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和我的家鄉》的五個導演為什麼沒有馮小剛、陳凱歌等導演
陳凱歌和張藝謀都是大咖,每個大咖都有自己的團隊,有張藝謀主持的項目,就不能有陳凱歌的出現
這個問題很好,選擇這些導演,這就叫老中青三結合的導演陣容。張藝謀是總監制,寧浩是總導演,張一白則是總策劃。這一其中寧浩和徐崢是七零後,也是中國目前中年一代導演的代表之一,張藝謀雖擔任總監制,卻也代表著老一代導演。寧浩徐崢代表中青年一代。其他幾位都是新一代導演的代表。
因此選擇上述五位導演組合,是《我和我的家鄉》的票房保障。
陳凱歌和張藝謀都是大咖,每個大咖都有自己的團隊,有張藝謀主持的項目,就不能有陳凱歌的出現。
馮小剛現在在娛樂圈總體口碑不是很耀眼,如果把他弄到《我和我的家鄉》的項目里,肯定要減分的。一部好電影要有好的機緣,整一個不加分的人進入這個組合里,肯定會影響票房。特別是現在的形象不好的馮褲子。
B. 華語電影導演前五名,有不同意見的嗎
僅僅從奧斯卡與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情況來說,我覺得排名如下(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分,評審團獎、最佳編劇、最佳導演與終身成就獎2分,最高獎4分;柏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得分是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的2倍;戛納國際電影節得分是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的3倍;奧斯卡得分是普通國際A類電影節的4倍):
1、李安(70分):2次奧斯卡最佳導演+4次奧斯卡最高獎提名+2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6+16+6+16+16=70分;
2、張藝謀(57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3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3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9+8+4+6+16+4+4=57分;
3、侯孝賢(43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7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6+21+8+2=43分;
4、賈樟柯(32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4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6+12+8+4+2=32分;
5、陳凱歌(30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4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1次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2+12+2+2+2=30分;
6、王小帥(27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2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6+4+4+4+2+1=27分;
7、蔡明亮(25分):3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9+4+4+8+25分;
8、王家衛(21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4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12+2+1=21分;
9、王全安(20分):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2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8+4+4+2+2=20分;
10、姜文(15分):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1次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1次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2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提名=6+3+2+4=15分。
除此之外,還有徐克、馮小剛、吳宇森、許鞍華與楊德昌等大導演,不過他們奧斯卡與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情況不如上述導演。
C. 關於5位國際導演拍北京的電影
[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吉迪作品《飛揚的五環》]
[義大利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作品:《重聚》]
[香港導演劉偉強拍攝北京作品:《品味北京》]
[法國導演特利斯·勒孔特作品:《北京印象》]
[英國導演達瑞恩·古德里奇:《信念的力量》]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9%FA%BC%CA%B5%BC%D1%DD%C5%C4%B1%B1%BE%A9
D. 第一部中國第五代導演拍攝的電影是什麼
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個和八個》(1983年廣西廠出品)
E. 哈利波特電影的五位導演分別是誰
前兩部是一個導演:Chris
Columbus
克理斯·哥倫布
第三部:Alfonso
Cuaron
阿方索·卡隆
第四部:mike
newell
邁克·紐威爾
第五部:David
Yates
大衛·耶茲
F. 3個歐洲導演,3個中國導演,5個美國著名導演的最近10年的全部影片
媽的真為難人
張藝謀導演作品:1987:《紅高粱》1988:《代號"美洲豹"》(與楊鳳良合作)1990:《菊豆》1991:《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秋菊打官司》1994:《活著》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1996:《有話好好說》1997:《圖蘭多》(歌劇、義大利)1998:《圖蘭多》(歌劇、中國紫禁城太廟)998:《一個都不能少》1999:《我的父親母親》2000:《幸福時光》
2002:《英雄》2003:《十面埋伏》2004:《印象劉三姐》2005:《千里走單騎》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張紀中執導作品有《百年憂患》、《有這樣一個民警》、《好人燕居謙》、《刑警隊長》、《溝里人》、《三國演義》、《水滸傳》、《藍色妖姬》、《笑傲江湖》、《激情燃燒的歲月》、《射鵰英雄傳》、《青衣》、《關西無極刀》、《天龍八部》、《永樂英雄兒女》、《民工》、《神鵰俠侶》、《呂梁英雄傳》、《碧血劍》等。
G. 中國電影導演可分為幾代各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麼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代表導演 謝晉 謝晉,是第三代導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他執導了36部影片,先後獲得國內大獎23次,國際大獎10餘次,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他舉辦過個人電影回顧展。謝晉1947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代表作品有:《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最後的貴族》、《清涼寺鍾聲》、《老人與狗》、《鴉片戰爭》、《女足九號繭自縛》。其中《女籃五號》(1957年,兼編劇)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紅色娘子軍》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1997年導演的《鴉片戰爭》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歷史題材影片。謝晉導演的電影幾乎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他也被海外影評家譽為「當今國際影壇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不但有藝術上的創新精神,更具有社會責任感,致力於創作出真正具有精神價值、人文關懷,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謝晉共6次獲得「百花獎」,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凌子風 凌子風(1917年—1999年)原名凌頌強,生於北京,1948年開始執導影片,主要作品:《中華兒女》(與翟強合作)、《光榮人家》、《陝北牧歌》、《春風吹到諾敏河》、《母親》、《深山裡的菊花》、《紅旗譜》、《春雷》、《李四光》、《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狂》。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中華兒女》展示了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抗日熱情,是新中國最早得到國際榮譽的影片之一。1960年執導影片《紅旗譜》,在處理革命歷史題材上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經驗。文革結束後,凌子風藝術創作也進入了鼎盛時期。他把自己的創作視角集中到對現代文學名著的改編上,將老舍、沈從文、許地山、李劫人的作品接連推上銀幕。《駱駝祥子》、《邊城》、《春桃》和《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構成了凌子風的創作特色。 謝鐵驪 謝鐵驪(1925年)江蘇淮陰人,從影五十餘載,編導影片二十餘部。代表作品:《暴風驟雨》、《紅樓夢》(系列片,共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灣,淡水灣》、《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長河》。其中,《暴風驟雨》、《早春二月》堪為新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上世紀八十年代,謝鐵驪把鴻篇巨制《紅樓夢》分為六部搬上了銀幕,以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段再現了封建制度的輓歌。上世紀九十年代,先後導演了《月落玉長河》、《天網》等優秀影片,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謝鐵驪的導演藝術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穎脫俗的藝術魅力,能將深刻的思想內容、縝密的情節結構、精細的人物刻畫融會在一起。 崔嵬 崔嵬(1912年—1979年)原名崔景文,主演過《宋景詩》、《海魂》、《老兵新傳》、《紅旗譜》等影片。導演作品有《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張嘎》、《天山上的紅花》等。《小兵張嘎》最具特色的是運動長鏡頭的運用,當時西方的長鏡頭理論還沒有傳到中國,這種探索顯得十分可貴。《青春之歌》像一首優美而激昂的長詩,在新中國電影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學思想上,崔嵬追求電影的群眾化、民族化,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崔嵬還先後導演了《楊門女將》、《野豬林》等戲曲藝術片。他在傳統的戲劇程式化表演中,融入對角色的體驗因素,大大增加了原戲的感染力。 成蔭 成蔭(1917年—1
H. 有哪些電影是由幾個不同的導演一起合作拍攝的
1962年的《20歲的愛情》就是多個國家多個導演合作的集錦片。合作青年導演中,有後來棄影從政竟然在1999年成為東京市長的日本導演Ishihara,有奧地利大師馬克斯·奧弗爾斯的兒子馬賽爾·奧弗爾斯,有後來的波蘭大師瓦伊達,有法國的「愛情片大導」特呂弗,以及義大利的另一位羅塞里尼(倫佐),組成的國際大合作。
《情色地圖》雖然也是美國、巴西、德國、香港國際合作。
《紐約故事》就是科波拉、斯科西斯和伍迪·艾倫三位著名導演的合作結晶,雖然不是他們各自的最佳作品,但也算是別具一格。
I. 中國電影現在迎來了「5大導演」時代,張藝謀和陳凱歌的時代真的過去了嗎
河山代有才人出,短短的兩年間電影產業的「世圖們」慢慢走向成熟,馮小剛、陳凱歌、馮導三大導演三足鼎立的時期一去不復返,愈來愈多的新導演逐漸不斷涌現,打開了國內電影的新的篇章。而如今中國就會有五位可謂是聚勢的新勢力導演。
經典作品:《無名之輩》、《人潮洶涌》,導演著作票房:15.45億,饒曉志畢業於中間電影學院,帶上影片夢的他在戲劇學院卻結交了戲劇表演,兩年的陶冶使他對戲劇表演造成了深厚的興趣愛好,畢業之後一頭扎入舞台劇領域,打造出了獨樹一幟的「紳士喜劇片」經典作品有《你好,打劫!》、《你好,瘋子!》、《東北往事》等。作為一個自小在錄像廳看香港電影成長的小鎮青年,踏入了戲劇表演領域,但仍然有一個影片夢,到2016年饒曉志總算拍出了經典作《你好瘋子》,取材於同名的舞台劇,影片摻雜了荒謬、喜劇片、懸疑推理等多種多樣原素,在密閉空間中討論人的本性善與惡,但知名演員的演出、主要表現方法真是太過舞台劇,遭受了許多抨擊。
J. 推薦幾個導演的電影看
如果喜歡伯格曼和戈達爾,就去試試看這幾個導演的:日本的黑澤明、岩井俊二,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帕索里尼、費里尼、貝托魯奇,德國導演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斯、施隆多夫,這是以電影藝術的革新為己任的一些導演,其鏡頭語言的特別與對人生思想的深度都非一般電影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