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達芬奇密碼電影的內容!詳細一點!
達芬奇密碼的內容是:
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在法國巴黎出差期間的一個午夜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得知盧浮宮博物館年邁的館長被人殺害在盧浮宮的博物館里,人們在他的屍體旁邊發現了一個難以捉摸的密碼。
蘭登與法國一位頗有天分的密碼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在對一大堆怪異的密碼進行整理的過程當中,發現一連串的線索就隱藏在達芬奇的藝術作品當中,深感震驚。這些線索,大家都清楚可見,然而卻被畫家巧妙地隱藏起來 。
(1)達芬奇密碼電影的女主角擴展閱讀:
幕後花絮
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道具,但因拍電影的燈光會對這幅名畫造成損害,因此,出於安全和保護的因素,劇組只得退而求其次地使用了一個比例精確的復製品。
為更好扮演白化殺手塞拉斯,保羅·貝塔尼不滿足於化妝時才有的白化病人獨有的慘白皮膚,還不惜將一頭金發染成白色,將深藍的眼睛改為血紅。
劇組從17間房中辟出6間專供演員使用,但老湯哥放棄了享受貴族待遇的機會,選擇和妻子孩子住在演員唐納德·薩瑟蘭巴黎的家中,盡享平民之樂。
伊恩·麥克萊恩信仰基督教,當劇組在英格蘭的林肯郡拍攝遭遇英國宗教人士的屢屢抗議示威時,麥克萊恩數次出頭,號召人們的態度不可太過偏激,而應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一貫堅持的信仰。
2. 達芬奇密碼的女主人公叫什麼
索菲·納芙(Sophie Neveu)——雅克·索尼埃的孫女雅克·索尼埃 (Jacques Saunière) ——盧浮宮的館長,郇山隱修會的秘密首領,索菲·納芙的祖父
3. 達芬奇密碼
經過緊鑼密鼓的角色選拔,曾經出演《天使艾美麗》和《漫長的婚約》的法國女星奧黛麗-多杜,脫穎而出,正式成為美國導演羅恩-霍華德的最新力作《達芬奇密碼》中,女主角蘇菲-諾沃的不二人選。
姓名:伊恩-麥凱倫 英文名:Ian McKellen
生日:5月25日 出生地:英國伯恩利
獲獎情況:
《指環王》獲7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諸神與野獸》獲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理查德三世》獲第9屆歐洲電影獎上最佳男演員
http://ent.sina.com.cn/m/f/2002-03-22/77012.html
4. 達芬奇密碼的女主角是誰
奧黛麗·塔圖1999年出演的《維納斯美女沙龍》是法國當年極受好評的一部輕喜劇,獲得了當年愷撒獎最佳影片。而塔圖在其中扮演年輕的美容師瑪麗,和一位六十歲的前任飛行員墮入了愛河,她的表演贏來了愷撒最有前途新人獎。而後2000年,她又與文森特·佩雷斯、芬妮·阿爾丹(FannyArdant)兩位大明星共同主演了喜劇片《放盪者》(LeLibertin),進一步得到關注。2001年的《天使愛美麗》讓全世界的人都愛上了精靈般的奧黛麗·塔圖,2004年,塔圖再次與《天使愛米麗》的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合作拍攝了《漫長的婚約》一片。飾演樂觀堅毅的瑪蒂爾德。在《漫長的婚約》里,奧黛麗·塔圖用完全不同的面目亮相,與《天使愛美麗》不同,本片是一部沉重而憂傷,真實而殘酷的戰爭悲劇。觀眾將看到導演讓·皮埃爾·熱內清新細膩的畫面和魔幻風格在影片中的全新延續,奧黛麗·塔圖不再是那個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導演和演員碰撞出了更耀眼的火花。
2006年,奧黛麗·塔圖和湯姆·漢克斯一起出現在導演朗·霍華德的新片《達芬奇密碼》中,飾演女主角蘇菲。但本片評價不佳,對奧黛麗·塔圖在好萊塢的星途並無大的促進作用,之後她把工作重心仍放在本國。同年在本國電影《巴黎拜金女》中扮演一名用美色騙財的女子,2007年主演浪漫愛情片《只要在一起》 。2008年在傳記片《藝術先鋒香奈爾》中扮演時尚界的傳奇人物香奈爾女士。
5. 電影《達芬奇密碼》中男女主角的年齡
女主角:奧黛麗多杜,1976年8月9日生於法國波蒙。
男主角:Tom Hanks 出生年月:1956.07.09
6. 《達芬奇密碼》裡面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啊
奧德麗·塔圖 這種女人是罕見的寶石,如果有緣,你或許會遇到的
7. 達芬奇密碼 演職員
蘇菲
奧黛麗·塔圖,Audrey Tautou,法國女演員,就是演天使愛美麗那個。
8. 達芬奇密碼也被稱為是前傳,名字叫《Angels & Demons》(天使與魔鬼)的女主演還是奧黛麗多杜嗎
不是,是阿耶萊特·祖瑞爾(Ayelet Zurer)
《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有很多相同點,比如主演都是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導演都是朗·霍華德(Ron Howard),同時又都有些爭議。不過不同點也蠻多,觀眾一眼能看出的就是湯姆·漢克斯的發型。製片人布萊恩·格雷澤(Brian Grazer)說:「湯姆的發型這次完全不同,上次是全部向後梳的,這次要好些。」同時他還透露漢克斯這次還將有一場穿著泳褲的戲,身材保持的也很好。
之所以他如此強調湯姆·漢克斯的發型和身材,是因為《天使與魔鬼》是符號學家「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的首次登場,按理說他應當比《達芬奇密碼》中的蘭登更年輕。和《達芬奇密碼》中挖掘歷史謎團不同,在《天使與魔鬼》中蘭登教授要解開刻在屍體身上的神秘符號背後的秘密,而且他將和一位漂亮的義大利女物理學家合作,粉碎使用「反物質」炸毀梵蒂岡的陰謀。
《達芬奇密碼》在全球取得了7億5800萬美元的票房,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原著所引發的廣泛爭議,《天使與魔鬼》盡管也有科學與宗教信仰之爭,但總體來說影響力不及《達芬奇密碼》。因此電影如果要超越前作必須在影片質量上下功夫,和《達芬奇密碼》過於拘泥原著相比,《天使與魔鬼》更注重電影的表現力,很多原著中蘭登的喋喋不休在電影中都是伴隨著一些行動,這樣既可以把事情說清楚又不至於拖慢影片的節奏。
《天使與魔鬼》最主要的場景都在梵蒂岡,可惜的是由於教廷方面的反對,影片沒能在梵蒂岡實景拍攝,很多梵蒂岡內部的場景其實是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前卡塞塔皇宮里拍得。教廷如此抵制《天使與魔鬼》相信不光是因為影片中恐怖分子要炸毀梵蒂岡的情節,更多是上一部影片《達芬奇密碼》留下的後遺症,羅馬教區發言人菲比神父就曾說:「通常我們會先看劇本再作決定(抵制),但這次不用這樣做,光是丹·布朗的名字就足夠了。」
《天使與魔鬼》其他主演還有伊萬·邁克格里格(Ewan McGregor)和阿耶萊特·祖瑞爾(Ayelet Zurer)等,影片將於2009年5月15日上映。
9. 電影達芬奇密碼劇情解析
.片名:《The Da Vinci Code》
.譯名:《達.芬奇密碼》
.類型: 劇情/懸疑/驚悚
.導演: 朗.霍華德
.主演: 湯姆.漢克斯 奧黛麗.塔圖
伊恩.麥凱倫 讓.雷諾
保羅.貝塔尼 阿爾弗雷德.莫利納
.出品: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首映: 2006年5月17日
.公映: 2006年5月19日
劇情: 影片《達.芬奇密碼》根據美國作家丹.布朗的同名懸疑小說改編。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湯姆.漢克斯 飾)在法國巴黎出差期間的一個午夜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得知盧浮宮博物館年邁的館長被人殺害在盧浮宮的博物館里,人們在他的屍體旁邊發現了一個難以捉摸的密碼。蘭登與法國一位頗有天分的密碼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奧黛麗.塔圖 飾),在對一大堆怪異的密碼進行整理的過程當中,居然發現一連串的線索就隱藏在達.芬奇的藝術作品當中。這些線索,大家都清楚可見,然而卻被畫家巧妙地隱藏起來。
蘭登無意中非常震驚地發現,已故的博物館館長(也就是奈芙的祖父)竟然是峋山隱修會(Priory of Sion)的重要成員。峋山隱修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秘密組織,其成員包括牛頓、維克多.雨果與達.芬奇等多位歷史名人。蘭登的直覺告訴他,他和奈芙是在找尋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秘密……
由朗.霍華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影片《達.芬奇密碼》將揭幕本屆戛納電影節,但眼下,影片的藍本、同名小說《達.芬奇密碼》正身陷「剽竊案」,有消息稱,如果被告、小說作者丹.布朗敗訴,影片也無法如期上映。日前,該片製片人瑞恩正式對外發表聲明,不論「密碼案」結果如何,影片5月19日公映的計劃都不會改變。據悉,密碼案將於4月8日宣判,在瑞恩看來,該案不僅對影片沒影響,反而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達.芬奇密碼》由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和《天使愛美麗》中的女主角奧黛麗.塔圖主演,兩人分別扮演哈佛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和法國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兩人在處理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被殺命案時需要破解一大堆怪異的密碼,在追蹤密碼的過程中,蘭登發現線索存在於達.芬奇的手稿中。沿著這一線索,蘭登發現被殺的館長竟然是峋山隱修會的成員,在追查的過程中,蘭登和索菲也遭人懷疑,但最終蘭登還是揪出了殺人兇手,也是西方文明的最大秘密:耶穌的子嗣……
影片的故事絕對精彩紛呈,製片人瑞恩一點都不希望人們被「密碼案」左右,也不希望讀者和影迷誤解。而導演霍華德也完全忠實原著小說,「《達.芬奇密碼》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暢銷書,我們希望為大家還原事實。」瑞恩強調說。
《達.芬奇密碼》除了故事情節充滿懸念,最大的看點莫過於進入盧浮宮實地拍攝,小說中的情景被百分之百還原。小說中提及的維雷特城堡也是影片拍攝地點之一,城堡內有17間卧室,21間浴室、16個壁爐、外有兩個小湖,湖心噴泉漣漣,還有一尊人工雕刻的海王星雕像。該城堡1668年建成,是專為路易十四駐義大利大使所建造,現在的主人是美國房產大亨。據悉,劇組專門從17間房中辟出了6間,供演員們使用,但漢克斯一點沒架子,他放棄了享受貴族待遇的機會,選擇和妻子孩子住在演員唐納德.薩瑟蘭巴黎的家中,盡享平民之樂。
10. 達芬奇密碼800字影片分析
《達芬奇密碼》是把一個本來就復雜的故事用一種非常復雜的方式講述了一遍。一部出色的驚悚懸疑電影是以嚴密的邏輯推理解開層層謎團,使每個貌似難以置信的情節背後存在一個統一的合理的解釋。但我在跟隨影片解謎的過程中,卻發現自己無法理解其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疑團,特此寫出來求教各位行家。這是一片純粹的「技術性」文章,不具備可觀賞性,只適合有興趣鑽研影片內在邏輯的同仁閱讀。我沒研究過原著,一切問題以電影為准,至於才疏學淺錯漏之處自不待言,可一笑置之。
開始之前,先把重大謎團有關背景簡單說一句。電影里涉及的主要派系有三,一是耶穌和瑪麗亞後代以及其家族,他們20個世紀來謹言慎行小心過活;二是巡山隱修會這個秘密組織,他們是耶穌和瑪麗亞有後代(從而證明耶穌是人而不是神)這個秘密的守護者,世世代代保護著瑪麗亞的石棺(聖杯)和她的後代,達芬奇和牛頓都曾經是隱修會的大師,隱修會保護秘密卻又不揭露,期望著耶穌的後代有一天自己跳出來;第三派就是基督教內的影子議會,他們滲透到教廷高層的各個方面,為了維持耶穌的神性,從14世紀開始不斷追捕屠戮隱修會和瑪麗亞的後代。這三股勢力糾纏了好多個世紀,始終沒有了局。
從時間上講,在電影開始之前三者之間最後一次交鋒,是多年前影子議會製造了一起針對耶穌後代的車禍,倖存的小女孩叫索非亞,為了保護這唯一攜帶耶穌血統的人,隱修會偽造了現場操縱報道說全家都喪生了。同時把索非亞秘密接出來,以外孫女的名義託付給隱修會大師盧浮博物館館長。這解釋了為什麼館長家中沒有索非亞父母的照片,而且館長要年幼的索非亞發誓不能尋找甚至提到去世的父母。
只有這三方的話電影是沒法開場的,還需要三個新生勢力:一個是糊里糊塗被卷進來符號學教授蘭登,他雖然重要,但是是被動加入的;一個是警方的代表人物法希探長,他是個魯莽而偏執的人,也是被動捲入的;最後一個則是一切的始作俑者,貌似幫助影子議會尋找聖杯鏟除隱修會的神秘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