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蔡明的資料
蔡明
籍貫:北京
職業:電影演員
主要作品:《海霞》 《戴手銬的「旅客」》 《印有金錨的飄帶》 《生財有道》 《淚灑姑蘇》 《倒蛋部隊》 《戀愛角》 《離婚大戰》
自幼酷愛文藝,曾是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合唱團的演員。雖然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主任醫師,但蔡明在舞蹈、唱歌方面卻很有天分,從幼兒園開始便是文藝骨幹。上小學四年級時,北京電影製片廠為籌拍《海霞》在全國選「小海霞」,蔡明幸運地成為候選人之一。初中畢業後,在父親的支持下,蔡明進入了北影廠演員劇團。
1973年被著名導演謝鐵驪選中在影片《海霞》中飾演童年海霞,因表演真切自然,不加雕飾,很好地表現出小海霞活潑可愛,忌惡如仇的性格,受到觀眾喜愛。 1976年蔡明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成為當時北影廠年齡最小的演員。同年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班學習,兩年畢業後回廠。
1980年在影片《戴手銬的「旅客」》中飾演女扮男裝的魏小明,把魏小明純真可愛、同情弱者、男孩子氣十足的性格表現得活靈活現,表演獲得成功。 成年以後的蔡明曾在《印有金錨的飄帶》、《生財有《生財有道》、《淚灑姑蘇》等影片中飾演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因為飾演了多個悲劇角色而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悲劇演員。 八十年代後期,蔡明改變戲路,先是在眾多電視小品中飾演了一個個幽默滑稽的喜劇人物,成為中央電視台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必備明星,蔡明由電影表演起步,卻因電視小品表演紅遍華夏。 走紅之後的蔡明重返銀幕,由悲劇演員變為喜劇演員。
1989年在影片《倒蛋部隊》中飾演一個熱情直率的農村女青年形象,表演細膩傳神,惟妙惟肖,頗受好評。
1990年在影片《戀愛角》中飾演一個愛情失意,無病呻吟的大齡女青年,很巧妙地把喜劇因素運用到生活中,毫無誇張做作之感,表演非常成功。
1991年蔡明在著名導演陳國星執導的影片《離婚大戰》中飾演庸俗、淺薄但不失可愛的小歌星英子,在表演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蔡明的表演朴實自然,有很強的可塑性,她戲路很寬,既是一個優秀的悲劇演員,也是一個優秀的喜劇演員。除電影、電視小品創作外,她還參加多部電視劇的拍攝,如她曾主演大型情景喜劇《單身家庭》。此外,她還曾為大量影視譯製片、動畫片配音,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演員。
❷ 陳佩斯的演繹生涯
姓名:陳佩斯 性別:男 生日:1954年2月1日 職業:中國著名的喜劇表演藝術家、小品表演藝術家 父親:電影表演藝術家陳強 身高:178cm 配偶:王燕玲 祖籍:河北省寧晉縣徐家河村 出生地:吉林省長春市 黃金搭檔:朱時茂 簡介:80年代陳佩斯主演的喜劇電影多以「二子」這一形象出現,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喜劇系列電影「二子系列」。1984年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他與搭檔朱時茂表演小品《吃面條》一炮走紅,此後兩人搭檔表演的多部小品屢獲大獎,均深受觀眾的喜愛,並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表演風格。 現任職務: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 [編輯本段]取名由來 名字由來 1950年代,陳佩斯的父親電影表演藝術家陳強隨中國青年藝術代表團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訪問演出,正逢陳佩斯的哥哥出生,為了紀念這一時刻父親陳強將大兒子取名為陳布達,而數年後二兒子出生則取名「佩斯」。 藝名由來 陳小二是陳佩斯於其春節聯歡晚會中小品所使用的化名。由於「陳小二」這個名字於陳佩斯小品中的廣泛應用,甚至成為了當時對陳佩斯的昵稱。 陳小二最早應用於陳佩斯和朱時茂第一次扮演的小品《吃面條》。由於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良好的反響,於是在第二次的表演《拍電影》中,陳佩斯繼續使用了這一化名。陳小二取自於當時北京稱呼伙計的名稱「小二」。 [編輯本段]光頭來歷 1、陳佩斯小時候常與別人打架,便於受傷後縫針才留光頭,後來一直如此。(陳佩斯節目中自爆料) 2、在中國光頭是平民的一個特殊標志,所以陳佩斯演喜劇,是最容易讓人俯視的。(陳佩斯節目中自爆料) [編輯本段]個人簡歷 1966—1969年,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 1969—1973年,在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工作 1973—198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 1987至今,任中央廣播說唱團演員 1991年,成立海南喜劇影視有限公司 1993年更名為大道影業有限公司 [編輯本段]星路歷程 陳佩斯先後 報考了北京軍區文工團、總政話劇團,然而都沒錄取,原因不外是他是陳強的兒子。陳佩斯的情緒一下子跌下低谷。這事讓著名電影演員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領導田華知道了。田華當年在歌劇《白毛女》里演喜兒,陳強演黃世仁,兩人是老搭檔了,他們在舞台上是仇人,在台下卻是知心朋友。碰巧「八一」廠准備招收新學員,於是她叫陳佩斯去試試。最終陳佩斯精彩的表演折服了大家,從《萬水千山》的匪兵乙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進入八十年代,陳佩斯的一系列作品取得了成功,《夕照街》、《少爺的磨難》、《京都球俠》、《爺倆開歌廳》,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觀眾對陳佩斯的喜愛,正是從他演的喜劇開始,而春節電視晚會上的喜劇小品則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幾年中,陳佩斯又開了海南喜劇影視公司,拍攝了《臨時爸爸》、《編外丈夫》、《賺它一千萬》、《孝子賢孫伺候著》等影片,收到了較好的票房效果。 [編輯本段]擔任火炬手 北京奧運會在南 京傳遞,在南京的208位火炬手中,有一位我們熟知的笑星——陳佩斯,在第九棒傳遞奧運聖火。早早就等候在交接位置上的陳佩斯表示,自己早已經迫不及待了。聖火傳遞開始後,預定跑第9棒的陳佩斯早早就等候在自己的交接位置上。當他手中的「祥雲」被點燃後,顯得非常興奮,雖然胡須已經被歲月染上斑白,但陳佩斯的臉上仍洋溢著他固有的笑容。陳佩斯在傳遞中雙手輪換著,高擎著「祥雲」火炬,另一隻手不斷向周圍觀眾致意,時而攥拳時而豎起拇指,不知不覺中,屬於他的一段路已經走到盡頭。在與下一棒火炬手交接聖火後,還與他擊掌致意。而並不廣為人所知的是,本次傳遞聖火並不是陳佩斯首次與奧運聖火親密接觸。早在四年前,他就曾傳遞過雅典奧運會聖火。更不為人所知的是,年輕時的陳佩斯也是運動場上的健將,最拿手的項目是跳高和排球。還奪得過內蒙古建設兵團的冠軍。陳佩斯在昨天接受北京奧運官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全國上下團結一心,肯定能戰勝地震災害。「國家的富強對人民太重要了,現在我們的國家和全民族都有能力、有力量援助災區人民,我們看到了希望,」陳佩斯說,「希望將自己的祝福融入聖火傳遞中」。而他也在獲悉地震災情後,第一時間向災區捐獻了5萬元善款。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盡管陳佩斯現在已擁有相當數量的觀眾,但仍有一部分人認為其喜劇為一種鬧劇。陳佩斯堅持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和特有的銀幕魅力,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滑稽,笨拙但本性不失善良的小人物,觀眾對這位光頭影星給予了莫大的支持,愛護。 陳佩斯經歷了自己創作的三個階段: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和父親一同出演喜劇但無特定形象;光頭固定形象,從而完成了所飾人物的風格化和系列化。陳佩斯認為中國的喜劇電影一直是一個較為荒蕪的領域,他的喜劇創作較為帖近生活,整體風格更加成熟和完整。 [編輯本段]演出作品 小品 歷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作品: 吃面條(1984年) 拍電影(1985年) 賣羊肉串(1986年) 狗娃與黑妞(1988年) 胡椒面(1989年) 主角與配角(1990年) 警察與小偷(1991年) 姐夫與小舅子(1992年) 大變活人(1994年) 宇宙體操選拔賽(1997年) 王爺與郵差(1998年) 陳小二乘以二 (2008年,實為北京電視台春晚) 電影 《獵字九十九號》(1978年) 《瞧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內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出門掙錢的人》(1983年) 《父與子》(1985年) 《二子開店》(1985年) 《少爺的磨難》(1986年) 《京都球俠》(1987年) 《傻冒經理》(1988年) 《父子老爺車》(1990年) 《爺倆開歌廳》(1991年) 《臨時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賺它一千萬》(1992年) 《編外丈夫》(1993年) 《孝子賢孫侍候著》(1993年) 《太後吉祥》(1995年) 《好漢三條半》(1998年) 《防守反擊》(2000年) 喜劇短片 《兩個小木匠》 《修路燈》 《木匠廚師》 《擦汽車》 《見利忘義》 《拳擊比賽》 《獻給王道樂土的厚禮》 很經典 仿古無聲片 《奇妙的活動照相》 《騙人的匣子》 《袁大頭外傳》 電影拍攝系列 《電影煙火大師的喜劇》 《擬音趣話》 《光說不練的假把式》 熱點訪談系列 《熱點訪談》 《流水作業》 其它 《一件小事》 《九六搖滾指南》 《哥們兒情誼》 《山外有山》 《暗戀黃花》 《照鏡子》 《趕場》 《醉鬼回家》 電視劇 《考場》(1981年) 《無事生非》(1983年) 《火種》(1984年) 《狼穴》(1984年) 《敏的故事》(1985年) 《四重奏》(1986年) 《馬路邊》(1986年) 《火火尋寶記》(1986年) 《夫妻奏鳴曲》(1990年) 《飛來橫福》(1994年) 《為了新生活前進》(又名我是鄉巴佬)(1996年) 《同喜同喜》(1997年) 《揚州八怪》(1998年) 《給點陽光就燦爛》(2002年) 陳佩斯首次以帝王形象登場:《阿斗》。 舞台劇 《托兒》 《親戚朋友好算賬》 《陽台》 古裝舞台劇《阿斗》 電影配音 《寶蓮燈》:孫悟空 《花木蘭》:木須龍 《超人特攻隊》:衣夫人 《寶葫蘆的秘密》:寶葫蘆 [編輯本段]獲得獎項 1980年,參與演出的《瞧這一家子》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1年,參與演出的《法庭內外》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4年,因出演影片《夕照街》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8年,因出演電影《少爺的磨難》獲小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8年,因出演電影《京都球俠》獲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5年,被評選為中國「1978-1988年度最有影響的中國影星」 [編輯本段]影視佳績 1991年組建大道影業公司, 共拍攝了五部電影、一部十集電視劇、一部26集短劇、一部賀歲電影,其票房和收視率均名列前茅。 2001年底,第一部舞台喜劇《托兒》,在全國各地連續演出達120場,觀眾多達17萬人,票房近4000萬元,創造了當今話劇界無法超越的神話。 2003年,第二部舞台喜劇《親戚朋友好算賬》熱鬧上檔。一年內在全國演出近60場,觀眾達8萬 《陽台》劇照人之多。 2004年底,第三部舞台喜劇《陽台》先後推出了四川方言版、普通話版、雲南方言版以及上海戲劇學院教學版,三種語言版本共演出近137場。該劇於2007年10月28日在北京海淀劇院完美落幕。 [編輯本段]經典記憶 《舞台上的"絕配" ——陳佩斯與朱時茂17年之非常關系》 華商報 陳佩斯,一個以光頭形象示眾的中國喜劇男演員;朱時茂,一個以文藝片起家的實力派演員,原本不搭邊的兩人自從1984年合著吃了一回「面條」,就再也分不開了。比起歌壇上的各種組合來,小品舞台上甚至生活中的這一對「絕配」組合,展示出了他們非凡的實力。從《吃面條》到《托兒》的17年間,變化的不僅是生活、藝術本身,也有陳佩斯和朱時茂非比尋常的關系。 主從關系 角色:導演和群眾演員合作小品:1984年春節晚會《吃面條》 分析:首度合作的陳佩斯和朱時茂選擇的關系很是有趣,朱時茂是一劇之長的導演,而陳佩斯則是一個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群眾演員,兩個人的一切故事都圍繞著「吃面」進行。導演甚是威風,可是遇到陳佩斯這樣不開竅的臨時演員也是夠受罪的。 角色:工商人員和街頭小販合作小品:1986年春節晚會《賣羊肉串》 分析:時隔兩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主從關系依然,不過看似被管的陳佩斯還是那麼難纏。在街頭賣羊肉串的陳佩斯為了逃避工商人員朱時茂的追查,不斷地變換角色,愣是把個朱時茂整得暈頭轉向,最後還吃壞了肚子,草草收場。 平等關系 角色:食客合作小品:1989年春節晚會《胡椒面》 分析:這一年是陳佩斯「翻身」的一個標志年,以前總是受朱時茂的管制和「壓迫」,而這個時候他們則成了平等的關系。兩個食客,一同在小飯館里吃飯,但陳佩斯依然改不了愛佔小便宜的心態,也還喜歡作弄人。 角色:演員合作小品:1990年春節晚會《主角和配角》 分析:此時陳佩斯和朱時茂還是平等關系,都是演員,但我們的陳佩斯總想出人頭地,和朱時茂爭起了主角的位置來。但是不幸的是,陳佩斯的外表和習慣性動作,還是讓他從主角又滑落成配角,剩下朱時茂沒事兒偷著樂。 「矛盾」關系 角色:警察和小偷合作小品:1991年春節晚會《警察和小偷》 分析:陳佩斯沒樂多久,就從主從關系「淪陷」成為「矛盾」關系。《警察和小偷》中的朱時茂搖身一變成了警察,陳佩斯則成了小偷,不過這個小偷呢,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善良和可愛,不等警察發話,該交代的他都不打自招了。 角色:王爺和郵差合作小品:1998年春節晚會《王爺與郵差》 分析:王爺的角色肯定是朱時茂的,而那個小小郵差則是陳佩斯了。王爺一句話,陳佩斯就得身體力行、不遺餘力。還好的是,王爺尚是一個有民族氣節,有志氣的王爺,而郵差也是大智若愚,不時點撥點撥王爺。 競爭關系 角色:情敵合作賀歲話劇:2001年《托兒》 分析:首創2001年首部賀歲話劇的陳佩斯和朱時茂此時的關系非同一般,雖然陳佩斯依然不會是什麼「好人」,變成了職業騙人工作者「托兒」,而朱時茂則是一個風流倜儻的「華僑」,但一切都因為「托兒」的老婆不知不覺跟著華僑跑了,讓兩個人變成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情敵!至於到底兩人關系如何發展,還得看看賀歲話劇《托兒》是如何交代的…… [編輯本段]為人低調 一身休閑裝,一雙黑布鞋,一臉謙和的笑容,這就是眼前的陳佩斯。 開名車、穿名牌、燈紅酒綠的時尚生活離陳佩斯很遠。陳佩斯的一件出口轉內銷的毛線衣穿了16年,因為「穿著隨便,舒服」。他至今開著2000年買的桑塔納。陳佩斯說:「車這東西永遠沒有止境。買一輛能夠滿足現有能源和公路條件的就行了,大排量的車對能源消耗太大。」 另外,陳佩斯的環境意識也走在了國人的前面。他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穿皮衣,並呼籲人們不穿羊絨衫,不使用羊絨製品。陳佩斯的道理很簡單:「羊絨出在羊身上。一隻山羊大概需要十幾畝、甚至幾十畝草場才能養活。大量生產羊絨衫,造成土地迅速沙化,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陳佩斯從來不打高爾夫球,因為「太貴了」。可他拿出79萬元承包荒山50年。還專門雇了6戶山民,看山、養山、植樹。陳佩斯一有空就上山,除雜草、搬石頭,常常揮汗如雨。他最大的願望,是10年內讓荒山變成花果山
❸ 93歲田華從藝80周年紀念活動,劉曉慶來了,陳佩斯朱時茂再度同框
一個人從事一項工作80年是個什麼概念?
恐怕這世間有很多人別說工作80年,就是生存80年都是難得的奢望。
可93歲的田華做到了,從1941年6月 被送往華北聯合大學學習文化課和戲劇表演,到現在整整過去了80年。
而她正式從事文藝工作的那一年,只有13歲。
6月2日,田華從事革命文藝工作8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田華喜笑顏開,活動自如,談吐得體大方,任誰都不敢想像她已是93歲高齡。
現場來了很多嘉賓,其中有多位是人們都非常熟悉的著名演員。
八十年代以電影《小花》一舉成名的女神劉曉慶,給田華老師帶來一副自己的書法作品,上書「時代芳華」。
而與劉曉慶同為當年「北影三枝花」之一的張金玲(另一位是李秀明)也來到現場。
作為田華的學生,陳佩斯現場回憶起師生往事,稱自己當年參加完八一廠招收演員考試後壓根兒沒抱希望,因為自己不過是一個剛剛進城的農村人,而和自己一起參加考試的,不是專業名校畢業的就是十分有經驗的。
但田華老師慧眼識才,認定自己將來可能會成為有用之人,力排眾議將他錄取。
陳佩斯的老搭檔朱時茂也驚喜現身,大家拍合照時,陳佩斯握著田華的手站立一側,而朱時茂則緊密地貼在陳佩斯一旁。
此外,還有 85歲高齡的原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86歲高齡的老表演藝術家謝芳、素有中國影壇「天下第一嫂」美譽的著名演員王馥荔等。
這么多名家大咖來為田華慶祝,可見這位老藝術家真的是德高望重。
提起田華,也許很多年輕人不是特別了解,但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人來講,一提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還得從一部電影說起。
1950年,原東北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黑白電影《白毛女》,成為那個時代不朽的經典之作。
貧苦佃農楊白勞早年喪妻,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名叫喜兒,本來與鄰家王大嬸的孩子王大春訂了婚事,可誰知由於喜兒年輕貌美,竟然被村裡的惡霸黃世仁盯上了。
為了霸佔喜兒,黃世仁同管家穆仁智密謀,以重租厚利強迫楊白勞於年內歸還欠債。大年夜,實在沒辦法還債的楊白勞被黃世仁逼著在女兒的賣身契上畫了押。
走出黃宅,楊白勞悔恨交加,痛不欲生,覺得愧對自己女兒,回到家便喝下鹵水自盡而亡。
初一早上,喜兒被黃世仁搶去,在黃家受盡折磨不說,還被黃世仁伺機姦汙。
王大春去營救喜兒,但沒成功,於是便去投奔了紅軍。
已經懷有身孕的的喜兒幸得黃家女傭張二嬸幫助,從黃世仁家逃了出來, 途中生下嬰兒,旋即夭折。
此後喜兒一個人躲在深山裡風餐露宿,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一頭青絲漸漸變成了滿頭白發,找不到東西吃的喜兒經常跑到山下的破廟里去偷吃供果,結果被人撞見,一時間,村裡人都迷信地認為是"白毛仙姑"下凡顯靈。
幾年後,參加了革命的王大春隨隊伍回到家鄉,黃世仁散布謠言,說隊伍來到村裡是「白毛仙姑」降災,一時間人心惶惶。
為了弄清真相,戳破謠言,十五月圓之夜,王大春親自跑到山上一探究竟,這才知道原來「白毛仙姑」其實就是喜兒。
王大春激動不已,下山後將黃世仁、穆仁智這兩個惡霸分子抓起來進行公審,然後槍斃,為喜兒等貧苦農民報了仇伸了冤。
喜兒重新回到了村裡,並與王大春結婚建立了家庭,滿頭白發也漸漸地重新變回了黑發。
這部電影1951年公映後引起轟動, 很多大城市的電影院都呈現出觀眾爆滿的情景,並於 當年榮獲 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7年又榮獲文化部優秀影片評獎故事片一等獎,成為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紅色經典。
隨著電影的成功,劇中幾位主要演員也為觀眾所熟知,後來都成為著名表演藝術家。
比如第一位飾演楊白勞的演員張守維,還有讓人恨得牙根直疼的黃世仁扮演者陳強,飾演王大嬸的胡朋 等。
而這裡面影響最深遠的還當屬喜兒的扮演者田華,《白毛女》是她第一次登上銀幕,卻憑借這個角色一舉獲得文化部頒發的金質獎章。
田華1928年8月出生於河北唐縣,出演喜兒時只有22歲,《白毛女》成了她的最經典代表作品之一,也成了此後數十年幾代觀眾貼在她身上的榮譽標簽。
《白毛女》之後,田華又塑造過多個經典角色,如《花好月圓》 中的范靈芝,《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江山多嬌》中的岳仙,《碧海丹心》中的肖汀,《秘密圖紙》中的女偵查員石雲。
1959年,田華 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軍隊文藝工作者。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田華榮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2009年,田華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作為一名演員,這些殊榮的獲得充分肯定了她在中國電影事業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的輝煌成就,也充分奠定了她在中國電影藝術領域的崇高地位。
一個人一生有如此成就,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