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電影票房的錢,跟導演有什麼關系,是給導演錢還是怎麼樣
電影票房的錢是分給影院公司和投資方的,導演一般只拿固定薪水。具體合同有可能導演有分成,或者導演參與投資也會有分成。但是票房打到一定程度,導演會有獎金。還有就是導演如果按期完成電影(包括後期製作),導演也會有獎金。
❷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❸ 導演和票房有什麼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
這個主要看拍攝電影出產的團體以及怎麼樣協商的
出產團體:如果是個人投資,那不用說,盈利多少,賺多少。例如斯皮爾伯格的第一部電影,由於是自己出於興趣拍的,盈利當然屬於自己,雖然只有一美元;
如果是企業投資,那就復雜了。
首先是國有企業(一般是中國電影):在國內的電影一般屬於政治宣傳電影,因為是政府行為,例如一些戰爭電影,導演只是拿固定的錢(名以上固定,但是對於國有的東西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是是私企,就比較復雜:第一種可以是簡單的僱傭關系,提前談好片酬,不管票房多少,就給你那些錢。但是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演員有的時候會漫天。例如《蜘蛛俠》第一部,托比.馬奎爾的片酬只有400萬美元,但是由於第一部巨大的成功,在第二部開拍之前,托比居然提出了1700萬的天價,而好萊塢的一些老牌巨星,例如施瓦辛格一般是3000萬,湯姆克魯斯2500萬,而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居然要的這么高,所以製片方很惱火。第二種是,導演參與投資,最後按比例分紅或賠錢。凱文.科斯特納的《未來水世界》就是這樣,由於最後票房慘敗,導致科斯特納負載累累。第三種是導演集資,由於導演的威望,或者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和找來很多投資商。王小帥的《青紅》,最後排出了成功的電影,卻沒錢去歐洲領獎;大衛.沃克.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由於多年的積累以及《一個國家的誕生》為格里菲斯贏得了巨大的威望,故而非常容易的排出《黨》這部劇作,但是由於內容偏激,又逢一戰,結果賠的血本無歸,後半生一直生活在負債的陰影下。第四種就是按比例分紅,這也是當前很多國際大腕的方式,但是具體能分紅多少,只內部合同,除非當事雙方願意公開。例如希區柯克持導演筒的生涯中,票房分紅曾經一度達到70%,但是由於希區柯克的電影絕對會賺錢,就算是被分走了7成也還有賺頭,製片方當然只好忍氣吞聲。
而國內的東西很多東西過於隱私化,無法得知。尤其是《唐》,裡面涉及到唐山政府投資,投資方本身就很腐敗,隱秘,又怎麼會讓我們這樣的外行人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能回答的就這些了!
❹ 導演和電影公司之間的關系..(詳情入內)
原創回答:
問題1:如果一個導演有一個非常好的劇本但沒資金,能不能自薦到電影公司那裡,然後電影公司出資金拍?
很多情況下是這樣,當年彼德·傑克遜就是拿著寫好了的兩集指環王到處找電影公司投資,好象是被迪斯尼拒絕了,而找哥倫比亞的時候,哥倫比亞只肯拍一集,讓彼德·傑克遜把劇本改成一集的。傑克遜不肯,又找到新線,新線的老總看了劇本之後說,兩集太短了,我們還是按照原作拍三集。於是就出了這么樣的三部曲。當然哈比人前傳(2集)現在正在製作中。
問題2:拍完了,導演,電影公司,電影院的票房分成是怎樣?
一般來說,電影公司跟電影院是按比例分帳的,具體誰得幾成不記得了。
而電影公司跟導演的結算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固定金額的片酬;一種是按票房比例。說到後者,又要提傑克遜了,他後兩部指環王都是按票房比例分帳的,到現在他都聲稱新線還欠他錢,因為新線隱瞞了票房數據。
可能就由於這部分原因,本來是他導演的哈比人前傳改由《潘神的迷宮》和《黃金戰士》的導演吉爾莫多·德爾·托羅執導。
問題3:聽說電影公司會拍電影但導演是選的,究竟是怎樣,還有為了拍續集會換導演,究竟是怎樣,那題材從那來?
不明白「電影公司會拍電影但導演是選的,究竟是怎樣」你想問的是什麼。
拍續集的時候會換導演,也可能不會,這既存在電影公司的意圖,也要看導演願不願意拍續集。前者的例子有哈利·波特系列,到目前為止一集一個導演。不過第前部死聖將拍成上下兩部,而導演都將是第六部的同一個導演。
後者的例子象《侏羅紀公園》,斯彼爾伯格拍了續集之後,不再執導第三部的拍攝是他自己的決定。
❺ 電影票房對導演有什麼用
票房好一方面可以增加票房分成數額,另外名氣大,會有更多片約。
❻ 電影票房錢最後歸誰啊導演一般能拿多少
院線70%左右,剩下歸製片方,導演怎麼分配給其他人就是內部商定了,演員死工資,票房和他們沒關系
❼ 電影的票房是不是全都歸導演
一般情況下
票房的55%歸製片方所有,剩下的歸院線所有。
導演是拿錢辦事的,演員也是,當然也有導演演員等參股或者參與分紅的,那另外算
如果有用,希望能採納
❽ 電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導演賺的嗎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3%做為電影專項基金,5.5%的稅款
這部分8.5%,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並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准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麼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准。
但關於貼片和植入的詳細情況,我還是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發行渠道的那個(還在繼續待續未完著呢)裡面來逐個詳細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❾ 一部成功的電影所得的票房,投資公司和導演、主演又是怎麼分的呢
大牌的導演和演員是可以拿分成的,當然票房好才行,所以,他們才這么不遺餘力。
舉例說,在好萊塢,片中的所有大牌的導演和演員總共可以拿20-25%,幾個人分,一個人多了,其他人就少。
為什麼湯姆.克魯斯很少和大牌女演員合作?就是不想減少分成。
湯姆.漢克斯和斯皮爾伯格合作《拯救大兵瑞恩》時,沒人看好這部片子,於是兩人自己放棄了底薪,只拿分成,結果片子大獲成功,兩人的分成各拿了差不多五千萬。
❿ 電影公司與導演的關系,電影公司是干什麼的
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成百上千的人共同完成從拍攝到發行(宣傳,賣到電影院)各個部門有各個部門的分工。 電影公司-簡單的說就是給各個部門的所有人發工資,以及前期拍攝,後期發行都是由電影公司運作,當然電影公司也享有電影的版權等電影賣了錢或電影後期的各種收入都是由電影公司分配。 電影導演-就是這成百上千人中的一員,是一個電影拍攝的最核心人物,算是這個電影的作者吧,拿著電影公司的錢創作電影。 兩者之間也都為了自己利益互相選擇的,電影公司想請最大牌最有商業價值的導演能產出高票房的電影為自己賺錢。 導演就想著找最好的電影公司,好的電影公司有錢啊就能能給自己最大的發揮空間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所以是一個密不可分但有很多觀點上意見又不一致的這么一個關系。 所以好多小的公司請不到大牌導演最後破產 沒名氣的導演沒有公司給他投錢以至於沒戲拍。 比如馮小剛的公司華誼兄弟 張藝謀以前的公司 北京新畫面 給寧浩投錢的公司小馬奔騰。。。。全手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