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黨偉業300-400字觀後感原創
《建黨偉業》觀後感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黨偉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⑵ 建黨偉業觀後感怎麼寫
觀影片《建黨偉業》有感:周潤發將袁世凱的野心和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神態到位,台詞到位。劉德華扮蔡鍔出場,「帥」到有型,尤其是與小鳳仙火車站離別,很有感覺。而吳彥祖則神形俱佳,演技有突破。
109人中誰最搶眼還是要靠角色說話。全片劉燁飾演的毛澤東、張嘉譯飾演的李大釗、馮遠征飾演的陳獨秀挑大樑,周潤發版的袁世凱氣派十足,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和吳彥祖飾演的胡適則讓現場女粉絲尖叫。不過,相對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會讓很多人忘了明星記住人物。
最耀眼的星星周潤發有樣劉德華有型馮遠征熱血劉燁不「概念」貫穿《建黨偉業》全片的幾個人物,是馮遠征飾演的陳獨秀和張嘉譯扮演的李大釗,以及劉燁扮演的毛澤東。
影片最開始,陳獨秀當眾發表演說,痛斥袁世凱稱帝的行為,慷慨激昂。馮遠征演繹得熱血無比,足見功力。劉燁讓觀眾感到驚喜的是一點也不「概念化」。三大主角之外,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劉德華扮演的蔡鍔、吳彥祖飾演的胡適,雖然戲份較少,但也是全片的演員亮點。
178位明星,最終109位出鏡,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的理由就是在《建黨偉業》里「數星星」。
被刪掉的星星
湯唯有聲有形只是很難發現陳建斌、李湘被列入感謝名單還有69位哪去了?當然是篇幅所限,刪掉了。對於大家最關心的湯唯,雖然沒有湯唯的特寫鏡頭出現,但毛澤東演講時,一句「學生萬歲」就是湯唯的聲音,而不到一秒鍾的一個遠鏡頭掃過,要發現湮沒在學生里的湯唯還真是有點難。不過據導演透露,被刪掉的明星以後會在花絮里呈現。但該片看片會當日,記者未看到這樣的花絮,只是在最後的字幕中,包括陳建斌、李湘、湯唯等,都被列入了感謝名單。
點評:欣賞湯唯的那句話:「(刪戲)是因劇情、長度需要,我已做好演員角色,剩下交給導演。」
打醬油的星星
趙本山「無聲」馮鞏最像曾祖父看韓庚要「讀秒」范冰冰跑龍套導演黃建新說,全片與原型最像的明星,就是扮演馮國璋的馮鞏,因為馮國璋是馮鞏曾祖父。不過電影中,馮鞏和趙本山都是打醬油級別的。
飾演段祺瑞的趙本山從頭到尾的戲份就只是跟在袁世凱身邊,連一句台詞都沒有。而馮鞏貼上小鬍子,穿起軍裝,還未講台詞,觀眾就已經笑起來。此外,還有露面10秒左右的明星。如余少群飾演的梅蘭芳、徐崢飾演的段祺瑞副官等。甚至韓庚飾演的鄧小平也是亮相數秒。
而比起男性角色,《建黨偉業》中的女性角色則十分黯淡,除了李沁的楊開慧戲份很重,以范冰冰為代表的眾女星都跑起了龍套。
點評:Angelababy此番變成小鳳仙,也僅得一場和劉德華飾演的蔡鍔的告別戲,但是卻比葉璇甚至周迅等更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這是角色帶給她的,她本人演這出戲時,還要導演和華仔幫她滴眼葯水,並出動催淚棒才過關。
⑶ 建黨偉業讀後感400字
《建黨偉業》我覺得拍得非常不錯,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世凱-----等等,都是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個小時內說清楚,其實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的不多,但歷史事件述說著非常清楚,觀看時隨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編劇的功力確實不凡,演員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從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運動中的大事說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寫著有聲有色,比如,發哥演著袁世凱痛罵日本人,霸氣十足,一個梟雄的形象讓發哥演活了,為了當皇帝,出賣國家主權,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再比如,劉德華演著蔡鍔將軍,火車站與小風仙揮淚相別,與孫中山相談時的吐血,抱病上戰場的沉著,很好地再現了一代儒將以身許國的悲壯;
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以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是《建黨偉業》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劉燁演著毛澤東確實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著青年毛澤東初到北大,頗有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他聽胡適講課時與胡適的對話,蠻有意思,與楊開慧的愛情平淡之中見深情,劉燁的演技真是牛!
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適、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的辯論和沖突,是《建黨偉業》寫著很精彩的第三條主線,馮遠征演出了陳獨秀特有的領袖魅力,看完《建黨偉業》,你會覺得,沒有陳獨秀,可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沒有這樣順利。
《建黨偉業》的畫面也很注意視覺效果,讓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歡南湖上周迅演著王會悟撐得一把傘,坐在嘉興南湖的船頭,煙雲籠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頭美麗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構成了一幅美侖美奐的美景,真是美極了。
《建黨偉業》真精彩!
⑷ 關於革命電影的觀後感,400字的。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⑸ 有關《建黨偉業》400字作文
電影《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一直很想去看建黨偉業,終於在昨天在溫江大學城太平洋影院電影院滿足歸來。看完之後很震撼,本以為會是一個嚴肅的電影,獻禮90周年,又涉及政治,但是電影中有很多詼諧搞笑的鏡頭,給影片增加了幾分新意。其實說的就是我們那本歷史書上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但是影片既沒有故意歌頌什麼,也沒有故意詆毀什麼。看了以後我們很清楚的明白為什麼黨會取得勝利,,導演只是用一些很平實的鏡頭和橋段就說明了他或者說是政府想表達的東西。從這一點來說,這部電影拍得確實很高明。電影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請不要期待作為一部故事情節電影巨作來看,這是一部雲集中國明星的敘事片,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對這段的歷史不可能不了解,但是看了片子之後,通過電影手法刻畫的人物讓我對此段歷史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認識。起初我和朋友談到這部片子的說法的時候,大家基本都異口同聲的說,演員陣容如此強大,178位大牌明星的加盟,演技肯定不會差,要看的只是劇本寫的怎麼樣,但是看完片子我才發現,我沒有權利去對歷史評判什麼。作為一名坦克世界的游戲玩家,我非常羞愧。我能清晰描述二戰的那些歷史故事,居然對黨歷這么模糊。感謝建黨偉業,在次讓我感受那段歷史,如果你看了你也會有你的感觸,另外,千萬不要抱著看所謂歷史巨片的角度去欣賞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引人之處就在於,他是史實。
⑹ 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國大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黨偉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⑺ 建黨偉業觀後感 500字
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重託
--------《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全片分為幾個段落,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過觀看影片《建黨偉業》,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再學習。如果對中國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也就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孫中山與蔡鍔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會即將到來。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1917年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18年冬,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北洋政府派遣使團出席巴黎和會。但是英美等國為制約已赤化的俄國,將青島以及膠州灣割讓給了日本人,完全無視中國的利益。1919年夏天,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經歷了以上種種,中國的進步青年們發現西方列強完全靠不住,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卻如同一盞明燈,為他們前進和奮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准備在遠東建立共產國際支部。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代表集結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國共產黨」在眾人齊聲吟唱的《國際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黨偉業》以中國近代史為敘述主線,但影片的核心重心還是落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艱難歷程。從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條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就能夠真正看懂這部影片。否則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這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這也是這部歷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當代有志之士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著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報國為民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把獻身國防與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為表裡、互為促進,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⑻ 《建黨偉業》觀後感的開頭怎麼寫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當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人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勛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並不為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為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里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為革命黨內部派系斗爭的嚴重後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
北伐勝利後朱德總司令擁著蔡鍔將軍的那個鏡頭,還原這樣真實的歷史場面於觀眾面前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國總司令,而蔡鍔不過是一個舊中國的愛國軍官而已,在以失敗論英雄的中國,能夠還原一些真正的史實,對於中國的發展,實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時望著一臉病容的少帥,不免內心潮濕,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愛國志士拋家別子,恩斷紅顏。今天,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東方,很多如蔡將軍一樣的各民主黨派人士功不可沒。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真正值得我們銘記的愛國志士。宋教仁遇刺臨死時跟他的好朋友託孤:家貧,老母望照顧。此時,我已是淚水盈盈。時年,他年僅31歲。
印象最深的兩個部分,一個是五四運動,畫面和音樂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當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五四運動」也被稱為全片的「淚點」。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 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
還有一個片段特別有印象,影片結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終於如期在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般上圓滿結束。看著那12名中國共產黨的先鋒戰士激昴地讀著《共產黨宣言》,高唱國際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中國人民從此有了一個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領導核心——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坐船暢游在清涼的嘉興南湖上,微風和煦,陽光明媚,盡管電影中採用了電腦合成的手段,但是看起來還是那樣讓人充滿激情和嚮往,預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乘船駛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國的最後勝利。太唯美了,雖然畫面有點假,但確實很唯美。導演真偏心周迅啊,其他女明星都是跑龍套和打醬油的,只有周迅一個勁兒地給特寫,那張船頭打著紙傘,回眸一笑的鏡頭真是挺美的。
看了這部影片讓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黨的偉大和光榮。在黨的九十周歲生日之際,也忠心祝願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為中華民族的強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再創輝煌