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兵張嘎的導演
崔嵬(1912—1979.2.7),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暉、崔浚、瘋子,後改名崔嵬。
搜索網路,什麼資料應有盡有,
建議還是用網路一下,你所需要的基本都會找到,並且還有一些相關的知識,你可以在方便的時間順便看一下,很有益處的!
㈡ 崔嵬的主要作品
1955年:宋景詩(表演)
1956年:黃花嶺 (表演)
1957年:海魂 (表演)
1959年:老兵新傳(表演)、 青春之歌(導演,與陳懷皚合作)
1960年:紅旗譜(表演)、 楊門女將(戲曲片,導演,與陳懷皚 合作)
1961年:北大荒人(導演,與陳懷皚合作)
1962年:野豬林(戲曲片,導演,與陳懷皚合作)
1963年:穆桂英大戰洪州(戲曲片,導演,與 陳懷皚合作) 、小兵張嘎(導演,與歐陽紅櫻合作)
1964年:天山的紅花(導演)
1974年:平原作戰(戲曲片,導演,與陳懷皚 合作)
1975年:紅雨 (導演)
1976年:山花(導演)
1978年:風雨里程 (導演)
獲獎記錄
1962年因《紅旗譜》獲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62年因《楊門女將》獲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1980年因《小兵張嘎》獲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九十周年活動中獲中國電影世紀獎男演員獎。
最後提一小點:玉崔嵬,藤萍《香初上舞》里為了證明聖香好人不會被冤枉,拖著瀕死的身子來證明的玉崔嵬。
㈢ 如何看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電影導演崔嵬先生的藝術人生
崔嵬先生原名叫崔景文,是山東青島人,他也是標準的山東大漢,塑造的角色也都是非常正義慷慨的男子漢形象。他之所以改名叫崔嵬,是因為崔嵬在漢語中,是高大的石頭山峰的意思,而他的性格,外貌,都非常符合這樣的形象
還聯合導演了一部《北大荒人》,崔嵬主演以及建國後罕見的哈薩克族題材的電影《天山的紅花》1964年,崔嵬和歐陽紅櫻一起執導了兒童抗戰題材電影《小兵張嘎》,成為中國銀幕永恆的經典
㈣ 電影海魂的全部演員
列表:
趙丹 飾 陳春官
崔嵬 飾 竇二鵬
劉瓊 飾 艦長
高博 飾 老雷頭
陳述 飾 副長
康泰 飾 書記官白鶩
牛犇 飾 虞文孝
王丹鳳 飾 溫夢媛
鄧楠 飾 蔣旺
蔣銳 飾 郝桂三
職員表:
製作人:江雨聲
導演:徐韜
副導演(助理):李樂、鄧逸民
編劇:沈默君、黃宗江
攝影:許琦、殷國豪(副攝影)
配樂:高田
剪輯:朱朝升
美術設計:丁辰、葛興萼
造型設計:姚永福
錄音:吳江海
特技設計:姜亦素
特技攝影:戴勝潮
演奏:上海電影樂團
指揮:黃貽鈞
㈤ 崔嵬的生平
1930年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學習編劇。翌年回青島,組織〖海鷗劇社〗,並與他人合作創作了揭示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多幕劇《命令!退卻第二道防線》。
1932年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旋因國民黨迫害逃往北平,曾在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
1935年到上海,加入東方劇社、戲劇生活社等團體,創作演出反映工人生活的舞台劇《工人之家》等,並在各地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宣傳抗日救亡。
1936年末參加陳波兒等組織的上海婦孺前線慰問團。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保衛蘆溝橋》的創作演出,後加入救亡演劇一隊。1938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主辦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戲劇系,領導火線劇社,創作演出《參加八路軍》、《三個游擊隊員的故事》等。解放戰爭期間隨軍南下。
1938年奔赴延安,任教於延安魯藝戲劇系。
1949年任武漢軍管會文藝處處長、中南文化局局長等職。
1950年創辦中南文藝學院。
1953年任中南文化局局長,中南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1955年在故事片《宋景詩》中扮演清末農民起義領袖宋景詩。
1956年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和導演。是中國劇協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第二、三屆常務理事,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2年因在影片《紅旗譜》中飾演主角朱老忠獲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影片十餘部,《小兵張嘎》於1980年獲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戲曲藝術片《楊門女將》於1962年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