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參加演員試鏡
【想做演員必看】我是一名演員經紀人,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讓初次入行的新人們對演員行業有個基本概念。如果你想做演員,必須搞懂這幾個基本常識,否則絕對會走彎路或上當受騙。
演藝行業最基本的常識:凡是以公司名義出現的招聘演員的廣告都是假的。大家在網上看到的所謂公司招聘演員,什麼月薪六千包吃住,或者所謂的「全球藝人海選」、「下個明星就是你」,聲稱某某公司能把你打造成明星偶像出道,百分之百都是騙局。具體可以自己去查閱相關新聞報道。北京長久以來有近百家公司打著偶像選秀的旗號,宣傳得天花亂墜叫人去面試,讓你覺得當明星很容易,然後向應聘者收取動輒高達六萬到十萬不等的所謂簽約費培訓費包裝費。這種利用明星夢做誘餌的騙局十幾年前就被揭露,「演員招聘騙局」之類的新聞年年都有媒體曝光,此外還包括所謂「招劇組司機、化妝助理」的騙局,悲哀的是直到今天還總是有人上當。想當演員的人必須記住,劇組的任何職位永遠不會外招,都是內部定人。正規公司也不會和無專業背景、無身價的草根接觸,他們只會和專業演員和明星談合作事宜。凡是一家公司叫一群草根群眾挨個去面試的,等於承認自己是騙子。
現實中大家經常會耳聞目睹這樣的慘況:北電、中戲畢業的校花校草仍在跑龍套;知名老演員一戲難求;甚至一線二線明星遭遇戲荒。演員行業整體上並不景氣,即使是科班畢業大部分人最後也會改行。更別說普通的群演,他們一天只有八十到一百多塊錢的收入,甚至十天半個月不開工,最後夢斷橫店黯然返鄉。所以假如戲這么容易演,公司真的這么好簽,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去找公司簽約?正常人都不會相信「公司簽約」這些違反邏輯常理的東西,信這些的人往往連一次群演都沒做過,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和眼界。如果你想做演員,卻想著不勞而獲,上來就問有沒有哪個公司能簽約你捧紅你,答案是沒有。而且有這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的人並不適合我們這行業。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劇組只講究務實和效率,不會因為你認不清自己而多跟你浪費唇舌。
演員通過什麼方式進入劇組?劇組是怎麼選演員的?劇組選人有非常簡單的三個步驟:收集演員資料、挑選演員試鏡,試上以後開拍。所以對任何演員來說,進劇組的第一步永遠都是遞資料。你必須有遞資料的渠道,才能讓自己進入劇組的選人范圍。資料應該遞給誰?大部分演員沒辦法直接接觸到導演和製片人,他們一般只負責挑選明星和主演。因此大部分演員遞資料的對象是副導演、群頭領隊和經紀人,以及第三方的選角工作室。他們負責小角色、特約和群演的選人,比如我所在的AP演藝經紀工作室。你只要有機會接觸到以上這些人,就要想辦法讓他們收下自己的資料。如果實在沒路子的話,那就在看到劇組通告以後,自己親自去劇組下榻的賓館敲門。總之演員無論如何要把資料遞進劇組,如果劇組沒有你的資料,那不好意思,你壓根就不在劇組的選人范圍內。所以人脈對一個演員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跑組遞資料、維系人脈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最終收下你資料的選角人員越多,以後的試鏡機會就越多,你被發掘的幾率就越大。如果想給我們工作室遞資料,網路一下「AP演藝經紀工作室」就能找到我們,或者直接前往「娛樂圈大佬」的公眾號,裡面就有遞資料的渠道,也有文章教你怎麼做資料。
最後,演員一開始沒有人脈怎麼辦?做群演,除了接觸一些報戲通告群和小的選角工作室,還要主動去認識演員領隊、群頭、副導演、經紀人。腳踏實地通過努力慢慢積累人脈,讓更多的劇組人員收下你的資料,一次次爭取試鏡的機會。很多人正是因為長期堅持試鏡,才從群演變成特約或者角色。記住,直到你有了一定的名氣和身價,才有正規公司考慮和你洽談合作事宜,在那之前都是無稽之談。別想著上來就簽什麼公司,最後被騙得褲衩都不剩。
⑵ 明星志願3 自製影片如何邀請非旗下藝人
自製電視劇和唱片的界面樓主應該知道吧,不多說了。
請其他藝人來拍自製戲劇其實條件很簡單:只要他的條件達到了就會出現在備選藝人中,但是有些比較大牌的藝人(黎華、方若綺、馬志文等)是不會出現在配角的備選中的,這個跟很多人認為的好感度沒有關系。
案例:拿《握斧長龍》和蕭依莉的《一夜緋聞》這兩個容易拿的劇本來比較。
《握斧長龍》基本上沒有其他藝人可以選,因為四個角色都是五星級的難度,其他藝人的屬性難以達到(尤其是體能一項主角要求500+,配角要求630+,鮮有人能夠達到)。而《一夜緋聞》主角三星、配角兩星,會有很多的備選藝人出現,其中也會有慕容和希、任飛翔這樣的NPC藝人,可見接拍自製戲劇完全和藝人的屬性有關,和好感度無關。
另外:必須先確定一個自己公司下的演員,然後就會看到其他角色的預約欄里會出現很多其他的藝人了,因為自家的自製通告,必須有至少一個藝人擔任主演。
⑶ 拍一個微電影,怎麼招募演員
招募時說清楚,不是正規影視劇,不是正規劇組,就是自己和朋友拍個微電影,參與拍攝給不給片酬,或者就是大家作為愛好者自己湊一塊拍著玩玩,自願參加,不計報酬。說清就行
⑷ 怎樣參加演員試鏡
【想做演員必看】我是一名演員經紀人,我講講演員怎麼才能進劇組。演員進劇組有三個必要流程:遞資料給劇組-劇組安排試鏡-試上了就能拍戲。就好像大學生找工作:投簡歷給單位-單位安排面試-試上了就能入職。道理是一樣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單位是一直存在的,而劇組都是為了拍攝一部戲而臨時成立的團隊。戲一拍完劇組就解散,包括導演在內的所有人都會失業,等待下一個進組的機會。所以演員要重新找劇組遞資料、重新試鏡,重新和別的演員搶飯碗。這意味著你拍一次戲不代表你能拍兩次、三次、四次,很多耳熟能詳的演員都是因為無戲可拍了才淡出大家的視線。
遞資料和試鏡是演員的必經之路,除了那些大明星。如果你是大明星坐擁千萬粉絲,有巨大的票房號召力,還有資本在後面運作,很可能不需要遞資料和試鏡,雙方只要談成了片酬和檔期就能直奔片場。就好像如果你是某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想跳槽只要打個招呼,一大堆公司會開著賓士來請你。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去哪裡找工作都要投簡歷和面試。演員遞資料和試鏡也是如此,並沒有任何捷徑。
說到我這里要提醒一點:很多人還保留著什麼找星探、簽約公司之類的想法,大部分來自道聽途說。很遺憾地告訴你,這種好事不存在。現實中正規公司都是直接和明星、科班新人談合作。每年北電中戲的畢業生里有大把的人沒戲拍,他們不可能去找一個沒有專業背景、沒有身價的普通人,說什麼「我們要捧你做明星」「我們要投資一部戲讓你當主角」這種話。十個星探九個騙,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人因為分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去所謂的影視公司應聘演員被騙。當演員除了腳踏實地遞資料試鏡,沒有別的辦法。
演員遞資料的渠道有哪些?你可以加入一些演員的報戲群,或者找個願意帶你的經紀人,或者找一些第三方的選角工作室,或者親自去劇組下榻的賓館敲門,直接把資料遞給副導演或演員統籌。以上這些都是演員遞資料的路子。你也可以給我們工作室遞資料,我們」娛樂圈大佬「的官方公眾號,裡面就有提供演員遞資料試鏡的渠道,也有很多文章教你怎麼做演員。
⑸ 怎麼才能讓明星邀請我去拍電影呢 這樣能成明星嗎 能出道嗎
首先簽約一個經濟人吧,對你負責的。
然後去參加一些活動,綜藝節目最好。
之後就不用我說啦
⑹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幾個步驟
1、首先是製片方找到一個願意投拍的劇本,與原作者簽署拍攝協議。
2、製片方尋找投資人,購買原著的拍攝權。
3、製片方尋找適合的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4、劇組成立後,編劇與導演編制分鏡頭劇本,副導演尋找演員,談好報酬;尋找合適的合作者,比如後期製作團隊、特技團隊等等。
5、投入拍攝。
6、後期製作,開展公映前的宣傳。
7、首映式。
8、公映。
9、分錢, 或者賠錢。
(6)拍電影怎樣邀請明星演員擴展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⑺ 微小投資電影怎樣召集演員(非明星陣容)
敢問樓主是在那裡呢?
如果你是在群眾演員比較多的地方,你可以招募一些和你同樣處境的群眾演員一起拍攝,不過這種只能算是小成本小製作啦。放到網上去,如果片子沒有很好的劇本和演技的話 很快就會石沉大海啦。或者你想要很好的效果的話,就去找專業團隊來製作,不過這得很高的成本!還看你是怎麼考慮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到WAYSFOCUS微咖網看看,上面有很多導演和演員資源,說不定能夠幫助到你喲。
⑻ 劇組是怎麼找演員的
其實早在劇本階段,選角就已經開始了。每個角色,在編劇的腦子里一定都有一個對應的演員形象作為參照。或者,導演、製片方提供幾個有可能的演員給到編劇,會對編劇在劇本寫作的階段,和大家對最終的人物想像更貼近。畢竟,演員的選擇受制於很多客觀的因素,而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即便是飾演同一個角色,也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項目,還會因為最初的角色和最終的演員無法很好的匹配,而按照演員修改調整劇本。作為導演,在現場根據演員當時的狀態及時做出調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因為最終觀眾不會管你中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要求:好看。得想辦法讓觀眾接受並信服這個角色。
在經過劇本階段,針對從編劇心裡長出來的人物經過反復討論過後,劇本有了初稿,選角導演(不是所有國內的劇組都有特別同意的規范,也有叫演員統籌,也有叫演員副導演)就要根據這些角色聯系主要演員了。通常會要根據演員們的片酬、檔期、受歡迎程度,搭配至少三種以上的組合方案。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導演和演員見面。這個見面不是試鏡,是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我很重視這個環節,也很重視演員給我的第一印象。見面的過程,就是聊天,什麼都聊,我會盡量根據不同演員的狀態和性格去誘導他。這是我了解演員的方式,我想要了解最真實放鬆狀態下的這個人。每個人都有性格標簽,你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某些程度上取決了你作為演員時更適合飾演什麼樣的角色。《畫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每一個主要演員,都經過了這樣的溝通。雖然我想讓觀眾對這些動漫角色從外形上認同,但首先,要先讓我從內心裡認同這個演員。選角是一方面,導演對演員在現場的調整也是很重要的,我很擅長現場調控演員,但首先我必須真正接受這個演員,才有可能發掘到演員最真實的一面中,屬於這個角色的氣質,或者是碰撞出來的火花。
關於試鏡,一般會是選角導演篩選演員時的一個資料儲備,其實是對基本演技的一個考核。有的時候一個性格內向的乖乖女,普通見面可能沒有辦法感受到她飾演冷血殺手的感覺。但如果導演足夠了解一個演員的話,也不完全依賴於這個步驟,每個導演的工作習慣和方式不一樣吧。比如王瀧正,是我和王偉在街邊擼串時瞎聊,忽然一拍即合決定讓他演上官雲闕。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先都是瞪大眼倒吸一口氣,三秒之後,開懷大笑:我靠,可以哎! 事實證明,真的很可以。因為我們之前在拍戲的過程中,包括後來殺青之後,都有很多密切的交流,我知道他一定能演的了。演技是我挑選演員的唯一標准,但每個演員的本質會決定他更適合詮釋導演想要的哪種感覺的角色。包括傾國傾城這兩個演員,當我們決定一定要找姑娘來演的時候,基本就確定了一個基礎,一定不能真丑,得可愛,讓觀眾每次看到他們都很開心,是很喜感的角色,但不是丑角。
再有就是試妝的過程。有的角色,在上妝之後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必須要考慮到觀眾在第一眼看到這個角色時的感覺是否正確,造型會要根據最終的呈現效果和導演的想法,來做調整。
經過大致這么幾個階段,常規情況下就完成了對一個角色的選定。但我可以告訴大家,基本上每個項目都不可能像以上所說的那樣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