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藝謀的《一個也不能少》,魏敏芝的表演很自然,為什麼她沒有再演戲
1999年,張藝謀的新片《一個都不能少》在全國上映,張藝謀在全國范圍內運行宣傳。此時,有媒體和記者炒作魏敏芝,稱她是最年輕的「謀女郎」。然而,張藝謀對這種媒體炒作非常反感。因為他知道魏敏芝不了解娛樂圈的人,她不適合做娛樂圈的明星。因為魏敏芝成了最普通的「謀女郎」。
然而,魏敏芝並沒有按照張藝謀的第二個建議去當老師,而是選擇了與娛樂業相關的導演行業。說白了,和張藝謀成了同事。《一個都不能少》大獲成功後,魏敏智雖然沒有進入娛樂圈,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掌握了外語,並在美國學習。出國後,魏敏芝在國外遇到了自己的愛人,並結婚生子。畢業後,魏敏芝當上了導演。如果說,張藝謀是她前半生的那個貴人,那麼她後半生所有經歷的貴人就是她自己。如果她不繼續學習,如果她學習不好,後面的一切都將是零。
⑵ 國產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究竟是不是真實故事
是真實故事,國產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導演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講述魏敏芝給水泉小學代課的故事,因高老師叮囑不能少一個學生,魏敏芝實現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進城尋找學生張慧科,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
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一個都不能少》最後是在孩子們用彩色粉筆寫寫畫畫的畫面中結束的,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結局。一部影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卻無法改變一個地區貧困落後的教育面貌;一個導演可以給自己影片的結尾塗抹上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但卻無法給嚴峻的社會現實塗抹上同樣的浪漫主義色彩。
本片讓觀眾讀到了一種荒誕。荒誕得居然可以叫僅小學畢業的十三歲女孩來代小學生的課,而那個身無分文的小女孩,居然會為了一個學生進城冒險;荒誕得讓三元錢一瓶可樂的時代,一元錢一盒的粉筆卻如此珍貴;荒誕地看到教室的內間是寢室,老師得和住校生擠睡在一起。種種荒誕讓觀眾看得悲涼到流淚。
⑶ 有一個電影講一個鄉下的老師為了學生,到城裡去為了學生,
一個都不能少編輯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劇情片,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電影,是張藝謀第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真摯感人。影片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
評分7.2
信息中國大陸|145 分鍾|1999年9月7日
導演張藝謀
主演魏敏芝 / 張慧科
類型劇情 記錄
收藏
1380
507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演員表
電影評價
圖片
更多
基本信息編輯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劇情片,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電影,是張藝謀第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真摯感人。影片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義大利《電影》雜志最佳影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99年度歐洲電影評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00年美國「青少年藝術家獎」電影組織1999年最佳國際電影獎、最佳表演獎(魏敏芝),《日本電影旬報》讀者評選2000年世界十大最佳影片第二名。
中文名
一個都不能少
外文名
Not One Less
其它譯名
Ni uno menos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張藝謀
編 劇
施祥生
類 型
劇情 記錄
主 演
魏敏芝,張慧科
片 長
145 分鍾
上映時間
1999年9月7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⑷ 《一個都不能少》22年後,張藝謀捧紅的兩個農村小孩,現在怎樣了
近日,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懸崖之上》登陸各大電影院,短短的21天時間里,該電影就突破10億票房,直到6月1日,票房已經突破11億大關,成為張藝謀繼電影《長城》以後,第二部高票房電影,並且這部電影還將有可能攀過《長城》成為張藝謀最高票房的電影。
在張藝謀的電影里,有這樣一部電影,電影上的演員基本都不是專業演員出身,基本是素人參與卻屢屢在國內外斬獲電影大獎。
有這樣一部電影,男女主角都未滿15歲的孩子,卻引起了大家的轟動,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這部電影誕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看過的人都被裡面的內容所震撼。最難得的是裡面出演的孩子,他們原來叫什麼名字的,在電影里就叫什麼名字。
這部電影就是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作品 《一個都不能少》。
在電影中的兩個小主角,魏敏芝和張慧科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那麼曾經被張藝謀捧紅的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如果不是張藝謀的電影,或者魏敏芝和張慧科的命運就不會得到改寫,或許他們如同在大山裡的其他小孩子一樣,窮得讀不起書,早早輟學出來城裡工作,步入婚姻,生兒育女或者在大山的家裡給家人干農活,下地種田養豬,看不到任何的出路……
1998年,張藝謀拍板要將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搬上大屏幕,當年,施祥生在寫《天上有個太陽》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此後會無意中被張藝謀發現,從而將小說變成影視作品。
當時的張藝謀是我國「第五代導演」 代表人物之一,他之前拍攝過許多電影都在國內外造成一片轟動。
但身為導演的他並不喜歡在同一個題材或者同類作品中徘徊,他希望能拍出和從前不一樣的作品,在他的這種觀念下,《天上有個太陽》走進了張藝謀的視野中。
但張藝謀不甘於只做改編小說類型的電影,如果裡面的內容被大家熟知,那麼電影就缺少了新鮮感,張藝謀顯然不喜歡這樣。
他找到了小說的作者施祥生,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塊合作,讓他做電影的編劇,前提是劇本要有和小說不一樣的東西。
然而名導演之所以能成為名導演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對於作品劇本的一絲不苟和較真,讓施祥生在創作上吃了苦頭。
對於一個作家而言,寫劇本不是難的事情,可是前前後後接近4個月的不斷修改劇本讓施祥生崩潰,還好最後呈現出來的劇本讓張藝謀很滿意。
張藝謀為了作品能呈現和以往不一樣的風格,同時也為了凸顯電影的真實性,張藝謀決定不採用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而是特意去農村裡找和角色相符合的素人。
後來魏敏芝和張慧科這兩個從河北的農村裡出來的孩子成功吸引了張藝謀的注意, 從這一刻起, 「幸運」砸到他們的頭上。
鞏俐、章子怡、周冬雨,倪妮凡是張藝謀捧出來的「謀女郎」,後面都能接連不斷地獲得很好的電影拍攝機會,就連唐嫣也是張藝謀選中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出演,後來慢慢在演藝圈中接拍到不少角色。
而魏敏芝也是張藝謀挑選出來的「謀女郎」之一,只是這位謀女郎和其他的謀女郎不一樣,她被稱為「最土的謀女郎」。
其他的謀女郎在拍攝完張藝謀的作品後,都能在演藝圈上有很好的發揮和成就。
幾乎被張藝謀選中的女孩,很快就能成為演藝圈中的驕女。
而魏敏芝在拍完《一個都不能少》後,驚訝地發現原來跟著導演拍戲,四處宣傳不僅有好吃好玩的還有人送花給自己。
這對13歲之前沒出過大山的魏敏芝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她也曾經幻想以後成為一名演員,以拍戲為生。
可張藝謀的一番話,讓她從幻想中清醒過來。
看到有點飄飄然的魏敏芝,閱人無數的張藝謀知道魏敏芝心裡打著怎樣的如意算盤,語重心長地跟她說一番話,並且用手清晰地指明一點: 「一部電影並不能改變你的命運!」
魏敏芝當時能入張藝謀的法眼,全然靠的是她身上不向命運低頭的妥協和勇氣,而不是外貌。但 娛樂 圈裡,外貌卻將女演員分成好幾級,學過畫畫的張藝謀對於人物的輪廓,外表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他一眼就看出魏敏芝並不適合在 娛樂 圈中當演員。
但他並沒有直接地否認魏敏芝,而是心平氣和地勸說叫她好好讀書,對於在大山裡的魏敏芝想要改變未來,讀書成了唯一的出路。
幸虧13歲的魏敏芝聽從了大導演的話,在《一個都不能少》電影上映後,盡管有許多電影商找上了魏敏芝想邀請她拍戲,她都拒絕,而是靜下來來好好讀書。
一個人的機遇其實還與她遇見怎麼樣的伯樂有關,一個好的前輩能夠指引你未來正確的方向,而張藝謀就是魏敏芝的伯樂。
2004年,19歲大的魏敏芝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影視傳媒學院,她想當一個像張藝謀這樣的編導。
當時的魏敏芝還和妹妹除了讀書以外,也一起前去河北日報實習當記者到處采訪,只是魏敏芝的名氣實在太大了,有時候還被采訪的對象「采訪」了。
在校期間的魏敏芝一直用功讀書,在學校讀了2年後,魏敏芝有機會去美國的夏威夷進行留學深造,和其他的留學生不一樣,魏敏芝是拿了全額的獎學金去的。
而在美國,魏敏芝除了完成學業以外,她還在這里遇見了她的愛人並且結婚生子。
2010年,魏敏芝還帶著自己的丈夫一起回國,還上了魯豫的訪談節目。
並且從節目的開始到最後,兩人的手始終沒有放開過,魏敏芝的臉上一直掛著幸福的笑容。
22年過去了,如今的魏敏芝身材比起電影中的自己要微胖一點。雖然人變得更圓了些,但是這並沒有妨礙她積極向上,勤勞讀書的她找到和她一樣棒的男生在美國共度餘生,並且還有可愛的兒子一同伴隨她。
可以說魏敏芝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電影中10歲的張慧科為了還清家中的債務,無奈之下,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跑到城裡打工。而現實中的張慧科和魏敏芝一樣在學校讀起了書。
只是張慧科一開始的時候還沉浸在做明星的滋味,習慣了在聚光燈下生活,一時半會還沒能重新適應學校的生活。幸好老師一直在張慧科的身邊,讓他騷動的心得以平復。
和魏敏芝不一樣的是,回到校園後讀初二的張慧科還讓張藝謀惦記著。
當時有一部抗日戰爭片《掙扎》的製片廠想要找張藝謀推薦小演員,張藝謀就想起了張慧科,並且向他們推薦了他,就這樣張慧科又有了第二次的拍電影機會。
後來他也走進了《西柏坡》的劇組,扮演一個放羊娃。
其實張慧科在電影里的演出讓人看得感動之餘更忍不住落淚。就連大S的前男友藍正龍看了,也表示自己很欣賞張慧科,覺得戲劇就是應該這樣呈現。
只是童年時代的高光並不能確保未來能一帆風順。
長大後的張慧科和魏敏芝一樣參加高考,考入了河北傳媒學院的攝影專業。
遠在美國的魏敏芝回國後,總是「惦記」著這個學生,她去張慧科所在的學校探望他,給他一個驚喜。
在電影里頭,魏敏芝總是低頭俯視張慧科,沒想到多年以後,魏敏芝要仰著頭看張慧科。
22年過去了,如今的張慧科也娶妻生子,並且在河北電視台工作,只是從前在幕前表演的他改成了在幕後工作了。
《一個都不能少》22年後,被張藝謀捧紅的兩個農村小孩如今都重返普通人的生活里,雖然和屏幕上的明星沒有可比性。
但是在和從前的他們對比,無疑他們是幸運的,起碼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從前在大山長大的他們不敢想像的。
一個出國成為華人太太,一個成為事業有成的丈夫,而他們兩人都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⑸ 魏敏芝憑《一個都不能少》走紅後,被張藝謀勸退娛樂圈,後來怎樣
在生活的這場旅行中,我們沿路跌跌撞撞,或許會頭破血流,但終究走向自己理想中的人生。短暫相遇,短暫別離,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每個人又都成為了別人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歷,珍惜相遇的每一個人,那是我們的人生,付出一切的人生。
⑹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拍攝的一部影片,講述了在大山深處,水泉小學唯一的一個老師,因為家中有事不得不回家,於是村長就從隔壁村找來了一個14歲大的女孩子魏敏之來代替,但是這些孩子都覺得它很小,沒有老師的樣子都開始欺負她,看著14歲的還是小孩子的魏敏芝被欺負的樣子,很難受,讓我記憶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