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末日類電影的女主角剃光頭

末日類電影的女主角剃光頭

發布時間:2025-05-28 01:26:01

⑴ 求打字快的人幫我打幾個字

如果12月21號世界末日真的可能發生,那麼每天我要做一件以前沒做過的事,說到做到!計劃如下
12月1日
一部塞爾維亞電影》今天我要完整的看完它。之前一直沒敢看,現在沒什麼可怕的了。
12月2日
今天我要去KFC點一份麥樂雞,如果服務員堅持說沒有,我就要在櫃台前和他認真的商量讓他去弄一份給我,直到他失去冷靜或者叫經理出來。
12月3日
今天我要很認真的騙我的同性好友,其實我是一個gay,之前談過的戀愛之所以失敗其實都是因為我無法抵抗自己的天性,速鎖的時候最好能落兩滴淚。等他相信了這個秘密後,我就很認真的對他表白
12月4日
今天我要回高中看望我最重要的一個老師,並給他一個擁抱,然後去教導處找教導主任,給他背後來個千年殺!就這一個機會了,一定要用盡全力。
12月5日
今天我要剃光頭,並且紋身
12月6日
今天我要在上班高峰期進地鐵,強吻見到的第一個異性,不管她老幼肥瘦。然後在車門關上前逃走。
12月7日
今天我要回家,為爸媽親手做一頓飯菜,吃完之後告訴爸媽我愛他們,然後擁抱他們,老天,擁抱老爸可定會無比尷尬,但是世界末日都來了,管他呢。
12月8日
今天我要做一篇暴漫上精選,如果沒上,我就發裸照私信王尼瑪,知道她肯給我精選。
12月9日
今天我要把燈泡含在嘴裡,聽說塞進去就會拿不出來,想試又不敢試,艹,總得在世界末日前滿足下好奇心!
12月10日
今天我要去音樂廳聽小提琴演奏會,挑一首很浪漫的曲子沖上舞台,面向觀眾,舉起自己的右手大聲的跟它道歉:「我奴役了你這么多年,真對不起!」
12月11日
今天我要去把我的仇敵約出來,當面說對不起,然後和平的伸出手相握,等他伸手時一把扯過來同時用另一隻手給他一個下勾拳並且大吼:「**!!」
12月12日
今天我要不打瞌睡聽一節工程制圖課,我相信我能做到。下課點名時一定要幫一個陌生的沒來的人喊到。
12月13日
今天我要在微博上@我的女神,我暗戀她四年了,今天要大膽的說出來。是好是歹也得要個結果
12月14日
今天我要嘗試胸口碎大石!
12月15日
今天我要一天不吃肉,一天不碰電腦不碰手機,看看自己會過怎樣的一天。
12月16日
今天我要上沃爾瑪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把全部方便麵捏的碎碎的!是全部!要想想怎樣不被抓到~~~
12月17日
今天我要去電影院,挑一部懸疑電影,同一部連看兩場,第二場開演之後起來大聲說出電影的謎底和兇手的名字,然後逃跑。。。
12月18日
今天我要蒙著面部在二環裸奔一圈!
12月19日
我要化妝成老人在馬路上假摔,如果有人來扶我,我就把兜里的五百塊錢塞到他的口袋裡,然後逃跑。
12月20日
今天我要傾家盪產去吃一頓好的,然後去夜總會嗨皮一晚上!
12月21日
今天我要去爬山,然後用最後的錢買一大堆平時捨不得吃的零食,在山頂坐等世界末日。
天吶,如果世界末日沒來,我這21天足夠我炫耀一輩子了。。。。

⑵ 有哪些從正面描寫納粹的電影

《帝國的毀滅》The Downfall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帝國的毀滅》一片中的故事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瓊格生於 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他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片名:The Downfall/Der Untergang

譯名:帝國的毀滅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Oliver Hirschbiegel

主演: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

亞歷桑德拉·瑪麗亞·拉拉Alexandra Maria Lara

類型:劇情

片長:150分鍾

級別:R級(強烈的暴力,令人煩擾的形象和一些裸體場景)

發行:Constantin Film

上映日期:2004年9月16日(德國)

官方網站:www.untergang.film.de/

國別:德國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⑶ 誰能幫我找篇電影《世界末日》的賞析呀最好長點 導演:麥克·貝 的那部!

《世界末日》的出現,見證的是那位廣受贊譽的新銳導演尼爾·馬歇爾到目前為止所奉獻出的規模最大的一部作品,而之前他已經因為《暗襲》和《閃靈戰士》這兩部優秀的影片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對於英國人馬歇爾來說,為了這部影片,他已經盡可能地在結合扣人心弦的動作場面和驚心動魄的恐怖懸疑,然後加進一種並不是非常遙遠的未來主義風格和噩夢般的地形地貌進行修飾……對於現代過於依賴CGI的電影工業來說,馬歇爾反其道而行,沒有押寶在電腦數碼所創造出來的浮華效果上,而是傾向於創造一種曾經伴隨著他長大的類型電影--在什麼都講究多元化的今天,這種情況本來就是非常少見的,馬歇爾坦率地說:「就《世界末日》這部影片來說,我惟一堅持而且永遠不會動搖的,就是把它製作成一部追求真實的動作片。現在確實已經很少有人這么做了,我想的是,在真實的環境中使用真人表演,做一些真正危險的特技,不藉助電腦的合成,不要綠屏,不要威亞,只要那些瘋狂的特技表演,比如說從時速80英里急駛的汽車里跳進跳出,拳拳到肉的近身搏鬥。雖然是以一種頗為『古老』的方式,但這部影片仍然代表著我對未來的一種想像。」

在製片人尼迪克特·卡福爾(Benedict Carver)--水晶天空影業的主席看來,只要是將製片人史蒂夫·保羅(Steve Paul)和尼爾·馬歇爾名字聯系在了一起,就意味著他們正在經歷著一種電影方面的進化,他們先是從預算少得出奇的小製作開始,然後逐級升高,到了現在,他們已經在製作像《世界末日》這種重量級的大製作了,幾乎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然而然又值得期待的前進,卡福爾說:「《閃靈戰士》是一部非常出色、經濟又節儉的影片,《暗襲》也是如此,都是由馬歇爾既編又導的。如果你是一位好導演,就能夠掌控任何規模的影片,根據我的觀察,前兩部作品足以顯示出馬歇爾無人能及的電影才能,肯定能夠將這部《世界末日》拍得一樣優秀。」

影片還能夠讓你想起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非常引人注目、流行的類型片,雖然它明明確確是一個現代體制下的產物。製片人史蒂夫·保羅(Steve Paul)表示:「這部由尼爾·馬歇爾創作的最新作品,靈感來自於過去的那些『後世界末日』影片,比如說《紐約大逃亡》、《戰士幫》、《最後一個人》和《瘋狂的麥克斯》。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過《世界末日》,讓人們回憶起那個時候的約翰·卡朋特和喬治·米勒,以及70年代所有偉大的類型片導演。這部影片確實代表著我們在向那個時代致敬,不過馬歇爾也為它注入了獨特且原創的混合風格。」

最開始的時候,尼爾·馬歇爾想像著一個超現代化的動作英雄,在一個很有「後世界末日」風格的地方,與一位穿著盔甲的騎士作戰……這就是《世界末日》中所講述的故事的雛形,馬歇爾說:「我突然靈光一現,想到這種類型片,在電影工業中許久不曾出現過了,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回到那些我曾經非常熱愛的電影氛圍當中。」

不過電影人們同時也意識到,以這種後現代主義的風格去表現一種畫面,本身就有著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尼迪克特·卡福爾說:「我們知道這將會是一部很難統一融合的影片,因為基本上而言,它是一部規模很大的作品,可是我們又不想在裡面投入太多的預算。而且尼爾·馬歇爾希望所有的特技都是由真人完成的,不能過於依靠電腦特效。所以我們不得不尋找一個地方,那裡看上去會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而不是靠電腦的幫助製作出我們要的效果。」

想要拍出真實的感覺來,還必須得找一組願意承擔這樣的表演的演員,他們能夠做到揮拳重擊,忍受特別的疼痛,剃光頭,劍斗場面,汽車追逐,食人盛宴,群毆場景……甚至更多。

【不遠的未來】

差不多五年前,尼爾·馬歇爾就開始著手劇本的創作了,而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中心角色伊登·辛克萊展開的,當馬歇爾描述這個角色時說:「伊登是一個精明頑強的戰士,是未來世界中最冷酷的殺手,只是在她前進的路上,她的靈魂已經迷失了方向。伊登完全是體制下的產物,卻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出生背景,將她與整個故事通過一種非常情緒化的層面聯繫到了一起:她的任務不僅是尋找治癒病毒的疫苗,同時也走上了一條救贖和重拾靈魂的歸鄉之路。伊登不得不重新面對被壓抑著的人性,事實上,蘇格蘭是她的故鄉,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當她還是一個小孩時丟失的一切。病毒給她的家鄉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所以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必須要獨立,因為除了她自己,她沒有任何人能夠依靠。伊登是在街頭學會的格鬥的藝術,這么做也只是為了在男人之間爭取生存的權力而已。」

在之前的作品中,尼爾·馬歇爾挑選的大部分是相對沒什麼名氣的演員,他還曾對外宣布過,自己有心在所有的作品中都使用相同的卡司,就像導演約翰·福特那樣,他說:「這個想法非常理想化,我想在每一部影片中,都與相同的面孔合作,然後每一次嘗試著挖掘他們身上不同的層面,給他們新的角色,這樣他們會因為改變而從表演中獲得樂趣。與此同時,我當然也會找一些新面孔加入進來,注入一些新鮮的活力。」

這位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電影人還表示,他必須選好飾演各個角色的演員,才能通過想像他們的一些行為來下筆創作劇本,當然,他也沒必要為已簽約的特殊演員去特別潤色一些角色……總之,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他都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思路,事實上,為了尋找飾演伊登的合適人選,尼爾·馬歇爾還舉辦了一次公開的試鏡。

在那些前來試鏡的人當中,一個名叫羅拉·邁特拉的英國女演員脫穎而出,她現在居住在洛杉磯,由於她在一系列像《波士頓法律》和《整容室》這樣的電視劇以及電影《生死狙擊》和《靈數23》中都有出色的表現,給她提升了不少印象分。導演尼爾·馬歇爾說:「她在試鏡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棒,當我們後來在倫敦再一次見到她時,就意識到我們找到了伊登……她對這個角色的強悍與堅韌解讀得恰到好處,同時也能理解伊登內心世界所經歷的情感變

⑷ 找一部 類似 生化危機 的電影

決戰末世代 ◎譯 名 決戰末世代/滅絕生還者/末日侵襲/世界末日
◎片 名 Doomsday
◎更多外文名:
Doomsday - Tag der Rache
.....Germany
◎年 代 2008
◎上映日期:2008年3月14日 美國
◎國 家 英國/美國/南非
◎類 別 動作/劇情/科幻/驚悚
◎語 言 英語
◎字 幕 無字幕
◎IMDB評分 6.5/10 (4,235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視頻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長 105 Min
◎導 演 尼爾·馬歇爾 Neil Marshall
◎主 演 羅拉·邁特拉 Rhona Mitra .....Eden Sinclair
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 Malcolm McDowell .....Kane
鮑勃·霍斯金斯 Bob Hoskins .....Bill Nelson
諾拉-簡·努恩 Nora-Jane Noone
Alexander Siddig
David O'Hara
西恩·帕特維 Sean Pertwee
Adrian Lester
里克·沃登 Rick Warden .....Chandler
馬丁·康普斯頓 Martin Compston
Craig Conway .....Sol
MyAnna Buring
Emma Cleasby
Chris Robson .....Stevie Miller
Darren Morfitt
Cal Macaninch
Leslie Simpson .....Carpenter
Jon Falkow .....Captain Hendrix
Jeremy Crutchley .....Richter
Stephen Hughes .....Johnson - Soldier
Ryan Kruger .....Soldier
詹森·庫伯 Jason Cope .....Wall Sentry
Garry George .....Pinstripe henchman
Caryn Peterson .....Vagrant Girl
Adeola Ariyo .....Nurse
◎簡 介
劇情:
有的時候,所謂明智的決定,只是代表著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已……2008年,出現了一種靠皮膚接觸就能夠傳染的致命病毒,感染了數百萬的人口,使蘇格蘭直接陷入了癱瘓之中。英國的政府機構想不出任何良策來控制病毒,只能宣布蘇格蘭為疫區,隔離了那裡所有的平民,期望能藉此控制住病毒的傳播。每一條高速公路、高架橋和鐵路,都有軍隊把守,嚴禁任何車輛進出的同時,還修建了高高的鋼鐵圍牆以加固封鎖,現在蘇格蘭徹底地變成了一塊被人遺忘的「死亡之地」,成了病毒肆虐的天堂。
2033年,病毒再次爆發,這次竟然發生在了人口高度集中的倫敦,看來政府25年前做出的那次所謂「保護大多數人生命」的如意算盤,是徹底落空了。國家安全局的長官比爾·納爾遜受到首相邁克爾·卡納里斯的召見,他向比爾展示了衛星拍到的照片,顯示「疫區」里仍然有人活著的跡象--有倖存者,就意味著那裡有抵抗病毒的辦法。
比爾迅速召集了一批他手下最優秀的專家,決定冒著風險進入那塊已經被遺忘的孤獨之地,找到對抗病毒的反作用葯劑。這次行動的指揮官是作風頗為強悍的伊登·辛克萊,她帶領著隊員們踩著滿大街的屍體,進入了那片被遺棄的疫區,卻驚訝地發現,這塊被隔離了25年的地方,早就變成了荒蠻之地,裡面滿是兇狠、充滿野性的倖存者,而且在無政府的狀態下,衍生出了類似於部落之間的派系爭斗。伊登和她的隊員不幸地走進了兩個嗜血成性的派別之間的夾縫中,只能不斷地戰斗,才能在這里爭取到生存的權力。
幕後:
【類型片的復甦】
《世界末日》的出現,見證的是那位廣受贊譽的新銳導演尼爾·馬歇爾到目前為止所奉獻出的規模最大的一部作品,而之前他已經因為《暗襲》和《閃靈戰士》這兩部優秀的影片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對於英國人馬歇爾來說,為了這部影片,他已經盡可能地在結合扣人心弦的動作場面和驚心動魄的恐怖懸疑,然後加進一種並不是非常遙遠的未來主義風格和噩夢般的地形地貌進行修飾……對於現代過於依賴CGI的電影工業來說,馬歇爾反其道而行,沒有押寶在電腦數碼所創造出來的浮華效果上,而是傾向於創造一種曾經伴隨著他長大的類型電影--在什麼都講究多元化的今天,這種情況本來就是非常少見的,馬歇爾坦率地說:「就《世界末日》這部影片來說,我惟一堅持而且永遠不會動搖的,就是把它製作成一部追求真實的動作片。現在確實已經很少有人這么做了,我想的是,在真實的環境中使用真人表演,做一些真正危險的特技,不藉助電腦的合成,不要綠屏,不要威亞,只要那些瘋狂的特技表演,比如說從時速80英里急駛的汽車里跳進跳出,拳拳到肉的近身搏鬥。雖然是以一種頗為『古老』的方式,但這部影片仍然代表著我對未來的一種想像。」
在製片人尼迪克特·卡福爾(Benedict Carver)--水晶天空影業的主席看來,只要是將製片人史蒂夫·保羅(Steve Paul)和尼爾·馬歇爾名字聯系在了一起,就意味著他們正在經歷著一種電影方面的進化,他們先是從預算少得出奇的小製作開始,然後逐級升高,到了現在,他們已經在製作像《世界末日》這種重量級的大製作了,幾乎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然而然又值得期待的前進,卡福爾說:「《閃靈戰士》是一部非常出色、經濟又節儉的影片,《暗襲》也是如此,都是由馬歇爾既編又導的。如果你是一位好導演,就能夠掌控任何規模的影片,根據我的觀察,前兩部作品足以顯示出馬歇爾無人能及的電影才能,肯定能夠將這部《世界末日》拍得一樣優秀。」
影片還能夠讓你想起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非常引人注目、流行的類型片,雖然它明明確確是一個現代體制下的產物。製片人史蒂夫·保羅(Steve Paul)表示:「這部由尼爾·馬歇爾創作的最新作品,靈感來自於過去的那些『後世界末日』影片,比如說《紐約大逃亡》、《戰士幫》、《最後一個人》和《瘋狂的麥克斯》。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過《世界末日》,讓人們回憶起那個時候的約翰·卡朋特和喬治·米勒,以及70年代所有偉大的類型片導演。這部影片確實代表著我們在向那個時代致敬,不過馬歇爾也為它注入了獨特且原創的混合風格。」
最開始的時候,尼爾·馬歇爾想像著一個超現代化的動作英雄,在一個很有「後世界末日」風格的地方,與一位穿著盔甲的騎士作戰……這就是《世界末日》中所講述的故事的雛形,馬歇爾說:「我突然靈光一現,想到這種類型片,在電影工業中許久不曾出現過了,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回到那些我曾經非常熱愛的電影氛圍當中。」
不過電影人們同時也意識到,以這種後現代主義的風格去表現一種畫面,本身就有著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尼迪克特·卡福爾說:「我們知道這將會是一部很難統一融合的影片,因為基本上而言,它是一部規模很大的作品,可是我們又不想在裡面投入太多的預算。而且尼爾·馬歇爾希望所有的特技都是由真人完成的,不能過於依靠電腦特效。所以我們不得不尋找一個地方,那裡看上去會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而不是靠電腦的幫助製作出我們要的效果。」
想要拍出真實的感覺來,還必須得找一組願意承擔這樣的表演的演員,他們能夠做到揮拳重擊,忍受特別的疼痛,剃光頭,劍斗場面,汽車追逐,食人盛宴,群毆場景……甚至更多。
【不遠的未來】
差不多五年前,尼爾·馬歇爾就開始著手劇本的創作了,而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中心角色伊登·辛克萊展開的,當馬歇爾描述這個角色時說:「伊登是一個精明頑強的戰士,是未來世界中最冷酷的殺手,只是在她前進的路上,她的靈魂已經迷失了方向。伊登完全是體制下的產物,卻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出生背景,將她與整個故事通過一種非常情緒化的層面聯繫到了一起:她的任務不僅是尋找治癒病毒的疫苗,同時也走上了一條救贖和重拾靈魂的歸鄉之路。伊登不得不重新面對被壓抑著的人性,事實上,蘇格蘭是她的故鄉,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當她還是一個小孩時丟失的一切。病毒給她的家鄉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所以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必須要獨立,因為除了她自己,她沒有任何人能夠依靠。伊登是在街頭學會的格鬥的藝術,這么做也只是為了在男人之間爭取生存的權力而已。」
在之前的作品中,尼爾·馬歇爾挑選的大部分是相對沒什麼名氣的演員,他還曾對外宣布過,自己有心在所有的作品中都使用相同的卡司,就像導演約翰·福特那樣,他說:「這個想法非常理想化,我想在每一部影片中,都與相同的面孔合作,然後每一次嘗試著挖掘他們身上不同的層面,給他們新的角色,這樣他們會因為改變而從表演中獲得樂趣。與此同時,我當然也會找一些新面孔加入進來,注入一些新鮮的活力。」
這位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電影人還表示,他必須選好飾演各個角色的演員,才能通過想像他們的一些行為來下筆創作劇本,當然,他也沒必要為已簽約的特殊演員去特別潤色一些角色……總之,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他都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思路,事實上,為了尋找飾演伊登的合適人選,尼爾·馬歇爾還舉辦了一次公開的試鏡。
在那些前來試鏡的人當中,一個名叫羅拉·邁特拉的英國女演員脫穎而出,她現在居住在洛杉磯,由於她在一系列像《波士頓法律》和《整容室》這樣的電視劇以及電影《生死狙擊》和《靈數23》中都有出色的表現,給她提升了不少印象分。導演尼爾·馬歇爾說:「她在試鏡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棒,當我們後來在倫敦再一次見到她時,就意識到我們找到了伊登……她對這個角色的強悍與堅韌解讀得恰到好處,同時也能理解伊登內心世界所經歷的情感變化,以及與過去那種千絲萬縷的聯系。」
羅拉·邁特拉也憑著一位專業演員的敏銳嗅覺,頃刻之間就找到了伊登這個角色的特別之處,她說:「她因為看到了自己家鄉的現狀,而幡然醒悟。因為需要執行一個特殊的任務,她回到了那個出生的地方,並抓住了這次機會,開始尋找一切事件背後的真相。她經歷的事情是讓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和復雜,在由尼爾·馬歇爾創造、融合了歷史、風格、文化和瘋狂等各式各樣的想像的世界中穿行。伊登並不是那種會主動去承擔責任的人,她只是清楚地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正模樣。她不是那種無知的女人,更不是一隻『母老虎』,但她卻實際又嚴肅。伊登是那種具備了街頭智慧的倫敦女孩,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我一樣,她必須擁有一定的身體外形,可是我不想讓她看起來就好像天天24小時都是在健身房度過的模樣。」
羅拉·邁特拉對於第一次與導演尼爾·馬歇爾會面並討論角色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意識到他的信心是如此地明顯,而且在創造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得到了發行公司的全權支持。他們還討論了,大銀幕上這種動作女英雄是如何被重復地粗魯地對待的,他們共同找到了兩個人:一個是琳達·漢密爾頓在《終結者》中的角色,另一個是《異形》系列的西格妮·韋弗。當邁特拉努力地在這些強悍的女性角色身上找靈感的時候,她還受到了兩位男士的影響,她說:「在一些場景的拍攝中,我突然覺得自己找到了梅爾·吉布森或哈里森·福特的感覺。」

⑸ 末日侵襲類型片復甦

《末日侵襲》的出現,見證了導演尼爾·馬歇爾的野心,他以扣人心弦的動作場面和驚心動魄的恐怖懸疑結合,再加入一種非虛構未來的元素,回歸曾經陪伴他成長的類型電影。對於依賴CGI的電影工業,馬歇爾反其道而行之,堅持追求真實的動作片製作,使用真人表演,進行真正的危險特技,拒絕電腦合成,不使用綠幕和威亞,專注於瘋狂的特技表演,如汽車急駛中的跳入跳出和拳拳到肉的近身搏鬥。


製片人尼迪克特·卡福爾認為,將馬歇爾的名字與《末日侵襲》聯系起來,意味著電影方面的進化。從最初的小製作開始,他們逐漸提升到製作像《世界末日》這樣重量級的影片,這種前進是自然而然且值得期待的。馬歇爾在《閃靈戰士》和《暗襲》中的表現,顯示出他無與倫比的電影才能。


《世界末日》靈感來自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流行的類型片,如《紐約大逃亡》、《戰士幫》、《最後一個人》和《瘋狂的麥克斯》。這部影片旨在讓人們回憶起那個時代的電影導演,同時融入獨特且原創的混合風格。馬歇爾想像了一個超現代化的動作英雄與穿著盔甲的騎士作戰的故事,這代表了他對過去電影氛圍的回歸。


電影工業面臨著如何用後現代主義風格表現畫面的挑戰,因為這是一部規模龐大但預算有限的作品。馬歇爾堅持所有的特技由真人完成,而不是依賴電腦特效,因此需要尋找一個能夠營造真實感,而不是通過電腦製作效果的地方。這要求找到一組願意承擔高強度表演的演員,他們能夠進行激烈的打鬥、忍受疼痛、剃光頭、進行劍斗、汽車追逐、食人盛宴和更多場景。


(5)末日類電影的女主角剃光頭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有的時候,所謂明智的決定,只是代表著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已。時間定格在2008年,一種靠皮膚接觸就能夠傳染的致命病毒在英國肆虐,該病毒傳染力極強,感染者無一生還。短短幾天之內,重災區蘇格蘭就有幾百萬人不幸遇難。英國的政府機構想不出任何良策來控制病毒,為了阻止病毒擴散而危及到全人類的生存,政府只有痛下決心將蘇格蘭地區隔離,期望能藉此控制住病毒的傳播。每一條高速公路、高架橋和鐵路,都有軍隊把守,嚴禁任何車輛進出的同時,還修建了高高的鋼鐵圍牆以加固封鎖,毫無生存的希望……

⑹ 帝國雜志最新評選的500部電影是什麼

英國《帝國雜志》評選的50佳獨立電影
第50名:《吉他殺手》(又名:《殺手悲歌》)El Mariachi。
《小鬼大間諜》《萬惡城市》導演羅德葛里茲的處女作,跑去醫院當人體實驗白老鼠湊齊了拍攝的資金,7000美金,然後自編自導自製,包括男主角都得親自上陣演出危險動作,沒錢僱用太多臨時演員,只好叫他們戴上墨鏡演很多次。麥可貝,麻煩你多學著人家點。有關這位導演的介紹請點這邊。

第49名:《羅拉快跑》Run Rola Run。

導演湯姆提克威的聰明點子。

第48名:《異次元空間》Cube。

本片證明了,只要有個好點子,就算整部電影都必須把演員關在一個小房間,也是好看精彩。

第47名: 《Blood Feast》。
抱歉這部片我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46名:《德州電鋸殺人狂》The Texas Chian Saw Massacre。

1974年的那個原版。只有十四萬美金的成本,卻成就了恐怖片史上無法忽略的成就。飾演殺人狂的演員,因為只有一套戲服,所以拍到後來臭汗味道難聞至極,導致放飯時所有工作人員離他遠之。

第45名:《沖鋒追魂手》(又名:《瘋子麥斯》) Mad Max。

梅爾吉勃遜一鳴驚人的作品,雖然本片在美國上映時另外找人替他配美國口音,但是這部澳洲電影混合了科幻、末日預言,還有暴力的飛車熱血橋段。本片全球收入超過一億美金。

第44名:《愛情像條母狗》Amores Perros。

《靈魂的重量》導演轟動國際的作品。

第43名:《Shadows》。
1959年導演約翰卡薩維奇的作品。抱歉這部片我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是該導演的第一部片子,被認為是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之作,外注)

第42名:《求愛俗辣》Swingers。

《神鬼認證》《史密斯任務》道格李曼的低成本片,好好笑、好好看,你會發現本片的文斯范恩,沒錯,就是《婚禮終結者》的那個。他在這部片的性格,幾乎就是移植《求愛俗辣》。

第41名:《Dead Man's Shoes》。
2004年的電影。抱歉這部片我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40名:The Descent。

英國片《Dog Soliders》編導再接再厲的恐怖片。
慘羅,我忘了《Dog Soliders》的中文片名.......。

第39名:《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全美票房狂賣三億美金的電影,籌拍當初沒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投資。而本片上映時的宣傳公關手法也迥異於普通的商業電影,卻能達陣,絕對值得成為行銷人士的必修課程。

第38名:《另類殺手》Gross Point Blank。

約翰庫薩克回去家鄉參加高中同學會,被迫與那些不堪回首的青春再次相逢,還有打算要置他於死地的殺手工會代表互相開火。很妙咧,王家衛的《墮落天使》就有殺手遇到小學同學,沒想到老外拍出來的殺手高中同學會更妙。

第37名:《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還需要更多的贊美之詞,才能讓你去看這部片嗎?
小提示:本片那個丑不啦機的爆炸頭女主角,是卡麥蓉狄亞。

第36名:Buffalo '66。
中譯《愛上水牛城》, Vincent Gallo自導自演的作品。

第35名:《THX-1138》。

這部片有中文片名的,但是我又忘記了。對了,這就是盧卡斯早期的作品,勞勃杜瓦剃光頭飾演未來科幻世界的苦悶人類。

第34名:《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

本片的成功,除了驗證了只要有創意,永遠不怕沒有資金拍片,同時全*網際網路的口耳相傳的病毒式行銷,也足以讓後生晚輩當成行銷範例好好研究。

第33名:《魔鬼一族》Shallow Grave。

本片是《猜火車》《28天毀滅倒數》導演丹尼鮑爾,與伊旺麥奎格首度合作的電影,三個房客,一具屍體,爆發勾心鬥角的猜疑。你說對了,本片的成功才有《猜火車》,伊旺麥奎格才終於成為世界巨星。

第32名:Two Lane Blacktop。
抱歉這部片我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31名:Pink Flamingos。

作者: wuxingui 2007-9-7 13:04 回復此發言

--------------------------------------------------------------------------------

2 英國《帝國雜志》評選的50佳獨立電影
導演約翰華特斯的作品,主題絕對脫離不了「舉止異常的怪異人士」。
抱歉這部片我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即大名鼎鼎的「粉紅色的火烈鳥」,為「垃圾電影」典範之作,外注)

第30名:《Sweet Sweetback Baadassss'》
慘羅,這部片又是完全沒有聽過。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29名:《Bad Lieutenant》
這部片又是完全沒有聽過。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28名:《惡男日記》In the Company of Men。

兩個無所事事的沙豬,在辦公室打賭,誰能泡到最不可思議的妞。
結果當賭注是全辦公室公認的丑妹時,這兩個人把人性全部的劣根性通通丟進去了。

第27名:《Dark Star》。
哇哇哇,沒有聽過,誰來寫信補充。

第26名:《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蘇菲亞柯波拉編劇、導演的作品,人在異鄉拍攝廣告的明星,與苦悶的少婦那種哀愁的情愫,讓男女主角,比爾莫瑞、史卡莉嬌韓森特別的出色。

第25名:《Drugstore Cowboy》。

不幸的是,我忘記本片的中文片名,反正是葛斯范桑導演的作品。

第24名:《Happiness》。
我想應該是泰德索隆德茲Todd Solondz的《愛我,就讓我快樂》吧。

第23名:《鬼玩人》The Evil Dead。

超正的恐怖片!一堆血漿亂飛!《蜘蛛人》導演山姆雷米的銀幕處女作。
因為本片經費拮據,他只好把自己從小的玩伴兼保姆布魯斯坎貝爾抓來充數,飾演男主角。本片當時先在英國上映發行後,美國方面才有電影公司買下了放映版權。請注意山姆雷米在本片實驗性用了許多他偏愛的攝影角度來拍攝「恐懼的尖叫」,導致被他影響甚深的柯恩兄弟日後也是亂喜歡這招的。目前山姆雷米已經以製片身分籌備重拍版。

第22名:《Nosferatu, A Symphony Of Terror》。
似乎是部跟吸血鬼有關的經典電影,
不幸的是,完全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21名:《大亨與我》(又名:羅傑與我)Roger and me。

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平地一聲雷,叫人刮目相看的紀錄片作品,改寫了日後紀錄片的美學。他大膽、幽默,又常常喜歡沿用著他反對的人事物的觀點,讓鏡頭拍出這些觀點的荒謬與不妥之處,當作他對於某些事物反對的搖旗吶喊。透過汽車小鎮的沒落與消失,本片大膽見證了資本主義的荒謬,以及我們對於美好家園的理想,如何因此盪然無存。麥可摩爾超正!麥可摩爾,我愛你!這片我*錄影帶連看三遍!

第20名:《無所事事的廢人》Slacker。

這部片可說跟凱文史密斯的《瘋狂店員》互相呼應,導演理查林克萊特的作品。關於這個導演跟這個人呢,你看何瑞珠的專文比較容易了解。
至於這個導演還有另外一面,像是《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的文藝片,請自己去租DVD回家!

第19名:《Lone Star》。
這部片在台灣應該有上映過,我記得裡面有當時尚未成名的馬修麥康納。
慘的是,此外毫無印象,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18名:《Withnail And I 》。
我孤陋寡聞,真的不知道,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17名:《無法無天》City of God。

用低成本、土法煉鋼的方法,也能拍出如《駭客任務》般360度旋轉的攝影鏡頭,加上漂亮的剪接,不斷宛若漫畫式天外飛來一筆的「倒敘」「補充」各個角色的來歷,把這部講述巴西貧民窟奔慘狀況的電影,拍出了一種不哭腰更不會「黛玉葬花」那邊自憐,完全是一種吶喊的活力。難怪會入圍奧斯卡四項提名!

第16名:《She's Gonna Have It》。
黑人導演史派克李的第一部電影。黑白片。HBO有播過。可惜我沒看完啊.......
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15名:《血迷宮》。

柯恩兄弟導演的驚人作品,完全繼承了他們師父山姆雷米的那種運鏡風格,但是他們卻能走出自己的想法,在日後作品《冰血暴》《米勒倒戈》都可見到本片開創的手法。

第14名:《Stranger than Paradise》。吉姆賈木許的作品。

作者: wuxingui 2007-9-7 13:04 回復此發言

--------------------------------------------------------------------------------

3 英國《帝國雜志》評選的50佳獨立電影
沒看過,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第13名:《記憶拼圖》Memeto。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一鳴驚人之作,讓華納點頭花大錢請他拍攝本年度暑假檔最有品質的商業片《蝙蝠俠:開戰時刻》。從沒想過,電影從最後一幕開始演,原來可以玩出這么多層次的喻意:記憶、謊言、真相、利用,拼湊出一個傷感的事實——人若是不記得自己是誰,就永遠活在悲劇的循環當中,沒有了記憶,我們誰都不是。遠遠超越了電影本身那種驚悚、暴力的題材層面。克里斯多福諾蘭超正!

第12名:《Erasehead》。
是《Eraserhead》嗎? 大衛林區早期的異色cult film。 」

第11名:《Bad Taste》。
《魔戒》導演彼得傑克森的低成本作品。好啦,我們都知道他拍過《新空房禁地》,但是這部片比那部片還要早,故事更是低級三八,可想而知有許多瘋狂不合理的血漿亂噴!可是我沒看過咧,嘿嘿,歡迎大家來信補充。 (joearde補充: 這期看電影午夜場介紹過)

第10名:《殘酷大街》Mean Street。

馬丁史柯西斯與勞勃狄尼洛震撼影壇的作品。

第9名:《尋找新方向》Sideways。

真的一部超級好笑又挖苦人性至深的一部電影。
把哥兒們、紅酒,以及許多男人劣根性通通拿來開火的電影。

第8名:《刺激驚爆點》Usual Suspects。

這部片開啟了往後電影在結局時的「大逆轉」的手法,沒錯,從此電影變成了編劇跟觀眾鬥智,看誰能先猜出結局,想出邏輯的一種游戲。導演布萊恩辛格更從此大放異采,拍了兩部《X戰警》,如今在拍第五部《超人》。

第7名:《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s。

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導演史蒂芬索德柏一鳴驚人傑作。
這部片的片名後來常常出現在社會版新聞,像是美鳳偷拍光碟、澎哥新聞等等。

第6名:《活死人之夜》Night of Living Dead。

這里說的是1968年的原版,沒錯,也就是《活屍禁區》導演當年轟動影壇的作品。黑白片,拍攝出當時黑白種族氣氛劍拔弩張的社會現實。導演喬治羅米歐創下的影壇的「僵屍」片種,立下幾個游戲規則:死人復活變成僵屍、被咬的人也會變成僵屍、殺死僵屍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打爆腦袋。

第5名: 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

這部片應該直譯為「派蒂蟒蛇劇團的生命的意義」。我不太確定這片名,但是很久以前台灣有發行過錄影帶,我還有看過,里頭有各式各樣的短劇。

第4名:《瘋狂店員》Clerks。

導演凱文史密斯超級省錢卻又充滿獨立製片大無畏精神的作品。
凱文史密斯看了《星際大戰》《早餐俱樂部》之後就滿腦子想當導演,但是又沒有錢也沒有什麼名氣,於是就乾脆拍個黑白片。場景跟故事就選擇在他打工的便利商店裡頭,趁著上大夜班沒啥客人的時候就拍,劇情也就是他自己上班時所遇到各種光怪陸離的人物。這部片從頭到尾都克難到死,但是凱文史密斯卻展示了他*到爆的創作精神與勇氣。

第3名:《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

這不是科幻動作片嗎?也能算獨立製片?當然可以。

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當時只是個有些幕後特效模型製作經驗的電影菜鳥,他把自己噩夢中被「鋼骨機器人」追殺的夢境寫成了劇本,並且想找阿諾來飾演劇中那個人類戰士。不過阿諾建議他來演那個沒有對白的機器人殺手會更好。

因為預算太少也因為當時技術不夠先進,卡麥隆把所有需要大量特效鏡頭的科幻情節,通通想辦法在垃圾掩埋場拍成浩劫後的荒涼,甚至連動作場面都用許多土法煉鋼的方式拍攝。結尾從大火中走出來的鋼骨機器人,半身的鏡頭都是現場工作人員用「擔架」操作模型的效果,全身的鏡頭則用粘土動格動畫的原理另外拍攝。沒錯,這么一個低成本、狂想的劇本,最後卻捧紅了阿諾,也締造了影史上最酷最猛的動作片傳奇。

第2名:《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

茱兒芭莉摩監制的本片,敘述一個慘綠高中生的生活,生命中那些無奈、挫折、被誤解,但是以一種科幻的敘述角度來說明。在美國上映時,因為「911事件」慘遭票房滑鐵盧。不過,事後*著DVD,許多科幻迷的青少年,卻愛上這部片不是「直線敘述」的邏輯,還有可以讓人互相討論的劇情空白,使得電影竟然開始在美國各地戲院不斷巡迴上演。

第1名:《落水狗》Reservoir Dogs。

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示範了正點的獨立製片。

既然沒有本錢拍動作槍戰,為何不拍槍戰前後發生的事情,讓角色們利用對白來交代「那段沒拍出來的戲」?如果想不出好故事,何不多創作人物,讓每個人物互相吵架、抬杠,也能吵出個篇幅?如果沒有什麼服裝費用,那就讓大家穿黑西裝!

對,這部片的最高指導遠則就是「省」,但是又能省出一番局面。
讓人見識到獨立製片絕對不是貧乏的電影,也能成為娛樂性十足的佳作

閱讀全文

與末日類電影的女主角剃光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賽車電影大全國語 瀏覽:316
印度的電影院 瀏覽:506
美國粵語版電影大全 瀏覽:800
屠夫演員表電影 瀏覽:267
喜馬拉雅山電影完整粵語版 瀏覽:59
西安市院紅光電影院 瀏覽:791
老電影演員之莽一萍 瀏覽:965
電影名三個字大什麼名字大全 瀏覽:876
電影老店季公子結局 瀏覽:576
奇幻科幻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184
奧特曼動畫片大全大電影 瀏覽:970
加菲貓中文版電影片段 瀏覽:594
有沒有免費看上映電影的網站 瀏覽:612
2019北京電影節動畫 瀏覽:461
多大孩子才買電影票 瀏覽:663
電影演員陳強夫人 瀏覽:735
免費天龍八部電影大全 瀏覽:424
中國版藍色生死戀電影結局視頻 瀏覽:632
銀河奧特曼s大電影國語版字幕 瀏覽:259
水滸傳有大電影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