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桂綸鎂微電影 key 表現什麼
房門的鑰匙丟失不可怕,可以再配一把;而心靈鑰匙一旦丟失,也就毀滅了自我。女主公是一個渴望與人交流、得到認可的人。她尋找機會想幫助別人,實現心中的自我價值,展現自己的才華(如她的獨舞,但沒有觀眾),於是在電梯門口守株待兔,期望出現一隻只「兔子」的出現:主動問候拖著行李箱的男人、面帶微笑與「漂亮」的女人打招呼,但得到的永遠是別人怪異的目光。這種淺層次的「施善」不是別人需要的,最能體現自我價值的行為(如幫助拖地的阿姨),女主人公卻視而不見或者不屑所為。女主人公的表現也正是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真實寫照,一邊以自己的理解想融入社會,一邊又埋怨其他人不了解、不接納自己。如果一個人努力的方式方法是錯誤的,想要別人進入自己的內心肯定是無法實現的,留給自己的只有孤獨與絕望,就如自己把自己鎖在一間沒有鑰匙的牢籠之內。微電影中還反映出了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距離,自私自利以及相互不信任,就連簡單的「微笑」、「主動幫助」等善意行為也都被打上「有企圖」的標簽。
⑵ 韓國鬼片《公寓》沒看懂啊!!!誰來給我解釋下!!!!!
我先不逐個回答你的問題,因為幾年前就看過,細節不是很記得,我只說說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中把鄰居們的行為極端化了,幾乎個個都成了內心足夠扭曲的變態,為了給允恩一個足夠她大殺四方的仇恨,也為了給我們更大的震撼。在現實生活,遇到這樣的狀況,更可能的是鄰居們對於他們收養的這個殘疾小姑娘,在愛心的熱潮褪去後,產生負擔感,產生不滿,對她變得冷淡,不再像原來那麼關心,減少交流,減少見面,相互推脫責任等等,而這些並非出自變態的心理,而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心靈弱點。
某位偉人曾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而愛心,就是這個困難的關鍵。
很明顯,編導努力想將這個故事講得不純粹是那種一驚一詐的恐怖片,而是希望有那麼點生活的寓意在裡面,但以本人的觀感,這種感覺太過明顯和刻意了。
何況,本片的主題,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原就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反而是很多導演的強項來得,比如金基德,或者蔡明亮。若真要以恐怖片的形式,除非講得比一般電影來得更絕望,才能讓觀眾動容,否則倒顯得本片有點文不對題了。
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位獨居的設計師,某日無意中發現對面小區的人一個接一個在晚上9點56分死去。她一路追查真相,最終發現了隱藏在對面公寓里的秘密,可以說是一場隱藏在善意表面下的醜陋人性的表演。
影片有好幾處牽強的地方,女人的好奇心雖然很重,但一般不太會沒事拿個望遠鏡看對面樓里人的情況吧,因為這是個比較恐怖的行為,誰知道會看到些啥,沒事何必自己嚇自己。另一方面,偷窺的人還一點都沒有掩飾的意思,也透著奇怪。而原著中,這個角色原來是無業的男人。
在女主角調查的過程中,真相逐漸揭露,樓里住戶輪流照顧失去雙親的殘障女生的計劃,在時間的消磨中變了質。本人可以理解,由於受到不公待遇而要向世人復仇,但關女主角什麼事情?就因為她對面樓里鄰居的關心不夠,也要為此付出代價?又不是一對拉拉。
全片本人只看到編導的力不從心,所以,這始終只能算是一部平庸之作,毫無任何驚喜可言。
其實恐怖片本來就不合乎常理,也不能用正常思維去理解,所以只要知道大概中心思想內容就可以了,不必要那麼深入去理解,這樣會很頭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