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哥倫布傳導演

電影哥倫布傳導演

發布時間:2021-07-14 03:26:10

⑴ 關於中世紀,殖民時期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首先,中世紀跟殖民時期就是兩個概念。中世紀的(以及之後的),你可以看看勇敢的心、亞瑟王、聖女貞德、第一騎士(又譯劍俠情緣)等,殖民戰爭的,你可以看愛國者、哥倫布傳(其實這裡面戰爭的戲就少了些了)、最後的摩根戰士等。

⑵ 遠洋船電影_

哥倫布傳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編劇: Roselyne Bosch
主演: 傑拉爾·德帕迪約 / 阿曼德·阿山特 / 西格妮·韋弗 / 勞恩·迪恩 / 安吉拉·摩琳娜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西班牙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2-10-08
片長: 154 分鍾

⑶ 電影《1492》中誕生了什麼著名的音樂電視劇《士兵突擊》是否引用了這段音樂

《1492征服天堂》(英文全稱:《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是一首世界名曲,本作品屬於《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專輯中的第二軌。該名曲也被作為中國電視劇《士兵突擊》插曲。2010年,陳君天導演、蔣緯國監制的22小時大型抗日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次再版,更名為《國殤》,《1492征服天堂》取代了《抗敵歌》成為本紀錄片的片尾曲。1992年發行的這張《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是希臘先鋒電子作曲家 范吉利斯(Vangelis) 電影配樂的最廣為流傳的代表作。它描述了電影的音樂概念,成為不少音樂學院的教材。 專輯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士兵突擊引用的就是這段

⑷ 有一個講運動員勵志的外國電影叫什麼,就是最近看倫敦奧運會,解說員提到的一個,名字給忘記了

《火戰車》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1919年。英國貴族化的劍橋大學凱阿斯學院考進了一位猶太學生亞伯拉罕。這位青年深受種族偏見之苦,一心想成為贏得奧運會百米賽金牌得第一個猶太人,以此來對抗種族偏見,為同胞爭光。蘇格蘭高地也有一個決心奪取奧運會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爾。他父親是傳教士,本人是個虔誠的教徒。他認為,運動員應具備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這和基督的教義是一致的,既然天賜他一雙快腿,就是要他為上帝爭光。1920年,蘇格蘭和法國舉行田徑比賽,利德爾代表蘇格蘭參加。正當競爭激烈的時候,利德爾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終於搶先到達了終點。亞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這場意志創造奇跡的比賽,十分激動。他熱切地請求義大利職業教練穆薩比尼指導他練習。穆薩比尼沒有答應。
一九二三年,倫敦舉行全國性運動會,利德爾和亞伯拉罕在跑道上相會。利德爾獲得冠軍,亞伯拉罕落後了兩碼。他的女友、歌劇演員西比爾安慰他下次定能超過利德爾,但亞伯拉罕痛苦地說,他的速度似乎已達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提高了。在場的義大利教練看到在這個失敗者身上有一種渴望拼搏的精神,決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對他說:「那兩碼包在我身上!穆薩比尼教練針對亞伯拉罕訓練不足的弱點,指導他從基本動作開始系統地進行訓練。失去自信的亞伯拉罕漸漸恢復了信心。1924年,第8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英國隊起程赴法時,利德爾才知道百米預賽將在星期天舉行。按基督教規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慮再三,最後決定遵守教義,退出比賽。各國健兒雲集巴黎。英國王子威爾斯親王赴巴黎督戰。然而最有希望獲勝得百米選手利德爾卻臨時放棄了比賽,領隊懇切得要求他為國王的榮譽參加比賽。利德爾只回答:「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正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英國隊四百米選手林賽勛爵主動把自己參加四百米賽的權利讓給了利德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利德爾在最短時間內刻苦鍛煉耐力。比賽時,利德爾不僅奪得四百米賽冠軍,而且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觀眾向他歡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利德爾高舉起緊握的雙手,向無私地成全了他的林賽勛爵致敬。參加短跑的亞伯拉罕雖然沒有遭遇上利德爾,但和他角逐的對手全是美國短跑名將。不過亞伯拉罕這時已經領悟到,面前的障礙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克服了這個心理障礙,信心百倍地參加了百米決賽,終於奪得了冠軍。
幕後製作這部影片在商業和評論上的成功為八十年代長期處於低谷的英國電影業帶來了復甦的跡象,同時帶來了美國大製片廠對英國電影的投資和發行。評論界認為,本片迎合了英國人對回溯歷史的懷舊心理。而導演休·赫德森在談到影片的主題時說「我們需要一個社會准則,否則無論從個人還是集體的角度來講,我們都會垮掉」。而某種意義上影片中所反對的種種對於競賽、種族、宗教以及國家等等狹隘的理解正是當時的社會准則。這樣一種訴求無疑是符合美英傳統對於社會道德的主流標準的。當然影片的劇作是比較完整的,而對比賽情節的慢鏡拍攝也對以後有體育情節的電影類型有一定的影響力。影片曾獲得198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個獎項。
【關於影片背景】
導演休·赫德遜1936年生於倫敦,本是電視片導演,讓他躋身於一流導演行列的影片,正是這部1981年導演《火的戰車》。本片在80年代初期僅用500萬的投資就攝制完成,原本曾經有過有一個用板球賽中的爭執來作為開場的歐洲版本開場。導演後來說,用一個太英國式的運動來表現角色的氣質,遠不如一段車站外的同行經歷來得更加讓人廣為接受一些。所以,這段開頭被剪掉了。製片人大衛·波特納姆最初發現了這個故事。1977年當他因生病躺在位於洛杉磯租來的房子里,於一個偶然的機會萌發製作此片的念頭。當時他從書房中隨手拿出一本書,想隨便翻翻來打發時間。這本書就是比爾·亨利所寫的《奧運會正史》。他看到了關於埃里克及其傳奇事跡的記載。後來當他查閱更多資料時,他又發現了哈羅德·亞伯拉罕。兩人背景、宗教、性情及跑步動機都有極大不同,卻都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我常看這一類的書,」波特納姆道,「但就是不懂以前為何沒看這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對我而言是很不錯的名人故事。我希望再獲得更多的資料。」「我們生活在這么一個唯利是圖的社會里。」他再次用了「利益」這個字眼,總而言之,他的意思是:此乃當今世界錯誤的潮流走向。「很久以來,我一直有這種感覺。我對那些不選擇謀利途徑的人,愈來愈感興趣。同時,運動似乎是個很好的隱喻,它較宗教更易於影射一些事物。」於是他遍尋當今劇作家,最後看中了科林·韋蘭特。「在科林·韋蘭特的劇本中,有些地方是頗具英勇氣息的,」大衛·波特納姆說道,「他經常很順利的將劇情帶向高潮,但卻以極巧妙,而不會讓人覺得做作的筆法來描述英雄的事跡。而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於是我將資料交給他。」編劇科林·韋蘭特於是開始研讀資料,花了好幾個月時間熟讀一些日記、書本、剪報以及論文報告,深入了解情況。對於埃里克的角色,他在劇本上做了一些虛構的劇情,是埃里克的妹妹珍妮所不贊同的,他縮短了伊利克得知奧運時間表的時刻:在電影上伊利克是在往赴巴黎參加奧運的途中,才得知100米徑賽的預賽將在星期日舉行;他在影片上還插入珍妮和伊利克的哥哥羅伯也一塊兒到巴黎觀看這場奧運會,其實,這兩人當時都在中國;他也捏造出伊利克和亞伯拉罕斯二人間的一場徑賽等等,其實在1923年,於史達姆福德橋地區所舉辦的三A錦標賽中,要不是亞伯拉罕患喉疾,兩人的確是有比賽的機會。盡管編劇對一些細節進行了虛構,但是無損於影片表達其精神。科林·韋蘭特說:「我對伊利克和亞伯拉罕斯這兩個人越來越有興趣,因為這逐漸顯示出:在這部片子,可以透過這兩個人表達兩個『自我』,亞伯拉罕斯所代表的『我』是原本的我:相當……難以阻攔的。而伊利克是代表『希望成為』並『試著去除偽裝』的我。」
「他們代表獲得勝利的兩種態度。亞伯拉罕斯自成功中得到些微的報償;最後他感到身體不適,他所獲得的成功比不上他所努力付出的心血。而伊利克參加運動比賽純粹是為了喜好;對他而言,賽跑就只是賽跑而已。」對於大衛·波特納姆來說,這始終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片子。「我深愛它,因為它像是一回熱熱的沐浴。當我離開美國時,心情極其沮喪。我製作了《午夜快車》,卻無法帶給我任何快樂……因此,在我返回英格蘭之初,自己也不確定是否還要再留在製片廠。我開始對這份頗能獲得的工作感到不稱心。由於這個緣故,我改變作風,去製作一部完全無利可圖的片子。畢竟,這是部最不可能獲得高票房的片子。然而對我而言,卻是部相當凈化的片子,它讓我再度感到清新……我有時好不納悶;幾年來,我經常閱讀記載那類事物的書刊,何以沒注意到埃里克這個人,突然間,竟在那本書中發現這一段文字?當我還余留殘生來拍一部這類的片子時,何以我會突然地發現這本書?」
《火戰車》獲奧斯卡最佳電影獎後,英國廣播公司(BBC)把埃里克的故事拍成了一部記錄片,以英國鐵路史上享有盛譽的倫敦——愛丁堡的特別快車「奔跑的蘇格蘭人」(The Flying Scotsman)為名,全面地講述了埃里克一生的動人故事。他的遺孀曾說道:「埃里克在賽跑時,整個人都溶入其中。每次看他頭向後仰的模樣,就叫人覺得好笑。實在不懂他怎麼看得到跑道。我曾問過他這個問題,當時他只說道:『我很清楚自己是往那兒跑的。』他的笑容永遠是最吸引人的。」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尤為特殊的是,埃里克這名英國傳教士,生於中國,獲得盛譽後回到中國傳教,並在三十年代死於日軍戰俘營,生前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盡力幫助過許許多多貧苦的中國農民。
【關於片名】在完成了故事的初稿以後,編劇科林韋蘭德只構思出一個聽起來有點乏味的名字——奔跑者,他想要找一個更好的電影名字。靈感來自於周日晚上,當時他在翻電視頻道,正看見BBC宗教台播放系列音樂「天堂之音」,其中有一首振奮的聖詠「耶路撒冷」,其歌詞唱到「……給我那噴火的戰車……」,韋蘭德跳起來向他的妻子帕特里夏叫到:「我找到了!帕特!火——戰——車!」這段小故事對於不太熟悉宗教的中國讀者可能比較難理解,在這里稍微給出一點背景資料:基督教有一些早期書籍起初在歷史上曾經被擯斥於《聖經》門外,有一本叫作《以諾克書》(希伯來語,意指起源論)。這本書是《舊約·次經》的啟示文學之一,內容記載了在大洪水之前以諾克與上帝同行三百年所見的異象。以諾克是人類早期的始祖之一,摩西曾提過這個人,他是大洪水之前(距今12000年)的希伯萊族長之一,亞瑞德之子。幾千年來,他的名氣遠不及他的兒子米修撤倫(希伯萊語,意指「火箭製造者」)大,但他卻據稱活了969歲。同時,在他完成了塵世的工作後,還被一輛"噴火的戰車"接入天堂,不再回來。因此,不管編劇是否在內心想要用聖人「以諾克Enoch」來影射聖潔的「埃里克Eric」,聖詠里出現的那句「火戰車」歌詞,對於既想表現埃里克這位既是天才運動員,更是虔誠基督徒,尤其是依靠信仰上帝來完成賽跑的人物的光輝事跡,又想同時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的編劇而言,「火戰車」無疑是最棒的影片名了。
【關於獲獎情況】
影片獲得了1982年美國第5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剪輯等七項提名,並最終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音樂四項大獎。有評論說,《火戰車》獲得當年的最佳影片獎,是奧斯卡二十年來最令人驚訝而又興奮的事情。
【關於電影音樂】
在影片取得的1982奧斯卡金像獎的四座獎杯中,最佳音樂-原作配樂獎應該是特別實至名歸的。為本片譜曲的是作曲家Vangelis 范吉利斯。他可稱得上是八十年代的電子合成樂的翹楚,也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及配樂家,他有很多經典的電影配樂作品為人津津樂道。他在38歲時創作的《火戰車》配樂,甚至有人認為其與莫扎特的古典音樂一樣具有胎教功能。其他出名的作品有,1982年的《銀翼殺手》、《1492征服伊甸園 / 哥倫布傳》和《南極物語》、《亞歷山大大帝》等。在范吉利斯的所有電影配樂作品中,也許人們的喜好各有不同,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火戰車》的配樂,算的上是最耳熟能詳的作品了,它的主題是如此鮮明而令人印象深刻,因此被後來廣泛地在廣告、電視、電影中反復使用,有些時候甚至經常被放在搞笑肥皂劇場面中。因為音樂主題響起時,畫面上的人物做出跑步的慢動作的場景,實在創造了一個經典的電影橋段。同時,因為本片的緣故,該音樂主題也成為奧運會的象徵之一。或者更廣泛地說,它已經成為體育的象徵之一,可以在播放任何弘揚體育精神,激勵人奮進的畫面時採用。
精彩花絮·本片需要大量的愛德華七世時期的服裝,同年的另一部片子《烽火赤焰萬里情》也是描繪同一時期的內容。隨著拍攝時間流逝和預算超支,服裝變得越來越緊俏,如果不提前預定的話,根本就沒法搞到這種服裝。
·法國演員Michael Lonsdale演出了這部影片,但是在最終完成的片子中,沒有留下一個有他的鏡頭。
·本片獲得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陳列在英國約克郡的國家攝影、電影與電視博物館里。
·在奧運會的群眾場面中,為了不讓群眾演員顯得突出,因此讓他們穿黑色的衣服。那些設法穿著愛德華七世時代服裝的群眾演員會得到20英鎊酬勞,只穿普通衣服來的群眾演員的酬勞則是10英鎊。扮演跑步運動員的那些群眾演員,其酬勞則是普通群眾演員的3倍。在烈日下,他們有必要曬黑而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電影的部分場景有幾天是在英國愛丁堡的Goldenacre地區拍攝的,為了還原歷史真實,每天早晨開拍前,電視天線必須得拿下來,到晚上拍攝結束後再安上去。如此多日之後,不可避免地,劇組和當地居民發生了一些摩擦。
·本片被稱為「20個在任何時代都被過分高估的電影」之一。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拒絕在他們的大中庭里拍攝影片中的「大中庭跑」(Great Court Run)場面。他們顯然是不想讓學院在電影里被描繪為反猶太的形象。不僅如此,三一學院還勸說其他的學院也拒絕電影的拍攝,其中伊頓公學對此給予了支持。因此電影里的大中庭跑雖然激動人心,卻並不是在三一學院實地拍攝的。在電影公映六年後,學院的院長在一個午餐會上公開承認,當年沒有與電影合作是犯了一個大錯誤。在那個午餐會前,三一學院重新舉行了一次大中庭跑比賽,由英國奧運選手Sebastian Coe 和Steve Ovett 參加。大庭跑的距離全長367米,後來該比賽通常會在三一學院每年新生入學的中午時舉行。影片表現的是哈羅德·亞伯拉罕成功跑完了全程, 其實該橋段來自1928年的真實事件,成功跑完的並不是哈羅德·亞伯拉罕,而是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男子400米跑金牌得主大衛 喬治 布朗諾 塞西爾侯爵,在三一學院的大中庭,他成功地在正午鍾聲敲響12下前成功完成了該「大中庭跑」。從技術上來講,侯爵並不是第一個完成該表演的人,在1890年代,有一個人也完成了該表演,不過他是在鍾聲敲完12下以後的5秒才跑完的。·事實上,第一個進行大中庭跑的運動員並不是哈羅德·亞伯拉罕,而是大衛·喬治·布朗諾·塞西爾侯爵,也就是影片中的Lord Lindsay。之所以要修改這個史實,因為製片人大衛·波特納姆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不想表現一個貴族的跑步,這也是塞西爾侯爵不想讓自己的真名出現在影片中的原因。·哈羅德·亞伯拉罕首次遇見西比爾 戈登的場景中,西比爾正在表演《日本天皇》的主角Yum-Yum。這個橋段既可能是個與事實有出入的疏忽,也可能是導演故意安排的羅曼蒂克的修改。在真實生活里,哈羅德·亞伯拉罕的妻子叫西比爾.艾娃絲,她確實曾經在D'Oyly Carte歌劇公司工作。不過在影片中,西比爾·戈登是歌劇院的首席女高音,而生活中,西比爾·艾娃絲是劇院里的輔助女高音,她在《日本天皇》里扮演的角色也不是主角Yum-Yum,而是一個配角Peep-Bo,另外,她也只在該劇院演了一個演出季而已,那是在1924年之後的6年,1930至1931年度。

⑸ 求一部電影,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TIuTYoU9Fw
分12視頻,看完這點擊2º Parte,3º Parte 。。。。。。。。。。。

⑹ 木乃伊歸來男配角

阿諾德 范斯洛 Arnold Vosloo
用谷歌搜Arnold Vosloo回出現很多圖片
網路搜不出來

⑺ 1492征服天堂的專輯資料

1992年發行的這張《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是希臘先鋒電子作曲家 范吉利斯(Vangelis) 電影配樂的最廣為流傳的代表作。它描述了電影的音樂概念,成為不少音樂學院的教材。
專輯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這部講述哥倫布征服南美洲故事的電影也成為了史詩般的巨作。
有氣勢且用意深遠,這是Vangelis自1990年的The City後的第一張電影原聲作品。這張作品的地位僅次於Vangelis的經典之作Chariots of Fire,主要是因為有他對作品內涵的獨到見解,和對作品宏觀的把握游刃有餘。將大量人聲與現代的元素相混合,成功營造出了一種十五世紀感覺。用大范圍的,動態音效描繪出的效果更勝哥倫布角色本身所要表達的意圖。- Backroads Music/Heartbeats
在這張傑出的專輯中,Vangelis 范吉利斯 傾盡全力,在錄音上盡致完美,他以極具現代感的電子交響樂完美地再現了500年前哥倫布等探險者歷盡驚濤駭浪、致命病毒以及種種艱難險阻的洗禮最終到達新大陸的悲壯故事,它的音樂充滿了史詩般的壯麗輝煌和宏偉氣勢,堪稱九十年代最成功的電影配樂之一。人們甚至可以用《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測試你的音響系統和房間的聲學特性,你可以聽到飄逸在房間的各種樂器所描繪出的音場。房間有多大,音場就應該有多大,這是劉漢盛(台灣《音響論壇》總編,著有廣為流傳的音響測試文章《劉漢盛榜單》)先生對這張唱片的一句評價,這是非常傑出的電子合成器音樂,傑出到可以完整測完《音響二十要》。
這張專輯是大導演Ridley Scott拍攝的一部關於哥倫布生活的電影原聲。電影講述的是哥倫布在發現新大陸過程中的探人所未探,做人所不能的動機。所有這些都通過令人目眩的視覺效果和非凡的細節表現呈現。這樣的史詩巨篇無疑需要一部與之相稱的配樂,而Vangelis近乎完美的完成了所交給他的重任。CD中的曲目與電影中的音樂有很多的不同。一些章節的名稱是相同的,但是CD上更多的音樂卻無法在電影中聽到,或是電影中的音樂在此CD中以一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出現。這就使得這張專輯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單純電影原聲。而許多富於個性的為呼應片中情節轉折而做的的主題音樂(比如,出現在片尾處的暴風雨)沒被此CD收錄。
除去上面的這些精彩絕倫之處,這張專輯還有美妙的旋律,婉轉的合聲,合成器的恰切使用,還有民族樂器的演奏,使得此專輯在使您放鬆的同時,又有使您感到相當刺激。因為大多數Vangelis的愛好者都認為這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同時這張盤在商業上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專輯首發的三年之後,還被德國拳擊冠軍Henry Maske當作個人主題曲,並又發行了一張單曲CD。這給此張專輯做了不小的廣告,很快這張專輯就占據了德國、奧地利、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等國音樂榜的首位,創下了諸多的銷售紀錄(包括單曲和專輯)。
由於該張專輯頻獲白金銷售大獎,East West公司決定為Vangelis辦一個慶功會,他希望在希臘接受獎勵。1995年2月,慶功會在雅典最奢華的Hotel Grande Bretagne舉行。包括Irene Papas,Milva和Mikroutsikos在內的諸多大腕一一登場。
這張原聲獲當年的金球獎提名,遺憾的是沒有最終勝出。這對嗜球成癖的Vangelis,無疑是個遺憾。

⑻ 這支背景樂conquest of paradise所配的mv截自哪部影片

斯巴達300勇士 (2006)

導演:扎克·施奈德
編劇:扎克·施奈德/Kurt Johnstad/Michael Gordon/弗蘭克·米勒/Lynn Varley
主演:傑拉德·巴特勒/文森特·里根/琳娜·海蒂/多米尼克·威斯特/邁克爾·法斯賓德
類型:動作/歷史/戰爭/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7-03-09(美國)
片長:117分鍾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53176/

⑼ 電影金士傑老兵片尾曲是什麼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

《1492征服天堂》(英文全稱:《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是一首世界名曲,本作品屬於《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專輯中的第二軌。該名曲也被作為中國電視劇《士兵突擊》插曲。

2010年,陳君天導演、蔣緯國監制的22小時大型抗日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次再版,更名為《國殤》,《1492征服天堂》取代了《抗敵歌》成為本紀錄片的片尾曲。

1992年發行的這張《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倫布傳》是希臘先鋒電子作曲家范吉利斯(Vangelis)電影配樂的最廣為流傳的代表作。它描述了電影的音樂概念,成為不少音樂學院的教材。

專輯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這部講述哥倫布征服南美洲故事的電影也成為了史詩般的巨作。

⑽ 請介紹一下電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姓名:雷德利·斯科特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Ridley Scott
生日:1937年11月30日
星座:射手座
國籍:英國
地域:歐美
身高:171cm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斯科特於1937年11月30日出生在英國的諾薩布蘭,畢業於西哈特普爾藝術學院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60年代他就職於英國廣播公司,70年代他曾是歐洲商業電視片領域最富創造力的人。涉足影壇的里德利.斯科特很快成了70年代最有希望的導演之一,1977年的《The Duellists》是一部真實再現拿破崙時代的戰爭題材影片,該片在戛納電影節贏得了大獎。1979年的《異形》,再次大獲成功,成為一部里程牌式的作品,奠定了他重量級導演的地位,也為他迎得了科幻、恐怖片大師的美名。1982年他拍攝《2020》(Blade Runner)陷入了麻煩的泥潭,為了影片過於復雜的內容他多次與攝制組發生沖突,最終影片還是遭到了電影藝術家們的抨擊,票房也遭慘敗,直到90年代早期,這部影片在家庭市場中發行,才重新被公認為是一部科幻電影的傑作。

此後斯科特繼續他的事業,1986年拍攝了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詭秘怪談》(Legend)。1989完成了《黑雨》(Black Rain),邁克爾.道格拉斯在片中扮演一名在日本執行任務的墮落警官。1991年,他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獲得評論界的贊譽,同時贏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影片由吉納.戴維和蘇珊.薩蘭登主演,獲得最佳導演獎在內的六項奧斯卡提名,影片的成功,又一次證明了斯科特的價值。不過好景不長,1992年的影片《1492:天堂的征服》(1492:Conquest of Paradise)又一次讓他走入了低谷,之後的幾年中,他一度息影。

1996年,斯科特重整旗鼓,執導了動作片《巨浪》(White Squall),講述了一群十幾歲的男孩在海上的歷險故事,影片表現不佳。1997年,斯科特執導影片《G.I. Jane》仍不走運,不得已斯科特暫時當了製片人與他的兄弟湯姆.斯科特(曾於1986年執導《壯志凌雲》,1998年執導《國家的敵人》)合作,在1998年他們製作完成黑色喜劇片《Clay Pigeons》後,斯科特再一次回到了導演的位置。2000年他拍攝了《角鬥士》(Gladiator),影片由拉塞爾.克羅主演,是一部預算成本達1億元,長達154分鍾的巨作。影片放映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評論家大多給予了好評,認為它重現了大製作的輝煌,但也有一些人不以為然認為它渲染過了頭。

音視頻:
其它: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黑鷹計劃2之黑鷹戰區 (2004) .... 導演決斗者 (1977) .... 導演黑鷹計劃 (2001) .... 導演伴我雄心 (1997) .... 導演漢尼拔 (2001) .... 導演哥倫布傳 (1992) .... 導演角鬥士 (2000) .... 導演銀翼殺手 (1982) .... 導演異形 (1979) .... 導演詭秘怪談 (1985) .... 導演怒海驕陽 (1996) .... 導演情人保鏢 (1987) .... 導演十六部電影實驗短片集 (2003) .... 導演

閱讀全文

與電影哥倫布傳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朝鮮愛情大尺度電影 瀏覽:590
成龍電影十大武俠 瀏覽:294
外出的女孩電影演員 瀏覽:455
李嬙電影演員 瀏覽:820
法國肢解電影 瀏覽:831
誰有毒液電影票的圖片 瀏覽:932
恐怖航班電影大全 瀏覽:751
一部叫鐵鞋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459
發財日記1電影完整版 瀏覽:915
美國電影愛情動作大片視頻 瀏覽:15
日本十大情多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562
肖央隨份子錢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697
聖誕節有南瓜車的愛情電影 瀏覽:853
韓國電影男瑜伽教練中文 瀏覽:635
南通什麼電影院 瀏覽:511
電影影的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304
德國戰爭片喜劇電影大全集 瀏覽:862
家政婦倫理電影圖片 瀏覽:743
搜電影演員達式常 瀏覽:29
電影院用的什麼聲道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