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間長的電影
氣氛(電影)氣氛(Ambiancéis)片長達720小時,由瑞典導演安德斯·韋貝里執導,預告片發布於2014年7月,時長72小時,2016年,韋貝里又從預告片里摘錄了一段一分鍾版本,這個新版本將於2017年公布於世,同時也會上線電影的7小時20分鍾版本。該片最終版將於2020年12月上映,不過具體上映形式未知,畢竟一部如此長的電影,若24小時不眠不休地連續放映,放完一場也要一個月。
2. 獲得金馬獎的電影有那些
獲得金馬獎的電影有,《大象席地而坐》,《血觀音》,《八月》,《刺客聶隱娘》,《當愛來的時候》。
1,《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筆名胡遷)執導的劇情片,由彭昱暢、王玉雯、章宇、李從喜主演,於2018年2月16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放映。
該片以胡波的同名短篇小說為藍本,講述在一座並不發達的河北小城中,四個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層小人物尋求救贖的故事。
2,《血觀音》
《血觀音》是中環國際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子映象有限公司、高雄人、喆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楊雅喆編劇導演,惠英紅、吳可熙、文淇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家三位女性,通過高超手腕及柔軟身段在復雜的政商關系中生存取利,卻因為一樁滅門懸案而捲入彼此的愛恨情仇中的故事。
3,《八月》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4,《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該片於2015年8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講述了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13年後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傳奇女俠的故事。
5,《當愛來的時候》
《當愛來的時候》由張作驥執導,李亦捷,李品儀,吳慷仁,高盟傑等主演,主要講述在一家熱炒店裡由女孩未婚先孕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母女間的矛盾沖突與互相了解的溫情故事。
3. 胡遷是誰
今天(10月13日)上午,作家河小西在微博爆料稱,「青年作家、導演胡遷(又名胡波)上吊自殺。」
祝福作家胡遷、導演胡遷一路走好,在天堂繼續他的文學創作。
4. 胡波為什麼自殺
導演胡波於2017年10月12日選擇自殺,關於自殺原因根據其身邊人透露,他經濟窘迫、感情受挫、精神面臨危機,生活中的種種不易導致他選擇主動結束生命。
胡波,筆名胡遷,中國內地作家、編劇、導演,胡波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十分想拍電影,不過拍出的電影總是無法讓別人滿意,所以他後來還跨界寫了小說。
2016年7月的青海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上,胡波帶著自己的劇本《金羊毛》走上了創投會的宣講台。因為這次機會,胡波被王小帥的妻子、冬春影業的製片人劉璇注意到了。
不過,在合作的過程中,胡波和王小帥發生了分歧,胡波新作一共時長四個小時,胡波希望不剪,而王小帥則出於上映的考慮,希望能保持在兩小時內,然後二人就因為這件事疑似不和。
之後,胡波的朋友就發現胡波情緒越發低落,最後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胡波自殺後,王小帥被質疑最多,其實客觀的說,王小帥在電影剪輯這塊的意見並沒有做錯什麼,他的想法其實和大多數人一樣。但他沒想到的是胡波死了。
胡波死後,很多網友哀悼他的離去。斯人已逝,為其緬懷。
5.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電影節上獲肯定了嗎
第68屆柏林電影節已經閉幕,本屆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沒有華語電影的參與,而一部名為《大象席地而坐》的中國影片在電影節上獲得彌足珍貴的肯定。
德國當地時間2月23日,青年導演胡波(原名胡遷)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次日,《大象席地而坐》收獲了第二份榮譽,「GWFF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
曾由王小帥監制 後返還版權
2017年10月12日,29歲的胡波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時他的這部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正在後期製作階段,影片的監制是導演王小帥。但似乎兩位導演對於電影的創作有所分歧。
胡波2016年參加FIRST影展的創投會,他的項目《金羊毛》獲得王小帥的青睞。影片經歷了兩次改名,王小帥在之前的采訪中也提及對青年導演的欣賞,以及一些建議。
從後來公開的一些信息推測,雙方最大的分歧應在於片長,胡波最先交出一個4小時的粗剪版,王小帥希望他把時長壓縮在2小時左右,但胡波的修改版僅僅剪掉了10分鍾。
除了電影的問題,貧窮潦倒,女友離去也是壓垮胡波的原因。除了導演,胡波還有一個作家的身份,出版過《牛蛙》、《大裂》兩本小說。《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故事也是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而來。但微薄的稿費並不足以支撐他的生活。
6. 青年導演胡遷去世前是一個怎樣的人
10月13日,作家河小西在微博爆料稱,「青年作家、導演胡遷(又名胡波)上吊自殺 。」對此媒體及時向First相關人士求證,獲知消息屬實,但具體情況有待警方的司法鑒定結果,目前胡波的父母已經趕到北京,北京電影學院和FIRST組委會都已前往處理相關事務。
胡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16年,他曾以電影處女作《金羊毛》的劇本參加了FIRST影展創投會,之後簽約了冬春影業,去年8月份就正式以《愛在櫻花盛開時》為項目名稱迅速啟動,2017年2月份開始拍攝,王小帥導演擔綱監制。而相關知情人透露,「那部新片已經拍完了,後期做到一半,現在周圍人(得知胡遷自殺)也都是懵逼狀態,還不知道怎麼辦。」
此外,胡遷還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他頻繁地在 ONE等平台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作品,並憑借《大裂》獲得了第六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
不管自殺處於什麼原因,逝者安息。
7. 演員拿2000萬、編劇50萬,青年導演自殺的背後,誰是罪魁禍首
一、演員的「天價片酬」到底有多高?
這「天價片酬」不禁讓人咋舌。
雖然我們知道有些演員的片酬是高,但有多少人會想到能高到這么離譜?
且不說上面一行以千萬為單位衡量的,諸如鹿晗、吳亦凡這類公認的有流量、無演技的明星,甚至將片酬叫到了一億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大概就是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近乎一半的成本都要放在主演的身上,剩下的一半用來負擔整部電影製作過程當中的其他支出。
雖然後來都有被辟謠,可無風不起浪,還是讓一群吃瓜群眾驚了一場。
我們再來拿一個數據作對比。
據悉,在我國的影視行業當中,演員的片酬可以高達總成本的60%,而編劇的稿酬卻只能佔到總成本的5%—10%。
對於演員「片酬高」的問題,還是不能一棒子打死,只能說這是娛樂圈「資本化」的一個必然趨勢,在現階段來看,這的確構成了一個矛盾,但並不是不能夠調和的矛盾。
但如何在演技與片酬之間找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平衡點、並能夠兼顧著明星的流量效應,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也希望在馮遠征老師的提案下,流量演員「天價片酬」的問題可以再次被公眾重視起來,從而將促使問題找到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答案。
8. 青年導演胡遷上吊自殺在拍什麼電影
10月13日,作家河小西在微博中爆料,稱「青年作家、導演胡遷上吊自殺。」他生前自編自導的長篇電影處女作《愛在櫻花盛開時》年中剛剛完成拍攝,據悉目前正在進行後期製作,導演胡遷卻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大家。這部還未公映的個人大銀幕處女作,也遺憾變成了遺作,令人唏噓不已。
作為影片的監制,王小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愛在櫻花盛開時》是他在First當創作評委時看到的,這個劇本和其他作品,讓他感到年輕導演懷揣的電影理想,以及對現實的關懷,很有溫度。王小帥認為,《愛在櫻花盛開時》是一部作者型的電影。
2017年2月,《愛在櫻花盛開時》正式在內地開拍,該片由《閃光少女》的男主角彭昱暢和青年演員王玉雯聯袂主演。
9. 李誕真的那麼有才華嗎
李誕李誕是個浪漫主義者,但是生活眼前,理想主義者相當於悲觀主義者,因此 ,李誕也是一個悲觀的人。
高校期內,他感覺生活茫然失措,感覺身旁的一切沒有意義,它用乙醇麻木自身,基本上每日都是在酒醉中渡過,有時候保持清醒,就在文本的全球里表述自身的疑惑和宣洩自身的不滿意。對他而言,文本是唯一能一切正常與這世界溝通的方式。他文采非常好,文章內容有深度,是one最開始一批簽訂的文學家,要了解,同一批里也有韓松落、張皓宸、午歌、鄭執、蔡崇達、姬霄、熊德啟、咸貴人相助、張曉晗、方慧.....
李誕不但自身挺火,也是領著了一個領域的盛行,對這些喜愛李誕並也有夢想的人而言,它是一件激動的事兒,由於看到了很有可能。
10. 青年導演胡遷怎麼就去世了
10月13日,作家河小西在微博爆料稱,「青年作家、導演胡遷(又名胡波)上吊自殺。」
胡遷電影處女作
據悉,去年,胡遷(原名胡波,曾著中篇小說《大裂》)帶著他的電影處女作《金羊毛》的劇本參加了FIRST影展創投會,經過初選、復選環節,最終入圍。並去到FIRST電影節面對近百家資方進行了提案陳述。之後,項目簽約了冬春影業,去年8月份就迅速啟動,2017年2月份開始拍攝,王小帥導演擔綱監制。而相關知情人透露,「那部新片已經拍完了,後期做到一半,現在周圍人(得知胡遷自殺)也都是懵逼狀態,還不知道怎麼辦。」
逝者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