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這不是一個人徹悟後救贖海洋和人魚的故事,這是一個被人魚救贖的人的故事。
這一切看似和童話並不相符,但人魚公主對王子的救贖沒有變。
像那句笑話''現在喝不起豆漿,以後有錢了,每次買兩杯,喝一杯,倒一杯。''那樣,小時候的劉先生,家徒四壁,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給他撿來半隻雞腿。和姍姍初次約會,兩人吃的雞骨頭堆成山,吃著吃著,他突然眼圈泛紅,說起了自己為什麼一定要賺錢。
從小看盡世間冷暖,在極度貧困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底其實埋了一個想要快樂幸福猶如生活在童話中的夢想,當時的家庭沒法給他,所以他想要長大拚命賺錢給自己。
可是錢多起來了,他還是不快樂,所以他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快樂起來。
直到遇見了美人魚,她不想要錢,她會帶他去大排檔吃燒雞,會和他去游樂園瘋玩,坐飛船坐到吐。
而這些平凡的幸福,恰恰都是他從小到大都沒經歷過的。
在影院里,我聽到有人吐槽才一天劉軒就要向姍姍求婚太惡俗,而我認為,劉軒在姍姍身邊才體會到了真正的快樂,他只想離他追求的快樂再進一步。
很多人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丟棄了最初的美好,當初執拗的相信童話的孩子永遠的走向了成年,拋卻了一切童真,行走於這紛擾的世間,為各種各樣的事奔波勞碌,但心裡總歸還是相信美好,周星馳用獨特的方式,在俗世中維護了曾經我們每個人那顆純真的心。
比起電影中的祖先為猿猴的說法,我更認同曾在雜志上看到的,25億年前,地球大約只有2% 的陸地,我們曾都是魚。
當海洋變成陸地,人類進化出雙腿,學會直立行走,學會製作武器,進化成了高等生物,轉過頭面對孕育生命的海洋,心裡想的卻是怎樣從它身上獲得更大利益。
若蘭等人打著''科研''這樣冠冕堂皇的幌子, 攜著堅船利炮闖入了那艘破船, 說人魚手中持有殺傷力巨大的武器,所以要格殺勿論。
2.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想表達什麼他在電影中飾演什麼樣的角色
《功夫》是一部經典電影,也深受眾多影迷喜歡。在我個人看來,周星馳想要借這部電影,表達想法有很多。其一則是邪不勝正,只要心懷正義,就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其二則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個不起眼的樓房裡,竟然住著一堆高手。
周星馳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了一位市井小角色,他從小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成為武林高手,而後匡扶正義。可惜事與願違,他成長道路上,充滿了崎嶇和坎坷,自身身體羸弱,想要幫助別人時候,卻屢次被他人欺負。
從星仔身上,讓我看到了,小人物也有其厲害之處。只要肯堅持初心,並保留內心善良,到最後一定會達成心願,成為人人羨慕對象。
3.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周星馳是辨識度最高的那一類,好比李白在詩歌領域。白發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這種只能李白寫,別人寫出來會被噴。金庸的大俠最多身中十刀八刀百十刀,不能再多了。
雖然我很尊重周星馳,但他開始拿電影做資本杠桿時,作為電影人的周星馳已經進入夕陽余暉中。曾經無限的美好,那也是曾經,之後便是黃昏!
4. 你我真的看懂周星馳的電影了嗎
《功夫》中的蛻變涅槃之路
看過周星馳電影的人都知道,第一次看覺得挺好笑的,過了幾年,再細細品味喜劇鏡頭的人似乎都變成了自己生活經歷,電影愈演愈烈,自己的情感也跌宕起伏。如果看電影不思考,往往在看完喜劇電影我們也就是笑笑就完了。「涅槃重生」鳳凰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礪後它們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重生。 鳳凰之所以能重生是因為它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和痛苦。
在好的電影里,我們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還可以在審美中體會電影主人公的心路歷程,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觸發自己關於生命的更多思考,每一個主人公的心路歷程,都是一個生命的精神縮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對星爺所演的角色有太多的感觸,太多的感同身受,彷彿電影主人公所述說的故事就是自己生活經歷的真實寫照…
無論看到世界的任何內容,都可以激發我們關於自身生命的思索。之所以與外界有信息交流,是因為活出生命的精彩需要這樣的交流。
但若忘記了活著的目的是生命的美好,則外界的美好容易成為逃避的港灣,而一切的不美好則成為抱怨的源頭,這樣的生命已經迷茫在物慾的洪流里。
《功夫》講述的是這樣一件事,在周星馳很小時,遇見一位騙子,對周星馳說「我看你骨骼驚奇 必是練武奇才。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給你了」將一本《如來神掌》賣給了周星馳,周星馳毫不猶豫的將父母留給自己將來學醫或學律師的10塊錢,買了一本只值2毛錢的「秘籍」。有一天有個啞女,被一群人欺負,他想用「如來神掌」去幫助啞女,那群人發現了他的「如來神掌」那些人嘲笑一番後,在他頭上撒了尿。這時周星馳對正義產生了懷疑,開始想變壞,想加入當地的黑社會「斧頭幫」開始在連斧頭幫都看不起的貧民區,冒充是「斧頭幫」的人,他帶著一個胖子,那個胖子他叫他凶,他都凶不起來,叫他做壞事,也做不出來,不是把刀插在他身上,就是把蛇倒在他身上。可能周星馳在劇情安排上胖子好比他的「良知」「正邪不兩立」想做壞事也做不出來。終於他又看見那個長大啞女了,她在賣冰淇淋,那個啞女一直記得周星馳的救命之恩,拿出了小時候的七彩棒棒糖給周星馳。可是對於一個想依靠「斧頭幫」來生存卻靠不上的人來說,他挺惆悵的,他不敢接受愛情。於是他把那個棒棒糖摔碎了,他只能搶一個這樣弱小的錢,他把所有搶來的錢,給了那個胖子,然後就叫他「滾」。最後他加入了「斧頭幫」他們就叫他把「火雲邪神」放出來,「自古兩邪不正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個叫「琛哥」的人一直叫他打人,最後他打倒了「琛哥」也背叛了「斧頭幫」。由於他打來「火雲邪神」而被「火雲邪神」打殘廢,最後「破繭成蝶」用「如來神掌」打敗了「火雲邪神」,繼而開了一家糖果店,最終歸於初心的故事。重溫經典,我們不難發現,周星馳戰勝「火雲邪神」的原因是他自己的良知、正義、善良…
整部電影以誇張的形式,掩蓋了周星馳內心的「痛苦」當自己的嘴被蛇咬後,周星馳自己排完毒後,胖子問他「你不是中毒了嗎?這么快就好了?」
「有嗎?我沒事啊,發生了什麼」,我想,更多的是周星馳不想提起那件傷心的事。所以當你好好看清電影中的情節時,你就會發現你真的笑不起來了,你會不自主的可憐、同情周星馳。這樣特意的搞笑,我們真的笑不起來…
喜歡看星爺電影的人,不難發現在許多他的電影中都有吃雞腿的鏡頭,像《喜劇之王》《大話西遊》《唐伯虎點秋香》《九品芝麻官》等無處沒有星爺吃雞腿的鏡頭,是星爺真的單純喜歡吃??並非如此吧,看過星爺寫的一篇文章《我人生的第一場戲》1962年6月22日,周星馳出生在香港一個內地移民家庭里,一家人生活在九龍窮人區,7歲時,父母離異,他和姐姐、妹妹一起走單身母親的扶養下長大。在記者的一次采訪中當記者問到「星爺,他們都說你很有做演員的天賦,請問你人生的第一場戲是什麼時候?」星爺提到:自幼家境貧寒,每次吃飯媽媽總是把肉夾給他,可每次他都會把吃剩下的肉放到嘴裡咬一遍吐出來,更過分的是有次他把媽媽省吃儉用特意買給他的雞腿扔到了地上,媽媽非常生氣,忍不住打了他。鏡頭一轉,記者針對這就是采訪周星馳時,他終於說了自己那麼做的原因——他知道媽媽特意買來雞腿給自己吃,媽媽自己捨不得吃肉。所以「故意」把雞腿弄臟,這樣媽媽就不會再讓自己吃,可她也捨不得扔掉,所以媽媽就能吃到肉了。真相大白,母子二人抱頭痛哭。寧願自己受委屈,也只為母親能吃肉,這樣一個善良的人,終究會變堅強。
或許,每個人都曾渴望匡扶正義,卻被現實無情打敗。
或許,每個人都曾失去對正義的信仰,但都需要經受良知的拷問。
或許,每個人都曾在生活壓力或現實世界的恐懼中迷失自我。
或許,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良知發現,掙脫恐懼,找回自己。
從此,開始了一生平凡安樂的生活。
5. 為何說周星馳的電影看不懂是喜劇,看懂了是悲劇
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以喜劇為主,但每一部都暗示了很多人生道理,所以真正看懂他電影的人才知道其實都是悲劇。提及周星馳,很多人都只會記住他最初的“無厘頭”電影,卻很少人會真正意識到其實他的電影都充滿了特色;他帶動了香港喜劇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把充滿悲劇的人設演繹成了喜劇,幾乎所有的電影其實都有“暗喻”。
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以喜劇為標題,但每一部都充滿了故事,是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