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狼圖騰》的讀後感,500字-600字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准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於是有了成吉思汗.於是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朝鮮戰爭結束後,艾森豪威爾告戒美國軍人永遠不要做兩件事,一是永遠不要進攻莫斯科,二是永遠不要和中國軍隊在陸地作戰.然而,他可能忘記了這組矛盾其實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當年火燒莫斯科的正是這幫狼圖騰的血性中國人.
說起草原,大家腦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可以豪情萬丈的蹤馬馳騁,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的呼吸那裡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幾人知道,狼為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勞.
因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著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著蚊蟲的數量.
可見.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系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裡文明的起點,那裡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系.毫無誇張的說,那裡的生機勃勃,那裡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
參考資料: 其他
回答者: 60.182.34.*
❷ 求《狼圖騰》讀後感600字以上
《狼圖騰》這部書,我是糾結著、撕扯著靈魂讀完的。太多個深夜,點點燈光下,我捧著厚厚的大書,淚流滿面。
我的眼淚掉下來是因為看到陳陣親手殺了他養大的小狼,因為最美的最後的天鵝湖在油煙中消失,因為最原始遼闊的草原終於只剩下片片黃沙。。。。。。
原來我總以為狼只是猙獰的野獸,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它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漸漸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我對狼的偏見又是多麼的嚴重。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們的幼年時代。我們漢語的詞彙中關於狼的詞語,全是對狼的抵毀和貶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狽不堪、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狼圖騰》卻終於讓我明白狼的智慧、勇敢、團結與驕傲。
剛剛讀完的時候很悲憤,覺得農耕民族目光短淺,他們以人口的龐大侵佔草原,蠻不講理,恣意妄行,毀掉了原始游牧民族的一切,毀掉了草原美麗的一切。心裡翻江倒海的難受,環境破壞如此嚴重,如詩如畫的風景正在甚至早就消失了。現在弘揚人與自然的和諧只不過是剛剛開始的一點點人類還債的意識。。。。。。騰格里美麗的草原剩下的,於我來說,是被破壞的很嚴重的草場,於原牧民來說,就是無限的悲切和感傷吧…
書是越讀越不忍心看下去。既為草原與人類的文明,也為狼的命運。
狼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准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畢利格老人打狼的精湛也是從狼自身學來的。
狼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團結一致。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於是有了成吉思汗。於是有了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
說起草原,腦海里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可以豪情萬丈的縱馬馳騁,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的呼吸那裡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狼為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勞。
因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著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著蚊蟲的數量。
所以說,狼是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老牧民們非常了解這一點,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著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系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裡文明的起點,那裡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系。毫無誇張的說,那裡的生機勃勃,那裡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小農頭腦目光短淺的莽夫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扛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裡的草原狼,並樂此不疲。當我讀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幾十公里,費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讀不下去了,淚水橫流。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
地球上本來有著最最鬼斧神工的風景,可是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和工業的起源,這些奇景便開始遭到越來越嚴重的踐踏…
悲痛之後,總要反思:究竟為什麼,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思想精神差異如此巨大?
游牧民族是敬天的。他們把天看作自然的化身。他們敬酒時,要首先用手指將酒向上灑幾滴,以表示對天的尊敬。甚至他們死後,也要採取天葬的方法來達到「魂歸騰格里」的至高境界。當他們遇到困難時,總是將頭高高仰起,以求天賜與力量。他們安詳滿足的生活在藍天白雲下,悠然自得。他們把自然的位置放在人之上,以仰望的姿勢來面對自然。如果人向上看自然,便會覺得自己在自然的下面。這正是游牧民族順應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原因。
而農耕民族,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只盯著腳下的幾寸土地,他們是俯看自然的。他們向下看自然,便會覺得自己在自然的上面,於是就有了「人定勝天」的想法。他們以能「改造自然」為榮,鄙視「落後」的游牧民族。覺得自己的文明才真叫文明。但自然的一再被破壞,人類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危機,讓人不得不懷疑,究竟什麼樣的文明才能贏得長久的發展?
或許真正的文明,不是你歷史上出了多少名著,建了多少「世界奇跡」;而是一種氣度,一種尊敬自然的氣度。
農耕民族沒有什麼信仰。我們常說游牧民族那種敬天是迷信。我們不相信什麼自然的懲罰。我們相信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和平安逸最重要和可貴。
然而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東西,卻不是勞動可以創造出來的。生命的本質,在於戰斗。比如:勞動可以創造出和平安逸,和安全鞏固的國防。但勞動創造不了強烈要求實現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民族性格。不會戰斗的勞動者,只是苦力、順民、家畜、牛馬。如果猿猴光會勞動不會戰斗,它們早就被猛獸吃光了,哪還輪得上勞動創造以後的一切?綿羊是低等與愚昧的,當狼咬翻那隻大羊的時候,立即引起周圍幾十隻大羊的恐慌,四處奔跑。但不一會兒,羊群就恢復平靜,甚至還有幾只綿羊,戰戰兢兢地跺著蹄子,湊到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在抗議,又像是在看熱鬧,接著又有十幾只羊跺著蹄子去圍觀。最後上百隻綿羊,竟然把狼吃的血羊圍成一個三米直徑的密集圈子,前擁後擠,伸長脖子看個過隱。那副嘴臉彷彿在說:「狼咬你,關我什麼事!」或是說:「你死了,我就不用死啦!」羊群的恐懼與幸災樂禍,與現代某些中國人是何其相似,真讓人不得不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那一群群看客!當今中國的精神和民族性格日漸頹廢和雌化,這怎能不叫人心痛?作者又沿著「狼圖騰理論」進一步作了分析,「中國的改革,不僅是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轉換,從基礎上更具有決定性的卻是國民性格的改革和轉換......」從這一理論的層面找到了中國落伍的病根後,作者又把他的理論進行了升華,從古代的『文明羊』,向個性真正解放,真正自由的『文明人』發展。到那時,中國人根除了『文明羊』階段的家畜性,克服了『文明狼』階段的半野蠻性,才能成為真正的文明人!
國家的競爭,最根本還是民族性格的競爭。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諸多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濃縮提煉出來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年輕一代的我們正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更是民族性格重新找回的重點。現在不少年輕人拜金享樂,迷亂了自己的心緒,也恍惚了自己的心情。或成為金錢的奴隸,或淪為網路的俘虜,游戲的犧牲品。青春不再的時候,再幡然醒悟,甚至終生不能醒悟。糊塗的季節出現糊塗也是正常,但美好的人生卻會走偏。人生的確需要經歷教訓,但難道每一次經驗的獲得都要付出人生的種種寶貴么?
我不是說農耕民族的想法一定是錯的,游牧民族的就是對的,小農思想就是要轉變,向游牧民族學習,因為我自己也還在迷惘。我也還鬧不清中國,中華民族究竟要怎樣才是最好的發展前進。但是《狼圖騰》究竟還是敲響了警鍾。幾十萬字力透紙背的大書,究竟還是在我心裡扯起了憂國憂民的情懷,讓我覺得自己終於還是一個青年,有了一點點青年的樣子。
讀著那些不論心痛還是心動的文字,思維穿越時空,眼界豁然開朗。願我的信仰日漸完善,心理變得更加堅強,美好的願望縱橫馳騁在自己的心田。
❸ 電影《狼圖騰》觀後感400字
狼不是蒙古人的圖騰,狼系游牧民族的天敵也。充其量狼與老虎,豹子,羚羊等一樣均被蒙古人獵殺的野生動物之一。蒙古國蒙獒輕松抓吃一隻狼;訓練老鷹專門獵殺狼!蒙古人沒有圖騰,如果非要找一個圖騰的話那隻是蒼生天,其次是駿馬,還有獵榫 。蒙古人自古以來稱自己為蒼生天的孩子。蒙古國的國旗是用以「白馬鬃」做的,戰旗是用「黑馬鬃」做的,蒙古族樂器的傑出代表是馬頭琴,而不是狼頭琴。蒙古國國徽里的動物圖案是「駿馬」和「獵榫」,而不是狼。蒙古人的哲學是游牧哲學,信捧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和為一體的處世思想,其核心是善待自然,敬畏自然。以家庭為單位的狼的思想與行為只是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遵循自然規律,以開放心態的游牧文明 ,怎麼可能崇拜並供捧自己的天敵--狼狼呢?。《狼圖騰》是個不懂蒙古文化內涵的下鄉知青的所虛構的長篇小說而已。但是不可否認這篇長篇已經蒙敝了包括蒙古族的文盲和非文盲,不懂蒙古民俗的大眾了,「狼圖騰」電影一經播發,更會蒙騙全世界的觀眾的,因為是法國著名導演導的,中央電視台播發的嘛。法國導演為了好奇和商業利益,不可能去考證民俗。可悲得是我們的那些所為蒙古史學家和研究民俗的學者們都那兒去了?
狼更不是蒙古人的祖先,「蒙古秘史」開頭說的那一段關於「蒼狼」和「白鹿」,是狗屁反譯,應該譯為叫「蒼狼」的人和他的婁子叫「白鹿」的人才正確,蒙古人習慣用動物名字命名人名的用意是「確保平安」!比如:「黑虎」,「賴狗」,「黃狼」,「貓如」等等!這樣豈不全成了圖騰?
希望電腦高手們傳到網上為盼!
❹ 電影《狼圖騰》觀後感600字以上
豆瓣網搜狼圖騰,別說600字,6000字的都有
❺ 《狼圖騰》電影 觀後感
狼,一種既有心計又霸氣的動物。
小時侯,在我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兇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於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還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童年。看著這些成語和故事使我覺得狼是一種世上最惹人厭的動物,直到我讀了《狼圖騰》才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漢人到了草原從認識狼到崇拜狼的經理和心理活動。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頭腦。
說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們比比了。狼雖然老盤算著有一頓美餐,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攻擊人或牲畜的。它們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樣會盤算著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權利,有名利,有金錢,有名氣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學不會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錢或不正當的手段去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這樣換來的東西還留有多少價值呢?可以說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這些野心不但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質量現在是比狼略遜一籌了,現在看看狼的頭腦。有句話說,「成功是准備出來的。」我認為這句話,人比狼說得次數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從不打無准備的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等等,都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狼的頭腦,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是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說不定其餘的三十五計都是人向狼學到的。
這樣說來,狼做人的導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沒有《狼圖騰》這本書我們又怎能相信這一現實呢?所以,謝謝狼和《狼圖騰》,你們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德風范。
❻ 狼圖騰電影觀後感
《狼圖騰》是我近年來看過的少有的一本好書。作者姜戎是一名插隊內蒙古邊境額侖貝爾草原十一年的北京知青。為了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作者從1971年至1996 年腹稿了二十五年,初稿於1997年,三易其稿後定稿於2003年。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煌煌五十萬言,讓我們在書中重新認識了草原狼,重新認識了草原,重新認識了我們的歷史,重新認識了我們人類自己。
書中幾十個狼的故事有機連貫,一氣呵成。情節曲折緊張,場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馬勇敢鎮定地獨闖狼陣,狼口脫險;有蒙古女人和九歲小孩與狼徒手搏鬥,生擒惡狼;有蒙古獵人坐山觀狼群設伏黃羊,漁翁得利;有石圈裡的飛狼之謎,驚人推斷;有狼群與軍馬慘烈的生死決斗,同歸於盡;有白毛風和蚊蟲的天災人禍,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與狼的殊死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萬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運和悲壯的一生……。最後作者道出了對小狼的懺悔,對蒙古老人的懺悔,對草原的懺悔。震撼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會輕意感動的靈魂,讓我們在讀過之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無盡地思索。
狼在我的記憶中是兇猛殘暴的肉食動物,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們的幼年時代。我們漢語的詞彙中關於狼的詞語,全是對狼的抵毀和貶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狽不堪、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看來我們的無知和應試教育讓我們對蒙古人崇拜的狼從小就存在著太多的誤解和偏見。
狼是狗的祖先,狗卻與狼勢不兩立。如今狗已成為人類最親密的朋友,但它從此也失去了獨立生存的狼性。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這就意味著狗永遠也不能與狼同日而語了。草原上的牛羊強壯了蒙古人的體魄,草原上的狼鍛煉了蒙古人的品格。我們的計劃生育造就的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受挫折教育都很差。他們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他們缺少的只是吃苦耐勞,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兒子津津有味地聽我講小狼的故事,我卻多麼希望他能有一點小狼的精神。
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群的中的友愛親情無不震撼著我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為兇殘,但狼只有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會攻擊牲畜和人。這比飽暖思淫慾,物慾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了。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狼的狡黠與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使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外,說不定其餘的三十五計都是人跟狼學的。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大西洋海底的潛艇絞殺戰,解放軍出奇制勝的穿插分隔包圍戰術都是狼群戰術的一種。中華民族就是缺少一點點的狼性,當年幾個日本鬼子就能掃盪一個縣城,趕著幾千名老百姓滿山跑。有了狼性的民族才不會有羊性的百姓,有了狼性的民族才會有千千萬萬個黃繼光,才會有千千萬萬個董存瑞。
我們理解了狼性,也就會明白為什麼成吉思汗的鐵蹄能夠掃盪千軍萬馬橫跨歐亞大陸,就會明白中國近代屈辱的百年歷史。狼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能得以生存,這是每一個有危機感的民族應該思考的問題。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迫發出狼一樣的嚎叫。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在這本書里狼性與人性的碰撞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狼是脆弱的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狼群消失了,多米諾骨牌就要倒塌,與狼為敵的草原狗也會從此衰敗。草原上的老鼠成災,草場會迅速退化,馬也變得懶散起來。草原沙漠化了,風吹草低見牛羊就只能變成一種回憶,而牧民也只能從定居放牧改為圈養牛羊。看那一年比一年兇猛的沙塵暴吧,生態已開始失去了平衡。生物的多樣性已經被打破,打來打去,打盡了「豺狼」最後遭殃的還不是我們人類自己。
在沒有看《狼圖騰》以前,我對於狼的印象和大家一樣,認為狼是凶暴、殘忍的代表。
幾乎沒有人喜歡狼。有人喜歡可愛溫順的兔子、綿羊;有人喜歡威風凜凜的獅子老虎,但很少有人喜歡堅強、團結的狼。在童話故事中,狼是大壞蛋,兔子和小羊都是打敗敵人的機智英雄。在最近熱播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扮演了一個傻傻的、邪惡的侵略者,而喜羊羊卻成了羊族的保護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等許多成語也都在罵狼,卻沒有幾個人能看到狼的優點。
《狼圖騰》這本書徹底顛覆了狼在我心目中的壞形象。在書中,狼是騰格里派下的草原保護神。它們的策略、勇敢、團結都讓人們吃驚、敬佩。草原人從狼身上學到不少打仗的本領,沒有狼就沒有成吉思汗,也就沒有現在的內蒙。在鼠災來臨時,是狼消滅老鼠保護了草原;在黃羊群發瘋地啃食草場時,是狼把它們驅逐出境;在草原人死後,又是狼把他們送上騰格里。
除了狼的本領外,最讓我感動的還有人狼之情。
養狼,這聽起來都覺得嚇人。咬、撕、抓、吞,這些在吃食時的動作在我腦海清晰地浮現,我不僅為陳陣擔憂。都說狼本性難改,狼牙又有毒,這不是找死嗎?可看著看著,我也想養一條小狼,像書中那樣和它玩,給它餵食,還可以像給小狗撓癢一樣撓它的肚皮。我本以為陳陣可以和小狼一直快樂生活,可當小狼被拔了牙,被鐵鏈控制了自由後,我不忍心往下看…….
小狼死了,黃黃、二郎也死了。狼群都被人打光了。老鼠、黃羊、旱獺成災,把草原啃得只剩土皮。我傷心、憤怒,卻流不出眼淚。因為我知道,那些像小狼一樣的狗、狼們會在天上找到自由,而那些破壞大自然的人會受到懲罰。
這本書改變了我心中關於羊與狼的位置。我也終於知道為什麼草原上的人們要把狼作為圖騰了。如果再有人問起我最喜歡的動物,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狼,是自由聰明的狼。」
❼ 電影《狼圖騰》觀後感600字,不要網上找的
哥們,你以為你五點金力是500元嗎還600字
❽ 勵志電影狼圖騰觀後感500字
您好,建議使用資源搜索器自行搜索下載,另附迅雷會員提供下載。壓縮包裡面是資源搜索器+本人自用迅雷會員賬號(寫在txt文件里)和防踢補丁。不會過期,永久分享。不是病毒,擔心有毒可以不下。裡面有簡單的防踢補丁使用說明(短時間用的話防踢補丁不打也可以)。看迅雷影視的話只要在迅雷看看播放器里登錄,點擊片源就會自動加速播放了。請親千萬不要改密,有很多人在使用,我也在用,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您如果用的是手機知道客戶端的話看不見附件壓縮包,用手機瀏覽器看的話有的也看不見附件,最好等方便的時候用電腦看哦。記得採納哦!
若對本賬號滿意請採納為滿意答案,非常感謝!!!如有不懂的請追問.我每天都會登陸下迅雷檢查看密碼是否被改,若萬一出現密碼不正確的情況等一會兒我就會改回去了,也可以向我提問或發消息提醒下我。謝謝!
❾ 狼圖騰電影觀後感500
蒙古人歷來以長生天為圖騰,確實沒有狼圖騰一說。
狼圖騰的說法是因為蒙古秘史記載中,蒙古人是蒼狼和白鹿的後代,狼是神靈的化身。但是也有不同說法,例如有的學說認為蒼狼和白鹿是兩個人的名字,還有說法為蒼狼和白鹿是兩個部族的名稱。
但我記得清清楚楚,老輩的蒙古人確實認為狼有神靈之氣的動物,對狼非常的敬畏,在老輩蒙古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禁忌,例如我還記得,誰有不許說:沒見過狼。否則會有災難。
於是,狼圖騰就好解釋了:這里說的圖騰是一種修辭手段,指的是崇拜,這符合蒙古人對狼的敬畏之心。
❿ 《狼圖騰》的讀後感,600字左右 誰能回答一下 著急 謝謝了
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這本書,《狼圖騰》讓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著追求關注和焦點。
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人們對狼的誤解。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