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告訴我`盲山好看嗎
盲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因為在網上是很難下到的。講述被拐賣女大學生如何上演大逃亡,其契而不舍的精神,可謂是中國女版的「越獄」 .
拐賣婦女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但電影所展示的,卻遠不止是拐賣婦女這一現象。而在於發掘社會及人性的盲點 .
這是一部需要靜觀而看完後又不能平靜的電影。一開場便是沉靜的字幕,沒有任何背景聲音。因為是紀實風格的影像,所以配樂方面只是插入了幾首當地唱腔的民歌,結束時的幾句聽得尤其真切:「……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畫面上一邊是哭泣的孩子和奔跑的追捕者,一邊是終於逃出牢籠的女人,詩意的歌詞道出的卻只是苦澀無奈的人生。
《盲山》中的人生是苦澀的,因為人的屬性是多面的,好比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作為倫理的人,傳宗接代是千百年以來的第一件大事,所以貧窮的男人們在新婚喜宴上賭誓發咒般強調「誰不喝完這酒,誰就一輩子打光棍,兒子孫子也打光棍,下輩子還是打光棍!」其對光棍的忌憚與恐懼穿透歷史深入骨髓!作為法治的人,因為拐賣婦女是不容置疑的違法之事,所以一旦沖破重重障礙,公安人員還是要翻過盲山來解救。作為商品的人,既然人是花錢買來的,那麼人不想留的時候可以走,但是錢得還來。作為動物的人,男女皆有慾望,而女人卻多了一層母性,所以在得到解救時,一些女人拒絕了離開——因為她是一個母親,聽不得孩子的哭聲!
如此的錯綜復雜,種種屬性的交織沖突就導致了許多事是說不清、道不明、管不了、沒辦法的,就如片中常常提到的「我也不知道你們誰說的是真話」。於是,雖然女大學生一再對人們曉以法律之利害,可是拐了還是拐了,又能咋的,拐的人多了!雖然明明是強迫地買來的生育工具,可是她的「婆婆」還是一而再的「曉之以理」——女人,嫁誰也是嫁,「嫁」給我兒,我們不會虧待你的!雖然一而再反抗、逃跑,可是有了孩子以後也就漸漸踏實了。雖然郵遞員一而再的接受了女人託付他寄出的求救信,可是他也只是留一點希望給她,然後便轉身把信交給買她的男人。
文明與野蠻的沖突是影片的重要主題。女大學生是一個文明的象徵,她之所以到最後還是死也要離開這里,而沒有像其他女人一般,為了孩子而留下,很大的原因就是她把這里定為一個野蠻之地,她與這里是格格不入的!那位只有高中文化的懦弱的小學教師「黃德誠」(好有意味的名字)最終也是選擇了離開。可是文明與野蠻有時又是模糊的,雖然她的學問在這里是最大的,可是照樣被文明人從文明的世界拐騙到這里,可見知識有時也是雙刃劍,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那些可以與外界接觸的郵遞員、稅務員、村委領導等公務人員們,無疑也是文明的象徵,可是他們對盲山裡的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面對著敲窗呼喊的女人,只能說一聲「你們家的事我們管不了」。在這邊盲山中,許多事都是模糊的,可這又太悲觀了,畢竟女大學生在這盲山裡教出的一位小學生幫她寄出了求救信,是解救她最大的功臣。或許,這可以看作是導演留下的一點對文明的希望吧。
導演李楊一再的強調他拍攝這部片子,只是為了表現人的復雜性和生活中的盲點,所以《盲山》里的事沒有判然區別的黑白二元之分。有一個很荒誕的隱喻,逃跑的女人在盲山之中問一位扛著柴火的老人大路在哪邊,老人毫不猶豫的指給了她;下一個鏡頭中,追捕者問老人看到一個女人跑過去沒有,老人又毫不猶豫的指給了他們!「我不是刻意揭露我們中國人的醜陋面,這樣的事情全世界都有。我只是揭露人性!」李楊如是說,因為他也有他的盲點,他能做得只能像那個老人一樣,對所有觀看影片的人,有什麼就指出什麼!即便這是一個悲劇,總比不指出它、不承認它的存在要好一些!
根據《盲山》在法國上映時的描述:「在激烈的拉扯中,絕望無助的白雪梅順手抄起一把菜刀,朝正在毆打父親的『丈夫』砍了下去——影片到此處戛然而止!」而國內公映的結局卻是白雪梅最終得到了公安的解救,留下了孩子;其他的兩位被拐賣的女人則選擇了留下!對於影像內容的剪輯調整,導演這樣解釋:「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妥協的過程,作為藝術家,為了電影能夠在國內上映,可能我不能那麼犀利,但如果以此能換來影片的公映,我覺得很值。」在某種環境之中,藝術的創作或許就像片中的女人說的那樣「生活就是這樣,有時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
既然提到了生活,提到了人性的問題,那麼觀看了影片以後我們就該好好思考一番了:這苦澀無奈的人生究竟是誰的盲山?盲山究竟是怎麼造就的?只能說,你我皆在盲山之中,盲山是我們自己壘起來的,於是我們也就遭受到盲山的結果。習慣性的冷漠、相關人員的不作為、文明的落差……這些個深層的問題肯定不是幾個人造成的和能夠解決的,這需要身處重重盲山中的人們共同面對!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文明」的城市中,那你永遠也不能想像山村中的蠻荒:落後、無知、愚昧、野蠻,在片中的山村你都能一一看到
但也反映了村民思想上的另一面:倫理孝順。在為女大學生悲憤的同時,你卻恨不起那些愚昧的村民,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他們永遠也無法跨過的坎兒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所沉澱下來的訓導
為什麼會出現拐賣婦女兒童,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傳宗接代
當貧困剝奪了他們這種權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另一種解決的辦法,有求必有供,於是就有了拐賣 。
男人。
男人黃德貴在婚宴上跟同村男人所賭的咒,表現了他們對打光棍的痛恨和恐懼
「誰不喝這酒,誰就一輩子打光棍,下輩子還打光棍,兒子也打光棍!」真夠惡毒的詛咒!
一開始就不忍看的,是村裡面人看到這個女孩來到後自然而然的態度。雪梅被綁在屋子裡,「丈夫」黃德貴一家請鄉親們在屋外辦婚禮酒席,德貴敬酒,窗戶邊,幾個孩子湊著窗口看正在床上掙扎的雪梅。頭幾天晚上,雪梅把矮小的黃德貴趕出了門,黃德貴沒能「弄」成,他在村裡朋友們面前很抬不起頭,甚至他面相善良的老父親也斥責他搞不定一個女人。於是,老父親和老母親幫兒子按住雪梅讓兒子強奸「老婆」。「弄」完之後,德貴喜滋滋的坐到父親旁邊,老頭以贊許的態度遞給兒子一根煙。
這種把在法律和道德范圍之外的事情當作常態的態度,看起來當然不會好受,電影抓的很准。即便你明白這些農民是文盲,是法盲,老早讓四周的盲山給遮蔽了目光,還是會在心裡對這些人產生無比的憤怒,以及和雪梅一樣的茫然無助。
電影看到中間,在村裡小學當老師的黃德誠給雪梅送去幾本雜志解悶,他是黃德貴的表弟,起初想,這個人的心眼還不錯,德誠給雪梅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說「道德的德,誠信的誠」,我當時就想笑,在雪梅被騙到這個沒有人能救他出去,她也逃跑無門的偏僻山村之後,居然有人把「道德」和「誠信」說出來,簡直一個天大的諷刺,我想笑是因為這個「小叔子」的真誠里總透著一絲虛偽,我猜也許是演員演得不好,畢竟他真的是要關心這個被拐來的嫂子,因為他念過高中,在村裡小學做了老師,還會有些良知。當後來這傢伙以救出雪梅的名義摸了雪梅的手,親了雪梅的嘴,搞了雪梅的身子之後,就完全明白,原來他比村民多的那點知識,完全被他用在了和村民一樣的無道德行徑上,而且這些微薄的知識給他偽裝出一層良知的面具。他靠雪梅心存的一絲希望來解決自己的感情與性生活,可怕的令人發指。
還有那些貌似可以救助雪梅的人,比如收稅費的人的和郵遞員,也完全和村民們沆瀣一氣,因為他們了解,在這個地界,大家都是一條繩上拴的螞蚱。收費的看看拍著窗戶呼救的雪梅說,「這是家裡事兒,我們管不了」,轉過頭拿了黃德貴家的各種苛捐雜稅,說黃德貴艷福不淺,然後加一句「媳婦要拾掇,跟收費一樣,要上硬的。」
郵遞員對雪梅的態度,永遠看上去那麼禮貌,雪梅每次寫了信交給郵遞員,郵遞員都認真放進自行車後的郵袋裡,雪梅說謝謝,他說不用謝。問題在於,郵遞員對黃德貴的態度一樣地客氣,他收下黃德貴給的肥碩的老母雞,把雪梅的信交給黃德貴,黃德貴說麻煩你了,他說你也不容易。這個郵遞員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雪梅臉上出現一絲笑容,主演黃璐表演的時候,這個笑笑得太狠了,讓我一度以為雪梅在這時已經窮盡了希望,嘲笑所有的人都勾結串通,給所有買來的媳婦兒密布下一個逃不脫的落網,後來卻發現這笑是表現雪梅又看到了希望的標志,因為她以為可以寫信叫郵遞員送出山去。
為了逃跑,雪梅終於想出要用自己的身體做本錢,除了那個「道德的德,誠信的誠」,她還用身體向小賣部老闆換五十塊錢,老闆跟他還價到四十塊,她拿了錢,但還是沒走掉。
女人。
女人,彷彿生來就是要嫁夫相子,成為男人的從屬品
黃德貴的母親一直都想說服白雪梅安下心來
「女人嫁誰都是嫁,嫁給我兒,我一家不會虧待你的。」 同樣作為女人,黃德貴的母親站到兒子的一方。非但如此,她還叫同村幾個同樣被拐來的,已經安分守已認命的婦女來當說客
「既然已經是這個樣子了,你就想開點」女人面對命運難道就只能認命?。但黃德貴母親卻又同情白雪梅,不讓兒子打她,給白雪梅的飯還加了蛋 。在白雪梅被兒子強奸後,說,我也是沒辦法,等你有了娃你就明白了。
當然,黃德貴母親對白雪梅的同情是基於要為黃家留後的想法上的
村人的冷漠和習以為常甚至助紂為虐的做法也是讓人震撼的。
村主任對白雪梅說:「你說你被騙來的,咋證明呢」
白雪梅求郵遞員幫自己寄信,並一次次地寄於希望,但郵遞員卻把信都交給黃德貴
上面說到的稅務人員上門收稅的時候,面對白雪梅的求助,說:你們家的事,我們管不了
當白雪梅一次次逃跑時,村人充當了追捕的角色
甚至在公安來帶白雪梅走的時候,全村人都拿著鋤頭傢伙圍著警車,黃德貴母親還要坐在車輪前以死相脅
法律在山村中不文一值,「坐球牢,誰家娶媳婦不花錢!」黃德貴理值氣壯
李楊是很有野心的,他想在電影里表現更多的東西
村民們的貧困並不是沒有來由的,除了本身地處深山之外,來自管理體制的因素更大
同樣是收費,就算黃德貴家裡兩個月前已經沒養豬,還是得交費,稅務人員說這是主任的規定 。
山高皇帝遠,一個主任就可以規定收費,可見當地政府的腐敗
當有上級政府官員來視察的時候,村主任在村口掛起橫幅歡迎上級視察工作,還廣播給村民:不該說的不要胡說,誰要是敗壞咱村的名聲和形象,一切後果由他自己負責!!
那些被拐來的婦女,更是被送到山上躲避,到訪的官員還稱贊這個地方很美。。。
這部電影海外版的結局是絕望的白雪梅舉起刀砍向黃德貴,但國內版卻是白雪梅在小孩李青山的幫助下被公安解救了出來
大概是李楊為了能在國內順利上演,畢竟這電影所反映的太沉重了。
中國電影的審核制度,之前<<盲井>>被禁可能讓李楊有所顧忌。個人認為海外版的結局可能更有意味,因為在劇情進展中,已經埋下過伏筆
黃德貴洗頭時叫白雪梅拿毛巾,並破口大罵,白雪梅拿刀的手正想舉起,卻又馬上放下。。。
女性天生的母性也在電影中充分體現
被拐婦女陳春麗說:還是認命吧,反正我是不跑了,我帶著兩個娃,就算是跑出去了,娃兒怎麼辦?
在公安突擊救人的時候,白雪梅還想抱著孩子一起跑
在車上,陳春麗更是因為聽到後面孩子的哭聲而放棄了被解救的機會選擇了留下來
白雪梅伸出車窗外一直望著村子的方向。。。
可能我們會為陳春麗婉惜,但作為母親,她的選擇無疑是對的。
我看到的國內版本,最後終於讓人舒了一口氣。而李揚心中真正的版本,必定有那個完全將出口堵住的結局,《七宗罪》里被摩根.弗里曼相信了後一半的那句「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為它奮斗」,在這個殘暴的結局裡全部不能被相信。可以想像,也只有這樣,這個《盲山》,才盲得更徹底。
Ⅱ 《盲山》黃德貴是演員嗎
《盲山》的黃德貴不是演員。
黃德貴的飾演者是當地村民。盲山中的演員,除了女主角,都是在當地找的村民。包括那個陳春麗是真正被賣到那裡去的。在李楊導演的采訪中他自己說的。
劇情簡介
1990年代末,初踏上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白春梅(黃璐)急於幫怙恃分擔重任,沒法一向找不到適合事情,在她發愁之際,裝扮成醫葯采購公司員工的人估客向她伸來熱忱的雙手。
她隨他們來到中國西北某個荒僻罕有山村采購中葯,一杯水喝下肚,她倒床昏睡。 醒來後,白春梅遍地不尋她的「醫葯公司同事」,搜檢身份證和錢包時,發明它們也一同磨滅。
Ⅲ 如何看待電影《盲山》
這部影片最讓人心情壓抑的,就是白雪梅已經逃到車站了,可是周圍的人那麼的冷血,事不關己,甚至感覺是助紂為虐,尤其那個警察也不管,反應當時社會有多麼的冷血,就好比當年清朝的老百姓吃飯看著八國聯軍轟炸北洋艦隊那樣,好像和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魯迅先生罵得對
Ⅳ 電影《盲山》中 黃德貴的飾演者是誰
黃德貴的飾演者是當地村民。
盲山中的演員,除了女主角,都是在當地找的村民。包括那個陳春麗是真正被賣到那裡去的。在李楊導演的采訪中他自己說的。
《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
盲山講述出女大學生白春梅被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被解救的故事。
版本1(國內公映版):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黃璐飾)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
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
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黃德貴的拒絕。到了晚上黃德貴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覺,她堅決不肯就範。憤怒的黃德貴強奸了她,並且將她關在屋裡。白雪梅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毒打、漫罵。
白雪梅從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個陌生而野蠻的山村。性格堅強的白雪梅不斷尋找機會的逃跑。但是這個封閉的山村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這個外來人。他們反而還幫助黃守貴對她嚴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來,當眾毒打。村民們的自私和冷漠,當地官員和警察的瀆職行為使她在那裡孤立無援。
白雪梅為黃德貴生了一個男孩,使黃家對她放鬆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學生李青山的幫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聯系。由於村民的阻撓,與父親一同而來的兩個警察無法救出白雪梅,於是他們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這陪女兒。某日,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版本2(海外公映版)結局與國內公映版本不同:黃德貴知道白父就是想帶走自己的「妻子」,於是想把她帶走藏起來。在黃德貴和白父的爭執下,雪梅為救父親,把菜刀砸向自己痛恨的黃德貴……
Ⅳ 《盲山》黃德貴是演員嗎
《盲山》黃德貴不是演員。
黃德貴的飾演者是當地村民。盲山中的演員,除了女主角,都是在當地找的村民。包括那個陳春麗是真正被賣到那裡去的。在李楊導演的采訪中他自己說的。
該影戲曾引發無數爭議,而且影戲開拍前,原來的投資人因故退出了,是李楊導演自己籌資才完成了這部作品。
《盲山》是中國導演李楊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名女大學生被人商人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才被解救出盲山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90年代末,初踏上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白春梅(黃璐)急於幫怙恃分擔重任,沒法一向找不到適合事情,在她發愁之際,裝扮成醫葯采購公司員工的人估客向她伸來熱忱的雙手。
她隨他們來到中國西北某個荒僻罕有山村采購中葯,一杯水喝下肚,她倒床昏睡。 醒來後,白春梅遍地不尋她的「醫葯公司同事」,搜檢身份證和錢包時,發明它們也一同磨滅。
剎時,她覺悟本人已被賣給當地人,苦苦要求一番後,白雪梅大白重獲肅肅和自由的唯一體式格式是逃進來,她開端了一次次的出逃冒險,而該進程傍邊,她逐步知道能信任的人只有本人。
Ⅵ 盲山是講什麼的好看嗎
盲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因為在網上是很難下到的。講述被拐賣女大學生如何上演大逃亡,其契而不舍的精神,可謂是中國女版的「越獄」 .
拐賣婦女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但電影所展示的,卻遠不止是拐賣婦女這一現象。而在於發掘社會及人性的盲點 .
這是一部需要靜觀而看完後又不能平靜的電影。一開場便是沉靜的字幕,沒有任何背景聲音。因為是紀實風格的影像,所以配樂方面只是插入了幾首當地唱腔的民歌,結束時的幾句聽得尤其真切:「……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畫面上一邊是哭泣的孩子和奔跑的追捕者,一邊是終於逃出牢籠的女人,詩意的歌詞道出的卻只是苦澀無奈的人生。
《盲山》中的人生是苦澀的,因為人的屬性是多面的,好比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作為倫理的人,傳宗接代是千百年以來的第一件大事,所以貧窮的男人們在新婚喜宴上賭誓發咒般強調「誰不喝完這酒,誰就一輩子打光棍,兒子孫子也打光棍,下輩子還是打光棍!」其對光棍的忌憚與恐懼穿透歷史深入骨髓!作為法治的人,因為拐賣婦女是不容置疑的違法之事,所以一旦沖破重重障礙,公安人員還是要翻過盲山來解救。作為商品的人,既然人是花錢買來的,那麼人不想留的時候可以走,但是錢得還來。作為動物的人,男女皆有慾望,而女人卻多了一層母性,所以在得到解救時,一些女人拒絕了離開——因為她是一個母親,聽不得孩子的哭聲!
如此的錯綜復雜,種種屬性的交織沖突就導致了許多事是說不清、道不明、管不了、沒辦法的,就如片中常常提到的「我也不知道你們誰說的是真話」。於是,雖然女大學生一再對人們曉以法律之利害,可是拐了還是拐了,又能咋的,拐的人多了!雖然明明是強迫地買來的生育工具,可是她的「婆婆」還是一而再的「曉之以理」——女人,嫁誰也是嫁,「嫁」給我兒,我們不會虧待你的!雖然一而再反抗、逃跑,可是有了孩子以後也就漸漸踏實了。雖然郵遞員一而再的接受了女人託付他寄出的求救信,可是他也只是留一點希望給她,然後便轉身把信交給買她的男人。
文明與野蠻的沖突是影片的重要主題。女大學生是一個文明的象徵,她之所以到最後還是死也要離開這里,而沒有像其他女人一般,為了孩子而留下,很大的原因就是她把這里定為一個野蠻之地,她與這里是格格不入的!那位只有高中文化的懦弱的小學教師「黃德誠」(好有意味的名字)最終也是選擇了離開。可是文明與野蠻有時又是模糊的,雖然她的學問在這里是最大的,可是照樣被文明人從文明的世界拐騙到這里,可見知識有時也是雙刃劍,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那些可以與外界接觸的郵遞員、稅務員、村委領導等公務人員們,無疑也是文明的象徵,可是他們對盲山裡的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面對著敲窗呼喊的女人,只能說一聲「你們家的事我們管不了」。在這邊盲山中,許多事都是模糊的,可這又太悲觀了,畢竟女大學生在這盲山裡教出的一位小學生幫她寄出了求救信,是解救她最大的功臣。或許,這可以看作是導演留下的一點對文明的希望吧。
導演李楊一再的強調他拍攝這部片子,只是為了表現人的復雜性和生活中的盲點,所以《盲山》里的事沒有判然區別的黑白二元之分。有一個很荒誕的隱喻,逃跑的女人在盲山之中問一位扛著柴火的老人大路在哪邊,老人毫不猶豫的指給了她;下一個鏡頭中,追捕者問老人看到一個女人跑過去沒有,老人又毫不猶豫的指給了他們!「我不是刻意揭露我們中國人的醜陋面,這樣的事情全世界都有。我只是揭露人性!」李楊如是說,因為他也有他的盲點,他能做得只能像那個老人一樣,對所有觀看影片的人,有什麼就指出什麼!即便這是一個悲劇,總比不指出它、不承認它的存在要好一些!
根據《盲山》在法國上映時的描述:「在激烈的拉扯中,絕望無助的白雪梅順手抄起一把菜刀,朝正在毆打父親的『丈夫』砍了下去——影片到此處戛然而止!」而國內公映的結局卻是白雪梅最終得到了公安的解救,留下了孩子;其他的兩位被拐賣的女人則選擇了留下!對於影像內容的剪輯調整,導演這樣解釋:「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妥協的過程,作為藝術家,為了電影能夠在國內上映,可能我不能那麼犀利,但如果以此能換來影片的公映,我覺得很值。」在某種環境之中,藝術的創作或許就像片中的女人說的那樣「生活就是這樣,有時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
既然提到了生活,提到了人性的問題,那麼觀看了影片以後我們就該好好思考一番了:這苦澀無奈的人生究竟是誰的盲山?盲山究竟是怎麼造就的?只能說,你我皆在盲山之中,盲山是我們自己壘起來的,於是我們也就遭受到盲山的結果。習慣性的冷漠、相關人員的不作為、文明的落差……這些個深層的問題肯定不是幾個人造成的和能夠解決的,這需要身處重重盲山中的人們共同面對!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文明」的城市中,那你永遠也不能想像山村中的蠻荒:落後、無知、愚昧、野蠻,在片中的山村你都能一一看到
但也反映了村民思想上的另一面:倫理孝順。在為女大學生悲憤的同時,你卻恨不起那些愚昧的村民,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他們永遠也無法跨過的坎兒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所沉澱下來的訓導
為什麼會出現拐賣婦女兒童,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傳宗接代
當貧困剝奪了他們這種權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另一種解決的辦法,有求必有供,於是就有了拐賣 。
男人。
男人黃德貴在婚宴上跟同村男人所賭的咒,表現了他們對打光棍的痛恨和恐懼
「誰不喝這酒,誰就一輩子打光棍,下輩子還打光棍,兒子也打光棍!」真夠惡毒的詛咒!
一開始就不忍看的,是村裡面人看到這個女孩來到後自然而然的態度。雪梅被綁在屋子裡,「丈夫」黃德貴一家請鄉親們在屋外辦婚禮酒席,德貴敬酒,窗戶邊,幾個孩子湊著窗口看正在床上掙扎的雪梅。頭幾天晚上,雪梅把矮小的黃德貴趕出了門,黃德貴沒能「弄」成,他在村裡朋友們面前很抬不起頭,甚至他面相善良的老父親也斥責他搞不定一個女人。於是,老父親和老母親幫兒子按住雪梅讓兒子強奸「老婆」。「弄」完之後,德貴喜滋滋的坐到父親旁邊,老頭以贊許的態度遞給兒子一根煙。
這種把在法律和道德范圍之外的事情當作常態的態度,看起來當然不會好受,電影抓的很准。即便你明白這些農民是文盲,是法盲,老早讓四周的盲山給遮蔽了目光,還是會在心裡對這些人產生無比的憤怒,以及和雪梅一樣的茫然無助。
電影看到中間,在村裡小學當老師的黃德誠給雪梅送去幾本雜志解悶,他是黃德貴的表弟,起初想,這個人的心眼還不錯,德誠給雪梅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說「道德的德,誠信的誠」,我當時就想笑,在雪梅被騙到這個沒有人能救他出去,她也逃跑無門的偏僻山村之後,居然有人把「道德」和「誠信」說出來,簡直一個天大的諷刺,我想笑是因為這個「小叔子」的真誠里總透著一絲虛偽,我猜也許是演員演得不好,畢竟他真的是要關心這個被拐來的嫂子,因為他念過高中,在村裡小學做了老師,還會有些良知。當後來這傢伙以救出雪梅的名義摸了雪梅的手,親了雪梅的嘴,搞了雪梅的身子之後,就完全明白,原來他比村民多的那點知識,完全被他用在了和村民一樣的無道德行徑上,而且這些微薄的知識給他偽裝出一層良知的面具。他靠雪梅心存的一絲希望來解決自己的感情與性生活,可怕的令人發指。
還有那些貌似可以救助雪梅的人,比如收稅費的人的和郵遞員,也完全和村民們沆瀣一氣,因為他們了解,在這個地界,大家都是一條繩上拴的螞蚱。收費的看看拍著窗戶呼救的雪梅說,「這是家裡事兒,我們管不了」,轉過頭拿了黃德貴家的各種苛捐雜稅,說黃德貴艷福不淺,然後加一句「媳婦要拾掇,跟收費一樣,要上硬的。」
郵遞員對雪梅的態度,永遠看上去那麼禮貌,雪梅每次寫了信交給郵遞員,郵遞員都認真放進自行車後的郵袋裡,雪梅說謝謝,他說不用謝。問題在於,郵遞員對黃德貴的態度一樣地客氣,他收下黃德貴給的肥碩的老母雞,把雪梅的信交給黃德貴,黃德貴說麻煩你了,他說你也不容易。這個郵遞員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雪梅臉上出現一絲笑容,主演黃璐表演的時候,這個笑笑得太狠了,讓我一度以為雪梅在這時已經窮盡了希望,嘲笑所有的人都勾結串通,給所有買來的媳婦兒密布下一個逃不脫的落網,後來卻發現這笑是表現雪梅又看到了希望的標志,因為她以為可以寫信叫郵遞員送出山去。
為了逃跑,雪梅終於想出要用自己的身體做本錢,除了那個「道德的德,誠信的誠」,她還用身體向小賣部老闆換五十塊錢,老闆跟他還價到四十塊,她拿了錢,但還是沒走掉。
女人。
女人,彷彿生來就是要嫁夫相子,成為男人的從屬品
黃德貴的母親一直都想說服白雪梅安下心來
「女人嫁誰都是嫁,嫁給我兒,我一家不會虧待你的。」 同樣作為女人,黃德貴的母親站到兒子的一方。非但如此,她還叫同村幾個同樣被拐來的,已經安分守已認命的婦女來當說客
「既然已經是這個樣子了,你就想開點」女人面對命運難道就只能認命?。但黃德貴母親卻又同情白雪梅,不讓兒子打她,給白雪梅的飯還加了蛋 。在白雪梅被兒子強奸後,說,我也是沒辦法,等你有了娃你就明白了。
當然,黃德貴母親對白雪梅的同情是基於要為黃家留後的想法上的
村人的冷漠和習以為常甚至助紂為虐的做法也是讓人震撼的。
村主任對白雪梅說:「你說你被騙來的,咋證明呢」
白雪梅求郵遞員幫自己寄信,並一次次地寄於希望,但郵遞員卻把信都交給黃德貴
上面說到的稅務人員上門收稅的時候,面對白雪梅的求助,說:你們家的事,我們管不了
當白雪梅一次次逃跑時,村人充當了追捕的角色
甚至在公安來帶白雪梅走的時候,全村人都拿著鋤頭傢伙圍著警車,黃德貴母親還要坐在車輪前以死相脅
法律在山村中不文一值,「坐球牢,誰家娶媳婦不花錢!」黃德貴理值氣壯
李楊是很有野心的,他想在電影里表現更多的東西
村民們的貧困並不是沒有來由的,除了本身地處深山之外,來自管理體制的因素更大
同樣是收費,就算黃德貴家裡兩個月前已經沒養豬,還是得交費,稅務人員說這是主任的規定 。
山高皇帝遠,一個主任就可以規定收費,可見當地政府的腐敗
當有上級政府官員來視察的時候,村主任在村口掛起橫幅歡迎上級視察工作,還廣播給村民:不該說的不要胡說,誰要是敗壞咱村的名聲和形象,一切後果由他自己負責!!
那些被拐來的婦女,更是被送到山上躲避,到訪的官員還稱贊這個地方很美。。。
這部電影海外版的結局是絕望的白雪梅舉起刀砍向黃德貴,但國內版卻是白雪梅在小孩李青山的幫助下被公安解救了出來
大概是李楊為了能在國內順利上演,畢竟這電影所反映的太沉重了。
中國電影的審核制度,之前<>被禁可能讓李楊有所顧忌。個人認為海外版的結局可能更有意味,因為在劇情進展中,已經埋下過伏筆
黃德貴洗頭時叫白雪梅拿毛巾,並破口大罵,白雪梅拿刀的手正想舉起,卻又馬上放下。。。
女性天生的母性也在電影中充分體現
被拐婦女陳春麗說:還是認命吧,反正我是不跑了,我帶著兩個娃,就算是跑出去了,娃兒怎麼辦?
在公安突擊救人的時候,白雪梅還想抱著孩子一起跑
在車上,陳春麗更是因為聽到後面孩子的哭聲而放棄了被解救的機會選擇了留下來
白雪梅伸出車窗外一直望著村子的方向。。。
可能我們會為陳春麗婉惜,但作為母親,她的選擇無疑是對的。
我看到的國內版本,最後終於讓人舒了一口氣。而李揚心中真正的版本,必定有那個完全將出口堵住的結局,《七宗罪》里被摩根.弗里曼相信了後一半的那句「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為它奮斗」,在這個殘暴的結局裡全部不能被相信。可以想像,也只有這樣,這個《盲山》,才盲得更徹底。
Ⅶ 跪求 盲山專業影評!!急需!!
片子看到最後被白雪梅拿刀砍向黃德貴的戛然而止深深的震動,這種震動是壓抑悲憤卻沒有出口的產物。整個影片有很多情節都不敢深深的細想,有太多的人性的拷問。當村子裡把黃家買了一個女大學生當兒媳婦作為一種幸運,滿滿羨慕的時候,在村子裡的他人眼裡,白雪梅的身份和樣貌就是那種可以解決、滿足他們內心攀比、探索、獵奇慾望的獵物和資本。這樣的心態下就陸續出現了黃老師、小賣部店主。黃老師-----一個沒有讀上大學,渴望大學生活的當地最高知識水平者,他把她當成了可以和他在知識層面上溝通的一類人,同時也把她當成了探究大學生活甚至校園戀愛的體驗品,但是最終還是回歸白雪梅是黃德貴的私人物品的本質認知。黃老師的人性反差之大,大在教師和騙子之間的差距,大在知識且愚昧的共存,他不像其他人那樣一開始就表露無遺的愚昧和麻木、暴力。在黃老師和白雪梅一點點的接觸再到後面的結果其實也一點都不意外,因為影片很現實的向觀眾透露了-------黃德貴的母親看出來了。沒有知識不代表沒有常識,當地村子人的生存環境和現實教會了黃德貴母親敏銳的感知力。這一點從好幾次白雪梅離家外出、以及脫逃都被正在表面上干其他事情的她准確介入(河邊洗衣、抱娃回家、雪天尾隨等)可以體現出來。有一次是黃老師帶著書到黃家灶台找正在燒火的白雪梅,黃母的一句對豬的呵斥「搶啥呢,各吃各的」就已經說出了她的內心。黃母此時早就看出了黃老師的想法,並且說出有警告意味的話。這也是當白雪梅與黃老師在看燈過程中溜走,夜聚老師宿舍時會被黃家人那麼快找到的原因。小賣部店主------一個對白雪梅垂涎、對黃德貴嫉妒,經濟上略有優勢的人,表面上維系本村人之間的團結,實質上並不忘記佔便宜和看不起比他差的人。在黃德貴第一次沒有能實施侵害時,他用戲謔的言語調侃黃德貴無能;嫉妒使他告訴黃德貴要使勁打才能馴服;當白雪梅為了出逃找他籌錢的時候,他不光知道白雪梅拿錢做什麼,還是提供了錢並佔了白雪梅的便宜,實現了他的獵奇慾望。
Ⅷ 盲山是在陝西那個地方拍攝的
在陝西秦嶺的一個村莊拍攝的!參考:http://ent.tom.com/movie/m/blindmountain.html
Ⅸ 心靈雞湯式影評之《盲山》影評
盲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因為在網上是很難下到的。講述被拐賣女大學生如何上演大逃亡,其契而不舍的精神,可謂是中國女版的「越獄」 .
拐賣婦女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但電影所展示的,卻遠不止是拐賣婦女這一現象。而在於發掘社會及人性的盲點 .
這是一部需要靜觀而看完後又不能平靜的電影。一開場便是沉靜的字幕,沒有任何背景聲音。因為是紀實風格的影像,所以配樂方面只是插入了幾首當地唱腔的民歌,結束時的幾句聽得尤其真切:「……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畫面上一邊是哭泣的孩子和奔跑的追捕者,一邊是終於逃出牢籠的女人,詩意的歌詞道出的卻只是苦澀無奈的人生。
《盲山》中的人生是苦澀的,因為人的屬性是多面的,好比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作為倫理的人,傳宗接代是千百年以來的第一件大事,所以貧窮的男人們在新婚喜宴上賭誓發咒般強調「誰不喝完這酒,誰就一輩子打光棍,兒子孫子也打光棍,下輩子還是打光棍!」其對光棍的忌憚與恐懼穿透歷史深入骨髓!作為法治的人,因為拐賣婦女是不容置疑的違法之事,所以一旦沖破重重障礙,公安人員還是要翻過盲山來解救。作為商品的人,既然人是花錢買來的,那麼人不想留的時候可以走,但是錢得還來。作為動物的人,男女皆有慾望,而女人卻多了一層母性,所以在得到解救時,一些女人拒絕了離開——因為她是一個母親,聽不得孩子的哭聲!
如此的錯綜復雜,種種屬性的交織沖突就導致了許多事是說不清、道不明、管不了、沒辦法的,就如片中常常提到的「我也不知道你們誰說的是真話」。於是,雖然女大學生一再對人們曉以法律之利害,可是拐了還是拐了,又能咋的,拐的人多了!雖然明明是強迫地買來的生育工具,可是她的「婆婆」還是一而再的「曉之以理」——女人,嫁誰也是嫁,「嫁」給我兒,我們不會虧待你的!雖然一而再反抗、逃跑,可是有了孩子以後也就漸漸踏實了。雖然郵遞員一而再的接受了女人託付他寄出的求救信,可是他也只是留一點希望給她,然後便轉身把信交給買她的男人。
文明與野蠻的沖突是影片的重要主題。女大學生是一個文明的象徵,她之所以到最後還是死也要離開這里,而沒有像其他女人一般,為了孩子而留下,很大的原因就是她把這里定為一個野蠻之地,她與這里是格格不入的!那位只有高中文化的懦弱的小學教師「黃德誠」(好有意味的名字)最終也是選擇了離開。可是文明與野蠻有時又是模糊的,雖然她的學問在這里是最大的,可是照樣被文明人從文明的世界拐騙到這里,可見知識有時也是雙刃劍,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那些可以與外界接觸的郵遞員、稅務員、村委領導等公務人員們,無疑也是文明的象徵,可是他們對盲山裡的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面對著敲窗呼喊的女人,只能說一聲「你們家的事我們管不了」。在這邊盲山中,許多事都是模糊的,可這又太悲觀了,畢竟女大學生在這盲山裡教出的一位小學生幫她寄出了求救信,是解救她最大的功臣。或許,這可以看作是導演留下的一點對文明的希望吧。
導演李楊一再的強調他拍攝這部片子,只是為了表現人的復雜性和生活中的盲點,所以《盲山》里的事沒有判然區別的黑白二元之分。有一個很荒誕的隱喻,逃跑的女人在盲山之中問一位扛著柴火的老人大路在哪邊,老人毫不猶豫的指給了她;下一個鏡頭中,追捕者問老人看到一個女人跑過去沒有,老人又毫不猶豫的指給了他們!「我不是刻意揭露我們中國人的醜陋面,這樣的事情全世界都有。我只是揭露人性!」李楊如是說,因為他也有他的盲點,他能做得只能像那個老人一樣,對所有觀看影片的人,有什麼就指出什麼!即便這是一個悲劇,總比不指出它、不承認它的存在要好一些!
根據《盲山》在法國上映時的描述:「在激烈的拉扯中,絕望無助的白雪梅順手抄起一把菜刀,朝正在毆打父親的『丈夫』砍了下去——影片到此處戛然而止!」而國內公映的結局卻是白雪梅最終得到了公安的解救,留下了孩子;其他的兩位被拐賣的女人則選擇了留下!對於影像內容的剪輯調整,導演這樣解釋:「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妥協的過程,作為藝術家,為了電影能夠在國內上映,可能我不能那麼犀利,但如果以此能換來影片的公映,我覺得很值。」在某種環境之中,藝術的創作或許就像片中的女人說的那樣「生活就是這樣,有時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
既然提到了生活,提到了人性的問題,那麼觀看了影片以後我們就該好好思考一番了:這苦澀無奈的人生究竟是誰的盲山?盲山究竟是怎麼造就的?只能說,你我皆在盲山之中,盲山是我們自己壘起來的,於是我們也就遭受到盲山的結果。習慣性的冷漠、相關人員的不作為、文明的落差……這些個深層的問題肯定不是幾個人造成的和能夠解決的,這需要身處重重盲山中的人們共同面對!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文明」的城市中,那你永遠也不能想像山村中的蠻荒:落後、無知、愚昧、野蠻,在片中的山村你都能一一看到
但也反映了村民思想上的另一面:倫理孝順。在為女大學生悲憤的同時,你卻恨不起那些愚昧的村民,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他們永遠也無法跨過的坎兒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所沉澱下來的訓導
為什麼會出現拐賣婦女兒童,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傳宗接代
當貧困剝奪了他們這種權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另一種解決的辦法,有求必有供,於是就有了拐賣 。
男人。
男人黃德貴在婚宴上跟同村男人所賭的咒,表現了他們對打光棍的痛恨和恐懼
「誰不喝這酒,誰就一輩子打光棍,下輩子還打光棍,兒子也打光棍!」真夠惡毒的詛咒!
一開始就不忍看的,是村裡面人看到這個女孩來到後自然而然的態度。雪梅被綁在屋子裡,「丈夫」黃德貴一家請鄉親們在屋外辦婚禮酒席,德貴敬酒,窗戶邊,幾個孩子湊著窗口看正在床上掙扎的雪梅。頭幾天晚上,雪梅把矮小的黃德貴趕出了門,黃德貴沒能「弄」成,他在村裡朋友們面前很抬不起頭,甚至他面相善良的老父親也斥責他搞不定一個女人。於是,老父親和老母親幫兒子按住雪梅讓兒子強奸「老婆」。「弄」完之後,德貴喜滋滋的坐到父親旁邊,老頭以贊許的態度遞給兒子一根煙。
這種把在法律和道德范圍之外的事情當作常態的態度,看起來當然不會好受,電影抓的很准。即便你明白這些農民是文盲,是法盲,老早讓四周的盲山給遮蔽了目光,還是會在心裡對這些人產生無比的憤怒,以及和雪梅一樣的茫然無助。
電影看到中間,在村裡小學當老師的黃德誠給雪梅送去幾本雜志解悶,他是黃德貴的表弟,起初想,這個人的心眼還不錯,德誠給雪梅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說「道德的德,誠信的誠」,我當時就想笑,在雪梅被騙到這個沒有人能救他出去,她也逃跑無門的偏僻山村之後,居然有人把「道德」和「誠信」說出來,簡直一個天大的諷刺,我想笑是因為這個「小叔子」的真誠里總透著一絲虛偽,我猜也許是演員演得不好,畢竟他真的是要關心這個被拐來的嫂子,因為他念過高中,在村裡小學做了老師,還會有些良知。當後來這傢伙以救出雪梅的名義摸了雪梅的手,親了雪梅的嘴,搞了雪梅的身子之後,就完全明白,原來他比村民多的那點知識,完全被他用在了和村民一樣的無道德行徑上,而且這些微薄的知識給他偽裝出一層良知的面具。他靠雪梅心存的一絲希望來解決自己的感情與性生活,可怕的令人發指。
還有那些貌似可以救助雪梅的人,比如收稅費的人的和郵遞員,也完全和村民們沆瀣一氣,因為他們了解,在這個地界,大家都是一條繩上拴的螞蚱。收費的看看拍著窗戶呼救的雪梅說,「這是家裡事兒,我們管不了」,轉過頭拿了黃德貴家的各種苛捐雜稅,說黃德貴艷福不淺,然後加一句「媳婦要拾掇,跟收費一樣,要上硬的。」
郵遞員對雪梅的態度,永遠看上去那麼禮貌,雪梅每次寫了信交給郵遞員,郵遞員都認真放進自行車後的郵袋裡,雪梅說謝謝,他說不用謝。問題在於,郵遞員對黃德貴的態度一樣地客氣,他收下黃德貴給的肥碩的老母雞,把雪梅的信交給黃德貴,黃德貴說麻煩你了,他說你也不容易。這個郵遞員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雪梅臉上出現一絲笑容,主演黃璐表演的時候,這個笑笑得太狠了,讓我一度以為雪梅在這時已經窮盡了希望,嘲笑所有的人都勾結串通,給所有買來的媳婦兒密布下一個逃不脫的落網,後來卻發現這笑是表現雪梅又看到了希望的標志,因為她以為可以寫信叫郵遞員送出山去。
為了逃跑,雪梅終於想出要用自己的身體做本錢,除了那個「道德的德,誠信的誠」,她還用身體向小賣部老闆換五十塊錢,老闆跟他還價到四十塊,她拿了錢,但還是沒走掉。
女人。
女人,彷彿生來就是要嫁夫相子,成為男人的從屬品
黃德貴的母親一直都想說服白雪梅安下心來
「女人嫁誰都是嫁,嫁給我兒,我一家不會虧待你的。」 同樣作為女人,黃德貴的母親站到兒子的一方。非但如此,她還叫同村幾個同樣被拐來的,已經安分守已認命的婦女來當說客
「既然已經是這個樣子了,你就想開點」女人面對命運難道就只能認命?。但黃德貴母親卻又同情白雪梅,不讓兒子打她,給白雪梅的飯還加了蛋 。在白雪梅被兒子強奸後,說,我也是沒辦法,等你有了娃你就明白了。
當然,黃德貴母親對白雪梅的同情是基於要為黃家留後的想法上的
村人的冷漠和習以為常甚至助紂為虐的做法也是讓人震撼的。
村主任對白雪梅說:「你說你被騙來的,咋證明呢」
白雪梅求郵遞員幫自己寄信,並一次次地寄於希望,但郵遞員卻把信都交給黃德貴
上面說到的稅務人員上門收稅的時候,面對白雪梅的求助,說:你們家的事,我們管不了
當白雪梅一次次逃跑時,村人充當了追捕的角色
甚至在公安來帶白雪梅走的時候,全村人都拿著鋤頭傢伙圍著警車,黃德貴母親還要坐在車輪前以死相脅
法律在山村中不文一值,「坐球牢,誰家娶媳婦不花錢!」黃德貴理值氣壯
李楊是很有野心的,他想在電影里表現更多的東西
村民們的貧困並不是沒有來由的,除了本身地處深山之外,來自管理體制的因素更大
同樣是收費,就算黃德貴家裡兩個月前已經沒養豬,還是得交費,稅務人員說這是主任的規定 。
山高皇帝遠,一個主任就可以規定收費,可見當地政府的腐敗
當有上級政府官員來視察的時候,村主任在村口掛起橫幅歡迎上級視察工作,還廣播給村民:不該說的不要胡說,誰要是敗壞咱村的名聲和形象,一切後果由他自己負責!!
那些被拐來的婦女,更是被送到山上躲避,到訪的官員還稱贊這個地方很美。。。
這部電影海外版的結局是絕望的白雪梅舉起刀砍向黃德貴,但國內版卻是白雪梅在小孩李青山的幫助下被公安解救了出來
大概是李楊為了能在國內順利上演,畢竟這電影所反映的太沉重了。
中國電影的審核制度,之前<<盲井>>被禁可能讓李楊有所顧忌。個人認為海外版的結局可能更有意味,因為在劇情進展中,已經埋下過伏筆
黃德貴洗頭時叫白雪梅拿毛巾,並破口大罵,白雪梅拿刀的手正想舉起,卻又馬上放下。。。
女性天生的母性也在電影中充分體現
被拐婦女陳春麗說:還是認命吧,反正我是不跑了,我帶著兩個娃,就算是跑出去了,娃兒怎麼辦?
在公安突擊救人的時候,白雪梅還想抱著孩子一起跑
在車上,陳春麗更是因為聽到後面孩子的哭聲而放棄了被解救的機會選擇了留下來
白雪梅伸出車窗外一直望著村子的方向。。。
可能我們會為陳春麗婉惜,但作為母親,她的選擇無疑是對的。
我看到的國內版本,最後終於讓人舒了一口氣。而李揚心中真正的版本,必定有那個完全將出口堵住的結局,《七宗罪》里被摩根.弗里曼相信了後一半的那句「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為它奮斗」,在這個殘暴的結局裡全部不能被相信。可以想像,也只有這樣,這個《盲山》,才盲得更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