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5年年青的一代電影的演員表
年青的一代電影的演員表
寶珣 飾 李榮生
洪融 飾 夏倩如
肖馳 飾 夏淑娟
張瑞芳 飾 肖奶奶
達式常 飾 林育生
李秀明 飾 林嵐
李炎 飾 林堅
畢鑒昌 飾 肖繼業
2. 懷舊--想找一些小時候的電影看看,90年代的古裝武打片
1.《新仙鶴神針》導演: 陳木勝 (Benny Chan (I))
編劇: 徐克 (Hark Tsui)
主演: 梅艷芳 / 梁朝偉 / 關之琳 / 吳啟華 / 張鐵林 / 徐少強 / 劉錦玲 / 劉松仁
2.《新流星蝴蝶劍》導演: 麥當傑
編劇: 庄澄
主演: 梁朝偉 / 楊紫瓊 / 王祖賢 / 甄子丹 / 林志穎 / 徐錦江 / 葉全真 / 庹宗華
3.《六指琴魔》導演: 吳勉勤 (Min Kun Ng)
主演: 劉嘉玲 / 林青霞 / 元彪 / 午馬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94-07-23
4.《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導演: 陳會毅
編劇: 李炯佳
主演: 王祖賢 / 梁家輝 / 徐錦江 / 劉青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 香港
5.《新碧血劍》導演: 張海靖 (Hoi-Ching Cheung)
主演: 元彪 / 李修賢 / 葉全真 / 張敏 / 吳孟達 / 午馬 / 袁詠儀 / 李美風 / 徐錦江
6.《刀劍笑》導演: 黃泰來 (Taylor Wong)
主演: 劉德華 / 林青霞 / 徐錦江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7.《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導演: 王晶 (Jing Wong) /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編劇: 王晶 (Jing Wong)
主演: 李連傑 / 張敏
8.《風雲雄霸天下》編劇: 文雋 / 秋婷
導演: 劉偉強 (Wai Keung Lau)
主演: 鄭伊健 / 郭富城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9.《太極張三豐 》編劇: Kwong Kim Yip
導演: 袁和平
主演: 李連傑 / 楊紫瓊 / 錢小豪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10.《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導演: 錢永強 (Andy Wing-Keung Chin)
主演: 林青霞 / 鞏俐 / 張敏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11.《新龍門客棧》
編劇: 徐克 / 張炭 / 曉禾
導演: 徐克 / 李惠民 / 程小東
主演: 張曼玉 / 梁家輝 / 林青霞 / 甄子丹 / 劉洵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12.《笑傲江湖》
編劇: Louis Cha / Man-Leung Kwan
導演: 胡金銓 / 徐克
主演: 許冠傑 / 張敏 / 葉童 / 張學友 / 午馬 / 元華 / 劉兆銘 / 劉洵
語言: 粵語
13.《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編劇: Hanson Chan / 徐克 (Hark Tsui) / 鄧碧燕 (Pik-yin Tang)
導演: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 唐季禮 (Stanley Tong)
主演: 李連傑 / 林青霞 / 関之琳 / 李嘉欣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還有系列的如 黃飛鴻 方世玉 等等
3. 1957版電影《家》的演員表
演員表角色演員備注高老太爺
魏鶴齡----陳姨太傅惠珍----高大老爺蔣銳----高克明韓濤三老爺高克安程之四老爺高克定陽華五老爺周氏戴耘大太太王氏狄梵四太太沈氏馬驥五太太高覺新孫道臨大少爺高覺民章非二少爺高覺慧張輝三少爺李瑞珏張瑞芳大少奶奶高淑華胡小菡三小姐張姑太太宣景琳----張蘊華汪漪琴小姐錢姑太太范雪朋----
錢梅芬
鳴鳳王丹鳳----婉兒王薇----張嫂謝怡冰----袁成於明德----馮樂山鄭敏----黃存仁張子良----禮拜一朱莎----黃宗英
梅小姐
4. 經典老電影黑三角主要演員表,19幾幾年拍攝
主要演員
石岩——雷鳴
洪局長——張平
於秋蘭——劉佳
於黃氏——凌元
盧德慶——畢鑒昌
劉書記——秦文
高潔——曹翠芬
李虎——程學欽
姜師傅——張雁
楊大娘——李健
刑祥——方輝
孫福——趙萬德
少將——林征
少校——王惠敏
郎景田——李林
貓頭鷹——勞力
1977年拍攝
5. 老電影海霞主要演員表
吳海燕飾 海霞 蔡明飾 童年海霞 趙聯飾 方指導員 陳強飾 旺發 田沖飾 德順 閻增和飾 雙和 王蘇婭飾 阿洪嫂 洪學敏飾 玉秀 馮恩鶴飾 阿洪 張力維飾 彩珠 王炳或飾 劉大伯 孫玉珍飾 大成嬸 於紹康飾 劉阿太 於文仲飾 李八十四 孫才華飾 海霞媽 李林飾 陳占鰲 陳志堅飾 尤二狗
6.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7. 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早期著名電影演員石揮的演藝生涯和他的代表作嗎
男,生於1915年,中國天津
逝世於1957年 (中國上海)
更多名字
原名:石毓濤
教育背景
曾就讀於北平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趣聞瑣事
原籍:天津
傳記
石揮,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幼年隨父母遷居北京。小學畢業後曾做過鐵路車童、牙醫學徒、電影院售貨員。1940年,石揮離開非常愛他的母親,隻身去了上海。他相繼參加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團體,曾參加演出話劇《正氣歌》、《大馬戲團》、《秋海棠》等近三十個劇目,塑造出許多身份不同、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成為當時海獨具上風格、很有影響的話劇演員。1941年從影,先後在金星影片公司、文華影業公司主演《假鳳虛凰》、《太太萬歲》、《姐姐妹妹站起來》、《腐蝕》等影片,同時從事導演。1950年根據老舍的小說,自編、自導、自演影片《我這一輩子》,以精湛演技反映了一個正直、善良的舊北京警察飽經滄桑的一生。其戲路寬廣,塑造的眾多銀幕形象,生動質朴,感情真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1952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兼導演,先後在《宋景詩》、《霧海夜航》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54年導演的《雞毛信》於1955年獲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1955年導演的戲曲片《天仙配》,為戲曲片的拍攝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在香港上映後,引起香港拍攝黃梅調影片的熱潮。著有《石揮談藝錄》。
《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就在他創作《霧海夜航》的過程中,反右斗爭首先在文藝界揭開了序幕。因為該劇中寫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幹部,因此,石揮被冠以誣蔑黨的幹部、歪曲黨的形象而遭到批判,「五花社」也被說成是石揮企圖篡奪黨對文藝的領導權而遭到批判。「五花社」中的導演白沉也被劃為右派分子。上海電影界召開了批判石揮的大會。一腔創作熱情被無辜遭到打擊和扼殺,石揮陷入了無限的痛苦之中。他感到自己的藝術道路已經走到了絕處,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感到自己的前程、聲譽在一夜之間喪失殆盡,1957年含冤逝世
關連長 Captain Guan (1951) ..... 關連長
我這一輩子 Wo zhe yi bei zi (1950) ..... IThis Life of Mine
腐蝕 Corrosion (1950) ..... Zhang Xiaozhao Fu shi
哀樂中年 Miserable at Middle Age (1949)
夜店 The inn at night (1948)
艷陽天 Bright Day (1948)
太太萬歲 Tai tai wan sui (1947)
Long Live the Mis Tresses
假鳳虛凰 Fake Phoenix (1947)
Jia Feng Xu Huang
亂世風光 Heroes in the Turbulent Days (1941)
世界兒女 Children of the World (1941)
8. 老電影演員於紹康簡歷
於少康我們簡介也是非常明了的,並且這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了。
9. 那些年電影人物表,詳細
演員表
角色:沈佳宜
演員:陳妍希
備註:女主角
角色:柯景騰(柯騰)
演員:柯震東
備註:男主角
角色:曹國勝(老曹)
演員:庄濠全
備註:柯景騰的摯友
角色:謝明和(阿和)
演員:郝劭文
備註:柯景騰的摯友
角色:廖英宏(該邊)
演員:蔡昌憲
備註:柯景騰的摯友
角色:胡家瑋(彎彎)
演員:胡家瑋
備註:沈佳宜的閨蜜
角色:許博淳(勃起)
演員:鄢勝宇
備註:柯景騰的摯友
角色:柯媽媽
演員:王彩樺
備註:柯景騰的媽媽
角色:柯爸爸
演員:柯義浤
備註:柯景騰的爸爸
角色:校長
演員:賴炳輝
備註:精誠中學的校長
角色:沈佳宜的丈夫
演員:邱彥翔
備註:沈佳宜的丈夫
角色:教官
演員:陳繼平
備註:精誠中學的教官
角色:情侶(女)
演員:賴雅妍
備註:沈佳宜看到窗外的情侶
角色:情侶(男)
演員:黃柏鈞
備註:沈佳宜看到窗外的情侶
角色:班導師 (賴導)
演員:李鳳新
備註:精誠中學的班導師
角色:國文老師
演員:高麗紅
備註:精誠中學的國文老師
角色:數學老師
演員:段正平
備註:精誠中學的數學老師
角色:英文老師
演員:李維維
備註:精誠中學的英文老師
角色:鄰居
演員:蔡武雄
備註:柯景騰的鄰居
角色:理發店老闆娘
演員:許麗娜
備註:柯景騰去理光頭的理發店老闆娘
角色:許可欣
演員:林冠菁
備註:迎新時與柯景騰跳「第一支舞」的女孩
角色:建漢
演員:吳冠廷
備註:柯景騰的大學室友
角色:義智
演員:黃逸祥
備註:柯景騰的大學室友
角色:孝綸
演員:陳弘璟
備註:柯景騰的大學室友
角色:建偉
演員:孫綻
備註:跆拳道社的黑帶
角色:勃起爸
演員:陳永晉
備註:許博淳(勃起)的爸爸
角色:勃起媽
演員:嚴藝文
備註:許博淳(勃起)的媽媽
10. 誰能給我介紹老電影演員李頡(神秘的旅伴)的資料
李頡,男,1925年5月26日出生,漢族,長春電影製片廠退休演員,住本市朝陽區紅廟北里10號樓9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