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高二電影觀後感英語

高二電影觀後感英語

發布時間:2021-07-24 14:21:45

⑴ 求英文的電影觀後感 高二水平 兩百字左右

碟中諜4:

Ghost Protocol-Whatever that means, has laid down the ghosts of MI-II and III. They were good but not this good. Brad Bird's directorial debut shows that he's equally comfortable in a live action movie as he is doing an animated feature. The script chosen is top notch and the audience really was kept guessing as to what happens next. The locales were exotic-Moscow,Du,& Mum.

This is a Tom Cruise vehicle through and through. He shows us why he is the biggest star in the world save perhaps a few. He still does his stunts (or so I am told-at this age)and stunts in an MI movie were aplenty. Humor is also thrown in a liberal doses, which makes it refreshing. Simon Pegg tickles your funny bones, Paula Patton brings in the oomph factor - never seen her before but she's hot. Renner as Brandt has som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 but he's the new member in team Hunt. Wonder why they did away with Ving Rhames - he was good. Micheal Nyquist - Those of you who know who he is (Dragon Tattoo anyone?) is good in his character. Wonder where he got his British accent from (He's Swedish)? Or did they do a voice-over? And Tom Cruise is immaculate. The best action movie of 2011 and I am glad they didn't go the Arab terrorist route. Its well worth the watch.

⑵ 看完美國電影《怦然心動》,政治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100字

我始終以為電影電視都是要講故事的,講給觀眾聽,而不是自說自話、自我欣賞。故事講好了,應該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也即無論世界哪個角落的人,都能看得懂,會產生共鳴,而不用費勁巴拉地去探究故事發生的背景、文化和歷史淵源,不用猜測導演的意圖和片中的隱喻。我相信,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中總有些相通的地方,真善美的標准不會因社會制度的不同而產生多大差異,教導人向善,是各國教育的主旋律。 繞來繞去,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說,《怦然心動》是一部好好講故事,並且講了一個好故事的影片。我相信這部影片誰看了都能懂,而且會被片中天真無邪的愛戀所感動。當然,以我們一貫的寓教於樂的標准來看,它也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不僅講了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兩小無猜的早戀故事,萌動的情感、不諳的思考都是兒童特有的,而非小孩講大人的話。同時影片涉及到親情和倫理、偏見與包容、夢想與現實、堅持與放棄、自尊與自愛等等一系列人類共通的問題,很容易引起觀者的共鳴和思考。 朱莉的勇敢與堅持、自尊與思索、愛心與善良都讓人怦然心動。作為成年人,面對我們認為對的事情,我們是否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而堅持自我?像朱莉保護那棵樹一樣?面對弱者,我們是否能毫不猶豫地施以愛心,伸出援手?像朱莉對待自己弱智的叔叔和無人競拍的同學那樣? 在這里不能不飄揚一下美國電影,作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我發現他們經常會拍出一些溫馨感人,給人以希望,讓人感受到人間美好的影片。片中的女主角朱莉雖然小小年紀,但也能代表很多美國電影中的女性,她們自尊自愛,美麗浪漫,她們獨立思考,敢愛敢恨,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的完整,她們腳踏實地做事,不浮誇不虛榮。 當然作為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她也不是天生啥都懂,影片很好地表現了朱莉在大人的引導下的自我成長。朱莉的父母無疑是她的榜樣,而布萊斯的外公無疑給了她力量。 相比之下,我們文化中的孩子就沒有朱莉那麼幸運了。首先,他們敢爬上那麼高的樹嗎?當然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裡,他們也沒有樹可爬,只有爬樓了。會有人告訴他們在樹上看到的風景多麼不一樣嗎?他們能因為在一棵樹上看到了美景體會到了人生的樂趣,就勇敢地保護它不被砍伐嗎?他們的父母一定會發瘋般地勸孩子下來,求消防或公安幫他們救孩子。最最關鍵的一點,他們敢早戀嗎?他們會聽從內心的召喚,讓感情油然而生嗎?會在七歲的時候對某人一見鍾情,然後就一直渴望著與他的初吻,並用行動勇敢表達嗎?如果有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的世界裡,她一定是另類,甚至被歸入壞孩子行列,一定會讓老師費盡了口舌,讓父母操碎了心。我們的孩子呀,太可憐,被教化得太早,太苛刻,因此喪失了許多作為人的本能。 現在政府總是在提倡創新,我們為什麼缺乏創新人才?我看都是教育惹的禍!這個教育包含了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中國孩子聰明、學習好,舉世公認。但能力呢?比如愛的能力。如今剩男剩女成了一個社會話題,剩下來的原因很多,而且因人而異,但其中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就是有人不懂得怎麼去談戀愛,因為他們從小就沒談過戀愛,也沒人教他們怎麼談戀愛,相反多少成年人會談早戀而色變?試想如果他們像朱莉和布萊斯那樣情竇初開的年齡就嘗試著去愛,而且有成年人的引導,他們也不至於在談婚論嫁的年齡為如何愛而煩惱了吧。 再看看人家的課堂,觀察小雞孵化,做個實景火山噴發,我們的素質教育、課改是不是學的就是這些東西呀!人家那可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且雖然素質了,課改了,我們聽到看到的依然是被課業負擔壓得抬不起頭、早出晚歸難得見到太陽、周六日奔走於各種培訓班的孩子們;依然是在好幼兒園、好學校門外支起帳篷、打開躺椅、徹夜排隊苦苦等待的家長們。 相形之下,朱莉和布萊斯是何等幸福快樂!他們上下學有校車,周圍有夥伴、有鄰里之間的交往,他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朱莉的哥哥在車庫里自組樂隊,高中畢業不急著上大學,而是玩兩年音樂再說,這要擱中國的家長還不得急死。 扯得有點兒遠,但又是不得不發的感慨。 我喜歡朱莉,她不是女孩中最漂亮的,但那雙閃亮的大眼睛也令人難忘;她感情細膩,會在高高的樹上看日出日落;她心地善良,會在別人最窘的時候伸出援手;她可以跟成年人談論永動機;她會為心愛的男孩送去自家的雞蛋。太可愛了!片尾兩只小手終於交疊在一起,而此時悠然唱響的那首歌,徹底把我融化了。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不過如此。

⑶ 求狄更斯的《遠大前程》150字英文影評,要是自己寫的,高二水平,好的可以加分

親,電影版好多,你指的是哪一個啊……
用小說的代替可不可以呢?不過我不會英語,你能給翻譯成英語么……

⑷ 推薦幾篇經典影劇(我高二,要寫讀後感的)

那叫觀後感~~~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
《美國派》和《朱諾》(這兩個好像沒法寫~~)

<<命運的承諾》
《藍色大門》
《陽光燦爛的日子》

⑸ Remember the Titans的觀後感

4月29日,是我們北京公司的月會,慶哥來到北京公司,為我們開了茶話會,而且推薦大家共同觀看了一部影片Remember the Titans《沖鋒陷陣》,又名《鐵血強人》或《光輝歲月》。這部影片以前就看過,但是再次觀看,感觸還是不一樣,或許是這些年來自己不斷的在進步,在實踐家感受的一切,使我更深層次的理解了一些事情。
這部影片看完後的第一感覺是,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突然想到了俞敏洪在《贏在中國》的一段話:我們的生命,有的時候會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會像泥沙一樣,沉澱下去了。一旦你沉澱下去了,也許你不用再為了前進而努力了, 但是你卻永遠見不到陽光了。 所以我建議大家, 不管你現在的生命是怎麼樣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樣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 不斷地沖破障礙。 當你發現時機不到的時候, 把自己的厚度給積累起來,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這段話非常精彩,社會是現實的,我們的對事物的認知也是由簡單到復雜再到成熟的簡單。種族融合是當時美國國內必須要面對的嚴重問題,這里我們不做討論。那麼對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呢?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的變化是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我們要積極的去面對,才是我們要做的!經濟形勢不好,是我們抱怨的理由嗎?不是!經濟環境變差,顧客在我們的課程消費方面的投入會減少,但是,我們顧客的課程投入都投在我們的公司了么?不是。可能公司會受到影響,但是不會因為經濟增長變緩而衰退,死掉的只是那些和我們競爭目標顧客群的沒有專業、沒有品質的團隊。當顧客發現我們真正可以幫到他們,我們的專業能力是一流的,我們的團隊是可以信賴的,那麼我們就能繼續贏得顧客!所以,與其想一些杞人憂天的問題,還不如積極的去面對來的實在。業績暫時滑坡沒關系,每個人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但是,一定不要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不能怪環境,只能怪自己。記得喬丹說過:「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是我不可以接受放棄。」能夠用這樣的態度去理解當前的形式,是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每一個高管和員工必須要做到的,否則,就會被現實無情的淘汰!
影片中的團隊文化建設值得深思。影片中有兩輛巴士,曾經分別承載了膚色不同的兩伙人。現實生活中的團隊,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形成所謂的小團伙、小幫派。我想,這是一個很大錯誤,帶團隊就要一視同仁,用統一的標准去管理員工,這樣才能給與你的下屬最基本的公平和公正,只有自己做到了,那麼當你面對事情的時候,你才能無私的面對,真正保持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別人才會尊重你,才會接受你的領導。任何小幫派的形成,最根本的,應該就是「私心」在作怪。只有拋棄了私心,才會有公平公正;拋棄了私心,團隊也才會發展的更好。到後來,黑人和白人隊長迅速成為了戰斗的夥伴。這一時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就是「團隊」、「責任感」。這和教育程度無關,而是一種個人道德素質最基本的體現。所以,在選人用人的原則上,就要錄用有責任感的人,如果堅持這一原則,哪怕技術和能力差一些都不怕,給他們時間去面對和改變;但是,如果沒有責任感的人,能力再強也不用,這樣的人,只能是團隊的蛀蟲,所以絕不能讓他對對團隊造成傷害。著名企業家牛根生的用人原則就很好,為他挑選了很多精兵強將。所以一個公司的團隊建設,怎麼去做,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再者就是執行力的問題。現在公司一當提到執行力這個詞,很多人就開始抱怨,就開始找理由。影片中,黑人教練在帶團隊的時候,剛開始就以強硬作風統治了他的團隊。過分么?我們要明白,不過分!教練是什麼?是對老闆、對顧客、對員工都要負起責任的人,自己能力不足,只是試圖用感恩和感動的方法去做事,你能夠實現應該擔負的責任么?作為員工,老闆請我們來做什麼?就是要你對老闆、對顧客負責的;作為經理高管,不是請你來當好好先生的,你交不出滿意的答卷,你就是失職!就好象一個快遞員,他給你送快遞,路上遇到了大雨,車又出故障,路又壞了……或許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送到,你不會因為他很努力了給他快遞費。所以,要是沒有結果,公司也就因為沒有業績,最後慢慢在競爭中倒下,我想,每一個人應該都很心痛,除非,你是一個沒有感情,沒有責任感的人。
還有,就是個人怎麼樣去成長鍛煉。影片中,小皮在比賽中被撞傷,黑人教練決定要那個陽光男孩擔負起組織和指揮的責任。陽光男孩擔心自己做不到,而教練只告訴他一句話:你的隊友需要你。在教練的激勵下,陽光男孩找到了方向,突破了自己,最終率隊取得了勝利。那麼。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對希望培養的對象呵護有加,總是擔心還沒准備好,擔心無法面對生活殘酷。結果往往反而會對我們對成長構成障礙。能夠成功的人一定是能夠自我面對,自我突破的人。所以我們即使遭受挫折也一定要微笑著收獲經驗。自我設限的人有再好的條件也註定只能庸碌一生。所以一定要自我突破,自我成長。這才是我們生命的關鍵。
還有好多好多的東西值得我們深思,去發掘,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切的關鍵,找到本質,不斷的去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
最後,送給自己一句話:「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的心死去!」

又是一個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老美怎麼就有這么多故事改編啊,我們沒有么?難道我們就只能通過大辮子戲來折射對當代社會的諷刺而不是指著鼻子罵么?

電影講述的是,70年代,美國剛剛開始廢除種族歧視,高中的球隊從單一的白人變成了黑人和白人混合,黑人主教練和白人助理教練攜手共進,讓這只史無前例的混合人種球隊獲得了州冠軍、全美亞軍,十三場連勝。多麼不容易啊,不容易的不僅僅是比賽,更在於讓黑人和白人成為朋友。

相對於比賽激烈的後半部分,我更喜歡看前半部分教練教會大男孩們交朋友的過程,的確,雖然在訓練營中,黑人和白人小伙由於起居、訓練都在一起,加上本身種族歧視的觀念就不深,所以自然就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從訓練營比賽歸來之後,面對學校、社會、家庭中的種種種族歧視勢力,他們素手無策,只能選擇沉默。但是只要是在賽場,他們就是親兄弟,就是攥成一個鐵拳的十指,所以他們才能無往不勝,甚至在沒有教練在場的情況下,也知道擰成一股繩。球隊的成績壓制住了種族歧視的觀念,事情進入良性循環,環境才一步步好轉。

能夠把球隊帶好好不難,難的是把一隻成績不好的球隊訓練成為冠軍。我們現在對環境的大肆破壞,難道就是為了培養將來的環境治理「大躍進」創造環境?

很佩服片中的白人警察(好像那個時候的警察暫時還都是白人呢,至少片中是這樣的),不排除他們之中有有種族歧視的人,但是他們在執行公務(保護黑人不受種族歧視分子傷害)的時候,卻表現的非常出色,值得欽佩。更佩服將禁止種族歧視寫入法律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林肯總統也沒有白白犧牲~

片中的有些裁判倒是很不爭氣哦,呵呵。

題外話:怎麼美式足球球員發球的時候,姿勢那麼像大猩猩呢?

1.從網上評論來看,此片屬於米國中小學強迫小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旋律片~~
2.線衛Gerry Bertier真的很給力,1971年他得到了無數榮譽,全季10場常規賽加3場季後賽拿下142次攔截和42次擒殺的恐怖數據,同時他率領的防守組讓對手在13場比賽只拿下38分,平均每場3分都不到!一些NCAA名校也對還在上高二的他有招攬之心。不過不同於電影里的情節,現實中的Gerry是在賽季結束後遭遇車禍導致癱瘓的。
癱瘓後的Gerry成了傑出的殘疾人運動員,參加過輪椅田徑賽和籃球賽,破過一大把州記錄和全國記錄,在殘奧會里得到過鉛球和鐵餅金牌。他的教練一直是Bill Yoast。
他還致力於改善殘疾人(主要是和他一樣的截癱者)的生活狀態,1981年他再次遭遇車禍(他這輩子就和車犯沖)與世長辭,他的妹妹創立了「42號Gerry基金會」來繼續他的遺志。
其實Gerry Bertier才是這個故事裡真正的勵志帝呢~~
3.電影里關於種族間緊張氣氛的情節在現實中大都沒有發生過。
4.鳥槍陣
71屆泰坦隊在現實中的決賽結果是27比0,Gerry的防守組沒有給對手任何機會。為了增加戲劇性,編劇們讓對手變得非常強大,而且大量在進攻中使用鳥槍陣(台版的字幕直接譯為「職業隊打法」,坑爹呢)——從電影的鏡頭來看,應該是單殿衛四外接手的經典鳥槍陣。雖然鳥槍陣能給四分衛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視角來准備傳球,但是防守組會更有針對性地傾向於傳球防守,而且長距離開球也有更高的風險。所以Yoast才會說:「丫真把自己當紐約噴氣機了嘿。」
5.兩個四分衛和野貓陣
電影中的泰坦隊有兩個四分衛,黑人「牧師」和白人Ronnie。牧師比較擅長運動戰和短傳,Ronnie的特長則是長傳,都比較符合各自的特色。
最後一戰的最後一球,泰坦需要反超,一般情況下進攻方都會叫Hail Mary pass,拚死做長傳。對方的教練也叫的是針對長傳的戰術,他在高喊 "Cover D",應該是把安全衛回收防外接手和近端鋒殺得太深。不過棋高一著的泰坦隊用了一個比較怪異的戰術,中鋒開球給第一個四分衛Ronnie,Ronnie交球給跑衛,跑衛再次交球給第二個四分衛牧師,牧師一騎絕塵,直奔端區而去。有點眼熟?沒錯,這戰術裡面如果把Ronnie換成一個跑衛,就是近年來NFL很流行的野貓陣了。話說NFL的很多新戰術都來自高中和大學,此言不虛啊。

⑹ 代號47電影 英語觀後感高二版。

本片的英文觀後感,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⑺ 阿凡達 英文影評

Fascinating concept .Must be seen cannot be described

I saw this epic last night at the Empire Leicester Sq in London, which is a superb venue in which to view this film. Huge screen, excellent sound and an extraordinary Dolby, 3 dimensional image. The whole effect is mind blowing.

This is a 'Must see' movie, innovative, and extraordinary. I think it will be regarded by most cinema goers as another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art. The level of realism achieved is remarkable, and although the film is relatively long in real time, it retains it's excitement and holds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to the end.

Performances are good, but this is not the sort of film that dwells on big star value for the actors, although Sigorney Weaver does shine and delivers a very convincing performance, as do the rest of the cast. But as there is so much entertainment and action value on screen the human element does not dominate in the usual way.

As Writer/Director, James Cameron deserves high praise for this creation and in my opinion it will break box office records. I thoroughly enjoyed this film.

⑻ 跪求3部電影的英語觀後感

哈哈哈哈,我就不幫你寫啦,作業要自己完成哦,三部好的英語電影我可以推薦《這個殺手不太冷》《終結者》還有昨晚我看的《鄰家特工》,看完你肯定很有感想的,對了,不要忘記谷歌翻譯,把漢語打好,一點擊,英語句子就出來了,不過要自己修飾一下啦,加油!

⑼ 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英語影評,高二120字

大冬天出門看電影,一定要看一部溫暖的電影,不然看完電影在寒風凜冽中瑟瑟發抖之餘還淚流滿面就太凄涼了,還好,我選對了電影。
這是一部相當溫暖的電影。
正如羅伯特.勃萊的《冬之詩》,你能在寒冷中依然看得到希望,看得到愛。

【冬日中螞蟻顫抖的翅膀 苦熬著精瘦冬日殆盡】
女主人公金天是受過情傷的,三十歲,處女座,未婚夫跟別人跑了。她隻身一人來到布拉格,帶著她的WANNA LIST,想要放空自己、放縱自己。紋身、在夜店灌醉自己,希望用痛苦來減輕自己的痛苦,舉杯消愁愁更愁。
失戀,是一件太難過的事情。明明付出了真心,想著這個人也許就是能夠與之共度一生的人,就像《失戀三十三天》里黃小仙所說的,這個哥們是我留來結婚用的。可是未婚夫跟人跑了。滿滿的幸福變成了背叛,過去甜蜜的種種就像一個巨大的諷刺的驚嘆號,提醒著自己是有多失敗。
男主角彭澤陽在布拉格長大,笑起來像布拉格的陽光一樣閃耀的他,其實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很難想像這個帥氣的、看起來有點活寶的大提琴手,竟然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單親爸爸。
這兩個人在相遇之前,都像冬日裡瘦弱的螞蟻,蜷縮在洞里,畏懼著愛情就像畏懼凌冽的寒風一樣,缺乏安全感,卻又渴望春天的來臨。

【我愛你,以緩慢、呆板的方式 難以言喻,只一兩個字擠出了口。】
愛是什麼?
在很多人看來,愛是如火焰一般炙熱的沖動,是翻滾的岩漿,隨時能夠噴湧出絢爛的火花。
然而,很多時候,愛是沉默不語,愛是小心翼翼。
日本人評選出的最浪漫的情話,竟然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今夜月色真好。
在塞格林的《破碎故事之心》里他寫道,LOVE IS A TOUCH BUT YET NOT A TOUCH。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
金天和澤陽的相遇,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澤陽第一眼見到這個女孩就對她產生了保護欲,而在與這個受過傷的女孩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日久生情。有人可能覺得他倆的相愛沒有一個完整的理由,可是愛情這種東西,哪裡需要什麼理由,太理性的,不是愛情。荷爾蒙和多巴胺,控制了大腦,看到那個人的一瞬間,你覺得,是了,就是這個人了。但是因為彼此的過去,金天和澤陽又不敢再向前一步。
因為珍惜,所以謹慎,所以怯懦。在少年時代,有沒有偷偷的故意留下,就為了等掠過床邊的白色衣角;有沒有找過借口,向那個人請教一些自己早已諳熟於心的問題;有沒有有意無意的出現在那個人的眼前,帶著小小的竊喜;有沒有……但是到最後,那句話始終不敢說出口。

【是什麼導致我們各自隱秘地過活? 一段傷口,冽風,詞彙,抑或根源。有時候我們無助地等待著,笨拙地等待著,殘缺不全,傷口尚未癒合。 】
未婚夫的背叛、奶奶的去世以及彭澤陽的秘密,幾乎擊潰了金天。她像刺蝟一樣把自己保護起來,開始拒絕外界的溫暖。
爭吵和沖突,是每一段感情中無法避免的。
你會感到無助,為什麼那個我以為世界上最懂我的人,會不理解我。
你會感到痛苦,明明相愛為什麼會在不經意間相互傷害。
愛,在生物學上只是一種叫做多巴胺的腦內分泌物,用來傳遞情慾、興奮和所謂溫暖的感覺。
然而愛,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輕易帶來痛苦的情感。
愛而不得,是痛苦的。
因為相愛,而不得不分離,是絕望的。
金天在布拉格,追尋這奶奶的腳步,慢慢的發現了那個塵封了幾十年的秘密。在這個過程中,她感受到了離別的巨大痛苦,傷口一次次被撕裂。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傷口又在慢慢癒合。

【當我們遮住傷口,我們便從人退化為一種帶殼的動物。此刻,我感覺到那螞蟻堅硬的胸部,硬殼,沉默的舌頭。】
人都是自我保護的動物。
而正如那首老歌,《THE ROSE》里歌唱的那樣:
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所以心靈無法起舞;
因為擔心夢被驚醒,所以永遠錯失機會;
因為自己患得患失,所以不會懂得付出;
因為憂心靈魂死亡,所以無法學會生活。
電影中彭澤陽的媽媽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你們就活在今天嗎?未來你不想,它就不來了嗎?
過去的事情已成定局,為什麼要因為過去的不幸否認未來的一切可能呢?《怦然心動》里一句台詞說得好,有些人淪為平庸淺薄,玉其外,而敗絮其中,可不經意間,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從此以後,其他人就不過是匆匆浮雲。
這一部電影之所以溫暖,是因為它給你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你不能因為過去痛苦和背叛中,就去否認未來,人應該要相信愛,也應該要充滿希望。因為未來是未知的,正是因為它的不可預知,所以充滿了無限可能。因為過去的失敗否認未來的自己,是懦夫的行為。《肖申克的救贖》里安迪就說過,HOPE IS A GOOD THING.人類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在面對黑暗時仍然充滿希望,是因為在受到傷害時仍然有勇氣相信愛。

【這定是那螞蟻,那冬天的螞蟻的方式,那些被傷害卻仍想繼續生活的人的方式:呼吸,感受他人,等待。】
人會恐懼,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但是人不可能一輩子躲在自己的夢里,一輩子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中不出來,冬天過去了,總會有春天的到來,這是億萬年來的自然現象,也是人類必定會最終走出痛苦的預兆。
奶奶的遺憾畢竟過去了,悔婚的那個人畢竟不是對的人。
正如電影里彭澤陽所說的:沒有在一起的,就是不對的人;對的人,你是不會失去他的。
聽到這一句話的整整五分鍾內我都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這應該是我聽過的最動人的情話,每一個字都那麼擲地有聲,充滿了對命運的篤定。聽到這句話,再大的痛苦都應該釋然了,既然是不對的人,那就隨他去吧。以前經常聽到一句充滿悲傷的話,不是因為不合適,而是因為不夠愛。現在是不是可以不那麼悲觀,不是因為不夠愛,而是因為不合適。不合適的人,早早離開他,是一種解脫。而那個對的人,那個合適的人,不管發生了什麼,你們都會在一起,這是命運的安排。你要充滿希望地,等待。
早些時候看過徐靜蕾的一個訪談,訪談里她說:年輕的時候喜歡悲劇,年紀大了反而喜歡更溫暖的東西。
想來也是,過去的自己沉溺在不可逆轉的悲劇里,好像美好的結局都是俗氣的:《海上鋼琴師》里1900必須和弗吉尼亞號一同沉沒,《大奧》里新五郎必須要為繪島死去,《泰坦尼克號》中傑克必須把唯一生存的機會留給羅絲……但其實,人類還是嚮往美好的,就像飢餓時會渴求脂肪,這是一種本能。
於是,在這一部電影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可以說是偉大的愛情故事,女主角從背叛、失落、絕望中走出來,帶著堅定的意志和超人的勇氣,走到布拉格里的陽光下,去接受一份愛情。怎麼可能不接受呢?彭澤陽,這個成長在布拉格的大提琴手,從年少時的叛逆中走出來,成為一個富有擔當的男人,在你需要的時候他能夠給你幫助、在你痛苦的時候他能夠給你安慰、在你猶豫的時候他能夠給你堅定的眼神,他過去的經歷反而讓他成為了一個更加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讓他成為了一個更加有責任感的人,他不是一個白馬王子,他和女主人公一樣受過傷、然後又站起來,這個時候他作為一個成熟大氣的男人,對你說,「我不能失去你,不要走」,沒有人會拒絕。在這里不得不提到吳亦凡這個演員,作為一個第一次演戲的新人,他的表現可以說是驚喜。沒有那種故作姿態的矯情,也沒有那種時時刻刻叫囂著青春不敗的浮躁,相反,他用相當成熟的表演詮釋了這個姐弟戀中那個更值得依靠的角色。吳亦凡,或者說是彭澤陽,他真真實實的讓你去相信,勇敢去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愛,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愛,也是生物學上的本能。
人的一生何其豐富,在追求愛的過程中,會膽怯、會受傷、會絕望,而正因為如此,帶著滿身的傷痕去相信愛、追尋愛更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還是那首老歌,《THE ROSE》,在結尾處唱到:
Just remember in the winter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s,
但是請記住,在嚴冬的積雪之下
Lies the seed,that with the sun's love,
正有一顆期待陽光的種子
In the spring becomes the rose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它會綻放成一朵玫瑰

所以,相信愛情吧,勇敢的去愛吧。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遇到那個對的人,在那個只有你們知道的地方,共度你們最絢麗的一生。

⑽ 英文電影英文觀後感300字 訴求謝謝

阿甘正傳的英文影評:
http://..com/question/226429087.html
當幸福來敲門的英文影評:
http://..com/question/226142095.html

閱讀全文

與高二電影觀後感英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李沁張天愛國際電影節 瀏覽:329
cars電影英語作文 瀏覽:16
動畫片英文電影主題曲 瀏覽:800
美國2000年電影票房分配 瀏覽:262
電影情書的英文台詞 瀏覽:149
中文日本媽媽2電影 瀏覽:210
諷刺愛情電影片段 瀏覽:429
冰棍電影院 瀏覽:720
描寫四大凶獸的電影 瀏覽:42
岔路口電影演員表 瀏覽:329
八十年代的電影明星劉冬圖片 瀏覽:636
電影經典愛情電影 瀏覽:455
女殺手換裝逃跑電影名字 瀏覽:184
小丑電影一大人一小孩 瀏覽:812
湘潭市萬達電影院在幾樓 瀏覽:556
泰國那個拳王電影 瀏覽:687
陳情令完整版大電影 瀏覽:329
電影英文經典長對白 瀏覽:390
周冬雨和日本演員的電影 瀏覽:424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是一部什麼電影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