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侯孝賢《童年往事》:一位世界級導演鏡頭下的成長與鄉愁
星期五言: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有一種詩意情懷,你總能在裡面找到觸及心靈的那一個鏡頭:就像我第一次看《戀戀風塵》一周沒有走出來,它像田園牧歌,像是久遠的記憶中的童話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第一次看《海上花》睡著了,可是睡夢中醒來,猛然發現這部電影美得無與倫比。第一次看《最好的時光》,裡面那首《rain and tears》單曲循環了一周,一個男人大老遠去看愛人,兩個人在一起吃碗面,然後揮手告別。這種 情感 中的詩意,讓人想哭。第一次看《悲情城市》……第一次看《好男好女》……第一次看《童年往事》……這些都是他的電影,每一部都讓我刻骨銘心。這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寫照,他不誇張不做作,就是認認真真拍電影。
他的電影像是古老膠卷播放機放出來的一樣,有一種懷舊感,有一種年代感。你能在裡面找到一代人的故事,也能找到自己久遠的故事。
台灣作家吳念真在紀錄片《侯孝賢畫像》中評價: 《童年往事》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片」之一。 我的理解是吳念真在說這部電影有著「中國式 情感 表達的元素」,將中國意蘊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將「鄉愁」與「成長」的主題推向了一個更高的藝術層面。
下面我們來分析這部彌漫著濃濃鄉愁的《童年往事》——
朱天文作為侯孝賢導演的御用編劇,談到《童年往事》的時候,提及了電影中小男孩阿孝陪著祖母回大陸的場景。這個場景是電影前半場最感人的部分,對話不多,大量的空鏡頭穿插其間,卻描寫出了一個遠離故土的老人對故鄉的無限懷念。她總是喊著回大陸,幾乎每天都要朝著廣東的方向走,卻永遠找不到回大陸的路,可是沒有人願意拆穿她的夢……
為什麼這個場景如此讓人記憶深刻?就像是電影史上無數經典的場景一樣,侯孝賢將老人的思鄉、孤獨與飄零之感全部用盡了在那個下午。 而那個下午,那個老祖母和她最愛的孫子幾乎沒有對話。這就是侯孝賢空鏡頭的厲害之處。
在《童年往事》中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穿插著大量的空鏡頭。其實所謂的空鏡頭並不是毫無意義的鏡頭,而是一種敘事方式的表達,它將安靜的景物也用在了敘事之中。
比如電影開場,便出現了三個空鏡頭的畫面。高雄縣政府宿舍的牌子,榻榻米式的簡朴客廳,父親的小書房。這一些列的空鏡頭就像是一個老人在回憶之前的前奏一般,緩緩的長鏡頭中,我們能看到破舊的標牌,有歲月痕跡的椅子,還有散發著年代感的藤椅,這里沒有一個人物,僅僅是景物之間的剪輯,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了這是一部關於「過去」的故事。
在導演講述故事的時候, 你也會發現「空鏡頭」是一種敘事的氣孔,將瑣碎的童年記憶一個個聯系起來。
在電影的29分20秒的地方 ,有一場暴雨來襲,鏡頭一直對著那棵大樹,大樹在風雨中搖曳。大約3秒鍾,鏡頭轉向阿孝的家裡。
在這個鏡頭之前,講述的是阿孝在學校調皮搗蛋的事情以及阿孝頑皮之後回到家裡看到父親咳血在看醫生的場景。
而空鏡頭之後,敘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是阿孝的母親對哥哥姐姐說,父親的工資養活這一大家子太吃力了,希望哥哥不要讀大學去讀一個師范。而姐姐說家裡已經有一個師范生了,阿忠就不用去讀師范了。其實這句話也暗示著後來的情節,姐姐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因為這件事姐姐一直抱憾。
在電影的79分15秒左右 ,外面大雨磅礴,內物里阿孝在唱歌發泄苦悶,姐姐馬上要出嫁了,母親將首飾傳給姐姐,並講述自己婚後的生活。鏡頭一轉,餐廳空無一人,只有台風在呼嘯,大樹也搖曳,這是離別的惆悵,又是人間的悲喜。
在電影的124分33秒 ,阿孝的母親去世,兄妹幾個都壓抑著悲傷的情緒,阿孝忍不住痛哭流涕。悲傷的氛圍凝重之時,鏡頭緩緩轉移到外面,暴雨之下,那棵大樹依然在風雨中搖曳。而此時這個鏡頭已經不是當初的全景出現,導演僅僅展示了大樹的上半部分,可能在暗示雖然大樹枝繁葉茂,可是跟脈(父母)已經不在。這個空鏡頭又展現了無限的悲涼。
為什麼說侯孝賢的這部片子,有一種濃濃的「中國味」?可能就是這些空鏡頭有一種朦朧的詩意,彷彿中國唐詩般的氣象,就如王維的詩一般,雖不見人影,但道盡人世。中國文化中常常就有「空」的意境,王國維曾說宋詞中也有「無我之境」,而侯孝賢則將這種意蘊展現在了他的電影之中,用視覺語言進行了另外一種形式的解說。
我們知道對於電影來說,內容和情節固然重要,但是形式同樣重要。所謂電影的形式包括剪輯、鏡頭運用以及節奏、色彩和配樂等等外在形式。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特色,最突出的形式特點就是固定長鏡頭。用這種方式講故事,讓他的電影有著深深的懷舊情緒,安靜的鏡頭之下是對時間的追憶和緬懷。
固定鏡頭的運用也是日本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標志性鏡頭。侯孝賢導演和他風格有些類似,常常將攝像機的機位固定不動,持續拍攝一個場景,類似於生活的紀錄片。這樣的固定鏡頭就像是生活的重視記錄者一般,更加有真實性。
在《童年往事》中大約有157個鏡頭,固定鏡頭有133個。 可見這部電影其實主要由一組組固定鏡頭組成。在電影的開頭,我們看到鏡頭固定在阿孝的家裡,由客廳到書房,沒有鏡頭的移動,而是一個個場景的切換。
在電影的20分12秒左右,出現了整部電影中難得的溫馨安閑的場景。一家人整整齊齊,父親和四個孩子在吃甘蔗,母親在縫紉機邊上做衣服,祖母在做紙錢。每一個鏡頭的轉換都是固定鏡頭的剪輯,而鏡頭最後落在父親和孩子們的身上一動不動,默默注視著,記錄著這溫馨的一刻。而這個場景就像是刻在了侯孝賢導演的腦海里一般,它是導演童年的溫暖記憶。
電影的29分52秒處,阿孝的父親咳血,醫生來家裡診治。哥哥和弟弟們在一旁恐懼而擔憂地望著,姐姐和母親圍著醫生和父親幫忙,而鏡頭掠過這些之後,就靜靜地盯著在洗漱間沖涼的阿孝。阿孝不動聲色,一瓢一瓢往自己身上倒著涼水。鏡頭也不動聲色,固定在那裡靜靜地看著一個孩子對於父親病情的隱憂。或許當時的阿孝沒有想這么多,可是作為長大後的導演,侯孝賢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他或許鏡頭之中表達的就是一種憂傷吧。
像這樣的固定鏡頭有太多太多,它以一種靜止的方式對觀眾的視覺和心靈進行雙重的沖擊,讓觀眾在固定鏡頭之中,察覺時間的流逝以及那難以追回的如煙往事。
電影開場白就是侯孝賢一段自白式的講解,讓觀眾知道這部電影是他童年的記憶,是關於父親的,關於祖母的,關於這個家庭十幾年的悲歡離合。這些往事便在娓娓道來的旁白中展開了。
電影中,全家從廣東梅縣到台北再到台南,一家人的不斷遷徙,最後落腳在鳳山這個小城。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裡面的阿孝從一個貪玩的少年到滿懷心事的青年。家人從父親、母親、祖母的相繼去世來講述了一家子的悲歡。我們能從這部電影里看到阿孝的成長,看到一個孩子經歷親人相繼離世,姐姐出嫁,最後兄弟四人相依為命的整個歷程。當然我們也能看到導演對自己的個人 歷史 的回顧,那懷舊的情懷,濃濃的鄉愁,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過去與當下的交融,他通過講述自己個體的體驗,帶著我們將目光對准生活進行深情的凝視。
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圓」,電影在祖母喊著「阿哈咕」中開始,在祖母去世時戛然而止。侯孝賢將祖母的去世來界定自己童年的結束。家中三位長輩的相繼離開,讓他過早思考了死亡和時間,個體與永恆的關系。
其實,這是一部悲劇,因為電影結尾阿孝落榜,前途暗淡;家中的長輩們都去世,大姐遠嫁,只有四個兄弟相依為命;阿孝喜歡的女孩全家搬去高雄,失去了聯系……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哀愁。
而作為觀眾我們知道電影未講完的故事,就是導演後來學了電影,進入影視界。1983年他獨立執導的電影《風櫃來的人》榮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讓他國際上獲得了聲譽。幾年後,他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後來的侯孝賢獲得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成為世界級的大導演。
為什麼導演在祖母去世的那一刻將電影戛然而止,而後面那些光鮮的履歷並不提及呢?筆者認為他不僅僅是在拍個人的自傳,而是在記錄一代人的故事。阿孝只是一個他的縮影,更是那個年代無數個「少年」的縮影。
侯孝賢導演是一個風格化極濃的導演,他那充滿詩意的長鏡頭里記錄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故事,更是一代人的故事。在這部《童年往事》中,他的表達方式極具空靈的唐詩意蘊,我們看到了那田園牧歌式的鄉村風景,看到了個人與家庭,鄉愁與離愁的生命悲歌。
② 鬼才導演金基德成功破圈的10部電影
鬼才導演金基德
成功破圈的10部電影
「人生就是近了會遠,遠了會近。一直吃的飯也會吃不下,愛也會變得無趣,人生就是這樣,你通過電影不也說過無數次嗎?但你活不出你拍的那種,像你電影中的角色,活不出那種堅強的果斷。你電影中的主人公看到你都會覺得惋惜。電影中像野獸的角色那麼多,而你卻這么單純。」
——金基德
金基德在電影中一直堅持對生活的審視,他的電影一貫盡量摒棄台詞,用畫面說話,面部情緒與眼神成為角色情緒的發泄口。
他將鏡頭對准於那少部分的邊緣人,用極端的性與暴力來詮釋人性與民族的悲劇。
那些最邊緣的,才最深刻。
01:《真相》
《真相》被稱為一部實驗電影,不僅是金基德電影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一個自我審視。
「電影不會改變現實,只會改悄殲變個體的意識形態」
02:《春夏秋冬又一氏運滑春》
在影片《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中,金基德著力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並對人生的探索。
03:《撒瑪麗亞女孩》
在《撒瑪利亞女孩》這部影片中,金基德加入了宗教的藝術色彩,將身體的骯臟與靈魂的聖潔共存。深度的人性挖掘與直面現實的人文關懷讓影片既狂暴又充滿憐憫。
04:《空房間》
電影《空房間》 是金基德用純理想主義的手法講訴一個「孤獨人的夢」
那夢里人的愛,孤獨,寂寞與無奈。
05:《弓》
在白天,弓是守護女孩,佔有女孩的利器,在夜晚,弓奏響了給女孩安慰,排除苦悶的旋律。
06:《聖殤》
影片《聖殤》的名字來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同名雕塑。
07:《莫比烏斯》
在影片《莫比烏斯》中,所有角色沒有一句台詞,也沒有任何姓名,導演金基德用暴力的方式將家庭倫理的悲劇與人性的欲、愛、惡裸露般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08:《一對一》
《一對一》是導演金基德構造的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充斥著罪惡,暴力,血腥,卻放大性的反映了社會底層各個角落掙扎求生的人們。
09:《人間,空間,時間和人》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金基德彷彿在影片中解構一切,人們在不停地幻想中殺死自己,在痛苦中漸漸絕望。
社會秩序,人性,道德逐漸瓦解,重回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重回伊甸園,復制了母親和兒子結合繁衍人類萬代的寓言。
10:《網》
在影片《網》中,金基德將實驗集殲臘中在漁夫這一人物上,邊緣人物的悲劇揭示了朝鮮底層人民完全不可逆的、循環的不幸。
「我的電影雖然暴力但並非我的人生,我不希望大家用電影來看待我的人格。」
③ 有誰知道馮小剛的一部電影,是講一個叫泰勒的導演葬禮的.
馮小剛一部講一個叫泰勒的導演葬禮的電影是《大腕》。
《大腕》
外文名:Happy Funeral
導演:馮小剛 編 劇 馮小剛、李曉明、石康
主演:葛優,關之琳,唐納德·薩瑟蘭,英達,保羅·馬祖斯基
上映時間:2001年12月21日
劇情介紹:
尤優接到個美差,拍一部宣傳記錄片記錄好萊塢大腕導演泰勒在中國拍攝影片的工作過程。一開始工作順利,但隨著製片人托尼的到來,事情起了變化。
閑下來的尤優和泰勒、泰勒的助手露茜到寺廟游覽,三人相處得非常愉快,不料幾天後泰勒因心臟病發作,生命垂危,他希望尤優能為自己操辦個喜喪葬禮,尤優攬下活兒。
尤優找到老同學王小柱,泰勒將死對王來說是一個難得商機,對托尼來說也是如此,惟有尤優和露茜是懷著朴實感情面對此事。
王小柱開始出謀獻策,拉了好多贊助,眾多商家不惜花大錢在葬禮上做廣告,局面變得無法收拾,卻不料,在葬禮的背後另有玄機。
(3)講述一個導演的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人物介紹:
尤優(飾演者葛優)
尤優是一名無業遊民,但是後來受到來自美國長大的露西工作邀請,成為了一名攝影師,在中國進行攝制工作紀錄片的過程中,受到美國國際級大導演泰勒的喜愛,並和他成為一對友誼深厚的忘年之交。
泰勒(飾演者唐納德·薩瑟蘭)
泰勒是一名導演,朋友邀請他拍攝一部電視劇,但是他一天一天的浪費時間,沒有找到靈魂,感覺自己根本拍攝不出很好的作品,就這樣後來他找到了尤優,既能減輕壓力,還能幫助拍攝工作。
露西(飾演者關之琳)
露西是泰勒的華裔養女兼私人助理,能講一口流利中文。從美國回來後,在中華大地故宮為自己老闆泰勒拍攝一部紀錄片,並請電影製片廠攝影科下崗職工尤優來擔任泰勒的私人攝像師,負責給泰勒拍攝工作、生活的紀錄片。
④ 一部關於全息投影的電影,忘記名字了。大概講的是一個男的是個導演,
是電影《西蒙妮》
阿爾帕西諾主演的電影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⑤ 電影講述一個農村導演熱愛拍戲,自己組織村民導演了一部抗戰片,因為不專業笑料百出,笑噴的那種!
自娛自樂 (2004)
更新描述或海報導演: 李欣
編劇: 陳燕
主演: 夏雨 / 李玟 / 尊龍 / 陶虹 / 張錚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中文
上映日期: 2004-05-01(中國大陸)
又名: Master of everything
IMDb鏈接: tt0404808
自娛自樂的劇情簡介 · · · · · · 在一個風物宜人的小山村裡,單身漢米繼紅(尊龍 飾)中意妹妹阿蓮(陶虹 飾)的好友蘆花(李玟 飾),但蘆花身為村長的女兒,又是村裡的文藝骨幹,這讓米繼紅怯於開口。愛好表演的蘆花參加某劇組試鏡慘遭淘汰,不忍蘆花傷心的米繼紅異想天開,決定自己邀請蘆花出演武俠電視劇來滿足後者的明星夢。米繼紅自己擔任攝像和導演,又找來投資人——村裡飯店的老闆,編劇兼道具——村裡的木匠組成了班底,此外,阿蓮的兩個追求者,王勝利(夏雨 飾)和二狗亦當仁不讓加入劇組。面對武俠劇拍攝中的種種難題,米繼紅帶領大家先後破解,而他和蘆花的感情問題,卻是更難解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