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孫悟空大鬧天宮觀後感,只說寫的方法
鬧天宮是說,孫悟空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馬溫。當孫悟空知道弼馬溫只是個管馬的小官後,便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孫悟空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孫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孫悟空,孫悟空被擒。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它仗著有七十二變和金箍棒,居然敢大鬧天宮,真是胡鬧。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件事是沒有好下場的,如來佛主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這種懲罰實在太對了,誰叫他這么壞呀!孫悟空有兩面,一面是他大鬧天宮不值得我們學習。另一面是他用心用力保護師傅,這種精神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大家要記住了,做壞事是沒有好結果的
故事梗概,在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的猴王因無稱心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拔出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當猴王拔走寶物後,龍王反悔,並去天宮告狀。玉帝採納了太白金星的主張,誘騙猴王上天,封他為弼馬溫,將他軟禁起來。猴王知道受騙後,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的旗幟,與天宮對抗。玉帝發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猴王,結果被猴王打得大敗而歸。玉帝又接受太白金星的獻策,假意封猴王為「齊天大聖」,命他在天宮掌管蟠桃園。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惟獨沒有請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鬧瑤池,打得杯盤狼籍,他獨自開懷暢飲,又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搜羅了所有的酒菜瓜果,回花果山與眾猴擺開了神仙酒會。玉帝暴怒,下令捉拿猴王。交戰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被擒。太上老君送他進煉丹爐,結果他不但沒被燒死,反而更加神力無比。於是猴王奮起反擊,把天宮打得落花流水,嚇得玉帝狼狽逃跑。 大鬧天宮是說,孫悟空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馬溫。當孫悟空知道弼馬溫只是個管馬的小官後,便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孫悟空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孫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孫悟空,孫悟空被擒。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它仗著有七十二變和金箍棒,居然敢大鬧天宮,真是胡鬧。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件事是沒有好下場的,如來佛主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這種懲罰實在太對了,誰叫他這么壞呀!孫悟空有兩面,一面是他大鬧天宮不值得我們學習。另一面是他用心用力保護師傅,這種精神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大家要記住了,做壞事是沒有好結果的
『貳』 大聖歸來觀後感
近來好評如潮的《大聖歸來》,一直沒有時間去觀看,在網上看過了幾篇影評之後,終於下定決心去看看我小時候的超能英雄。作為一個90後,我的童年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英雄人物,鋼鐵俠、美國隊長、神探夏洛克、乃至小叮當,都是我童年世界裡的超級大英雄。而對於這個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毛臉雷公嘴的猴子,卻一直有著一份別樣的情緒,難道是因為每年暑假都會相見養成的習慣,我想或許是?哈哈。
故事開始於山妖肆虐的長安城,在動亂中失去了父母的江流兒被老和尚收養成長,齊天大聖曾經的輝煌傳說在民間戲劇中流傳,也深深影響著孩子。與此同時,真正的齊天大聖於五行山下封印未醒。日食之日即將來臨,妖王要偷城中童男童女祭祀,為了搭救一位陌生的小女娃,江流兒機智戰山妖,帶著女娃逃入山中,誤打誤撞放出了齊天大聖孫悟空,而此時其法術封印仍在,孫悟空只不過是一隻會功夫的猴子,但見到傳說中英雄的江流兒仍將其奉為偶像並緊緊相隨,給了落魄中的齊天大聖勇氣與信心。途中女娃不幸被妖王奪取,江流兒孤身前往解救,無力抵抗妖王的孫悟空再三思索隨後前往搭救,但在與妖王的決戰中,江流兒以己之身引開屍獸保護他人,卻造滅頂之災,悲痛至極的孫悟空爆發能量突破封印,恢復齊天大聖之身。
我想《大聖歸來》主旨應該是友誼、堅強和勇敢。我們都喜歡超級英雄,這么多年了,能勾起我記憶深處的感動的還是這毛臉雷公嘴的齊天大聖!
大聖,歡迎歸來!
『叄』 看《孫悟空》你感受到了什麼50字
看孫悟空和看收到了很多。空中72般變化是一個非常英雄的人。
『肆』 觀看《西遊記》的觀後感400字左右
其實,是神仙長生實在無聊,所以合演的一出鬧劇。被打死的,閻王收了,在陰間;沒被打死,正主收回,在天庭。結果誰都沒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取經過程,受苦受難的終是老百姓。神仙妖魔,一個個玩的興起。西遊記過後,興許多少年後,天庭又無聊,又要搞另一些無聊事。
『伍』 讀完西遊記的觀後感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也是習爺爺曾經讀過的書,趁放假期間,我又看了一遍,學到了很多。
《西遊記》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你認真的去讀裡面的內容,從中你會學到很多的知識,裡面孫悟空的神氣,八戒的憨厚,沙僧的忠實,唐僧的善良。但我這次看,與以往有所不一樣,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的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很重要。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畫的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做,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畫出了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僧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西天取的了真經,這期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成功的。
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地下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治下,都隱藏著丑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治的腐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在我們眼前塑造出了一個不受約束,敢於抗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他從石頭里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對於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固執。但作者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醜陋。
雖然如此,唐僧師徒四人還是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
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就像我們的一個班集體,我們需要的是團結,可不能學的像豬八戒那樣一遇到困難就喊著喊散夥。相信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勇往直前!敢於和困難做斗爭,學習悟空精神!
『陸』 大聖歸來觀後感400字感想長一點的作文
大聖歸來觀後感
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大聖歸來》,故事的開始,要從孫悟空大鬧天宮被鎮壓在五行山下500年後講起。由於人間經常出現妖怪,人們把「孫悟空」當成他們心中的神。
一天夜裡,凶險的山路上遠遠走來一支走路的行人,回家的父母忙著給懷里的孩子講大鬧天宮的故事,此時,突然出現一群山妖,把人們撕咬著甩下山去,一位母親被山妖逼到懸崖邊,只好抱著孩子跳下懸崖。
轉天順間,一位行腳僧在一條小河邊喝水,發現小孩子的哭聲,行腳僧把孩子從河裡救下來,從此,這個孩子就與行腳僧相依為命了,行腳僧為這孩子取名「江流兒」。
山妖在長安城裡橫行霸道,百姓們在朝夕不保中惶惶度日,有一天,山妖來劫持童男童女,江流兒不意中就下一個小女孩,惹怒了山妖,在一路的追殺中,江流兒帶著小女孩跑到了一座大山下,又誤打誤撞解除了壓在孫悟空身上的封印。
這時,自由的悟空只想回到它的花果山,卻無奈手腕上的封印未解開,又欠江流兒的一個人情,勉強地護送他們回長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龍馬也因緣際化的現身。
另一邊,山妖王為了搶女童,布下了夜迷局,妖王卻發現解除封印的悟空法力盡失,輕而易舉地搶走了女童,悟空不願再去就女童,江流兒決定自己去就女童。
日全食之日,在懸空寺妖王准備將童男童女投入丹爐中。這時,江流兒卻沖進了道場要與妖王決一死戰,在混亂中,江流兒被壓在亂石堆里,悟空以為江流兒已死,在巨大的憤怒中,猴子終於破除封印,成為孫大聖。
最後一場,孫大聖用盡了全身力量打敗了妖王,救出了大家。《大聖歸來》主要講的是孫悟空回歸伏魔的故事,但江流兒卻讓我印象深刻。他為了大聖,還差點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也要像江流兒一樣,做一個勇敢、樂觀的好孩子。
『柒』 西遊記之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電影的讀後感的觀後感怎麼寫
記憶中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過一個假設的問題,說的是如果必須要選唐僧師徒四人其中之一作為伴侶,問大家到底會選哪一個。捫心自問,自己並不確定到底會選哪一個。如果選了孫悟空這種事業型的,或許會因為過於崇拜他而失去自我,同時生活中遇到所有問題肯定要學會自己來扛,要學會習慣孤獨,因為這種類型的男人肯定是會把事業放在家庭前考慮的。如果選了豬八戒,就必須要承受他的花心與無用,失落感是一定會有的,潛意識里是不會真正尊重他的。如果選了沙僧,對於家庭來說,這或許是最穩妥的選擇,這種類型的男人低調、能吃苦耐勞、不會花心也不是工作狂、能帶給女人長久的安心與踏實,但或許就要承受的是他的無趣與木訥。這三種類型各有利弊,實在是難以取捨。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選擇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確信自己肯定不會選擇的類型就是唐僧這一款的。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優柔寡斷,總覺得自己和這種類型的男人相處起來還沒和姐妹們相處的輕松,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性格。這樣的執念源於童年時看電視劇《西遊記》時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這一集的劇情。非常討厭唐僧的人設,實在想不明白他為什麼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徒弟呢?為什麼他能忍心對保護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緊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體和心理都痛苦萬分,直至狠心把他趕走呢?唐僧是這樣的無情無義,就像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救。從童年時起對唐僧的厭惡一直延續至今,根深蒂固,簡直無法動搖。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電影只為圖個樂,選擇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開始就是沖著特效和打鬥去的,想來不過是一個降妖除魔的商業片罷了,壓根沒指望還能看出什麼情懷和感動。但看完之後發覺劇本寫得不錯,內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來對唐僧的厭惡感終於破冰,我開始學著理解唐僧了。
一開始出場的唐僧是呆萌可愛的,他勸說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馬的時候會說:「你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棄舒適的皇宮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過它吧。」他說話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媽媽。救了孫悟空,又收了豬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後,他與徒弟們的相處模式也幾乎是朋友般的,並沒有板著面孔高高在上,一臉的神聖不可侵犯,這種親和力讓我開始不那麼討厭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婦人的形象出現,唐僧會認真傾聽她訴說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並感同身受。孫悟空識破妖怪身份後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見自己阻止不了孫悟空,第一次念了緊箍咒。但事後他也會主動爬到山頂去找孫悟空談心,他說自己和孫悟空都是同一類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師徒相視而笑,他們終於從一開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進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攏。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輕的女性和孩子,孫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終於忍無可忍再次念了緊箍咒,同時趕走了孫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孫悟空被觀音擋住了去路,她說了一句話觸動了孫悟空,同時也觸動了作為觀眾的自己。她告訴孫悟空:「一直以來,你用自己的對與錯,去看別人的錯與對。你師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訴唐僧自己不願輪回,曾經被人深深的傷害,被人當做妖孽處死,這種怨念她永遠也放不下。唐僧不願看著白骨夫人消失,為了度化她,不惜犧牲自己送她前往輪回。在唐僧看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襲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詳。坦白的說,或許是因為不喜歡《霸王別姬》中的菊仙這個人物,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從來都不認為鞏俐漂亮,覺得她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類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覺得她很美。電影的最後給了人們以希望,孫悟空和其他徒弟們帶著唐僧的真身繼續上路,觀音菩薩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來了。
看完電影,發覺自己似乎不是那麼的討厭唐僧了。中國古典小說中往往有一個缺點,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總是完美無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惡不赦。這其實是不客觀的,我們所處的並非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麼會沒有缺點呢?人性是復雜的,好人就一定沒有弱點嗎?壞人就一定沒有閃光點嗎?電影劇本讓唐僧變得親民,和徒弟們平等相處,嘮叨啰嗦但同時又很富有人情味兒,不再是一個只會說教的冷冰冰的軀殼。當然這或許也要感謝馮紹峰的出色演繹,他讓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淚是真實的,痛苦是真實的,情感也是真實的。
有人或許會認為唐僧犧牲自己去救一個妖怪簡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誰會有那麼傻?其實或許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讓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內心變得平和。軀殼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載體,把這種善念傳遞下去。於是開始反省自己,或許自己在生活當中往往也是像孫悟空一樣,總是希望去求得一個真相,所以難免會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饒人的成分存在於性格當中。而緊箍咒就像是時時提醒自己的一個戒律,得饒人處且饒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像《一代宗師》中所表達的一樣,一個人想要成為一代宗師,必須要經過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唐僧能透過人性惡的一面去度化,他見到的是眾生,放棄的是自己的生命,這是大愛,所以縱然他沒有半點功夫,卻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師傅。
怒與恕,就像是孿生兄弟一般,看起來好像,卻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為人處世中難免會充滿了戾氣。而恕,是如心,寬恕別人,也是寬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與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嗎?對他人過分的苛責,是不理智的。或許就像高倉健先生說過的那樣:「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顆對他人溫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厲風里,要去和風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馬天宇所說的「寬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難得。或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做錯事的時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寬恕。我們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麼權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電影就像讀一本好書,能帶給自己感悟是最好不過的感受,感謝電影帶給我的一切美好與感動。
『捌』 小悟空觀後感
《小悟空》觀後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看完《小悟空》,我腦海里不禁涌現出這一句詩。是啊,小悟空就是在不斷的磨礪中,不斷成長,不斷成熟,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真正的英雄。
這部動畫片講述了大森的管理員觀觀被牛魔王綁架到紐約的地下。大森為了營救觀觀,孤身來到紐約,在八戒大師和警官阿莫的幫助下,歷盡千難萬險和種種困難,在這過程中逐漸強大、謙卑、勇敢、自信,最後依靠自己的力量封印了牛魔王,成功救出觀觀的故事。
八戒大師教會大森很多東西,比如超級跳躍、金剛變身、猩猩怒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八戒在用生命停止了時間後,鄭重向悟空闡述謙卑勇士之道。那一刻,我明白了勇敢的心是一切的核心,內心給予了我們力量,要強大,先要強大自己的內心。只有內心強大,加上靈活的大腦、超強的自律才能成為真正的勇士。八戒大師說「自律能力才是最最厲害的能力」,電影中那隻教大森太極的老猴不也這樣說嗎!
作家張海迪曾說:「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來。」大森如此,觀觀也是,八戒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我也是這樣一個不屈不撓的人。初學滑板時,我總是摔倒,總是受傷,可我堅信失敗是成功之母,而且也沒傷筋骨,沒什麼大不了,就這樣,在不斷的堅持與練習下,我終於學會了。
『玖』 大聖歸來觀後感400一600(感一定要多)
暑假裡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大聖歸來》,故事的開始,要從孫悟空大鬧天宮被鎮壓在五行山下500年後講起。由於人間經常出現妖怪,人們把「孫悟空」當成他們心中的神。
一天夜裡,凶險的山路上遠遠走來一支走路的行人,回家的父母忙著給懷里的孩子講大鬧天宮的故事,此時,突然出現一群山妖,把人們撕咬著甩下山去,一位母親被山妖逼到懸崖邊,只好抱著孩子跳下懸崖。
轉天順間,一位行腳僧在一條小河邊喝水,發現小孩子的哭聲,行腳僧把孩子從河裡救下來,從此,這個孩子就與行腳僧相依為命了,行腳僧為這孩子取名「江流兒」。
山妖在長安城裡橫行霸道,百姓們在朝夕不保中惶惶度日,有一天,山妖來劫持童男童女,江流兒不意中就下一個小女孩,惹怒了山妖,在一路的追殺中
,江流兒帶著小女孩跑到了一座大山下,又誤打誤撞解除了壓在孫悟空身上的封印。
這時,自由的悟空只想回到它的花果山,卻無奈手腕上的封印未解開,又欠江流兒的一個人情,勉強地護送他們回長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龍馬也因緣際化的現身。
另一邊,山妖王為了搶女童,布下了夜迷局,妖王卻發現解除封印的悟空法力盡失,輕而易舉地搶走了女童,悟空不願再去就女童,江流兒決定自己去就女童。
日全食之日,在懸空寺妖王准備將童男童女投入丹爐中。這時,江流兒卻沖進了道場要與妖王決一死戰,在混亂中,江流兒被壓在亂石堆里,悟空以為江流兒已死,在巨大的憤怒中,猴子終於破除封印,成為孫大聖。
最後一場,孫大聖用盡了全身力量打敗了妖王,救出了大家。《大聖歸來》主要講的是孫悟空回歸伏魔的故事,但江流兒卻讓我印象深刻。他為了大聖,還差點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也要像江流兒一樣,做一個勇敢、樂觀的好孩子。
『拾』 讀《孫悟空大鬧天宮》有感
大鬧天宮從一方面來說,確實可以反映勞動人民推翻封建統治的渴切願望。故事寫的嬉笑怒罵,狂放不羈正是有著普通百姓追求自由的社會意義。
然而,吳承恩本人畢竟並未對《西遊記》這部作品,給出這樣的解釋。大鬧天宮一回,除了反階級統治這個比較為大眾所接受的理解以外。其實也大可以脫離這種常規的思維。
對《西遊記》的研究,一直是眾說紛紜的。其中還有過這樣一種見解,認為孫悟空和唐僧本就是一個人。唐僧本是如來坐下的金蟬子,受過被罰修行。孫悟空可能就是金蟬子本身不羈的一面,或者說是不削於禮法的一面。而唐僧則是善和安於佛學禮教的一面。九九八十一難的修行,本身就是自由與約束的抗衡。雖然兩個形象本身都是善的,但對於佛學的理解是不同的,一個趨向於義,一個趨向於寬恕之善。
這種二體和一見解的有力證據有很多。比如最後孫悟空和唐僧都成了佛,而豬八戒和沙和尚只是尊者級別等。
這樣一來,大鬧天宮的理解可以濃縮到個體身上,亦即個體對外界抗拒與融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