一刻,漢尼拔覺得自己靈魂深處的某根弦被撥動了,並在心裡形成了頑固的心理死結,他總想像著米莎有一天能夠活過來,並因為這種想像而做出各種離奇的事情。
《沉默的羔羊》四部曲包括《沉默的羔羊》、《漢尼拔》、《紅龍》、《少年漢尼拔》,它們都是根據托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說改編為電影。按照小說中的時間順序,應該是《紅龍》最早,講述萊克特醫生早期的經歷。然後是《沉默的羔羊》,講述克萊特和女特工克拉莉絲(Claries Starling)合作抓捕「野牛比爾」的故事。最後一部《漢尼拔》說的是漢尼拔·萊克特逃脫以後的新的歷險,在這一部作品中他和克拉莉絲有情人終成眷屬,雙雙逃走了。很多人把萊克特.漢尼拔視為冷血殺手,覺得他是十足的變態。這當然是個很好的法子,把他一舉劃出「我們」的陣營。但是如果真那麼認為,《沉默的羔羊》就和其它的恐怖片沒什麼區別了,那麼為什麼很多人看第一部的時候,會隱隱希望克拉莉絲最後能和萊克特走到一起,為什麼會覺察出他們之間存在若有若無的愛情呢?為什麼所有人都暗地裡希望克萊特醫生最終能逃脫法網,繼續在這個世界上逍遙呢?所以,我不認為《沉默的羔羊》系列是一個講述如何變態殺戮的故事,它講述的是人類心靈中的隱秘部分,和那些微妙的情感。
《少年漢尼拔》是根據《漢尼拔》系列原著作者托馬斯·哈里斯的新小說改編,鞏俐將在片中扮演來自日本的「紫女士」(LadyMurasaki)——青年漢尼拔的文化老師。故事講述二戰時期在戰火紛飛的立陶宛,少年漢尼拔目睹自己的妹妹被戰場上飢不擇食的士兵殺死生吃,於是在駭人的恐怖下產生精神變異。
相關電影:
《獵人者》 Manhunter,1986
《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 The 1991
《漢尼拔》Hannibal,2001
《沉默的羔羊前傳:紅龍》Red Dragon,2002
《少年漢尼拔(《漢尼拔崛起)》Young Hannibal: Behind the Mask,2006
『陸』 是金錢扼殺了愛情嗎——吳京的電影《黑拳》之賞析
也難怪,中國的動作片,以成龍、李連傑為代表,主題基本上千篇一律,若非高揚民族大義之旗幟,便是標榜正義戰勝邪惡。觀眾觀影的時候,只需貫注於精彩的動作,無需勞神追尋電影那一點即明的宏大主旨。幾年後的今日偶然看到《黑拳》的粵語版,想來是未刪減版,便又看了一遍。喜歡動作片的朋友肯定不會錯過這部電影,但是電影的主旨容易被吳京那盪人心魄的動作以及長久以來動作片帶給我們的偏見所掩蓋,所以建議至少要看兩遍,才能看清隱於動作之後的陰暗的色調,精緻而深刻。我們經常批評中國的動作片缺乏文戲,這部電影文戲與武戲卻結合的相當好,與《黑暗都市》有的一拼。 電影大部分時間都在平鋪直敘,直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女主角竟然和主持黑市拳的老大有一腿!而此時男主角仍然蒙在鼓裡,正在為解救他認為被綁架的女主角奮戰,結果不得不以自殘肢體而故意打輸,以就範於那些暗箱操作的黑老大們的威脅。原來女主角一直在利用男主角打黑市拳牟利,如此尚罷,她竟然還為了錢出賣自己的肉體。女主角踹了黑老大的下體後,黑老大反手打了她一巴掌,之後又歉然說,別再生氣,給你一萬塊錢補償這一巴掌,我們稍加推測,便能想見兩人之間卑劣的錢與色的交易。盡管男主角為她付出很多,但是女主角眼中只能看到錢,她的陰險齷齪,在此展露無遺,令人憤怒和心寒。但是這種卒章顯志的拍攝方法,並沒有讓人感到突兀,因為電影此前已經做了鋪墊。片中另一個女性角色,是女主角的朋友,這個角色所做的事都是錢與肉體的交易,而女主角一次次為其出謀劃策,思路污濁,語氣冷酷,頗令我們不解,與女主角嬌俏可人的外表大相徑庭,難道這才是女人的內心?也或許只是出於好友之間的關懷,不過是破罐子破摔的權宜之計。但仍然不能令我們釋懷。直到最後我們發現女主角也是這種人,甚至比她的朋友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的疑惑方才釋然。這個伏筆埋的很漂亮。 電影還有其他伏筆。男主角為了輸得不露馬腳,故意踢斷了一條腿,對於浸淫武術多年的他而言,斷腿的後果只怕比誰都要明白。重要的是,女主角也很明白,因為電影開頭曾經借女主角之口交待,男主角的大師兄因為受過一次傷,便再也打不出以前的水準。對於志在第三次奪取武術冠軍的男主角而言,斷了腿等於毀了前途。這番犧牲是否換來了女主角的真心?不知道,不過至少讓女主角找到了良心,因為她最後跳樓自盡了。如此也足夠了,至少讓女性們明白,金錢至上的社會還有真愛。我們又想,以如今的倫理觀念來看,貞潔並非什麼大事,女主角既已悔過,兩人似乎可以從新再來,但是很難,因為男主角曾經當著女主角的面斥罵她的朋友犯賤,可知對於他此種行為沒有原諒的餘地。更重要的是,她打著愛情的幌子,一直在利用他。並且她的價值觀已經扭曲,可能直到最後都沒有愛過他。 鄭中基在電影中扮演一個有功夫而深藏不露的角色。他有一句台詞,一個人有出眾的能力,如果無權無勢,最好不要顯露,否則就會被權貴之人利用,而自身難有好下場。其實是男主角最終命運的註解。然而這句話又何嘗不是現實社會的絕妙概括?有能力的人最終都要被體制的黑洞吞噬和同化,為其服務,想要游離於體制之外,總是很難被體制容忍。 從電影中我們看到,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在悲慘現實里的彷徨與掙扎。雖然電影描述的只是社會的一個角落,卻可以反映整個社會的輪廓。如果不是為了錢,女主角不會主動接近男主角,而男主角空有一身功夫,如果沒有這個靠打黑市拳賺錢的契機,即使他去追求女主角,想必她也不會答應。因為男主角無錢無權,而她只要錢。錢可以在男人與女人之間製造最遠的距離。於是這就引出了對女性的批判,這也是當今社會的大病症。然而電影倘若只是邯鄲學步一樣批判女性的不自重、不自愛,也就淪為庸俗之列了,電影的亮點正在於導演對於這一病症的思考。 電影中一再強調男女主角小時候家庭的貧困,其中女主角對貧困的感受尤其深刻,沒有錢她就要餓肚子,而不會有人關心。這是一個弱肉強食並不公平的社會,男人有力氣,起碼能掙錢果腹,而底層女性因為身體的弱勢,有時候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最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證。電影最後的畫面,男女主角並肩坐在草地上聊天,所談內容仍是兒時的貧窮,導演如此不厭其煩,諄諄絮叨,便是想告訴我們,女性為生存而墮落的無奈。很多底層社會的女性步入社會,像女主角一樣,總要面臨一個痛苦的抉擇:生存還是道德?導演大概想原諒女主角,另一個女性角色最後就被安排了平安返家的結局,但是導演又背負了道德的壓力,他找不到原諒女主角的充實理由。現實與道德,是整部電影的主線,導演在苦悶中思考,最後還是沒有找到出路,因為他只能讓女主角自殺收場。 二 當今社會,很多女性的墮落似乎不能等類齊觀。有些女性是為生活所迫,正如電影中的女主角,有些卻是因為好吃懶做,追求享樂,前者拙文《妓女背後的問題》有詳細論述,而後者委實應該口誅筆伐,鳴鼓而攻之。 封建時代,男女的社會地位不平等,男性就像八路軍的游擊隊一樣,今天在這里放一炮,明天在那裡射一槍,可以恣意玩弄女性,而女性由於束縛於舊道德的層層枷鎖,沒有選擇的自由,只有被騙的哀怨。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女性有了選擇的自由,男人也開始嘗到被女性玩弄的滋味。所幸多數女性還能遵守道德,但是即使此間的女性,多數人在擇偶時還是以經濟能力為主要參照。女性因為先天的身體劣勢,選擇經濟力更強的男性,多數情況下並無可厚非,俗話說;「女怕嫁錯郎」。這種選擇往往為多數男性冷嘲熱諷,男人的撻伐,也自有道理,一切向錢看,最終要給社會釀出大禍,然而在金錢面前,倫理道德卻是如此無力! 罪魁看來還是金錢。自從人類發明了貨幣,它就開始為人類種種卑劣的行徑擔當罪責,正如這部電影,金錢好像是一把殘殺愛情和生命的屠刀,人們對其責任的追究向來也只到這一步。然而金錢者,死物也,奈何以罪鞫之?人性的丑惡和社會的不公方是症結所在。 原始時代,部落之間為了搶奪地盤和食物經常互相廝殺,所以那個時代好武尚勇,男人只有勇敢殺敵,才能獲得姑娘的青睞。施加給女性這樣的擇偶標准,正是為了激發男性的勇氣,來保護自己的部落。在才子佳人的科舉時代,女性的擇偶標準是,男性要有才華,如此方能迫使男人刻苦讀書,一朝玉堂金馬,治國平天下。建國後的幾十年,百廢待興,各個領域都要從基礎做起,此時便需要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於是這個時代的女性擇偶標準是,忠誠耐勞。在如今的資本社會,金錢是社會運轉以及發展的杠桿,女性的擇偶標准自不免與金錢掛上了鉤,觀照以往,不過是時勢所然,正可以激勵男性拼搏奮斗,發展經濟,使我們這個民族更加富裕和強大。想像很美好,然而現實卻是,金錢凌駕一切,倫理道德與價值觀陷於崩塌的邊緣。但是我堅信即使在資本的社會,金錢也不應當扮演這樣的角色。在一個成熟而公平的市場經濟里,男人只要不是懶漢笨伯,通過自己的雙手,都能掙到足夠的錢,來滿足與他門當戶對的姑娘的正當要求。一個社會,身處此間的男人如果不能通過勤奮的雙手,給予愛他的女人以安全感,那麼不是男人的責任,也不是女人的價值觀不健康,而是掌控這個社會的體制出了故障。在資本社會,女性以金錢為擇偶標准之一,並沒有錯,錯的是這個畸形的體制,和被畸形體制所扭曲的市場經濟,以及由此所孕育的價值觀單一的怪胎。我們開放了幾十年,素來標榜自己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其實只是徒有其表,中國的經濟體制全稱應當是,國家和權貴可以上下其手的市場經濟,其中缺乏公平,更缺乏言論自由,所以它像一個裹了足的老太太,改進的腳步總是十分蹣跚。 成熟的經濟體制下,分配公平,價值觀自然就會多樣化,屆時金錢仍然會是擇偶標准之一,但再也不是凌駕一切之上的標准。可是面對今日的怪相,我們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衛道面孔,總會被撞得頭破血流,和電影里女主角的自殺一樣,不過是狂風里的呼喊,恐怕連自己都很難聽到。 .
『柒』 推薦幾部能感悟人生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