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侯孝賢拍過什麼電影~~
《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畔青草青》《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尼羅河的女兒》《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紅氣球的旅行》
電影《刺客聶隱娘》是侯孝賢執導並榮獲2015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影片。
侯孝賢是台灣電影導演,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其電影在國內外各大重要影展獲得重大獎項,為台灣電影代表人物之一。他善於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
電影《刺客聶隱娘》根據唐人裴刑的傳奇小說《聶隱娘》改編,講述大唐輝煌告終,藩鎮林立,派系迭起,在四分五裂的亂象之下李氏帝國勉強維持著不堪一擊的和平與威信。聶隱娘謹遵師父教誨,奉行殺一人以救萬人的理念,並最終隱跡紅塵。
⑶ 推薦幾部侯孝賢的經典電影~~~
樓主:強烈推薦候導2003年拍攝的《咖啡時光》,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制訂未來的發展目標,並懂得了珍惜身邊人,享受生活的美妙時光。
據說候導拍攝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誕辰100周年,小津安二郎是一位受到全世界電影愛好者所景仰的導演。。
⑷ 你心目中的侯孝賢電影三佳分別是哪三部
侯孝賢是台灣新電影運動(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有楊德昌、曾壯祥、萬仁等。他們的作品有《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等。
台灣新電影運動興起的原因有:
1、電影業的不景氣,中影改組;
2、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影響;
3、新的電影觀念(作者論、藝術電影)等美學標準的輸入(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現(獨立製品相對自由為侯孝賢、陳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現提供了機會,留學歐美的青年歸來如萬仁、楊德昌、柯一正)
5、台灣社會的轉型:70年代末國民黨權威統治的松動,台灣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
之所以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般宏大的影片,是因為侯孝賢不再只是把創作投視於自身的記憶,而投向了整個民族國家的記憶,這是大師級導演的水準。就像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有《活著》、陳凱歌有《霸王別姬》、田壯壯有《藍風箏》,這些同樣都是把視線投向了社會的。
不再拘謹於小我,而是通過小我投射到整個社會。
一個導演能有這樣的勇氣,有這樣的擔當,能夠直面國家民族的歷史,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在題主所說的主流電影界評價最高的原因吧。
⑸ 侯孝賢導演、舒淇、張震,主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呢
這部電影是《最好的時光》它的英文片名為《ThreeTimes》,影片講述了三個故事,這是一部經典的三段式電影。訴說了一段三生三世,情緣再續的愛情故事,就像和弦一詠三嘆,餘音繞梁,隔不開,也斬不斷。
無論是長鏡頭還是空鏡頭,都運用得自成一派,舉世聞名。侯孝賢不斷嘗試不斷突破自己,更是在第二段的故事中洋溢出了古典的情懷,比他之前所做的作品《海上花》更加細膩更加動人。在這一段對白中沒有精簡的字幕和旁白,只是用意境來表達出人物的想法,這樣獨特,而又如此具有創造力的手法,在·戛納影展再一次驚艷全場。
⑹ 侯孝賢拍過的電影
人物簡介
中國台灣電影導演、編劇。生於廣東梅縣。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當過場記、副導演、編劇、演員。1975年後編寫電影劇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編劇身分和名導演、攝影師合作拍攝影片取得成功。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風兒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為台灣新電影作家的地位。1983年執導《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Ah Fie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獲30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1985年與朱天文合作創作劇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因執導該片獲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1987年執導《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獲1987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的女兒》Nile Girl獲1987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台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The Puppetmaster獲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戛納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他計劃攝制台灣現代史三部曲;即《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及正在創作中的《浦島太郎》。1991作為製片人,製作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紅夢)1991 Raise the Red Lantern/《少年,安啦
⑺ 侯孝賢導演,舒淇,張震主演的電影叫什麼
片 名:最好的時光
英文名:Three Times
導 演:侯孝賢
主 演:舒 淇 張 震
劇情簡介
《最好的時光》的英文片名為《ThreeTimes》,正好呼應了片中三個時代背景。在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三段式電影中,截取了舒淇與張震在三個不同時代截然不同的風情,訴說著一段三生三世,情緣未了的愛情,如同和弦一詠三嘆,餘音繞梁。
故事第一段從1966年開始:當兵的張震回鄉度假在檯球室認識了當記分員的舒淇開始了一段戀曲;而故事第二段又拉回到1910年,講述文人張震和藝人舒淇的際遇;第三個故事則發生在現代,張震和新新人類舒淇在現代流行LOMO洗店裡發生了轟轟烈烈的愛情。
《最好的時光》解析
三段故事都是根據真人真事引發靈感而寫成的:第一段故事中有侯孝賢和他身邊朋友的影子,第二段則取自某位政壇人物祖父的軼事,第三段就是台灣著名藝人譚艾珍女兒歐陽靖的真實故事。
侯孝賢的長鏡頭和空鏡頭運用自成一派,聞名於世,而在《最好的時光》中,他又嘗試了全新突破。在其中第二段故事中洋溢著古典情懷,比他以前的《海上花》更細膩動人。而該段完全沒有對白,而以精簡的字幕旁白來表達人物的情境想法,獨特的手法將讓戛納影展再次驚艷。(每日新報)
⑻ 朱天文和侯孝賢合作的電影一共有多少部
1983年《風櫃來的人》35mm/彩色/萬年青電影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陳坤厚 於1984年 獲第六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 最佳影片獎
1984年《冬冬的假期》35mm/彩色/萬寶路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坤厚 作曲:楊德昌 剪輯:廖慶松 於1985 年獲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 節最佳劇情片獎
1985年《童年往事》35mm/彩色/中影/118 分鍾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導演:侯孝賢 攝影:李屏賓 監制:許新枝 製片:徐國良 於1987年獲第二十二屆金馬獎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非、歐、美洲最佳影片獎
1987年《尼羅河的女兒》35mm/彩色/學甫 編劇: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懷恩 作曲:張弘毅 剪輯:廖慶松 於 1987年獲義大利第五屆都靈國際電影節特別評審獎
1987年《戀戀風塵》35mm/彩色/中影 編劇:吳念真 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攝影:李屏賓 美術指導:劉振祥 剪輯:廖慶松 於1987年獲葡萄牙特羅伊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
1989年《悲情城市》35mm/彩色/年代影視股份有限公司/160分鍾 編劇:朱天文 吳念真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懷恩 美術指導:劉志華 林崇文 作曲:立川直樹 張弘毅 剪輯:廖慶松 錄音:杜篤之 於1989年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第四十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993年《戲夢人生》35mm/彩色/歡樂無限 編劇:朱天文 吳念真 導演:侯孝賢 攝影:李屏賓 錄音:杜篤之 剪輯:廖慶松
1995年《好男好女》35mm/彩色/侯孝賢電影社/108 分鍾 原著: 蔣碧玉 藍博洲 編劇: 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攝影:陳懷恩 監制: 謝屏翰 金介文 製片: 張華福 錄音:杜篤之 剪輯:廖慶松
1996年《南國再見,南國》35mm/彩色/侯孝賢電影社 編劇: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製作人:張華福
1998年《海上花》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導演:侯孝賢 原著:韓子雲 注釋:張愛玲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製片、剪接:廖慶松 美術:黃文英 錄音:杜篤之 音樂:半野喜
2001年《千禧曼波》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2003年《咖啡時光》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剪輯:廖慶松
2005年《最好的時光》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⑼ 侯孝賢導演作品的藝術風格是什麼
侯孝賢基本是個抒情詩人而不是說故事的人,他的電影的特質也在於此,是抒情的,而非敘事和戲劇。吸引侯孝賢走進內容的東西,與其說是事件,不如說是書面的魅力,他傾向於氣氛和個個性,對說故事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