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推薦一些電影導演類基礎知識的書籍
《影視導演基礎》
《電影藝術詞典》
《戲劇大網路》
《論電影藝術》
❷ 求一些電影拍攝的入門書籍,主要是導演方面的,多謝!
《電影風格(形式與風格)插圖第八版》作者:david bordwell(簡直是電影網路啦,超級通俗易懂)
《電影劇本創造教程》作者:桂青山(很理論,看得懂還是很有收獲)
《學電影必修課》作者:錢威(寫的東西都很簡單,能讓你快點進入製作的世界,包括前期製作,視覺畫面,鏡頭,布光。。。等簡單入門)
《低費用電視電影拍攝》作者:戴爾.牛頓(關於你實際去拍電影的)
《21天搞定電影劇本》作者:viki.king(就是教劇本的小書啦)
我今年要去大學學導,這些書我也都在看,感覺對初學者挺有用的 。你如果比較喜歡某個導演你也可以買他的書來看,例如我買了《tim burton的電影世界》,看自己喜歡的導演能夠讓你了解你想要拍的片子的類型,超大啟發!!!還有,這些書卓越上都有得賣啦!
❸ 導演入門書籍推薦
1、《影視導演基礎》
《影視導演基礎》由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心語。這本書是涉及這一領域的基礎教材,它為業內和業外熱愛影視導演專業的人提供一些可資學習的知識與幫助。
2、《經典電影理論導論》
本書是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的經典著作,清晰透徹地挖掘了經典時期主要電影理論的傳統與核心。作者是達德利·安德魯。
3、《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
《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由2010年後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茨。
4、《導演的攝影課》
《導演的攝影課》由2014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傑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導演和攝影師的UCLA課程。
5、《青年電影手冊》
國內第一本以影評、導演對話、電影理論和電影創作與參展指南的專業性圖書,以「網聚電影人的力量」為目標,關注新人的成長發展和中國電影商業和藝術方面的新浪潮趨勢。現主編為程青松。
6、《拍電影》
《拍電影》是電影大師費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書中追憶了自己的似水年華,講述了對電影的奇思妙想,以及電影與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羈絆。透過他直率幽默的話語和對藝術的個性化解讀,我們將在字里行間重新領略迷人的「費里尼風格」。
費里尼是電影史上公認最偉大的天才導演之一,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執導過《甜蜜的生活》《阿瑪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亞之夜》《浪盪兒》等20世紀最偉大電影,獲得過五次奧斯卡金獎和各種電影節大獎。
7、《電影語言的語法》
本書是烏拉圭電影導演丹尼艾爾·阿里洪根據本人創作實踐經驗編寫的電影敘事技巧教程,其專業性、實用性、經典性為全球各影視院校所公認。全書涉及到電影製作中如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關鍵問題,對兩個以上演員對話場面的處理、攝影機位三角形原理的運用、內外反拍等均有詳細論述。
全書層次分明,清晰准確,並有近500幅插圖貫穿其中,便於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
8、《如何指導演員:導演的必修課》
好萊塢明星導師朱迪絲·韋斯頓在書中分享了自己三十餘年的授課經驗,深入解析了導演和演員在合作當中的心理狀態,幫助導演在紛繁的片場保持頭腦清醒,向演員提供精確、細致的指導。
本書自出版以來暢銷十餘年,已譯為德、日、西、韓等語言,被世界各大影視類高校和好萊塢電影公司列為指定讀物。其介紹的劇本分析方法、排練技巧,從選角到拍攝的一系列准則,不僅對於導演具有指導作用,對於演員及編劇而言也能打開視野、激發靈感。
9、《導演的誕生:我的第一部電影》
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極的當代導演訪談錄,集中關注僅憑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長片就躋身世界影壇的十位「新人」。他們成長背景、性格志趣、際遇發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賭上家當的林克萊特,勇闖大製片廠高層過關斬將的門德斯,拋棄會計金飯碗征戰寶萊塢的卡普爾,又有兩次拿下金棕櫚的庫斯圖里卡,處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號》的莫迪松,兩度在職業巔峰換跑道從此成為「電影節獎項收割機」的伊尼亞里圖。
在洛溫斯坦的引導下,諸位導演回溯初執導筒時遭遇的種種煎熬,從苦尋資金、演員、拍攝場地,與劇組成員並肩作戰,到最終殺青、死磕電影節,向讀者敞開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慘烈,有熱血,有鋒芒,個中滋味與他們的作品一樣精彩。
10、《以眼說話:影像視覺原理及應用》
本書介紹了空間、線條和形狀、影調、色彩、運動、節奏等基本視覺元素,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元素駕馭視覺結構、表達人物情緒、展現故事主題, 進而創造出更具表現力的影像。
作者布魯斯布洛克有三十餘年的影視行業工作經驗和電影教學經驗,對影像的視覺結構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認識,該書已被譯為5種文字,是電影專業的經典教程。
11、《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本書詳細介紹了編、導、攝、美、錄各部門職能、合作重點及運作原則,幫助導演規劃職業生涯,涵蓋了在整個電影創作過程中必須了解的導演方法、拍攝技術、創作思維和判斷標准,在逐項分解之後揭示如何使劇組這樣一個分工明確的龐大拍攝團隊精誠合作,順利完成導演想要講述的故事。
本書強調低成本數字製作技術,幫助創作者在有限的預算下保證最好的創造力和專業性。作者非常重視從實踐中磨練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實際操作的有效評估和練習。這些都能夠幫助創作者去發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來,本書已經讓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使他們得以實現自己的藝術想像、製作出扎實的好電影。
12、《電影藝術(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第10版更與時俱進地對電影數字化製作、發行和放映進行全面介紹。
13、《大師鏡頭(第三卷)》
《大師鏡頭(第三卷)》是《大師鏡頭》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該系列深入淺出、圖例明晰的寫作特點,從攝影機運動、布景設計以及場景調度等方面為讀者梳理了100個經典案例,以達到讓電影脫穎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師鏡頭》系列前兩卷側重於故事情景設計,而《大師鏡頭(第三卷)》作為前兩卷的升級版,更多的是對片場工作的還原和提煉。每個章節基本上概括了拍攝過程中的某個重要環節,例如鏡頭的選擇、縱深的調度、布景設計、取景與構圖等。讀者既可以選擇通讀全書,也可以選擇將《大師鏡頭(第三卷)》本書帶在身邊,作為技術手冊隨時進行翻閱。
14、《世界電影史(第二版)》
本書是世界電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廣泛採用的電影史教程。書籍圍繞下述三個基本問題展開: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了怎樣的規范?電影工業的狀況對電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電影媒介的使用上和電影市場中的國際性趨勢是怎樣出現的?提綱挈領呈 現百餘年世界電影脈動的主流,精微處描畫重要歷史情境的豐富褶皺。
本書作者克里斯汀·湯普森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的名譽教授。她擁有艾奧瓦大學電影方面的碩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電影方面的博士學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劉別謙的無聲長片。另一位作者大衛·波德維爾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雅克·勒杜電影研究教授。
15、《電影是什麼》
安德烈巴贊一向被人們尊為「電影的亞里士多德」,因為巴贊不僅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的基礎,也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他的《電影是什麼?》一書向來被稱為「電影的聖經」,50餘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電影專業必備書籍和影評寫作的實用參考書。
16、《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本書是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歷時8年,寫下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作者在書中回顧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講述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書中不僅匯集了電影大師的哲思與靈光,更講述了一位導演腳踏實地,從賒賬拍片到斬獲世界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勵志旅程。
17、《剪輯之道》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默奇剪輯《教父》《對話》《現代啟示錄》《英國病人》等重量級影片的創作心得。在這些對話中,默奇的剪輯觀念、電影觀念乃至整體的藝術觀念表現得淋漓盡致。跟隨其創作軌跡,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時代的科波拉、
盧卡斯這群有才氣的鬍子拉碴的年輕人,如何從獨立製作起步,成立反好萊塢的西洋鏡公司,再創作出《現代啟示錄》這樣的里程碑作品。書中還談到了文學、音樂乃至易經、夢境等與創作息息相關的「題外話」。無論是電影製作者、影迷還是小說家等其他藝術工作者,或許都能從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18、《好萊塢類型電影》
這是一本類型研究領域的標桿之作,建立了其歷史與理論基礎。本書立足於形式美學、文化研究、產業分析、符號學方法,把電影創作視為工業體系與觀眾互動的動態過程,探討類型如何應對人類基本的文化沖突、表達社會共同理想,並隨著時代變化而演進。
作者將目光集中在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幫片、硬漢偵探片、神經喜劇、歌舞片、家庭情節劇六大重要類型,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層層剝開藝術家、資本、觀眾三股力量間復雜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眾認可、被創作者不斷重復或再造的深層機制。書中的經典論斷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驗證,對我們認識當今的類型創作與文化也深具啟發。
註:以上部分內容引自北京尚影藝來科技官方帳號「美藝尚影電影留學」
❹ 如何成為電影導演
首先要告訴你的是,導演分為很多種,電影導演只是其中之一!第二,導演不一定要上專門的學校,但是不上專門學校成為導演的概率很低!現在回答你的具體問題!第一,電影導演目前國內北電是最專業的,但是你需要明白,這個學校事實上比清華和北大都難考,關鍵就是專業考試!第二,學藝術類可以讓你盡早的了解這個行業,並接受專業訓練,除非是天賦極高的人,一般都最好是經過這種訓練!第三,考導演不需要專門學習美術,但是要有幾個基本能力,1藝術感知能力,2光線鑒別能力3構圖能力4結構能力!第四,建議你至少拿到一份今年的招生簡章,知道考些什麼,最好請老師輔導,但是這個很矛盾,既要找到知道怎麼考電影學院的老師,又要注意自己平時的積累,很矛盾,不展開了。第五,晚不晚的看你的天賦。第六,文化分成績400左右就行,但是要注意,專業成績很重要!最後告訴你,你可能選擇了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難的職業和夢想,你參見我的其他回答!
❺ 一個導演需基本需要做什麼啊
難,祝你好運!資金很重要
圓個導演夢
一、導演是可以學成的
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在1999年法國嘎那電影節上講授電影課時說:「對我來說,電影可以學,但不能教。這是一門更多的建立於運作方式之上而不是技術之上的藝術。這是一種完全個人化的表現形式。導演技法是一種個人經驗,應該自己去發現電影語言,應該通過這種語言發現自我。」
本書作者認為:上述所說的「電影可以學」是對的,而「不能教」則有些偏頗。曾經因執導《鋼琴課》而一舉成名的女導演簡?坎皮恩曾經就讀於澳大利亞的廣播電影電視學校。她說:「學校創造了我的事業。我相信,如果沒有學校,作為女性的我不會成功。」可見學校教育還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真正具有個性化的導演,還需要經過實際工作的磨練和考驗。而在學校所受到的教育和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則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阿莫多瓦說:「在較低層次上,也可以通過看影片來學電影。其危險性在於會落入崇敬的陷阱。人們看到某些大師的拍片方式,然後就試圖模仿。這樣做的唯一站的腳的理由是在別人的影片中找到他遇到的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因而這種借鑒成為他自己影片的一個積極的部分。」另一個英國導演約翰?布爾曼也在嘎那電影節授課時說:「我並非是電影學校的狂熱崇拜者,因為,對我來說,導演首先是一種實際的職業,在拍攝現場學習是培養導演的最佳方式。歸根到底,理論只有在符合實際經驗時才有價值。」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盧奇說:「若要學習電影,在我看來,顯然需要拍片,也需要看很多片子。這兩方面具有同等重要性。這無疑是今天我可以建議某人去上電影學校的唯一原因;因為這里有在電影院里永遠無法看到各種影片的機會。」
作為導演,不僅要精通業務,而且要對製作的影片或電視劇的成敗和藝術質量負重大責任。這是因為導演在攝制組內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在拍攝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時,都必須組建攝制組來實施和完成拍攝任務。在攝制組內,導演是總管藝術創作的負責人和領導者,掌握著藝術的指揮權。
因此,要求導演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較高的文化修養。既要專,又要博。既精於本行,了解影視藝術的本性;又要博學多識,熟悉各門藝術的原理和規律。同時還要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以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
另外,還要求導演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能夠把攝制組內的創作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共同完成攝制任務。因此,導演要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不怕困難,處事果斷,保證攝制工作的順利運行。
由於導演的地位特殊,責任重大,因此學習導演和培養導演都必須注重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要有點靈性
靈性,主要指藝術感覺好。感覺是最直接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基礎。
2、 要有點悟性
悟性,主要指對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能夠深刻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發現和悟到常人不易發現和悟到的哲理層次。
3、 要有點韌性
韌性,主要指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
斯坦尼斯拉夫說過:「不要愛藝術中的自己,要愛自己心中的藝術。」
二、導演的指責與工作
可以分三個階段:
1、 籌備階段
(1) 研究劇本
(2) 遴選演員
(3) 寫導演闡述
導演闡述是導演對未來影片或者電視劇描繪的藍圖,是導演創作意圖和完整構思的說明,也是導演的綱領性的整體設計。
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 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釋。
◎ 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 對劇中矛盾沖突的理解與把握。
◎ 對未來影片風格樣式的定位。
◎ 對節奏的處理。
◎ 對表演、攝影(像)、美術、化妝、服裝、道具等創作的構思和造型設計的要求。
◎ 對音樂(作曲)、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
◎ 對劇中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商處理。
(4) 選景
導演在選景時應注意:要從實際出發,要將自己想像中的環境向現實中的環境上靠。場景不可過於分散,以避免轉移場景太多,距離太遠,而拖延拍攝時間和增加經費開支。如果是同期錄音還要注意場景周圍有無聲音干擾。對於拍攝角度、光源方向以及日照時間的利用率有否影響,也要一並加以考慮。
(5) 創作分鏡頭劇本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用於現場拍攝的藍本和依據,也是導演對文學劇本的二度創作。將文學語言轉化為可讀的視聽語言,並將導演的一切藝術構思溶入到分鏡頭劇本之中。
2、 拍攝階段
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在講到拍攝的魅力是說:「拍攝即是製作一部影片最具體的部分,也是最不穩定的部分。在這個階段,一切都被決定下來;也是在這個階段一切都可能發生——最好的或是最壞的。」
3、 後期製作階段
剪輯工作不僅是技術過程,也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導演通過對畫面的分切組合,達到運用視聽語言創造形象的目的。
導演和錄音師一起運用音樂和音響效果與剪接好的畫面進行合成。
還要涉及到作曲、樂隊、演唱等諸多問題,以及動畫、字幕、特技等人員的創作,導演對以上各個環節都應提出設想和要求,以取得共識,力爭達到藝術的統一。
三、副導演、助理導演和場記的職責與工作
導演畢業後並不一定立刻就做導演,往往要從副導演或者助理導演,甚至場記做起。
1、 副導演的責任和工作
主要協助導演工作。基本上分三個階段。
(1) 籌備階段
◎ 協助導演搜集與創作有關的文字資料與畫像資料,為導演創作提供參考。
◎ 參與有關創作的討論,提出自己對藝術處理的見解和設想,供導演考慮。
◎ 協助導演編寫分鏡頭劇本。
◎ 協助導演選演員。
◎ 協助導演選場景。
◎ 檢查督促化妝、服裝、道具的准備工作,並提出相關的意見,及時與導演溝通。
◎ 協助導演編制場景表和制定拍攝計劃。
(2) 拍攝階段
◎ 檢查拍攝現場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導演的意圖布置環境,組織安排和協調現場拍攝時需要的各項准備。
◎ 負責安排和指導後景中的群眾演員的表演和調度。
◎ 需要分組拍攝時,或導演因故不在時,按照導演的設計和意圖,執行導演的工作。
(3) 後期製作
◎ 協助導演完成後期製作,安排和檢查剪輯和錄音工作。
◎ 整理完成片台本。
◎ 製作預告片。
◎ 協助導演做好總結工作。
2、 助理導演和場記的職責和工作
協助導演從事案頭工作,配合副導演檢查化妝、服裝、道具的准備情況,記錄和整理有關討論創作問題的材料,保管搜集到的有關文字資料與畫像資料,為導演創作提供參考。
分給我吧!這個資料是我老師送我的
❻ 關於導演入門的書有推薦么
《電影導演藝術教程》《電影導演的表演藝術》《導演功課》《榮譽》《故事》《電影劇本寫作基礎》《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電影語言的語法》《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世界電影史》《中國電影藝術史教程》《電影史理論與實踐》《電影語言》《電影美學》《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認識電影(插圖第11版)》《電影是什麼?》《電影的本性》《電影藝術詞典》
❼ 導演基礎
想成為導演必須有很深的演員功底。知道演員需要怎樣的表演才能夠引領觀眾的審美。必須有創新,有創意,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如果沒有什麼基礎,建議先從演員做起。如果有基礎,建議多向老導演請教學習。
❽ 以後想做導演。入門看什麼書。求推薦。
&&一&& 編導類文常和視聽語言是你學習的基礎,只有當視聽語言掌握牢固以後,你對寫影評,策劃節目,編講故事什麼的更加得心應手。
&&二&& 建議圖書:①彭吉象《藝術概論》 ②張維青、高毅清《中外藝術史要略》
&&三&&以下為編導考試形式
1、藝術常識(主要靠積累和背誦):
①藝術概論: (推薦閱讀:彭吉象的《藝術概論》)
②中外藝術史:文學史、戲劇史論、美術史論(建築設計史論)、音樂史論、舞蹈史論、影視史論等方面。 (推薦閱讀:張維青、高毅清的《中外藝術史要略》)
2、藝術作品評論(考察視聽語言的能力與練習):
①藝術現象分析以及時事評論(以藝術理論作支撐進行評論);【也可能口試出現】
②電影作品評論(影評寫作,以視聽語言與影視理論為支撐進行寫作);
③電視作品評論(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等的評論寫作);
④文學作品評論(詩歌、散文、小說等文體的評論寫作);
❾ 如何成為電影導演
恩 我是學影視表演的 傳媒的 我們這個專業分很多類 有編導 燈光 導演啊很多的
你十六的話 就去藝術院校上學吧 到時候考藝術類院校就行了
但是文化課要求的很高 要考好的大學 文化不上三百多是不行的
❿ 成為導演基本入門知識!
導演首先要知道的是專業的知識,首推鏡頭知識,絕對的基本功,然後還有場面調度,安排演員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須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這類問題。然後是鏡頭感,所謂的鏡頭感不是演員的那種對鏡頭的敏感一喊開機立即自動補位而是導演對畫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黃金分割線上還是正中?鏡頭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麼怎麼安排他們的站位?還有關於劇本的調度,劇本里拉拉雜雜一大堆話而你的電影要求它在3分鍾內解決,如何取捨?如何讓演員說完所有台詞鏡頭上一點也看不出無聊?如何調度鏡頭和機位?關於燈光——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操作,但導演必須清楚打的燈是否符合畫面需要,是否美觀或者另有用意。
首先要給人當上一陣的執行導演,然後是副導;學習導演的工作。在自己覺得基本上學會了後才能獨立幹活。
導演首先要知道的是專業的知識,首推鏡頭知識,絕對的基本功,然後還有場面調度,安排演員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須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這類問題。然後是鏡頭感,所謂的鏡頭感不是演員的那種對鏡頭的敏感一喊開機立即自動補位而是導演對畫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黃金分割線上還是正中?鏡頭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麼怎麼安排他們的站位?還有關於劇本的調度,劇本里拉拉雜雜一大堆話而你的電影要求它在3分鍾內解決,如何取捨?如何讓演員說完所有台詞鏡頭上一點也看不出無聊?如何調度鏡頭和機位?關於燈光——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操作,但導演必須清楚打的燈是否符合畫面需要,是否美觀或者另有用意。
除了專業知識,如果是作為商業片的導演那麼還應該具備一張巧嘴,或者身邊有會說話的人,他必須在拿到准備拍攝的劇本後跑電影局拿拍攝許可證,拿到以後還需要跑贊助商;贊助拉來後就是招募演員籌建劇組,開拍後導演身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協調人員那麼導演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好的協調各方關系的人,別的不說,起碼在建組的這段時間哪怕互相有深仇大恨也得讓他們壓到劇組解散後再去解決。拍戲的過程中如果有外景那麼勢必牽扯到一個與另一方協商的問題,是趁機拉個贊助讓他們無償提供場地將來電影里會出現他們的招牌之類的還是花錢租?租攝影棚或者影視城又需要協商雙方檔期問題,在公共場合拍攝還需要與管理部門打招呼——這些不是導演本身要做的,但導演應該在戲開拍前派人與他們協商好,一個劇組里導演最大,什麼事情都會問導演,所以管理知識必不可少。在戲拍完後進入後期,導演又要與後期人員共同製作。片子做完了導演又得跑電影局要發行許可,跑院線商量具體上映時間——只有大導演的戲或者主旋律電影才是院線主動來找主動安排時間,其他的一概自己跑去。確定上映日期後開始帶著演員四處宣傳,找記者來開發布會之類。跑完這些還有一項,找DVD、VCD發行商,如果電影賣的好一般是他們主動找上門來,但也有需要自己跑的。
很多東西是當了執行或者副導後才能從別的導演身上學來的,所以一般大家都是從執行甚至劇務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