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空救援觀後感500字
2001太空漫遊既然在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就必然有其過人之處。首先它關於太空飛船的特效在當時是非常精彩的,其次它的劇情引人深思。當然樓主的疑惑我當年也有,電影在當年播放時也有許多資深電影人看不下去猩猩的枯燥與那一段莫名其妙冗長的時空穿梭畫面而憤然離場的。其電影最震感的在於給予了人類一種新的解釋。電影片頭,猴子們最終揮舞起骨頭棍子,然後變成飛船的畫面寓意著人類是由工具的進化而進化的,從最初的骨頭到宇宙飛船,人類發明各式各樣的工具從而強大起來。可是這一切都是那一塊石碑賦予的,當人類進化到一定程度,石碑再次出現,人類第二次進化,工具已經不再重要,影片最後的嬰兒,就是新人類。
2. 太空授課觀後感 500到600字之間 不能超600 要基本上全是感受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在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時間約為40分鍾,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觀看後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鍾的時間內,可愛的航天員們為我們展示了五個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並且對質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後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所製成的質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並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後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後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啊!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後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 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而前進!
3. 急需《飛天》電影觀後感
很久沒有這樣熱淚盈眶了。那天,在八一電影製片廠觀摩《飛天》樣片,卻讓我忍不住淚水橫流,猶如潮水一陣緊似一陣打心底涌來,奪眶而出。我以為或許只是我陷入了瞬間的脆弱——本不該這樣——我對我的這種感覺感到新奇和陌生。不過我發現,在我左右的幾位也在抹著眼淚,有人甚至在輕聲地擤著鼻子——白色的紙巾在釋放著暗亮。顯然,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命運感。張天聰這是一個怎樣的鐵漢!他做了二十年的替補航天員,每一次輪到遴選時,不是因年齡偏大,或者是票決結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場意外的感冒,飛天的機遇一次次與他擦肩而過,恰如已經掬在手中的一捧水,眼睜睜的順著指縫一次次地流走,而不能解他心中的焦渴。然而,他依舊矢志不移,以清醒的狀態、忘我的情境,一次次地選擇繼續留下來。即便是親人的艾怨,新人的挑戰,都不能動搖他對航天事業的痴心,改變他對太空夢想的追求。
他最初的兩位搭檔面對現實,轉崗離他而去,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一個成了空軍少將、一個成了民航老總,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擺脫了常人難以想像和忍受的超強體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練(七天七夜仰卧於床上、本末倒置,進食與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孤獨一人,在幽靜的暗室里,獨處五天,等等),開始享受生活。而他卻選擇繼續留在航天中心,又帶領新的一批航天員投入新的一輪超強訓練。就連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的主任見到他都說,你?又來了?你早畢業了。他只說,我現在是教練員兼航天員,依然指導那些新人做著每次二十二個拋物線飛行。這是一個面對挫折何等泰然處之的鋼鐵硬漢,觀眾不免為他心生惋惜,為什麼命運總是對張天聰們不公呢?一種聯想的紐帶悄然在主人公與觀眾之間形成,於是,觀眾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劇情發展的波瀾,心潮難平,甚或是推波助瀾,使這部電影的藝術感染力開始朝著極致發展。
機遇終於降臨,當飛天三號飛船升空與軌道艙對接時,太陽能電池板不幸被太空垃圾擊中,致使電力系統受損,艙蓋打不開——宇航員不能出艙太空行走修復。飛船的安全和宇航員的生命受到威脅。茫茫太空何以為依託?觀眾對飛船中曾經的幸運兒們的命運開始擔憂起來——希望有一種超力來解救他們,讓他們擺脫令人窒息的太空,回到堅實的大地上來。將軍作出了果斷的抉擇——讓飛天4號——張天聰組立即飛向太空,來解決飛天3號陷入的困境。於是,一種命運感瞬間著附於觀眾心頭,他們對張天聰這位屢被命運捉弄的鐵人,終於如願飛向太空莫不感到欣慰。影片與觀眾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藝術張力開始充分延伸。
超越感。《飛天》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塑造了張天聰這樣一個中國硬漢形象,它還有一種超越感——超越了地球,超越了大氣層,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空間和經驗環境,電影的畫面感非常純凈而美麗,給觀眾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在深邃的太空,眺望著蔚藍色的地球,那種升華與釋然,令觀眾感同身受,暢快淋漓。而他女兒張思宇從最初的懵懂,到毅然選擇當飛行員,選擇藍天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樣是一種超越。作為妻子的曲丹,也從對丈夫最初的支持,到後來的不理解,到再度堅韌地支持,也是一種對於自身內心的超越。一部成功的電影只有實現不斷的超越,才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達到最佳境界。
歷史感。觀罷《飛天》,應當說一部中國航天史歷歷在目,它不僅書寫了幾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明天。我們從張天聰的身上看到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投影,他說:「當年搞兩彈一星,參戰人數以百萬計。今天搞載人航天,參戰人數以幾十萬計,沒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載入史冊。我真的是喜歡這個職業。能一輩子做個中國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將總指揮的話更是擲地有聲:「……今天我們建空間站,明天我們登月、上火星,都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署。當年,如果我們不搞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今天,如果我們不在太空占據重要位置,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創作出這樣一部富有歷史感的鴻篇巨制,無疑是最好的獻禮。
陌生感。當巨型飛機轟鳴著幾近垂直沖向地平線,完成拋物線飛行,全然超出普通觀眾的經驗,在失重狀態下人體的飄浮,進食與飲水,都與常態不同,讓觀眾會產生強烈的陌生化感覺。火箭發射器點燃瞬間的發射井下噴涌的水流,太空視角——一邊是浩瀚的宇宙,星漢燦爛,一邊是陽光照射下的蔚藍色地球,人類的故鄉。當飛天三號飛船太陽能電池板被太空垃圾擊中,四號飛船與太空艙銜接,張天聰走出太空艙,藉助機械臂為三號飛船更換電池板這些細節,完全是陌生經驗,讓普通觀眾心懸一念,達到一種空前的吸引力,而最終又符合中國傳統的大團圓的結局,令觀眾有一種心靈的滿足感。
夢境感。從嫦娥奔月神話故事開始,中國人就充滿了對太空夢境般的遐思。幾千年來,玉兔與常娥,廣寒宮與月桂樹,成為中國人想像力的最佳延伸。而電影《飛天》恰恰圓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那遨遊太空的飛船和太空艙,既是真實的,又有夢境般的幻覺,亦真亦幻,令人無不舒心愜意。當然,也鼓舞著地平線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們,激發他們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和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顯然,電影所展示的,不僅是主人公張天聰一個人的夢想終能實現,也是一個民族的夢想終於在一個新的時代得以實現的崇高境界。
人性的光輝。這部電影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觸動了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張天聰的妻子曲丹在他選擇繼續留在航天中心時曾經抱怨道,作為一個女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經在等待中過去,我不想再讓十年在等待中過去。但是,她最終還是為丈夫留任申請簽字,依然忍受著內心不安與焦慮的煎熬,為自己心愛的人默默作出犧牲,在苦苦等待中終於迎來張天聰如願以償實現飛天的輝煌。父女之情也在電影中得到合乎常理的展現,張思宇從一個替父親抱打不平的激憤少女,成長為新一代優秀的飛行員,父女之間的深沉的愛,與翱翔藍天的追求緊扣在一起,那種同樣的執著、同樣的敢於獻身、同樣的坦然面對一切的精神狀態與心理默契令人怦然心動。母子之情更讓人無比感動。那個在東北山村裡的老母,總是翹首企盼著兒子能夠飛上太空,她就是在這樣的期待中被病魔擊倒,在她最需要兒子在身邊的時候,張天聰卻全然不知母親已處於彌留之際,正帶著新的一批航天員正在俄羅斯的上空完成每次二十二個拋物線飛行的艱苦訓練。真應了那句老話——忠孝不能兩全。戰友替張天聰去看望臨終前的老母,給她以靈魂的安慰,當母親瞌然長逝時猶如親生兒子熱淚縱橫的他,讓人品出的不僅僅是戰友之情,而是一種崇高的對於母親敬畏的人性,無不打動著每一個人。
文本的意義。《飛天》劇本發在《中國作家·影視》版第五期,對照拍攝剪輯出來的影片,讀者和觀眾會發現有許多地方被省略了(抑或被改動)。這就是電影——蒙太奇藝術的真正魅力所在——能夠省略的時間和空間一概省去,用兩個鏡頭巧妙地銜接起來,便構成了電影的內在時空邏輯。但是,讀者和觀眾同樣會發現,《飛天》劇本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礎,一部優秀的電影文學劇本,對於一部優秀電影的生產製作,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劇本劇本,是一劇之本。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感謝電影編劇們付出的心血與智慧。
應當說,《飛天》以它昂揚向上的氣勢,飽滿的激情,燦爛生輝的畫面,有血有肉的英雄群體,將會書寫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電影是綜合藝術,是一個創作群體智慧的集中體現,感謝參與這個群體的每一名成員,為我們創作出可以稱得上具有中國氣派的這樣一部好電影。
4. 觀看太空授課 寫一篇心得體會 700左右不要太多
網站:
http://..com/link?url=-4_tvMEF0Y-rBv-aZgHrlwro7g19nzsTT-NYSAMLAC05jPyS5-a1GKWaNn-DZqhC9ghFabZbeSwhYawH19p-Oa
http://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30620195933_219258.html
神十太空授課觀後感(王亞平主講)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在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時間約為40分鍾,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觀看後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鍾的時間內,可愛的航天員們為我們展示了五個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並且對質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後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所製成的質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並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後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後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啊!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後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 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而前進!
5. 電影《飛天》觀後感,怎麼寫
《飛天》電影中,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業技術過硬,但仍然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利。面對種種壓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 面對國際對於外太空資源搶奪形勢的加劇,中國政府決心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間站,而宇航員正是這項任務的重要執行者。張天聰不僅是新一代航天員的教官,同時也是他們的競爭者。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與所有航天員一起經歷著種種常人所不能想像的訓練。為了進行失重訓練,航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
在長達數年的訓練中,張天聰的執著和頑強感動了身邊所有人。尤其是女兒張思羽,放棄保送北京大學的機會,考入飛行學院,決心與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航天員。 新一輪選拔來臨,然而命運卻再次和張天聰開起了玩笑。由於探望剛剛執行完抗洪搶險任務的女兒,張天聰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錯失「飛天」的機會。 張天聰並沒有陷在失敗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曉蘇組成新團隊,角逐登陸中國太空站的機會。一切已經准備就緒,問天一號飛船在發射塔就位。投票會議上,謝朝陽組因為年輕的優勢獲得了問天一號的飛天資格,張天聰組備份,執行問天二號增援任務。 問天一號飛船上天後,一切運轉正常。突然,遠處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飛船陷入了嚴重危機中。千鈞一發之際,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憑借出色的技術很快修復了破損的電池板,問天一號恢復正常。太空中,空間站和連在一起的兩艘飛船在太陽的照射下,現出奪人心魄的美麗……
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他代表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飛天夢,要說中國人的飛天夢已經實現了,從神舟一號揭開中國人的飛天夢之後,神二、神三、神四,再到神五楊利偉,神六費俊龍、聶海勝。可到了神七又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並且這次和前次又不同的是航天員完成出艙活動任務,這又是第一步,正如胡錦濤總書記為「神七」航天員出征壯行時發表的簡短講話是說:「載人航天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任務的首次飛行」。
那麼第二步任務就是我們新的夢想,神七的發射升空,就是我們探索太空的夢想的開始,在這里三位「神七」航天員要完成任務,更要在這里展示中國人的形象,還要高揚中國國威。太空是一個復雜的空間,但只要我們遵從科學規律,抱著嚴謹的科學態度,那麼沒有開發不了的太空,也沒有徵服不了的太空。
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這次飛行任務技術難度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狀態變化較多,對任務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在神舟七號飛船順利升空,准確入軌之後,要完成更多的夢想,那麼就讓我們大家都來祝福「神七」,期待「神七」,在太空圓滿夢。
從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成功到神七飛天,無論是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世界總能從中國人身上得到一個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的發展與創新。
6. 急!!!!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後感,要500字!!!!
今天看了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心理茫茫的激動,想像著祖國如今如此強大,定能在不久的將來驅除韃虜,復我中華。神馬島國棒子的統統臣服在我大國天威之下。神馬西沙南沙北沙東沙的,放在那裡都無人敢有非分之想。我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聽從老師的吩咐,將來考大學,讀研究生,上博士,也做一名航天人員,為祖國的強大,富強盡自己一份薄力。。擦,又做夢了。。。
7. 電影飛天觀後感,高中生的,,有關航天精神
《飛天》電影中,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業技術過硬,但仍然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利。面對種種壓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 面對國際對於外太空資源搶奪形勢的加劇,中國政府決心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間站,而宇航員正是這項任務的重要執行者。張天聰不僅是新一代航天員的教官,同時也是他們的競爭者。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與所有航天員一起經歷著種種常人所不能想像的訓練。為了進行失重訓練,航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
在長達數年的訓練中,張天聰的執著和頑強感動了身邊所有人。尤其是女兒張思羽,放棄保送北京大學的機會,考入飛行學院,決心與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航天員。 新一輪選拔來臨,然而命運卻再次和張天聰開起了玩笑。由於探望剛剛執行完抗洪搶險任務的女兒,張天聰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錯失「飛天」的機會。 張天聰並沒有陷在失敗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曉蘇組成新團隊,角逐登陸中國太空站的機會。一切已經准備就緒,問天一號飛船在發射塔就位。投票會議上,謝朝陽組因為年輕的優勢獲得了問天一號的飛天資格,張天聰組備份,執行問天二號增援任務。 問天一號飛船上天後,一切運轉正常。突然,遠處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飛船陷入了嚴重危機中。千鈞一發之際,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憑借出色的技術很快修復了破損的電池板,問天一號恢復正常。太空中,空間站和連在一起的兩艘飛船在太陽的照射下,現出奪人心魄的美麗……
8. 《太空旅客》影評 900字左右! 謝謝
看完這部影片,我覺得這部電影是將人生縮影到了漫長的太空之中。由於太空飛船的故障,導致男主角意外提前90年醒過來,這意味著如果他無法繼續休眠,他的人生將在這漫長的太空旅途中獨自度過。於是出於對女主角的傾慕之情,他自私地喚醒了女主角。兩個人在只有他們兩個蘇醒的飛船上共同經歷了愛情的甜蜜,女主角得知真相的崩潰,和修理飛船故障的驚險。盡管最後男主角發現了幫助女主角休眠的方法,但是女主角依舊願意留下來陪伴他在飛船中面對晝夜的太空走完自己的人生。
身臨其境地體驗那種發現自己比別人早醒90年的恐懼和絕望,當然也看到了別人一輩子也不會看到的璀璨星際。男主角的醒來就像我們無從選擇的人生開始一樣,在浩瀚的宇宙太空,我們只是渺小的塵埃,我們是自己的全世界,卻是漫長人類進化史中毫不起眼的過客。在無法改變的環境和時代面前,就像女主角一樣,我們能留下的就是自己的經歷和思想。正如現處在21世紀的我們,這輩子也無法經歷沉睡120年到達另外一個家園星球。即使100歲的人生在時間長河裡依舊是滄海一粟。就像男主角無法想像如何在宇宙飛船中度過剩下的人生,而對於飛船來說那不過是它從地球飛到另外一個星球的一次行程。
雖然影片放了一個多小時才只有兩個演員,但不得不說男女主角真的是非常養眼,飛船的設計和星際的展現也非常逼真震撼!但是也是槽點滿滿,如果男主角不醒來,那麼飛船的故障永遠不會被發現,那大家是不是就在休眠中隨著飛船爆炸一起長眠於太空之中?!!而男女主角本是兩個世界的人,男主角發現女主角也是莫名其妙,而女主角則是誤以為他們是飛船上唯一提早被喚醒的同命者,從而對男主角產生相依為命的愛情。而那位突然出現又身患重病的甲板工作人員只是為了給他們提供享有工作人員許可權的手環嗎?!在說到每次太空飛行都會獲得一大把利潤的時候,聯繫到本次飛船故障,本以為會有什麼陰謀論在裡面,然而只是男女主角順利地挽救了飛船,然後在船上度過一生。
電影對男主角醒來的生活描述地過於冗長,也就是間接地在描繪太空飛船,而後期的對於發現故障以及冒著生命危險處理故障的描述顯得倉促和沒有層次遞進感。女主角選擇陪伴男主角而不是進入休眠也是一帶而過就到了工作人員出艙的88年後。當然還是值得去電影院體驗一把3D效果的太空帶來的震撼的!
9. 看太空熊貓電影寫觀後感400字
宇宙中熊貓星球的太空熊貓為了保護熊貓星球與黑暗宇宙的天狼鼠大戰,從而引發了宇宙大爆炸,隨著宇宙大爆炸的能量旋窩,太空熊貓意外闖入地球,並結識地球上的小泰、小尚以及六福星球的啾啾馬、哞哞牛、咩咩羊、咯咯雞、汪汪狗、哼哼豬幾個基因寶貝,大家在一起搞怪賣萌。
天狼鼠在宇宙大爆炸作用下變成了一塊能量隕石跟隨到了六福星球,後與黑精鼠合體後變成了基因怪獸,能力大增,他將太空熊貓分身解體。
大家為了挽救太空熊貓的五個分身,一起穿越時空,跨越金木水火土五個空間,大戰黑精鼠和五大鼠王,最終獲得勝利,告別基因寶貝六福星返回熊貓星球。
《太空熊貓歷險記》講述的是宇宙中熊貓星球的太空熊貓為了保護熊貓星球與黑暗宇宙的天狼鼠大戰,引發宇宙爆炸後意外闖入地球,並結識地球上的小泰、小尚以及基因寶貝六福星。天狼鼠闖入六福星,基因異變後與黑精鼠合體後能力大增,將太空熊貓分身解體。基因寶貝們為了挽救太空熊貓,一起穿越時空,跨越金木水火土五個空間,大戰黑精鼠和五大鼠王,最終獲得勝利,告別基因寶貝六福星返回熊貓星球。
摘自網路,你可以參考。
10. 科普電影《宇宙》觀後感怎麼寫
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前幾天,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60分鍾驚心動魄的視覺享受,1個小時盪氣回腸的心靈震撼之後,真叫人感慨萬千。
應該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後又選擇了人。地球的環境是那麼的適宜,有不遠又不近的太陽在源源不斷提供著生命所需的光和熱,液態水為生命誕生提供了溫床,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夥伴們。這種種的一切,促使生命產生了。
人類產生的又是那麼的恰到時候,上一代的地球統治者??恐龍為我們承擔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人類從此走進地球的統治。在發現了自然規律這一寶藏之後,人類按著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則,一步步將地球改造成按人類意志發展的生機勃勃的世界。而今,人類已有能力採取措施來避免恐龍的悲劇,也許人類會永遠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辯證的,人類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並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跡,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為這個地球而驕傲!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直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