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部電影,主人翁開車沿著公路跑結果看到的是虛擬世界的電影名是什麼
《異次元駭客》(The Thirteenth Floor)又被翻譯成十三階梯、十三度凶兆。
劇 情:
2000年以前,柏拉圖提出設想說: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當今的社會證實了這一觀點,每一樣東西,從「靈巧炸彈」到核試驗都能夠在計算機中模擬。這種模擬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減少了對現實世界可能產生的破壞。
假如這個世界原來就是虛假的,假如這個理論被發展,現實和虛幻的界限被模糊,假如一切早就存在了,會怎樣?
《異次元駭客》預示了這種誘人但可怕的可能性。在一棟公共大樓的十三樓,想像力豐富的道格拉斯霍爾(克萊格比科)和漢農富勒(阿明穆勒斯太爾)將虛擬現實發揮到了極限,他們在計算機上模擬了1937年的洛杉磯。霍爾在迷惘中醒來,發現富勒被謀殺,而他的房子里有一件帶血的襯衫。霍爾成為了頭號嫌疑犯。他做了嗎?為什麼他記不起什麼東西?還有什麼能夠連接這虛擬世界呢?
成龍主演的電影《我是誰》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現在回想起來意味深長:被失憶困擾、弄不清自己身份的成龍沖上高處,面對天空大聲呼喊「我—是—誰!」鏡頭高速旋轉,呼聲回盪四周。成龍的呼聲帶有一種象徵的意義,我們可以把這看成是許多電影中反映出的對人類自身存在的思索與追問。
《異次元駭客》(本名《第十三層》)是部構思有趣的電影,雖然也許是限於財力物力,導演沒有能把這種構思展現得更完美。就象許多國內導演聲稱的那樣,給我多少多少錢,我也能拍出一部《泰坦尼克》來。影片的情節大體如下:在網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一批科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完整的系統,通過這個系統,科學家們可以完美地在網路中再現30年代的洛杉磯。無數人生活在這個虛幻的城市中,不知道自己其實只是網路製造出來的一個幻影。然而有一天,一位科學家發現,這個虛幻城市中的某個人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然發現了這個秘密。於是科學家便自己進入虛幻的洛杉磯,調查這件事情。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秘密——原來他自己、他周圍的一切,也只不過是被製作出來的幻境……
這部電影體現出了人類對於自身存在的由來以久的懷疑,我們到底是誰?我們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存在呢?我們所認為的現實,會不會只是一個幻影呢?……
詳文: http://ke..com/view/402900.html?wtp=tt
這部科幻電影看過,非常棒!全片貫徹的也許是這樣一個想法: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
② 電影名字 大概是98年的電影,寫的是人們創造了虛擬世界,最後發現自己也是生活在別人創造的虛擬的世界裡
《感官游戲》http://ke..com/view/887346.htm
或者是《異次元駭客》http://ke..com/view/402900.htm
二者必居其一!
③ 找電影:主角發現自己其實是游戲世界的一個NPC
這部電影是《異次元駭客》。
《異次元駭客》是由約瑟夫·魯斯納克執導,克雷格·比爾克、格瑞辰·摩爾領銜主演的科幻驚悚片。影片講述了創造了虛擬世界的漢農·富勒突然死亡,其好友兼合夥人道格拉斯·霍爾卻成了頭號嫌疑犯,霍爾為了弄清真相往返於現實和虛擬世界的故事。
影片改編自Daniel F. Galouye出版於1964年的長篇小說《三重模擬》(Simulacron-3),1973年德國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曾把它改編成電影《電路世界》,這部小說同樣啟發了科幻電影系列《黑客帝國》。
(3)主角發現自己的世界是虛擬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7年的洛杉磯,漢農·富勒(阿明·繆勒-斯塔爾飾)在與情人幽會後回到酒店,他給某人留下一封信後,趕回家見妻子。當他躺倒在床上,突然時空轉換到了1999年的洛杉磯。
在洛杉磯一個商業區的第13層辦公樓上,道格拉斯·霍爾(克雷格·比爾克飾)和漢農·富勒創造了一個虛擬的1937年代洛杉磯。某日,霍爾一覺醒來發現漢農死了,自己成了頭號嫌疑犯。
霍爾無法回憶起是否參與了謀殺,為了弄清真相,他往返於現實和1937年的虛擬世界,這種雙重生活使霍爾在現實世界的存在變得日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